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微明道观
›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zz)
返回列表
查看:
3431
|
回复:
0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zz)
[复制链接]
xuma
xuma
当前离线
积分
955
发表于 2005/9/6 10: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宋]曹文逸 著 陈撄宁 注解
目录
蒋竹庄先生序
张任父先生序
洪太庵先生序
高克恭先生序
赵慧昭女士序
朱昌亚女士序
读者须知七条
灵源大道歌本文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
附录
曹文逸女真人赠罗浮道士邹葆光诗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罗浮山志
汪东亭先生对于《灵源大道歌》之意见
《扬善半月刊》第七十七期《灵源大道歌》之按语
与蒋竹庄先生讨论先后天神水
吴彝珠女士跋
汪伯英先生跋
蒋竹庄先生序
老子
《道德经》说“谷神不死”。庄子《南华经》言之更详。曰“神凝。”日“官止神行。”至《达生篇》中,更言“复精”“守气”“藏神。”举
精气神
三者具述之。而最后工夫,即在养神。是可知养神者,乃修道之上乘也。《灵源大道歌》,宋徽宗时曹文逸女真人所作。明白说理,注
重神气,无铅汞龙虎等代名词,极便初学。顾自宋至今,八百余年,无人注意及此,深为惋惜。皖江圆顿子先生,特表而出之。且用白话注解,条分缕析,详略得宜。读者得此,可以循序进修,便莫便于此,且可由神气混合而直造无为之大道。不亦易简而理得哉!陈君以此书将付剞劂,嘱
余一言弁其首。余学道数十年,老而无成,实不足以叙此书,重以陈君之命,勉为数语以塞责云尔。
戊寅冬日蒋维乔叙于因是斋
张任父先生序
《灵源大道歌》,不见于《道藏》。向来行本绝少。清贺龙骧刻入《道藏辑要》奎字帙中,题日《至真歌》,海赡真人刘玄英撰。考《图书集成·神异典》引罗《浮山志》云:宣和中,有曹仙姑居京城,明于
丹术
,尝作《大道歌》,深得旨要。又考体真山人汪东亭之论是歌也,亦日:刘祖
著《还金篇》、《还丹歌》,皆铅汞对待,何独于此歌只言汞而不言铅耶。因谓此歌实出于曹仙姑之手,按汪氏谓女真著作,皆言汞不言铅,言水不言火。其说虽不足以为定论,然细详此歌,文字思想,皆与海赡还金还丹诸篇不类。其为曹仙姑所作,盖无可疑。
仙姑名字里贯,俱无可考。惟据《图书集成》引《罗浮山志》,知其为宋徽宗宣和中女真。工诗赋,明丹术。宋徽宗广求学仙之徒,仙姑与吴妙明皆被征至京师。敕封文逸真人。《灵源大道歌》,即作于斯时。诚历代女真所著丹经之最古者也。其书阐扬玄理,发明丹道,皆能直指要妙,发
其本根,惜世间传本既少,淹没堪虑。皖江圆顿子先生,独戚然忧之。于是详加注解,重授剞劂。书成,属高观如兄以原稿见示,且问序于余。余于斯道,盖有志焉而未能入门,何敢赞一辞。顾于先生之深通丹道,钦迟已久。亦不可无一语以致其拳拳之意。故敢有所述焉。夫仙道以人为主
,人则以性命为宗。无主则道不生,无性命则身不立。仙道多门,取用非一。
道有浅深,人有智愚。天下之道,虽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然从粗入妙,各有等差。吻迹符真,非同一见。世俗无知。乃横生异解。入主出奴,隐若敌国。甚或好货之徒,故作荒唐无稽之谈。使初学之士,效验未收,流弊已生,此丹道之所以难行也。是编独揭大道,毫无隐语。首论玄
理,次主绝俗。莫非稳妥笃实法门。
能一扫彼宗繁芜之说。而要之以中,存神定气,翕聚元和。其于拨乱反正之理,性命合一之道,论之甚详。圆顿先生更因而广之,以为之注。其
宣通
疑滞,解说道要,皆浅显明白,切近不支。至其于书中之名词,解释尤称详审。凡历代丹经名词之纷纭而无从得其确解者,靡不一旦而豁然贯
通。使琅函秘籍,人人得而读之。
学者苟循是以求,何难超凡人圣。是先生之鼓聋发昧,功亦巨矣。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十二月十五日寿县任父张寿林序
洪太庵先生序
仙学者,乃人类进化之学。而成仙则为人类进化之结果。衡以世界事事物物进化公例,固无足异。乃世人恒以怪诞目之,可谓浅识矣。溯自洪元既判,草昧初开,不知经几千万年之絪缊始有人类;又不知经几千万年之变化,始演成今日之人。人之智慧虽日增,人之技术虽日巧。而于
衰老
病
死,终不能避免。岂毕竟无法以抗此定律乎?毋亦人类之进化有未至欤?然而好生恶死,人之常情也。既同具此情,乃不用其智慧与死神争。徒知凭藉技术之巧,以相杀为能事。呜呼!何其悖谬一至于此耶。我古昔圣真早有所见矣。故史家谓
黄帝
且战且学仙。而老子则有利而不害,为而不
争,归根复命,长生久视之道。夫唯不相害,故不相争;不相争,故不相杀。然后人类之肉体得以苟全。能全形,则能复命,能复命,则能长生。然后人类之精神方能超脱。试观四千六百年前,广成训黄帝之语。岂不深切而著明乎。黄老既邈。历代继起之仙人,成道后,即高踵远蹠。或并
其诀亦秘而不宣。即有著述流传,亦复辞多隐约。
八卦
五行
,龙虎铅汞,使后之读者,如堕五里雾中,无从得其出路。彼辈为一身一时计,则得矣。如众生何,如天下后世何?今夫衰老病死,固常情所同恶也。慨自战祸蔓延以来,海宇惊飘,中原沸鼎,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破产亡家转于
沟壑者,其数何止亿兆。人生斯世,虽欲求其衰老病死,而不可得。悲哉!圆顿吾师,乘再来之愿,本渡世之心,不惜费四十载之精神、穷研仙学。并改革古仙自了之观念。随机方便,接引缘人。其所著书,未公诸世者,吾不得而言。已行世者,则有《
黄庭经
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
,与夫《扬善半月刊》之宏篇钜制,微妙玄通,属具手眼,学者多能识之。兹值国难期间,又有《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之作。此书明白简要,易知易行。复经我师拈出神气二字,为一篇之主脑。夫神气者,乃吾身中所固有。不求于人,不假于物,信受而奉行之。可以跻圣域,可以避衰老
,可以却死病。若修到极致者。或将来竟能以肉体证得之神通,打倒科学战争之利器。不观夫电乎,人一触即死,物一触即毁。其潜在之能力,诚高于一切。而其破坏范围,却至有限。自十九世纪后,经白种人发明而利用之。于是科学世界,乃日新而靡有已。人谓世界进化,归功于蒸汽。
然以视电力,则犹小巫之见大巫矣。夫电即天地之
元气
也,人即天地之元神也。故天地人,称为三才。假使有天地而无人,不过一混沌世界而已。电力何由而见。既有人焉,复能取电力而支配之。譬如修炼家元神与元气合一,其能力乃真不可思议。科学新发明,有所谓死光者,毁灭力无可
限量。
其实即以极大电力为之。而此电力者,岂非出自人工制造乎?
