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1754|回复: 73

不失人情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4 22: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李中梓为明末一大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等。原文:作者“李中梓”(公元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医学家。李氏少时擅长文学,淡于仕途,后因病习医。他的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重视脾肾和强调养阳两个方面。根据《内经》、《伤寒论》的理论和治 法,参考汉代以后的名医著作,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撰著了《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删补颐生微论》、《伤寒括要》、《士材三书》等。《医宗必读》成书于公元1637年,共十卷,内容包括医论、内景图说、诊断、本草、病机,并论述三十六种病证的诊治和医案,内容简 要,选方实用,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医学入门书。本文是作者选取张介宾《类经·脉色类》为《方盛衰论》中“不失人情”句所加按语,加工修改而成,是学习素问》的一篇心得体会。文章分析了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医人之情。认为既有必须顺应的人情,更有不应迁就的人情。文中所述,多属后者。还剖析了医疗实践中的种种人为困难,既要求人们了解这些人情,不为陋习所侵蚀,又深感人情与病情的对立不易消除,故而发生“戛戛乎难之矣”的感慨。原文1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①,未曾不瞿然起②,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③!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④,然忧戛乎难之矣⑤。大约人情之类有三:一日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4/5 14:1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失人情论

注释
①殿:后军为殿。引申为居后、在后。  失:违背。  人情:《素问》原文“人情”指人的病情,本文中所论述的人情,作者有所发挥。    !
②瞿(具)然:惊视貌。引申为震惊的样子。
③喟然:感叹貌。  轩岐:轩辕氏(黄帝)和岐伯。
④亟(及):迫切;急切。
⑤蔓戛(颊颊):困难貌。蔓,“戛”的异体字。
               
[原文]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①。阳藏者宜凉②,阴藏者宜热③;耐毒者缓剂无功④,不耐毒者峻剂有害⑤。此藏气之不同也⑥。动静各有欣厌⑦,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⑧,意多忧者慰安云伪⑨;未信者忠告难行⑩,善疑者深言则忌11。此好恶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12。此交际之不同也13。贫者衣食不周14,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15,怀抱可知16。此调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17,谬说更新18,多歧亡羊19,终成画饼20。此无主之为害也21。有最畏出奇22,惟求稳当,车薪杯水23,难免败亡24。此过慎之为害也。有境遇不偶25,•营求未遂26,深情牵挂27,良药难医。
            
此得失之为害也28。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29;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成难挽30。此缓急之为害也。有参术沾唇惧补31,心先痞塞32;硝黄入口畏攻33,神即飘扬34。此成心之为害也35。有讳疾不言36,有隐情难告37,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不知自古神圣38,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且如气口脉盛39,则知伤食,至於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注释]
               
①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
②阳藏:即阳脏。指阳盛的体质。
③阴藏:即阴脏。指阴盛的体质。
④缓剂:性味和缓的药剂。
⑤峻剂:性味猛烈的药剂。
⑥藏气: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
⑦欣:喜欢;喜爱。
⑧好吉:喜好吉利。危言:直率之言。指直陈病情笃重之言。危,直。见:被。指责。
⑨云:说。
⑩行:奉行。
11善:多。  深言:肺腑真挚之言。猜忌;猜疑。
12骄恣悖理:骄横放纵违背常理。
13交际:指处境。社会地位。
14周:周全。
15焦劳:忧急劳作。  适,安适。
16怀抱:胸襟;抱负。
17甫:方才;刚刚。
18更新:改换新的主意。更,更换,改换。
19多歧亡羊:由于歧路多,不知羊所往,因而丢失羊。比喻事理复杂,缺乏正确的方因而找不到真理。此喻众说纷纭,无所适从。亦作“歧路亡羊”。语出《列子•说符》。
20画饼:画中之饼。比喻虚名没有实用。此喻没有效果。语本《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21主:主见;主张。    ;
22出奇:谓运用不寻常的治法。
23车薪杯水:用一杯水去浇灭一车柴之火焰。比喻无济于事。亦作“杯水车薪”。语本孟子•告子上》。
24败亡:•失败。
25不偶:不遇;不合。引申为命运不好。
26营求:谋求;追求。  遂:实现;成功
27深情:内心。
28得失:患得患失。
29杂投:谓杂乱用药。
30濡滞:拖延;迟延。
31参术(dlo朱):人参、白术。
32痞塞:阻塞;堵塞。痞,阻塞不通。
33硝黄:芒硝、大黄。
34飘扬:涣散。
35成心:成见;偏见。
36讳:隐讳;隐瞒。
37隐情难告:隐秘的病情难以诉说。
38自:即使。  神圣:此指名医。
39且如:如果。  气口:即寸口。诊脉部位。因寸口可以诊察气之盛衰,故亦称气口。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失人情论

