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wanbingzhensuo

人 有 二 十 难 证严法师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7: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是是非非,永远存在日常生活中,所以说:「不说是非难。」

我们学佛若能拨开成见,则万事万物无不是佛法,古德云:「大道无
言说」,所谓「言语道断」,是说:「道」绝对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
但是只要我们用很单纯的心、很纯真的意去行动,则无一不是佛法。

    佛陀曾说「会善知识」难,离是非恶友的确很难,然而要和善知识相
会更加困难。什麽叫「善知识」?就是能启发你的良知智慧的人。在你陷
於恼之际,他可以开导你,解除你的心结,能使你从凡夫黑暗的一面,转
向人光明的境界。世间有多少善知识?能劝导化解、圆融人我是非,以降
服我们的烦恼,能把我们的成见分析清楚的善知识到底有多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成见不除则善言变恶意                      □
~~~~~~~~~~~~~~~~~~~~~~~~~~~~~~~~~~~~~~~~~~~~~~~~~~~~~~~~~~~~~~~~

    向外寻求善知识确实非常困难,设若找到这麽一位善知识,而自己的
心无法断除成见,那麽即使再好的人在面前,我们还是无法吸收他的知识
与教化,所以说「成见若迷茫,则法界善知识难逢」

    人人若能将成见去除,则善知识所说的话,就能解除人我是非的烦恼
。修行就是要保持天真的本性。如有「妄念」就是不真实、有迷情;有些
人说话的用意很好,而听者若用妄见的是非心、烦恼心去承受,那麽明明
他是一片善心,以爱心给予教导,但是我们却扭曲了他的一片好意,以是
为非。我们常常会如此,虽然别人说的是真话,但是听的人还是会起疑心
,心想他对我有偏见。或者是看到他人在交谈时,就以为他们是在谈论我
的是非,在毁谤我、中伤我。这就是自我产生的是非心,也就是妄见与痴
迷情结,若不能去除妄见,那麽再好的佛法呈现在我们面前也都无法接受
了。所以说,要以天真的本性来面对人间世事,若能如此,即使是鸟叫鸡
啼...一切都是佛法,这些声音也都能启发人心於纯真无邪,因此也都
是佛法呀!

    在日本有则故事,是小学教材,用来教育心灵单纯的小孩,故事如下
——

    有位猎人拿枪要打树上的小鸟,有一只蚂蚁,正好在此时咬了他一口
,让猎人在拿枪瞄准时动了一下,因此小鸟得救了!为什麽会如此呢?原
来是那之小鸟曾经看过一群蚂蚁,在水里拼命挣扎,正当无路可逃时,这
只小鸟咬了一片叶子丢到水里,让水中的蚂蚁全都得救了!所以当猎人要
打小鸟时,蚂蚁也赶来救他。他们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幼小天真的孩子,让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拥有「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的观念,这也是为了要保
持人性的天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众生皆可为善知识                       □
~~~~~~~~~~~~~~~~~~~~~~~~~~~~~~~~~~~~~~~~~~~~~~~~~~~~~~~~~~~~~~~~

    中国也有一则故事——

    在晋朝时代,北方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孩叫毛宝,他家境很贫困。
中国大陆的北方,冬天会下雪,气温很低。有一天,毛宝到溪边看人家捕
鱼,鱼网收回来时,里头有一些鱼,以及非常可爱的一只小白龟,渔夫抓
起小白龟惊喜的说:「太好了!难得有白色的龟,瞧他白的发亮,一定很
值钱!」

    有人要买他煮来吃,也有人想买他去展览赚钱。於是小孩子对小白龟
生起了一分怜悯心,便请求渔夫把他放了。可是渔夫认为难得抓得到这麽
珍贵的白龟,无论如何,就是不愿把他放生。小孩注视著白龟,而小白龟
也抬头望著小孩,眼里充满求救的神情,小孩心里起了无限怜悯,於是就
把身上的外衣脱下,双手捧著高举过头,并且两膝跪地,真诚流露的拜托
渔夫放走小白龟,而他愿意以衣服来抵偿。渔夫看见小孩子这麽有善心,
非常感动。尤其在冰天雪地中,他竟把身上唯一比较厚的衣服脱下,这份
赤诚的真情令渔夫佩服。但渔夫却不愿意有任何损失,便把小孩的衣服拿
走,才将白龟给小孩,说:「这只白龟不只是这件衣服的价值,但是你的
赤诚感动了我,所以只好跟你换了。」

    小白龟得救了,毛宝很高兴的把他抱在怀里说:「你得救了!虽然我
受寒风透骨的苦,但幸运的换取你的性命,这也是值得呀!」他们像是极
为要好的朋友,小白龟似乎听懂小孩的话,感激的泪流了,并向小孩点点
头,於是小孩很小心的把他抱到江边放生。