死光今虽未用于战争,但迟早有实现之一日,试问尚有何物能抵御此乎?战舰飞机,坦克大炮,能遇之而不摧乎。圆顿公所谓以肉体证得之神通,打倒科学战争之利器,信非徒托空言矣。盖肉体即是人身。而一人之身,即是一小天地。电即人身之元气,真意即人身之元神。以元神驭元气,
而使神气合一。则小而固一身之邦国。大而极变化之能事。譬如制造死光,不出于
科学家
之试验室,而出于仙学家之
丹田
。有何不可乎。若夫人类之衰老病死,皆由元气散漫。无真意以主宰之。故日朘月削,而消磨于不知不觉之中。是以程子虽致疑于飞升,而独信长生有道。意谓如以烛火
当风,则油易枯而火易灭。若置之密室,则其燃烧时间,可以长久。是知当风而烛火易灭者,即元气散漫无主宰之谓也。密室而烛火不易灭者,即元气统摄,有主宰之谓也。噫!人类所以自戕其寿命者,岂非胥出于身中之毫无主宰乎。且今之医学家有言,人类
疾病
,皆由于微菌。必
用药
力
消灭之,而疾病始瘳。道家又有守庚申之说,谓必杀尽三尸五虫、始能成道。夫三尸五虫,即人身潜伏之微菌也。人之元气旺盛,则微菌伏而不动。元气一衰,微菌出而肆虐。设医药不得其道,虽有贲育之勇,亦抵束手待毙而已。道家有见及此。于是刻苦修持,无间昼夜。统摄身心,以神
驭气。真火内炼。杀尽尸虫。盖三尸五虫之害道,等于微菌之害身。果一扫而空之,则疾病可以不生,人身可以不死。故医学家言,虽确实有据。其功效只能愈疾病,而不能致长生。道家之说,固不能由显微镜中而证明。但其统摄身心,
运动
元气,蒸融关脉,变换
筋骨
,则真不死之道也。
虽然,老子谓大患在于有身,无身复有何患。此则道祖垂教之深心,欲今世人于既得长生之后,进一步再求超脱。盖所谓无身者,即是精神已离躯壳,而跳出
阴阳五行
之外,纯然炁体用事,与造化大气同流。水火乌能侵,刀兵乌能害。此乃上士修炼之极功,非下士所敢望其项背。
唯是上士人少,而下士人多,则又不得不为有身之下士说法。故有三千八百之功行,五等仙阶之级数。毋亦诱人为善,使先立根基,而后授之以道。及至功行圆满,无人非,无鬼责。虽有身亦复何患乎。此又古仙接引后学之微意也。昔张紫阳仙师,三传匪人,三遭天谴。夫天亦何与其事。
是必所传之人,不为善而为恶。
恶由妄念而生,匪由妄念而作。既有妄念,则
灵台
不能清净。而所得之口诀,亦不生效验。由是而谤道诬师,致陷其师于官刑。
遂乃引为大戒耳。然后知世间学道之人,
善念
不生功行不积,固无由得师。妄念不除,灵台不净,亦无由成道。故讲求人类进化学者,其必以仙学之道德为依归,内外兼修,而达到成仙之阶段。
则今日大地之魔火窟,安知不能一变而为诸天之玉华楼平?道不负人,吾辈其勉之哉。
中华民国甘七年戊寅仲秋门人太庵洪万馨拜序于香江旅次
高克恭先生序
史称道家为君人南面之学。秉要执本,清虚自守,谦柔制刚,退让为进;治化于无为,操胜于未战,又复倏然玄览,拔乎尘寰,以至于无为而无不为。所谓菩萨度世之道,莫之能外也。嗟夫!
当今之世,四海沸腾,魔外侵陵。人居水火。有大心者,因未容飘然遐外,悠然高蹈,作自了汉,趣
涅槃
城也。然而时会风云,遇合有数。动静出处,自有其机。则是玄门性命之功。神仙炼养之术。正可为哲士修身,藏器待时。圣贤治平,博施济众之用。
照彻昏衢,引登觉路,庄严秽土,安定狂澜,岂异人任哉。吾师圆顿先生,学通内外,道擅南北,高度远识,殷殷诲人。余自丁丑之夏,得遇先生。备蒙指示。粗窥玄妙。顾以时值丧乱,四方奔走,未获留侍讲席。窃自怅憾。所幸先生讲授之余。辄有撰述。
受读获益,良非浅鲜。今日过沪,先生复以仙学院讲义第一种《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见示。深觉此歌显扬大道,发其本根。开示真源,不杂隐语。更经先生明为疏解,宣其蕴要,决疑通滞,简择精详。使读者易知,知者易行。诚可谓人圣之明灯。度凡之舟楫也。
嗟夫!先生固有惠于经世者,其未用于世者时也。虽治世之愿未偿,而度世之道以宏。宁非吾人之大快欤。
戊寅孟冬高克恭敬题
赵慧昭女士序
去岁春正,由翼化堂善书局,购阅《孙不二女丹诗注》,及《女子道学小丛书》。知各书皆出自皖江圆顿子先生手笔。景慕之余,亟思访翼化堂主人张竹铭君,冀为先容。适沪战爆发。遂致中阻。
今以机缘成熟。幸得陈肃亮沈霖生两君之介绍,获见圆顿先生,饫聆高论。并读其扬善刊中诸作尤深倾倒。始悉先生研究
玄学
已四十年。读破道书万卷。平日对于女丹,特别注重。注解各书,简要详明,使读者易窥门径。诚我女界学道者之良导师也。迩来诸同志创设仙学院,恭请先生演讲
道要。列席旁听者,坤道居多。
最令人满意者,即是先生善于因人说法。随程度之高低,定课程之深浅。虽其权巧方便,不执于一法,不偏于一门。而尤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为上中下三根普渡焉。慧昭修道有心,自惭不学。
前读青华老人《唱道真言》,始终以炼心二字贯澈到底,井无秘诀可传。后读曹文逸女真人《灵源大道歌》,亦不提龙虎铅汞等事。通篇除阐明玄理而外,不过劝人断绝俗情而已,竟未见口诀藏在何处。
然此篇乃古代女真第一部作品,行世垂八百余年,学道者群相推许。窃料其中或有奥妙,未必概属空谈。因此疑怀莫释。今得圆顿先生白话注解。始恍然大悟矣。盖《真言》所谓炼心者,本兼有动静二义。动炼者,即此篇所谓应物无心神化速,战退阴魔加慧力之类是也。静炼者,即此篇所
谓斋戒宁心节言语,闲闲只要养元神之类是也。又如《唱道真言》上卷十段,所谓先天一意,
太极
一圈。十一段,所谓玄夫一窍。十三段,所谓一元常见。二十七段,所谓忽然一觉。二十九段,所谓跃然一动。种种形容,皆不离乎一。此篇所谓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又谓混合
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云云。亦单提直指一字上之工夫。较《真言》玄旨,丝毫无间。诚哉,古圣昔贤,其揆一也。圆顿先生读者须知第四条,开示两件要义。第一要悟通玄理。第二要断绝俗情。否则,纵得口诀,亦无用处。而《唱道真言》上卷五段,亦谓心源未澈。情欲缠绕。
则筑基必倾。药材多缺。下卷五十八段,又谓七情六欲之身,不能作大丹之炉鼎。六十九段,又谓俗情未除,胎仙岂结。
二书互相印证。始信圆顿先生之语,为确有可凭。世间学道者,俗情果能去尽,而后玄理愈明。玄理既明,则知道在目前。毋劳远索。人人有分。个个全真,尚何男女异同之足辩哉。今夫文章之妙,固不限字数之多寡。《真言》累三万余字,而不厌其详。《大道歌》仅九百字,而不嫌其略
。但为学者易于念诵计。则《大道歌》尤属切要。况乃历代女真著作之祖乎。此篇文字,有几处每觉其隐奥难明。自圆顿先生白话注解出。而后见地尘消。义天日朗。其嘉惠后学之功为何如耶。本书原是讲义体裁。乃先生主讲仙学院时,按期口授而笔录者。慧昭亦为席前听讲之一员。兹喜
出版在即。
特追叙其颠未如此。
戊寅闰七月七日赵慧昭谨序
朱昌亚女士序
佛与仙之别,昔者吾不得而知也。知之自读《扬善半月刊》中圆顿先生各种著作始。仙与道之别,吾更不得而知也。知之自读《灵源大道歌》中圆顿先生白话注解始,扬善刊出至九十九期后,正值非常时局,遂停止发行。读者数千人,每引以为憾。今者幸有《大道歌注解》出版,庶稍慰学
道诸君渴望之情矣。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盖闻古今学仙者,必从炼丹下手。不炼丹,不足以成仙也。学道者,则无炼丹之必要,只须后天神气合,返还到先天之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而道可成矣。试问二者孰为优劣乎?曰:此则视学者立志如何,无所
谓优劣也。立志于
返老还童
,长生住世,阳神脱壳,白日飞升者,则学仙。
立志于德配天地,功参化育,神归浑穆,体合虚无者,则学道。
是故仙有五种等级之分。而道止有一。仙固不能离道而独存。道则以有仙而愈显其妙用。仙乃大道全体中一部分之结晶,而道则宇宙万物共同之
实相
。明乎此,则仙道之辨,判然矣。所谓“成仙”
