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519|回复: 2

兒童讀經家長教育手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6 20: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窗体顶端

王財貴按:此說明手冊寫於一九九四年,經多次小部份修訂,而附錄部份,則時有更替。茲將2005年最新版全文,並附已刪之舊版附錄於此。可謂最齊全之版本矣。)

(封面)

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

                               王財貴  博士著

(封面裏)

⊙陸桴亭論小學雲: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少悟性。十五歲後,知識既開,物欲既梁,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歲前,使之熟讀。︵錄自陳宏謀﹁五種遺規﹂。陸世儀,號桴亭,明末理學家,劉宗周弟子。明亡,隱居不仕,講學于東林、太倉等書院。︶

⊙胡適之自述: 四歲時便讀父親所作的詩。五、六歲上私塾還是讀古文。……大概在十一歲時,我已經能夠自己看古文書了。我看﹁綱鑒易知錄﹂,又看﹁御批通鑒輯覽﹂,並點讀﹁資治通鑒﹂。這便是我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步。︵錄自﹁胡適四十自述﹂。胡適,近代思想家,提倡白話文,全盤西化論者。︶



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

目 錄宏願的落實
│代序︵黃盛雄︶………………
華山書院﹁讀經推廣中心﹂緣起…………………
華山書院﹁讀經推廣中心﹂簡介…………………
敬告讀者……………………………………………
第一節 ﹁讀經﹂問題之出現……………………
第二節 讀經之意義………………………………
第三節 成人讀經之基本理論……………………
第四節 成人讀經的具體方法……………………
第五節 兒童讀經之基本理論……………
    附錄:兒童讀經與潛能開發……………
第六節 兒童讀經的實務之一︵教材問題︶……………………
第七節 兒童讀經實務之二:︵教法問題︶……………………
第八節如何開設﹁兒童讀經班﹂?附錄:解消疑難好讀經……………………
附錄一:邁向﹁全民讀經﹂的時代││與經典有約:論語一百……………
附錄二:外文讀經教育之基本理論………………
附錄三:讀經運動的背後推手……………………
附錄四:腹有詩書氣自華│兒童讀經運動推廣有成…………………
附錄五:﹁東﹂張﹁西﹂望話讀經………………
附錄六:之平者也飛躍ABC……………………
附錄七:來自東嬴的迴響﹁給王教授的一封信﹂…………………
附錄八:馬來西亞版︱經典誦讀本出版前言……
附錄九:來自湖南長沙﹁給王教授的一封信﹂…
附錄十:讀經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生活……………
附錄十一:小學﹁讀經教學﹂實驗計畫…………
附錄十二:我只是這樣教學生……………………
附錄十三:讀經兒童﹁在家自學﹂方案初議……
附錄十四:中外文﹁經典誦讀本系列﹂出版說明………………………
附錄十五:﹁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發起宣言


宏願的落實│代序 


王財貴兄推廣兒童讀經多年,我在友人口傳及媒體的報導中得知他的抱負與理念,除了佩服他的眼光與毅力,也十分欣賞他的看法與做法。但總覺得可惜:他的理想只在社會上推廣,沒有計劃性的進入學習環境最好的學校。及至去年︵民國八十三年︶八月,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延聘他來任教,我並請他在語文教學中心擘劃兒童讀經的業務,主要的對象便是本院輔導區內的學校。他從此便更忙碌,四處奔走,苦口婆心,為他的推廣讀經大業而努力。  

財貴兄推廣讀經,有人熱心支持,有人冷漠,也有人反對。反對的理由之一,是﹁兒童背誦妨害理解﹂。其實,這是一個誤解。記憶與理解是人類心靈的兩個認知能力,不但可以並行而不悖,而且可以相輔相成。進一步說,記憶力更是想像力的基礎。而背誦經典正是訓練記憶力的好方法。反對理由之二,是﹁讀經會使兒童的負擔過重﹂,這是對讀經不瞭解所產生的憂慮,兒童讀經並沒有固定的進度,又不要求他瞭解內容,只像﹁小和尚念經﹂,能夠琅琅上口就行了。兒童有極強的記憶力,只要方法正確,肯背經典與記廣告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以上這些理論,在現代的知識論、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中都已說得很清楚,有待我們去精讀而已。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發現能思考、能創造的,往往也是博聞強記的人,各學科各行業莫不如此。而受到財貴兄的影響,輔導兒童讀經的老師也指出:讀經的兒童,功課不但沒有退步;相反的,有進步。尤其是說話及作文的能力進步最多。 

不論在理論或實例,都說明財貴兄讀經的理念值得支持,值得大家共同來推行。當然,今天的知識發展極為多元,我們不會固陋的說﹁讀經萬能﹂,也不會認為只有讀經最重要。我們要強調的是讀經適合兒童的心靈,它至少對兒童的語文能力很有幫助,我們要肯定它的效益,不能以一己的成見剝奪了兒童應有的學習權力。

財貴兄以他多年推廣讀經的心得,編印了這本︽兒童讀經教育指導手冊︾,由社會讀經風氣推廣中心與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中心共同發行出版,經費則由全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提供。由社會各界的支持與贊助,使我們覺得讀經風氣的推廣吾道不孤,希望由兒童而成人,從點到面,使它蔚為巨大的風氣,讓經典的永恆性與規範性,啟迪當今的社會,提供人生的指引,這不但是財貴兄的大願,也是社會之福。


敬  告  讀  者        
    王財貴  
兒童讀經││參酌古典教育  再造文化人才

財貴案:本手冊是由關懷社會文化教育者所捐助印贈的,目前已發行約卅萬冊,可免費供應各界需求者,其旨在廣為宣導﹁兒童讀經教育﹂理念。希望您看過後,如有所感,認為可以介紹給他人看,請您計算需要數量,來函或來電索取,以分贈之。我很感謝捐印者,也很感謝您的散播推廣。 

所謂﹁兒童讀經﹂,就是﹁教兒童誦讀經典﹂的簡稱。什麼是﹁經典﹂?又怎麼﹁誦讀﹂呢?而且又何必強調﹁教兒童﹂去讀呢?在現代的社會中,這是頗為陌生,而令人一時難以接受的論題。其實,這是吾人祖先所行之數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既一舉而對個人與社會有多種利益,又合乎人類學習心理的自然發展。適當地恢復讀經教育,是中國現今教育的新嘗試與新希望。

  吾人所推廣的﹁兒童讀經﹂理念,包含三個重點:從教材方面說,就是讀﹁最有價值的書﹂;從教法方面說,就是﹁先求熟讀,不急求懂﹂;從教學對象說,則以兒童為主。這樣的﹁教材﹂是重要而現成的,這樣的﹁教法﹂是簡單而有效的,又正好配合兒童的心靈發展而﹁施教﹂。所以從一開始,吾人即相信這種教育是具有深遠意義,而且又很容易推廣開的。

  我個人思考此問題已二十五年,家庭小規模實驗也已十年以上,長期地從理論與實際兩面證實其可行,八十三年一月才正式在社會上﹁推廣﹂,期望激起風氣,普遍施行。目前的﹁推廣﹂工作,最主要的辦法是用講演的方式宣說觀念,並鼓勵有心人士開班教學。這八年多來,包括臺灣、擴及港、澳、東南亞、美國等華僑社會,以及大陸地區,大大小小約有七、八百場演講,聽講者計有十萬人以上,而整個臺灣地區,截至九十一年四月為止已有一百余萬小朋友正接受﹁讀經﹂的教育,若合計海外及大陸,讀經總人數更已超過五百萬人︵欲得各地開班資料,請洽﹁讀經推廣中心﹂索取︶而且此風氣有日益擴大之效,依我預期,再過三五年,全世界至少應有數千萬或上億小朋友接受讀經教育。若持續其效應,則將是五四以來最大的文化運動,而這卻是﹁重新回歸文化本位﹂的運動。回歸文化本位,不是頑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傳統的活力,以求更有能力深入瞭解西方的文化,吸收消融,兩相綜合會通,為人類開創更充實飽滿的文化。

  由於社會對文化教育的需求漸次復蘇,認同並希望進一步瞭解﹁讀經教育﹂內容的人越來越多,吾人也願這種理念廣為周知,只憑演講恐怕不能普及,所以編寫這一本小冊,對讀經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做一詳備的介紹。因為就讀經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論在理論上或實務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簡單的,所以凡是將本手冊看完一遍的人,一定都可完全瞭解││不但對讀經教育可增長其信心,並且立即可以成為兒童讀經的指導者。 

 我誠摯的希望從現在起,先以﹁社會教育﹂﹁才藝教育﹂的方式在體制外推廣。漸漸地走入學校,以﹁課外﹂﹁課間﹂的補助教育方式,為老師們所接受。時機成熟時,將可正式納入體制,編入課程。這種長期的願望,需要社會上熱心文教人士的共同努力。而在這一段過度期間裏,若家長想建立起孩子的心靈免疫力,讓孩子不受社會污染,想教出一個明禮義有教養的﹁君子﹂,則請在課外立即開始教導﹁讀經﹂,勿因為了等待體制改變而失去了教育的適當時機!

  請讀者諸君耐心花上一個小時將本手冊看完,並參與于兒童讀經之教育,則兒童甚幸,社會甚幸!如無充足時間,嫌理論部份太繁,亦可從實務部份先看。(第四、六、七等節)

 第一節 ﹁讀經﹂問題之出現 

   ﹁讀經﹂本來沒問題,但自從民國開國就有了問題了。民國元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下令:﹁小學堂讀經科一律廢止。﹂可見雖然清末的新制小學堂,也還是讀經的。民國元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廢止師範、中、小學讀經科。﹂於是不只沒有讀經的學生,也消滅了可教讀經的教師。同年七月,蔡氏且在全國第一屆教育會議上提出:﹁各級學校不應祭孔﹂的議案。他認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來代替﹁宗教﹂,學校祭孔之風從此斷絕。這連續的三個動作,對民族文化的繼絕所關甚大,是中國教育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大事。等到民國六年,白話宣言出來;八年,五四運動起;九年,教育部聽從胡適之的建議,將國小語文課全面改用白話以後,我們國人便漸漸連一般古文都看不來,更不用說﹁讀經﹂了。

  這八十多年來,老、中、青三代的中國人,已經是不敢︵也真不會︶讀經了!而中國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國社會的文化教養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國人所敬重了?當然歷史不可重覆實驗來做比較,不過,在一般人的心中,總難免有一些隱約的痛楚。切身的問題是:他的語文程度不夠,他看見左右的人心量不廣,涵養不深,他的人生態度無所依歸,理想不敢堅持。其次是:感受到社會正義的日漸消亡,君子之風的日漸遠去,短視近利,詐虞日盛。尤其是近來犯罪率的增高,而犯罪年齡層的降低,校園暴力事件的頻傳,顯示了人心的極度空虛,人生方向感澈底的失落!這其實就是整個社會只顧發展經濟,而未能相對的提升國民文化教養,所必至的後果。知識份子也愈來愈強烈地感受到:沒有自我文化旳民族,托缽乞憐的結果,縱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終究不能參與于世界文明的創建,而永為其他民族所輕賤。

  窮則思變,剝極必複。我想:這應該是對八十年來的文化心態做反省的時候了!或許社會上其他的人各有其想法與做法,而我,則認為當務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實。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雖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貽明日之悔! 而真要使教育落實,則不能是空喊口號,不能是表面浮華。須自小者近者切實做起,亦即從根基做起!這小者近者,而又是最根本最切實的教育革新,即是:普遍恢復讀經的教育。尤其要自兒童時期即開始,因為等到國中高中青少年時期性情﹁沸騰﹂起來,就來不及了,與其到時﹁揚湯止沸﹂,不如及早﹁釜底抽薪﹂,此即古人說的﹁童蒙養正﹂。﹁養正﹂之方,應以讀經為最方便!以這一種最簡易可行但卻最實際有效的辦法,想從根做起,來救助文化,扶持人心。可行與否,有效與否,我現在願提供我個人的淺見和實驗的心得,請社會上關心文化教育者共同思考,共同檢驗!

  第二節 讀經之意義 

 首先,就教材說,﹁讀經﹂,就是﹁讀最有價值的書﹂。 ﹁經﹂,本義是﹁織布的直線﹂,是織成一匹布的先導,引申為天經地義的常理常道。﹁經書﹂,便是涵蘊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的書。這些書自古流傳,每個民族都有其歷史上所有知識份子共認的﹁經書﹂,如中國的四書五經、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聖經等,大體都是給人安身立命的典冊。她是人類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摶造文化推動歷史的動力核心。

  今日我們提倡的﹁讀經﹂教育,所說的﹁經﹂,定義可較為鬆動些,亦即說為:﹁最有價值的書﹂。範圍是舉凡經、史、子、集皆可,而且其價值性亦可以由個人的認定去選取。只要你認為這本書值得你一讀再讀,即可自己選為﹁讀經﹂之教材。︵不過,你如真讀破萬卷之後,可能你也會同意古人之選取罷!︶  
    為什麼非要提倡讀經,非要鼓勵選讀最有價值的書不可呢?因為我們所說的﹁讀﹂,是﹁熟讀﹂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較輕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較迅速的啟迪自己的理性。而後對屬於應用性、專業性的學問,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並且眼界遠大,胸襟開闊,可以對人生的各項活動,作一較為全面性較為合理性的規劃與安排。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見識﹂,亦即現今所謂的﹁文化教養﹂。要啟發理性,開拓見識,陶養性情,除﹁讀經﹂外,恐怕別無切實可行之方。

  所以,﹁讀經﹂教育的提倡,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在我們現代的社會裏,已刻不容緩。起初,﹁讀經﹂的新聞見報後,一位耕莘文教院七十幾歲的周弘道老神父特地來見我,對我說,他四十餘年來,時時想著如何挽救這個社會的文化,想不出一條路來,現在看到有人提倡﹁讀經﹂,他認為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可見對自我文化的自覺與嚮往是不分年齡,不分宗教,甚至不分學派,不分政黨,不分經濟階層的。  不僅臺灣地區需要提倡﹁讀經﹂,海外華僑社會,想要延續中國文化命脈,維護書香家世,也需要讓其子弟﹁讀經﹂。尤其如果大陸要在其開發經濟的同時,照顧到文化人心的恢復,最簡便有效的辦法,還是從現在起,給兒童﹁讀經﹂,二三十年之後,人心自然較為敦厚,國家也有安邦濟民的大才可用。二十一世紀既已來臨,中國人的世紀即將展開,希望未來的中國人,真是一個有天地之心有生民之愛的民族,希望那時的中國,是一個真正的禮義之邦,而帶給世界真實的和平與安樂! 

 第三節 成人讀經之基本理論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讀經,也應該讀經。

  不過,在讀的心態和方式上,成人和兒童有些不同。本手冊雖旨在提倡兒童讀經,但成人其實也可以讀,如成人能認同而開始讀經,對兒童讀經亦將有更深切的體認。故先說成人如何讀經:  由於時代風氣的影響,一個現代人已很難興起﹁讀經﹂的念頭了。即使真的有意願想去讀,也跨不過第一道難關:即:連文字都不懂,怎麼﹁讀起﹂?這一困結關涉重大,若不詳為解說,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礙,則一個人將永不能讀經,茲請解說如下: 有些人認為讀經是一件困難的事,非一般人所能勝任,胡適之喜歡舉王國維為例,說王國維那樣的國學大師,都自己承認書經還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詩經還有十分之一、二不懂。你憑什麼敢說要讀經?而且自己對經典只是一知半解,又憑什麼敢說要教人讀經?

  這種意見流傳了六七十年,直到現在,我們社會中,如有人想﹁讀經﹂,一定會有旁人恥笑:你不懂,怎敢讀!甚至連讀的人自己都會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讀的,於是大家就不敢嘗試了。 其實,這種觀念混淆了學術層次。王國維是一個﹁學究﹂,一個﹁專家﹂,他所說的不懂,是指﹁文字訓詁﹂上的疑難。而自古以來,讀書人所說的﹁讀經﹂,其主要用意是為了要承接文化,開啟生命,而不是在於文字訓詁的斤斤計較。所以經典上縱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謎,也不礙代代賢哲輩出。為什麼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讀呢?再進一步說,縱使單從語文能力方面看,胡適的推論也是不通的,如果按照那樣的說法,不懂就不可以讀,不可以教,那麼我們應該自己反問:如不去讀,不去教,何時才會懂?也就是要問,到底我要懂了才讀才教,還是讀了教了才會懂?如果不懂就不可以讀不可以教的話,剛好一輩子不能懂,於是就一輩子不可以讀不可以教,整個社會愈不懂愈不讀不教,愈不讀不教愈不懂,這就是當今天下所以經典淪落,傳統解體而文化頹靡的主要原因了!

 這種風氣,不僅已使中國人不敢﹁讀經﹂。學術界教育界過分提倡白話文的結果,甚至使全民子孫連﹁讀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齊喪失!此事所關重大: 自古以來,中國讀書人都是文言、白話兼擅的。正式書面文章用﹁文言﹂,遊戲之作用﹁白話﹂。以文言為主,白話為輔,所以不僅文言文寫得好,要寫白話文更是得心應手。舉例而言,眾所公認的古代白話文泰斗施耐庵、曹雪芹,他們本來就是飽讀詩書的古文高手!再如近人胡適之,他的白話文寫得好,其實並不是天生的,他是從四歲開始就讀文言文了,他十一歲就讀資治通鑒,十三歲就讀左傳了!其他民國二三十年代的白話文作家,如徐志摩、朱自清、魯迅、老舍、錢鍾書、沈從文、林語堂、梁實秋,無不是個個經典滿腹的。

  但是,多年來我們忽略了文言白話本來可以並存的事實,也忘了文言是白話的基礎,我們幾乎沒去注意千古以來,經史子集,所有書籍大體都是文言文。本來古人只要以三五年時間學會讀文言文,則上下三千年的一切書籍,皆可優遊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傳播的障礙,反而是一種使文化承繼可大可久的設計。不能讀文言文,就等於不能讀古典書籍,就永遠得不到傳統文化的熏習。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傳承產生斷層,甚至消亡。而喪失其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很容易同時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這種效應已明顯見於今日。如不及時解救,我們的社會將漸漸成為﹁沒有文化而不適合人居住的社會﹂。只憑短短的白話文歷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簡化為淺陋;只一味學習西方,是文化的自我設限而矮化,從此中國將永遠培養不出大人才來。看來,我們這兩三代人,是白白被犧牲了。

  須知,人很容易患的一種文化病態,就是﹁偏狹﹂兩字。偏狹則不能容物,偏狹而過份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魯莽滅裂,凡不合己見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開展性。譬如喊著要﹁現代﹂,就認為必須打倒﹁傳統﹂;喊著要﹁西化﹂,就認為必須打倒﹁中國﹂;喊著要﹁科學﹂,就認為必須打倒﹁玄學﹂。這些都和喊著要﹁白話﹂,就認為必須打倒﹁文言﹂同樣一個心態下的不正常心理。這種必須﹁打倒﹂而後甘心的心態,其實就是近八九十年來中國社會的根本亂源!君不見到現在我們的社會還是一片互相﹁打倒﹂之聲!現在,我們在此摧殘殆盡的情況下,提倡﹁讀經﹂,首先就要改正這種偏狹心態。我們當發揮涵容的精神,當確信:不只是文言白話不相妨害,擴而廣之,文化素養與科學精神也不相妨害,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僅不相妨害,這些同樣都是從人類理性中開發出來的價值,文化是公器,其價值是普世的,一個有理性的人,面對各種文化成就,都該同時加以尊重,協同發揚,並且相信各種文化成就都是可以互相學習,互相融會的。 而中國經典的研讀正是使中國人一面提升語文能力,一面啟發理性開拓胸懷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為從語文方面說,﹁經典﹂正是最優美的文言文,所謂﹁大文皆自六經來﹂,有了經典的語文訓練,看其他的古文書籍就不在話下了,能讀古文,對白話文之欣賞寫作也必多有幫助。從內涵方面說,﹁經典﹂是人生智慧的源頭,是為人處世的準則,要修身養性,通達事理,以此最為便利。﹁經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養,很容易開發一個人的理性,而涵養出深廣的心胸和能力。我們深信一個有自我傳統底子的中國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而有所貢獻於世界,這樣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歡迎的,反而會得到西方人的敬重。而如果一位留學西洋的中國作家、律師、醫生、鋼琴家或科學家,先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應該不會妨礙其專業成就,反而將因此而更富有創造的心靈。因為有了自我文化素養的人,才有足夠的眼光來鑒察別人的文化,才有足夠的能力來學習別人的文化。所以,想要澈底而深入的吸收西方文化,也須自己先打好基礎來!否則,所吸收的,必停留在浮淺而枝末上,這大概是中國費了七八十年時間,而並未學得西方精髓的緣故罷!所以,消極的﹁全盤西化﹂的夢,應該醒了,而代之以積極的﹁全盤化西﹂。﹁化西﹂的意思是﹁消化西化﹂。﹁消化﹂是以自我為主體大方地吸受西學,消融而變化之,使西方文化之精粹﹁化歸﹂為我的營養,以更充實我的生命。當然,要達到這個理想,必先要健全自我的文化體質和胃納,自己健全了,才足以言﹁消化﹂。而要健全自我的文化體質,﹁讀經﹂正是一條便捷有效之路。提倡全民讀經,正是恢復國族文化活力的契機。

  第四節 成人讀經的具體方法

  成人讀經的要訣是: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這樣讀起來!因為一切語言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而文化教養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熏習﹂而已。吾人現在之所以不能讀古典,不能懂傳統,過錯不在我們笨,也不在我們不用功,而是在於我們的教育體系沒有好好提供我們接觸的機會,而且整個時代風氣更勢同大禁。所以自今起人人要自求多福,衝破禁忌,自己重新讀起。  首先選定一本書,只要覺得有價值,不管深不深,難不難,懂不懂,打開第一頁,就開始讀!首先唯讀原文即可,不必讀注解,以免攪雜。  如問: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則答:含糊過去!  又問:遇到不懂的文句怎麼辦?
  則又答:含糊過去! 
 又問:連續幾頁都不懂怎麼辦?
  則又答:一一含糊過去! 
 又問:這樣一直含糊過去,有何功效?說是讀經,豈不自欺欺人?
  則又答:不僅不是自欺欺人,而且是大有功效! 朱熹教人讀書之法,曾引用禮記上的話說:﹁讀書如鋸木頭相似,先其易者,後其節目。﹂請你不要被那些佶屈而深奧的﹁盤根錯節﹂的﹁節目﹂所拘絆而畏懼不前,因為縱使有百分之九十不懂,應當還有百分之十是其中的﹁易者﹂,而可以懂得的。原來經典和一般知識性的書是不一樣的,知識性的書是有機械結構的,前面懂,後面才能懂,整本書是連貫的。而經典,是智慧的髮露,靈光遍灑在任一角落,不一定有連續性。前句不懂,後句不見得不懂。無論從前面懂起,或從中間懂起,甚至從後面懂回來,均無妨害。可知許多深刻而重要的觀念都往往用淺易的語句表達呢!一本書讀上一遍,行過寶山,隨時掇取,必能多少有所收穫。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至兩句一句,有所會心,便不枉費,此便是文化之根苖,教養之開端,或許此一句二句便可終身用之而不窮。  況且何必唯讀一遍,一個人開始讀一部經典以後,可以讀它第二遍第三遍,乃至八遍十遍……。姑舉讀易經為例,易經全文二萬四千零二十個字,每日讀三十分鐘,三天之內便可讀完一遍,一個月便可讀十遍,一個人若肯咬緊牙根,立志讀它六個月,便可讀上六十遍,對此書必將漸次熟悉而生親切之感。進一步可以用同一含糊之法看注解,半年之內亦可看十家八家,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而語文能力之浸潤已在其中,文化心懷之涵養已在其中,一個本來對﹁經典﹂心懷恐懼的人,漸漸有興趣去閱讀有關的文章,漸漸能參與討論,而漸漸在生命的各方面產生受用,這便是所謂的無師自通。如有幸能遇到名師指導,則預先有了受教的基礎,其收穫將更為確實。
  此外,如有三五同好,籌組讀書討論會,亦可考慮以經典為讀本。相觀而善,效用更大。一般人都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驕奢的心理,緊緊張張的一定要每句都懂才肯讀,其實那種心理是錯的,不能長進的。從今起,奉勸讀者,要謙虛的承認自己不懂是正常的,不懂更應讀,讀多了就會懂。
 朋友,你家裏有﹁經書﹂嗎?如果有,請你從塵封中取出來,拂掉灰塵,翻開第一頁,從今開始讀起吧!立志先讀它半年再說!如果家裏連一本﹁經書﹂都沒有,也是很正常的,不必慚愧,趕快準備一本就是了,也可以從今天讀起。荀子說:﹁天地始者,今日是也。﹂要讓我們的﹁經典天地﹂從今打開,在乎一念之間而已!︵請參考附錄第十一︶  