    二十年後,这位小孩已经出人头地,在朝廷官拜将军,经常在战场上
得大功勋,有一次他和另外一位将军一起带了万馀兵马出征。但对方的兵
力很强,把他们团团围住,在九死一生之际,他带著幸存的兵卒突破包围
,逃到了扬子江,那时候有追兵,前面是大将,所有的船,他都让士卒们
先搭了,最後环顾四面,连艘小船都没有了,而後面的追兵已到,他在情
急之下,纵身一跃,跳到江中。

    他在湍急的波浪中挣扎,正当危急万分时,有个东西从水下把他托起
来。他不支的昏倒了,等到他醒来的时候,看见身旁是白茫茫的雪,而自
己正躺在一只很大的白龟背上。他恍然大悟的认出了这只龟,就是二十年
前他所就的那之小白龟。他如同二十年前一样,流著感恩、报恩的眼泪抬
头看著他。这真是不可思议呀!

    他上了岸之後,大白龟依依不舍地离开,往河里去了,它不断地向前
游去,但是仍然一在地回头看他,向他点点头,似乎因回报了他的恩德而
深感安慰。

    被救的人非常感激,也深深觉得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竟能如此相契,
为何同类的人与人之间,要彼此侵扰杀害呢?他万分地感叹,人和动物都
可以有相亲相爱的感情,为什麽人们不能彼此敬爱?他由此看开了人生,
於是舍官隐居修行。

    佛陀说:「会善知识难」,为什麽难?因为很多人喜欢谈是非,以是
非之心待人,常常对人品头论足。有了妄念成见,就有分别心,因此喜欢
这个人,却不喜欢那个人。喜欢这个人就想占有,若人对自己喜欢的人友
好,他就产生醋意嗔心,会产生这样的是非分别,即是来自妄情偏爱。

    有些人自己心中充满是非,但却不知自我反省,若有人教导他,他却
偏偏要说别人是在讽刺他。以是非之心来分别人事感情,如此在社会上怎
能遇得善知识?

    刚才那两则故事是以纯真的心来看一切事物,所以能和物类有融合的
感情,而很多人却以妄念成见相待,因此和人相处时,也就免不了会彼此
斗争伤害。

    我们修行必定要回归纯真的本性,什麽样的的人都是好人,我们要以
宽阔的心胸,来迎接所有的人,应缩小自己,去佐护他人,如能做到这样
,那即使是小孩的一句善言,也能教育我们,就连一个精神恍惚的人,所
表现的行为,也都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此,世间的一切万物形态,
一切声音那一个不是我们的善知识呢?何者不能引导我们见道得法呢?只
要我们大家用心、用纯真正直的心,来面对自然与人群的境界,就能有所
领会。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7: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二十难之十七——见性学道难

佛陀常常教育我们--学道要以诚以实来学,但许多人却茫茫然,无
法真正了解什麽是道,所以佛陀说:『见性学道难』。真正为了彻底明心
见性而学道者,的确是很难得。

    一般人刚开始发心修行时,总是很有自信,甚至追求道理也很热诚。
但是人都有懈怠性和懵懂性。『懈怠』就是不勤精进,不能抱著『修行如
初』的心,这就是懈怠心。如果能经常抱著当初决定要修行的那一念心-
-初发心、追求佛法和舍身入道的决心,则学佛就简单了,但对凡夫而言
却是很难。所以佛陀说:『见性学道难』。

    另外一项是『懵懂性』。众生都有相同的本性--清净善良天真的本
性;这是人人都具有的慧性,可是我们常会把它疏忽了,舍弃它而向外追
求,因此迷失自我,浪费时日,这就是懵懵懂懂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佛性本具不假外求                        □
~~~~~~~~~~~~~~~~~~~~~~~~~~~~~~~~~~~~~~~~~~~~~~~~~~~~~~~~~~~~~~~~

    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据地称王、封疆称国。当时有一位燕国的童
子,听说赵国人走路的步法很好看,因为赵国有很多戏剧文化和学道者。
那燕国的童子很希望学他们走路的样子。大家都知道戏剧艺人,在舞台上
走路和平常人不同,戏子走路每一步都有戏剧的步调;而现代的舞合剧就
比较不讲究步法,以往演戏的人,真的是每一步动作都有艺术的含意。於
是这位年轻人就到赵国去学了几年的步法,结果非但学不好,甚至忘了自
己原来走路的方式,到後来只好用爬的,爬回燕国去。

   这虽是一则很荒谬的故事,但是我们人人却都像那燕国童子一般,将
本具的真如佛性迷失了。我们自然走路的步法,就像是本具的佛性;从初
生下来,只要是健康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他就自然学会走路,边爬边
学,从婴孩而至童年,走路是一件很自然的本能。但是那位燕国的童子却
偏偏要舍弃自己原来的步调,去学戏子的步伐、结果学不成,反而连原本
的功能也失去了。学佛者想求真如佛性,但是为何不懂得向原有的本性去
探求呢?

    有一次,慈济护专办恳亲园游会,学生和家属及懿德母姊们,大家集
合在操场上,由学生发号施令,家长和懿德妈妈、爸爸们则听候号令,大
家一起游戏,连校长夫妻也参加了。学生是那麽的天真,当需要几条领带
时,就不分是校长的或是家长的,统统拿来运用;也不分是否认识,大家
都玩在一起。要几根头发,也是很高兴地把头伸出去,要长、要短,皆任
君选择。还有拿鞋带、裤带当道具的,也一样不分认识与否,只要有就拿
来,连校长的鞋子也被借走了。                  

    『二人三脚』的游戏--不分身份高低,不论年龄老幼,大家玩在一
起。奔跑时,若跌倒了则再爬起来,不计较输赢,一切都由学生判定,只
要博取众人的笑声,玩得高兴就好,这也就达到游戏的目的。

    人生与此相同,每一个人若能守住这份天真,人与人之间不要有任何
计较;不管输赢,只要尽了自己的本份就好。在人生道上,千万不要迷失
自己,不管老少本性都是相同的;我们学佛首先要反妄归真,□解自己的
本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握当下这一念                        □
~~~~~~~~~~~~~~~~~~~~~~~~~~~~~~~~~~~~~~~~~~~~~~~~~~~~~~~~~~~~~~~~