者,即是将此玄妙无形之道,在阴阳炉鼎中,密集煅炼,提出精华。使其团结不散。而成为灵感有形之仙。所谓“成道”者,即是将此大患有形之身,在动静修持中,陶冶销融,去尽重浊。使其轻清超脱之元神,返本还原。和宇宙本体无形之道合而为一。如《参同契》、《抱朴子》、《吕
祖诗集》、《三丰玄要篇》等书,即仙学之代表也。如
邵康节
、
黄元吉
诸前辈著作,以及《唱道真言》等书。
即道学之代表也。虽仙学书中,亦偶尔谈道。然其宗旨,则偏重于仙也。道学书中,亦杂用仙学名词,然其宗旨则偏重于道也。正派仙学,必不走旁门邪径。先天大道,更不是孤寡顽空。以上所述仙道辨别,至为明晰。或可以补充《白话注解》中未曾泄漏之玄机。学者果能会而通之。当胜
过读遍丹经道书万卷。盖此寥寥数语,乃古昔圣贤所未尝显言者。昌亚不敏,乌足以知此。近常听讲于仙学院。侧闻圆顿先生之绪论。遂笔以记之耳。嗟乎,学者茫昧久矣。
今得先生一言。非但千百年来,仙道两家,互相诋毁,互相轻视之心理,可以除。即彼三教混同,仙道不分,强人就己,张冠李戴,隔靴搔痒,借题发挥诸流弊,亦廓然顿绝。其有功于学术界者,不亦源远而流长耶。岂仅吾党同门之幸钦。(仙与道之界说,前人未言。后人虽言,亦不能有
加于此。昌亚云云,实非私誉。)若夫《白话注解》属稿之因缘,已详于赵序。仙学与人类进化之关系,以及科学与仙学之比较,洪序已宣阐尽致,洋洋大观。吾何容赘焉。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中秋上海朱昌亚拜识于仙学院
《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
一、《灵源大道歌》,虽是女真著作,但不是专讲女丹口诀,凡是学道的人,无论男女老少,用这个工夫,都很有效验,绝无流弊。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稳妥最普渡的法门。以前学人,对于本篇不大注意。埋没多年,甚为可惜。久已想用白话注解,出版流通。无奈得不着机会。今以仙学研究
院需要讲义,注解方能完全。又以丹道刻经会志在流通,出版方能如愿。可知世间万事成功与否,各有时节因缘,信非偶然。
二、本篇正文的好处,在毫无隐语,从头到尾,都明明白白,阐扬真理。不像别种丹经,满纸的龙虎铅汞,天干地支,
河图
洛书,五行八卦弄得学人脑筋昏乱。本篇注解,虽没有特别优点,但是少用文言多用白话。完全顺着正文的意思。力求浅显。使粗通文理的人一看就懂,并且能依照注
解的意思,再讲给好道而不识字的人听。于是乎普渡的愿心,慢慢就可以实现了。
三、有人疑惑本篇中,女功为什么不讲斩赤龙,男功为什么不讲炼精化气。对于命功一层,恐怕尚不完全。但要晓得,女子炼断月经,和男子闭塞精窍,这两种工夫,有急进法与缓进法,有勉强法与自然法。他书上所说的法门,是勉强,是急进。此书上所说的法门,是自然,是缓进。勉强
急进,做得好时,效验很快,做得不好,就要弄出许多毛病,反而误事。自然缓进,做得好时,同样发生效验。做得不好,至多没有效验而已,决不会做出毛病。比较起来,要算这种法门最稳妥而无流弊。所以当日曹真人就把这篇歌诀传于后世。并非是不懂斩龙与炼精的工夫。更不是保守
秘密弗肯对人说。
四、或问:本篇中三分之二,是高谈玄理。三分之一,是劝人断绝俗情。做工夫的口诀,究竟在何处呢?答曰:学道的人最难悟通的就是玄理,最难摆脱的就是俗情。这两件事果能做到,虽说目前尚未能专心修炼,但已经具足修炼的资格了。等到一天实行用功,就很容易见效。否则,纵让
你把口诀念得烂熟也无用处。倘若你一定要晓得口诀隐藏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指与你看。
本篇中有四句最要紧的口诀。第一句,“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第三句,“混合为一复忘一”。第四句,。元和内炼即成真。工夫到此,大事已毕。以后的口诀不必再问了。
五、本篇未尝没有缺点。但这个缺点,是各家道书千篇一律的,不足本篇所独有的。试看古今道书所讲,大概不外三件事。
一铺张玄妙,二隐藏口诀,三劝勉修行。若问及学人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要合于那几种条件,才能正式做炼养工夫。倘与某种条件不合,对于做工夫是否有妨碍。各家道书从来不注意到此。
因为中国以前社会情状,和现在大大两样。今人所感受的痛苦,古人或许梦想不到。人生今世要想修道,必须注意自己环境,并社会情状是否适宜。切勿徒知责备工夫无效。
六、本篇宣传大道,开示灵源,直指性命专讲神气。所以不用铅汞等类代名词。江东亭先生曾言,此歌通篇无一字及铅,所说无非真汞一物。愚按,本篇所云神水,虽可以说是真汞一物。但又云:“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真气。”这个真气,却是指铅,不是指汞,况且修道比较炼丹
,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他颠倒过来说修丹炼道,在旁人听了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只有三元丹法,才须注重铅汞。世上道书,往往把修道和炼丹混而为一,
笼统批评,贻误后学非浅。
再者,汪又云:“历代女真著作,皆是言汞不言铅,言水不言火。盖女真身属坤体,故不便言阳火,而只说阴符也。”愚按,孙不二元君所作《女丹工夫次第诗》,有“神铅透体灵”一句明明说出铅字。又孙诗第七首标题“符火”二宇,明明指阴符与阳火而言,可知汪说亦不足为定论。
七、古人学道,必须从师口授。所以各家道书皆没有初步下手的规程。今世学人每视为憾事。往岁见福州洪太庵君所著《五大健康修炼法》,条理详明,可作为初学入门参考书之用。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中秋节皖江圆顿子识于上海仙学院
原文
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鉴涵天容万物。
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宫室虚闲神自居,灵府煎熬枯血液。
一悲一喜一思虑,一纵一劳形蠹弊,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
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气神乃去。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
萌芽脆嫩须含蓄,根识
昏迷
易变迁。磋跎不解去荆棘,未闻美稼出荒田,
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为离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本来两物更谁亲,失却将何为本柄。
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透金贯石不为难,坐脱立亡犹倏忽。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毕。莫将闭息为真务,数息按图俱未是。
比来放下外尘劳,内有萦心两何异。但看婴儿处胎时,岂解有心潜算计。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绵绵迤逦归元命,不汲灵泉常自流。
三万六千为大功,阴阳节候在其中。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
三彭走出阴尸宅,万国来朝赤帝宫。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
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此非一朝与一夕,是我本真不是术。
岁寒坚确知金石,战退阴魔加慧力。皆由虚淡复精专。便是华胥情静国。
