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34|回复: 0

人在陋巷,心中却有山水之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 13: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学现在比较热,我发现在我的圈子中,也开始出现这样的人了,穿扮越来越仿古了,手上的手串越来越高贵,朋友圈里秀的都是自己精美的修炼器具,沉香、名茶,山间的原木桌椅,我感觉他们几乎不怎么在企业里,而是大部分时间在名山大川,在各处神圣的场所,在雪山高原。
  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可以放松自己。但是,我觉得,如果因此而耽误了企业的经营,甚至为了自己的修行,而放弃企业的经营,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修行,不一定在高山之巅,修行,更多的就在你每天的工作里。
  那些宏大的场景,比如自然界的广阔壮丽的景色,比如寺庙里悠远的晨钟暮鼓,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它确实可以启发我们人类的一些独特的思维,令我们想一些平时想不到的事情,将我们的思绪提升到一个更高些的境界上。但是,这都是需要在生活的积累上,才能顿悟、升华的事情,如果您每天都试图这么顿悟,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总是劝这些越来越有仙气的朋友,别陶醉在所谓仙气里了,您所追求的东西,就在您踏踏实实的生活里呢。
  

  佛教有七布施的说法,据说是有乞丐问佛祖:“我为何如此贫困?”佛祖告诉他要施舍,乞丐一听鼻子都歪了,我都要饭了,都是别人施舍给我,我还有什么可以施舍给别人的?
  佛祖说:即使你没有什么钱财,依然可以做七种布施呢:你用温暖、慈悲的目光看别人,这叫眼施;用微笑、慈悲的面容对别人,这叫面施;用温暖、鼓励的语言对人说话,这叫言施;用慈悲、善良的心对别人,这叫心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扶人一把,叫身施;给疲惫的人让个座位,叫座施;给无家可归的人让一张床休息,叫房施。
  这七布施,我们现在来看,其实都非常简单,就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的与人为善,您在生活和工作里面的每个环节,都与人为善,都发出令人温暖的关爱,您就在修行。
  如果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会放下嗔怒,不再计较,忘记差别,培养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坦然去做事,这就是最好的修行了。
  我们所说的“放下”,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了,去山里静坐。而是放下自己无妄的贪念,坦然地做事。
  如果你能够在陋巷里做事,但是能让山水的宁静来到你的心里,这是真正的修炼吧。
  

  另外,关于器具,很多人热衷于晒自己的各种精美的器具,我的观点是,越关注这些东西,去道愈远。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美与恶,其相去若何?”,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所以老子通篇都在讲要去掉名相,哪个是绝对的美?哪个是绝对的丑?美丑都是相对的,角度一换,标准一变,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名相。试想,如果人们不是如此热爱黄花梨,这种野生树木就不会在中国濒临灭绝,这是美还是丑?
  庄子在自己的文章中,故意将很多主人公设计成残疾人,就是这个原因,他希望人们要忘记差别,什么美丑,都是外相。
  有一次我走进一个城市的会所,两层小楼,里面装修得古朴天然,全部都是各种作古的木器,古色古香,映衬花草,我觉得来到古代的乡间木屋,问了一下装修花了多少钱,老板告诉我:花了几百万。
  矫饰之美,仍美吗?
  佛祖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追求这个虚幻的相,则执迷越深。
  

  或许,街边卖的十几元钱的碗,用来吃饭挺好的,您用这个碗,吃出修养优雅,那是境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