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99|回复: 0

推荐于丹一篇很值得一读的讲演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02: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十八届年会很快就要在湖州召开了,忝列会长的我,照理要做主旨报告及中心发言。我准备的是“慢性病治疗性教育问题”的专题。但似乎意犹未尽!遂再推荐一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作者是讲《论语》而享誉天下的于丹。她是应邀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医师们做的报告。报告如下:

现在大家提及医院,心中的神圣感并没有减弱,但同时却生发出很多其他复杂的情感,比如说医患纠纷。在这个急剧转型期,整个社会的情绪都会表现在患者和医生的关系上。医生最辛苦,也最委屈。作为医生,到底该怎样调整自己?除了治病,我们还能给患者什么?

  不管遇到多焦躁的病人,医生自己先要把心静下来

  医生首先都是心理医生,只有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好才能面对患者。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100多年完成的历程。跨越式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断层。人们面临的选择突然增多,承受的压力也呈几何裂变式地生长着。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让我们获得文明的同时,也助长了人类的狂妄。我们不仅对天地失去了敬畏,对生命也不是太敬畏了。我们现在还能够“安其居,乐其俗,美其食”吗?我们还能在生活中安顿自己的心灵吗?这一切既是科学的福音,也让人的生命有了一种喧嚣的狂躁。人们希望在生命中获取更多,却不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

  正因为今天我们有太多的不如意,所以医疗的位置显得更重要了。医生首先治的应该是心病。所有看病的人,不管他是哪个科的患者,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因为无知、痛楚而感到无助、沮丧、委屈、愤怒。对疾病的畏惧、对医疗费用的担忧,都可以把人击垮。所以,医生首先要消除病人的不安全感,给病人一份可靠的承诺,让他平静下来,敞开自己,在开放的状态中接受治疗。

  都说医生是白衣天使,你们身上的白大褂能给百姓承诺的是安静和纯粹的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看病的患者和家属来说,他们首先寻求的是一份心理治疗。但在中国,心理治疗并不普及,有许多人是心理疾病日积月累,最后通过身体疾病表现出来。所以说,医护人员不仅在修复生命,也在修复心理秩序。安顿了心灵,他的接受与信任才是一种强大的场效应。

  怎样才能让病人和家属信任呢?沟通的技巧有时比治疗的结果还要重要。司法上有个词叫做“程序公正”。司法也做不到所有的结果都是公正的,但可以确保程序公正。医护人员不能承诺一定能把患者治好,但能做到知情同意和人文关怀。我知道医生的门诊量很大,要从早上7时多坐到下午2时,别说吃饭,就连水都喝不上。永远都有一堆病人想挤进门,医生都愿意快点看完一位再叫下一位。

  我一直有个奢望,就是医生哪怕拿出一点点时间,在患者说话的时候安静地看看他的眼睛,让他能先感受到接纳。当坐在医生面前时,无论何种社会地位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的弱势。他说的话可能无关诊断,但你让他说就是对他的一种肯定。他就会由此觉得自己还有救,因为医生愿意听他说。最怕医生都低着头,很少和患者对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你看着他说话10秒钟得到的安顿和接纳的感受是无法言传的。这是一个平息焦躁的过程。

  《庄子》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人心要想洞悉世界,必须是宁静的。要想安抚好患者,医生就要像圣人一样,不管遇到多焦躁的病人,自己先把心静下来。怎么才能做到心静呢?《菜根谭》说得好:“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医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需要“排毒机制”。曾有一位高僧说过,五星级酒店和二星级酒店最大的差别就是垃圾转运能力。其实人体也是这样,我们产生了很多毒素,转运垃圾能力强的人才能生活得更幸福。

  道家讲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颗心磅礴万物,就可以做到天地万物与我合一。一名医生不了解宇宙自然往来穿梭的平衡,只埋头于眼下的工作时,心就会不开放。道家实际上是教人一种智慧洞悉生命,顺应自然。守着一点宁静和寂寞,这种有品质的状态我们现在太稀缺了。要想守住寂寞,就要保留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苟同。回归朴素才是最大的保健。很多医生喜欢书画、诗词,这种抽象的、艺术化的思维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享受。

  医生要用尽整个职业生涯去解决与每位患者之间的两两关系

  《论语》的核心就是“仁”。这里面藏了一个巨大的密码,叫做“二人成仁”。仁爱就是两两直接的关系。医生要用尽整个职业生涯去解决与每位患者之间的两两关系。从两两关系中可以看见仁爱。什么是仁爱?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仁爱的具体实施方法是什么?孔子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第一个字是“恭”,“恭则不辱”。对每一个生命都恭恭敬敬,那么他自己就不会遭到侮辱。每个生命都有尊严,谁都不希望受到他人的攻击和羞辱。但这一点,所有的医生都能做到吗?

