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经典学习
›
医易人生
›
交友学中医
›
看是不是有人愿意学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 19
/ 19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man1234567
看是不是有人愿意学习
[复制链接]
standey
standey
当前离线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11 2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1 23: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千年, hhszhou ,chdr 按照前面分类心小肠用药会有哪些类别记住没,或有哪些补充看法?如有平时自己好用的学习方法或医药经验望不吝指导,务期共同提高。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1 23: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2 楼无 尽QQMail_REFER_SPLIT 1小时前
ok
附件1 楼olayQQMail_REFER_SPLIT 2小时前
假如在你面前摆了一只有秒针的手表,然后你将视线专注在秒针上,你曾惊讶地发现:你无法持续保持记住观照,甚至连一分钟都无法坚持。也许十五秒钟、二十秒钟,最多三十秒钟你一定会忘记,你会迷失在其它的想法中,然后又忽然想起你正试着要记住。即使只是一分钟的时间,要在那一分钟里维持不断的觉察都很难,所以你必须知道这不是儿戏。
在你开始试着要去记住生活中许多的小事情时,你必须知道你一定会经历一再的遗忘,念头会跑去毫不相干的另一件事,当你再度想起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罪恶感是一种陷阱。
要是你开始觉得有罪恶感,你就无法回来你正在练习的觉察。没有必要内疚,忘记是正常的;也不要懊悔,这种状况发生在每一个求道者的身上,是自然的。将它视为自然的状态,接受它,不然你将会掉人懊悔的陷阱中,带着罪恶感的话,你会连几秒钟的时间都无法记住,你会一直遗忘。
实际上,耆那教大师马哈维亚(Mahavira)曾说,如果一个人能连续不断保持觉知达四十八分钟,那就够了,这个人将会成道,没有人能阻止他成道。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研究出这件事的人。只要四十八分钟,但就算是四十八秒钟都很不容易!因为有那么多的干扰……
不必愧疚,没有后悔,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忘记觉知时,只要回来。只要回来,然后重新再开始,不要为了已经洒掉的牛奶哭泣,那么做是愚蠢的。
这件事会需要很多时间,不过,你慢慢地会注意到你愈来愈警觉。也许你可以做到一分钟,也许是两分钟,能持续维持觉知两分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是别停在那里,以为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不然那会变成你的障碍,人们常常会迷失在这些模式里,只不过是一点点的收获,他们就以为自己已经到家了。
慢慢地持续下工夫,要有耐心,不必急,你有无尽的永恒供你使用,不要图快,缺乏耐心对你没有帮助。觉知不是象季节性的花,可以六个星期后开花,然后就凋谢了。觉知就像是黎巴嫩西洋杉,要花上几百年的时间成长,树龄可达数千年之久,可以长到一百五十尺、两百尺高,看上去高耸直入云霄。
觉知的成长是缓慢的,但是它会成长,只要你有耐心。
内观法门
佛陀的法门是内观(vipassana),内观的意思是观照。他发明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方法,也就是观照呼吸的方法。呼吸是很简单又自然的事情,而且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那里,你不必花任何努力。如果你复诵咒语的话,那么你就必须强迫自己去努力,如果你说「拉玛(Ram),拉玛,拉玛」,你必须不断地操磨自己,同时又不断遗忘,更重要的是,拉玛这个字眼又来自头脑,而任何头脑的东西永远无法带领你超越头脑本身。
佛陀发现了一个大不相同的角度,只要观照你的呼吸……吸气进来,呼气出去。有四个观照的点。
静静地坐着,只是开始看着呼吸,感觉呼吸。当吸气进来时,这是第一个点;然后,吸进来的气到了某个时候会停下来,停止的时间很短暂,这是第二个观照的点;接下来,气转为呼出去,这是第三个观照的点;等气完全呼尽时,在它短暂停止的时候,这是第四个观照的点。然后,吸气又再度开始……这就是呼吸的循环。假如你能够观照这全部的四个点,你将会对这么一个小小的过程所产生的奇迹感到惊奇与惊叹……因为头脑不在了。
观照不是头脑的特质,观照是灵魂、意识的特质,观照一点都不是一个心理过程。当你观照的时候,头脑停止了,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头脑会经常介人,开始玩起它的老把戏,于是你忘了观照;但每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不必觉得愧疚或罪恶,只要回到观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观照你的呼吸,头脑会慢慢、慢慢地愈来愈少介人。
当你能够连续不断观照你的呼吸达四十八分钟,你将会成道。你觉得很惊讶……真的只要四十八分钟就好了吗?因为你以为这没什么难的……不过是四十八分钟!这件事非常不容易,光是在四十八分钟之内,你就已经沦为头脑的受害者不知道多少次了!只要拿一只手表放在你面前试试看就知道,一开始你连六十秒都没办法保持观照,才六十秒而已,不过一分钟的时间,你会陷入昏睡许多次,完全忘记观照这件事,手表和观照两件事你都忘掉了。你被某个念头带到远方,然后突然间你想起来……你看了一下手表,发现已经过了十秒钟,你有十秒钟的时间没有在观照。
但是,渐渐地,这是个秘诀而不是练习,渐渐地,你将会吸收这个秘诀。因为当你观照的那几个片刻,你是那么地优雅,那么地喜悦,一旦你体尝到那些片刻时,你会想一再地回来,没有任何目的,只是纯粹为了存在的喜悦、为了活着呼吸。