[原文]
               
所谓旁人之情者,或执有据之论,而病情未必相符;或兴无本之言山,而医理何曾梦见?或操是非之柄③,同我者是之③,异己者非之4,而真是真非莫辨;或执肤浅之见,头 痛者救头,脚痛者救脚,而孰本孰标谁知5?或尊贵执言难抗6,或密戚偏见难回7。又若 荐医,动关生死⑧。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9,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有信其利口而荐者Q9有食其酬报而荐者11,甚至薰犹不辨12,妄肆晶评13,誉之则跖可为舜14,毁之则凤叮作鹄15o,
致怀奇之士16,拂衣而去17,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18。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注释]
①兴:起;立。此指说出。
②操:掌握。  柄:权力。
③是:认为正确。意动义。
④非;认为错误。意动义。
⑤孰:什么。  本:指病因  无本:没有根据。
⑥执言:固执之言。
⑦密戚:指亲近的人。“密”与  戚皆有亲近义。回:扭转。
⑧动:常常;往往。
⑨意气:志趣性格。标:指症状。
⑩利口:能言善辩。
11食:接受。
12薰莸(y6u由)不辨:谓好坏不分。薰莸,香草与臭草,此指医生的优劣。
13妄肆:胡乱。  品评:评论。
14跖(zhi直):人名。春秋战国时期人民起义的领袖,旧时被诬称为盗,以“盗跖之。
15鹗(山90消):鸟名。亦称猫头鹰。
16致:致使。  怀奇之士:怀有奇才之士。此指良医。    !
17拂衣:犹‘锄袖”。表示愤怒。
18坐:无故;徒然。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失人情论

[原文]
所谓医人之情者,或巧语诳人山,或甘言悦听②,或强辩相欺③,或危言相恐(dJ。此便佞之流也⑤。或结纳亲知⑥,或修好僮仆7,或求营上荐⑧,或不邀自赴。此阿谄之流也9。有 腹无藏墨⑩,诡言神授11,目不识丁12,假托秘传。此欺诈之流也。有望、闻、问、切,漫不关心13,枳、朴、归、芩14,到手便撮15,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16。有嫉妒性成17,排挤为事18,阳若同心19,阴为浸润20,是非颠倒,朱紫混淆21。此谗妒之流也22。有贪得无知23,轻忽人命24。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25,极其详慎,犹冀回春26;若辈贪功27,妄轻投剂28,至於败坏,嫁谤自文29。此贪幸之流也30。有意见各持,异同不决,曲高者和寡31,道高者谤多32。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33。此肤浅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图功34,有素不相识,遇延辨症35,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趟倏钱36,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芩惟梗37。或延医众多,互为观望;或利害攸系38,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诚然得矣;坐失机宜39,谁之咎乎40?此由知医不真,任医不专也。    •
               