第五節 兒童讀經之基本理論 

 從兒童時期起給予讀經,是一種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實施起來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但因為民國以來的教育觀念太片面僵化了,所以一般人很難想像其合理性,不易接受這樣的方式。因此,也必須略作理論之說明: 民國以來的教育觀念,大體是以美國二十世紀初年的實用主義為主導,也可以說是以﹁兒童中心本位﹂為主。其施教理論的大要是:
一、教材的選編要按照類化原則,也就是教材要依兒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淺到深,由易到難,他能懂的才教給他。
二、教育的目標是遵循實用原則,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才教給他。
三、教學方法要注意興趣原則,也就是要順應兒童的興趣,有興趣才學得好。
如果依照這三原則去推論,是不可以教兒童讀經的。

  不過,以上三原則,雖在某方面看似是很合理,不可反對,但從整個教育的理念看,其實是很片面而值得商榷的。
 首先,以類化原則說,要求教材依深淺的順序,以適合理解力,這只是應用在﹁科學知識技能﹂的學習才完全必要,而人類的學習,不只是科學知識技能。占很重要一面的有關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人格性的陶冶培養,是否也必定要遵守﹁理解而後學﹂的原則?又什麼叫做理解?是不是所有理解都像理解數學那樣才算理解?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問題。其次,所謂實用,有當前兒童期馬上可實用的東西,也有他將來成長後所需的東西,要不要一起照顧?兒童能不能學他現在用不到的東西?需不需要學他將來才用得著的東西?這在當前教育理論中是尚未深切討論的問題。其三,所謂興趣,是可以用各種方式培養的,是否一定要遊戲才有興趣?是否不瞭解的東西,就沒有興趣?這種問題,應該由實驗來判斷才對。
  姑且舉音樂之學習為例,如果我們的音樂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樂,只教他當時要用的音樂,則一個國小兒童因為只懂兒歌,所以只能教兒歌。唱也唱兒歌,聽也聽簡單的音樂。如是,小學畢業時,他只有小學音樂水準。升國中,便覺兒歌太淺,用不上,必須再學少年之歌,國中三年又只學少年歌,畢業時,只有國中的音樂程度,到高中,國中音樂又無用,必須再學青年之歌。如此,每長一歲,便沒有音樂可用,須學新的音樂,從國小到高中畢業十二年的音樂教育,只有高中水準。除了音樂系之外,我們所有大學生,所有成人,一輩子的音樂素養只停留在高中水準,成人而只有高中水準,便是沒有水準。難怪我們的社會中的成人,一輩子只能跟著兒女聽流行歌,這真是音樂素養低落的表徵。
  如果換個教育思想,把音樂教育的主題放在﹁感受﹂﹁共鳴﹂,不在﹁瞭解﹂﹁實用﹂,所以自嬰兒起,就可以讓他聽盡世界名曲。則素養提升,而實用性的唱遊,就方便多了,知識性的瞭解就更簡單了。請看音樂家庭,不都是這樣子培養孩子的嗎?所以西方有諺語說:﹁維也納的孩子,沒有不懂音樂的。﹂ 若要問兒童不懂那麼深的音樂,怎麼學?則必須辯明:懂音樂和懂數學不一樣,他當時表面上好像不懂,但其實他有某種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個生命裏去,或許這才是﹁懂﹂的真意!畢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為兒童不懂,甚至連兒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但小時有了默默的醞釀,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會﹁豁然開朗﹂。我們應給教育保留這一扇人生的可貴之門才好。我們當然尊重科學,重視實用,但一切以科學為標準而唯實用是尚,泛科學化泛功利化,可能會抹殺了一些人生很寶貴的面向。
  語文的學習也一樣,可分技能性實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恆性的一面。技能性大體是認字寫字的問題,實用性則照顧他現實上所須用的語文技術和生活觀念。依照流行的教育理論,我們的小學國語課本,便只想供應這些現實技術層面的東西,號稱﹁教育即生活﹂。而兒童所能知所須用的東西甚為簡單,因此我們的國語課本的內容就也跟著簡單以適應之,乃至錢穆先生批評之為﹁小貓叫小狗跳的教育﹂。如此教下去,到了國中、高中,他除了認得一些字外,其他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便不夠用,他必須再打基礎,這時他已經太忙了,基礎打不起來,他已不可能從語文教育學到深入的永恆的東西了。若不是大學語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保有高中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他永遠成為一個語文程度低落和人文素養蒼白的人。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人人一輩子都在缺乏之感中,十餘年的語文教育,這樣的浪費,是非常冤枉的。古人所謂十年寒窗,便可考狀元,具有一生受用不盡的為學為人基礎,此種教育成就是可以讓我們反省反省的。
  其實,如果只期望兒童學到兩三千個字,以及學會應付他生活的語言,能夠表達他一點文采,是不須要像現今的六年國語課這樣大費周章的。我們的教育把它弄得太扭曲繁難了,姑且從認字說起: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能認字了,到了幼稚園認字能力是已經很強了,但是寫字用字則有相當大的困難,因為認字大體是靠記憶力,而寫字和應用須有很強的理解力才行。本來,兒童在十歲以前理解力弱,應著重認字,而少要求書寫及應用。字會認了,便可閱讀,閱讀時不太明白也沒有關係,從糊裏糊塗的大量閱讀中,自有吸收,自可培養出理解力,而大量閱讀的同時也增加認字數量,認字如滾雪球,會愈認愈多,一般智力的兒童,在兩三年內,幾乎可以認完一輩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會認不會寫,會讀不會用,但這都不要緊,等長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會認會讀,就會寫會用,這豈不簡單而自然!但是我們正規的教育觀念認為,每教一字就要寫一字,就要會用這一個字,才算學會,號稱﹁精准﹂。其實這是強他所難,所以老半天教不好一個字一個詞。最後,認為既然不會寫不會用,就是不懂,不懂就不要教。所以課本就那樣簡單,但雖然教得很少,卻要學得很精,天天在原地磨呀磨。老師教得很吃力,兒童也學得很痛苦,不知錯過了多少時機,浪費了多少心血,阻塞了多少才華!  曾有日本學者,認為漢字最能訓練圖形智力,所以在幼稚園教日本小孩認漢字,他的方法是:每天讓兒童念一首中國詩,只念十分鐘,便掛在教室後面不管,明天再換一首。三年下來,一個幼稚園大班的兒童,可以認得一千多個漢字,比日本高中學生還多。此法如應用在國內,以讀經的方式教導,光從認字的價值來說,則三年的幼稚園讀經,可能認得三千字至五千字以上,在他升上國小一年級時,便可隨意閱讀。此時,如能提供無限的課外讀物,則一個國小兒童在六年之間,不知能吸收多少知識,還愁他不會造句,不會作文嗎?一個提早認字的兒童,可以提早閱讀,而養成閱讀習慣的兒童,不但自己吸收知識,也省了天下父母多少擔心!將消減了社會多少遊魂和暴燥!
 要解決當今語文教育問題,須從教育觀念入手,即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論。要把人當人看,不要只把兒童當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視兒童學習能力的特性,要給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實用的知識學習和永恆的文化學習的不同。而在實用的考慮上,以提前認字和增廣閱讀來代替單調的繁複的課文的深究。在永恆性的文化陶治上,參酌加入﹁兒童讀經﹂的教育!也就是除了現行的﹁只陪兒童長大,長大後即無用﹂的教育以外,參酌加入一些有長遠意義的﹁經典教育﹂。
  兒童的經典教育總括地說,只有兩個重點,即是:從教材說,自小就讓他接觸﹁最有價值的書﹂,﹁永恆之書﹂,只要有價值,不管艱深不艱深。從教法說,就是要他多念多反復乃至於會背誦!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原來人類有兩大學習能力,即記憶力和理解力,記憶猶如電腦資料的輸入和保存,理解猶如程式的設計和應用。沒程式空有資料,則資料是死的,沒資料空有程式,程式卻是虛的。記憶是基礎,理解是發用,二者缺一不可。但記憶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長過程中的發展曲線是不同的,依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一個人的記憶力發展是自零歲開始,一至三歲即有顯著的發展,三至六歲,其進展更為迅速,六至十三歲,則為一生中發展的黃金時代,至十三歲為一生記憶力之最高峰,以後最多只能保持此高點,往往二十歲以後,心境一不平衡,便有減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發展,與記憶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歲開始醞釀,一至十三歲總是緩慢上升,十三以後方有長足之進展,十八以後漸漸成熟,但依然可因為經驗及思考之磨練而一直有所進步,直到老死為止。︵如圖︶ 我們提倡兒童讀經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兒童期的記憶力,記下一些永恆的東西。反復誦讀,是兒童的自然喜好!背書,是他的拿手好戲!你不準備些有價值的書讓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學課本,甚至背電視廣告。而且在其記憶力正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其記憶能力會達到較高的頂峰,一輩子維持在較高的水準上,一生都受其益。︵根據近年的實驗,讀經半年一年之後,約有百分之五十的兒童,可達到近乎﹁過目不忘﹂的能力。︶但如錯過了十三歲的時機,將永無翻身之地。好像一個弱視的小孩,過了十五歲,就無法再訓練了,此點請務必慎重關切,勿錯過了時機!
  有些人認為理解才重要,認為叫一個不理解文意的人背書,是不應該的,認為那是﹁填鴨﹂的教育,所以特別譏之為﹁死背﹂﹁食古不化﹂而反對之。 殊不知,該﹁死背﹂的時候,就須﹁死背﹂,應﹁食古﹂的地方,就須﹁食古﹂,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於背而給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說是﹁填鴨﹂呢?﹁填鴨﹂,是鴨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現在,兒童背誦的能力強得很,好像一頭有四個胃的牛,給他﹁讀經﹂,應該比喻為﹁填牛﹂!填多了,他慢慢﹁反芻﹂去!你現在不給他好好的﹁吃﹂幾本經典,正是﹁餓牛﹂,等他長大了,一點本領也拿不出來。所以這時不給兒童背誦,正是浪費他的時光,遏止他的成長。反之,如果理解力發展未到時機,硬要他﹁理解﹂,就像現今的科學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學生的理解力,又加上參考書和聯考的推波助瀾,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的兒童青年﹁怕﹂數學,﹁怕﹂科學!因為有關理解力的推進,在兒童少年時期,是只能憑其天生的發展,而很難訓練的。天份高,早開竅的,只占少數,我國的科學教育是以高標準來要求一般的學生,所以有絕大多數的人產生學習的困難,而這困難,是不能﹁勤以補拙﹂的,是打他罵他,也沒有辦法的。沒有能力學習而硬逼著他學習,學生本人和全家人都為了數學科學教育,生活在恐懼痛苦中,長達六七年之久,這才是真正的﹁填鴨﹂元兇呢!我真希望我們的科學教育學學美國,把數學科學教育的難度降低兩三年程度,使人人先不怕數學科學,而代之以多量而多變的習作,以養成善用思考的習慣。我們初中高中的數學科學知識實在太深,平時生活用不上,而其高度又不足以參與發明創造,變成兩不著邊!其實一個民族要迎頭趕上科學,恐怕不是教一般人在課程上塞得很多就可以的,而是要出﹁天才﹂,有創造性的科學家要靠天才,我們應在發現並特意培養科學天才上努力,方是正途。一般人所需要的思考訓練是邏輯和人生哲學,而我們高中教育卻沒有邏輯和哲學,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是想要以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演算來訓練洞察力與思考力,但學那麼深的數學理化,又要求解題速度,剛好不能培養其洞察的眼光和思考的習慣,只有令他在學校時以解題技巧掠取分數而已,只令他一輩子害怕思考心胸滯濁而已。這樣的教育不但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科學家,連整個社會的﹁科學精神﹂﹁研究風氣﹂也都被扼殺了,此﹁科學填鴨﹂之過也。
  所以,科學教育與語文教育走的是兩條路,都應好好照顧,在兒童時期,讓他在語文學習上﹁死背﹂﹁食古﹂,猶如電腦之輸入資料,愈多愈好,選擇愈珍貴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會有所醞釀發酵,將來他理解力發展到了,或生活經驗的時機恰合了,自然﹁活用﹂出來。生命是難以測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認知心理學家的觀察,記憶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對提高,其想像力也比較豐富,我們當然不能像考數學這樣確切判定他一定懂還是不懂,也不能像實驗室實驗一樣預測他什麼時候能用得上,甚至怎麼用,但我們至少可以知道的是:預備著總比不預備好,寧可預備了而不用,也不要等到要用時,一無所有,事到臨頭,只憑原始的一點聰明,因著刺激而反應,常不免慌亂失據,窘態畢露! 以上是從﹁懂不懂,有用無用﹂的角度看,說經典教育是可以暫時不懂,但將來卻有大用的,以破除當今偏頗的教育思想,若再進一步說,光從﹁用得上用不上﹂的角度來衡量經典教育,也還是很表面的。究實而言,讓一個兒童接受經典教育,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是要他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種深度,以維護人性光輝,以提升人格品質,以造就人才,以陶鑄大器。這是人類天經地義的期盼,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師所有家長的責任!現今社會上校園中問題青年問題學生愈來愈多,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經濟上,也不在聰明不聰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識夠不夠的問題,而是文化教養的問題!文化教養之出問題,其來已久,病怎麼來就要怎麼去,有人天真的以為社會亂到一個程度,就會﹁物極必反﹂地自我糾正,這是錯把天地的自然變化誤想了文化也會如此。天地可以自然的迴圈,但文化是人自己走出來的。壞,是人的自我破壞;好,也需要人的自我培植。我們社會必須重植文化之根!而植文化之根的最簡易可行之策即是教兒童讀經,使他及早有文化的浸潤。這種工作,雖然不一定能立竿見影,但這卻是一個有憂患意識的知識份子,一個謀國以忠的政治家所應慧眼洞見的遠謀!有些現代人的心態,凡不能一時見效的,就等不及,凡不能供將來耍嘴皮爭名位的,就認為沒有用,這是社會風氣的浮淺,是人間世的衰象!要給兒童讀經,凡此等陋習鄙見均須淘濾淨盡才可。

  附錄:兒童讀經與潛能開發  

    近來,兒童讀經風氣漸開,參與者中不管老師、家長、學生都信誓旦旦、興趣濃厚地為其效果慶賀努力地義務推廣‧兒童讀經之成果,在推展者和參與者來講,只要見到讀經兒童之記憶力改善、行為轉好、學校功課進步……等等初期現象,就算成功。他們認為,社會風氣之改善以及將來倫理道德之提升,將隨這些未來社會中堅的成長自然地去達成。今從腦的科學觀點就兒童讀經如何透過潛能開發成就上述種種溫馨的成果,嘗做說明,充為共襄盛舉。
  背書,若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躲開師長責駡,這種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法一直在壓榨學生的左腦,同時忽略了右腦的開發,對於一位正在學習、成長的小孩來講實在不理想。因此,近些年來,由於越瞭解左右腦功能,在教學方面就出現更多合乎人性並具潛能開發價值的新觀念、新做法來宣導,目的是要能達到左右腦平衡,藉以提升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期使人類的智慧做最大的發揮。  兒童讀經的方式,不求理解,只是背,表面上看來,還是左腦的訓練而已,然而就因為在背經的過程當中,完全鬆懈、有趣,使腦波從β波轉換至α波,也就是說,讀經背經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機會舒解身心壓力,並能在α波的腦與潛意識互動過程中加強了創造力、靈感、注意力、判斷力及記憶力。  兒童讀經背經的過程類似念唱,眼睛看經典文字為透過視覺作用刺激右腦,而念唱的律動也啟動了右腦,至於仔細整理辨字以便記憶則是左腦的工作,所以,整個讀經過程恰恰動用了左右腦功能,使左右腦運作得以同步,根據研究,左右腦能有同步效用時,學習能力可增加2至5倍。 其實,單從左右腦平衡的目的來講,兒童不一定要讀經,就是讀其他的東西也有效果,只要把握住輕鬆並有韻律感地重複念唱即可。然而,一再重複的念唱,即使沒有刻意去理解,所讀唱之內容不只是會存入大腦記憶,它更會烙印在潛意識裏,而潛意識的妙用就是無需經過意志的運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響了人類的思維與行為,所以兒童讀經,選擇古聖賢的智慧精華是正確的,因為假以時日,有讀經的人多少會受到經典的潛移默化、陶冶性情。
  多讓左右腦平衡、多處在α波下會增進腦力開發,包括記憶力、注意力、理解力、創造力等,也就是讓潛能更有機會發揮,所以兒童讀經是被肯定的。至於透過經典潛移默化,使心性向善向上的邊際效用則是今日社會風紀敗壞、道德淪喪的根治妙方,基於此,全國上下都需重視並共同來推展兒童讀經。  寃世紀將是智慧的世紀,無論人工智慧的科技產品或人腦智慧的開發都將極為興盛,但是對人類來講,是福是禍都還難以斷言,因為人性若不能向善,即使擁有非常科技與人腦智慧只能將犯罪升級,因此未雨綢繆計,全世界都應正視看似不起眼的兒童讀經。  

第六節 兒童讀經的實務之一:︵教材問題︶ 

 既然費如此大精神來讀經,其教材當然須有所選擇。而要選出恰當的教材,其實是很簡易的,只要遵守一個標準,即:選﹁最有價值﹂的書!整個人類各種長遠傳統中,所謂最有價值的就是那幾部,你不必考慮她難或易,大部或短篇,也不必考慮合不合現代,甚至東方或西方等等……。
  首先,﹁難不難﹂,是成人的標準,說難,都難,因為文字難,義理也難。但兒童只要看懂注音,甚至只要跟者讀出聲音,不必強求認字寫字,便無文字的難易問題;兒童只要會念會背,不必強求理解,便無義理的難易問題。  再說﹁大部和短篇﹂,都一樣,小書背全部和大書背一半,都一樣有大效用,如果讀經時間長,更不必管大小長短,因為這本背完背那本,大部短篇都全背到。
 其次,對於﹁合不合現代﹂,也不必太過在意,因為經典中有﹁理﹂有﹁事﹂,如果說理處,自是永恆的教訓,無所謂現代不現代,如果說事處,也是借事顯理,而我們可以從事上推求其理,古事便亦可今用。如此讀書,才可以培養出轉化創造的能力,如果要求凡所讀之書都要有現買現賣的﹁速食﹂之效,號稱﹁合乎現代精神﹂,恐未必是長遠之謀,也未必是學子之福。
  此外,﹁東方西方﹂都有深遠之典冊,都值得一讀再讀反復背誦,理論上都可以用同一心態讀,不過,先把握自己的傳統是比較合情合理的。就中國人說,較多人選擇先讀中國本有的經典,這是人情之常。但聽說當今也有佛教界大德認為今世能通三藏經論的法師愈來愈少了,為了培養宏揚佛法人才,一開始就教兒童小沙彌背誦佛經,當然也是可以的。我甚至非常敬佩此大德之用心,並預見在此師父培育下,將來必有佛門龍象出現!又聽說有基督教、天主教人士、也想利用教堂開設讀經班,一面唱﹁聖詩﹂,一面教讀論孟、老莊。因為文化是無國界無種姓的,以一個西方的宗教,在中國尊重發揚中國本土文化,更顯示其寬容性,同時也是最根本的一種﹁社會服務﹂。又現在有兒童英語班要兒童背誦英文簡易童話,也未嘗不可,不過我想,如在相當基礎之後,能背誦如聖經或莎士比亞的英文經典原作,收效可能更大更長遠罷!這種書,背一句就是一句,所背不必多,背上一兩百頁,可以一生受用。其他有些少數民族,他們祖先流傳下一些歌謠讚頌或神話等,如其敦篤精要,也應讓子孫們從小誦習,以維族類之特色,並易開啟其高遠心志,參與于理性之開發與族群之融諧。
  所以讀經教本的選擇,可隨個人的見識喜好而認定或安排其先後次序,無論如何,只要所讀的是﹁經﹂,便都有大利,不必太過患得患失。不過如有人常要我提些建議,我的建議是:與其讀誦教科書,不如讀誦三字經;與其讀誦三字經,不如讀誦千家詩;與其讀誦千家詩,不如讀誦唐詩宋詞;與其讀誦唐詩宋詞,不如讀誦文選古文觀止;與其讀誦文選,不如讀誦百家諸子;與其讀誦百家諸子,不如讀誦十三經。要讀誦十三經,則當從四書起,四書又以論語為先,這是民族文化之根本命脈所在!當然一本讀完,可以再讀一本,乃至以上之書全部讀完。
  近幾年,我們所實驗的讀經班,一開始所選用的教材是論語、老子和唐詩,一是儒家之本,一是道家之源,一是公認的文學之寶,三本都是很重要而基本的,可供采擇給初學者。當然這三本都背過了,或許可以讓他背孟子、詩經、易經等……一個人不在十三歲之前就把易經背熟,這一輩子很難在易學上有成就了!其他有關意義深遠的文化性學問也大概如此。

  第七節 兒童讀經實務之二:︵教法問題︶  

一、教學原理:兒童讀經的教學基本原理很簡單,就是找機會讓他多接觸,多念多背,只此一訣,別無他巧。 它的原始規模是:老師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帶一次或兩次或多次,然後教學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兩遍或多遍,然後或全體一起念,或部份人一起念,或個人念,你念他念,再跟著念,再一齊念……總之,就是反復再反復的多念,最後是把這些內容背起來,這樣的方式是人人都會教得來的,而且也是人人都會學得來的,這裏有很多的念,只有很少講解,或甚至不講解。  這麼簡單的教學法,如果教本選用注音本,則任何人,只要讀過小學二年級以上,認識注音符號,就可以當指導讀經的老師,因為不必講解,所以不須要科班出身的專家,任何家長只要準備了書本,甚至不須書本,只要影印或抄寫,馬上可以教自己的小孩,或者開一個類似才藝班的讀經班,教一班兒童。如果原來有教學經驗當然最好,如無教學經驗,只要有熱誠,就可以開始教了。從做中學,漸教就漸有心得了,千萬不要為了找一個科班的教師而耽誤了兒童的學習年齡! 