初将何事立根基,到无为处无不为。念中境象须除拔,梦里精神牢执持。
不动不静为大要,不方不圆为至道。元和内炼即成真,呼吸外求终未了。
元气不住神不安,蠹木无根枝叶干。休论涕唾与
精血
,达本穷源总一般。
此物何曾有定位,随时变化因心意。在体感热即为汗,在眼感悲即为泪。
在肾感念即为精,在鼻感风即为涕。纵横流转润一身,到头不出于神水。
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真气。但知恬淡无思虑,斋戒宁心节言语。
一味醍醐甘露浆,饥渴消除见真素。他时功满自逍遥,初日炼烹实勤苦。
勤苦之中又不勤,闲闲只要养元神。奈何心使闲不得,到此纵擒全在人。
我今苦中苦更苦,木食草衣孤又静。心知大道不能行,名迹与身为大病。
比如闲处用功夫,争似泰然坐大定。形神虽曰两难全,了命未能先了性。
不去奔名与逐利,绝了人情总无事。决烈在人何住滞,在我更教谁制御。
掀天声价又如何,倚马文章非足贵。荣华衣食总无心,积玉堆金复何济。
工巧文章与词赋,多能碍却修行路,恰如薄雾与轻烟,闲傍落花随柳絮。
缥渺幽闲天地间,到了不能成雨露。名与身分竟孰亲,半生岁月大因循。
比来修炼赖神气,神气不安空苦辛。可怜一个好基址,金殿玉堂无主人。
劝得主人长久住,置在虚闭无用处。无中妙有执持难,解养婴儿须藉母。
缄藏俊辩黜聪明,收卷精神作愚鲁。坚心一志任前程,大道于人终不负。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
宋朝徽宗皇帝宣和年间,有一位曹女士,在当时颇有女才子之名。徽宗皇帝生性好道,又欢喜会做诗文的人。曹女士道学既可以配称第一流。而且诗文确也做得不坏。所以宋徽宗很看得起她,召她到京城居住。(宋徽宗时首都在汴梁,即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县)特别优待。又敕封他为文逸真
人。这篇《灵源大道歌》,就是这位曹文逸真人,在那个时候,做给一般学道人看的。流传到现在,差不多经过八百二十年。(从宣和初年算起)《孙不二女丹工夫次第诗》,比较此歌后出几十年。其余各种女丹经,更在孙不二之后,大概都是明清两朝的作品。《黄庭经》虽由晋朝魏夫人传
出,然不能算是魏夫人自己的著作。谢自然,何仙姑等,虽在唐朝成道,也没有著作流传。(乩坛上沙盘中扶出来的诗文、不能算本人著作)。
我们可以说,历代女真,自己肉体在世间,亲笔所写正式丹经,当以此篇为最古了。全篇共计一百二十八句。所讲的道理,所论的功夫,不限定女子方面,男子亦可通用。现在特把本文依次序分开,短句每字,用白话注解如后。
我为请君说端的 命蒂从来在真息 (第一句 第二句)
我,曹文逸自称。诸君指当时并后世修仙学道的人。端的,即是真正而又的确。命蒂,即是吾人生命最关紧要的地方。凡花叶瓜果,和枝茎相连处,都叫作蒂。此处一断:花叶就立刻枯稿,瓜果就不能生长。真息与凡息不同。凡息粗,真息细。凡息浅,真息深。凡息快,真意慢。真息是凡
息的根源。凡息是真息的发泄。真意可以化为凡息。凡息也可以化为真息。譬如山中石头缝里流出的泉水,就是真息。江河
中风
翻浪涌的长流水,就是凡息。
照体长生空不空 灵鉴洒天容万物 (第三句 第四句)
照体,是回光返照自己性体。长生,即是性体永久存在。空,是说性体本空。但因为这个性体无所不包,真空与妙有同时显露,所以又说不空。鉴,是镜子。灵鉴,就是指性体而言。涵天容万物,就是把天地万物都包合容纳在这个灵鉴之中。第二句,说的是命。第三第四句说的是性。
太极布妙人行一 衍一善持谨勿失 (第五句 第六句)
《
易经
》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道德经》上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就是太极布妙的意思。一就是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说:道生一。周子就说:无极而太极。老子说:一生二。孔子就说:太极生两仪。因此我们可以明白,道就是无
极,一就是太极,二就是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气。道不可说,一不可见。凡可以说可以见的,不是二,便是三。譬如上下、左右、前后、大小、长短、厚薄、多少、轻重.冷热、刚柔、吉凶、利害、善恶、是非、虚实、有无、性命、神气.阴阳、这些相对的都
是二。在这些二的当中那个就是三。有了三以后,就能演变而成千成万。所以老子说:“三生万物。”万物既然是从道中生出来的,我们人类号称万物之灵,自然也是从道中生出来的。离开道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人类。人得一,是说每个人都得着大道全体
中极
小一部分。但可惜微末得很
。倘若我们把这点微末东西再弄失掉,恐怕第二世连人也做不成。渐渐要变成下劣的动物。所以作者劝大众们,幸而生成一个人身,就应该时时刻刻,小心谨慎,护持此道,切勿令他丧失。
宫室虚闲神自居 灵府煎熬枯血液 (第七句 第八句)
宫室虚闲,比喻人身没有恶习和各种不良的嗜好,以及心中没有妄想和杂念。果能如此,我们的元神自然安安稳稳住在里面,不至于流离失所,飘荡忘归。然而世上人们,心中常常被七情六欲搅扰,没有片刻清凉。情欲一动,阴火跟着就动。阴火一动,周身
气血
津液都要受伤。弄得面黄肌
瘦,形容枯焦。这个病恨,就在于人人心中看不破,放不下。所以说灵府煎熬枯血液。人的意识与思想发源之处,叫作灵府。
一悲一喜一思虑 一纵一劳形蠹弊 (第九句 第十句)
凡人当失意的时候,就要悲哀。当得意的时候就要欢喜。遇到困难,不能解决,就要思虑。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更不免时时用尽心思,我们平时所经过的境界,十分之九都是失意,很少有得意的时候。几十年有限光阴,就在忧患中消磨干净。身心放松是纵。身心紧张是劳。一时放松,一
时紧张,就是一纵一劳。
我们的肉体受不住这许多刺激,自然要变成衰朽不可救药了。形蠹弊,是说身体里面腐坏,等于木头被虫蛀一样。
朝伤暮损迷不知 丧乱精神无所据 (第十一句 第十二句)
早也吃亏。晚也吃亏。白己糊糊涂涂不晓得厉害。精神耗丧而昏乱。若问他们,在世做人怎样可以做得好,出世修道怎样可以修得成。他们丝毫没有把握。
细细消磨渐渐衰 耗竭元气神乃去 (第十三句 第十四句)
因为是细细消磨,所以吾人身体有亏损,尚不至于感受剧烈之痛苦。因为是渐渐衰老,所以人生数十年中,每容易忽略过去。
不知不觉的头发白了,面皮皱了。不知不觉的血液枯了,筋骨硬了。元气,就是元始中和之气。又名为先天气。实在讲起来,就是生天
生地
生人生物的一种
生气
。宇宙间生气,本是无穷。但每个人身体上由娘肚子里带来的那点生气,可怜太少。从小到老,几十年中,身体里面所储蓄的生气
,消耗已尽。我们的灵魂就要和我们的肉体告别了。形神分离,人岂能不死。
只道行禅作亦禅 圣可如斯凡不然 (第十五句 第十六句)
禅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调的人,都晓得说: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于睡卧也在定,不必要做什么工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过于执着,缺乏活泼天机。或者笑他是磨砖作镜。然而这种活只能对程度很高的人说,不能对普通人说。
圣人可以这样做。凡夫方万办不到。
萌芽脆嫩须含蓄 根室昏迷易变迁 (第十七句 第十八句)
草木最初从土里长出的小体,叫作萌芽。因为他的体质脆弱而娇嫩,经不起损伤。须要培养有法,保护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点生气,根基不牢,最容易丧失。
