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释海逾

释迦牟尼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卜跟算命一样,不准,都是迷信,

佛教有占卜,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占察法,

佛教的占卜,得到的结果是佛菩萨给的,

不是自然形成的,

求签的佛经在274楼http://www.bskk.cn/dispbbs.asp?b ... ;skin=0&Star=28

---------------------

枉             心

看             中

经             不

文             定



观音灵签,是假的,不可以相信

http://www.putuoshan.org.cn/qian/index.asp?n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通是怎么来的,

众生原本是佛,原本就有神通,众生的神通跟佛一样,

只是众生的神通被妄念压住了,不能显露,

消除妄念,神通就显露了,神通不是修来的,

好比黄金埋在泥土下面,清除泥土,黄金就显露出来了,

黄金原本就有,不是修来的,

如果认为神通是修来的,有的人就会追求神通,

就容易被魔迷惑,被魔附体,死后成为魔的弟子,

业报也会有神通,

天人的神通是行善所得果报感应而生,

鬼的神通也是业报而生

---------------

-------------

心经,色即是空,空既是色,

色就是有形状的物质,空就是没有,

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自己的本体,

所以说,色即是空,空既是色,

在显微镜下看房子,房子一直在变,

错误的说法是,房子是由砖组成的,砖是由泥巴组成的,所以,色即是空,空既是色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金刚经论作者:shi jia mou ni fo      出版社:bei jing ba da chu
捐献人:shengmiao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
目录
第一章 文殊请问佛开示修行正路。佛释云何名金刚心
第二章 何名金刚经
第三章 云何是四句偈
第四章 云何是四生
第五章 以何知见名为五眼
第六章 云何是清净佛身
第七章 云何是无余涅盘
第八章 以何功夫修证能入圣道果
第九章 何等之人有四相。何等之人无四相
第十章 云何是五根五佛同种善根
第十一章 云何修证得六波罗蜜
第十二章 云何持名善知识
第十三章 修何福业得生天堂
第十四章 云何是外道六师
第十五章 根性迟钝如何得度
第十六章 具足邪见众生得何果报
第十七章 何罪业最重
第十八章 造何等业受饿鬼报
第十九章 造何等业堕畜生中
第二十章 云何是一体三宝
第二十一章 云何是三净戒
第二十二章 修何福业长得男子
第二十三章 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不
第二十四章 一生斋戒年老时破戒得何福报
第二十五章 生时不修。死后孝顺儿女请僧诵大乘度亡者。实得度否。
第二十六章 云何是明师口诀
第二十七章 亲师闻法。自心不悟。反言责备师傅。此人如何得度。 第二十八章 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
第二十九章 云何是王舍城
第三十章云 何是自己佛法
第三十一章 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
第三十二章 如何名三毒
第三十三章 云何是四大
第三十四章 云何是孝顺
第三十五章 云何方便
第三十六章 云何是好心
第三十七章 如何是智。愚。迷。悟。
第三十八章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




第一章 文殊请问佛开示修行正路。佛释云何名金刚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中清净台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相与围绕。听佛说法。时有无量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佛说大法。我意不通。愿佛方便。浅处开示。令我等辈。悟佛知见。皆得道果。若欲请示不得近前。

而时文殊师利菩萨。知四众之所念。即作方便。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愿设方便。开示初机。直指众生见性成佛。及为末世初进佛门求道众生。得正知见。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有大方便。请问如来开示三根。及于末世初入门者。修行正路。从尔所问。当为尔说。时诸大众。默然而听。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便得道果。善男子。云何名金刚心。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剎。心是一切罪福种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达自性。依佛修行。决定成佛。胜如读诵金刚经三十万遍。功德无比。何以故。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自心流出。无穷无尽。不坏不杂。故名金刚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与众生心性一般。只因修与不修。信与不信所以有成佛有众生也。
第二章 何名金刚经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名金刚经。
世尊曰。金刚喻自性。经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见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经。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出生四果。四向十圣。三贤。乃至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不从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见性之人。常闻自己心佛。时时说法。时时度众生。时时现神通。时时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刚经。名得金刚不坏身也。
第三章 云何是四句偈
文殊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审云何是四句偈。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至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今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今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法空。四句偈也。

此四句义。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含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生。阿罗汉果。此四句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是故得福。胜前七宝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佛告文殊师利。前佛后佛一体。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见性。修而成之。然则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终不成佛。何以故。为无佛功。