 二、教材的順序:最好又最簡單的方式是按經文,從頭教起,一章教過了教第二章,接著第三章等等,尤其像論語老子唐詩一類的書,根本沒有所謂重要不重要可選擇。而且或長或短並不會造成差異,因為短的可以連幾章而變長,長的可以切成數段而變短,等到兒童背熟了,他反而會喜歡長詩長文,他一背起來,就像長江大河一樣,滔滔而下,其樂融融。 

 三、教學的時間和教學進度:不管是家庭中由父母自己教自己小孩讀經,還是在學校或讀經班團體教學,其教學時間的安排和教學進度的推展都是很自由的,在此只能提供一個讀經實驗班的規模,以供作參考。 
 教學時間:每週上課一次,每次一個半小時。  
  教學進程:因為同時讀三本經典,所以進程也依經典分為三階段,每階段又分三小段,即復習、考試、教讀三部份。 其詳情是:第一階段,復習論語,題材是上周或以往所背過的內容,約用十五分鐘,︵兒童對他熟悉的東西,是愈念愈起勁的,兒童讀經的聲音是清純優美的,這時教師可以傾聽欣賞或跟著朗讀。︶其次是考論語,考上周所教的內容,或摘一章兩章,或全部各章一氣相連,︵不大相關的各章,要連在一起,這在成人很難做到,在兒童卻輕而易舉。並非連章有什麼道理,只是為了讓他多念幾遍更加熟習而已。︶考試可以用口試,或一個個考,或兩三人一起考,高年級也可筆試,但對生字不必要求太多,以免增加其負荷。考試時間約十五分鐘,然後教新的論語課程,大體是十章,︵視長短可略伸縮,剛開班時,兒童沒有背書經驗,可以先教三章或五章,視情況慢慢增多,大體以二分之一學生每天自修三十分鐘所能應付的進度為准︶。每章帶念兩三次即可,這就是本周的﹁家庭作業﹂。新課程帶讀約用十分鐘。第二階段,依一樣程式教老子,先復習老子,五分鐘;考老子,十分鐘,教一或二章新課程五分鐘,第三階段,依一樣程式教唐詩,復習五分鐘,考試十分鐘,教新課程十分鐘,約二三十句。︵實驗班是從五言古詩七言古詩開始教起,因為那是成人不肯念的部份,我們就先教兒童背起來,以免他將來也沒機會念。︶剩下最後五分鐘,可以交待事務,激勵氣氛,聯絡感情等等,一堂讀經課程就在忙忙碌碌熱熱鬧鬧中完成。
  以上各種安排,可隨教師意願,而任意調配,如果在家中或在學校,則時間運用上更是不同,都是可以隨機而變的。

 四、教室氣氛的營造:教室最好保持熱絡而不混亂,專注而不死板。兒童本來就是活潑的,而且是喜歡念書背書的,所以只要順勢利導,教室氣氛很容易保持良好狀況。不過還是須要提醒幾點,以供注意:第一:是不可求好心切,要求程度整齊劃一。須知,全班只要有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通過要求就應該滿足了,要在前面帶那些跟上程度的而有成就感,不要在後面趕那些跟不上的而受挫折。跟不上的人只要跟在後面,多聽別人背幾遍,偶而也記得一些,就有大用了。教師沒有挫折感,是使讀經教學能維持下去的最大保障。若是家長教自己小孩.也不可太著急,一著急,就壞事了。第二:是少責備而多鼓勵。須知此事難得,對有成就的學生,常加鼓舞,一直讓他維持在高峰上,他愈背愈快速,終可達至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又須知此事並不緊急,對應付不良的學生也不必責備,說不定有一天他開竅了,就上路了。此種教育不同於數學,數學是基礎不懂,全盤烏有;讀經是隨時可提可放,只要等待,漸次上路,為時不晚。把教讀經,當作和兒童共同成長,以輕鬆好玩的態度來教,千萬不可開罵開打。第三:甯安靜勿燥動、寧簡單勿繁瑣。有人以為﹁寓教於樂﹂才是適合兒童旳,其實未必,兒童也不一定永遠喜歡亂糟糟的情境,兒童有時也很喜歡平和安靜,讀經的氣氛,以稍帶安靜的悅樂為好。

  五、提高兒童學習興趣的方法:教兒童讀經,最常遇到的難題是有些兒童提不起興趣,有很多家長或老師都備受壓力,甚或放棄,這是很可惜的。但須知凡是教育都會有這種問題,人生要長進,即多多少少要付出些代價,兒童偶爾的畏難不前,本是極正常的現象,也並無一定有效的辦法可以完全防止。只是,天下教導讀經而愉快成功的人已經那麼多了,只要老師家長有信心、有誠意,兒童偶爾的排斥應該可以輕易克服才對。在此只提供一些可能的建議,做為參考。

  首先,﹁流行﹂可以製造興趣,兒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讀,就比較有興趣,就好像兒童不一定喜歡上學,但人人都上學,他就上學了。也並不一定都喜好鋼琴,喜歡英文,但大家都去學,他也就比較不排斥了。所以一人讀經較難,如招集鄰居親友的小孩一起讀,則興趣將大為提高。    
    其次,﹁大人的熱力﹂可以感染兒童的興趣,所以家長和老師都須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若起初兒童未進入情況,須有耐心去等待,有些家長不但有熱誠,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讀經,互相考試比賽,雖然每次都是大人輸,但大人也因此溫經受益,而且一家興致高昂,是最好的親子活動。這種狀況當然不可多得,所以有時也要用些手腕,曾有一個很有誠意要讓其小孩讀經,而小孩卻不大有興趣的家長,問我辦法,我告訴他說:﹁回去正經的告訴你小孩說:﹃其他一切皆可商量,只有讀經這一件事,不可商量,你非讀到小學畢業不可!﹄﹂此法果然有效,但只供給有極大信心的家長用。

  最近有人向我提議,設定一個全國共同讀經的時間,我想這也是一種﹁創造流行﹂以及﹁親子參與﹂的好辦法。茲訂於每天晚上八點到八點半,為﹁全國共讀時間﹂,歡迎各家庭隨時在自己家中回應參加,各依自己的進度去讀。則到時全家一起讀經,鄰居也在讀,全社區都在讀,全國到處朗朗書聲,有了固定時間,有了親人相伴,又知道有廣大的小朋友陪讀,兒童就較有興趣,而容易養成習慣了。

  其次,﹁情感﹂可以維繫興趣,家長平日與小孩情感濃厚者,較易帶動興趣,老師讓兒童覺得可親,兒童也會因喜歡老師而喜歡讀經。

  其次,﹁成就感﹂可以提高其興趣,讀得愈好愈喜歡讀,所以教師要維持其成就感,對功課好的兒童,固然要多加稱讚,讓他有成就感,對功課差些的兒童,只要有進步即當表示滿意,加以讚賞,這也會讓他得到一種成就感。
  其次,﹁獎勵﹂可以吸引其努力,獎勵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記點數,或蓋章或髮卡,累積點數而給獎,獎品可以是禮物或圖書禮券等,最方便的是給分數,寧可給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費,空歡喜也有效果。 其次,﹁變花樣﹂可以激勵興趣,讀經所能變的花樣是在讀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或當場試背,或提問征答,都可以。但如不會變花樣,只平平常常亦可,有時平平常常也有一種引人的土氣,其中也有趣味。兒童的感應最靈敏,他也會被誠懇所感動,並不是非玩花樣不可的。 

 其次,﹁講故事﹂,﹁講有趣的常識﹂,不管與本課有無關係,都可以增長興趣。  其次,最不得已是﹁做遊戲﹂。 最後,如果有些人依然提不起興趣,而且反抗太大,則放一放,停一停也沒關係,只要他還沒十三歲以上,都還有機會等到他回心轉意!︵不過,十三歲以上的人,要等他自己省悟過來,再有接觸經典的機會,這時大體是四五十歲或七八十歲了。真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呀!︶ 
 如在國民小學中,由老師來教讀經幾乎沒有興趣不興趣的問題,只要老師有熱誠、有信心,就可以帶起來,所以在學校推廣是最容易的。可以全校讀,也可以班級各別讀。可以利用生活與倫理時間讀,也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讀,最好是每節上課鈴一打的五分鐘十分鐘,大家一面念、一面等其他小朋友進教室,也幫助教室的氣氛靜下來。一天念個三五十分鐘就差不多了。這樣利用零碎時間,不但不會增加工作壓力,反而可以收到讀經之樂。

  以小學老師這樣優厚的條件而不教讀經,實在是很可惜的。但是還有些老師認為多了讀經教學,是一種額外的負擔,這其實是一種極大的誤會。級任老師若能每天利用二三十分鐘時間,把讀經當作國語的﹁補充教材﹂,則大概在施行半個學期之後,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會較集中,記憶力也會增強,整體學習能力大為進步,不僅國語進步,連社會科也進步,甚至對數學自然科的理解力也會提升。除此之外,在經典的薰陶下,兒童的氣質會有顯著的變化,性情較為穩定篤厚,較能友愛同學,體諒父母,尊重老師。有許多老師在班上教了讀經後,教學漸漸輕鬆。有些學校全體讀經後,訓育主任發覺學校問題漸漸減少。這些都是驗而有征的。吾人認為今後國中高中的校園問題,應該要在國小解決,方便有效的解決之道,即在全面推廣讀經,最好是將讀經課程納入體制,則許多老師的辛勞可以減免,而許多學校教育及社會文化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第八節 如何開設﹁兒童讀經班﹂?  

    在讀經教育未能納入體制之前,讓社會每個角落都有﹁讀經班﹂,是我們初步的理想。古人說:﹁易子而教﹂,自己單獨教自己的子女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要教自己的兒女,連他人的兒女一起教,與其一家獨樂獨學,不如大家眾人一起來讀。意思也就是:要開成一個﹁讀經班﹂,則兒童讀書有伴,其興趣將加大,而且參與的人多了,也較易形成風氣,對社會造成較快較大的影響。

  你如想開一個讀經班,其步驟可以參考如下的解說:

 第一步:宣導理念。因為兒童無自主力,所以要讀經必由家長的認同,而現在認識讀經理念的人並不多,因此宣導理念是很必要的。宣導理念的方法很多,可以以您個人所知的去宣說,譬如校長可對全校老師說,老師可對學生家長說,一般人可以對其親友說。也可以集合老師家長或其他一些聽眾,邀我親自去演講解說,我曾有願:凡來邀我去講讀經理念者,我不管何時何地,不管多少人聽,都一定設法前去。您也可以提供﹁介紹讀經演講錄音帶或VCD﹂給親友聽或看,︵訂索辦法請和﹁社會讀經推廣中心﹂聯絡︶。現在最簡單的方式,您可以用這本小冊分發給人看,這本小冊內容大體和演講相同,應該可以說明清楚了。這本小冊是由熱心文化者所捐助印贈的,不論需要多少,可以來函或來電索取,若以您的熱心介紹,而讓更多人知道讀經教育,則我們將會很感激您。︵本書捐贈流通單位載在書後,並希望各界出力捐印︶  

   第二步:選定地點。古人說:﹁道場,道場,有道就有場﹂,開讀經班,只要有意願,地點幾乎無所限制,不論講堂、課室、辦公室、會議室、客廳、甚至是床上、樹下,都可以做為讀經教學的地方。不一定須要黑板,也不一定須要桌椅,只要人人有一本書或一份資料,甚至不須要任何資料,只要互相聽到聲音,就可以開始教﹁讀經﹂。現在已響應讀經教學活動而開班的有數千處,其中包括各種文教基金會、學校全體或個別班級、社區活動中心、宗教團體、公寓大樓辦公室、安親班、才藝中心、私人家庭等,幾乎任何一種單位,任何一個地方,皆可開成一個讀經班,而讓弦歌飄送城鄉處處。

 第三步:招生。如系學校全校或全班讀經,只要與家長溝通共識即可,不會有招生的問題。如只是作為學校的團體活動或一般人士在社會開班,則可用口頭面邀方式招生,也可用書面招生。招生的物件可以不必限制年齡,因為讀經可以混齡教學,自幼稚園中班起至國小六年級都可以。因為中班以前,尚未有教室上課的經驗,恐怕坐不住︵小班以下乃至二、三歲幼兒也是可以讀經背誦的,但較不適合混齡教學,若在幼稚園或幼稚園中由老師團體帶讀,或由家長自行個別教比較適當。︶而升上國中後,時間也少了,心理也變了,比較不易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當然,也有特例,國中高中而想讀的,我們更加歡迎。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一起來讀,許多家長即陪著兒童來讀,而且也跟著背得很起勁。所以讀經班的招生不會太困難,只要說動五六個家庭,就約有十來個兒童,再加上陪讀的家長,就很熱鬧了。 已在別處讀過的,還可以再來報名重頭讀起,因為讀經不是學數學,算過就好,讀經倒像欣賞藝術,如一首精湛的音樂,聽了可以再聽,演奏了可以再演奏,愈熟愈好。反過來說,讀經教學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了,也容許新生插班,因為論語如能治天下,讀上半部和下半部皆一樣可治天下,好像音樂從貝多芬聽起或從莫札特聽起,是沒太大差別的。

  第四步:聘請教師。教兒童讀經是非常簡單的,只要聽過演講,或看過本小冊說明,幾乎任何人都可教讀經,所以教師的來源應不缺乏。譬如說在學校教讀經,老師是現成的,或者教自己班級,或者教團體活動,如能深切體認讀經對文化教育的重要,應是義不容辭的,何況可以把讀經當作一種有趣的課外遊戲來做,就不會有增加負擔的感覺了。又如果認識到教兒童讀了經,可在短期內增進兒童的智慧,又可對這些兒童有一輩子的好影響,並且自己在教的同時也受到益處等等,學校老師中,應很容易找到有願意教讀經者才對。如果是社會民間所組的讀經班,則可以聘請學校老師兼任,或由家長出任教師,因為如果自己的子女也在讀經,那麼本來就須陪讀的,出來擔任教師也不會更費時間,何況自己的子女在這情況下可能會學得更好,而且教讀經不僅對社區親朋有貢獻,自己也有大進步,何樂而不為呢?我們鼓勵大家出來教讀經,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敦親睦鄰的社區服務,很好的自我成長。此外也可請退休銀髮族擔任教師,不但深具﹁文化薪傳﹂的意義,此老人與兒童玩在一起,正好忘老返童,延年益壽。另外,家長也可以利用每天早晨陪小孩到校後,在兒童的早自習時間裏協助老師教讀經,這樣不僅是自己的孩子受益,別人的孩子也受益,而且也協助了老師,協助學校,自己也有多方面的成長,是最有價值的﹁愛心媽媽﹂、﹁愛心爸爸﹂。

  雖然讀經教師不須有特別的才學,但基於﹁經典教育﹂之本性,凡﹁讀經﹂的教學者須要保有正確的文化心態,以濡染兒童具有寬廣的文化心靈。茲舉出讀經教師應有的﹁見識﹂如下:‧凡﹁讀經﹂,雖以經典為主,但並不排斥閱讀其他書籍,反而要多鼓勵各種課外閱讀。讀經的兒童,由於語文能力的增強,往往可以開啟廣泛的閱讀興趣,應多加鼓勵,使養成讀書習慣。‧凡﹁讀經﹂,雖以古文為主,但並不排斥白話文,並且相信由於古文能力的增強,必大有助於其白話文的鑒賞與寫作。‧凡﹁讀經﹂,雖以中國文化為主,但並不排斥西方文化,並且期待由於理性的開發,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融貫西方文化。讀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一個人,自小有這種大心量大志願。‧凡﹁讀經﹂,雖以記憶為主,但並不排斥理解,並且希望由於深沉的醞釀,而有助於其思想的縝密。 最後要請特別留意的是:讀經雖只是屬於課外補充教學,每天平均只花了二三十分鐘,但對其各方面的智慧有甚大的強化效果,其他的功課很快跟著會有明顯的進步,家長或老師不要讓他花太多時間在功課上打轉,而要他趕快多吸收課外的知識技能,或者加多其讀經課程。也就是要讓他學些有內涵有價值的東西,以免浪費他的生命。︵現在國小老師上課所教,家庭作業所派,大體是以照顧中下程度的學生為標準,所以高材生在上課中往往所得甚少,家庭作業的抄寫對他來說更是缺少意義,這種浪費是很可惋惜的。不過老師為了全班教學,也是無奈的。解決的辦法是分層級派作業,有些讀經兒童的家長要求老師讓他的孩子以﹁背經﹂代替寫作業或背課文,而老師居然也答應,這真是一個好現象。可供天下父母老師參考︶ 

 第五步:開始教學。開始教學也是很簡單的,不必要有開場白,只要說:﹁小朋友,跟我念!﹂,﹁論語……,學而第一……,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念完一次,再一次,這樣就開始讀經的教學了,念完一段,念下一段,不必要講解,講解往往帶給老師壓力,兒童聽不懂會減低興趣,而且等於浪費時間。但如果教師有能力有興致,或某些章節可以當作隨機生活指導的,或高年級可以聽懂一些了,略為講說也是可行的。但講解不是讀經班最主要的目的,兒童讀多了,他自然會瞭解。如果有兒童或家長特別要求要瞭解,而老師沒有信心沒有能力講解,這時請老師不必有挫折感,因為我們這幾代的語文能力不好,是被犧牲的,在此更可見出教子弟讀經的重要。如真有高年級想瞭解文義,可以請他自己去看坊間的翻譯本,但也應勸他不要太認真,看得懂的地方就好,看不懂的地方,就算了,以後再說,經典的學習不像科學知識的死煞,科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要求懂,而且要懂得很清楚,但經典的性質不同,不可攪混。經典貴在有無窮活轉的內涵,對經典保持一種似懂非懂的深遠的敬重之感也是好的,如果一味為了讓他懂,淺白而解之,可能反而使他忽而玩之,以為天下道理只不過爾爾,大大斲傷了他的慧根,此所以古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也。所謂﹁了了﹂,就是什麼都好像懂的樣子,能言善辯,好抬杠而自以為是,這種態度不是很好的,而現代家長卻很喜歡,此所以社會上浮薄之人漸多的緣故,須及早防範,不要隨便讓兒童養成這種習性。

  第六步:取得和﹁讀經風氣推廣中心﹂聯繫本中心是由關懷文化人士所贊助,由我主持,義務供應各種讀經資訊,解答各種讀經問題,協助讀經開班事宜,並且無限量發行贈閱﹁讀經通訊﹂,無限量發行贈閱本﹁讀經教育說明手冊﹂,以利大家協同在各處推廣讀經理念。本中心也出版宣導錄音帶錄影帶,出版教學錄音帶,代售讀經課本等,希望參與推廣讀經的工作者,多與本中心聯絡。︵有關本推廣中心之介紹,請看本手冊第七頁︶

  第七步:樂觀堅定,長期辦下去。讀經班的開辦很簡單,而持續下去也很簡單,只要盡力做到以下幾點建議即可:
    第一,要體貼人性人情。一般人往往隨時代而走,在讀經風氣未打開以前,贊同的人是不多的,只要有三兩同好即應滿足,不要有孤獨感。
    第二,要瞭解兒童個別差異,不要要求每個兒童的表現都如人意。通常的狀況是十分之三會自動喜歡讀,十分之三會反抗到底,十分之四是可有可無,鼓勵即進,不鼓勵即退。這是很自然的教育心理統計曲線。我們只要不辜負前面十分之三,而鼓勵中間十分之四就很多了,當然能鼓動得了後面十分之三更好,但切勿因此太累太失望,以致全盤放棄。後面十分之三或許有別樣發展也是好的,不一定非天下人都馬上來讀經不可。
    第三,要激起家長的關心。兒童讀經成功的關鍵在於家長的鼓舞和督導,尤其是剛開始的三個月,教師必須常常提醒家長讀經的重要,每次下課後,須吩咐家長:﹁督導你的孩子每天讀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注意,是﹃每天﹄!﹂如果家長不負責任,﹁假民主﹂,只抱著﹁讓孩子試看看﹂的心情,大部分是不會成功的。有些家長說﹁忙﹂,不願花精神督導,其實,他不知道,這時認真督導三個月讀經,等他上路了,則一輩子不用為這小孩擔心,是一種花費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教育投資。千萬不要蹉跎,等他過了十三歲,忽然發覺孩子空虛的心性一夜之間變樣了,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這些觀念,要常常說給家長聽。
   第四,要有堅持的勇氣。開班三個月後,人數少了一半,是很正常的,繼續辦下去,又會漸漸有人來插班,回復原來的盛況。澎湖馬公高中有一位蕭麗玲老師,她說澎湖的孩子太可憐了,所以不但自己義務開班教讀經,還東奔西走,宣傳理念,受了不少挫折,感動許多國小校長和老師,以及地方關懷文化人士,在教育局丁振民局長親自的領導下共同努力了兩年多,現在澎湖幾乎全縣兒童都已接受讀經教育,將來澎湖一地不僅文風鼎盛,而且將出大人才來。這便是憑著堅定的信念而推廣讀經有成的例子。屏東裏港有老夫子才藝班尤永煜老師,開班時八個學生,一年半下來還是八個,但他沒有放棄,後來終於增加到數十個,以致客廳容納不下,這便是本著樂觀的精神開班有成的例子。我曾說只要還剩下一個人要讀,便不可放棄,如此,則無敗事。
   第五,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短視近利,急著求一時之效。人類的幼稚期是很長的,讀經見效之日遠在十年二十年以外,要善於期待。
   第六,不如意時,請和﹁讀經風氣推廣中心﹂聯絡,或直接找我本人。我們一定會恢復你的信心。 

 祝你成功!
(附錄)
      解消疑難好讀經
                                                王 財 貴
﹁讀經﹂教育,即是希望兒童在其性向純淨時,及早選取傳統中有高尚意義的文化資材教養之。本來,教一個民族的幼苗接受其祖先的智慧的薰陶,是天經地義的 事。但是,在這個時代裏推廣這樣的讀經教育,郤備受質疑與責備甚或辱駡,以致於想要從事的人也信心缺缺,畏首畏尾。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理念老早出了問題, 形成一個巨的大潮流,而一般人也未作深入的反省,以致受制於時代的風潮之故。

   所以在現在這個時代裏,要去教自己的小孩或教別人的小孩讀經,是須有相當的見識與勇氣的。你如果沒有相當的見識與勇氣,一下子就被撂倒了!我們應該面對 這些質疑與責駡,理性地,平心靜氣地考察其來由,看出其破綻,不要再被那些浮辭濫調所脅迫,然後才可以安然地教讀下去,而且也敢於向他人推廣。

  其實,那些反對與質疑很簡單,大要說來,只不過是兩方面:一是因誤會而有疑,一是出於偏邪的故意攻擊。對於誤會,吾人應當解釋,對於故意,吾人應當正辭以破解之。

   先說故意的偏邪一面。故意的偏邪完全出於五四以來一貫的﹁反傳統﹂的心態。本來,﹁反傳統﹂,如果是﹁反省傳統﹂,則是表示一個民族的要求進步,這是任 何一個有活力的民族常要做的事。但﹁反傳統﹂如果變成是無條件的﹁反對傳統﹂,乃至於必須﹁消滅傳統﹂才甘心,那郤是我們中華民國以來的特殊心態,是古今 中外所罕見的變態心理。他們對凡有關傳統的事,一概無情地攻擊之,攻擊﹁讀經﹂,只不過是其中一環而已。但是﹁讀經﹂一受攻擊,則連接觸文獻深入瞭解的機 會都斷喪,其他一切傳統的傳承汲取皆失其根源,可以說是從﹁根﹂拔起。如今我們推廣讀經即是要從﹁根﹂救起,所以我們先要破解那些攻擊!

   因為五四以來的論調是很輕淺幼稚的,所以破解的方法也是很簡單的。我們且看他們的攻擊方式,只不過是用一些空洞無實的術語辱駡人罷了,當時的人們知識沒 有他們廣,文章沒有他們會寫,理性委縮,信心不足,於是聽了咒駡就害怕了,被嚇住了。其實歸納集合起來,他們旳用語只不過是所謂﹁保守﹂、﹁復古﹂、﹁封 建﹂、﹁八股﹂、﹁填鴨﹂、﹁死背﹂、﹁書呆子﹂、﹁食古不化﹂、﹁開倒車﹂等。(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辭語了!)而這些辭語都是空洞無聊的,我們且看如 何應對:

   首先,說﹁保守﹂。﹁保守主義﹂者,是為保住守住人類文化既有的成就而努力的人,他們主張不燥動,不妄為,本來就是文化的守護者所當有的態度。一個有理 性的﹁保守主義者﹂,並不妨礙進步,英國有政黨以﹁保守﹂為名,而不以為恥,為什麼五四要進步,就要用﹁保守﹂來罵人?其實,沒有了﹁保守﹂的進步,往往 是﹁妄作、凶﹂而已。所以問題應在於一個人是否有理性,而不在﹁保守﹂或﹁進步﹂。五四以來,不分青紅皂白,把﹁傳統﹂等同於﹁保守﹂,又把﹁保守﹂等同 于﹁反對進步﹂,到瘋狂時,不免就把﹁破壞﹂當成﹁進步﹂,這都是故意歪曲辭義!故意歪曲辭義以污蔑人而強絞辯,是五四時代善用的把戲!以下諸問題,莫不 如此,吾人當隨時警覺!