须要设法把他含蓄在身内,不让他常常向外面发泻。然后吾人寿命方可延长。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识。根与识被尘境所扰乱,陷入昏迷状态。容易由善变恶,由正变邪。若不彻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
磋跎不解去荆棘 未闻美稼出荒田 (第十九句 第二十句)
荒田之中,多生荆棘。倘若懒惰懈怠,游手好闲,不把田中荆棘斩除干净,好的稻谷决不会生长出来。这两句话,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恶劣的习惯,若不去尽,工夫很难有进步,好的效验不易于发现。
九年功满火候足 应物无心神化速 (第二十一句 第二十二句)
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九年,表示纯阳之意。不是必定要九个年头。功满,是说工夫圆满。火候足,是说用功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告一段落。应物,就是在世间做利物济人的事业。无心,就是随缘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来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书上说:“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与此处意思相同。
无心心即是真心 动静两忘为离欲 (第二十三句 第二十四句)
无心心,就是无念头的心体。普通人心中没有一分钟不起念头。他们认为这个念头是心的本体,其实错了。诸君要晓得,那个无念的心方是真心,有念的心却是假心。人能认识真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这个就叫做离欲。
神是性兮气是命 神不外驰气自定 (第二十五句 第二十六句)
古丹经常说:“是性命。非神气。”是对工夫深程度高的人说法。此处说:“神是性、气是命。”是对普通人说法。各有用意,并非矛盾。因为普通人只认得他们自己肉体。除了肉体以外,从来不注意到神气上去。如果教他们认得神气两个字的作用,比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进步。性命二
字的真相,只好留待日后他们自己去参悟了。修炼家初等工夫,离不掉神气。须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体里面,然后气方能走得下。
本来两物更谁亲 失去将何为本柄 (第二十七句 第二十八句)
二物,就是神与气。这两样东西,本来最亲密不过。神离开气,神无所养。气离开神,气无所驭。没有气来养神,神就要逃亡。
没有神来驭气,气就要耗散。失掉一项,即等于失掉两项。请问还有什么东西作我们身体的根本。作我们自己的把柄呢。
混合为一复忘一 可与元化同出没 (第二十九句 第三十句)
混合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工夫。复忘一,就是工夫做到神气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执着舍不得放松。须要把这个合一的景象忘记方好。既能合一。复能忘一。那时身中气候,自然与元始造化机关同出同没。出是显露。没是隐藏。化机应该显露时就显露。化机应该隐藏时就隐藏
。自己丝毫不作主张。
透金贯石不为难 坐脱立亡犹倏忽 (第三十一句 第三十二句)
寻常人精神被肉体限制住了,不能直接的达到身外物质上去。修炼成功的人,精神可以离开肉体,而能支配肉体以外的别种物质。所以说透金贯石不为难。修忽,是顷刻之间。坐脱立之,是坐着或是立着的时候,我们的神倘若要离开肉体,顷刻就可以离开,不至于被肉体所拘束。
此道易知不易行 行忘所行道乃毕 (第三十三句 第三十四句)
这个道理,虽容易明白,却不易于实行。纵能勉强去行持,也难以毕业。必须由勉强而进于自然。由自然而造于浑然,由浑然而至于释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毕。
莫将闭息为真务 数息按图俱未是 (第三十五句 第三十六句)
息是鼻中呼吸。闭息,是把呼吸暂时闭住。数息,是数自己的呼吸。从一二三四,数到几十几百。按图,是按照图样做工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窍,或动手动脚做各种姿式。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为闭息病在勉强,数息未免劳心,按图又嫌执着。对于自然大道相差太远。
比来放下外尘劳 内有萦心两何异 (第三十七句 第三十八句)
比来,等于近来。曹真人意思说:修道的人们,在近来这个时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尘劳都放下了。为什么身内的尘劳却放不下,仍旧有许多东西挂在心头。请问身内百事萦心,比较身外一切尘劳,有何分别呢。
但看婴儿处胎时 岂解有心潜算计 (第三十九句 第四十句)
诸君请看婴儿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个月的时候,婴儿心中可曾经在暗地里算计什么。诸君既要学道,何不先学婴儿。
专气致柔神久留 往来真息自悠悠 (第四十一句 第四十二句)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就是专心一志在气上面做工夫。致柔,就是工夫柔和到了极处,没有丝毫刚强急迫的样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于身中,而不向外驰。神不外驰气自定。气定之后,真息自有发动之时。悠悠二宇,是形容真息的样子,深长而久远
,和缓而幽闲。
幻绅迤逦归元命 不汲灵泉常自流 (第四十三句 第四十四句)
绵绵,微细不绝之意。迤逦,旁行连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这句是形容真意在身内行动的状态。虽说
四肢百骸
无处不到,然自有他的归根复合之处。灵泉,在后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总是往下流,不会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灵泉,却无须汲取,自然
会在身中周身循环。真息所到之处,即是灵泉所到之处。因为津能化气,气能化津,充满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三万六千为大功 阴阳节候在其中 (第四十五句 第四十六句)
今历法一昼夜共九十六刻。古历法一昼夜共百刻。张紫阳《金丹四百宇》序上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合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工夫
,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千之数。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说得很明白,可以作此处注解。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的七百九十年。张紫阳是宋神宗熙宁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
约八百四十年。两人前后距离不过五十年。所以他们的论调颇有几分相近。
蒸融关脉变筋骨 处处光明无不通 (第四十七句 第四十八句)
此二句是说工夫的效验。蒸是蒸发。融是融化。关是关节。
脉是
血脉