有求佛者。一用斋戒。为佛基址。二投明师。指示功程。三识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福。助发根苗。五用结缘。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为。七破邪魔。远离外道。八用通理。不着有为。九用精进。习佛行德。十用通达。法法精明。若人具此十种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文殊师利。我灭度后。末法年中。有多顿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不肯下心参求明师真正诀法。一向执着。认妄为真。或有执着经书文字。或有执着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得究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第四章 云何四生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四生。造何等业。受形禀命。种种不同。世尊曰。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嗔痴。行杀盗淫。造诸罪业。无量无边。轮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说四生。颠倒业本。
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故堕卵生鱼鸟之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
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淫欲。故堕胎生。人与畜类。本分贪淫。为人竖立。横心贪欲。作畜横行。
三者湿生。是人先世。贪食酒肉。打闹作乐。故堕湿生烂蛆厕虫蠛蠓之类。
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变异。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堕化生蜕壳飞行蛾虫之类。佛告文殊师利。六道四生。惟人最贵。惟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坠地狱。有德为神。有道成圣。入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第五章 以何知见名为五眼
文殊菩萨问佛。以何知见名为五眼。
世尊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
天眼者。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真见无碍。是也。
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间也。
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
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始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覩。毫发不失是也。
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惟佛能全。余人不及。眼须分五。照共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第六章 云何是清净佛身
文殊师利问佛。云何是清净佛身。世尊曰。自性清净。是诸众生本性。但见肉身。不见法身。诸佛悟后。常见法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坏无成。在凡夫地。名曰心性。在圣贤地。名曰圣性。在乾坤内。名曰天性。在菩萨地。名曰佛性。在诸佛上。名曰清净法身。若不修行。终不能悟本来面目也。若人求悟。不求师证。认妄为真。日久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乱众生。生遭王难。死坠恶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第七章 云何是无余涅盘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无余涅般。佛言。寂然不动心是也。三世诸佛。共一路头。同到不动心中。齐受无乐之乐。更无有过于此乐。故名无余涅盘。
第八章 以何功夫修证能入圣道果
文殊菩萨问佛。以何功夫修证。能超凡夫入圣果。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向佛道。便舍恩爱。截断尘缘。坚持斋戒。精修十善。清净三业。远离六尘。力投明师学问正法。以师开示。不随世心流转。只依佛法修行。有此功者。得须陀洹果。复有善人。习佛威仪。清净戒律。一心静坐。摄心不散。身口意业。皆悉调伏。于世间心动少静多。有此功者。得斯陀含果。复有众生。三业不萌。六尘不生。静久功深。心性恒一。于世间心。寂然不动。得心自在。有此功者。得阿那含果。复有众生。以自在心。习成定力。定性现前。悟明自性本来空寂心境两忘。澄心不动。有此心者。得阿罗汉果。此四果人。功超六欲凡夫天上。得入圣贤寂灭场中。同佛出世。助佛扬化。净佛国土。自度度人。报佛恩德直至菩提。永无颠倒。故名四果得道圣人也。
复次。文殊师利。是四果人。有真信心。依师教诲。不用二心。戒德精严。威仪具足。于世财色恩爱名利。一断永断。一了永了。从始至终。守道如一。虽则不能大通大达。心性坚固清净解脱。与佛无异。故得超凡入圣位也。
第九章 何等之人有四相。何等之人无四相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受者相。何等之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世尊曰。凡夫之人。认四大色身是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常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心境意识流动。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身命。何况资财。但惜大乘佛之教法。名无我相。等观众生。皆如赤子。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名无人相。于世间心。一了永了。更无相续。名无众生相。明悟自己无生实性。不随心境意识流动。但依方便愿力行持。名无受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无此四相。是名菩萨。
第十章 云何是五根五佛同种善根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五根五佛同种善根。世尊曰。若是清净斋戒明心见性之人。投师口诀得正见者。眼是佛见。耳是佛闻。鼻是佛嗅。口是佛说。心是佛知。五根常显五佛神通。同种善根。成佛种智。若有人把得定。作得主依佛修行。佛说是人立地成佛。
第十一章 云何修证得六波罗蜜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修证得六波罗蜜。佛言若有众生。能舍酒肉不食。能舍财物不贪。能舍恩爱不恋。能舍诸恶不作。能舍人我不争。名得第一布施波罗蜜。复有人我不争。名得第一布施波罗蜜。复有众生。能持佛戒。能习佛仪。能降六贼。能断邪非。名得第二持戒波罗蜜。复有众生。能受人亏。能忍人骂。非来正对。逆来顺受。都无怨恨。反加度脱。名得第三忍辱波罗蜜。复有众生。能学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讲说。未通务通。未证务证。名得第四精进波罗蜜。复有众生。能断殊缘。能止妄念。能除昏散。能习禅定。定力如山。魔
扰不乱。名得第五禅定波罗蜜。复有众生。能破无明。能空诸相。能通理法。能决是非。言言得当。字字无差。名得第六般若波罗蜜。若人能具六波罗蜜者。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起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数也。
第十二章 云何持名善知识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持名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专精。心无贪妬。物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好心与人。不求果报。行门清净。无诸过失。说法论义。皆合经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识。复有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掌佛祖权衡。作佛门领袖。开正道门。塞邪魔路。绍隆佛种。续慧联芳。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大机大用。大愿大力。此名真大善知识。
第十三章 修何福业得生天堂
文殊菩萨问佛。修何福业得生天堂。世尊曰。若有众生。信佛因果。受三皈。持五戒。修十善。事二亲。截断邪淫。常行正道。斋僧供佛。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相。护善遮恶。作大福田。是人舍寿。必生上界三十三天。受诸天福五欲妙乐。思衣衣来。想食食至。皆是自然化成。不用自力所办。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各具五种神通。快乐逍遥自在。复次。文殊师利。世间多有邪师外道不知善恶因果。不达轮回报应。一向狂心。信邪倒见。遵命神鬼。行鬼教法。诳惑世人。广杀猪羊牛马禽兽众生身命。自贪食肉。妄称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寿。保家保身。托鬼为由。干人财食。又有书鬼符牍。传授世人。妄称功力。度人生天。要人财物。活自邪命。若杀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牍能度人。邪师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见。大家相连。同入地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何以故。求福莫过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不杀放生。求慧莫过广学多闻。求安莫过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师。欲出轮回。莫犯因果。罪福报应。如影随形。邪正道殊苦乐各异。
第十四章 云何是外道六师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披褐。称佛弟子。相共檀那。饮酒食肉。污漫净地。第一外道。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遍学瑜伽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酒食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复有邪人。上无师得。下无师证。被鬼迷制。邪悟聪明。不假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内行邪法。惑乱世人。同入邪路。灭佛智种。第三外道。复有外见。遍学有为。行符咒水。驱鬼遣神。惑乱世人。增长恶见。灭佛正见。第四外道。复有道依休咎。学问吉凶。占卜鉴形。先兆祸福。惑乱世人。灭佛正眼。第五外道。复有装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不食油盐茶果酱醋。执持邪戒。惑乱无智。不用看经念佛。不用作福参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礼明师。偏指色身与佛无二。狂惑无知。同入黑暗。断善根苗。灭智慧种。执着痴顽。第六外道。此等六师。波旬外道。于后末法。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佛赦大乘愿力菩萨。随方应现。或为人王帝王。或为宰官长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挫灭邪道。守护正法。无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说者。是佛弟子。随顺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毁谤大法。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无有出期。
第十五章 根性迟钝如何得度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根性迟钝。福德力微。虽信佛修。心不开悟。工夫不了。如何得度。佛言。根性虽钝。但有坚固真实信心。不退斋戒。时时发愿。忏悔夙秧。障消愿满。慧性现前。便得开悟。见性成佛也。
第十六章 具足邪见众生得何果报
文殊菩萨问佛。有等众生。见佛不礼。闻法不信。逢僧不敬毁谤善人。破人斋戒。不信因果。轻慢圣贤却信邪鬼。步步造业。不修寸善。此等众生得何果报。佛言。此等众生。具足邪见。生前不信三宝教化。死后决堕三途。受大苦恼。求出无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
第十七章 何罪业最重
文殊菩萨问佛。一切罪业。何业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何以故。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千万生中。相啖无休。是故菩萨欲出轮回。先学慈悲。不食不杀。二犯偷盗。破人富贵。本小息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何以故。若物属他。不与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还。是故菩萨欲求富贵财物如意。先学布施。三犯淫欲。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何以故。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渴。四犯妄语。口业相诬。千万生中。是非相功。何以故。冤冤相报。世世相吞。是故菩萨入道。先学诚实。五犯饮酒。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钝。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业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全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第十八章 造何等业受饿鬼报
文殊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受饿鬼报。世尊曰一切众生。悭吝财物。贪恋衣食。偷瞒公众。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济一文。反加嗔骂。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寿终决堕饿鬼道中。长受饥虚。咽细如针。吞食不下。肚大如鼓。头大如山。倘逢饮食。自然化作镕铜热铁。饿得口吐猛火。鼻出青烟。裸形黑瘦。业满方消。
第十九章 造何等业堕畜生中
文殊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堕畜生中。世尊曰。一切众生。贪酒食肉。宰杀禽兽。铺设筵席。取欢作乐。果报为牲。酬前命债。又有借人财物。未足酬还。或有偷骗他人。夺人受用。果报为畜。还人钱债。直至业满。方出轮回。
第二十章 云何是一体三宝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体三宝。佛言。性是佛宝。如如不动。是也。心是法宝。明决公正。是也。身是僧宝。清净斋戒是也。
第二十一章 云何是三净戒
第一恶心去尽。第二善心学满。第三度尽众生。是名菩萨三种净戒。
第二十二章 修何福业长得男子
文殊菩萨又问。修何福业长得男子。 世尊曰。恭敬三宝孝养二亲。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贤良。修此善根。常得男身。三劫不修。便堕女身。五百年中。为人一次。或有转身换身。忘却前因。遇恶因缘。同造不善。便失人身。万劫难转。复次。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四有安身之宝。善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之宝。举措上下皆从。七有定性之宝。善能亲贤袭圣。是名男子七宝之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体。