请记住:这与瑜伽所做的不同,在瑜伽中有一个呼吸方式叫做「普那扬」(pranyam,调整呼吸之意),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式,事实上,普那扬正好与佛陀所说的内观法门相反。在普那扬里,你做深呼吸,直到你的胸腔渐渐充满了氧气,接着你一口气将所有的二氧化碳吐光;这是一个身体上的练习,对身体满不错的,但和内观法门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内观法门当中,并不去改变你自然呼吸的韵律,既不做又深又长的吸气,也不用异于平常的方式吐气,就让它完完全全的正常、自然。你的整个意识必须放在一点上……观照。
如果你能观照你的呼吸,接下来你也可以开始观照其它的事情。走路的时候,你可以观照走路,吃饭的时候。你可以观照吃饭,最终极的时候,你可以观照你的睡眠。到了你能够观照你的睡眠时,你就会被送往另一个世界,身体继续睡觉,内在的一盏灯仍继续炽热地燃烧着。你的观照保持不受
干扰,于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观照的暗流都一直持续着。你依然做着你的事……外在的世界一切没变,但对你而言一切都已改变。
有一位禅师正在井边打水,一个热中求道的人听闻过这位禅师之后,便远道前来找他。他见到这位禅师之后,问道:「请问要到哪里我才能找到某某师父?」他还以为这位眼前正在打水的人是仆人,因为你从没见过哪一个佛去井边挑水或在擦地板。
师父笑道「我就是你要找的人。」
这位求道者感到难以相信,他说「我已经久仰您的大名,可是,我很难想象你会来井边挑水」
师父说:「不过,这是我开悟以前就在做的事:挑水、砍柴,我以前都在做这些事,我现在还是在做这些事,挑水和砍柴是我的专长。跟我来,等一下我要砍柴,你来看我砍柴!」
「那会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件你开悟前在做、开悟后也还在做的事,会有什么不同?」
师父又笑了,他说:「不一样的地方在内在。以前,我是在昏睡中做所有的事,现在,我做每件事时都是有意识的。虽然做的事情不变,但我已经不同,由于我已经不同,这世界也跟着不同。」
蜕变必须发生于内在,这是真正的弃世:旧的世界已经不在,因为旧的你已经不在。
附件
下一封未读:上一封 下一封标记为...移动到...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22: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 中 丸
天使也美丽
69位粉丝
1楼
┌ 健运失职,升降无权,脾之清阳不升 —— 自利
│
│ 胃之浊阴不降 —— 呕吐
中焦虚寒 ┤
│ 寒邪凝滞 —— 腹痛不渴
│
└ 脾不健运则饮食内停 —— 腹满不食
脾主统血,脾阳虚不能统血,故见失血证(便血,经血过多,皮下出血)。
小儿久病或吐泻伤脾,或病中过服寒凉之品,土虚不能荣木则肝虚不能养筋,爪为筋之余,目为肝之窍,故小儿慢惊,手足抽搐,目睛上视。
涎为脾之液,病后损伤中焦阳气,脾虚而不摄津液上溢于口,故病后喜唾涎沫。
饮食不节,气候冷热失调,致病邪直中脾胃,清浊相干,以致脾胃阳气受伤,升降运化失常,故见霍乱,吐泻交作。
中阳亏虚,胸阳受损而阴寒阻滞于胸中,寒其前后之位,气血不通,则为胸痹,表现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短气,喘息不得卧。
正如程应旄所说:“理中者,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
本方作汤剂,在《金匮要略》中称人参汤,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汤”四字。盖汤剂较丸剂力强,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剂型。
理中汤以干姜为君,温中祛寒;人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温。方中温、补、燥三法合用而以温为主,使中焦之寒得去,虚得补,清升浊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本方亦可用于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及胸痹而属中焦虚寒者。
理 中 丸 ▲▲▲
〖方源〗《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组成〗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各三两[各9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味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5top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冷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病机〗
┌ 升降失职 —— 吐、利、满、痛(冷、喜温、喜按)┐
│ │
│ ┌ 吐衄、便血、崩漏 │
中焦虚寒 ┤ 统摄失权 ┤ ├ 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
│ └ 喜唾流涎 │
│ │
└ 土不荣木 —— 抽搐、目睛上视(小儿慢惊风) ┘
5top
君 干姜 —— 辛热,温中散寒 ┐┌—┐ ┌———┐
││温│ │中阳复│
臣 人参 —— 补脾益气 ││ │ │ │
├┤补├ 兼备,使 ┤中寒去│
佐 白术 —— 健脾燥湿 ││ │ │ │
││燥│ │中气补│
使 甘草 —— 益气补中扶正以调和诸药 ┘└—┘ └———┘
〔原文〕〔理中汤〕〔组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006-1-16 17:59 回复
天使也美丽
69位粉丝
2楼
5top