。变是变换。先蒸发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让他坚硬,而后方能慢慢地变换。这个工夫,就叫做金丹换骨。处处光明,即是《孙不二女丹经》中所说,“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的意思。无不通,即是周身全部通畅,没有一处闭塞。
三彭走出阴尸宅 万国来朝赤帝宫 (第四十九句 第五十句)
三彭,即是三尸。道书常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令人愚痴没有智慧。中尸名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不能清静。下尸名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饮食男女之欲。或名三尸神。又名三尸虫。《太清中黄真经》上有两句,“可惜玄宫十二楼,那知反作三虫宅”。这个意思,就是说吾人
洁净美好的身体被许多三尸虫盘据在里面,弄得秽恶不堪,是很可惜的。道家斩三尸法子,有用符咒的,有守庚中的,有服丹药的,都不算彻底解决。此处用内炼工夫,运元和之气,充满
脏腑
,蒸融关脉,变换筋骨,逼令三尸无处藏身,非抛弃他们的老巢子逃走不可。坏东西一去,好东西
就来了。万国来朝,比喻
五脏
六腑
四肢百骸的精气神,都聚会在绛宫一处。绛宫属于心的部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宫,所以叫作赤帝宫。
借问真人何处来 从前元只在灵台 (第五十一句 第五十二句)
真人,即是真我。吾人肉体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真我,只可以叫作假我。除掉有形质的肉体,尚剩下那个无形质的念头。是否可以叫作真我?然而也不是真我。因为那个念头,也是忽起忽灭,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灭的念头,另外寻出一个无生无死万劫长存的实体,这个方是真
我,又名为真人。这个真人,从前未曾见过面,此刻第一次认识他,究竟他由何处而来呢,其实他从前就住在我们灵台之中,未尝瞬息离开,并非由外面进来的。
昔年云雾深遮蔽 今日相逢道眼开 (第五十三句 第五十四句)
因为历年以来,被云雾遮蔽,把真人的面目隐藏。虽说他从前就住在灵台之中,我们却认识不出。今日工夫做到相当的程度,道眼遂开。道眼既开,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真人因此露面。云雾二宇,比喻我们的七情六欲妄想杂念。
此非一朝与一夕 是我本真不是术。(第五十五句 第五十六句)
这个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做得成。须要经过若干岁月。并且不是用什么取巧的法术,讨什么意外的便宜,仅此寻得吾人本来真面目而已。
岁寒坚确如金石 战退阴魔加慧力 (第五十七句 第五十八句)
《
论语
》上有一句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凋,是树木落叶子。松柏后凋,是说别种树木到这个时候,都已枯槁零落。独有松柏仍旧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于改变初心。确字,同坚宇一样解释。
松柏不凋已经称得起坚确。金石比松柏更要坚确。所以此处拿金石比喻修道人的志气。有金石般的志气,自然能够战退阴魔。阴魔既已去尽,慧力即同时增加。
慧是智慧,力是毅力。只有智慧而无毅力,虽可以见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无智慧,又恐怕认不清大道,误入旁门。必须智慧与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遗憾。
皆由虚淡复精专 便是华胥清静国 (第五十九句 第六十句)
心中没有妄想和欲念就是虚。不染一切嗜好并恶习,就是淡,仔细研究,彻底明白,就是精。信受奉行,始终如一,就是专。
《列子》书上说:“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其民无嗜欲。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其实是一种寓言,等于今人所谓乌托邦之类。人们心中果能十分清静,也同到了华胥国一样。
初将何事立根基 到无为处无不为 (第六十一句 第六十二句)
世间无论做什么事,起初总要立一个根基,以后方能有所成就。修道是大事业,更要把根基立稳,方能步步前进。等到工夫纯熟,程度高深,自然显得头头是道。表面上很像无所作为。实际上已是精全气全神全,没有丝毫缺陷。老子《道德经》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又第三十
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此篇“到无为处无不为”句,也是根据老子的意思。
念中境象须除拔 梦里精神劳执持 (第六十三句 第六十四句)
这两句,就是立根基的办法。吾人当静坐的时候,须要把心中杂念打扫干净。等到坐功纯熟之后,杂念可以完全消灭。然后在睡梦之中,也不忘记修道之事,也同平常静坐的时候一样,自己很有主宰。
不动不静为大要 不方不圆为至道 (第六十五句 第六十六句)
工夫偏于动,嫌太浮躁。工夫偏于静,嫌太枯寂。性情偏于方,嫌太板滞。性情偏于圆,嫌太巧滑。能不落于两边,而得其中和,才是大道。
元和内炼即成真 呼吸外求终末了 (第六十七句 第六十八句)
吾人果能在身内运用元始中和之气,流行不息,就可以成道;倘若在外面呼吸上永久执着,不肯放松,到底未有了脱之日。
元气不住神不安 蠹木无根枝叶干 (第六十九句 第七十句)
元气,即是上文所说无始中和之气。不住,即是不能长住于身内,而向外面发泄。发泄太多,身体里面的元气,渐渐亏损。
元神因为没有元气来培养,遂不能在身中安居,而要逃亡,譬如树木被蠹虫所蚀,根本受伤,枝叶自然就干枯。人身中元气,被七情六欲饥饱寒暑劳心苦力所伤。身体自然也不能长久。
休论涕唾与精血 达本穷源总一般 (第七十一句 第七十二句)
鼻中生出的流质叫作涕。口中生出的流质叫作唾。心中生出的流质叫作血。外肾生出的流质叫作精。虽有四种名称不同,但是这些东西本源却是一样。达本,是看透他们的根本。穷源,是追究他们的来源。
此物何曾有定位 随时变化因心意 (第七十三句 第七十四句)
人身上各种流质,不是分疆划界固定在一处而不许移动的。
都是临时因外界的感触,和内心的激刺,而后生的。
在体感热即为汗 在眼感悲即为泪 (第七十五句 第七十六句)
皮肤里面的流质,外感于天气温度太高,就变化为汗,从毛孔中出来。
眼睛
里面的流质,内感于情意过分悲哀,就变化为泪,从
泪腺
中出来。
在肾感念即为精 在鼻感风即为涕 (第七十七句 第七十八句)
外肾里面的流质,内感于心中
淫欲
之念,就变化为精,从尿管中出来。
鼻粘膜
里面的流质,外感于空气寒冷之风,就变化为涕,从鼻孔中出来。
纵横流转润一身 到头不出于神水 (第七十九句 第八十句)
纵,指人身上下。横,指人身前后左右。流转,是说在身体里面周流循环。润一身,是说身中无一处不走到,无一处不滋润。所以能有这种变化和这种功效,总不离乎神水的作用。
神水难言识者稀 资生一切由真气 (第八十一句 第八十二句)
神水这件宝物,他本身的道理太玄妙,颇难以言语形容。而且世间有学问的人虽多,识得神水的人却很少。须知汗泪涕唾精血等等,都是神水所生,神水又是真气所生。人身若没有真气,神水就不免要干枯。神水既然干枯,于是乎有眼不能视,有耳不能听,有鼻不能嗅,有舌不能尝,有生
殖器不能生育,有四肢百节不能活动。到了这个地步,去死也不远了。