第二十三章 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不
文殊菩萨问佛。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不。 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人回心发愿修行。舍非从是。改恶向善。常斋戒酒。参投明师。得正见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第二十四章 一生斋戒年老时破戒得何福报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得何福报。 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单犯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受人祭拜。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中品风月鬼。下品消散鬼。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偷盗。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怪。下品邪人。邪气消散。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腹高心。必成妖类。上品
魑魅。中品魍魉。下品依草附木。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复其中或有多嗔怒者。虽有福德。必落修罗恶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众。下品阿修罗女。常好斗争。受老不息。福气消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饮酒修行。欲图成道。如饮毒药。欲求安乐。无有是处。偷盗修行。欲图成道。如灌漏巵。欲求平满。无有是处。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砂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不断妄语。以虚言实。欲图成道。如彼凡夫自称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心多嗔怒。性好争胜。缺平等慈。而图成道。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是人自坠。非佛不度。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真正口诀。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佛秘密真正口诀。若有男女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得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正法。即成佛道。二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
三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
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贵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贫贱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与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有男女等 得见真明师
修行得正法 无一不成佛
求清净斋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佛许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佛从广发大愿。愿出世间得。佛从平等不择冤亲得。佛从下心参求明师得。佛从慈悲忍辱得。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难学能学得。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慧得。
第二十五章 生时不修。死后孝顺儿女请僧诵大乘度亡者。实得度否。
文殊菩萨问佛。凡人在生不能斋戒。修诸福慧。死后有孝顺男女。请僧转诵大乘。修设水陆无遮大斋。资度亡者。未审亡者实得度不。
佛言。凡人在生。自无善功。死后子孙。修功报荐。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无过财力。是故生人出己财力。众同分中。得福胜前。过于亡者。其中或有饮酒食肉不净人等。诵经修荐。善神不降。圣贤不赴。反累亡者。加增罪业。若有真正孝顺男女。父母亡没。七七之内,三年之中。合家斋戒。出清净财。命有德者。读诵大乘。修设水陆无碍大斋。烧香散花。铺设庄严。如法供养。一心虔诚。代为亡者释罪请福。如此拔荐。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两泰。人喜神欢。方为人子孝顺也。
第二十六章 云何是明师口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 佛言如来灭后。赦诸菩萨。传佛心印。续佛慧命。各化一方。开示未悟。有缘众生正因正果。正见正修。降服魔外。破除邪见。修正功行。始终清净。非根不度。非气不传。若有清净信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体性相知。方得以心印心。以道传道。心心相印。祖祖联芳。流传不绝。是名天机口诀。有缘遇者。根无大小。皆成佛道。
第二十七章 亲师闻法。自心不悟。反言责备师傅。此人如何得度。
文殊菩萨问佛。或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似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得度。
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着。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轻师慢法。是增上慢。虽然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第二十八章 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 佛言。不贪是布施。所谓眼不贪好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乐音声。是声宝布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衣服。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有人能悟自由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七宝布施之福。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九章 云何是王舍城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 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穽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土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一如。性土太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相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土居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
第三十章 云何是自己佛法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自己佛法。 世尊曰。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第三十一章 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
文殊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 世尊曰。眼表见性。手表妙用。若人彻悟。明心见性。亦同千佛见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体自性。发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无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体用两显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第三十二章 如何名三毒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名三毒。 世尊曰。愚痴邪见。是一毒。贪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妒是三毒。此三毒是三恶道之种子。若人具足。决堕三途。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第三十三章 云何是四大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四大。世尊曰。地有坚性。水有通性。火有焰性。风有动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体。所谓皮肉筋骨胶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润一身。名水大。煖气均融温和一身。名火大。动转施为。运用一身。名风大。四大调和。一身安乐。四大不调。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第三十四章 云何是孝顺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孝顺。世尊曰。孝者慈也,顺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伤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宝。敬顺二亲。不醉不乱。无爱无憎。劝令合家。同修福慧。内和外睦。上恭下敬。现在父母。心安体乐。过去父母。离苦升天。是名孝顺男女。若是日杀三牲。奉亲祀祖。皆与父母加增罪业。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后同堕。父母冤亲。相亲相连。成群作队。同入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第三十五章 云何名方便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名方便。 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说有一十五种。第一方便。不养不杀。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浆。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错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烧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莫慢神明。第九方便。莫出浊言。第十方便。积仁布德。第十一方便。勤俭则知足。第十二方便。敬老怜贫。第十三方便。急难相救。第十四方便。修因种果。第十五方便。冤亲平等。相济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得十五种清净福报。常生人天。受诸快乐。
第三十六章 云何是好心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好心。佛言。好心两字。无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报。给事他人。不求果报。供养他人。不求福报。益利他人。不求恩报。乃至下心满人心愿,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救能救。不择冤亲。平等济度。真实能行。非但口说。愚人口说好心。心无慈善。贤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济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舍寸而求尺。种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第三十七章 如何是智。愚。迷。悟。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愿佛慈悲。广为我说。 佛言。智者知也。智者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名师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低。不识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杀害百千万亿众生身。借下百千万亿性命债。轮回相遇。递相食啖。无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马猪羊畜生之类 。结是累世冤亲。善恶眷属。堕入轮回。改头换面。来作畜生。愚人杀食。即杀自父母。即食眷属肉。父遭子杀。子被孙杀。轮回路上父子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迷人恋色。纵六根。贪六尘。取性快乐。邪伪多端。颠倒无数。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悟者觉也。悟人觉知自心是佛。慕道修行。三业无亏。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虽住世间。世法不染。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邦。变地狱为天堂。指迷徒见佛性。作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众生得供养。所得福德。如供养三世诸佛。公德正等无二。何以故。自觉觉他。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众生佛之知见。能指众生悟佛知见。能引众生入佛知见。能究众生成佛知见。
第三十八章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
文殊菩萨问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尔不放他他不放尔。结成业网。弥满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假如债满。生人道中。又无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佛告文殊师利。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不持不与不取戒。断绝富贵种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坚持。三恶道绝。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同修同得。不修不得。尔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尔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恶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喫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