    我们常常都会迷失了自己的心念,比如,说了一句慷慨话,也许等一
下就要後悔;也许因昨天的行为或人事上的疏忽,今天就感到後悔。凡夫
的人生,常会因往事而後悔,就是因为当下的那一念没有掌握好、没有彻
底的了解自己。

    我常谈起--『我们要常常守住当下现前的那一念』。有人问我:『
您这一生有什麽计划?』

    我都会说:『我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不过却是时时把握住现前的每一
秒』。因为现前的一念若能守住,就不会做错事,讲错话,也不会懈怠懵
懂了。

    人生要『认真』,掌握现前的心念,但是人们都常会迷失心念懵懂地
度日。因疏於待人处事之道,而引来许多烦恼,过了之後,又开始後悔过
去的事,当下的心念又在忧恼中空过了。

    这些话如果用心听,则学道必能见性。

    佛陀说:『见性学道难』--因为人经常会迷失『现前』的这一念;
总之,学道不难,只因无法守住当下的心念,才会变易为难。若能守住现
前的一念心,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性,那就很容易了。

    就像那燕国童子一样,本来会走路,却偏偏去学戏子的步伐而把自己
原本走路的方法忘记了,人生常常都会如此,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守护在
现前这一刻的心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佛要体会佛心                       □
~~~~~~~~~~~~~~~~~~~~~~~~~~~~~~~~~~~~~~~~~~~~~~~~~~~~~~~~~~~~~~~~

    大地众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们听听大地之音--有鸟叫
、鸡啼、虫鸣……鸡有司晨的功能;鸟儿在芳香的草木之间飞跃轻啼,鸟
语花香这都是众生的本能与本性。

    其实人也是有原本的功能与本性。寺院的僧众们每天早上起得这麽早
,不论是虔诚的诵念经典也好,拜佛如仪也好,无非都有一个心念--学
佛。为了学佛而缩短了睡眠的时间,清晨三、四点天未亮就起床,这就是
精进追求真理的一念心所使然。

    但是虽有这一念心,却不知是否能够彻底见性?我们平时念佛,不知
是否已真正体会到佛的本性?暂且不谈体会到佛的本性,先说是否能反观
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及说话的习气?对於这些原来的习气,我们又了
解多少?去除了多少?多数人对自己都无法彻底了解,又如何能够了解佛
的本性?

    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说起来很流畅、很
顺口。其实我们在这简单易懂的道理上,却无法完全体会其内涵,我们所
知道的平等、天真、自由的本性,只是文字名相上的解说而已,而极少有
人能了解到真我的心和佛心很接近,於是众生与佛就离得很远。因为很多
人虽具有『人形』,却不能发挥人身的功能,只是空有人形而已,若有人
能发挥其身体的良能,即与佛心相近,可是凡夫总是做不到,所以称之为
『众生』,而众生与佛的距离就很遥远了!

    鸡会啼、狗会叫,但它们却都无法体会真理的存在,因为畜生道的境
界暗钝愚痴,虽然它们也有天真的本性,却没有被启发和接近真理的因缘
,所以它们离佛的境界非常遥远。而人类领悟力较强,周围的环境无不是
让我们体会、学习、和及时反省的因缘境界,所以这是人接近佛性的最佳
机缘。

    可惜很多人却让机会白白流失,放弃领悟本性的机缘,反而学习了无
实虚幻的玄理。例如,偏向追求神通、追求感应……,这并非学佛的本意
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刻不後悔方才的心念                     □
~~~~~~~~~~~~~~~~~~~~~~~~~~~~~~~~~~~~~~~~~~~~~~~~~~~~~~~~~~~~~~~~