按,学者读丹经最感困难的,就是同样的一个名词,无论在什么方法上都可以混用。即知神水二宇,在此处是如此解释。若在别种丹经上,虽有同样的名词,却不能作同样的解释,请看张紫阳《悟真篇后序》云:“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又张紫阳《全丹四百字序》云:“以铅见汞,
名曰华池。以汞入铅,名曰神水。”这是人元丹法的神水。又张紫阳《金药秘诀序》云,“金水者乃得金气之玄水:又号神水。炼丹之诀,但能引神水入华池,万事毕矣。”许真君《石函记》中《圣石指玄篇》云:“铅砂搏成如土块。六一固济相护爱。用火锻炼一昼夜。火灭烟消土化灰。
腾铅倒装入灰池。火发铅熔化神水。”这是天元丹法的神水。又《明镜匣》云:“若人识真汞;黄金内神火。若人识真铅。白金内神水。”白紫清《地元真诀》云:“华池神水。神水真金。闪灼先天。发泄干金。”这是地元丹法的神水。又灵阳子《洞天秘典》云:“阴阳铅汞为神水。神水
施为不离铅。谁识丹炉神水,乃为月魄金浆,伍冲虚《修仙歌》中自注云:,暗进者,暗进神水,暗进神火,属烹炼之工。明进者,明进神水,明进神火,属超脱之工。”朱痴伯《金火灯》云:“生铅但有壬水
癸水
。既成白金其中方有神水。”这是黄
白术
的神水。以上所列各种丹经中神水
名词,比较《灵源大道歌》中神水,确有霄壤之别。又朗然子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真修捷径此为尊。华池神水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得到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此诗所用神水名词,专指口中津液而言,乃狭义的神水。《灵源大道歌
》中神水,包括人身一切粗细流质而言,乃广义的神水。义意虽同,而不完全相同。倘若学者止知其一,不知其二,依先入为主,看见名词相同,就说方法是一样,那真是误人而又自误。天元丹法,重在服食,不重点化。
地元丹法,既能点化,又可以进一步炼成服食,而上接天元。黄白术,仅能到点化程度而止,不能再往前进。人元丹法,要用同类阴阳。虽有铅银砂汞等名词,其实与五金八石毫无关系。这是四种丹法不同之处。至于《灵源大道歌》的宗旨,乃是修道,不是炼丹,也不是
参禅
止观。其中作
用,学者应当辨别清楚,不可稍涉含糊。世上流传的各种丹经道书,都病在笼统,理路不情,阅之往往令人厌倦。我深悉其中弊病,所以专重分析想把科学精神用在仙学上面,以接引后来的同志。因为这个缘故,凡是拙作论调,每不肯附和前人之说,亦自有苦衷,读者能谅解为幸。
再按,《扬善半月刊》,第四十一期第六页,所载《玉华宫侍书仙子降坛诗》,未二句云:“为惜前缘开后觉,早留真液渡衰残。”真液二字,正合《灵源大道歌》神水二字的本意。留得住真液,才可以济渡衰残。即是留得住神水,才可以维持生命。这种理论,已成为铁案如山,不能摇动
。既然当年曹文逸真人不惜苦口婆心。把第一等修炼的方法宣布流传诸君总算有绿,虽然在八百年以后出世,但是能读她这篇歌诀,也就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了。因此奉劝诸君,务必努力奉行,不可虚度岁月。否则,转世投胎,未必再有今日的机会。
但知恬淡无思虑 斋戒宁心节言语 (第八十三句 第八十四句)
“但知”二字的意思,就是只晓得照以下所说的方法做去,其它一切都不去管。恬,是心中安静,淡,是把世问虚荣看得很淡。
思,是思想。虑,是忧虑斋戒,是古人在将要祭祖天地鬼神之前一种预备的行为。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茹荤,不作乐之类。宁心,是心不妄想。节言语,是口不乱说。
一昧醍醐甘露浆 饥渴消除见真素 (第八十五句 第八十六句)
牛奶
第一转叫作酪。第二转叫作生酥。第三转叫作熟酥。第四转叫作醍醐。醍醐可以算得牛奶中精华所结成的。芭蕉有一种,名叫甘露蕉。花苞中有露水,味甚甘,就是甘露浆。可以算得芭蕉中精华所结成的。一味,是说没有第二样。因为上面所做的工夫,纯洁而安静。所以身中发生的效
验,也是甜美而清凉。饥则思食,渴则思饮,都是表示吾人身体里面有所欠缺,需要补足,方好维持。假使身体内部无所欠缺,自然就不饥渴,能入大定。
自然就能看见本来面目。凡丝类没有染颜色的叫作素。吾人真面目,本是白净无疵,一尘不染,所以叫作真素。
他时动满自逍遥 初日炼烹实勤苦 (第八十七句 第八十八句)
到了将来工夫圆满之后,自然逍遥快乐。但在当初下功的时候,实未免勤劳而辛苦。用武火时叫作炼。用文火时叫作烹。如何是武火,打起精神,扫除杂念,端身正坐,心息相依。如何是文火,全休放松,含光内守,绵绵似有,默默如无。
勤苦之中又不勤 闲闲自要并无神 (第八十九句 第九十句)
虽说下手做工夫要耐得勤苦,然又不是劳心劳力动手动脚的事。所以老子《道德经》上有一句口诀,教人“用之不勤,”既说要勤,又说要不勤,岂非自相矛盾吗。须知所说“不勤”的意思,就是不劳动,不执着。不揠苗助长。所说“勤”的意思,就是不虚度,不懈怠,不一暴十寒。闲闲
,就是表示不勤。能闲闲,方能保得住元气,能保元气,方能养得住元神。
奈何心使闲不得 到此纵擒全在人 (第九十一句 第九十二句)
奈何世上的人心,总是要休息而不可得。虽说因为环境所困,不能完全放下。然而有一半也是历劫以来的习惯,难以改变。做工夫的人,常常被这个念头所累。到了此种地步,或任他放纵,或设法擒拿,全在各人自己做主。
我昔苦中苦更苦 木食草衣孤又静 (第九十三句 第九十四句)
曹真人言她自己当日做工夫时期,很受过许多困苦。吃的穿的,都是别人家不要的东西。所处的境遇,既孤寂而又冷静。
心知大道不能行 名迹与身为大病 (第九十五句 第九十六句)
心中分明认得大道是好,无奈不能实行。所以不能实行的缘故,因为受三种之累。一种虚名,二种事迹,三种身体。虚名之累,就是能者多劳。事迹之累,就是权利义务。身体之累,就是衣食住行。
比如闲处用功夫 争似泰然坐大定 (第九十七句 第九十八句)
修道的人,就怕不得闲。幸而得闲,又被许多有作为的旁门小法所累。比如我们身心,已经得到了清闲境界。与其再要用各种旁门小法工夫,倒不如一切放下,专坐大定的工夫为妙。“争”字与“怎”相同,“争似”犹言“怎若”。
按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七言律诗第二首云:大药不求争得遇。
第十三首云:争如火里好栽莲。七言绝句第一首云:争得金丹不解生。第八首云:争似真铅合圣机。第四十首云:争得金乌搦兔儿。第六十四首云;教人争得见行藏。凡所有的“争”字,都作“怎”字解。宋朝人文章上面所习用的字眼,和现在人所用的两样。为诸君读道书便利计,特附注
于此。
形神虽曰两难全 了命未能先了性 (第九十九句 第一百句)
大道之要,在全神而又全形。全神,普通叫作性功。全形,普通叫作命功。修道的人,能得形神两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到有机会时,再做命功以全形,亦无不可。下文所说:就是了性全神的办法。
不去奔名与逐利 绝了人情总无事 (第一百零一句 第一百零二句)
不去同人家争名夺利。谢绝人情上的往来应酬。就能够达到清闲无事的境界。
决烈在人何住滞 在我更教谁制御 (第一百零三句 第一百零四句)
不食名利,与谢绝应酬,这两件事,看起来很不容易做到。
但是事在人为。倘若真肯下决烈的心,未必一定就有什么障碍。
在我自己本身,更是要做就做,教谁来干涉我呢。住滞,即障碍之意。制御,即干涉之意。
掀天声价又如何 倚马文章未足贵 (第一百零五句 第一百零六句)
掀天,形容其人声价之高。倚马,形容文章下笔之快。但是对于修道上都无用处。
荣华衣食总无心 积玉堆全复何济 (第一百零七句 第一百零八句)
上句说一心同道,不注意于荣华衣食。下句说:有钱的人,若不肯修道,等到老病死的时候,虽有钱又何济于事呢。
工巧文章与词赋 多能时却倍行路 (第一百零九句 第一百一十句)
此言成功一个文学家,也无大用,反而为修行的障碍。
恰如薄雾与轻烟 闲傍落花随柳絮 (第一百十一句 第一百十二句)
此言文人不能成大事业,就像那些薄雾轻烟,和落花飞絮为伴,总觉得飘荡无根,虚而不实。