于是文殊菩萨欢言。善哉。善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知识难逢。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土难生今已生。正法难遇今已遇。知识难逢今已逢。头头具足。种种现成。若不发心。佛也难救。

尔时会中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天龙八部。皆悟自己本来佛性。一切功德。皆出自心。成就慧身。不由他悟。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到很多人对佛之三身,不理解,今天终于找到了经书对佛的化身,报身,法身的解释了。
出自证契大乘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罗耶顶大山胜处园林广茂池流皎洁诸大持明游华栖托灵神所居非人所履获果仙通上成就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大声闻所作已办。。。。。
海胜持深游戏智神通菩萨言。世尊。如来身有几佛言。正士。如来身略说有三。谓满资用身化身。自性身。
世尊。云何如来满资用身。佛言。正士。汝今见我者。是如来满资用身。及余诸佛于清净土证三佛陀。现证当证。当知皆是如来满资用身。
世尊。云何如来化身。佛言。正士。如力超勇佛。破魔佛。大悲思佛。及余诸佛。现于秽土证三佛陀。已证当证。或示迁逝示众法住正光像法。乃至示现一切佛法隐没灭尽。正士。汝皆勿作实解。何以故。如是诸法。当知皆为大悲方便如应化现。
世尊。云何如来法身(亦名自性身)。佛言。正士。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碍无似无表无住无依无取不灭不生不可譬喻。如是正士。如来自性之身不可言说。如来之身是法身智身无等身。无等等身。陪卢遮那身。虚空身。不断身。不坏身。无量身。最上身。真实身。无譬喻身。自性身。
大家注意,从经文可以看出,所谓化身,是诸佛在恶土以大悲方便化现的。在恶土诸佛显示给众身所见的是方便变化的,
所谓报身一般在净土所显的佛身,这种佛身,是诸佛如来修菩萨行时,所成就的种种无量功德的果报身。在这说这个经的时候佛显示的是真正的报身,平时在世人面前的是方便的化身,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恶土的众生善根太小,所以佛的清净报应身在我们面前,也见不到的,比如佛成道的时候说华严经的时候,用他无量劫修菩萨行错成就的报身说法,在场的声闻众,根本就看不到听不见,因为他们功德不够啊。
法身,在其他经书中记载,比如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就是清净法界,诸佛如来的法身,一佛法身即是众佛法身。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以下几点:
报身,是佛修菩萨行,积累无量功德的真实果报 色身。诸佛在净土显示的佛身就是报身,报身佛也有入灭的时候,净土诸佛如来有灭度的时候,比如 阿弥陀佛,不动佛等净土的佛,有的住世无量劫,有的住世几万劫等等,终究有一天也要灭度的。
化身 是在恶土的佛,因为众生善根差,显示的方便身
法身,法身即是法界,众佛如来的法身是同一个,也就是法界。法身佛才是不生不灭的真佛。
最重要一点的结论, 每一尊佛 都应该是三身具足的,绝对没有某个菩萨修菩萨道,只证得了法身,或者只有报身,或者证了化身,这绝对是不对的。从经书里我们可以知道佛三身的关系