    学佛,就是要把佛法活用,如甘露般的洗涤我们的身心,洗去无明和
染污心,这就是学佛的本意。把我们平时疏忽的功能再修练,进而发挥净
爱的功能於日常生活中,这就是真正学佛的目的。如果只求神通,求感应
,这都是错误的观念。

    我们所要求的是现前此刻的心念不要散失,求--此时不後悔方才的
那一念心。若能如此学习佛法,才能定心;如果我们常常後悔昨天的错误
、或刚才讲错的话、做错的事,心老是停留在这前念後念中,那我们就无
法专注於现前此时的人与事物了。现前的心已不能专,而想求他心通,即
易入邪道,那就离佛道愈来愈远了!我们自己的心无法『通』如何能通他
人的心呢?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7: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的学佛,应是要面对现实--现前的人生。我们要常常反观自己
有多少功能?是否已付出这份功能?

    我曾讲过一个小故事--

    某一间古寺之前有一个水池,水池里住了很多蟾蜍,这些蟾蜍忽而跳
入水池,忽而跳上池塘边,而寺里常有修行人跑香念佛,拿著念珠踏著方
步。蟾蜍群跳到池塘边,看到身穿海青的修行人,踏著庄严的脚步,嘴里
念著响亮的佛号,它们心里很羡慕;其中有一只,当人家在大殿开始拜佛
时,它就跳到大殿门外非常虔诚的祈祷,希望佛陀能赐给它两足站立的能
力,像人类一样的双脚走路。

    因为它很虔诚,所以感动了一位天神,於是就满了它的心愿。它觉得
很欢喜,因为所有的蟾蜍都须四脚跳跃而行,只有它能两足站立而行,所
以它觉得很高兴也很骄傲。

    有一天,草地上忽然来了一条蛇,很多蟾蜍看到凶恶的大蛇,就赶紧
跳到水池里躲起来,那只两足立行的蟾蜍心里也很慌张害怕,但是两足走
路总比不上四足跳跃快,而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四足跳跃的功能,最後被蛇
追到了且一口咬住,当它痛苦地挣扎时,心里非常後悔,它想:『我何苦
放弃原本具有的功能?只为了追求两足立行,竟落得亡命於蛇口,後悔莫
及!』

    这虽是个童话故事,但也可以做为我们最好的警惕。学佛就是要恢复
原本的功能本性;若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却不择手段去追求,终究
是会失败。有些人到寺院去说要学道,却迷於追求神通,因而常会走火入
魔,不但乱了精神且断了慧命,像这样就大可惜了!

    希望大家都能透彻了解我们的本性功能,若无法真正了悟,即使是学
道也很难会得真理,所以佛陀说:『见性学道难』。其实纯净的真如慧性
和自己最近,然而人们却往往舍近求远。我们的眼晴能看清别人,却看不
见自己的头脸,最近的反而看不到或被疏忽了。

    同样的,学佛无非要我们从最近的地方做起,而最贴近最简单的方式
就是--发挥自己的功能;切莫舍近求远啊!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7: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二十难之十八——随化度人难

精舍的远处传来了阵阵庄严肃穆的念佛声,刚才我在静中就如同身历
其境,和他们一同起步朝山念佛一样。这样的气氛,真是今人感到轻安喜
乐。

    佛陀说人生二十难,其中的第十八难是『随化度人难』。『度』人,
实在是很不简单,光其是要对方一见到你就起欢喜心,由你的一切举动、
语言、声音就能够让他改过,这就更难了--佛陀如是说。不过,现在大
众於殿内打坐静思,而外面有朝山者的修持念佛声,我们的身心就好像被
他们所融合,可见『诚』能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

    记得几年前,在朝山的路旁有一排褚舍,里面养了很多很多的猪,猪
舍的旁边还有很大的鱼池;饲养的人利用猪粪导入池内喂鱼。到了夏天南
风一吹,我们的精舍周围就臭气冲天;可是土地是别人的,他们要养猪、
喂鱼,我们也是无可奈何。

    有一天,一群慈济人来朝山,那时的朝山者并没有像现在浩浩荡荡的
这麽多人;只有十几位吧!他们半夜从苏花公路朝山进来,三步一拜非常
地虔诚。养猪的人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些人怎麽这样呢!寺
路不好好走,一会儿就拜一次,走不到几步又拜下去?』当时朝山的人默
念佛号而拜,所以,对一个没有信仰,又不曾见过朝山的人而言,他觉得
非常好奇,也有满腹的狐疑……。不过他也一片好心地回家拿了手电筒,
牵著脚踏车跟在朝山者的後面,为他们照明路况;因为他看到山上有些年
轻人,骑著机车飞驰而过,而朝山者穿著黑色海青,天色又暗,万一出事
可怎麽办?因此他就牵著脚踏车,手里提著照明灯,让骑机车的年轻人,
和开车往来的人有所警觉,注意到前面有人。总之,他就这样一路跟著朝
山者念佛进入精舍。

