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秋季养生常识 秋三月的养生方法

2015/9/19 18:06|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066| 评论: 0

摘要: 秋季养生 秋三月的调摄顺应秋收之道        秋季三个月,起于立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前一天为止,是气候由炎热转向寒冷的过渡。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藏,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 ...

秋季养生 秋三月的调摄

顺应秋收之道

  

  

  

  秋季三个月,起于立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前一天为止,是气候由炎热转向寒冷的过渡。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藏,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变化的时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四季养生的宗旨,就是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秋季与我们的心志、肺脏呼吸系统,同属于「五行」中的「金」,因此,秋季养生,重点在将我们的心志、肺和呼吸系统与秋的收敛之气相应。

  人生志向是养心的关键。世间万物,大至宇宙星球,小至社会家庭,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我们能敦伦尽分,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怀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就会不受秋季肃杀之气的影响。而修养心志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经典中一门深入,长时熏习,自可达「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

  身心健康最大的障碍,莫过于私心杂念和贪欲嗜好。常言道:「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而「欲是深渊」、「欲不可纵」和「无欲则刚」等警句都在提醒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可有贪求、执着和竞争。一些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也应该尽量收敛,以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有助于神气的清宁。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古人将秋三月的时令称为「容平」,是说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成熟,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平静待收的景象。这个季节,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在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好像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这样才能保持神志安宁;同时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秋季要顺应「收」的养生之道,否则就会损伤肺气,在冬天容易患肠道疾病。因为人体经络中的肺经大肠经紧密相关,互为表里,被中医视为相同的系统。肺病会累及大肠,大肠有病则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

  秋季早晚温差较大,一寒一热,反反复复,应当在穿着衣物上适当把握。早秋不要急于添加厚衣服,要适当地冻一冻。「春捂秋冻」是指导人们适时地增减薄衣服和夹衣,适应外界气候,增强身体应变抵抗力。老年人抵抗力差,容易受凉,当秋季冷风吹来,应适当加一些衣服,抵御寒凉的侵袭。尤其是晚上睡眠时关闭窗户,以防邪风侵入体内。

  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树木因此枯黄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此时适宜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老年人津液不足,容易出现肺燥伤津、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表现,应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贝母粥等。

  秋季的瓜果种类较多,但是脾胃的功能已经有所下降,如果还像夏天那样随意食用,就会使脾阳受伤而不能运化水湿,出现胃肠道疾患,如下痢、便溏、顽谷不化等。老年人脾胃功能较为衰退,尤其要忌食生冷瓜果,以防「秋瓜坏肚」。

  秋季是健身和郊游的好时机,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早睡,可以使意志安宁清净,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神敛气。早起,呼吸新鲜湿润的空气。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传统上有赏菊登高的习俗。如果陪伴父母老人,一起回归到大自然中,登高远眺,让长辈饱览秋果累累,红叶似火的成熟美景,尽享自然与人伦的愉悦和谐,定会使老人忘记忧郁和惆怅,焕发出夕阳般的光辉。

  

秋季肺旺常识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记载:肺属西方金,为白帝神,形如白虎,象如悬磬,色如缟映红。居五脏之上对胸,若覆盖然,如为华盖。肺者,勃也,言其气勃郁也。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总计八叶。肺为脾子,为肾母。下有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乃七名也。夜卧及平旦时,叩齿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脏。

  鼻为之宫,左为庚,右为辛。在气为咳,在液为涕,在形为皮毛也。上通气至脑户,下通气至脾中,是以诸气属肺,故肺为呼吸之根源,为传送之宫殿也。肺之脉出于少商,又为魄门。久卧伤气。肾邪入肺则多涕,肺生于右为喘咳。大肠为肺之腑,大肠与肺合,为传泻行导之府。鼻为肺之宫,肺气通则鼻知香臭。肺合于皮,其荣毛也,皮枯而毛落者,肺先死也。

  肺风者,鼻即塞也;容色枯者,肺干也;鼻痒者,肺有虫也;多恐惧者,魄离于肺也;身体黧黑者,肺气微也;多怒气者,肺盛也;不耐寒者,肺劳也;肺劳则多睡。好食辛辣者,肺不足也;肠鸣者,肺气壅也。肺邪自入者,则好哭,故人之颜色莹白者,则肺无病也。肺有疾,用呬以抽之。无故而呬,不祥也。

  秋三月金旺,主杀万物枯损,故安其魂魄而存其形者,当含仁育物,施惠敛容……逆之则五脏乖,而诸病作矣。

  这就是说,肺在五行中属金,外形像悬着的磬,颜色如同白色的薄纱映出红色,居于各脏之上,在胸的两侧。肺为肾之母,脾之子,里有七魄,名字是: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等七名。晚上睡觉之前和早上起床时,各叩齿三十六通,呼唤肺神和七魄的名字,可以安五脏。

  鼻子是肺之宫,皮毛为肺之外形,在五气为咳,在五液为涕。肺上气通至脑户,下气通于脾中,这是各气都属肺,肺为呼吸之根源。久睡会伤肺,肾脏有病影响及肺则会流涕。肝升于左,肺降于右。肾虚火上冲则肺气不降,肺气不降而为咳喘。肺与皮毛相合,皮枯毛萎,是肺气之衰。

  肺上有风邪,鼻子会堵塞。容色枯瘦的人,说明肺气已经干了。鼻子发痒的人,肺里有病毒细菌的感染。多恐惧的人,魄已离开了肺。身体的颜色发黄的人,肺气已微弱。容易发怒的人,肺气过旺。怕冷的人,肺有劳伤。喜食辛辣的人,是肺气不足。肠鸣的人,是因为肺气壅塞了。由肺上产生的病邪,则导致好哭。颜色莹白的人,说明肺上无病。肺有病,可用「呬」字音吐纳法抽出去,但无故作「呬」音,是不祥的。

  秋三月,金气旺盛主杀,使万物枯损。要想使魄得到安定,使形体得到保全,就要多用仁爱的心去培育万物,多施仁惠,收敛杀气。反之,就会使五脏功能失常,导致百病发作。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

《四季养疗全书》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