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蓝天百云

(20~41卷)景岳全书-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3: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括沙新按

向予荆人, 年及四旬, 于八月终初寒之时, 偶因暴雨后中阴寒沙毒之气, 忽于二鼓时, 上为呕恶, 下为胸腹搅痛, 势不可当。 时值暮夜, 药饵不及, 因以盐汤探吐之, 痛不为减, 遂连吐数次, 其气愈升, 则其痛愈剧, 因而上塞喉嗌, 甚至声不能出, 水药毫不可入, 危在顷刻间矣。 余忽忆先年曾得秘传括沙法, 乃择一光滑细口磁碗, 别用热汤一钟, 入香油一二匙, 却将碗口蘸油汤内, 令其暖而且滑, 乃两手覆执其碗, 于病者背心轻轻向下刮之, 以渐加重, 碗干而寒, 则再浸再刮, 良久, 觉胸中胀滞渐有下行之意, 稍见宽舒, 始能出声。 顷之, 忽腹中大响, 遂大泻如倾, 其痛遂减, 幸而得活。 泻后得睡, 一饭顷, 复通身搔痒之极, 随发出疙瘩风饼如钱大者, 不计其数, 至四鼓而退。 愈后细穷其义, 盖以五脏之系, 咸附于背, 故向下刮之, 邪气亦随而降。 凡毒气上行则逆, 下行则顺, 改逆为顺, 所以得愈。 虽近有两臂刮沙之法, 亦能治痛, 然毒深病急者, 非治背不可也。 至若风饼疙瘩之由, 正以寒毒之气充塞表卅, 经脏俱闭, 故致危剧, 今其脏毒既解, 然后经气得行, 而表卅俱散也。 可见寒邪外感之毒, 凡脏气未调, 则表亦不解, 表邪未散, 则脏必不和, 此其表卅相关, 义自如此, 故治分缓急, 权衡在人矣。 继后数日, 一魏姓者, 亦于二鼓忽患此证, 治不得法, 竟至五鼓痛极而毙。 遇与不遇, 此其所以为命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按

徐东皋云: 匡掌科夫人, 年三十余, 病胃脘连胸卅痛, 日轻夜甚, 两寸关脉弦滑有力。 诸医以积滞凝寒, 用发散及攻下药, 继用铁刷散, 四磨饮等方, 俱不效。 后用汤水, 皆吐而不纳, 经月不食, 痛且益甚。 予谓其为痰郁明矣, 但痛久弱甚, 不敢行吐法, 奈何? 偶一医谓五灵脂, 没药素用有效, 众皆哂之曰: 此药用之多矣。 予谓: 再用亦无妨, 何哂之有? 彼用酒调, 病者到口便吐, 随吐绿痰两碗许, 痛即止, 遂纳饮食。 此盖痰在膈上, 攻下之亦不去, 必得吐法而后愈, 经曰: 有故无殒, 此之谓欤。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易方

胃脘当心而痛, 或气或寒, 触而屡发者, 用荔枝核烧微焦, 每荔枝核一钱, 加木香七分, 共为末, 以清汤下一钱许, 数服可以除根, 屡试神效者。
        胸膈胃脘大痛, 察有邪滞, 连用排气饮及诸药全不见效者, 但用牙皂角, 以微火烧, 烟甫尽即取起, 为末, 用烧酒调送七八分或一钱许, 其效如神, 亦余试效者。
        [兵部手集]方: 治久心痛十年五年者, 随手效。 用小蒜以酽醋煮熟顿服, 此后再不发。
        治脾痛三方歌: 腹胀脾疼怎抵当, 椒姜之外有丁香, 三般等分罗为末, 调入白盐与白汤。 水磨乌药治脾疼, 每服须教一盏浓, 一片陈皮一苏叶, 再煎浓服有神功。 心与脾疼有妙方, 良姜切碎等槟榔, 两般同炒研为末, 米饮同调服亦良。
        食疗方: 治五脏冷痛, 心腹痛, 以胡椒二十一粒, 擂碎, 热酒服之。
        [肘后]方: 治心腹俱胀痛, 短气欲死, 或已绝者, 用官桂三两, 切碎, 以水一升二合, 煮八合, 去渣, 顿服。 无桂用姜亦可。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腹痛灸法

内关, 中脘, 气海, 神阙填椒盐灸之。 水分, 膈俞, 脾俞, 胃俞。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腹痛论列方