    他看到朝山的人,非常虔诚地回向预礼。这时天色也亮了,他原本想
回家去,刚好那时我走到外面看见他,和他打了招呼,他说:『师父!这
些人好诚心哦!』我告诉他说:『这叫做朝山!』。他说:『我从来不曾
见过,真使人感动哦!』。过了一会儿,他鼻子嗅了嗅说:『你们这里怎
麽有猪粪的味道?』我说:『这就是从你们的猪舍飘来的啊!』他说:『
我以为只有我们那里会臭,闻久了也不大觉得,没想到这里的味道比我们
那边还浓!』我问他:『像这种情形你认为好吗?』他说:『不好,不好
,这样好了,我把这一批猪养大了就结束经营吧!』他真的从此结束了养
猪业。

    这就是以诚来感动人,本来他们一养就是好几百只的猪,一大早拜佛
时,常听见猪群嚎叫的声音。当猪要被送到屠宰场时,听它们哀喻的声音
,真是今人心碎!幸好这群朝山者,以虔诚的举动,把猪舍的主人感化了
修行的人有时因久处於良好的环境,也许不大察觉它的好,有句话说--
『处於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正是如此。反之,『处於鲍鱼之肆,久
两不闻其臭』,在很臭秽的环境中住久了,也会不闻其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堂地狱唯心造                       □
~~~~~~~~~~~~~~~~~~~~~~~~~~~~~~~~~~~~~~~~~~~~~~~~~~~~~~~~~~~~~~~~

    佛陀成道数年後,应父王之邀回国弘法。入城第二日中午,佛陀托钵
经过皇宫楼阁,楼阁上有一对恩爱佳偶卿卿我我的,那男子是佛陀的同父
异母弟弟,名孙陀罗难陀,往楼下一看,见佛庄严的身相非常感动。他赶
快下楼,来到佛陀的面前,向佛问讯。他接过佛陀的钵,将其盛满饭菜,
然後端出来要供养佛陀;但是佛陀一直往前走,他只好捧著钵,跟著佛陀
一直走到精舍。到精舍时,佛陀告诉他:世间的富贵如浮云,你若是贪恋
美色,在滚滚红尘中打转,到头来一定还是在六道中轮回。孙陀罗难陀听
了很感动,因此不顾美娇妻还在家里等他,就随佛出家了。

    出家之後,他还是会想念他的妻子和家庭的生活。有一天,他一直想
偷偷地跑回宫去。佛陀知道他的心思,就告诉他:『我耍带比丘们出去托
钵,你则留守在精舍,但需扫扫地……』。他想这是回宫的好机会,即说
:『好!我留守精舍。』可是佛陀故意回头来问他:『你想离开吗?在你
要走之前,我带你去看看一些境界。看完了,你要走再走吧!』於是两人
坐下来,佛陀入定後,把难陀带上天堂,在那里有一栋富丽堂皇的高楼。
远远一看,孙陀罗难陀惊讶地问佛陀说:『世间怎有这麽庄严美丽的房子
呢?』佛陀说:『你过去问问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他过去一看,看到
里头还有很多美女,就问道:『你们的主人是谁?』他们说:『是释迦牟
尼佛的弟子孙陀罗难陀,将来他在人间舍报往生时,就会生在天堂,到那
时这里的主人就是他了!』

    孙陀罗难陀听了这些话好高兴,佛陀问他:『如何?这里的女子漂亮
吗?』离陀说:『哦!太漂亮了!』。佛陀又问:『跟你的太太比起来呢
?』他说:『跟她们一比,我太太就像猴子一样;她们实在太美丽了!』
佛陀说:『你如果好好修行,将来就是这里的主人。』他高兴极了。

    佛陀又带著他到地狱去,孙陀罗难陀看到地狱中的狱卒,牛头、马面
……各式各样均有,又看到罪人受刑的种种惨状。地狱中有一个很大的油
锅,他很害怕说道:『太可怕了,这个油锅还没开始用,将来受刑的人,
不知是谁?』佛陀还是要他自己去问狱卒。狱卒道:『这个油锅还在加热
,等著佛陀的弟子孙陀罗难陀,他欲心未除,将来若犯戒,死後堕入地狱
,就会掉到这里面,受烈焰热油煎炸之苦。』他吓得满身大汗地出定了,
他告诉佛陀:『我知道有天堂、地狱了,不管是天堂或地狱,都是由自己
的心念所造成,我要好好地持守自己的心念,也要用心地学佛了!』

    这都是心念的问题,有时身在其境,却制伏不了自己的习气,就像孙
陀罗难陀一样,等到让他真正看到了境界时,他才知道『回头是岸』的道
理,所以佛陀说『随化度人难』。就如佛的当弟孙陀罗难陀跟在佛的身边
,照样还是起心动念,经过这番过程,他才开始潜心向道,若不是让他看
见这些境界,他怎麽会死心呢?

    学佛就是要把持自己的心,有时我们的心念精进,有时会生懈怠;精
进则成就,懈怠则堕落。不过,只要我们有虔诚的心,不仅能自救,还能
化度他人!因此,要时时抱著殷勤精进的诚意学佛。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7: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二十难之十九——睹境不动难

佛陀说『睹境不动难』,意思是:处身在顺逆境界之中,而能不被它
所动,确实不容易。

    有一次慈济委员联谊会,数千人潮来自南北,但聚会的场所连医院的
大厅都无法容纳了,所以换了新的场地--在纪念堂工地地下室;这是临
时的场地,音效及通风设备非常差,当天气温又高,身处在那种环境真让
人觉得不是很理想。为什麽不理想?因为现代的人,日常生活都已习惯了
享受,夏天家家都有冷气,连坐车也都有冷气设备。现在,忽然来到这个
大空间、大环境、人多,天气又热,也无空调设备;尽管大家都很有心,
为了想多了解慈济而来参加这个聚会,但是在这个大空间中,心却不免被
外境--闷热……所动,像这样的境界,心就被转动了。所以若能彻底了
解苦受乐受的真谛,则不会被境界所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为法忍苦所以难                      □
~~~~~~~~~~~~~~~~~~~~~~~~~~~~~~~~~~~~~~~~~~~~~~~~~~~~~~~~~~~~~~~~