[注释]    :①巧语:花言巧语。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  诳(ku6鸣狂):欺骗。
           ②甘言:甜言蜜语。  悦听:犹“悦耳”。此谓迷惑人。
                ③强辩:能言善辩。  相欺:欺骗病人。相,表示单方,具有指代作用。下文“相恐”
              “相”同此。
                ④危言:惊惧之言。
                ⑤便(pi6n)佞(n)吧):善以言辞取媚于人;花言巧语。
                ⑥接纳:结交。  亲知:亲朋好友。此指病人的亲友。
                ⑦修好:结为友好。此谓笼络。
              ,⑧上:指地位高的人。    .
                ⑨阿(巨)谄(chan产):曲意奉迎。阿,迎合。谄,奉承。
                ⑩腹无藏墨:喻腹中空空,没有真才实学。
                11诡言:诈称;谎称。下文“假托”义同。
                12目不识丁:连丁字都不识。比喻没有知识学问。语本《旧唐书•靖传》。
                13漫:完全。
                14枳、朴、归、芩:枳实、厚朴、当归、黄芩。皆为常用中药。
                15撮:抓取。擅长之事。
                16孟浪:鲁莽草率。
                17嫉妒性成:即嫉妒成性。
                18排挤为事:把排挤他人作为能事。事,能事
                19阳:表面上。
                20阴:暗地里。  浸润:谗言;说坏话。
                21朱紫混淆:比喻真假不分,是非混淆。朱,正色。紫,杂色。
                22谗妒:妒贤害能。
                23贪得无知:贪图财利,没有知识。
                24轻忽:轻视;忽视。
                25必:决定;确定。
                26冀:希望。  回春:比喻痊愈。
                27若:此。
                28妄轻:胡乱轻易。
                29嫁谤自文:转嫁谤言,掩饰自己。谤,责备的话。文,掩饰。
                30贪幸:贪求。幸,希望得到非分的财物或功名利禄。
                31曲高者和寡:意为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比喻知音难得。和,和,跟着唱。
                32道高者谤多:意为医技高明的人,指责他的言论便多。  •
                33“一齐”两句:意谓一个齐人教楚国人学齐语,而众多楚国人用楚语来干扰。比喻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意见所淹没而不能取效。傅,教。几何,多少。咻(xin休),喧扰,喧 闹。
                34苟且:草率;随便。
                35遇:偶然。  延:请。
                36倏(sh9叔):忽然;一会儿。赵、钱:宋代《百家姓》中第一、二姓。犹言“张三李四”。此泛指一般医生。
                37芩、梗:黄芩、桔梗。泛指普通药物。
                38攸:所。
                39机宜:时宜。此指治病的时机。
                40咎:过错;过失。
               
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之详,尚多难尽。圣人以不失人情为戒,欲令学者思之慎
之,勿为陋习所中耳①。虽然②,必期不失③,未免迁就。但迁就既碍於病情,不迁就又碍
於人情,有必不可迁就之病情,而复有不得不迁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④!故曰:蔓忧乎难
之矣!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失人情论

[注释]
①中(众):侵蚀。
②虽然:虽然这样,但是。
③必期:必定;一定。期,必。
④且:将。  奈之何:对它怎么办;把它怎么样。奈___何,对__怎么办,把__么样。
阅读实践(16)
一、本篇词句要点
                (一)词语1.殿(之)  2.瞿(然)  3.喟(然)  4.(甚)亟  5.戛戛  6.阳藏  7.阴藏  8
            藏气  9.欣(厌)  10.危言  11.善(疑)  12.深言  13.交际  14.(不)周  15.怀抱
              16.甫(信)  17.更(新)  18.多歧亡羊  19.画饼  20.(无)主  21.车薪杯水  22.
            (不)偶  23.(未)遂  24,深情  25.濡滞  26.痞塞  27.飘扬  28.成心  29.且如
            30.(或)兴  31.(无)本  32.(之)柄  33.非(之)  34.执言  35.密戚  36.动
            (关)  37.意气  38.利口  39.薰莸  40.品评  41.、pF奇  42.甘言  43.悦听  《4.危言
              45.便佞  46.修好  47.阿谄  48.漫(不)  +49.孟浪  50.阳(若)  51.阴(为)
            52.浸润  53.(难)必  54.回春  55.(妄)轻  56.嫁谤自文  57.贪幸  58.曲高和寡
            59.一傅众咻  60.苟且  61.遇(延)  62.倏(赵)  63.虽然  64.必期    .
               
(二)今译
1.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2.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
3.甚至薰莸不辨,妄肆晶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凤可作鹗,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4.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失人情论

阅读尝观世之同行每多嫉妒行行犹可惟医道中最为甚焉夫医以苏①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为重不胜言或谣言百出或背地破道②或前用凉药不分寒热而改热前用热药不别寒热而改凉不顾他人之性命惟逞自己之私心总欲使有道者道晦道行者不行以遂③其嫉妒之意每见病家患温热之病医者投以辛凉甘凉本不龃龉④但服一二剂未获深中⑤病者见热渴不已心中疑惧又换一医且明告曾延⑥医治而所换之医遂不察其病因见前有寒凉之药便咎⑦前医用寒凉之害不辨证之寒热脉之迟数舌苔黄白小水⑧清浊竟乱投温热之方不知温热之病得温热之药无异火上添油立刻津下液涸而变在俄顷倘前用热药以治其寒亦咎其用热药之害总不辨其为寒为热乱用寒凉之方不知寒证服寒凉犹如雪上加霜⑨立使阳亡气脱而变在须臾直至垂危尚怨前医之误可胜悼哉然亦有明驳前医暗师⑩前法而获效者竟尔居功索人酬谢若此重财轻命中恐天理难容奉劝医者,怀妒忌大发婆心则幸甚矣(清•雷丰《时病沦•医家嫉妒害人论》)
              