吐法新攻一。 大分清饮新寒五。 排气饮新和六。 大营煎新补十四。 木香槟榔丸攻四九。 神香散新和二十。 润下丸和百十七。 调胃承气汤攻三。 茵陈饮新寒八。 橘皮半夏汤和十三。 十香丸新和十五。 平胃散和十七。 备急丸攻五二。 四逆汤热十四。 [局方]四七汤和九七。 小营煎新补十五。 通瘀煎新因五。 桃仁承气汤攻四。 二陈汤和一。
清膈煎新寒九。 括痰丸新和十九。 玉烛散攻二四。 芍药枳朮丸新和十六。 生韭饮和一五一。 白螺丸和百十五。 和胃饮新和五。 神佑丸攻四八。 决津煎新因二。 理中汤热一。 东垣草豆蔻丸和一六七。 理阴煎新热三。 不换金正气散和二一。 百顺丸新攻六。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外备用方

荔枝散新因二八气痛。 木香顺气散和四三气滞。 游山散和七六心脾痛。 参附汤补三七。 附子茴香散热一四八暖胃和中。 牙皂散新因二七结气。 四磨饮和五二行气。 茱萸四逆汤热十八小腹痛。 铁刷散热百九寒湿积。 乌药散和七四血气壅滞。 指迷七气汤和五一积痛。 七气汤和四七郁。 八味汤热一四一虚寒气滞。 赤金豆新攻二坚积。 归脾汤补三二。 调气平胃散和十八。 神佑丸攻五三寒积痛。 人参散和一六二虚寒。 藿香安胃散热七一寒呕。 强中汤热九一生冷伤脾。 苏合丸和三七一气逆心痛。 八味建中汤补二五。 益黄散和十九寒滞。 平拈散和七五气痛。 木香调气散和四四气滞。 调痛散和七二气逆。 丁香止痛散和七三心痛甚。 祛痛散和七一心气滞。 胃爱散热七十虚寒。 厚朴温中汤热九十逐寒滞。 舒筋散和七七跌闪腹痛。 大沉香丸热百十三冷气。 附子理中汤热三虚寒。 木香导气丸因二七八小腹气痛。 大已寒丸热百七十寒病。 事后中寒腹痛四二七八。 温胃汤热十三寒伤脾。 蟠卅散热百十寒滞。 胡椒理中汤热六肺胃虚寒。 玄桂丸和七八瘀血痛。 胜金散热百八气逆。 丁香茯苓汤热六十三温行滞。 沉香桂附丸热百十一寒气。 吴茱萸散热一三九寒湿。 金匮大建中汤补二三寒痛。 小建中汤补二二。 椒附丸热百十二小腹痛。 冷香丸热八二生冷。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痛...