    现代人在『白纸黑字』上做文章,文句写得很美,却只是皮毛上的了
解,懂得文字表面的意思而已!过去的人较易透悟真理,大家也听过『千
里求师、万里求艺』禅宗二祖慧可为求一法--『父母末生时本来面目』
,甘心跪在雪地七日七夜、断臂求法、唯得一句开示:『不思前、不思後
,即是父母末生时本来真面目!』求法者当下体悟了个中真谛,即得不退
转道心。为什麽对现代的人,讲了千经万论也安不了他的心?

    过去的人走了千里路,跪地七天,只得到简单一句话,他就能受用无
穷,那是因为他能一心一志,雪地断臂都动不了他的心,再恶劣的环境他
还是一心求道;现代的人之所以不能体解妙法,是因为无法拾弃享受欲乐
,更不能为法忍苦,所以其心易随境界转动。

    反观释迦牟尼佛未证道前,他在宫中,地位多麽尊贵,享受的是父王
为他建筑的『三时殿』,使他的生活永远是四季如春。父王的爱护、姨母
的疼爱,又有全国人民的爱戴,但是他却没有让荣华富贵的生活缚住他的
心,毅然修行去了。

    他在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期间,受了千辛万苦,忍人所不能忍的
苦。冷的时候忍受人所不能受的寒冻,饿的时候,忍受人所难忍的饥饿,
前後十一年,这种苦难的环境就这样坚毅地熬过了。直到在菩提树下,天
魔来扰乱他,他都能一一降伏魔军,即使再美的魔女来引诱扰乱,他都不
受色欲心念所动,心念益发坚固,睹境而不动心……终於成佛了;成佛之
後,佛陀依照自己的愿力,在印度恒河两岸辛辛苦苦地说法度人,广度群
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杀身之祸由贪起                        □
~~~~~~~~~~~~~~~~~~~~~~~~~~~~~~~~~~~~~~~~~~~~~~~~~~~~~~~~~~~~~~~~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走在路上、忽然佛陀说了一句:『阿难,有毒蛇
啊!』

    阿难以为真的有毒蛇,探头一看原来是一堆闪亮白银,但是阿难也回
答:『是的,世尊;是毒蛇!』两人视若无睹地走过去了。

    後面有一对父子,听见佛陀说:『毒蛇!』阿难也回说:『毒蛇!』
他们起了好奇心,於是也探头去看个究竟--『哇!那里是毒蛇?是一□
银光闪闪的白银呀!』

    这对父子动了心,父亲告诉儿子:『赶快把它搬回家,我们已经发财
了!』於是父子俩把白银很快地运回去,并且把白银拿到市面去使用。

    原来,这些白银是小偷从国库偷出来的,他们暂时把银子藏起来,想
避过风头後再去拿出来。没想到佛陀和阿难经过该处发现了,又被跟在後
头的那对父子取走。

    在城里,官府已贴出通缉令,耍捉拿罪犯。国库的白银上面一定都会
印上『国银』二字,那对父子把银子拿去用时,就被认为是偷国库之重犯
,因此被逮捕了,甚至被判处死刑押赴刑场。当这对父子即将被处决时,
父亲非常慨叹的向儿子说:『儿呀!真的是毒蛇,我们现在已经被毒蛇咬
了!』
                                                
    执刑的人听到他们的话觉得奇怪,於是报告国王,国王觉得这些话的
寓义很深,绝非一般庄稼人能想得出来的,因此就传令押回,亲自审问之
後,才知道整个案情经过。国王是虔诚佛教徒,他觉得一个人只要有机会
听到佛陀讲话,不管他是否领悟,总是与佛有缘;佛陀慈悲救度有缘人,
何况他们只是捡到而不是偷盗犯,所以就赦免他们。

    所谓的动心与不动心,要看我们是否有贪念,佛陀说:『睹境不动难
』,看到境界而能不动心,对凡夫来说真的是很难。像那对父子看到那麽
多白银怎能不动心?而佛陀和阿难看了却当它是毒蛇,不但不动心,而且
还避得远远的,这就是凡圣之别啊!

    再说,平常享受惯了的人,在环境较差的时候,你要他们接纳、忍受
,这当然不简单。气候稍变,心就跟著动,热时坐不住,话也听不入耳,
这都是凡夫的境界,况且要睹境不动,谈何容易?

    我们听法的时候,心里都会觉得很好,常会认为自己都了解了,可是
离开了听法的地方,凡夫心又会起,尽管知道不可以贪、嗔、痴、也知道
嗔火会烧毁功德林,可是一旦遇到不顺意事,即时无明火还是会冒起来-
-你是你,我是我,要争个输赢--凡人就是这样,常让境界所转。明明
曾下定决心精进,且似乎与佛的境界已逐渐在接近,偏偏心一动又堕落凡
夫地。

    我们学佛最主要的是要能调伏自己的心,使心能自主,来去自如;但
是凡夫俗子的心境却常被外境所缚,被牵引得团团转而落入境界之中,无
法超越六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轮回六道皆为贪嗔痴                    □
~~~~~~~~~~~~~~~~~~~~~~~~~~~~~~~~~~~~~~~~~~~~~~~~~~~~~~~~~~~~~~~~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是天堂;心
若守规矩,就是人的境界,心若起了嗔恨,就是阿修罗;心若起杀、盗、
淫的恶念,便容易堕入地狱;起了贪念就是饿鬼的境界;若乱节无伦常,
将来就会落人畜生道。这六种境界,都是由心所造,也因此心受外界所转
动而无法解脱。