--------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佛语文殊。无所坏法故致佛。无所得法能成佛。佛者则法身。诸种力无所畏。悉法身之所入。所以者何。莫能分一身者。而为法身。法身无有数。何以故?不言是凡人、是不凡人。法身等无差特无所散。身是为法身。譬如四渎,悉归于海合为一味。若干名法,为一法身。诸所有种,各各有名。合会聚之名曰谷。若俗事道事。悉合为一法身。所以者何。不可指示。是为俗事。道事亦不可说。是俗事身是为法身。亦不可见视。如我所说法身。其有信二。知者所作众恶,悉以除尽。文殊言。于法身亦不见。生天上亦不见。在人间亦不见。在三道。亦不在泥洹。佛语文殊。今若所说乃尔。若有人问汝者。佛现说有五道。当何以解之。文殊言。譬若如人卧中。见入泥犁。若作禽兽薜荔。上在天上若在人中。觉则无所见。其法身无所著。所以者何。但有数故。数者堕俗。若罗汉辟支佛。上至佛俱等一法身。所以者何?不可分别故。譬如若干种宝可别知。法身而不别。所以者何?不可别故。无生无死故。法身无所生、无所灭。所以者何?常住故。亦无有垢、亦无有净?所以者何。无有过者。亦无脱亦无所脱。佛者无所不知。
-------------
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舍利弗。此二种见乃是无明诸惑根本。所谓涅槃始生见。无因无缘忽然而有见。舍利弗。此二种见乃是极恶根本大患之法。舍利弗。依此二见起一切见。此一切见与彼二见不相舍离犹如罗网。一切见者。所谓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中种种诸见。所谓增见减见。舍利弗。此二种见,依止一界。同一界合一界。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彼一界故。不如实见彼一界故。起于极恶大邪见心。谓众生界增。谓众生界减。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界”而言。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彼一界故。不如实见彼一界故。起于极恶大邪见心。谓众生界增。谓众生界减。舍利弗言。善哉世尊。此义甚深我未能解。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令得解了。尔时世尊。告慧命舍利弗。此甚深义乃是如来智慧境界。亦是如来心所行处。舍利弗。如是深义一切声闻缘觉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见。不能观察。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唯有诸佛如来智慧。乃能观察知见此义。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所有智慧。于此义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实知见观察。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舍利弗。如世间灯所有明色及触不离不脱。又如摩尼宝珠所有明色形相不离不脱。舍利弗。如来所说“法身”之义亦复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舍利弗。此法身者是不生不灭法。非过去际。非未来际。离二边故。舍利弗。非过去际者离生时故。非未来际者。离灭时故。舍利弗。如来法身常。以不异法故。以不尽法故。舍利弗。如来法身恒。以常可归依故。以未来际平等故。舍利弗。如来法身清凉。以不二法故。以无分别法故。舍利弗。如来法身不变。以非灭法故以非作法故。舍利弗。即此法身过于恒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弃舍一切诸有欲求。行十波罗蜜。摄八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离一切世间烦恼使缠过一切苦。离一切烦恼垢。得净得清净。住于彼岸清净法中。到一切众生所愿之地。于一切境界中究竟通达更无胜者。离一切障离一切碍。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是故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一(节录)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复次无边慧。此大甲胄。名曰“妙法严具庄严”。亦名“最上”。不可坏故。亦名“一切法无差别”。不于少法作差别故。诸菩萨摩诃萨被此甲胄。持大慧力。乘于大乘最上之乘。无等等乘。大摄受乘。无边摄受乘。一切众生乘此乘者。于此乘中无不容受。然于此乘不增不减。能令众生安乐而住。亦令众生安乐而出。若有众生,乘此决定安乐乘者。无有身心疲倦劳苦。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出六根聚经中)天竺三藏菩提灯译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终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闇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想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若有众生疑佛世尊及佛功德有一异者,当作是说:‘佛与功德不一不异。’譬如燃灯,膏炷与明,不一不异,离于膏炷无别灯明。若言灯明离膏炷者,明所及处悉应焚爇。佛身功德亦复如是。此微妙身是佛功德无漏法身,自他受用,平等所依。然此佛身,亦非是体,离是体外,无别法身。若是体者,同于外物有四大相。故知非相、亦非无相。若非相者,同大虚空,同太虚者性即是常,无方便过。自性清净无染无着,甚深无量无有变易,难解难如微妙寂静,具无边际真常功德绝诸戏论。唯佛证知非余所及,亦非譬喻之所校量。慈氏!当知如此身者,即是过去未来现在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法身之相。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二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善财复言。如来法身。与彼菩萨十种法身。有何差别?答言。善男子。当知法身体性无异。功德威力有差别耳。善财复言。是义云何?答言。善男子。谓佛、菩萨所有法身。等无差别。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性相平等同一体故。如是乃至凡圣迷悟。染净因果。去来进退。皆同一相。所言功德威力异者。即如来身。功德圆满。具胜威力。菩萨不尔。由此事故。我当为汝宣说譬谕开示其义。善男子。譬如摩尼妙宝真珠。未经巧匠雕饰磨莹。无有光彩。凡所见者。不生爱重。若经磨莹。光彩炽盛。人天宝重。珠体无异。相差别故。虽诸菩萨与如来身,同一体性,俱名法身。不可说言难思清净功德智宝神通威力。同于如来。所以者何?以诸如来。于无数劫。净修一切微妙功德。究竟圆满。无边无量。如太虚空。满十方界。妙善清净。离诸惑垢。广大光明。无所不照。