  其次,說﹁復古﹂。如﹁古﹂有好處,而今失去,為什麼不﹁複﹂一﹁複﹂?西方文藝復興,便是由復古而得文化的 新機,而且胡適不敢去罵佛家複其釋迦牟尼之古,更不敢去罵基督徒複其耶穌之古、西方學者複其蘇格拉底柏拉圖之古,單單反對中國複孔子之古,這樣勢利,真是 豈有此理!須知,人生學問,有的是會隨著時代而進步的,有的是無所謂進步不進步的。科學知識,是與日俱進的,不必復古。而智慧,不一定是進步的,成佛,成 君子聖賢,逍遙,上天堂等,今人不一定比古人高,隨時應該以古為師。胡適一批人迷信科學萬能,認為﹁中國既無科學文明,也毫無精神文明﹂( 胡適語 ),所以無﹁古﹂可﹁複﹂,一切以﹁現代化﹂為標準。幾十年來,此觀念已大大顯出毛病,西方思想家正不遺餘力旳自救了,不知中國人為何今人還怕﹁復古﹂?

   再說﹁封建﹂。此辭本是中國先秦一種貴族政治體制之稱,西方也曾有類似的制度,雖已時遷事異,但這是歷史事實,而且在這種貴族政治體制下,也曾為人類造 就不少文化成績,並不是絕對的﹁惡﹂。現在用此辭來譏誚一個人的思想老舊、不合時宜、或威權態度等。但是縱使﹁封建﹂制度已過時無用,我們也不應因為﹁經 典﹂出現在﹁封建﹂時代,就咬定連帶其所涵的﹁義理﹂也一起都是﹁封建﹂而過時的。歷史問題,是屬於所謂﹁所損益可知﹂的一面,是會老舊的;而義理問題是 屬於﹁雖百世可知﹂的一面,是無所謂老舊不老舊的。這是個很簡單明白的兩個面向,孔子老早就分得很清楚了。而五四那批人就故意混漫,一般人也跟著淆亂不 清。如今,吾人只要分清歷史問題和義理問題,分清過時不過時的問題,就不怕﹁封建﹂之譏了。再進一步說,﹁封建﹂如果是指﹁固蔽宰製﹂的心態,以此來嘲笑 ﹁讀經﹂,更無道理,因為剛好中國儒釋道三家都是極端寬容開放的學問。固蔽宰製是人類共通的私欲情結,是每個社會都有的,並不限於中國古人,而且這正是儒 釋道三家所要破除的,怎麼可以把社會不良的表現歸給中國﹁經典﹂呢?茲且舉一個﹁固蔽宰製﹂的例子:民國初年政府要成立﹁中央研究院﹂時,本來是有﹁哲學 研究所﹂的設計的,是胡適認為哲學﹁無用﹂,借著﹁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職權,把它刪掉了,使得中華民國的最高學術機構,一直沒有﹁哲學研究﹂一項, 成為世界學術界的大笑話,這不是一種﹁固蔽宰製﹂的典型表現嗎?孔子會如此做嗎?誰﹁封建﹂呢?可見封建不封建,不在古今,而在心靈是否﹁開放﹂、眼光是 否﹁長遠﹂!﹁讀經﹂而﹁開發理性﹂,是使一個人﹁不封建﹂的最大保障。

  再說﹁八股﹂。﹁八股﹂是王安石設定以來,科考作文的規格, 是以八段文字來﹁起承轉合﹂成一篇文章,原無什麼不對。只是古代有些無才華的考生被作文形式所拘,文章無內容,類似現在的聯考把考生考死了一樣。凡是人之 生命一不精進,充拓不開,都會有﹁八股﹂,不一定﹁讀經﹂才會有。譬如胡適一輩子宣說他的西方萬歲,宣說他的科學方法,宣說他的白話文,到老也只那一套, 絲毫沒長進,而且鉗制天下後世的教育思想達七八十年之久,現在國人動不動就說科學,動不動就學美國。這就是最大最頑固的﹁八股﹂,這也可見現代中國人的不 長進!一個活潑的人,當有﹁一口吸盡長江水﹂的的懷抱,所謂﹁學而時習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隨時充拓自我,隨時面面俱到。﹁讀經﹂,正是要 使一個人知道,當要西方時,也要中國;要現代時,不忘傳統;學白話時,也通古文;這樣才不會掉入五四的﹁八股﹂中。

  其次,再說﹁填鴨 ﹂。﹁填鴨﹂是商人賣鴨前,為了虛報鴨重,讓鴨吃飽,鴨吃不下了,還硬把鴨灌食。以此比喻學生學不來的東西,還硬逼學生去學的教育方式。說﹁讀經﹂教育是 ﹁填鴨﹂,真是所謂﹁引喻失義﹂,因為我們說﹁讀經﹂,是讓兒童糊裏糊塗把經典﹁背下來﹂。而兒童正是理解力糊裏糊塗的未開發年齡,他正是處在記憶力發展 的階段,﹁背書﹂正是他的﹁正經事﹂,他的拿手,是他﹁吃得開﹂的工作,讓他﹁背書﹂,怎麼可以說是﹁填鴨﹂呢?﹁填鴨﹂,是鴨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 不消化,現在,兒童背誦的能力強得很,好像一頭有四個胃的牛,給他﹁讀經﹂,應該比喻為﹁填牛﹂!填多了,他慢慢﹁反芻﹂去!你現在不給他好好﹁吃﹂下幾 本經典,正是﹁餓牛﹂,等他長大了,一點本領也拿不出來。現代流行的教育理論是﹁啟發﹂、﹁理解﹂,在幼稚園國小那麼蒙懂的時候講﹁啟發﹂,可說是﹁費力 多而收功少﹂,在理解力尚未成熟的國中高中,塞那麼深的數學理化,真是名符其實的﹁填鴨﹂了,君不聞,我們的青少年,被﹁填﹂得叫苦連天嗎?﹁餓語文之牛 ﹂使我們的文化教育空白,﹁填數理之鴨﹂使我們的科學教育浮腫。民國以來,掌教者之觀念牢不可破,數十年如斯,家長、老師們,應思有以自救了!自救之方, 就是分清人類學習的兩個面向:該理解的科目,使之理解,該記誦的科目使之記誦;既知道那些是給孩子現在用的,又知道那些是為將來﹁打底﹂的;同時知道人生 除了﹁知識﹂的﹁瞭解﹂以外,還有﹁生命、人品﹂等方面的﹁陶養﹂。因著這些區別,其教材和教法都有絕大的不同,如果等而視之,我們將只得到片面的人才。

   再說﹁死背﹂、﹁書呆﹂。﹁死背﹂也成為讀經的﹁罪狀﹂之一,真是可笑。﹁背﹂,當然是﹁死﹂的,我沒聽說可以﹁活背﹂的。一個人從嬰兒起,便在﹁死背 ﹂了,﹁電話﹂﹁冰箱﹂兩個辭,一定是先﹁死背﹂了才可以拿來﹁用﹂。不然,﹁活背﹂成﹁電箱﹂﹁話冰﹂,就不堪﹁用﹂了。﹁死背﹂,猶如電腦之輸入資 料,地下之積存水量,不用時當然是﹁死﹂的,但只要人是活的,猶如電腦之有程式,抽水之有馬達,則水之流瀉,不可遏抑,計算之運作,方便輕巧。語雲:﹁書 到用時方恨少﹂,一個成人,可恨的往往不是不會思考,而是佳景當前,枯腸搜索不出半點墨水來!我們的頭腦是神奇的,記憶下的東西,它自動會編碼儲存,同類 互較,融會貫通,﹁死背﹂的東西多了,到時它﹁活用﹂得比電腦還靈光。當然這並不是說只靠﹁死背﹂本身就可以﹁活用﹂,而是人的腦力的發展,到了成年,自 然有所﹁開悟﹂。而且﹁理解力﹂也是可以訓練的,這是另外一套,但與記憶是相輔相成,並不是互相妨害,處於複雜的現代社會,吾人既要有豐富的記憶資材,又 要有精密的思考能力,這是吾人提倡讀經的最重要主張。想要兩面俱到,便必須從小讀經,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了。兒童期一過,腹中空空如 也,只有幾句﹁老師早,小朋友早。﹂這個人一輩子別想有什麼成就了。或許有人見過雖然背了許多,但到老還是不會用的﹁書呆子﹂,認為是﹁背誦﹂之害,其 實,並非是背誦害他不會﹁活用﹂,而是這個人,本來就是﹁理解力﹂不好的﹁呆子﹂,這時應開發他的﹁理解力﹂,而不是去怪罪﹁記憶力﹂。當想想,如果從前 連記憶力也沒有訓練,那他可能還要更﹁呆﹂。因此一個人不管天資好不好,都不可以錯過他應得的記憶的訓練,記憶多,只會使他更聰明,不會使他變呆。例如一 個學音樂的人,不管其音樂天才如何,老師總要他多背有名的樂譜,一個有音樂天才的人,同時也是背譜高手,只聽說有背了樂譜而成就的人,並沒有聽說有因為背 了樂譜太多而阻礙他的音樂發展的。圍棋高手背譜更背得厲害,上了段的人幾乎個個過目不忘,胸中都有數百千盤棋譜,但並不因為他的譜愈多,所以功力就愈差。 醫生要也背病理和處方,如果﹁難經﹂、﹁傷寒論﹂、﹁醫宗金鑒﹂等書沒背下幾部,而想成為高明的中醫,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五四以來的人不反對學音樂學圍棋 學醫學的人背書,而單單反對學語文的人背經呢?其中理由很簡單,就是無理取鬧,因為﹁經﹂代表傳統文化,是傳統思想的核心,他們為反對傳統而找理由反對讀 經而已。

  再說﹁食古不化﹂。如果人心像保險櫃,把古董存進去,當然﹁不化﹂。不要說﹁古董﹂不化,即使是胡適之的大作擺進去依然﹁不 化﹂!但人心如果是﹁活的﹂,那就可以﹁化﹂!不僅食﹁今﹂會化,食﹁古﹂也化!﹁化﹂不﹁化﹂,是主觀的能力問題,不是物件﹁古﹂不﹁古﹂的問題。我們 當培養多元活潑的心態,增強﹁化﹂的能力,而不是去防堵﹁食古﹂。﹁古﹂如果有高度的營養,有益於人生,為什麼不去多﹁食﹂?況且打開經典,每一家都在勸 人開闊心胸以開發理性,儒家要人﹁坦蕩進取﹂,道家要人﹁無執無為﹂,佛家要人﹁無住無相﹂,都是最開放的心靈,最多元﹁化﹂的態度。食了這些﹁古﹂,才 使人知道如何做一個有涵養的人。這種人該﹁化﹂的地方自然會﹁化﹂,而不該﹁化﹂的地方,他郤會﹁固執﹂。既能放又能收,兩面飽滿,這才是真正的﹁化﹂, 這才是古人理想中的﹁君子﹂、﹁真人﹂、﹁善知識﹂。如果只是一味的﹁化﹂,絲毫沒有所﹁守﹂,人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化是很﹁化﹂了,但也 不見得是最好的社會。所以所謂﹁化﹂,是有方向的,應該是﹁理性化﹂,也就是﹁化歸理性﹂才對。只要開發理性,則今古通﹁食﹂,中西皆﹁化﹂,都歸我所 得,為我所用,如鯉魚之躍上龍門,上天下地,無所界限。現代以來,最頑固而不通不化的人就是五四那幫人了,尤其是胡適之,學了杜威,就宣傳杜威,崇拜杜 威,如崇拜上帝般,絲毫不可轉。當知杜威固是大家,但亦有其限制,何況胡適所得,只是杜威之﹁思考方法﹂,是其餘事,對杜威正面的哲學,胡氏並未能深入( 見吳森博士所評 )。其他五四一代的人,莫不宣傳西洋,對西洋五體投地,其實對西洋的瞭解是很膚淺的,只是一種狂熱崇拜而已,但他們就全套搬來強逼硬扯,要中國人唯此是 尚。這批人可以稱作是﹁食西不化﹂,難怪他們一定要主張﹁全盤西化﹂了。今日吾人提倡﹁讀經﹂,是要看中﹁古﹂之可﹁食﹂者而﹁食﹂之,同時自小也練成﹁ 大胃口﹂,將來看到西方之可﹁食﹂者,依然﹁食﹂之不誤,不僅消納了東方,也消納了西方,然後中國文化有前途,世界文化有前途。
 
  最 後,說一說﹁開倒車﹂。其實﹁開倒車﹂是很正常的,一家汽車工廠如果宣佈他的車只能往前開,不能﹁開倒車﹂,保證沒人買他的車。可見﹁開倒車﹂是必要的。 開車固然常往前開,但遇到懸崖總得往後退,然後找尋新方向。近代以來,我們的社會好像失去了找尋新方向的能力,轟轟轟,只顧往前開。其實是不是自己知道正 在往﹁前﹂呢?方向盤隨著西方人轉,也不管是前是後,也不知開到那裏去,此真是大可悲哀!( 大陸數十年來是另一種情況的﹁不開倒車﹂而﹁向西方看﹂,但也是悲劇收場,可憐! )﹁讀經﹂,就是自小要他培養獨立自主的風骨、運用自如的智慧,方向盤在握,要向前可,要向後亦可,乃至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可舊可新,可中可西。﹁經典 ﹂字字雖重千鈞,郤又輕巧圓轉,如果不從﹁經典﹂中煆煉他卷舒自在的器局,我不知從何處可以供給他這樣的訊息,不過至少我知道從胡適的著作中,是聞不到這 種氣味的。

  此外,再談談一般人不經意的誤會的一面。最大的誤會是:有人問﹁只有讀,只顧背,都不講解,他怎麼懂?不懂有什麼用?﹂有 關這點,在我的﹁讀經教育說明手冊﹂說得很清楚,在此不再重複。不過要特別聲明的一點是:我們說﹁不講解﹂的意思,是就著他的年齡不適合理解而說的,是﹁ 不必要講解﹂,而不是﹁不可以講解﹂。適當的年齡,適當的場合,適當的老師,也是可以講解的。而且在﹁兒童讀經﹂推廣的同時,我們已開始注意培養﹁講經﹂ 的人才,以待十年之後對這批滿腹經論的兒童﹁開講﹂。這是一整套的文化工作,是長期的歷史性工作,是對一個人甚至一個國族的永恆的期盼和醞釀,不必急也不 能急的。現在只要他多讀一句,就是多播了一顆種籽,就是﹁為人類多累積一份文化財﹂,( 此語是吾友蔡宏謀先生所造,甚有深味。 )何時開花結果,何時助急救難,要善於等待。眼光遠大者,自不急功近利。十年之後再看看罷!

  又另外一項誤會是:﹁大家都去讀經,難道 叫他講話也用文言?難道數學不算了?鋼琴不彈了?畫畫不畫了?在現代競爭的社會裏,一個小孩子只教他讀經怎麼夠?﹂這真是一項大誤會,他推想太過了!吾人 所提倡的讀經,只是諸多學習的一項,每天只花二十或三十分鐘即可,一般生活當然照常,學校功課當然照常,一切才藝當然照常。反而依照近幾年來實驗教學的成 效看來,讀經一段時間以後,兒童性情更為明理寬容,更為主動好學,更能專注攝受,他的各項學習能力均大有進境。因此,許多家長都得到一個同樣的結論:為了 讀經,固然要﹁讀經﹂,為了其他功課,也要﹁讀經﹂。﹁讀經﹂使兒童全面成長,﹁讀經﹂使家長全面放心。

  最後,再說一種最﹁無可奈何 ﹂而最深入最普遍的誤會。那就是質疑:﹁讓兒童讀經了,我承認他將會有君子之德了,但是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小人出頭的社會,君子往往吃虧的,我難道要我的小 孩將來在社會上吃虧嗎?﹂這種問題真是社會上最無可奈何,最莫名其妙,最可悲,但又是最大多數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社會是不會進步的。其實大多數 人,不是存心要占別人便宜,只是不肯吃虧就是了。但是心理老存著﹁不肯吃虧﹂的念頭,便是﹁俗﹂,便是﹁自私﹂,便是生活在﹁計較﹂中,生命便受限制,格 局不會廣大。君子之人,只管該不該,不管吃虧還是佔便宜,然後才能坦蕩,才是自主,才能超然物外,才有真正幸福可言。﹁讀經﹂便是想要培養這種品格,所以 說讀經,是鼓舞他做一個君子,也就是做一個為自己幸福而活的人。這種幸福是以人格換取來的,是永恆而舒暢的。這種品格當然不容易培養,但做為一個兒童的父 母,如果因為自己一生的挫折失敗而不敢教小孩往這裏走,其實就等於為這個世界多生一塊﹁行屍走肉﹂而已,對於人類不但無益,尚且可能有害!這個小孩的一生 被這樣的父母一教,是﹁未戰已先敗﹂了!﹁讀經﹂是不是一定﹁成君子之材﹂,這且不管,但為了怕他﹁成材﹂而不讓他﹁讀經﹂,這種父母實在是很奇怪的。何 況有品德的人一定就﹁吃虧﹂嗎?朱子說:﹁天下沒有不曉事的聖賢﹂,聖賢也不一定就是呆子呀!他只是為其所當為,不趕時髦,不爭世利就是了。一般的家長自 己見識不夠,以己之心度聖人之腹,認為不會爭名奪利就是﹁吃虧﹂,你自己這樣俗,這樣沒出息,也就罷了,為什麼不讓你的孩子將來出息一點呢?要讓他出息, 就應當請聖賢來教,也就是讓他﹁讀經﹂。不然,好好一個小孩,小心從小被你教得小氣好爭,遇事不敢擔當,號稱﹁聰明﹂,自以為﹁識時務﹂,其實只不過是一 個短淺浮薄的小人罷了,家家如此以訓子弟,我們社會還有什麼希望呢!社會沒希望,我們的子孫能安穩嗎?將來大家往美國跑就沒事了嗎?

  一個社會總須有幾根中流砥柱,﹁讀經﹂,就是期待你的下一代負起這個任務。他,小則撐起個人,撐起一家;大則撐起一個社會,一個天下。﹁讀經﹂,就是想讓生命的希望常在,讓人間的美好永永流傳!願與天下父母共勉之!

                                   民國八十四年端午節寫於台中師院


全文完


民國八十四年 五 月 四 日 王財貴完稿於台中師範學院
民國八十六年 七 月 一 日 第五次修訂
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六次修訂
民國九十一年 五 月 四 日 第七次修訂
民國九十四年 一 月 一 日 第八次修訂
附錄一:邁向﹁全民讀經﹂的時代
附錄一:邁向﹁全民讀經﹂的時代

││與經典有約:論語一百

王財貴︵九十三年一月,讀經通訊第三十六期︶

   緣起:十年來,我在台中師範學院,不管開的是何種課程,上第一堂課,即與學生相約:﹁有誰在這一學期之內,把任何一本經書讀完一百遍,他的學期成績便從 九十分打起。﹂因為我知道,只要一個人把任何一本經典讀一百遍,他必能從經典中提升其為學的能力,必定能從經典中領悟其為人處世之道,必定能變化其氣質, 開?其胸襟,啟發其智慧,而這些不正是﹁大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嗎?並且這一百遍經典必將影響其一生,所以不管上的是什麼科目,給他九十分,甚至給他一百 分,都是值得的。去年七月十一日,在馬來西亞巴都巴轄對華仁獨中高中部的學生演講時,偶然想到;高中生、初中生其實也可以這樣讀,於是與在場的學生相約, 誰能在半年內把論語讀完一百遍,就送他一幅書法。這算是把一百遍讀經法正式推向社會了,同行的麻六甲鍾積成先生,認為這種約定很有意思,於是在各種場合轉 述,聽到的人,都紛紛表示願意參加,名之曰:﹁與王教授有約﹂。到現在,真的把論語讀完一百遍的人已不少。讀過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心得:﹁愈讀愈高興,人 生恍然有了方向……。﹂

  吾人所推廣的讀經教育,固然是以﹁兒童讀經﹂為主,但經典的教育功能,其實是不分年齡的。我在十年前撰寫的﹁ 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中,就特別用兩節講﹁成人讀經﹂││包括了﹁成人讀經的基本理論﹂和﹁成人讀經的具體方法﹂,可以說把成人讀經的觀念全部說清楚 了。我也曾在演講中及網路裏提到家父九十二歲開始讀經識字的經過,而一般人不也常聽過鄉下老太婆念佛經有所長進甚至悟道的故事?

  成人 也可以讀經,也應該讀經,任何人都可以從讀經領受到重大的益處,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本來是不必再費心推廣的。但數十年來的時代風氣依然禁錮人心,有的 人認為經典一定很難而不敢去讀,有的人怕被別人譏為為迂腐而不敢去讀。其實這些都是無道理的顧忌,要打破這些顧忌,讓經典真正深入人心,修身齊家,化民成 俗,扶持社會,安邦定國,必須大家一起來。所以,我願在此發起﹁全民讀經﹂運動。而如果要讀中國的經典,宜從經典中的經典││論語││開始,所以這個全民 讀經運動就特別稱之為﹁論語一百全民讀經運動﹂。

  方法很簡單:即﹁每個成人從他聽到這辦法的這一刻,立志在半年內,將論語從頭到尾讀一百遍。﹂

   這裏所謂﹁成人﹂,是指已經能夠自己立志的十三歲以上的人︵不能立志的,代表其心智還不成熟,實在也不能算是成人︶。設定在﹁半年內﹂,是為了讓一個人 在其一生中至少有個半年之間,其生活中有一種﹁念茲在茲﹂于人生學問的體驗。而特別要注意的是:﹁一百遍﹂,是唯讀原文,不必讀注解!││這樣就沒有﹁艱 深難懂﹂的問題,這樣才讀得下去。

  因為﹁論語﹂篇章各自獨立,所以可以分開來讀,有五分鐘十分鐘,甚至一分鐘兩分鐘,只要身邊有一本 論語,隨地都可翻開來讀。可以在生活周遭,到處都放一本論語,每本各有它的進度。每本書中備一張書簽,讀到那裏,夾到那裏,下次再接著讀下去,直到讀完。 每讀完一遍在書末劃一條線,讀完五遍就寫成一個﹁正﹂字,等到劃了二十個正字,就是一百遍了。

  據歐陽修的統計,論語一書有一萬一千七 百零五個字。以普通讀書的速度,每分鐘兩百個字相除,大約一個小時可以讀完一遍。起初會感到有些拗口,讀到一二十遍以上,漸漸順適。四五十遍時,讀完上 句,下句就會自然湧出來,愈讀愈快,甚至四十分鐘或三十分鐘即可讀完一遍。讀到一百遍就幾乎能背了。

  等到讀一百遍,文句熟透了,想要 瞭解,再讀注解不遲。到那時,一字一句一章一遍去理解,不僅不覺艱難,反而會在融會貫通中,證實了﹁學而時習﹂之樂。況且,何必等到一百遍?在平常的讀誦 過程中,偶爾會有一兩句在不經意中跳出來,大放光明,照亮顏色,撼動心弦││這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通一經,則可通群經,論語 讀一百遍了,會有人想接著讀老子,︵老子五千一百四十四字,半小時讀完一次︶,有人想再讀學庸,︵大學一千九百零六字,中庸四千零五十六字,合計不到六千 字,也半小時可以讀完一次︶,或唐詩或詩經易經皆無不可。甚至只將論語多讀再多讀亦可。程伊川曾說:﹁某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 味深長。﹂只論語一書,即可陪你一輩子。

  此法可以人人自己立志讀,可以夫妻相約共讀,可以親子讀,可以邀三五朋友一起讀,老師或校長 可以鼓勵一班一校的學生讀,一個單位一個團體一個公司可以發起員工自願讀,甚或規定必須讀。如果學校或團體,能發給獎勵,將更提升參與的興致。不過有獎也 好,無獎也好,其讀了以後,收穫的喜悅,就是最好的獎賞了。

  試想:如果一個兩千名學生的初中或高中,其中有一千人願意與校長相約,在半年內讀完論語一百遍,則這些學生,個個敦品勵學,這個學校校風將有何等提升!