 李中梓少年博览群书,擅长文学兵法,初攻举业,后因痛感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及自己早岁多病,乃转以邹鲁之业兼歧黄家言;自究医理,成为明清间江南一大医家与宗师。


              李中梓主要医事活动多在苏州地区,他所交往的医家和从学门人大多为吴中名医,他的学术思想、医学著作对吴门医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追溯笔者家学,亦是遥承李氏;据考家父金里千师同里殷俊生,俊生从其父子量学,殷子量师同里顾守之。顾氏从苏州沈安伯学,沈安伯师尤在泾,尤氏从马元仪学,马元仪师李中梓。于此亦可窥见李中梓流派对吴中医学探广影响之一斑。


              李中梓与吴县医家郭大川交谊最深厚,曾两次较长时间寓居苏州上津里郭园内。其治疗癥积的名方“阴阳攻积丸”,即是在郭园向当地老妪访得。除了郭大川而外,尚与吴县名医闵曙公、金时揄等亦有往来深交。比中梓稍晚的张璐也很敬重李氏,在《张氏医通》中纂用了《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士材三书》等内容,并邀请李中梓门人沈朗仲、马元仪、尤乘、李廷罡等参阅校订。至于后世吴中医家著述中引用李中梓医论者,更是不胜枚举。


              自学成材的李中梓恰恰又是一位出色的中医教学家。综观李氏著作有《医宗必读》、《内经知要》、《士材三书》,此外尚有《医学传心》、《伤寒括要》、《颐生微论》、《医境》、《内外景说》、《脉鉴》、《铜人经穴》、《外科点化》、《女科微论》、《运气考》等。内容涉及中医的经典要旨、各家学说、基础理论、病机诊法、本草药性、内外妇科、针灸养生等,内容十分广泛。


              由于李氏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与较强的概括能力,因此其著作都具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特点,最为初学、登堂入室之捷径,这在当时可称是一套最完整的中医教材。因而在吴中医界广为传诵,并一再翻刻远播。单是《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就存有版本数十种之多。


              李氏及门甚众,多知名于时而记载史志,且一传再传,既形成流派,又有不断发展。据本人初步查证的李氏门人有:沈朗仲、马元仅、蒋示吉、尤生洲、黄伯时、陆在衡、郭佩兰、董宏度、徐南夏、刘道琛、李廷罡、顾开熙、刘梦金等,尽得其传,且有著述传世、其中又以吴中医家为大多数。


              李中梓在授业过程中能够做到知人善用,教学相长。因而他的门人一方面能够协助老师著书立说,另一方面也能独立编写自己的著作。例如李氏《颐生微论》、《士材三书》、《诊脉要诀》、《李士材医案》等,皆得益于门入之删补、整理、校订及增辑。而沈朗仲之《病机汇论》、《医归》,马元仪之《印机草》、《证论精微》,尤生洲之《食治秘书》、《勿药须知》、《脏腑性鉴》,蒋示吉之《医宗说约》、《医意商》、《望色启徽》,郭佩兰之《本草汇》、《四诊指南》等,又进一步丰富了李中梓流派的学术思想。这些著作在当时吴中医籍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至于李中梓门人尤生洲、蒋示吉协助吴又可校订《瘟疫论》,马元仪门人又有叶天士、尤在径,一则创立愠热论治有功,一则阐发仲景经旨得力,更使吴中医学得以进一步的发展盛行。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宗必读. 不失人情论

1.方药命名的心理治疗意义

    方药施之于人佩患者对方药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着疗效的发挥。中医药学家们对方剂、药物根据其功能、主治等方面的特点,巧妙地冠以美名,甚至托以神授,名曰神功、假称圣药等,这对患者心理上将是一种良好的刺激。在方剂方面,如八仙长寿丸、天王补心丹、十全大补汤、安神定志丸……,在药物方面,如威灵仙、千里光、千年健、益智仁、合欢花……。给予方剂、药物以美妙动听的名称,时病者心理上是一种除病解难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病人对方药的信赖感,。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在药疗的同时也兼行了心疗。再者,有的药物形态不美、外貌不扬,甚至显得肮脏不洁,或使人望而生畏,为了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利的心理影响,前人设法给这些药物取了生动形象的名称,如将蛆称为五谷虫,将尿垢称为人中白,将蚯蚓称为地龙,将蛇皮称为龙衣……。这不仅避开了不雅的名称,并且使人觉得神奇新颖,因而乐子服用,而有益年心身。如果直书其名,病人则可能会产生厌恶、畏惧感,有的甚至会拒而不敢使用,皆不利于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宗必读. 不失人情论