殊胜威力。普济众生。其诸菩萨。虽具法身。功德未圆。有余垢故。譬如白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名体虽同。光相有异。何以故。满不满相有差别故。善男子。菩萨法身。与佛法身。亦复如是。满不满相。有差别故。以菩萨身。如从月初。至十四日。所有光明。不能圆照。如来法身。如十五日。白月圆满。光明普照。无有限碍。而彼菩萨十种法身。与如来身。同一体性。无有二相。但由所修功德有异。不可言一。是故善男子。若诸菩萨。住此解脱。具足十身。则能证得诸佛功德。圆满法身。大乘宝云经卷第四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世尊。如来法身菩萨法身。将无差别耶。佛言。善男子。得种种身无有差别。功德明昧亦有差别。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云何种种身而无差别。功德威神独有差别。佛言。善男子。彼身此身无有差别。何以故。修一身故。而是功德威神之相。殊有差别。应当观之。降伏一切障碍菩萨言。世尊。两身差别当云何观。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我当为汝说于譬喻。成是义故。善男子。如摩尼珠磨莹治饰光曜明净以练治故。于诸摩尼未被练者。比前摩尼可相及不。不也世尊。被练治者光色净彻悦众意故。未被治者不得为类。佛言如是。菩萨身摩尼珠。及如来身摩尼之珠。虽复同是清净法身。菩萨法身于如来身。毕竟清净不可为比。所以者何。如来身者不可限量。齐众生界彻虚空界遍照而住。何以故。最极清净远离一切诸尘垢故。而菩萨身摩尼珠明彻不尔。何以故。有余垢故。善男子。譬如初月其光始显渐渐增长。至十五日方乃圆明。俱得月名。而此初月。不可比于十五日夜。何以故。得法尔故。诸佛菩萨虽复同得法身之名。而菩萨身于如来身。光明遍照不可为比。善男子。如是佛身及菩萨身。同是身相。与佛功德威神之相。非为一相。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获得金刚贞实坚固不破坏身佛说宝雨经卷第七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止盖菩萨言。世尊。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有何差别。佛言。善男子。二种法身性无差别。功德威力而有差别。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性无差别而有差别。佛言。善男子。佛与菩萨法性无差别。何以故。此二种身同一性故。但功德威力有差别耳。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佛与菩萨功德威力云何应知有其差别。佛言。善男子。我今为汝广说譬喻以明斯义。善男子。如末尼珠有莹拭者有未莹者。虽同是宝。而已莹者光明具足人所爱乐。未已莹者所有光明犹不具足。善男子。如来珠宝与菩萨珠宝。体性虽同然亦有异。何以故。如来珠宝已清净故。离一切垢故。菩萨身中法性珠宝。未能普照一切世界。何以故。以有余故。犹有垢故。如末尼珠未已莹者。是故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如是差别。善男子。如白分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光明照耀渐渐圆满。虽同是月光明不等。而菩萨法身如来法身虽同一性相。然功德威力如是差别。--------
佛的报身是有始无终的,所以不会有入灭的时候。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受用身:
其受用身。有二种相。一自受用。二他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以无垢缯系于顶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名为后报利益。尔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命劫数无有限量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这个主题,参考一下成唯识论卷十:
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體依聚義總說名身故。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如是法身有三相別。
一自性身。謂諸如來真淨法界。受用變化平等所依。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種。
   一自受用。謂諸如來三無數劫修集無量福慧資糧所起無邊真實功德。及極圓淨常遍色身。相續湛然盡未來際恒自受用廣大法樂。
   二他受用。謂諸如來由平等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居純淨土為住十地諸菩薩眾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眾疑網令彼受用大乘法樂。合此二種名受用身。
三變化身。謂諸如來由成事智變現無量隨類化身。居淨穢土為未登地諸菩薩眾二乘異生稱彼機宜現通說法令各獲得諸利樂事。以五法性攝三身者。有義初二攝自性身。
-----------
同修所讨论的问题说实话,真不是未悟得人所能信受与明白的,法身若不从体性上谈,在众生的因地及果地“境界”相是不完全相同的,如初证阿赖耶识名如来藏也可以叫证法身,但与佛地的法身如来清净藏的功德是不能比拟的。阿赖耶识的心体也可以叫做法身,但那是自性清净涅磐,与佛的大般涅磐不能完全等同。阿赖耶识心体所显清净涅磐性——真如也可以叫做法身,此众生因地心体所显性虽与诸佛无异,但也不是完全相同。要想明白法身的种种指代含义,就必须先要弄清菩提道的修行次第及种种次第差别,因地与果地的种种异同等等。故在五楼所引经中说:“诸佛菩萨虽复同得法身之名。而菩萨身于如来身。光明遍照不可为比。善男子。如是佛身及菩萨身。同是身相。与佛功德威神之相。非为一相。”诸佛与菩萨虽同样证得法身,但却有差异,同是法身相,但功德与威神之相却不是一相。 
同修所引佛经中关于法身义多是从佛地果地角度说的,那是对大菩萨们所说的法,是成就佛地果位的法,这样的法不是不好,而是太大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里有堪受的人吗。而许多菩萨的方便说法是为修行人初证法身——阿赖耶识心体而说,故有不同说法。 
“十方三世诸佛,皆同一法身,共以一真如理性为体。”此句经义不可分开理解,什么叫“共以一真如理性为体”?这是“皆同一法身”义的延伸义注解,因为真如理性体性相同故,说同一理。经句义是很明显的,是在以共同的真如理性法性前提为相同体性而说同一法身的。若十方众生与诸佛同一法身,则一佛证法身应所有众生皆证法身,同一故,但事实并非如此。 
佛地果地法身可以说遍一切法界遍一切众生界及所有国土器世间,法界任何一众生成佛时其法身也应如此,故比喻说光光相映,非同非异。而在性用上(即报化与国土)却各有各自的特色,从这一点上说是非同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何谓过人法?简单说就是得神通,跟常人的能力已经不同!