  又試想:臺灣兩千三百萬人中,有一千一百五十萬人都讀過論語一百遍,人人敬業樂群,這將會是怎樣的臺灣!大陸十億人口,有五億人都讀過論語一百遍,人人知書達禮,將會是怎樣的中國!影響所及,以後將是怎樣的世界!

  這是吾人往後十年的推廣的主要願望之一。

   附及:本來讀書是自己的事,凡有意要讀的,自己為自己負責,或各團體自行相約即可。但如今為了風氣的提倡,也為了大家互相鼓舞,華山書院擬與世界各讀經 推廣網站共同設立﹁全民讀經││論語一百﹂的統計中心。有意參加的個人或團體,可以來此登記,中心將每隔一段時間,關詢讀誦進度。││當然,如果半年讀不 完,也可以展期在一年內讀完。

  總之,多讀一遍有一遍的功效,多讀一句也有一句的收穫。
附錄二:外文讀經教育之基本理論
附錄二:外文讀經教育之基本理論

王財貴︵二○○一五月四日︶

一、從實用性說,語文是溝通的工具,多學一種外語外文,即是多了一項才華。從教育的立場說,人類的任何一種語文,都是非常複雜的,語文學習,即是開發兒童潛能的最好方式。語文能力好的兒童,在各方面的表現也往往比較特出。

二、雖然學習任何語文,對潛能開發的功效,大體相似;但﹁英語英文﹂在國際上,至少尚有四五十年的通用性,當今我國國民的外語教育,宜先學英語英文,行有餘力,再兼學其他。

三、 要學好外國語文,和學本國語文並無兩樣,即是愈早愈好。人類本有極強大的﹁語文天賦﹂,可以輕易學得多種語文。這種﹁天賦﹂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零到三 歲,是完全飽滿時期,學什麼像什麼,一學就會,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奠定了一生基礎。第二階段是三歲到六歲,其天賦便減低了一半,然猶虎虎生風,一日千 裏。六歲到十三歲,又減去其一半的一半,但如善加把握,尚屬易易。唯若錯過了十三年關鍵之期,則﹁天賦﹂喪失殆盡,學習轉難,須極發憤,乃有小成,豈不可 惜!

四、把握適切時機的責任,完全在兒童的父母及老師身上。所以,負責任的父母老師,應該及早注意兒童的語文教育了!以多樣的高度的語文,開發孩子的高度心智,並為人類培養融通文化之國際性人才。

五、 有關語文教育的內容,可分﹁語﹂﹁文﹂兩方面。﹁語﹂為﹁文﹂的基礎,﹁文﹂是﹁語﹂的昇華。所以教材也可分為兩方面:第一,﹁語﹂的部份,一個民族的語 言,其基本句法只不過數十句,常用語句也只不過數百句。當地的人,兩三歲之內,就耳熟能詳,一生所說的話,不過是這些句子的擴充應用而已。身為外國人,其 實只要熟練﹁常用語句﹂約一千句,則發音自在其中,語法自在其中,民情風俗自在其中,其語言基礎也就夠深夠廣了,輔之以廣播媒體,隨其年齡經驗,累積變 化,則將應對自然,宛如土生。

六、第二,有關﹁文﹂的教材,一個民族數千年文化,其精華只不過幾本經典之作而已。經典之中,對人類有重大 頁獻的不圬範例,也可以精選出數十百短篇以作代表。如能熟透這數十百篇,則單字自在其中,文法自在其中,文藝自在其中,思想自在其中。由此立下根基,則無 書不可讀,無理不可通矣,此執簡禦繁之道也。從外文經典入手,方是培養外文能力吸收外來文化的正途。

七、至於熟習之道,則唯在﹁背誦﹂一 法。背誦之道,唯在﹁反復﹂一途。反復與背誦,又是兒童之專長。況且兒童對聲音極為敏感,十三歲之前,只要所聽者正確,即能發正確之音;兒童對視覺圖案的 記性也特別靈敏,一個字只要多看幾次,即能牢牢記住。又,兒童天生直覺能力極強,只要有千百句語句常在口頭繞心頭轉,久而久之,自能融會旁通,進而應用自 如。

八、教任何語文,首先,要相信如果兒童是﹁活的﹂,則其耳朵自有聽的能力,其舌頭自有說的能力。只要聽的是正確的,其說的也自然正 確。所以,﹁發音﹂,是不必費心教的,教發音是徒勞無功的。現在國內的英語教學,不相信兒童是活的,不教學生多聽標準的英美人講英語,郤由老師一點一滴的 教不甚標準的發音,這就是國人的英語一直講不標準的主因。

九、其次,要相信如果兒童是﹁活﹂的,則其心智本來是靈敏的,只要累積的句子夠 多了,自能領悟文法文意,而通過﹁領悟﹂的,才是最真實的瞭解。所以,﹁文法﹂,是不必費心教的,教文法,往往弄巧成拙。現在的國內的英文教學,因為不相 信兒童是活的,所以一直不願意多放點東西在學生肚子裏,讓他去自然消化。郤把學生看成機器,由老師一點一滴的教文法。這就是國人英語反射反應建立不起來的 主因。

十、總之,選取﹁英語要句﹂約一千句,﹁英文名作﹂約一百篇,錄出正確讀音,即是吾人的教材。反復讓兒童或聽或讀,約五十遍即會跟 著念,一百遍即熟練,三百遍,至於琅琅上口終身不忘,即是吾人的教法。以上的教材教法,簡稱﹁英語英文讀經教學法﹂。不需專業老師,不需特別教室,不需特 定時間。任何家長任何幼稚園小學教師,只要會按答錄機,說一句:﹁小朋友,跟它念!﹂就是最理想的專業老師;任何地點,只要有一本書,一架答錄機,即是最 適當的專業教室。任何時間,只要拿著書,或聽到聲音,一分鐘兩分鐘或十或二十分鐘,就寢後、起床前、遊戲時、洗澡時,都是最好的教學時間。

(一)、 依照近年的實驗觀察,若從幼稚園中班起,每天半小時的學習,第一年,每週平均可背十五條語句︵每句十至十五個字︶,或半篇文章︵每篇約五百字︶。一年之 後,背完七百句型,或二十餘篇名作,即可看字讀音,語音正確,略能與外人交談,並認得數百單字。以後背誦速度及融會能力加倍,則小學一年級時,識字量達到 一千以上,即可自行閱讀英文課外讀物。而全部英語英文背誦教程,在小學三年級之內可以完成,奠定一生的英語英文程度。若自胎兒或嬰兒教起,只要大量的、反 覆的聽,不必背,自然熟,教法更簡單,效果更好。

(二)、只有正式的直接的﹁英語﹂﹁英文﹂教育,不須要繞道﹁兒童英語﹂﹁兒童英文﹂。 淺度無聊的教材,只是在浪費兒童的生命。須知,英美的兒童,三歲就學會一生的﹁英語﹂了,因為他們從沒學過﹁兒童英語﹂。但是美國青少年﹁英文﹂程度低 落,乃是由於他們從小只學﹁兒童英文﹂,錯過了一生學﹁真正英文﹂的時機。吾人不要再重蹈美國人的覆轍了!直接學會了成人的﹁語﹂,兒童的﹁語﹂也會了。 直接學會了深度的﹁文﹂,平淺的﹁文﹂也會了。

(三)、一直注意﹁懂不懂﹂的問題,於是,﹁從淺到深按部就班,零零碎碎分析講解﹂的教學法,已造成八十年來我國英語教育的嚴重失敗。要改善英語英文教育,吾人應該改弦更張了。﹁只要多聽多讀多背,不要管懂不懂,聽多讀多背多了,自然就會懂。﹂這是吾人的新主張。

(四)、資質好的兒童,可以同樣方法,同時教其法文、德文、日文、希臘文等。

(五)、﹁外文讀經﹂的基本前提是﹁中文讀經﹂。如果只側重外文,偏廢了中文,最多只成一個洋奴而已。不僅迷失了自己,對世界也無所貢獻。︵有關中文讀經,請參閱王財貴著︽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
附錄三:讀經運動的背後推手
附錄三:讀經運動的背後推手

   相信﹁行善即福報﹂的林琦敏先生

中國時報八十九年二月十七日第三十六版 撰述委員 鄭清榮

  儘管近來年,臺灣讀經人口已躍上百萬,且普遍受到海、內外關心文化薪傳人士的重視和肯定,但是,甚少人知道,事實上幕後大力鼎助的推動之手,正是出身於彰化偏遠漁村,而目前擔任全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林琦敏。

  林琦敏當年聽聞新儒家學者王財貴發心推動讀經運動時,當下即決定在財務給予全力配合,他說:﹁我決定這麼做,只是覺得個人的福報大,能夠為文化的紮根工作,盡棉薄之力,讓我感到非常心安。﹂

   林琦敏進一步表示:﹁我對於讀經抱持良好印象,可能與父親的為人和教導方式有關。我的故鄉在彰化海邊偏遠的小漁村王功,那是窮苦的鄉下,村人生活普遍艱 困,識字不多,父親經常受託幫人寫信、讀信,遇上鄉人婚喪喜慶,他則出任帳房的工作,因此,雖然家境不富裕,卻很受村人敬重。此外,迄今印象最深刻的是, 老爸經常用論語的話訓勉我們,他經常開口子曰閉口子曰,我單純的認為:﹃能說出口子曰如何如何,就代表著有學問,有學問就會受人尊敬,因此,父親的作為, 讓我深感與有榮焉。﹄我每天上學的路上,看到和聞到總是令人不舒服的各類垃圾和臭水溝,小小年紀也因而立下心願:﹃我長大後,一定要賺很多錢,讓故鄉變得 乾淨一些。﹄﹂

  此外,林琦敏也指出:﹁我從孩子的身上也看到讀經的深遠影響。我家兒子當年念國一時,家父尚健在,曾經教他背誦三字 經,後來也背論語,讀書很順利。到溫哥華留學期間,有一次返台,我邀他打球,但孩子表示回台時間很短,想回鄉下探望老祖母,他跟親戚說:﹃我要多留一天陪 陪阿嬤。﹄聽得很多親友贊口不絕。﹂

  由於林琦敏未認識王財貴之前,早已親自從自己的父親和孩子身上體會讀經的好處,因此,當民國八十二年有人介紹他與王財貴認識時,兩人相談之下,一拍即合,不到半小時,他就作決定讀經善事一起做,在財務上給予最大的支持。

  他亦指出:﹁事實上,臺灣比我有能力有錢的人多的是。我做這件事,為的只是做了覺得更心安理得。我若不做,一定會感到遺憾。﹂

  林琦敏是說做就做行動派的性情中人,他對事業夥伴亦視如親子或弟兄,他中部一位朋友林光文說:﹁九二一地震發生當天,多數人都想著早點離開災區,林董卻執意連夜趕赴已成廢墟的埔裏店探視生死未蔔的店長。當我知道他們開的車子也是普通的小轎車,真是為他們擔心不已。﹂

   林琦敏也是不忘本的人,當他事業有成之後,敦請已退休的當年小學老師到公司擔任要職,經常請益。他的念舊,從其住家地板上散置著六隻姿勢各異其趣的水牛 銅雕,亦可見端倪。因為林琦敏念到初二時,舉家遷往台東的東河鄉隆昌的偏僻小村落,家裏經濟仍拮据,他課餘之暇,經常一個人在山上放牛吃草,幫忙家務,分 憂解勞。

  從年幼在故鄉王功立下要賺大錢回饋鄉里起,到台東課餘上山放牛的年少歲月,到初中畢業在臺北流浪打天下的苦日子,幾度波折和 自我堅持之下,現年五十五歲的林琦敏締造了全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連鎖集團,他說:﹁成功的人,不能沒有智慧,也少不了機運,但是,最重要的是努力,腳踏實 地的做,機會自然會來,智慧有些是天生的,但是,肯努力,也可以開發智慧,足以因應情勢。﹂

  他說:﹁我沒有高學歷,十七歲那年流浪到 臺北找工作,看到戴著大盤帽的高中生羡慕得不得了,渴望念書的心情,想到不停地掉下眼淚,最高學歷是五十四年參加師大附中技術訓練中心主辦的電器專業訓練 班。我也沒有家庭背的奧援,智商也不高,但是,我對自己有強烈的自信,我總覺自己一定會成功,即使在無處可棲,甚至淪落到偷偷夜宿學校教室時,我還是堅持 ﹃走電器品事業的心志﹄從不動搖。今天,能有這麼大的福報,真是謝天謝地。總而言之,人真的要像慈濟證嚴法師所說的:﹃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我相 信,人若這樣,比較會有好報。﹂
附錄四:腹有詩書氣自華│兒童讀經運動推廣有成
附錄四:腹有詩書氣自華│兒童讀經運動推廣有成

許正宗︵省府文教組科長兼文化總會臺灣省分會活動組組長︶
民國九十年十一月,讀經通訊第二十八期

  讀經原為古來童蒙教育的中心課程,民國以後,才被西式教育取而代之。雖然學生在學習領域上較為廣泛,然長期以來也造成各級學生國文程度日漸低落的現象,傳統讀經教育的價值乃再次受到重視,國學界人士呼籲期望在小學教育中恢復傳統的讀經課程。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臺灣省分會︵以下簡稱省分會︶本于復興傳統優良文化的宗旨,支持推廣兒童讀經教育。八十九年開辦﹁第一屆全國經典科段總會考﹂,成 績優異的小朋友並蒙陳總統召見嘉勉。九十年續辦第二屆,合格人數更達到一、六五一人,成績前一百名者每人都通過三段以上,足見讀經教育已日漸紮根普及,日 益受到家長的重視。由於省分會由省主席兼任主任委員,具有半官方色彩,並與讀經教育宣導人台中師院王財貴教授密切合作,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讀經教育推廣機 構。

  為使更多人瞭解兒童讀經教育推廣的涵義,特就本運動之推廣始末作一完整介紹。

五四以來規模最大的文化復興運動

   台中師範學院王財貴教授有感于五四以來,因反傳統而反對讀古文,以致國民閱讀古籍能力低落,危及文化傳承,乃於八十三年元月發起﹁兒童讀經教育﹂運動, 提倡利用孩童十三歲以前的階段,使之大量閱讀背誦文化經典,刺激訓練學童腦力,可收增強學習、改善品德之效,並緩和青少年的叛逆期。此謂之﹁兒童讀經教育 ﹂。

  學齡兒童如何理解經文深義?王財貴教授認為,兒童未到理解的年紀,無須強迫理解,以免降低了學習的樂趣。經中文義將隨著年齡漸長與人生閱歷漸豐,自然領悟。

  讀經教育包含兒童讀經、成人講經、讀書會三種途徑。成人講經針對成人講授經義,讀書會則由對經典研讀有興趣者自行聚會選讀。兒童讀經顧名思義乃針對兒童,只求熟讀,不急求懂,也是目前推廣的重心。實施方式有以下三種:

1. 家庭推廣:由家長自行教導子女讀經。

2.2.社區推廣:由社區鄰里、文化社團、道場寺廟開辦﹁兒童讀經班﹂。

3. 學校推廣:由學校導師在班上隨機教學、或在團體活動安排讀經項目、或利用適當時機實施全校性教學。

   由於國內家長對子女教育日益關切,兒童讀經運動標榜的鼓勵讀書與道德教育,與現代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相契合,乃逐漸獲得社會認同。而接觸讀經的兒童,對於 性情也多有相當正面的影響。在短短的七年內,迄今全國已有十個縣市成立讀經協會,兩個縣市成立讀經聯誼會,數千個讀經班分佈在全國各地,投入讀經運動的人 口估計在一百萬人以上。在海峽彼岸,由於讀經教學符合大陸教育當局的素質教育與品德教育政策,風氣流布,在許多希望工程學校均有古文選讀課目,成果斐然。 除了國內與大陸蓬勃發展,也漸漸影響到東南亞及海外的華人社會。

﹁小狀元會考﹂與第一屆﹁全國經典科段總會考﹂

  文化 總會臺灣省分會於八十七年成立﹁讀經風氣推廣委員會﹂,並于當年九月至十二月間分別在台中、臺北、台南孔廟及花蓮縣文化中心舉行首屆地區性的小狀元會考, 以抽背方式進行,共有三千余位小朋友應考,及格的一千名小狀元循古禮加冠、遊泮、過狀元橋,﹁小狀元會考﹂一詞漸為人知。

  八十八年下 半年,精省作業展開,省分會配合改組,有關幹部亦由前省文化處改由省府文教組派員接兼。由於兒童讀經教育契合文化復興、心靈改革、全民讀書運動等理念,仍 繼續推行。又鑒於各地方性的小狀元會考規模不一,為使國內讀經的學童有一個可信度較高的測驗機制,省分會決定結合各縣市的讀經團體開始策辦全國性的讀經評 鑒會考,﹁第一屆全國經典科段總會考﹂乃應運而生。該會考以四書、五經、唐詩為範圍,由於經文過巨,為鼓勵應考,乃將考試範圍分科分段,每段經文約八千字 左右,學童可衡量實力自由選考任何科段,此乃﹁經典科段總會考﹂名稱之由來。第一屆會考共分六科十八段,於八十九年九月廿四日在全省廿一縣市及北、高兩市 同步舉行,有六千五百餘人報名,但只有八百一十八人及格。是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華文化復興節在台中孔廟舉行盛大頒獎,由台中市讀經協會承辦,省分會張博雅主 任委員親自蒞臨主持。週邊並同步舉辦﹁經典威龍過關﹂的推廣活動,小朋友們玩得興致高昂,﹁寓教於樂﹂,增強了讀經的興味。

  會考成績 優異的莊鴻宇、林柏丞、劉星佑、於芷菡、柯厚全、莫霈儒、葉家妏、洪甯皪、塗雅雯等九位同學與王財貴教授等宣導有功人員經總會安排于當年十二月下旬晉見總 統接受嘉勉。九位小狀元與家長對於能有機會以來賓身分到總統府接受勉勵,均十分興奮。王財貴教授也對總統建言,讀經教育與現行教育體制有互補的作用,希望 政府能將讀經納入小學實施體制內教學。總統則表示政府將繼續協助推展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第二屆﹁全國經典科段總會考﹂

  第一屆全國經典科段總會考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省分會乃賡續策辦第二屆全國會考。

  為鼓勵更多讀經兒童參加考試,採納讀經界反映,今年考試內容多了﹁國學啟蒙﹂︵以孝經、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為範圍︶一科,增為七科十九段。報考人數計有四、七五三人,六九七六段次。以筆試為主,口試為輔。
每段須達?分方為合格。

  各科段內容是:第一科:學庸論語,第二科:老子、莊子,第三科:唐詩三百首,第四科:孟子,第五科:易經,第六科:詩經。以上各科皆分三段,加上第七科一段。總計十九段。各科內容如下:

   會考於九月二十二日在全省二十一縣市及北、高兩市承辦學校同步舉行。由於九一七桃芝颱風過境不久,會考當天全省有許多學校仍在複建當中,臺北市的西松國 小更是停電停水,但各校仍然克服萬難,如期舉行。雖然因為風災缺考率增加,但整體成績仍比去年亮麗,全國共有一、六五一人、二、二○一人次合格。以嘉義市 通過一六四人最多;台南市一四六人次之;臺北市一三九人第三。整體合格率以宜蘭縣的48%傲視全國,高雄市44%居次;高雄縣42%排名第三。個人成績部 份,以屏東縣的
李庚道同學成績最優,報考十七段通過十七段;第二名為高雄市的劉星佑同學,報考十九段通過十五段;第三名為臺北市的曾能駿同學,報考十三段通過十三段。成績前一百名者每人都通過三段以上,足見每位報名的小朋友都是有備而來,以及家長對於這項考試的重視。

   為營造各地的讀經風潮,主辦單位特地將今年的頒獎安排到臺北市的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廣場舉行,並由熱心的臺北市讀經協會就近承辦。臺北市讀經協會在理事 長陳學聖、前後任總幹事洪淑慧、周志忠的全力投入之下,動員四百多名義工,於九月下旬放榜前後即開始密集籌備頒獎、接待及展示事宜。頒獎典禮於九十年十一 月十八日︵星期日︶盛大舉行,及格的小朋友與家長在志工的引導下,有條不紊地按縣市列隊上臺,由張博雅主任委員親自頒獎併合照。文化總會黃輝珍秘書長、兒 童讀經運動發起人王財貴教授也蒞臨,為頒獎活動增色不少。張主席勉勵小朋友,希望透過讀經培養溫文好禮的品德,進而影響家庭和社會,發揚知書達禮的傳統美 德。文化總會黃秘書長也期勉同學們在賡續保存傳統優良文化的同時,也應以地球村一份子的身分,讓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到全球。

  除了頒獎為 主軸之外,並有基隆市、台中市、彰化縣、台南市四個縣市讀經協會、新竹市北門國小、華山書院六個讀經推廣主題館,以及台語文、武動人生、健康覺醒、象棋文 化、動物福利與肉品衛生、結繩創意、生活教育、十方功德會、反毒教育、民俗繡畫工藝、金屬工藝、狀元館等十二個文化主題館參加展示演出,受獎的小朋友與家 長過了榮耀與充實的一天。

結 語

  兒童讀經教育自八十三年發起以來,起初由王財貴教授席不暇暖,四處奔波,以苦行僧的 方式推廣讀經的理念。嗣後慢慢獲得認同,華山書院、各縣市讀經團體漸次成立,範圍逐漸拓展。省分會於八十七年加入推廣行列,以該會的組織與人力投注,乃迅 速發展,由地方性的文教活動進一步擴展為全國性的文化復興運動。兩屆的全國經典科段總會考,動員全國廿三縣市教育局協助,各縣市均指派一所讀經推廣小學負 責試務。盛大的頒獎典禮,更是一次全國性的成果展示,動員的當地義工均在四百人以上。省主席、總統前後頒獎勖勉,更是無限的光榮。讓推廣讀經的機構與人士 對本運動的後續發展充滿信心。

︵附:第三屆至第五屆會考簡報︶

  第三屆於九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五日舉行,參加人數 五、三四四人、八、八九二人次,合格科段總數為三、一八五段次,達百分之三十五,較上屆提高四個百分點。名列全國百名榜以內全部通過四段以上。榜首有四位元 報考十九段全部通過。全國前百名及各縣市前十名於十一月十日在高雄舉行盛大頒獎典禮。

  第四屆於九十二年九月廿、廿一日在全省及福建省 金門縣同步舉行。報考總人數為四、八四七人、九、五八○段次,合格人數為一、九六一人、三、四八三段次,科段合格率為百分之三六‧四。英文經典今年首次開 考,報名二百九十三段次及格五十五段次,及格率百分之十八‧七。今年考生個人成績比去年更優,共有一百二十六位考生通過五段以上。合格考生年齡最大的是五 十四歲;最小的是三歲。學齡前︵六歲以下︶的考生及格率達百分之四十四,高出平均值︵百分之三六‧四︶甚多,印證讀經愈早開始成效愈佳的理論。第五屆於九 十三年九月十八、十九日舉行。共有五、七五二人報考,計有二、三四二人合格。考試科目含中文經典二十二段︵新加古文選三段︶、英文經典十三段︵經典選讀、 常語舉要、西方文化導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合計三十五段,中文每段範圍約八千字,堪稱國內難度最高的讀經會考。全國排名前百名同 學皆通過六段以上。
附錄五:﹁東﹂張﹁西﹂望話讀經
附錄五:﹁東﹂張﹁西﹂望話讀經

喬龍慶 一九九九年四月,讀經通訊第十七期

  ︵作者喬龍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獲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和維琴尼亞大學比較教育博士學位。在美曾任小、中、大學教師,紐約市教育局督學。
現任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國際教育項目主任。︶

   想來是西式的教育受多了,或是美國居住久了。許多在美華人成天腦子裏轉的都是自己的事。每天熙熙攘攘地追求著﹁美國夢﹂的生活,對於西方的物質文明,好 奇又愛慕,並且樂此不倦。週末假日經常是逛裝飾堂皇的購物中心或是沉醉在五光十色的電視電影中,平常努力的不外是高薪、房子、車子……,當然,我也有過這 段經驗。然而,自感那些滿足和快樂都不能持久,心裏不能坦然自若。常自問這種搏鬥要到何日止,何時休呵?這樣汲汲營營地又到底是誰辛苦為誰忙呢?以自己﹁ 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世界﹁無限﹂的物質,那天才能得到內心滿足而安寧呢?生命的意義在那裏?活著總該有個充實的境界吧。何況,這種搏取又多是盲從的跟著大 家跑。

  當我自省這種心態時,常會聯想到臺灣師範大學曾昭旭教授說過我們這些現代的中國人﹁雖然血管裏流的仍是中華民族的血,但從小是喝西方文化的奶水長大的,意識層面的思路與觀念老早是西式的了。﹂,以前不為然,現在越來越覺得有道理了。

   記得60年代在臺灣求學期間,進的是一流學校,卻沒有培養﹁自覺、自律、自強﹂的意識。學校的課程多偏重英文和數理,似乎英文和數理老師也較受學生的尊 重。上學就是求知識,升大學,去留學。這也是學校、家庭、社會對我等青年人一致的期許。學校沒有引導我們認識和伸展自己的個性,更很少鼓勵我們去關懷社 會。狹隘的教育觀念就導致了狹隘的教育內容,而狹隘的教育內容就培養出狹窄的人生價值觀。所以,現代的知識份子,大學生多半是自我中心的,在社會工作缺乏 判斷力、也沒有正義感,更談不上應付困難,應變環境的能力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了。

  我們如何在錯綜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點?怎樣在有 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生涯間為自身求安頓?怎麼又能超越現實開拓自我的大方向?我的這些迷惑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悟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志業和使命。這樣的心態又 更是在數年前我與十幾位有同感的朋友共同研讀中國的古典經文原著中獲得一再的肯定。    我們先從四書開始研讀,才瞭解那畢竟是三千年不衰的中國儒家思 想、中華精萃。真是深感開券有益啊,例如﹁大學﹂中就有引導我們立志的三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有輔導我們思維的五段思維法︵知 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能慮,慮而後能得︶和本末相對術︵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以及引導我們瞭解人生責任的八層 實在論︵修身、齊家、治國,進而兼善天下︶的哲理。真是何等智慧。大家都後悔小時候沒有背誦這些生活指南。若是幼年熟悉這些經典,那些智慧的種子,會如泉 水似的不斷滋潤歲月,引導我們求學,指導我們生活,我們的生命又是何等境界,大哉,中華民族的智慧!