1.本方是一首温补方剂,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之证。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助阳祛寒之力;兼气滞停饮,可加枳实、茯苓以理气化饮。原书在方后尚有加减用法,如脐上筑动,为下焦肾寒上犯,去白术,加肉桂以平降冲逆;吐多者,去白术之壅滞,加生姜降逆和胃;利多者,仍用白术,意在健脾止泻;心悸者,为寒湿凌心,加茯苓以利湿宁心;渴欲得水,为脾不化湿,津液不布,加重白术用量,意在助脾运化。
3.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均可应用。
5top
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故对外感发热或阴虚者忌用。
5top
《医方考》:“太阴者,脾也,自利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脾喜温而恶寒,寒多故令呕。寒者,肃杀之气,故令腹痛。便溏者,后便如鸭之溏,亦是虚寒所致。霍乱者,邪在中焦,令人上吐下泻,手足挥霍而目缭乱也。霍乱有阴阳二证,此则由寒而致故耳。病因于寒,故用干姜之温;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之补。”
临床报道:用理中丸作汤剂治疗脾阳虚多涎症42例,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3年。吐涎日久,纳差,便溏者,加砂仁、鸡内金。每日1剂,结果治愈40例,好转2例(广西中医药,1992;2∶15)。
实验研究:通过小鼠耐寒实验,结果表明,理中丸加附子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对家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回肠运动,抑制乙酰胆碱所致的回肠痉挛(中成药,1990;5∶25)。
5top
〖附方一〗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锉、干姜炮、甘草炙,锉、黑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各9g)
用法:为细末,炼蜜和,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及七分,稍热服,食前。小儿分二三服,大小以意加减。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
〖附方二〗桂枝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四两(12g)、甘草四两,炙(9g)、白术三两(9g)、人参三两(9g)、干姜三两(9g)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功用:温里解表,益气健脾。
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
〔分析说明〕〔附子理中丸与桂枝人参汤比较〕
〖附方三〗理中化痰丸(《明医杂著》)
组成:人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原书无药量)
用法:为末,(水泛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滚汤下。
功用:益气健脾,温化痰涎。
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食少,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
5top
http://tieba.baidu.com/f?kz=78342495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2 23: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转帖百度:
本帖最后由 man1234567 于 2010/12/13 15:05 编辑
。。。。。。
本人是慢性结肠炎患者,经过三年自己的艰苦奋斗,现已基本痊愈,我知道有很多跟我一样的朋友,每天也在承受着像我一样的痛苦.今天我就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一起走出疾病的困惑1
1症状:左右下腹部疼痛*(记住有的医生会告诉你这是阑尾炎,去他妈的,净扯淡),大便次数增多,主要表现为拉稀,并且还有粘液.有的朋友可能还会每天凌晨都有便意,很准时的上厕所大便这些都是结肠炎的典型症状!!!
2治疗手段:
主要采用中医疗法(慢性病的克星);
给大家推荐理中汤:
理中汤(张仲景) 寒客中焦
理中汤主理中乡 甘草人参术黑姜
〔组成与用法〕 人参9克 干姜9克 炙甘草9克 白术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腹痛下利,呕吐不渴,不欲饮食,以及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胸痹等属于中焦虚寒者。
〔说明〕 本方又名人参汤。由于它有温中除寒,治理中焦脾胃的作用,故名“理中汤”。主治由于中焦虚寒,升降失职所致的呕吐、下利、腹痛等症。方中干姜温中祛寒,人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四药合用,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诸证自愈。
本方加附子一枚,叫做“附子理中汤”。因为附子能回阳,故对脾胃阳虚较甚者更为合适。对我有帮助
0回答时间:2009-6-5 07:41 | 我来评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042226.html
回复
举报
木子文
木子文
当前离线
积分
77
发表于 2010/12/12 23: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对于我这种一点中医基础都没有的人来说楼主发的贴被我视若珍宝,收藏了!楼主辛苦了,最好楼主再给点建议,象我这种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学中医该从什么开始?谢谢啦!