    心为什麽会被境界所转?简单的说是因为有贪、嗔、痴;心中若有贪
念,境界一现就很容易被它迷惑。贪色的人就著迷於男女色欲,有些男人
看到漂亮的女孩就忘了自己,极易被女色所迷。轻者引来家庭不和,重者
会因而倾家荡产,更严重的会因色而引起奸杀事件,像这样就是色境引动
贪色的念头。

    若是贪财,其实财不转人,而是人心自转。如一堆白银,它本身虽是
银光闪闪但其物体自在,只是人心自食迷。心如著迷财物,则轻者会引发
内心的烦恼;重者致精神失常。比如现在常有什麽六合彩、玩股票的情形
,目前常听说有人为了六合彩而精神错乱,或为了股票的跌停而精神失常
,有的甚至於家破人亡,这种种已成为近几年来的社会问题。

    有一次,我到台中时,有一位电台记者大清早就来跟我说:『师父!
现在的股票已经迷惑了人心。』她又说:『有一天我去彰化的一家医院采
访新闻时,凑巧从其他医院转来了很多患者,约有十几位,他们都是精神
病患者。那家医院本来生意就很好,忽然又来了那麽多精神病患,因此没
有病房可以容纳,医生也照顾不来;有人赶紧去问院长,要如何处理这些
患者?院长说:『那很简单,去拿个板子,上面写著股票涨停板,贴在墙
上就好了!』这帖药真的很管用,墙上张贴了股票涨停板後,那些精神病
患看了非常高兴,大家欢喜鼓掌,笑得好开心,有的安心的睡著,有的精
神也恢复了!』

    只要数目字涨了,那些人精神病就好了;数目字跌了,他们又患病了
,完全只因数字的起落而定;除了那些人之外,街上还有很多喃喃自语的
人,他们的心都随著数字的起落而转。心中若有贪念,社会上就有很多引
人堕落的陷井。

    有人说:『色不迷人,人自迷;财不害人,人自害。』一个有智慧的
人,他把财、色、名、利等看得较为淡泊,他把感情运用在觉有情之上,
难得生於人间,难得有这分感情的功能,应该要好好的把这分功能散播於
人群中,这就是菩萨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7: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二十难之二十——善解方便难

我们若真的想学佛,就应追求明心见性。虽然要明心见性并不简单,
但是,若懂得把佛法带入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无不是见性妙法。见性的
过程,不可缺少『善解方便』,无法善解方便,就无法见性明心。