2. 方药使用的心理治方意义_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方药使用上的心理作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不失人情论》谓:“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此戒心之为害也。”指出了病者对药物往往存在心理上的成见。故高明的医家都极其注意给药的方式。如清·陆以湉《冷庐医话》记述:“吴人畏服重药,马元仪预用麻黄浸豆发萦,凡遇应用麻黄者,方书‘大豆黄卷’,俾病家无所疑惧。”吴人有畏惧使用麻黄的心理,而病当用该药则不可不用,故马元仪设法避开了人们的恐惧心理而巧施了方药。

    为了使病人不致感到药物的重复,于是中医在临床处方时常变换不同的药名,如第一次开大黄,第二次改名川军,第三次则开锦纹,第四次又可处以西庄等等。这样,虽然是同一味药,但病人在不熟知药名的情况下,会认为医生每次都在对处方进行修改变更,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从而提高对医生及方药的信赖心理。如果每次总是那几味药,不作变更,病人可能就会觉得医生对他的疾病不负责,或认为医生的知识贫乏,只会开那么几味药,尤其当初服效果不理想(可能是药力未到),或有某些副作用时,再开同样的药病人会感到再服也无益,甚至还有害,因而对治疗丧失信心,不利于疾病的消除。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宗必读. 不失人情论

3.服药医嘱的心理治疗意义

    鉴于病人的用药心理与疗效密切相关,故医者在用药医嘱上,不能不对病火作一些针对性的解说、开导。例如病者多认为补药于身体利多而弊少,而补药又多昂贵,故多希望医者能为其处以补养之剂、贵重之方。如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人参论》所论述:“盖愚火之心,皆以价贵为良药,价贱为劣药;而常人之情,无不好补而恶攻。故服参而死,即使明知其误,然以为服人参而死,则医者之力已竭,而人子之心已尽,此命数使然,可以无恨矣。若服攻削之药而死,即使用药不误,病实难治,而医昔之罪,已不可胜诛矣。”若顺应患者“好补而恶攻”的不良心理,滥用补益方药,补之不当,犹攻之不当,可能导致邪气内滞,诸症蜂起,必给患者身体带来危害,甚或贻误性命。若医者掌握了患者的这种用药心理,处方用药时(特别是用攻泻药时),予以恰当的解释,则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病人不明医者用药目的,心存介意,则可能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病人往往十分注意服药后的机体变化。故医者处方开出后,常须向病人交待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如服红花会出现尿黄,服当归、桃仁会出现便溏等等。这些虽属细小间题,但若不向病人说明,就有可能在病人心由产生疑虑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治疗。反之,如事先有交待,病人就不致产生疑虑,会更相信医生,按法服药,疗效也随之提高。

    近代名医蒲辅周曾治一反胃者,患者闻药味即呕。蒲老予以小半夏汤加红糖,却佯称是姜糖水,并谓服后两脚心当发烧,烧则能愈。病者服汤后专注脚心,故服药未呕,病因之而愈。反胃虽为形体病变,但闻药味即呕,显然已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蒲老采用心身井治之法,既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又假一饮姜糖水解除患者恶闻药味之心理,井令神气下注,分散其注意力,终于药到病除。这是药疗与心疗并施而取效的典型范例。于此可见服药医嘱的重要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宗必读,删补颐生微论.

末清初著名温补派医家李中梓的学术思想,研究材料以李氏所著《医宗
必读》和《删补颐生微论》为主.结果显示,李氏临证治病主张治病求本,注重脏腑病机辨证,
气机升降平衡,为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为治虚羸久病,脾肾并重,补气温阳
为先;辨疑似之证,采脉证合参.李氏学古而不泥古,师众而取其所长,宗薛立斋,张介宾而
重视先天,然补肾不专乎地黄;宗张元素,李东垣而重视后天,然补脾不胶於升,柴.李氏对
前人的经验,既能兼收并蓄,又能扬长避短,可谓淹贯众家之长,其学术思想在中医学发展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