  去年年底,意外的收到李思平、歐陽碧雲夫婦由台南寄來的一大盒﹁兒童讀經﹂資料,內有讀本、手冊、錄影帶、錄音帶等。細閱之後,非常興奮,才知道王財貴教授發起和推動的這教育活動,歷時十多年,真正功德無限。

   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對這樣具遠見、有成效的教育活動,感到很振奮、很響往。決定與友人俞小薇女士︵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在今年的三月中旬前往臺灣一 行,親自瞭解實況。謝謝王財貴教授,華山書院的吳英蘭女士和李思平先生的安排,我們在臺北、台中、台南訪問了五天。我們參觀了學校、社區和家庭組織的讀經 活動,訪問了教師、家長和學生,目睹﹁兒童讀經﹂帶給孩子,家庭的﹁多功能﹂實際效益。那些好處真是孩子一輩子都享用不盡。這些背誦中華讀經的孩子多麼有 福啊!

  以讀經的﹁多功能﹂而言,正如西方對﹁閱讀﹂的學術研究報告所指出:讀者可從閱讀中學到字、辭、句和文章的意思;經常閱讀不僅 能豐富辭彙,加快閱讀速度,還能增強理解力;閱讀不僅增長知識,還能建立讀者的自信與自尊。再從長遠看,趁孩子們在記憶力最強的階段就背誦了為人處世的智 慧,讓他們逐漸瞭解中華文化是如何看待﹁人﹂、﹁自己﹂,﹁人與人﹂和﹁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領悟到生活的品質、人生的理想和對社會的責任。

  ﹁兒童讀經﹂從小就為孩子種下了智慧的種子。我們很敬佩王教授的遠見和他不辭辛苦地四處推動兒童讀經的毅力,我們讚賞家長對孩子讀經的愛心和執著,我們感佩社會人士對兒童讀經的認同和資助,這些新興現象都讓我從新得力,讓我也有了新的使命感。

   我在美國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對於西方教育的認識,尤其是中小學階段的環節,我歷經了好奇,羡慕到憂心的心路歷程。的確,西方的科技知識技術,提供了生活 的更利,給了人類帶來福祉。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在西方無止境的物質發展下,造成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人的信仰被科技沖淡了;人的 心態在物質刺激下變貪婪頹廢了。其結果是人的自覺、自律能力逐漸消失,社會風氣敗壞,連大家人身的安危都成了問題。可見知識技能祗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 的目的。無可否認的,現今若不重視科技知識,個人國家都無法在今日競爭的世界裏生存。傳授知識技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份,也許也是大部分,但畢竟還是次要 的。教育的宗旨應是培養人修己明禮的自覺和自得;發揮﹁智、仁、勇﹂的人性;瞭解生命的義意,正確看待﹁自己﹂和﹁家庭、社會及大自然﹂的關係。人人都能 自覺、自律,大家才有真正的﹁自由﹂。人人都能互相關懷、彼尊重和互助才能享有真正的﹁民主﹂。培養這整體觀念才是教育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展望二十一世紀全球文化發展的趨勢,西方的物資文明正吞食著東方的人本文化。作為現代的中國人,我們有使命去珍惜、維護、更新我們文化的精粹。今天中國 的教育如何振興?如何步入自己的軌道?我深感推動﹁教育改革﹂要先認識自己固有的文化;以﹁人本主義﹂文化為根據,借鑒西方﹁科學文明﹂的精神與方法,作 有系統的研究和更新。深信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必能為促進人類幸福和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附錄六:之平者也飛躍ABC
附錄六:之平者也飛躍ABC

黃惠美 ︵美國紐澤西兒童讀經班老師︶
二○○一年四月,讀經通訊第二十五期

  臉色極為蒼白,有雙烏黑大眼睛,三歲的妮妮,一邊瞪著桌上的中國經典課本,一邊緊挨著姨婆。偶而,小妮妮也能隨著其他的小朋友讀詩或一小段中庸。有些家長看到瘦小而面無血色的她,不禁油然生起同情之心。

   今年七月中旬,由姨婆將體弱多病的孫侄女妮妮接來美國調養身體,每週六跟著五歲的小舅舅到中心班來讀經。妮妮來自臺灣,從小三兩天就得看醫生,吃藥打針 如吃三餐,不曾間斷。從來沒有機會跟小朋友玩,更不用說去上學。來到姨婆家時,還一字不識,卻在短短的暑假一個半月,能用手指跟著字或讀或背誦論語﹁學而 第一﹂、﹁為政第二﹂,還有十幾首詩詞。八月底,跟著其他小朋友到紐約上州去示範讀經。輪到小妮妮時,只見她白裏泛紅的臉頰,洪亮的聲音,字正腔圓,專注 的、毫不含糊的朗讀中庸章句,令在場觀摩的老師驚訝不已。她非常喜歡跟著小舅舅上讀經班,即使身體不適,仍央求姨婆帶她來上課。只要是讀經,她的眼睛就炯 炯有神,面帶喜悅。平日除了養病,就是自己讀經。她不僅把每週指定的功課熟背,還將小舅舅近一年來的講義全讀完。她只花三天的時間,就將﹁琵琶行﹂全部背 完。兩三個月讀經所認得的字,就讓她可以自己看故事書,看到精彩處,會咯咯大笑。逢人尤其對老師一定問候請安。看到妮妮精神抖擻,所有的家長都感到欣慰。

   十二月初妮妮返回臺灣,外公在越洋電話中,一直讚歎妮妮的改變。他不敢相信,這位才離開臺灣四個半月的小外孫女不但變得活潑又彬彬有禮,更能讀報、看故 事書、背或讀﹁大學﹂、﹁中庸﹂、﹁論語﹂、以及數不清的詩詞。最令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些似曾相識或未曾讀過的古文,居然由小外孫女從國外帶了回來。 左右鄰舍知道後,都爭相加入兒童讀經的活動。

  一位父親告訴校長,他在聽了讀經教育理念後,帶著他兩個已是teenagers的兒女, 利用飯前十五分鐘讀經。三個半月的功夫,個性急躁,開始有叛逆行為的兒子,居然願意和全家人一起讀經,並且對父親的詮釋經典的內容感到興趣。這位父親說: ﹁大孩子也可以讀。不僅語文能力明顯地進步,他們也開始明白平日大人對他們講的話和經典的內容有相同之處,都是﹃言之有物﹄啊!

   1997年底,筆者看到台中師範學院王財貴教授推廣讀經教育理念的錄影帶,從螢幕上看到臺灣的小學生將論語和中庸一篇篇背誦如流的畫面,感到十分的訝異。 第一個感覺是他們個個都是小小的年紀,口中念的都是好內容。第二個是大聲朗誦,反復誦讀中國文化經典,可以造成聽說讀中文的環境,這不正好可以應用來解決 在美國的沒有說中文環境之困境嗎?問題是這會不會只適用于以說中文為母語的孩子呢?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學習中文,即使是讀白話文都不感興趣,更何況是文言 文。我們這群ABC︵American-Born Chinese︶的孩子和﹁之乎者也﹂有可能來電嗎?

  幾經思量,明知﹁種豆南山下 ﹂,可能﹁草盛豆苗稀﹂,在去年六月,毅然決定一試。找到十來位家長帶著三至七、八歲的孩子試讀。第一堂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竟代替了開場白,琅 琅讀書聲劃破了盛暑的炙熱。在一間沒有桌椅的房間,大家雙腿一盤,圍坐在地上的十多位小朋友,加上陪讀的家長們,全都專注的看著攤在地上的講義,嘴裏如數 家珍一字一音的咀嚼。在外走動未滿三歲的孩子,時而進來坐在媽媽的腿上靜靜的聽著,時而噘起嘴跟著念。看到此景,誰還懷疑在美長大的孩子讀不來文言文?筆 者在美教中文超過十年,就不曾聽過這樣的讀書聲呢!家長們無不驚訝,這群平日不說中文,四聲不分的孩子,竟會如此沈醉在不知所云的古文﹁之乎者也﹂旋律 中。頓時升起一線希望。

  九月開學後,孩子人數日益增加,利用週末中文學校上課前或下課後,甚至周日的晚間,增開班次。上課時,孩子無 不個個拉開嗓門,高聲朗誦或吟唱,隨著誦讀聲,筆者驚覺到孩子的洋腔洋調已逐漸消失,詰詘聱牙的句子照樣能讀,甚至不會說國語的,不會注音、拼音的也都念 得頭頭是﹁道﹂。孩子們總是那麼的用心,那麼的有自信。有一次上課,輪到一位剛滿四歲的小女孩當小老師,她以柔柔稚聲,信心滿滿、一字不漏的帶著全體小朋 友念完中庸第一章,使在的家長和我都因感動而流淚。有個孩子看到了,竟接著說﹁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大家不禁破涕為笑。

  今天在 美國已有許多孩子開始誦讀中國文化經典。在新澤西州有不少的中文老師開始教學生讀﹁大學﹂、﹁論語﹂、和詩詞,並有五、六所中文學校將﹁經典導讀﹂列入文 化課程。紐約州、加州、德州及佛州也陸續發起讀經活動。在紐約市郊,教五年級學生的老師說,自從讓學生在上課的前十五分鐘讀經,學生很少遲到,更沒有時間 吵鬧。家長感到最大的改變是,孩子願意開口說中文。最奇妙的是,孩子居然能背幾段經典的章句,而有聲有韻地朗誦唐詩。﹁經典導讀﹂不再是以說中文為母語的 孩子的專利,在美國的孩子一樣能學得好。的確,每每聽到學生們以純熟的發音,不分難易長短,愉快地齊聲朗誦,老師和家長都會為之感動。明顯且溫馨的成果, 使老師和家長樂於共襄盛舉,並且期許能為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在海外生根萌芽茁壯而繼續努力。

  從成效來看,大部份的孩子對朗誦並且熟記 經典的興味盎然,記憶力、語文能力皆明顯地增強,注意力更能集中,其他學科也都大有進步,並且勤學守規。一個在高班,即將進入大學的學生告訴筆者,今年是 他十一年來,說、讀和認識最多中文字的一年,並且開始明白中國人所說的﹁智慧﹂。有些孩子除了誦讀中文的經典,也很喜歡英文的經典。誦讀經典已成為許多孩 子日常作息的一個重要主題。

  一年半來因著伴隨孩子讀經,給了老師和家長許多的啟發。尤其是絕不輕易在孩子們記憶力、學習能力最強的時 期,放棄讓孩子接觸中國文化的機會。雖不敢說聖哲的智慧提供人生全盤的解答,然而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話語至今讀來,依然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大家都明 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歷代有志之士安身立命的精神。經典的內容是先哲真實生命的體驗,先哲的微言大義,托之以傳。如何能拾之不讀?經典文字的組 合都是簡練優美,讀起來鏗鏘有致,宛如置身於偉大的聖樂中,令人神怡。難怪孩子們樂於高聲朗誦。深信孩子們在如此勤學熟讀之下,必能字字句句凝之於心而產 生潛移默化的效果,養成一個仁義敦厚和善良高尚的人格。

  一位曾在香港任教多年的老師來信說:﹁我實在太高興了!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據 著,認為最適宜在海外推行的中文教學模式,原來己經在新澤西州推動。……海外的孩子接觸與應用中文的機會不多,難以言成功感,難怪大部分孩子都視學習中文 為畏途。教孩子背誦經典詩詞是﹃集中識字﹄的好方法。教孩子背誦中文,猶如在孩子的心田裏,播下中文種子,終有一天,他們自會體到中文的美和震憾。……﹂

  看來﹁之乎者也﹂和ABC是有緣千里來相會了!願同是熱愛中華文化的你和我,共同耕耘成長。
附錄九:來自湖南長沙﹁給王教授的一封信﹂
附錄九:來自湖南長沙﹁給王教授的一封信﹂

  您好:

   二○○一年八月下旬、蒙您不辭勞苦,親臨長沙講學,凡聽過您演講的湖南教育界的同仁,莫不為您推動兒童讀經的熱誠所深深感動,且為您宣導﹁文化從根救起 ﹂的遠見卓識而由衷欽佩。之後,我同十余位朋友追隨您至武漢,得到您進一步的指點後,倍受鼓舞,大家立心要為中華文化的復興和重建盡最大努力。返湘後,我 們立即開展在湖南推動讀經事宜,經過近半年努力,總算有了較大進展,茲向您彙報如下:

  一、我們成立了湖南省兒童中西文化經典導讀中心 籌備組,由中華文化學院劉孝聽處長擔任組長,長沙交通學院函授部鍾主任及本人擔任副組長。籌備組成立後,我們自籌資金三萬元,租了辦公室,聘請了兩名工作 人員,將有關經典導讀資料彙編成冊,多次舉辦了在全省小學及幼稚園開展讀經實驗的可行性論證,並制定了實施方案;多次向省教育廳教科院及普教處彙報,並呈 交了成立導讀中心的申報材料,得到了省教科院和普教處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在教科院領導的提議下,已申報了十五期間湖南省教育科研的重點立項課題,課題名稱 為:﹁中西文化經典導讀實驗﹂。教科院領導已明確表示,這個課題一定會得以批准,時間大約在元月底。課題立項後,省教育廳將發文至各縣市教育局,屆時即可 得到各地官方支持,在各地小學、幼稚園開展讀經活動,即把讀經納入課堂教學。

  二、在取得官方支持的同時,我們還通過民間管道做了大量 的宣傳鼓動工作。多次組識各地教育界的專家和熱心活動的民間人士召開座談會,相互交流,展示了教學成果。迄今為止,已有長沙育才小學、長沙交通學院子弟學 校及幼稚園,雙峰縣曾國藩實驗學校等十余所小學和幼稚園將讀經納入了課堂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另外,由家長自發組成的課餘讀經班也有十多個,且影響越來 越廣,我們將您撰著的︽讀經手冊︾印刷了三千份,大部份已贈送給老師和家長。

  三、今後要做的主要工作大略如下:

(1)爭取各地市領導的支持,先在一部分重點學校和幼稚園開展讀實驗,逐步推廣。

(2)辦一份︽經典導讀報︾,發給每一個參與實驗的學生。

(3)對各實驗學校的老師進行培訓,組織家長做專題講座,使各校老師和學生家長明白兒童讀經的理念和意義,以便更好的配合。

(4)請有關專家組成評估組,對各實驗學校,每年進行一次詳細評估。

(5)募集資金,對讀經成績優秀的學生和導讀老師,給予獎勵。

(6)請報刊、電視等媒體配合,加大宣傳力度。

  王教授,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熱切祈盼您的指教和支持,現有三點請求,不知能否答允?

(1)請您擔任湖南省兒童中西文化經典中心顧問。

(2)請您給即將創刊的︽經典導讀報︾題辭。

(3)請您於二○○二年三│四月來湖南做巡迴講座。尤以第三點請求,是湖南教育界許多老師共同期待,若蒙您答允,則湖湘子弟幸甚!湖湘文化幸甚!我們熱切企盼您的答復。

  祝您全家

  新年愉快 萬事如意

謝玉光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附錄十:讀經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生活
附錄十:讀經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生活

陳建誠 ︵新竹縣新湖國小學生家長︶    
民國九十年七月,讀經通訊第二十六期

   納莉颱風對臺灣造成重大的傷害,也對我們家造成革命性的影響。因為平常工作的緣故,白天甚少在家,颱風天不能外出工作,電視又斷訊。閑來無事,隨手拿起 桌上的一本小冊子,那是我太太去參加女兒班上親師會時,帶回來的資料題為﹁兒童讀經教育理念簡介﹂,起先只是隨便翻閱,看到讀經對小孩子竟然有如此大的好 處,於是從頭到尾整本仔細看完,看完後當天就決定十月第一個周日和我太太去華山書院參加﹁兒童讀經師資研習班﹂並立刻開始帶我的兩個寶貝讀經。當時我女兒 小一,兒子四歲半,女兒在學校已經老子念到第八章,我從第九章開始帶。因為他們已經聽過CD多次,所以在帶十遍之後,女兒就能背誦了,我不太能相信孩子的 記憶力竟然如此不可思議,但它真的是事實,這也更確立了要帶孩子讀經的信念,也更相信王教授提出的理論。

  開始總是困難的,兒子從來沒 有上過學,坐不住,念沒兩句就哈欠連連。每天晚上八點左右開始念老子,念一章老子他常會打五六次哈欠,請兒子用指著書念,讓他認字,他卻常常不專心,不知 道指到那裏,需要一直提醒他,所以念得很慢,甚至有時候會念到哭。但為了孩子,我還是堅持繼續念下去。相較之下,女兒的狀況就好多了,定性夠,坐得住,而 且較自動。約兩個月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有一天我們念﹁大學﹂其中有一句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兒子立刻告訴我在﹁老子﹂第二十章也有念過﹁熙 ﹂這個字。當時我們﹁老子﹂已經念到三十幾章了,我一點也沒有印象有念過﹁熙﹂這個字,於是馬上翻﹁老子﹂果真在第二十章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這使 我訝異萬分,沒想到小孩子的記憶力是如此之強。

  自從開始帶他們讀經後,我深信讀經對孩子的潛能與智慧有莫大的幫助,也為了讓孩子有更美好的未來,下定決心,改變一切。因此,我們家的生活起了非常大的變化。

   第一:第四台停掉,不再看電視,以前兒子白天在家看卡通,晚上我看HBO,讀經後白天是古典音樂,英文讀經,中國經典,不停的播放。晚上則是吃完晚餐後 就開使讀經,讀完就睡覺,生活變得單純,不但多了讀經與聽古典音樂的樂趣,更少了電視對兒女可能有的暴力與色情污染以及眼睛的傷害。

  第二:太太成為學校讀經義工媽媽,走出家庭,為更多的小朋友付出,參加讀書會,寒假在學校帶讀經班,生活變得充實,也找到生活的目標。

   第三:因為沒有電視看,我開始看書,包括老婆參加讀書會的書,其他義工媽媽介紹的好書,女兒老師借我們的書都看,讓我得到非常多新的訊息。例如少用手 機,少吃肉多吃青菜水果等素食,使我們更健康,從琉璃光雜誌上我也得知,讓孩子自然退燒而不急著用退燒藥,以提升身體自身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喝蔬菜湯少食 用含化學添加物的食品等等,我們都儘量去做,也得到很大的好處,現在我們不但生活單純,吃也變得簡單。

  第四:我不再打孩子,雖然我不 常打孩子,但有時候很生氣時還是會打孩子,自從讀經至今,每次生氣時就帶兒子讀經取代責打,從淚汪汪開始讀,帶他念不到二十頁,不但我不在生氣了,兒子也 破涕為笑,現在我們家總是能聽到笑聲,尤其在讀經時,我常要請他們這一段讀完再笑,或是和他們一起笑完再讀。

  第五:我決定不讓兒子讀幼稚園,因為我們知道讓他在家聽CD讀經,比去幼稚園強多了。除非那一家幼稚園以讀經教學為主。

  第六:我們成為讀經教育的推廣者,和朋友講電話常是讀經的好處,告訴周邊的人:將來您的孩子是要和這些讀經的孩子競爭,再不讀經就來不及了。而我們也清楚的知道,雖然和孩子競爭的是讀經的孩子,但是能對我們孩子有幫助,對社會有貢獻的一定也是這一群讀經的孩子。

   第七:這是附加的好處,專心讀經省去非常多的花費。從現在算到兒子國小畢業就好,一年半幼稚園就省了十幾萬,八年第四台省了五六萬,小孩專心讀經,不去 參加其他才藝班,一個月三千,六年乘以兩個人,約省四十三萬,還不包括交通費,教材費。而只花幾千元擁就有對孩子最有益處的多種中文經書,以及英文讀經 CD的整套等等資料,實在太划算了。

  帶孩子讀經至今剛滿四個月,我請兒子把﹁易經﹂其中一頁不認識的字圈起來,計算了一下,全頁總共一百一十五個字,而兒子不認識的字只剩下三十七個字,相信滿一年後他們應該大部分的字都認得了,這些轉變不是一天造成的,但它︱︱讀經卻是真的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
附錄十一:小學﹁讀經教學﹂實驗計畫

︵按:本計畫曾於二○○一年分呈兩岸教育部,雖未見由上至下施行,然亦可供各學校或班級參考採用。幼稚園亦可參照施行。︶

  擬計畫人:王財貴︵台中師範學院語教系副教授‧華山書院院長︶

   一、主旨:本教學實驗計畫,系應社會諸多家長及教師之需求,依據民國八十二年六月教育部公佈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之目標,配合當前教育界所關注的﹁人 文教養之增進﹂﹁閱讀習慣之養成﹂及﹁書香社會之營造﹂諸理念,在﹁教學減壓﹂的要求下,真正落實﹁全人教育﹂之成效而設計。協助國內各有意願之小學,實 施一種﹁以﹃讀經教學﹄為核心,從語文教育的改良出發,進而協助其他科目的教學,達到﹃輕輕鬆松育人育才,確確實實成人成才﹄之教育理想﹂的實驗觀察。其 實驗成果,將提供作為國家教育研究與教育改革之參考。

  二、緣起:︵略︶

  三、教學基本理念:︵略,可參考本手冊︶

  四、﹁讀經教育﹂觀念的拓展:依照﹁讀經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不增加教學負擔之情況下,可以方便地拓展至其他鄰近相關的教學項目,而與之相輔相成。其最明顯者,有以下五項:

1. ﹁音樂讀經﹂:即建議兒童︵最好自嬰兒開始︶,多聽古今中外的古典音樂,以豐富的樂音,刺激兒童腦部細胞突觸的生長;以和諧的旋律,陶冶兒童優雅的
心靈。

2.﹁美術讀經﹂:即建議兒童︵最好自嬰兒開始︶,多看古今中外經典性的畫作、雕塑、建築、風景等圖片,以默默培養其高度的美術鑒賞能力。

3.﹁外語讀經﹂、﹁外文讀經﹂:外語外文的學習,當然最好在環境中習得,但對廣大的國民來說,這只是奢望。吾人既知兒童的聽力好、模仿力強、記憶力強,是語文學習的大好時機。故嘗試為廣大兒童設計一外語外文學習的方便之路,即:

   建議兒童︵最好自嬰兒開始︶,多聽多讀經典性的外語或外文︵經典性著作︶,反復反復,及至於熟記背誦,此法可彌補環境的不足,讓一大部份的人輕易成為外 語外文高手,其程度甚至超越外國人。英語英文之學程,既是國家教育政策,則從小讓兒童熟讀英語句型,熟背英文經典短文,甚至長篇,是不花大錢,不必老師︵ 只需用視聽媒體教學︶,極簡便而有效之教育。

  至於世界上其他語文之學習,莫不可以此法進行之,則將來我國之外語人才,不可勝用。而且以﹁熟習經典﹂之方式教育,其所吸收者,皆是該文化中之精華,于人類文明之對話,將有更大之同情及涵容能力。

4.大量識字與博覽群書:由於﹁讀經﹂時之大量文字接觸,﹁識字量﹂之增加,是﹁讀經教育﹂最淺顯立見的功效︵尤以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效果最好︶。由於識字量之增加,即可鼓勵提早閱讀,讓兒童提早養成自學的能力。

   吾人所強調的閱讀教學,因參用了﹁讀經﹂觀念,所以教學簡易而功效良好。亦即﹁只管鼓勵兒童多閱讀,而不必急著問他懂不懂﹂。吾人認為閱讀教育應該是﹁ 不管懂不懂,只要讓他一本讀完再一本,多讀了,自然會懂﹂;而不是﹁唯讀一本,就要懂得透徹,然後再讀一本﹂。前者是順應兒童天性,所以讀書是輕鬆愉快的 事,讀得多就懂得多;後者是殘害兒童天性,所以讀書是辛苦的事,讀得少,懂得的也不多,甚至於厭惡讀書,一生不懂。

  依近年的小規模實 驗,兒童經過此種閱讀教育後,愈讀愈快,愈懂愈多,手不釋卷,樂在其中。平圴每年每人讀書五百本以上。不須家長特意考問,不須老師辛苦批改。家長老師只要 無限量的提供介紹書籍,經過兩三年,兒童之知識量遠遠超過家長及老師,一生的知見才華、讀書好學習慣,遂由此養成。

5.母語教育:臺灣之 母語,經數十年之摧殘,已不絕如縷。當前的母語教學,稍嫌偏重﹁講語﹂,而忽略讀﹁讀文﹂。若長此以往,百姓只能日常交談,不能引經據典,則﹁母語﹂的文 化功能必大為減低。今思恢復舊觀,須﹁語音﹂與﹁文音﹂兩種教學雙管齊下。﹁語音﹂重在日常聽習,﹁文音﹂則重在熟誦成篇,隨時備用。如採用﹁母語文音 ﹂︵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等︶以﹁讀經﹂的方式教學,方法簡單,成效顯著,最容易提升母語的文化程度。

  以上第三項﹁英語英文讀經﹂及第四項﹁閱讀教學﹂屬必要之配套。其餘各項只是建議。皆視各校情況
,自行決定。

  五、實驗規模:

1.全校性實驗:由校長及全校教師決定,作為本校教學特色。

2.班級性實驗:有意願實驗教學之老師,宣導家長之同意在班級施行之。

  六、實驗工作細則:

1. 行政組織:維持正常,不須任何改變。︵實驗成功後,方便模式轉移︶。

2.教師資格:維持正常,不須任何調動,亦不需特別長期訓練。只需看本手冊或參加一次講習,即可勝任﹁讀經教師﹂之職。

3.其他課程調配:排課儘量維持正常︵實驗兒童不廢正常功課︶。

4.教材需求:除正常課本外,只須另備﹁讀經教本﹂,如論語、學庸、老子、唐詩、英文等。

5.教學方法:

   (1)中文讀經方面,教學法只有一句話:﹁小朋友,跟我念。﹂

   (2)英文讀經方面,教學法只有一句話:﹁小朋友,跟它︵視聽設備︶念。﹂

  以上兩種讀經之教法之重點是:只是讓兒童多聽多念。帶念一遍,再一遍,然後鼓勵全班齊念、分組念、個別念、接龍念、默念……,想方法多聽多念。念至熟習乃至會背,即達教育目的。

  最重要而特別要注意的教學觀念是:只須多念熟背,不須著意講解。期待兒童多讀即自會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後再瞭解,不遲。︵蘇東坡所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3)閱讀指導方面,學校或家庭多準備各類圖書,鼓勵兒童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每讀一本,自己加以記錄,記錄的條目只要是:書名,作者,出版社以及頁數即可 ︵小三以下,超過八十頁可算兩本,小四以上,超過一百五十頁可算兩本。每本可讀兩次三次,即算兩本三本。︶不必規定寫心得報告。

  七、教學時間:

  第一學期,每一上課日,在校教學時間約五十分鐘︵半日上課時酌減︶,家庭作業約十五分鐘。

  第二學期,每一上課日,在校教學時間約一百分鐘︵半日上課時酌減︶,家庭作業約十五分鐘。︵此時加入英文讀經,中文讀經與英文讀經時間比例為二比一︶

  第三學期以後,每一上課日,教學時間一百二十分鐘以上︵半日上課時酌減︶,家庭作業約十五分鐘。︵中文讀經與英文讀經比例為二比一︶。

  在校教學時間之取得,有兩案:

  第一案:無須另外排課,利用零碎時間即可。
亦即將讀經時間打散,寄託在自習時間以及各種科目中,由老師自由安排抓取。最主要的時間是取自每節上課鈴響後五分鐘至十分鐘︵在第二學期之後,每節乃至取出二十或三十分鐘,甚至整節課皆變為讀經教學︻體育課除外︼︶。

  第二案:將﹁讀經﹂視為一科,排入課程中。若所排節數時間不夠,再酌量用上案方式將時間補足。

  如果教師自主性活潑性尚可,建議以第一案為優先。教師之被動性太大則用第二案。

   ︵附注:以上讀經時間之需求,似乎超多,有的人或許有﹁排擠其他功課﹂的疑慮。實則,讀經一至二月之後,潛能開發了,其他功課之學習顯得輕易,少量時間 教學,即可達到一般水準。一至兩學期之後,加上大量閱讀,兒童自學能力及知識量大為增加,對學校功課,達到﹁不須教學,超過程度﹂的境界。故是否有排擠現 象,可以在實驗中每次之評量得知,切勿固執成見,在未實驗前就冒然判斷也。︶

  八、教學進度:

1. 讀經方面:不須嚴格規定進度,只劃出最低進度,各班導師自最低進度以上,自行調整。初期,在每天進度中,或﹁聽讀﹂或﹁隨讀﹂或﹁自讀﹂,總計遍數一百至 一百五十遍為度。一至二月之後,每段以一百遍為度。依已有之實驗成果,經由如此教學,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之兒童能夠熟背本日進度。只要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通 過檢測,即可進行新進度。至於其他少數尚不能背誦之兒童,默默中,亦已達成多項教育目的,無須要求人人會背。其最低限之進度如下:

  第一學期,初期,每天進度約五十字,視兒童吸收能力酌量增加,第二個月以後記憶力明顯提升,進度可逐漸增至一百字。︵另須提出少量時間作舊課程之復習︶

  第二學期,每天進度︵中英文合計︶約一百至二百字。︵另須提出少量時間作舊課程之復習︶

  第三學期以後,每天進度︵中英文合計︶二百字以上。︵另須提出少量時間作舊課程之復習︶

2.其他相關功課:一般學校既定課業的教學,除了教學時間縮短外,基本上不變。而與讀經相近之科目,有如下的補充之必要:

甲、音樂讀經方面:在學校儘量利用廣播,播放古典音樂。並鼓勵家長在家中,多讓兒童聽古典樂。︵只鼓勵,不列入任何考試或記錄︶

乙、美術讀經方面:在學校儘量懸掛名畫,準備美術圖書。並鼓勵家長在家中,多讓兒童看經典性畫冊。︵只鼓勵,不列入任何考試或記錄︶

丙、課外閱讀方面:老師每週一次調察閱讀數量,每月一次檢查閱讀書目︵以防不良書籍或專看低淺書籍︶。每週閱讀數量以十五至二十冊為標準︵小三以下,每冊平均一萬字,小三以上每冊平均兩萬字︶,調察數量只是鼓勵性質,不列入正式成績。

  九、教學評量:

  依照﹁讀經教育﹂的特性,評量之鼓勵性質大於測試性質。其評量採取﹁每天評量﹂及﹁一百分主義﹂結合方式。亦即﹁每天都讓每個學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大約如下:

1. 正常評量:評量的範圍是前一天的進度︵或幾天來的復習,由班導師在前一天宣佈︶。評量時間最好在早上第一堂課,班導師只要用一分鐘,親自考一個兒童,他會 背了即算通過,給予一百分。此兒童即指定為當天讀經班長。讓他利用下課時間去檢試組長排長︵每人大約一分鐘,六組只花六分鐘︶,組長排長再去檢試其他組內 排內同學︵每組約六七人,每人只花一分鐘︶,完全熟背的人即給他一百分。不能通過檢測的人,記下名號,交與導師處理。

2.特殊評量:凡通不過組長排長檢測者,由班導師特殊處理。

  ︵在一般狀況下,念過一百遍而不能熟背的人極少︶所以不會背大概有兩種原因,第一,極端後進生;第二,前一天有特殊事故。此兩種原因,都值得同情,故處理方式應極為輕鬆和氣。

   吾人的建議是:讓他利用下課時間,拿著書,補念約二十或三十遍即可︵以一百個字為例,每一遍約半分鐘,三十遍不出十五分鐘。而且看著書念,沒有壓力,不 會造成迫害性的處罰。︶補念二三十遍後,不管是否會背,也給他一百分。︵因為經過這樣訓練,對他已有相當進益,不一定全部都要會背。而且此一階段不會背, 不影響下一階段的學習。︶

  所以凡是﹁讀經考試﹂,一定人人一百分。可以給兒童極大鼓舞。不好學或程度差的後進生,都可以由此得到鼓勵。重燃學習之熱心。

  十、預期成果:

  除了對教育部﹁課程標準﹂所列之各項﹁教學目標﹂,各項期許,能普遍並落實地達成外。其實際內容依大綱所列之項目預測如下:︵屬知識性者,以量化。其難以量化者,以情意之常態表現相比較︶

  1.語文能力方面:

(1)拼音能力:至少如正常。

(2)識字量:小一小二開始讀經者,兩年內識完六年字量︵三○○○個常用漢字︶。三年級以下才開始者,兩年後較一般兒童識字量多出三十至五十個百分點。

(3)寫字用字量:比正常稍好。︵小學讀經教育,以識字為先,能寫能用其次。而
識字既多,學寫學用自然較快。︶

(4)查字典詞典能力:至少如正常。

(5) 背誦詩文量:無論任何年級開始,平均每天背誦一百字,一年以二百五十天計,一年內可背誦二萬五千字,終身受用不盡矣。。自一年級讀經者,至六年級,背誦量 達十五萬字以上。︵若以經典部帙說,則可背誦--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內七篇、唐詩三百首、易經、詩經等書之全文。︶其教育效能,無可限 量。

(6)閱讀量:讀經教學一個學期以後,其語文能力明顯提升,即可鼓勵閱讀,而且是﹁廣博而大量的閱讀。若自一年級開始讀經,一年級下 學期開始閱讀,至六年級,每年以五百本計,五年可讀兩千五百本以上,每本平均兩萬字,閱讀總量可達五千萬字以上。︵此是較保守估計,屬中等資質者之效果。 ︶一生學問根基於斯奠立。

(7)作文表達能力:高於一般水準︵高出比率可能甚多︶。
(8)口語交際能力:高於一般水準。

  2.其他教學效果:

(1)對各科能力之保障:第一學期之內如正常水準,一年以後,超過正常程度十個百分點以上。︵讀經教學,首要保證的是國家所規定的各科的均衡發展。︶

(2)英語英文能力:讀經第二學期開始教讀英語英文,兩年半後,具備相當於一般高中之總體英語英文能力︵包括發音、閱讀、理解、熱愛、及發展潛力等,寫作能力除外︶。

(3)性情品德:性情開朗,自信樂觀。氣質變化,品格有相當明顯的內化深化現象,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及家庭之間的人際關係明顯改善,教師與家長皆可感受出來。

(4)自學能力:有相當明顯的提升,教師與家長皆可感受出來,乃至於漸漸不須教學,即可自學。

(5)學習態度:明顯改善,學習日漸輕鬆愉快,樂意學習。若有過動兒或行為偏差
者,亦可於一至二個月之內改善。

(6)創造能力:明顯提升。可表現在口語對談、美術創作、遊藝活動、數理理解、甚至體能運動等方面。︵一般以為只有背誦灌輸的教育,會損傷創造力,造成兒童頭腦的硬化。其實這只是一種末經證實的刻板印象,須以長期實驗觀察,重新檢驗。︶

(7)整體學習環境:因為學生品學兼優,管理與教學日漸單純。教師亦由經典教學中受益,全校各種人事關係與教學氣氛皆向於美善。

  3.其他社會教育效果:

(1)兒童聰明、達禮,教師家長省力,放心。

(2)家長可因指導兒童讀經,自己多少接觸經典,而自我受益。親子關係因讀經教學而更親密,親師關係,亦獲改善。

(3)社區祥和,風氣改善

  ︵附注:以上成效之開列,雖為﹁預期﹂,然這些﹁預期﹂,乃是據近幾年間,在世界各處體制外的實際教學中,極多案例所得之﹁實際﹂成效所推知而開列,非一時徒然誇大無實之奢望而已。︶

  十一、經費需求:

  不需學校或教育局負擔任何額外經費。說明如下:

1. 讀經教本:由學生購置,推廣中心以成本價供應。

2.閱讀圖書:各學校本有者外,可各校相互流通,或由社區圖書館借得。

3.教師培訓經費:有關行政人員及教師參與培訓及討論會等,視同一般﹁教師研習會﹂辦理。
附錄十二:我只是這樣教學生
附錄十二:我只是這樣教學生

朱安邦(台中縣大裏市崇光國小教師‧中區讀經教師聯誼會會長)

一、前言

   擔任小學教師不意一晃就十餘年,近年來,由於偶然機緣,接觸了王財貴博士「兒童讀經教育」的理念,改變了自己以往對教育的觀念,也較深刻地認識了教育的 內涵。便迫不及待地嘗試運用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學生,一面讀經,一面又聽音樂,師生好不快活,帶班的境況完全異於往昔,而成效竟也如預料中的美好。經過親自 驗證的結果,似若有所悟:「原來學生也可以這樣教呀!」尤其,在時下,一切以科學為標準,而唯實用是尚,泛科學化、泛功利化的環境中,能知教育除了有知 識、技能、實用性的學習之外,尚有性情美感、人格精神的文化性、永恆性的學習,並提出一套簡明易懂的理論和具體可行的方法,是可令吾人深致讚歎之處。

  事實上「兒童讀經」就是要兒童及早接觸人世間最美好的、最有價值的、永恆不朽的經典作品,以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其氣質、人品和見識,故而「聆聽最美好的古典音樂」也可在讀經教育的觀念擴充下,交融沃洽,所以,「讀經典」和「聽古典」在我看來是一件事。

  因此,現在本班是一個以「兒童讀經教育」作為核心理念所經營的班級,並把「讀經」加上「配樂學習法」、「音樂生活化」當作全體師生最主要且是最重要的學習活動。

二、實施專案與方式

  本班小朋友目前六年級,從四年級起除了按照學校所排訂的日常學習課程之外,在不影響課業及不干擾課程進度的前提下,利用早自習與課堂上的零碎時間,進行以「讀經」教育理念為主的學習活動,主要的活動項目如下:

(一)讀經

1.教學原理:兒童讀經的教學基本原理很簡單,就是找機會讓他多接觸、多念多背。

2.教材的順序和進度:選擇論語、老子、詩經三本經典混合實行,按照經文,從頭教起,不必講解,第一章教過了教第二章,接著第三章等等。

3.教學時間:「讀經」雖非正式課程,但最適合級任導師利用零碎時間在班上隨機教學或作為補充教材。早自習時間:由讀經老師〈愛心媽媽〉或學生自己帶讀。生活與倫理時間:導師在生活與倫理時間作讀經指導。

  每節上課前十分鐘:每節上課鐘一打,在老師或小朋友還未全進教室上課之前,請班長或其他幹部自動帶領小朋友讀十分鐘(一邊播放「最美好的古典音樂」)。規定家庭作業每天花二、三十分鐘讀經,並讀給父母聽,若能親子一起共讀更佳。

(二)一日一書

  配合讀經活動實施,填寫︻讀書記錄表︼,一天看一本書,只鼓勵他看,看完就好,不要問懂不懂,也不要叫他寫心得報告。一年以後,多數小朋友已看完七、八百 本書,少則三、四百本,看完一、二千本的也多有所在,全班讀書風氣鼎盛,小朋友肚子裏的知識豐富,已勝過成人不知多少了。王財貴教授說:如果「讀經」期待 提升一個人的智慧高度,就像開發生命的縱軸;那麼閱讀就是隨時拓寬一個人的常識空間,就像延展生命的橫軸︱︱這即是所謂「十字打開」的教育。

(三)英語教學

   或可稱之為「兒童英文讀經」,即以「讀經」的觀念和做法教授「英文九百句型」(若能兼教西化文化經典則更佳)。因為兒童時期語言的天賦本能最佳,隨著年 齡增長就會逐漸減弱,所以在小學階段就必須打定英文的基礎,日後其學習與應用能力也就愈大,錯過時機,則事倍功半,十分可惜。

(四)古典音樂聽賞

 或可稱之為「音樂讀經」。每天聆聽一、二小時無歌詞,無具體意義,有藝術價值,而且「與宇宙、生命同步」的美好音樂,使左、右腦平衡發展,身心健康,並且增強學習的能力。

三、實施成效

(一)在學業表現方面

1.很快感覺到小朋友學習力的增強,大部分小朋友學科成績進步。特別是上數學課時,發現他們非常樂於課前預習,許多教材自己就能看懂,上課反應佳,並且常常「偷」寫作業,進度往往超過老師所規定的。

2.小朋友不因為讀經而影響他們的課業成績,而且每次的定期評量都能維持一定的水準,甚至在同年段中的表現也名列前茅,由此可見,讀經不僅未影響學生課業,反而有正面提升的功效。

3.一些學習低成就、適應不良或學科成績不佳的小朋友,在同儕團體中同樣獲得認同與肯定,逐漸懂得自我努力,奮發向上,更不致於自暴自棄。

(二)在生活表方面

   這班的小朋友平時過著比別人充實的生活,有經典文化的熏習,有美好的音樂陶冶性情,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就在這種教學環境的悠遊涵泳中,發現小朋友氣 質逐漸改變,性情平和,班級氣氛融洽,生活常規進步,教室管理輕鬆,常獲得學校秩序、整潔競賽優勝,以及全學期表現績優的肯定。事實上,愈到高年級愈不需 要老師管理,他們多半能自己管理自己。

(三)其他學習表現方面

  不必刻意要求,他們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現,例如:音樂老師上課總是說:「上六年四班的音樂課實在是一項享受」。美勞老師不只一次當著同學面說:「這樣好的作品也只有六年四班才找得到」。校刊編輯老師認為所有的投稿作品中,六年四班的文章是最好的。

(四)在閱讀能力方面

   小朋友閱讀能力增強,多數養成自動閱讀的習慣,繼續鼓勵他們大量閱讀,目前讀最多本書的已將近三千本,而且小朋友的書越看越厚,成人看的書或者文言文的 書籍,他們也能看得懂。現在有一些小朋友正捧著厚厚的「中國歷史演義全集」看得津津有味,緊接著,還要鼓勵一些小朋友閱讀文言的歷史經典「資治通鑒」…… 這是一項通經致用的里程碑。

(五)在英文學習方面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進行「英文九百句型」的學習,一學年下來,一般 同學的進度已學到三百句,學習較快的同學已達四百多句,換句話說,至少可以一口氣背誦三百個英文句子,在這同時,英文的字母、單字、讀音一起都學會了,也 自然而然地記住了,更有同學要你跟他講中文之後,他能將你的句子立即翻成英文並說給你聽。無怪乎,這些同學後來到校外的英語才藝班上課,程度都要比其他同 學好得多。

四、結語

  讀經、一日一書、讀英文、聽音樂,一直是本班每位小朋友每日必備的功課,在學校和家裏都是如此。 老師只要常問學生:「有沒有讀經?」、「有沒有看書?」、「有沒有聽英文?」、「有沒有聽音樂?」久而久之,這變成了很重要的一項事情,就這樣,日複一 日,大家都變成了「習慣」。其他教學都可以省下來了。

  在這段師生共處的讀經歲月中,相互共勉,彼此砥礪,我和學生都有了長進。而學生 多方面的進步,固然令人欣喜,不過,倒不是因為自己特別認真教學所致︿三年來我只有帶讀經而已﹀,學生展現在眼前的能力,我深以為,都是這種情境的悠遊涵 泳中自然「生」出來的,實際上我能為他們做的實在有限,而他們的表現實在令人贊佩。

  馬上這群學生就要告別童年,準備進入另一個新的人生階段,他們或許未必明瞭自己已經歷過一段意義不凡的教育實驗,足以提供給關心教育的有識之士作為教育改革的確實例證,但我心中對他們充滿了憧憬與期待,而且深信每一位同學都能踏出穩健的步伐,迎向美好的未來。

  真的,其實,我只是這樣教學生。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附錄十三:讀經兒童﹁在家自學﹂方案初議
附錄十三:讀經兒童﹁在家自學﹂方案初議

王財貴 民國九十一年一月/讀經訊第二十八期

  如果您小孩的幼稚園或小學已積極實施﹁讀經教育﹂,即一天至少有一個小時以上的讀經,則很恭喜您,那是您和孩子的福份。近來有些讀經的家長要求學校讀經,得不到回應,只好讓他的孩子﹁在家自學﹂。

  第一:﹁在家自學﹂方案之意義:不論中西,自古人才幾乎都出自﹁家教﹂或﹁私塾﹂。至於所謂﹁公立小學﹂,把學生集中到學校去,由國家制定教材教法,實施大規模集體統一教育,是晚近西洋的發明。

   這樣的國民義務教育,有利亦有弊。它對普及民智提升國力,居功厥偉;但因為﹁集體教育﹂,很難﹁因材施教﹂。而且全國教育政策攸關重大,長期使用固定一 種教育理論,常失於偏頗;致使許多人才因而埋沒,甚至造成整個民族生命力的衰頹。所以歐美國家便一面注重﹁教育改革﹂,一面鼓勵﹁私人辦學﹂或﹁在家自學 ﹂以補救之。臺灣在八十八年間也已完成在家自學法規。

  第二、﹁在家自學﹂時機:

1. 孩子所在的幼稚園或國小,每天沒有一小時以上的讀經,則應設法在家自學。因為這兩段人生歷程太重要了,孩子的成長變化速度太快了,他學習長進的可能性太大 了,如果能實施內涵豐富的教育,他可以學到的東西太多了。而現在一般的幼稚園和國小大概都把孩子視為無能之輩,只教他些簡單的東西,白白浪費了一生的黃金 時段。在幼稚園三年就可能﹁玩瘋了、玩成精了﹂,小學又經過六年的粗糙化浮淺化,成為性格的背景,就障礙一輩子了。如果在家讀經,一個中等資質的孩子,只 要兩三年,可以背完中文經典十至十五萬字,英文二至三萬字;認完三千至五千個中國字,一至二千個英文字;看完三千本中英文書,開發他一生直覺想像的深度並 奠定他一生人品及學識的隱固基礎。人類號稱有七大智慧,而語文是一切智慧之本,本立自然道生,其他如空間、時間、人際、內省、數理等智慧都可以由語文能力 帶動起來。十三歲之前是語文智慧發展的關鍵期,而其他智慧並不這麼緊急。本末輕重宜須用心,錯過時機永不再得!應該趕快申請在家以讀經為主而自學。

2.如果到國小六年級要畢業了,才發現沒有讀經或讀得不夠,亦可申請休學一至二年,專門讀經以彌補之。若稍躊躇,則將遺憾終身。

   第三、申請辦法:如果縣市政府已有法規,則依法規辦理。︵華山書院讀經推廣中心備有法規及申請計畫書參考案,須要者可上網查詢或附回郵五元信封即寄︶。 如果該縣市尚無申請管道,或雖申請卻未通過者,一般的處理方式是﹁請假﹂,一個星期請三天四天或五天事假,逢月考再去考即可,小學生沒有曠課留級規定,到 時必定可以
畢業。

  第四、在家自學施教方法:其基本方法是:一半時間智慧教育,一半時間才華教育。即一半時間讀經,一半時間作閱讀及其它功課。其作息大概安排如下:

1.上午,七:三○│八:○○復習及讀經測驗。八:○○│九:○○中文讀經,九:○○│一○:○○閱讀課外讀物,一○:○○│一○‧三○運動休閒,一○:三○│一一:三○外文讀經,一一:三○│一二:○○中文讀經。

2.下午,二:○○│三:○○中文讀經,三:○○│四:○○閱讀課外讀物,四:○○│四:三○休閒運動,四:三○│六:○○做學校功課或學才藝。

3.晚上,七:○○│九:○○或復習讀經或課外閱讀或學才藝,隨各人調整。

4.週六、日,另作規劃,或復習經典,或才藝或登山郊遊或旅行參觀。

  第五、疑難商量:茲就常見疑問試作說明:

1. 由誰來教?││答:或者是家長親人自已教,或者請一個專門教師。最好是十來個家庭聯合起來請老師來教。

2. 家長或老師不是科班教師,學問不足怎麼辦?││基於讀經教育的簡易性,只要督導他反復讀到會背就好了,不需要講解,則﹁讀經﹂方面沒問題。現代圖書和電子 科技的輔助,只要供給各種圖書及CD、VCD,則﹁博覽﹂方面也沒問題。古今中外的大師往往不是科班出身的老師教出來的。

3.﹁語文科﹂可以教,﹁數理科﹂怎麼辦?││答:讀經的效能,包括了思辨潛能之開發。又在廣泛閱讀的帶動下,數理能力自然提高。學校的數學和自然課,是不須教的,讓他自己讀課本、參考書,作習題、考卷,就會了,甚至超出水準以上。

4.美育呢?││答:美育有鑒賞和技能兩面,而學校教育在這兩方面都沒有成就。自學中,大量的﹁音樂讀經﹂,﹁美術讀經﹂,聽古典樂、看名畫畫冊,其藝術鑒賞能力必然超過學校教育水準。至於技能方面,用心的家長,可以給他參加才藝班。

5.至於體育、怎麼辦?││答:許多讀經的孩子在外面學游泳或球技,而最理想的是學武術或練瑜珈,那是除了﹁筋骨皮﹂之外,兼練﹁精氣神﹂的最好體育。

6. 那﹁群育﹂呢?他不和眾多同學在一起,怎麼學到合群、互助的習慣?他長期一個人,會不會養成孤僻自私的個性呢?││答:這是一個最常被質疑的問題。其實, ﹁群育﹂的本質,是要培養一顆善良愉悅而能體諒關懷的心。而這樣的心,不是把大家在集合在一起生活就會有的。且看現在的社會,每個人不都是從學校出來的? 有良好的群性嗎?所以,就事論事,我們現在學校的群育是失敗的。要有好的群育,須從文化教養來。而﹁讀經﹂正是文化教養的良方,讀經以後,心術純正,樂觀 盡責,己立立人,是所謂﹁敬業樂群﹂的最好榜樣。將來讀經長大的孩子,在家是好子弟,入學是好學生,在社會是好公民,與人交往是好朋友,結婚以後是好丈夫 好妻子,在職是好同事,從政是好官員。這才是﹁群育﹂的真正成果。

7.把兒童抓來讀經,不給他﹁玩﹂,不是犧牲了他的﹁童年之樂﹂嗎? ││答:﹁玩﹂固然是兒童天性之一,但如果玩得太多,容易造成性格的缺憾,滑溜浮淺,貽誤終身。其實,兒童也不一定喜歡整天玩,有靜有動,才是最人性化 的。有時候,一種進取的成就感,它所帶來的愉快,是很動人的。這種愉悅,才能造就終身的幸福。

8.小學在家自學,升上國中功課能銜接嗎?││答:讀經,並不放棄學校功課,而﹁老實讀經﹂,開發了潛能,只費少量時間,小學功課即可超前,銜接國中更加方便。而且讀經只要讀到十三歲,其功效就可維持一輩子,到了初中高中,以至大學、出社會,其根柢日見暢旺,生生不息。

  第六、展望:

1. 希望一年內,有心的家長相約,全省有一萬個家庭實施﹁在家讀經自學﹂,則大家可以免於孤單,並且案例一多,可以引起教育部門關懷文化教育,並早日將讀經納入體制。

2.在情勢的要求下,我想或許必須成立一個基金會或協會,來聯繫輔導在家自學的家庭。時機成熟時,應在各縣市辦讀經學校,讓讀經家長不須單獨奮鬥。辦學有成,亦可影響國家,並擴及全世界。

   ︵按:本方案未公佈之前,全省早已有為了讀經而在家自學的家庭,自九十一年元月公佈以後,人數更迅速成長。凡參加讀經自學的學生,在一兩個月之內,各方 面立即有顯著之長進。孩子、老師、和父母們都樂在其中。這些父母都是傻子嗎?向國家交了教育稅,郤放棄享用,還堅持自己做義務教育。何以如此?其中道理, 不是耐人思考嗎?凡是關心孩子的家長,要快點覺醒了,要自求多福了!︶
附錄十四:中外文﹁經典誦讀本系列﹂出版說明

  這一系列﹁經典誦讀本﹂,是由於我在推廣兒童讀經活動中,有許多家長認為一般坊間出版的讀本字體太小,不適合兒童閱讀,而要求我編印的。

   本書的特色是,﹁大字﹂、﹁白文﹂。﹁大字﹂是為節省目力,不僅適合兒童讀,也方便一般人在不經意間隨時隨地讀;﹁白文﹂而無解釋,一方面是為了篇幅不 致太大,一方面是﹁讀經﹂不同於一般知識的學習,﹁讀經﹂,固重在瞭解,更重在接觸、熟悉。只要多﹁讀﹂,自有浸潤,自有感發,自有瞭解。當然,必要時, 找其他有注釋的版本來參究研讀更好,但只就兒童讀經來說,原不是很需要解釋的。

  本系列讀本,包括中文十一種,英文六種,其他日文、德 文、法文等各若干種,依編者建議給兒童讀誦的優先順序,中文是:一、大學中庸論語,二、老子莊子選,三、唐詩三百首,四、孟子,五、詩經,六、易經,七、 書禮春秋選,八、古文選,九、詩歌詞曲選,十、佛經選,以上十種連同附編孝弟三百千,計十一冊。又英文有一、英文常語舉要,二、柏拉圖蘇格拉底自辯,三、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四、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五、英文聖經選,六、英文名著選,附編一、英語會話一千句。其他外文名著各一至二冊,將依序陸續出齊,所用的 版本大體是通用的古本,注音亦儘量採用底本中所注,其中詩詞注出﹁入聲﹂,並偶用﹁古音﹂。但舉凡這些版本及注音的選擇,只供教者學者參考,不必以為﹁定 本﹂。因為我還是認為﹁讀﹂最重要,版本的瑣碎異同不必太過計較,各人只要依自己所備版本去讀,就已大有收穫了;精詳考究之事,待諸來日可也。

   ﹁讀經風氣﹂長期而普遍的推廣,更要感謝宗教哲學研究社華山書院,及全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援,成立了﹁讀經推廣中心﹂,免費訓練師資並義務協助各地 推廣工作。我們的希望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讀經﹂。曾見古人有一聯語雲:﹁國士胸羅廿四史,村童背誦十三經﹂,此情此景,如再現於當今,或將有助於 社會之和諧進步也。

  本系列讀本的出版,旨在推廣讀經風氣,所以,我希望能以較好的紙張及印裝製作,而以較低的價格出售,以便普及。對 于學校或文化機構之大量需求,更希望儘量以成本價供應。若發行之際,尚有些少盈餘,亦一概作為推廣基金,不為任何私人所得,此亦﹁讀經出版社﹂成立之本意 也。又感謝鵝湖出版社協助編校,以及感謝吾友杜忠誥兄為本書題簽。

編者  王財貴  識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四日初 版      
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四日修 訂
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再修訂

附錄十五:﹁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發起宣言

││作數件可驚可喜之事交幾個有情有義的人

王財貴︵九十三年四月,讀經通訊第三十七期︶

反省教育政策,解決根本問題

  讀經教育推廣了十年,其績效有目共睹。

   我與許多讀經的老師家長代表,曾多次在各種場合︵包括當著總統及教育部長的面,或在立法院的讀經教育公聽會上︶表示:文化本來是國家的大政,教育本來是 政府的大策。文化的見識決定了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方向決定了國民的素質。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方向,一直找不到定位,喪己媚人,進退失據。而當前教育 政策令人彷徨不安,問題日益嚴重,國民的語文程度日漸低落,已呈不可挽回之勢;更嚴重的是,人心貪婪, 風俗敗壞,社會亂象日益不堪,真的達到了孟子所謂﹁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的地步了。不過,這種現象實﹁非一朝一夕之故﹂,乃﹁所由來者漸矣﹂。﹁所由來 者漸﹂,即是來自於人性之敗壞,人性之敗壞,則來自於教育之失策;而教育所以失策,追根究柢,乃在於主政者文化見識之不足。如今,讀經的教育確實可以做為 這一切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從誠意正心到修身齊家,解消青少年問題,解消家庭問題,解消校園問題;乃至於治國平天下,解決政治紛亂問題,解決兩岸緊張對 立問題;讓人人有教養,個個有才學,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乃至於為往聖繼絕學,進而為萬世開太平。我們願意把幾年來在社會默默辛勤推廣的成果奉獻給 政府。如果此事能由政府來做,則風行草偃之效,是吾人在田野間千辛萬苦奔走的千百倍,一二十年之內,必能對整個民族國家有起死回生之功。

   不過,這種散漫式的純民間的呼籲,很難得到回應。或許政府不是故意不回應,而是沒有恰當的對口讓他們回應。所以,大家想成立一個基金會,以正式法人的身 份,結合更多的力量,可以更積極而持久地推廣,並開啟與政府溝通的管道。期盼或許有朝一日,真能感動政府,或由政府主動納入體制,或取得政府資源,朝野協 力,共創時代的生機。

加強讀經宣導,普及讀經風氣

  以我多年推廣讀經的經驗,想要把一個新觀念普及開來,理論的宣導是最重要的。而理論的宣導,除了文字手冊、讀經通訊及VCD等以外,總是以臨場演講之效果最好。

  這十年來,隨時有人邀請我到各處演講,只要我力之所及,一定應邀前往。有時排不出時間,則介紹其他對讀經理念和實務都有功力的人去講。但,臺灣已很廣大,大陸更廣大,世界合起來,又更廣大了,不能憑一個人或幾個人走遍。

  所以我們須要成立一個基金會,以培訓宣導人員,如能在三五年內培訓出三五千個,平均每人每年講十場,每場一百人,則一年內有三五百萬人聽講。其中有父母、有老師、有官員,影響所及,則有數千萬人,讀經風氣便可以在數年內大為開展,比少數幾個人的力量大得多了。

培訓讀經保姆,把握教養契機

  近世以來,由於經濟生活的壓力,臺灣普遍的家庭都是雙薪︵大陸也即將如此︶,年輕的夫婦都得上班,有了孩子,就把嬰兒交給孩子的奶奶、家裏的傭工或鄰近的保姆,往往讓他們一帶就是三年五年。

   中國古老的人生智慧以及近代西洋的各種兒童發展研究,都已經明確地指出: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時機是零歲到三歲。這也就是說,現在為人父母者,在他孩子剛出 生時,就把孩子一生的絕大命運交給了別人去塑造。如果奶奶、傭工或保姆懂得教育,則還好。如果奶奶因為年紀大,沒有進步而妥善的教育方法,如果傭工或保姆 只是舊式的帶法,只知道﹁養﹂,而沒有﹁教﹂,甚至整日以看電視來打發孩子的生命,如此一來,豈不空過了教育這些孩子的大好時機?讀經的教育,只要一面播 放美樂,一面播放經典誦讀,即有語文能力的提升,又有學習潛能的開發,更有文化紮根與品格陶養的作用,而且帶著孩子讀經的大人,也可以同時受益。

   這是人間最精簡而有效的教育,但在當今的時風之下,必須加強宣導,才能廣為人知。而這又是刻不容緩的事。 然而,又有誰來替這些孩子緊張?誰來向父母解釋?誰來向傭工或保姆宣導?所以我們亟欲成立一個基金會,俾便舉辦更多的講座,舉辦更大的研習,來擴大宣導。 以協助為生存奔忙、無力顧及孩子的天下父母;以挽救無數秉性淳厚、潛能無窮但機會稍縱即逝的孩子。

注重早期教育,幸勿辜負天才

   據統計,臺灣現在每七到八對新婚夫婦,就有一對是外籍新娘。到目前所知,外籍新娘所生的孩子有百分之五是發展遲緩兒,這些兒童長大後都將成為社會的負 擔。娶外籍新娘的家庭,大體是在經濟社會地位上比較弱勢,相對的,也是文化的弱勢,也有的是智能的弱勢。或許有人會說生下來的孩子智慧不足,是因為遺傳的 關係,其實,不止是外籍新娘的孩子,全世界到處都有精明的父母也生下發展遲緩兒的現象,不能一概以遺傳論。況且,縱使在比率上發現與遺傳有關,但站在教育 者的立場,我們不可乙太過推諉於遺傳而放棄責任。

  根據愈來愈新的研究,人類的智慧從胎兒開始發展,教育應從胎教開始,如果做好胎教, 便可大幅提升一生的智能。而且如果在出生以後,才發現是遲緩兒,也可以在三歲之前輕易治癒,一超過三歲,其治癒率就只剩下十分之一了。而且,早期教育之重 要不只是對有問題的孩子而說,乃是對任何孩子都有意義,因為正常孩子,如果能給予早期教育,將有更為良好的發展。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曾說:﹁每一個孩子都 是天才,如果不是天才,就是不正常!而不正常的孩子,都是由於教育的缺乏。﹂數十年來,中國兩岸的政府與社會,對大學及研究所的教育投入絕大的精神和經 費,而對胎兒及嬰兒的教育,則甚為冷漠忽視。其實,欲提升國民素質,其關鍵乃在於胎兒嬰兒的教育,而不是各級的學校。因為,到了上學的年齡,已經慢了幾 步,乃至於無可挽回了。

  但是,如照一般教育模式,要廣大的民眾都在家庭中,就把他們孩子的教育做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現在,唯有 讀經的教育,是一種花費甚少,簡易可行,可以立即全民化的教育,是一種一二十年之後,就可以達到全民優質化目標的教育。讀經的理論推廣了十年,已經可以用 事實來驗證它的確實性。但誰能關注於此呢?誰能知道此種教育之深遠的意義呢?所以,我們想成立一個基金會,不只樂見如今的百萬家庭千萬兒童因讀經而受益, 更希望把它全民化,讓所有的家庭和兒童都受益。

設立實驗學校,提供示範觀摩

  老子曾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昨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對一種正確的新理論也是一樣,有的人一聽即深信不疑;有的人總是須要眼見為憑。

   向來有許多人一聽到讀經的理論,心下雖然立即覺得有理。但,不免希望看到實際的例證,才肯安心。尤其學教育的專家學者校長教師們,因為讀經理論與其平日 所聞所知大相徑庭,如果沒有事實擺列出來,更難於取信他們。雖然十年來,成功的案例已不勝枚舉,幾乎所有依照理論施行者,皆達到預期的成果,乃至於超乎預 期之上。不過,這些例子散見各處,沒有人為之整理。如果有人整理了,有些人也會故意將此普遍效應說成是特例,而不予正視。

  現在,一方 面為了取信於這些人,必須讓他們有所觀瞻之處;一方面也為應某些讀經家長的需求,讓他的子弟有理想的上學之處,所以希望能成立正式的讀經學校, 這種學校可稱為﹁讀經示範學校﹂。辦學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們想成立一個基金會,總是先要有了正式的法人組織,才可望有足夠的經濟力,也才可能結合 社會力及政治力,或者自建,或者租用,或者申請公辦民營。有了這種學校,不僅可以供國內觀摩,甚至也可以向全世界展示其實驗成果。

  中國近百年來的教育,唯有洋人是尚,從沒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論,甚至連一個自己的教學法也沒有。如今我們提倡讀經教育,不僅是為了彰顯我們老祖宗本有的一套教育方式,而且是為了證明這本來就是人性所在、不分古今、不分中外的一種教育洞見。

改革教育模式,促成文化交流

  讀經教育理念及方法,如果是合乎人性的,則它不只是臺灣的,不只是大陸的,也不只是全球華人的,乃是全世界的。

   最近已經有人把﹁讀經手冊﹂及其它相關資料翻成英文,其他各國語文之轉譯亦在籌畫中。今年二月二十六日紐約世界日報載:世界級的媒體大亨The news corporation litimed主席Rupert Murdoch宣佈,將重金投資于美國的中文和中國文化教育,並呼籲全美國高中都應教中文。不問可知,所謂教中文,如果依照百年來美國式︵亦即中國式,台 灣式︶的教法,則美國學生學中文,會像中國學生學英文一樣,學得很辛苦,效果很慢。更可惜的是,就算教會了說幾句中國話,也教不出什麼文化深度。

   中文教育,已成為世界語文教育的主要趨勢。我們希望這一波所謂的中國熱,不只是經濟熱,而是亦有﹁文化熱﹂。如果純是經濟熱,只會帶來世界更大的貪婪和 更多的恐怖報復,唯有深度的文化交流,才能免除人類互相摧殘的厄運。中國是一個有深度文化的國度,有人學中文,我們應除了給他們語言之外,同時也給他們文 化,早日促成中西文化的交流,這本來就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和權利!

  現在,中國兒童已開始了﹁外文讀經﹂,其效果已日益顯現,外國人的﹁ 兒童中文讀經﹂,理應同例。然而,在這中西文化轉機的時刻,誰來規劃世界文化大方向?誰來向世界推介簡易可行的教育原理?所以,我們想成立一個基金會,來 規劃,來呼籲,來促成全世界早日進行深度的文化交流,共用全人類的永世太平。

讓天下的好事,由天下人完成

  除了以上所述諸項亟待推廣的工作之外,成立基金會尚有以下十余項主要之願景:

  一、成立讀經教育諮詢中心,解答讀經教學相關問題。

  二、成立讀經特教班級,輔導不適學之青少年。

  三、推廣成立讀經學園,鼓勵讀經在家自學。

  四、開設讀經書院,重振民間講學之風。

  五、提倡﹁漢學﹂教育,挽救閩南客家讀書古音。

  六、開發各類經典教材,拓廣經典教育資源。

  七、疏解中西經典著作,傳習往聖先哲智慧。

  八、成立讀經教育研究中心,協助學者從事相關研究

  九、支持相關學術活動,與其他文化社團攜手合作。

  十、協助各地讀經團體,舉辦讀經活動,促進聯誼交流。

  十一、促成讀經教育體制化,恢復學校讀經教育課程。

  十二、推動讀經理念國際化,實現讀經教育之普世價值。

   推動讀經理念國際化,實現讀經教育之普世價值。持續不止一代兩代,獨自一人之力,實不足以成此大事,而且,天下好事也應開放機會給天下人一起做。相信我 們社會中,有心人還是很多的,只要我們更努力去宣導,讓更多人知道,就會有更多人來參與。如果是已經讀經的家庭,既受讀經之益,他們當然會盡力協助。如果 是關心文化教育的人士,就讓他瞭解:這是最精簡而有價值的教育志業。如果是喜歡行功德的人,就告訴他:教養天下子弟,代代傳習,是真正無量的功德。如果有 企業家要回饋社會,就告訴他:安定社會人心,是成本效率最高、意義最深長的回饋。

  總之,這是大家的事,要大家一起來,所謂有錢出錢, 有力出力,我個人也決定自下學期起,辭去本職之外的所有兼課,以大量時間心力為本基金會服務。數年之後,視情況需要,或將完全辭職,義務投注於本基金會。 相約十年間,要與大家共同開創﹁讓教師輕鬆、學生快樂、家長安心﹂,﹁讓人性開發、文化再造﹂的教育新世界,且將令其傳續不絕。

您我一起攜手,共創千秋大業

   本基金會籌備委員會已於二○○四年三月一日成立,隨即成立籌備處,開始接受捐款。第一階段的募款目標是創會基本金新臺幣三千萬元,第二階段是活動金,數 額不限。您的捐款,不論大額或小額,都是一番誠意,皆所歡迎,皆所感激。請將捐款匯至本籌備處,本籌備處將開具臨時收據,待基金會正式成立後,再另開正式 收據。所有募得款項,日後並將公開登載,以資征信。

  在創會期間,因有創會的名義與時間的壓力,其募款款項以千元以上為單位。待基金會 正式成立以後則無限制,十元百元千元皆可。捐款的方式,也將分成﹁隨機單次捐款﹂,以及﹁按月定額捐款﹂兩種。尤以按月定額較為穩定可取,如果在兩三年之 後能有數萬人乃至數百萬人參與按月定額捐款,每一月每個人平均以一百元計,我們就可以做成許多可驚可喜的千秋萬世之業。

  基金會籌備處地址:

   籌備處地址:臺北縣中和市自立路九十九巷十八號
         電話:︵○二︶二九四五︱五二三二
         傳真:︵○二︶二九四五︱六九三二
   匯款方式:
        (一)銀行轉賬:安泰銀行 景美分行︵銀行代碼:816︶
         賬  號:0 3 6 2 2 0 1 5 2 7 3 5 0 0
         戶  名:王財貴
        (二)郵政劃撥
         賬  號:1 3 4 1 1 1 3 8
         戶  名:王財貴

   支持讀經的老師或家長們!在此基金會創始之時,首先歡迎您隨意捐款。進一步,則希望您能做為一個小小的勸募中心,參加我們的募款團隊,做基金會的﹁募款 委員﹂。我們初步想徵求三百個募款委員,募款委員的工作,只是隨機地宣導推廣與募款,募多少算多少,只是一個誠意的協助,沒有數額的限定與壓力。至少三個 月回報一次即可。如果您願擔任募款委員,請來函或來電向基金會籌備處登記。我們會把聘書、說帖、收據本及相關資料送給您運用,並與您保持密切連系。又王老 師答應親自書寫書法︵思無邪︶一幅,贈送給每一位募款委員,以答謝支持之雅意,並一結翰墨之良緣。又名書法家杜忠誥先生︵本基金會籌備委員︶表示:如有任 何單筆捐款超過三十萬元者,將致贈其作品一幅窗体底端
发表于 2014/5/16 23: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简体版本就更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7: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陳小萱 发表于 2014/5/17 15:39
要是有简体版本就更好了

慢慢習慣繁體字.現在所謂的規範字並不規範.猶如科學並不一定科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