经义


藏气法时论曰: 肝病者, 两卅下痛引少腹, 令人善怒。 心病者, 胸中痛, 卅支满,卅下痛。
大奇论曰: 肝雍两胠满, 卧则惊, 不得小便。
邪客篇曰: 肝有邪, 其气流于两卅。
热论篇曰: 伤寒三日, 少阳受之, 少阳主胆, 其脉循卅络于耳, 故胸卅痛而耳聋。
刺热篇曰: 肝热病者, 热争则狂言及惊, 卅满痛, 手足躁, 不得安卧, 刺足厥阴少阳。 热病先胸卅痛, 手足躁, 刺足少阳, 补足太阴。
举痛论曰: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 则血泣脉急, 故卅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玉机真藏论曰: 风寒客于人, 弗治, 则病入舍肺。 弗治, 肺即传而行之肝, 名曰肝痹, 卅痛出食。 春脉不及, 则令人胸痛引背, 下则两卅胠满。
五藏生成篇曰: 青脉之至也, 长而左右弹, 有积气在心下支胠, 名曰肝痹。
脉要精微论曰: 肝脉搏坚而长, 色不青, 当病坠若搏, 因血在卅下, 令人喘逆。
五邪篇曰: 邪在肝, 则两卅中痛, 寒中, 恶血在内, 行善掣, 节时脚肿, 取之行间以引卅下, 补三里以温胃中, 取血脉以散恶血, 取耳间青脉, 以去其掣。
欬论曰: 肝欬之状, 欬则两卅下痛, 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胠下满。
缪刺论曰: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 令人卒心痛暴胀, 胸卅支满, 无积者, 刺然骨之前出血, 如食顷而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 令人卅痛不得息, 欬而汗出, 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各一痏。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 令人拘挛背急, 引卅而痛, 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 疾按之应手如痛, 刺之傍三痏, 立已。
骨空论曰: 卅络季卅引小腹而痛胀, 刺卅嘻。
邪气藏府病形篇曰: 肝脉微急为肥气, 在卅下若覆杯。 胃病者, 腹卅胀, 胃脘当心而 痛, 上支两卅, 膈咽不通, 食饮不下, 取之三里也。
奇病论曰: 病卅下满气逆, 二三岁不已, 病名曰息积, 此不妨于食, 不可灸刺, 积为导引服药, 药不能独治也。
四时刺逆从论曰: 少阳有余, 病筋痹卅满。
厥论曰: 少阳之厥, 暴聋颊肿而热, 卅痛, 胻不可以运。
腹中论曰: 有病胸卅支满者, 妨于食, 病至则先闻腥臊臭, 出清液, 先唾血, 四支清, 目眩, 时时前后血, 病名曰血枯。 此得之年少时, 有所大脱血, 若醉入房中, 气竭肝伤, 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治以乌贼鱼骨丸。
脉解篇曰: 少阳所谓心卅痛者, 言少阳盛也, 盛者心之所表也, 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 故心卅痛也。 五藏生成篇曰: 腹满卅胀, 支膈胠卅, 下厥上冒, 过在足太阴, 阳明。
经脉篇曰: 心所生病者, 目黄卅痛。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也, 是动则病手心热, 甚则胸卅支满, 心中憺憺大动。 胆足少阳也, 是动则病口苦, 善太息, 心卅痛不能转侧。
本藏篇曰: 肝小则脏安, 无卅下之病; 肝大则逼胃迫咽, 迫咽则苦隔中, 且卅下痛。 肝高则上支贲, 切卅悗, 为息贲; 肝下则逼胃, 卅下空, 卅下空则易受邪。 肝坚则脏安难伤; 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肝端正则和利难伤; 肝偏倾则卅下痛也。 脾小则脏安。 脾大则苦凑肋而痛, 不能疾行。 脾高则卅引季卅而痛。 胸卅好者肝坚, 卅骨弱者肝脆, 卅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标本病传论曰: 夫病传者, 心病先心痛, 一日而欬, 三日卅支痛, 五日闭塞不通, 身痛体重, 三日不已死。 肺病喘欬, 三日而卅支满痛, 一日身重体痛, 五日而胀, 十日不已死。 肝病头目眩, 卅支满, 三日体重身痛, 五日而胀, 三日腰脊少腹痛, 胫酸, 三日不已死。 肾病少腹腰脊痛, 胻酸, 三日背膂筋痛, 小便闭, 三日腹胀,
三日两卅支痛, 三日不已死。 诸病以次是相传, 如是者, 皆有死期, 不可刺。
气交变大论曰: 岁木太过, 风气流行, 民病反卅痛而吐甚。 岁火太过, 炎暑流行, 甚则胸中痛, 卅支满, 卅痛。 岁金太过, 燥气流行, 肝木受邪, 民病两卅下少腹痛, 胠卅不可转侧。 岁木不及, 燥乃大行, 民病中清, 胠卅痛。 岁火不及, 寒乃大行, 民病胸中痛, 卅支满, 两卅痛。 岁土不及, 复则收政严峻, 名木苍凋, 胸卅暴痛, 下引少腹。 木不及, 其卅东, 其脏肝, 其病内舍胠卅, 外在关节。 火不及, 其卅南, 其脏心, 其病内舍膺卅, 外在经络。 金不及, 其卅西, 其脏肺, 其病内舍膺卅肩背, 外在皮毛。
六元正纪大论曰: 厥阴所至, 为卅痛, 呕泄。 金郁之发, 民病欬逆, 心卅满, 引少腹, 善暴痛, 不可反侧。 木郁之发,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上支两卅。
至真要大论曰: 岁厥阴在泉, 风淫所胜, 民病心病支满, 两卅卅急, 饮食不下。 岁阳明在泉, 燥淫所胜, 民病心卅痛不能反侧。 厥阴司天,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上支两卅, 膈咽不通, 饮食不下。 少阴司天, 热淫所胜, 民病胸中烦热, 右胠满。 阳明司天, 民病左胠卅痛, 心卅暴痛, 不可反侧。 厥阴之胜, 胃脘当心而痛, 上支两卅。 太阴之胜, 病在胠卅。 阳明之胜, 清发于中, 左胠卅痛。 阳明之复, 清气大来, 病生胠卅, 气归于左。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证共三条