    出家僧众每天清晨,一大早就开始拜佛礼忏,是否学佛的人都应如此
呢?是否一定要四点起床,在大殿唱念课诵?其实这也是一种方便法;早
起可以养成好习惯。我常说,人要懂得珍惜每一秒,因为佛陀说:『人命
在呼吸间』,在能够呼吸的时候,便是活著,若一口气不来,生命也就断
了,这麽脆弱无常的生命,更应该要好好地利用它。如果懵懵懂懂地过日
子;喜爱悠闲消遣时间,到处游玩观光,累了就呼呼大睡,於是生命便在
观光游荡休闲之中虚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发挥人生功能即觉醒                      □
~~~~~~~~~~~~~~~~~~~~~~~~~~~~~~~~~~~~~~~~~~~~~~~~~~~~~~~~~~~~~~~~

    佛陀希望弟子们时时觉醒,何谓『觉醒』?当我们在发挥功能、为人
群做应该做的事时,这就是觉醒。佛希望我们发挥功能的时间长一些;若
要做事时间长一些,当然就要节省睡眠的时间,因此我们要早起,早起就
有股清新的精神接受佛法的滋润。如果睡到七、八点,那麽一天就少掉了
三、四个钟头,一天总共才二十四小时,睡眠就用了八、九个钟头,剩下
的十几个小时又要吃喝、游玩又要休息,像这样,真正在做事发挥人生功
能的时间,剩下的有多少?所以,我们要尽量早起,清早的这一段时光最
清新,最能吸收智慧,因此,每一个丛林都是早起礼佛早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礼佛有益身心                        □
~~~~~~~~~~~~~~~~~~~~~~~~~~~~~~~~~~~~~~~~~~~~~~~~~~~~~~~~~~~~~~~~

    『礼佛』是否一定要呢?礼佛有两大益处,一种是可以活动筋骨;很
多人你要他早起,他愿意,要他去拜佛,他却不肯,说:『我心尊敬便可
以了,为什麽一定要拜佛?』他宁可去散步做运动。散步和拜佛有何差别
?散步时心较易闲散,因为结伴成群,如此一来就东家长、西家短的讲个
没完;身体是在运动,而嘴巴则不停地在造业;听多了是非,心就会动念
。如此一来,虽然身体在运动,但是心、口却无法清净。我们拜佛,身体
礼拜是一种运动,而口里念佛、心则观想佛,要追随佛、菩萨的精神和脚
步。拜佛和早起运动的人,精神活动是不一样的,心和口业也不同。礼佛
一方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一方面是增长智慧,加强心理健康。礼佛之时
,我们眼观佛像,口念佛号,心中体会佛理,如此就能启发智慧,这虽是
学佛的方便法门,但由方便法也能体会真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没有
善加体察方便法,有时就会因此自我封闭,自我迷惑,不能善解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佛应善解方便                       □
~~~~~~~~~~~~~~~~~~~~~~~~~~~~~~~~~~~~~~~~~~~~~~~~~~~~~~~~~~~~~~~~

    比如说,有一位年轻的太太,她到处跑道场,跟著法师团团转,却没
有照顾家庭。先生上班、孩子上学後,她也跟著出门跑寺庙去,不肯照顾
家庭,整理家务;买一次米,半年後还有剩的没煮完,先生若问她:『你
怎麽不肯煮饭给孩子吃呢?』她就到外面买便当回来,反正有饭吃就行了
。先生如果说:『孩子的袜子要天天洗呀!他们经常没有乾净的袜子可以
穿。』她就买回来整打的袜子,让孩子天天有得穿。到底她忙什麽?她忙
著拜佛、赴法会;每天除了要持诵七遍的楞严咒,以及诵念其他的经之外
,又要跑道场,跟著法师供养,她真的非常忙碌,她是不是很精进呢?她
执著於亲近三宝有功德、礼佛念经会开智慧,这即是她不能善【理】解方
便法。

    念经拜佛是宗教的礼节仪式,诵经是为善解佛陀的教理,人生的道路
该怎麽走才不会错,能一路直透佛的境域。所以,学佛要知道什麽是方便
法。方便法重要吗?当然重要,重要的是在於『会事启理』,使我们於人
事中领会道理,启发我们真净的本性。如果不了解方便法,且偏执於它,
就会像那位年轻太太一样,半年前买了一次米,半年後还没吃完;不用洗
袜子,小孩却天天有袜子穿!

    真正的佛教徒要节俭勤快,勤俭的美德亦是佛陀教育之方便妙法,更
是我们学佛的基本道理,勤俭持家且能精进於启发良知良能,才是真正地
善解方便妙法。佛陀说:『善解方便难』,意思是说:能适当地体会方便
法确实是很难。因为众生习性多有所偏执,有的迷执於事相,有的迷於理
论,无法事理兼顾,所以不能事理圆融,不能圆融事理则易生事障、理障
的困难烦恼,这都是不能『善解方便』的困『难』。如能会得『方便』个
中之妙法者,则得诸事无难、万事无碍了!

    金刚经中有:『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总不能搭船渡河之後,
还把船背著不放吧?学佛也是一样,所听的一切法和礼拜的行动都是一种
方便之法--借假修真,借方便【事相】来会理启真,如能晓了方便妙法
,则能无难不解,通达诸法、智慧如海,和睦群众一切无碍了!
发表于 2005/12/7 18: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
发表于 2005/12/7 22: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转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3/14 00: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楼主| 发表于 2006/5/3 04: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虔诚向道则天下无难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