回复
举报
pykgywxf
pykgywxf
当前离线
积分
1
发表于 2010/12/12 23: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ykgywxf 于 2010/12/13 15:50 编辑
太难了,真的不好跟上,希望楼主先弄点简单的给我们,然后再慢慢的复杂下,看来要买书了,我复制下来了,看了完整理一下再打印出来。 非常感谢楼主r的功德!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3 00: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信仰的人 木子文 等千年 等各位,今天因中药复印的资料有几页留在外地未能带来,且剩下的也没带出来,今天不准备安排新内容,请记忆前面的中药分类,看最快几分钟内可以讲出,以及前面有歌诀的内容。理中汤是方剂,请看看了解下组方的结构和中药的大致配合使用方式。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网上找到没?继续反复看古方上中下篇,不求认真,找要点,快速多次为佳,以免心理畏惧。
中药学视屏讲解开始看没?
今天是第二周开始。计划接触方剂内容。
早上5:20醒了下。。躺到5:50,找东西找到6:10开始看助内到6:35,再看了古方中篇13方。。到6:45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3 01: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尽量不要买书,现在书贵,且买来多数情况看十年只看懂了前言或目录。。。
不过纸质书方便折叠,可以用笔乱涂划,再搞多几支荧光色笔,感受一种进取的动力和容易记忆。。。还可以撕掉(最好备一两本一样的)
从药名开始的意思,就是会不会医是一回事,至少知道世界上有药名那样的东西存在,这些东西可能大致有些什么用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3 17: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1234567 于 2010/12/14 10:20 编辑
医海迷悟的转贴
转贴
来自:
医鉴密录 第一转贴:
医海迷悟 时间: 2010-11-20 15:21 评论: 0条 投票: 0次 本贴转贴: 0 累计转贴: 1 医海迷悟的 相关转贴:
经典方剂简易歌诀三十首
一
01、参术苓草四君子(理气)
02、归地芍芎四物方(补血)
03、苍朴陈草增胃散(化湿)
04、半苓陈草二陈汤(祛痰)
二、
05、桂枝汤主太阳经,芍药甘草姜枣同。
06、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容。
07、葛根汤本桂枝方,葛根麻黄入其中。
08、小建中汤补虚方,桂枝汤里饴糖充。
09、小续命汤桂麻合,防参芎己最疗风。
10、大青龙汤桂麻杏,石膏甘草姜枣拥。
11、小青龙汤桂麻芍,细半草姜五味功。
12、小柴胡汤半夏参,黄芩甘草姜枣从。
13、逍遥解郁用归芍,柴芩薄术草姜通。
14、补中益气参术芪,升柴陈草当归宗。
15、理中汤主理中乡,人参白术草姜崇。
16、茵陈蒿汤大黄栀,阴黄姜附以阳攻。
17、归脾汤神参术芪,香志龙草姜枣希。
18、四逆汤用草姜附,加阳救逆叹神奇。
19、炙甘草汤姜枣参,桂地麦胶麻仁依。
20、真武汤壮肾中阳,术苓白芍姜附宜。
21、五苓散利太阳腑,术苓猪泽并桂枝。
22、五皮饮用五般物,苓陈姜桑大腹皮。
23、五淋汤中茯芍栀,当归甘草灯心随。
24、六味地黄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滋。
25、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
26、乌梅丸内桂参细,姜附椒连黄柏归。
27、龙胆泻肝栀芩柴,归地车泽草通齐。
28、仙方活命金防芷,陈草贝花乳甲刺。
29、藿香正气腹芷夏,术苓陈草梗朴紫。
30、大承气汤有芒硝,枳朴大黄急攻里。
三、经方赞
经方三十剂,熟记便成医。
变化随加减,回春妙手奇。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来自:
http://hi.baidu.com/%D2%BD%BC%F8%C3%DC%C2%BC/blog/item/0da8955cb0eb0e8c800a18f4.html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22005532
回复
举报
1
2
3
4
5
6
7
8
9
10
... 19
/ 19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