《成实论》(后秦鸠摩罗什等译):“阿难言。善此法应尔定心者,若习定心得微妙利。如经中说。修定心者,能如实知。又以此人身,得过人法---谓身出水火飞行自在等。”

二、为何不能轻易说自己有神通?

1、因为有人会起骄慢心,心不清净,而后神通境界自灭!而让大家对佛法失去信
(你本来有现在却没有了!有人会认为你妄语!有人会认为佛法不可靠,会退失!种种的过患!)

如《禅秘要法经》:“不得妄向他人宣说。若向他说即灭境界。使多众生,于佛法中生疑惑心。”

2、还有一种是真的妄语的!说为了坐禅等等、说已得神通,其实只是贪求利养,让大家尊敬供养他!
如《禅秘要法经》更前文曰:“佛告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佛法中。为利养故。贪求无厌。为好名闻。而假伪作恶。实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如此比丘。犯偷兰遮。过时不说。不自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

3、不能在多人面前虚妄的说(为了利养、未证言证等等)说自己已得过人法,大妄语故,必堕地狱

如《禅秘要法经》曰:“慎勿虚妄于多众前自说:“得过人法”。若说得〔过人法〕。如上所说。必定当堕阿鼻地狱。”

4、只能跟有智慧的教授老师说!
如《禅秘要法经》曰:“唯向智者教授师说。不得广传向他人说。”

--------

大藏经 经集部 禅秘要法经(后秦鸠摩罗什等译)其中最后一段说:

复次阿难。佛灭度后。现前无佛。四部弟子。求解脱者。得不净观。当密藏秘勿令他知。譬如有人。贫穷孤独。生浊恶世。属无道王。彼贫穷人。掘地求水。宿世因缘。忽遇伏藏。大获珍宝。怖畏恶王密藏此宝。不令他知。但于屏处。取此珍宝。以供妻子。密受快乐。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得禅乐者。亦复如是。当密藏之。不得广说。若广说者。犯大重罪。复次阿难。譬如长者。独有一子。遇大重病。须眉落尽。尔时长者。内自思惟。我今衰祸。唯此一子。遇此重病。当何处求觅良医。作此语已。大出财宝。募访良医。长者宿福。忽遇一医多知经方。长者白言。唯愿大师。起大慈悲。我有一子。遇患多时。唯愿大师。救疗此患。设得愈病。今我家中。大有财宝。犹如北方毗沙门天王。若子得差。唯除我身。一切奉上。不敢违逆。时彼良医。告长者言。汝今能造七重闇室。极令深密。然后可令汝子服药。服此药已。不得见人。不向他说。轻四百日。儿乃可差。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四部众弟子。若修禅定。求解脱者。如重病人随良医教。当于静处。若塳间。若林树下。若阿练若处。修行甚深诸贤圣道。当密身口于内心中修四梵行。修四念处。修四正勤。修四如意足修五根。修五力。修七觉道。修八圣道分。修四禅。修四无量。心游入甚深无量空三昧门。乃至得六神道。如是种种胜妙功德。但当一心密而行之。慎勿虚妄于多众前自说得过人法。若说得过人法。如上所说。必定当堕阿鼻地狱。。。。。。


--------



《成实论》(后秦鸠摩罗什等译)
:“阿难言。善此法应尔定心者,若习定心得微妙利。如经中说。修定心者,能如实知。又以此人身,得过人法---谓身出水火飞行自在等。

《禅秘要法经》(后秦鸠摩罗什等译)前文曰
诸白衣欲行禅定得五神通。尚不应向他人宣说。言我得神通仙咒术一切宜秘。何况出家受具足戒。
地藏论坛若得不净观乃至暖法。不得妄向他人宣说。若向他说。即灭境界。使多众生于佛法中生疑惑心。
地藏论坛是故我今于此众中。制诸比丘比丘尼。若得不净观乃至暖法。当密修行。令心明利。
唯向智者教授师说。不得广传向他人说。
若向他说。为利养心。应时即犯十三僧残。过时不忏。心无惭愧。亦犯重罪。如上所说。

《禅秘要法经》(后秦鸠摩罗什等译)更前文曰
佛告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佛法中。为利养故。贪求无厌。为好名闻。而假伪作恶。实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如此比丘。犯偷兰遮。过时不说。不自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要金刚持,

金刚持就是唇微动无声,心念耳闻,

大声念佛,伤气,

闭嘴默念,伤血,

念佛要用力,就象推重车上山,

用力念佛,才能斩断妄念,

短时间念佛,闭嘴默念,出大声念,都可以,

长时间打坐念佛,持咒,金刚持是最好的,

念佛熟练了,就不要耳闻了,只要心念,

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听不见,

金刚持,就是大音希声,

虽然听不见,佛力却尽虚空,遍法界


--------------

念佛修定必须戒除杀盗淫妄,不吃肉五辛,否则一定成妖魔鬼怪,恶习不能马上戒除的可以逐步戒除,
吃素就是只吃植物,不吃五辛烟酒咖啡因

[ 本帖最后由 释海逾 于 2007/5/24 10:0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性行淫是邪淫,喜欢做做得多进地狱,

同性恋没有罪,不行淫意淫多进地狱

紫薇星座的人多残疾,不得好死,

我14岁心脏开刀,将来找工作没人要,小时候很愚痴,不知道可以找临时工,

高中发现自己喜欢男人,同性恋没有未来,我绝望了,

1997年,站在饭店的大门台阶上,突然想,这个世界应该有个机构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2年后,想明白了,这个机构应该是个教育团体,一个人有好的教育和运气,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2000年在杂志看见一个男子,他就是我唯一的爱,

我离开单位后,呆在家里,不愿意出去跟异性恋打交道,虽然没人知道我是同性恋,

最后想明白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正常人,异性恋的歧视让我明白自己是坏人,

如果这点小烦恼都不能承受,被我杀害吞食的那些生命,

他们该如何恨我,从此不再吃肉不再怨恨社会,

看手怎么可能知道命呢,不信,无路可走了,开始去算命,每个人说的都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些事说的都一样,

我跟照片里的男人有完美的婚姻,我35岁会创业,白手起家,就是2007年,

算命的不知道我爱他,但是说的特征跟他完全吻合,

开始去同性恋基地行淫,

同性恋喜欢跟陌生人一次性行淫,因为怕熟人知道,也因为喜新厌旧,容易得传染病,

男人心正直稳定,女人心弯曲多变,男同性恋跟女人一样,所以男同性恋有文艺天赋,

很多伟大艺术作品,作者是男同性恋,

男同性恋最喜欢的男人都是异性恋,所以2个同性恋男人在一起,性的成分多,爱的成分少,

一直认为佛是虚构的神话故事,家里来了个男孩,成绩全校最后一名,找我母亲补课,

男孩的父母带着他和我母亲,去看神婆,神婆说他父亲打死过一条蛇,

现在蛇在男孩身体里,一直跟他玩,但是不会害他,所以他不读书,母亲回家讲给父亲听,父亲不信,

我观察男孩的身体,每个部位跟我们都不一样,他在地上爬,动作跟蛇一样,

从此相信罗汉死了还会来人间投胎,既然罗汉是真的,佛肯定也是死后还活着,

我依然认为我死了就没有了,我忽视了那条蛇死后还是活着,

在家呆了3年,教育公司写出来了,目标是帮助每一个生命得到好的生活,

他是我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我决定去北京找他,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他在什么单位,估计是做外交的,