痛之病, 本属肝胆二经, 以二经之脉皆循卅肋故也。 然而心肺脾胃肾与膀胱亦皆有卅痛之病, 此非诸经皆有此证, 但以邪在诸经, 气逆不解, 必以次相传, 延及少阳, 厥阴, 乃致卅肋疼痛。 故凡以焦劳忧虑而致卅痛者, 此心肺之所传也; 以饮食劳倦而致痛者, 此脾胃之所传也; 以色欲内伤, 水道壅闭而致卅痛者, 此肾与膀胱之所传也, 传至本经, 则无非肝胆之病矣。 至于忿怒疲劳, 伤血, 伤气, 伤筋, 或寒邪在半表半卅之间, 此自本经之病。 病在本经者, 直取本经, 传自他经者, 必拔其所病之本, 辨得其真, 自无不愈矣。
2.        痛有内伤外感之辨, 凡寒邪在少阳经, 乃病为卅痛耳聋而呕, 然必有寒热表证者, 方是外感, 如无表证, 悉属内伤。 但内伤卅痛者十居八九, 外感卅痛则间有之耳。
3.        痛有左右血气之辨, 其在诸家之说, 有谓肝位于左而藏血, 肺位于右而藏气, 故病在左者为血积, 病在右者为气郁, 脾气亦系于右, 故湿痰流注者, 亦在右。 若执此说, 则左岂无气, 右岂无血, 食积痰饮, 岂必无涉于左乎? 古无是说, 此实后世之谬谈, 不足凭也。 然则, 在气在血, 何以辨之? 但察其有形无形可知之矣。 盖血积有形而不移, 或坚硬而拒按, 气痛流行而无迹, 或倏聚而倏散。 若食积痰饮, 皆属有形之证, 第详察所因, 自可辨识。 且凡属有形之证, 亦无非由气之滞, 但得气行, 则何聚不散? 是以凡治此者, 无论是血是痰, 必皆兼气为主, 而后随宜佐使以治之, 庶得肯棨之法, 无不善矣。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共三条

1.        外感证, 邪在少阳, 身发寒热而卅痛不止者, 宜小柴胡汤, 三柴胡饮, 或河间葛根汤之类酌宜用之。 若外邪未解而兼气逆卅痛者, 宜柴胡疏肝散主之。 若元气本虚, 阴寒外闭, 邪不能解而卅痛畏寒者, 非大温中饮不可。
2.        内伤肝胆, 气逆不顺而卅痛者, 宜排气饮, 推气散, 沉香降气散, 木香调气散之类主之。 若郁结伤肝, 中脘不快, 痛连两卅, 或多痰者宜香橘汤。 若暴怒伤肝, 气逆胀满, 胸卅疼痛者, 宜解肝煎。 若怒气伤肝, 因而动火, 卅痛, 胀满, 烦热, 或动血者, 宜化肝煎。 若气滞胸卅, 痛而兼喘者, 宜分气紫苏饮。 若男子忧郁伤肝, 两卅疼痛者, 宜枳实散。 若男妇肝肾气滞, 自下而上, 痛连两卅者, 宜木通散。 若悲哀烦恼, 肝气受伤, 脉紧卅痛者, 枳壳煮散。 若因惊气逆, 卅痛不已者, 桂枝散。 若食积作痛, 但痛有一条杠起者是也, 大和中饮, 或用保和丸。 若痰饮停伏胸卅疼痛者, 导痰汤加白芥子。 若肝火内郁, 二便不利, 两卅痛甚者, 当归龙荟丸, 或左金丸。 若从高跌坠, 血流卅下作痛者, 复元活血汤。 若妇人血滞, 卅腹连痛者, 芍药散, 决津煎。 若肝脾血虚, 或郁怒伤肝, 寒热卅痛者, 逍遥散。 若肝肾亏损, 卅肋作痛, 头眩心跳身痛, 或妇人经水不调, 经后作痛者, 补肝散。
3.        内伤虚损, 卅肋疼痛者, 凡房劳过度, 肾虚羸弱之人, 多有胸卅间隐隐作痛, 此肝肾精虚, 不能化气, 气虚不能生血而然。 凡人之气血, 犹源泉也, 盛则流畅, 少则壅滞, 故气血不虚则不滞, 虚则无有不滞者。 倘于此证, 不知培气血, 而但知行滞通经, 则愈行愈虚, 鲜不殆矣。 惟宜左归饮, 小营煎及大补元煎之类主之。 或有微滞者, 用补肝散亦可。 若忧思过度, 耗伤心脾气血, 病有如前者, 宜逍遥饮, 三阴煎, 七福饮之类主之, 或归脾汤亦可。 若以劳倦, 过伤肝脾气血而病如前者, 宜大营煎, 大补元煎之类主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4: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灸法

治卒卅痛不可忍者, 用蜡绳横度两乳中, 半屈绳, 从乳斜趋痛卅下, 绳尽处灸三十壮, 更灸章门七壮, 丘墟三壮, 可针入五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