  天才乔布斯去世时只有56岁。身为亿万富翁,他有很多保健医生。可为什么他的生命还是那么无助?他的传记里写到了他的狂躁、多疑,他和女儿的紧张关系。这一切都不是医疗能够解决的。他发现癌症后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禅修,试图从东方文化里找到调试生命的可能。所以说,医生在和患者打交道的时候应该保持恭敬,体会他们的不容易。病人身体内的秩序被打破了,他希望医生可以帮助他恢复秩序。当一个人从秩序中突然脱离的时候,他一定处于一种狂躁中,这种状态有时就表现为攻击性。医护人员能不能在这时保有一份对苦难的同情和悲悯呢?尊敬苦难,也是一种境界。

  第二个字是“宽”。孔子说“宽则得众”,意思是你对别人宽,就能得到众人心。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是传递对生活包容的态度。北京协和医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大夫,从不拿专业知识吓唬人,而是传递积极乐观、生活一定会更好的信念。传递态度,影响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很喜欢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他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

  第三个字是“信”。孔子说“信则人任焉”,要守信别人才任用你。对医护人员来说,你承诺的不是病可以治好,而是要给他信念。能给病人一点信心,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记得我父亲去世时,作为独生女,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但还是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只能在床旁看着他一点一点走远。当时我的朋友发给了我一首歌——《IRegretNothing》。歌中唱道:“我尽了心,我对一切已经了无遗憾。”我想这也是一种关怀和安慰。

  第四个字就是“敏”。“敏则有功”,敏锐者能建功立业。个性化对症下药也非常重要。如果是农村的患者,你讲的很多专业词汇他听不明白;如果是海归,你不解释清楚他就觉得没有尊重他的权利。医生面对的患者千差万别,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都生病,他们都心理恐慌。对医生来讲,在敏锐观察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有思想方法上的融合。

  孔子说的最后一个字是“惠”。“惠则足以使人。”谁有恩惠之心,谁就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我看来,医疗上的恩惠,就是品牌医院的附加值。病人之所以选择名医院,不仅仅是因为医生医术高,更是因为这里的医生为人境界比别人高。

  好的医护人员首先要把握自己的生命,然后再把信任从内心传到手心,再交到患者及家属的心里

  中国的哲学,儒家、道家、佛家共同作用我们的身心。我们按儒家的方式进入社会,担当责任;按道家的方式心系宇宙自然,以养精神;按佛家的方式内心建立觉悟,把握生命自我。中国人要靠中国的文明成全自己,然后在自己的岗位上才能传递信念。

  作为医生,大家能传递的不仅是修复生命的承诺,还有在社会转型期对整个显性的、隐形的不安全感的承诺。承诺我们会尽力,承诺你们的知情权,承诺过程的透明公开,这些是消除不安全感的法宝。儒道释最终把中国医生承诺为一个天高地阔的人。而这种天高地阔者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仍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者。

  英雄主义者可以教给患者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老酋长总是料事如神,从不犯错。他手下的小伙子便不服气,想要考考老师。他将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鸟握在手中问老酋长,这只小鸟是生是死。老酋长意味深长地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我们的生命就在自己手中。

  面对今天的压力和无奈,还有多少人能说把握住了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医生能说我是医生,所以我能化解压力,所以我能传递信任?好的医护人员首先要把握自己的生命,然后再把信任从内心传到手心,再交到患者及家属的心里。从心到手,从手到心,告诉他们生命在自己手中。

  一所优秀的医院修复的绝不仅仅是伤痛,它传递出来的价值是功德无量的。这份价值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注入了良性因素,提供了一份信任的坚守、安全的承担。——于丹

可见,不仅内容厚重、深刻,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且大大弥补了医学伦理学之精华,并是以中国传统伦理为基础作出的补充;故弥足珍贵!值得一读!

  但愿你我行医者能奉之为行为圭臬!
  也愿所有人(包括患友)能够从中吸取一些养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