去北京没找到,准备自杀了,在网吧看佛教,终于明白了,我死了也还活着,

自杀进地狱,不敢自杀

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

摘自:《般若心经入门》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她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地存在。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舍利弗啊!肉体以及一切的物质现象,不是真实地存在,不外乎是因缘相互依存的生灭关系,所以物质和空并无差别;而空和物质二者在本质上也没有不同,因此空不异与物质。有人认为空是没有,物质是有,而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彻见到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犹如水和水波的关系。二者既是个别的,也是一体的。感受,思想,意志,心识,同样也是如此。舍利弗啊!这五种集聚的要素从它缘起性空的本质来说,它既没有生起或灭失,也没有所谓的污垢或清净,更不会增多或减少。所以,在缘起性空的本质上,物质,感受,思想,意志,心识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人对外界的认识,透过眼,耳,鼻,舌,身体,意识六种感官与物质,声音,香臭, 味觉,触觉,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等六种,分别相对应而认知一切,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人的一切认识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物质,声音,香臭,味觉,触觉,其它事物或一切概念,甚至于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的识别作用共十八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不经由佛 教导 而独自开悟的缘觉圣者,因观照十二因缘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照见十二因缘是缘起性空的所以不论是导致生死轮回的主因无明,或是灭尽无明甚至于生,老,病,死,或是因灭尽无明而脱离生老病死,也都不是真实存在。亲自听闻佛说法而证悟的圣闻圣者因观照四谛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照见苦,苦的原因,灭苦而解脱,灭苦的方法这四谛是缘起性空的不是实体地存在。菩萨所证得的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证悟的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证得的境界,因菩萨彻见一切是缘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的,心不执着于一切。使自己与一切众生都获得开悟的菩萨,由于修行可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达空的真理,所以心中没有一丝牵挂及烦恼障碍;因而不恐惧生死,远离一切错误,不合理的思想,行为,妄想等等,终于达到寂灭无为的最高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都是由于般若智慧,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达成涅盘妙果的无与伦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苦,灾厄,是真实不变的真义。因此,宣说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的彼岸!与众生一起去到生死的彼岸!愿讯速同证正觉,获得大成就!」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她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地存在。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舍利弗啊!肉体以及一切的物质现象,不是真实地存在,不外乎是因缘相互依存的生灭关系,所以物质和空并无差别;而空和物质二者在本质上也没有不同,因此空不异与物质。有人认为空是没有,物质是有,而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彻见到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犹如水和水波的关系。二者既是个别的,也是一体的。感受,思想,意志,心识,同样也是如此。舍利弗啊!这五种集聚的要素从它缘起性空的本质来说,它既没有生起或灭失,也没有所谓的污垢或清净,更不会增多或减少。所以,在缘起性空的本质上,物质,感受,思想,意志,心识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人对外界的认识,透过眼,耳,鼻,舌,身体,意识六种感官与物质,声音,香臭, 味觉,触觉,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等六种,分别相对应而认知一切,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人的一切认识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物质,声音,香臭,味觉,触觉,其它事物或一切概念,甚至于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的识别作用共十八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不经由佛 教导 而独自开悟的缘觉圣者,因观照十二因缘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照见十二因缘是缘起性空的所以不论是导致生死轮回的主因无明,或是灭尽无明甚至于生,老,病,死,或是因灭尽无明而脱离生老病死,也都不是真实存在。亲自听闻佛说法而证悟的圣闻圣者因观照四谛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照见苦,苦的原因,灭苦而解脱,灭苦的方法这四谛是缘起性空的不是实体地存在。菩萨所证得的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证悟的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证得的境界,因菩萨彻见一切是缘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的,心不执着于一切。使自己与一切众生都获得开悟的菩萨,由于修行可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达空的真理,所以心中没有一丝牵挂及烦恼障碍;因而不恐惧生死,远离一切错误,不合理的思想,行为,妄想等等,终于达到寂灭无为的最高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都是由于般若智慧,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达成涅盘妙果的无与伦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苦,灾厄,是真实不变的真义。因此,宣说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的彼岸!与众生一起去到生死的彼岸!愿讯速同证正觉,获得大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9: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解释前世恶业力令男人生为同性恋或男人转生女人及跳出恶业障的方法: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黄门身。

(被阉/天生性无能/只有特殊情况(含与畜牲行淫/非道行淫/偷窥/同性行淫)才能有生理反应等的属于这种)

何等为四。

一者残害他形乃至畜生。

二者于持戒沙门嗔笑谤毁。

三者情多贪欲故心犯戒。

四者亲犯戒人复劝他犯。

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后起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斯报。常作丈夫诸根具足。


弥勒。有四种业。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切人中最为其下。

(类似人妖那样同时有男女性征甚至性欲心态乃至行为的属于这种)

何等为四。

一者于尊敬所而有烝秽。(对长辈有污秽淫乱之举)

二者于男子身非处染着。(男男行淫)

三者即于自己而行欲事。[就是手淫或者用性具自慰等]

四者詃卖女色而与他人。

若有众生曾行此事。深自咎责悔先所犯。起净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此身。


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

(男人会有女人欲心,即喜欢男人的和喜欢与男人行淫的,包括同性恋和双性恋属于这种)。

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

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

三者于亲族女行淫秽事。(乱伦)

四者实无胜德妄受其礼。

以此因缘令诸丈夫起于如是别异烦恼。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乐作佛形像。其罪既灭此心亦息。


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女人身。

何等为四。

一者以女人声。轻笑唤佛及诸菩萨一切圣人。

二者于净持戒人。以诽谤心说言犯戒。

三者好行谄媚诳惑于人。

四者见他胜己心生嫉妒。

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终之后必受女身。复经无量诸恶道苦。若深发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则其罪皆灭。必更不受女人之报。

注:佛经原文中,业障最轻的男人转生女人(以上数种中只有女人允许出家)放在第一位,我为了强调与本贴相关的主题,把第一调到最后,敬请留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