缥渺幽闲天地间 到了不能成雨露 (第一百十三句 第中百十四句)
上句说:薄雾轻烟的形状。下句说:薄雾轻烟,比较雨露不同,雨露有益于人世,烟雾无益于人世,而烟雾终久是烟雾,不能变成雨露。飘渺,形容其飘荡无极,幽闲,形容其虚而不实。
名与身兮竟孰亲 半生岁月大因循 (第一百十五句 第一百十六句)
世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名誉。更没有一个人不爱惜身体,名誉和身体比较起来,那一样同我最亲切呢,自然是身体最亲切了。
可惜世上人半生岁月,就此因循过去。因循二字的意思,就是遵守旧章。我们抱定人类始祖,所
遗传
的饮食男女习惯,永远不肯改变。服从造化小儿所支配的
生老病死
定律,绝对不敢违抗。这些,都叫作因循。
比来修炼赖神气 神气不安空苦辛 (第一百十七句 第一百十八句)
比来,就是近来,大概指中年以后而言。因为凡人到了这个时候,身体已渐渐衰朽,全靠在神气上面用工夫,才能有少许补救。神气若不能安居在身内,所做的工夫都是白吃辛苦。
可怜一个好基址 金殿玉堂无主人 (第一百十九句 第一百二十句)
好基址,金殿玉堂,皆指人的身体而言。主人,指人的元神而言。身体譬如一所房屋。元神譬如这房屋的主人。倘若时时刻刻让他在外面游荡,不肯回到腔子里。就像一所好房屋,无人居住,无人打扫,无人修理,渐渐的这个房子要变坏了。
劝得主人长久住 置在虚闲无用处 (第一百甘一句 第一百甘二句)
我们应该用种种方法,把房屋的主人劝回来,长久住在家中,不要野心勃勃,常想跑到外面去。并且要把他放在空虚闲静的地方,使他心无所用。然后他的旧习惯始能慢慢的改变。
无中妙有执持难 解养婴儿须藉母 (第一百廿三句 第一百廿四句)
我们的元神,当其寂然不动的时候,不可以说他是有。当其感而遂通的时候,又不可以说他是无。只好说是无中妙有。凡世间道理,不可拿言语形容,不可用心思推测的,都叫作妙。妙有也是这种道理。既不偏于无,亦不偏于有,因此就难于执持。所谓难于执持,就是说把握不牢,捉摸不
定。照这样看来,工夫究竟如何下手呢。但诸君要懂得,世人养育婴儿,全靠母亲力量。
我们元神譬喻婴儿。试问元神之母是什么。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二十章云:“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母就是道。若要养育元神,必须凭借道力。道是什么。道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气。
初下手工夫,就是以神驭气,以气养神。神气合一,就是修道。
缄藏俊辨黜聪明 收卷精神作愚鲁 (第一百廿五句 第一百廿六句)
精神发于耳目,叫作聪明。发于言论文章,叫作俊辩。缄,是封闭。藏,收藏。黜,是废弃。收卷,等于收倦。这两句大意,是劝人把自己精神收藏在身体里面,不要发泻在身体外面,要学老子《道德经》上所说:“大辩若讷,大巧若拙”的样子。是为修道初步下手的办法。
坚心一志任前程 大道于人终不负 (第一百廿七句 第一百廿八句)
必要坚定。志要专一。任我们向前途走去。终可以达到目的。
那时才晓得大道不负于人。所怕的就是人们自己不肯走这条大道,偏喜欢走邪路旁门。非但今生落一场空。并且来生尚要招得种种
恶报
。何苦乃尔。
附录
曹文逸女真人赠罗浮道士邹葆光诗
罗浮道士真仙子。跃出樊笼求不死。冰壶皎洁水鉴清。洞然表里无尘滓。叱咤雷霆发指端。馘邪役鬼篆飞丹。朝吞霞气松窗暖。夜礼星辰玉简寒。琴心和雅胎仙舞。屏绝淫哇追太古。幽韵萧森海岛风,余音缭绕江天雨。真居僻在海南边。溪上帘栊洞里天。灵凤九苞飞栏外。珍禽
五色
舞花前
。金丝捣露
紫河车
。青霓跨领铁桥斜。罗浮自古神仙宅。万里来寻况是家。我昔闺中方幼稚。当年曾览罗浮记。形质虽拘一室间。精魂已出千山外。如今亲见罗浮人。疑是朱明降上真。剑气袖携三尺水。霞浆杖挂一壶春。松姿鹤步何萧散。风调飘飘惊俗眼。吾师出处任高情。止则止兮行则
行。富有溪山宁愿利。贵怀道义不干名。我今寄迹都城里。门外喧喧那入耳。上床布被日高眠。不为公来不肯起。问公去速来何迟。得接高谈几许时。白云偶向帝乡过。去住无踪安可期,我亦韶华断羁绁。何异飘蓬与翻叶。相逢邂逅即开颜。礼乐何曾为吾设。志同笙磐合宫商。道乖肝胆成
吴越。相近未必常往还。相遥未必长离别。翩然孤鹤又南征。寄语石楼好风月。共五十二句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罗浮山志
《罗浮山志》云;宋徽宗宣和中,有曹仙姑居京城,作诗赠道士邹葆光。时徽宗广求学仙之徒,与工诗赋奇女。仙姑,与吴妙明,皆征至京师。仙姑明于丹敕,尝作《大道歌》,深得要旨,道流竞传诵之,敕封文逸真人。每遇道流。藐谓无人。独与葆光语,甚见称许,故有此赠。
汪东亭先生对于灵源大道歌之意见
休真山人汪东亭曰:《大道歌》,又有人谓是刘祖海赡著,名《至真歌》。余观历代丹书,凡有女真著作,皆是言汞不言铅,言水不言火。盖女真身属坤体,故不便言阳火,而只说阴符也。惟独此歌更洗刷净尽,通篇无一字及铅,所说非真汞一物。且灵源者泉窟也。泉窟即神水之根也。本
歌云:神水难言识者稀。又云:纵横流转润一身,到头不出于神水。此皆祖述《悟真》所言:“本是
水银
一味。周流遍历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不离玄牝”盖玄牝即灵源泉窟也。又至真之义,丹经皆指真阳。此歌一味
真阴
,与至真二字何涉。况刘祖著《还金篇》、《还丹歌》,皆是
铅汞对待。何独于此歌只言汞而不言铅耶。 余谓文逸仙姑所作,确无础也。(汪说见于《道统大成》女丹诀中)
《扬善半月刊》第七十七期《灵源大道歌》之按语
撄宁按《灵源大道歌》,在各家道书中,常名为《至真歌》,谓是刘海蟾真人所作。与此篇对勘,仅题目及作者姓字不同而已,本文未见有何特异处。《至真》,《灵源》,刘作,曹作,纷纷聚讼,迄无解决之方。余观此篇体制,殊不类刘真人手笔。然欲判归仙姑名下,又苦于搜不出证据
。虽光绪年间,体真山人汪东亭,曾有论断,理由亦不充足。余后偶阅《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见其中引《罗浮山志》一段云云:方知《大道歌》确属曹作。曹为宋徽宗时人,其名不传,文逸二字乃其封号,曹在当时并有赠罗浮道士邹葆光七言长歌一首传世,格局气味,与《灵源大道
歌》极相似。于是数百年疑案遂以
大白
。
与蒋竹庄先生讨论先后天神水
来函之一段 灵泉神水,似指先天。虽后天之津液,从此而 出。今即以津液释灵泉。先后夭不分。恐致学者误会。
覆函之一段 神水二字,原是一种代名词。说后天可,说先天亦可。但在各家道书丹经上,虽其所用名词,往往杂乱无章。
而先天与后天的界限,却划分得很严,不便通融假借。凡所谓先天,都是无形的。凡所谓后天,都是有形的。如涕唾精血汗泪等物,当然属于后天。即《大道歌》所云神水,亦不合先天定义。惟比较涕唾精血汗泪等物,其程度则超过一级耳。盖因《大道歌》原文“纵横流转润一身”这七个
字,已将神水的界限划定了。俨然是有形的物质。而非无形的先天。至于所谓“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真气。”这个真气,似指先天而言。假使说神水是先天。则神水所赖以资生的真气,更是先天。于是乎有两个先天。恐不合理。愚谓,自先天无形的真气,一变为有形的神水。自有
形的神水,再变为不仅有形而且重浊的涕唾精血汗泪等物。其中显分阶级。可知本篇所谓神水,乃先天无形真气变后天有形物质时,中间过渡之物。今世医家学所谓内分泌者或不无关系。据汪东亭先生云:“灵源者,泉窟也。泉窟即神水之根也。”汪意盖谓,灵源如山中石隙之泉眼。其水
至清洁,而且静止。神水如尚未出山之流泉。其水因流动所经过之路程太多。已不免泥沙混入。惟幸其尚未出山。究与江河湖沼浑浊之水有不同也,故汪不曰灵源即是神水。而曰是神水之根。可知神水之根乃先天。而神水则非先天矣。拙注引朗然子诗“华池神水频吞咽”句,的确是指口中
津液而言。然较常人口中涎唾则有清浊之别。《黄庭内景经》第三章:“口为玉池太和宫。嗽咽灵液灾不干。”又第三十三章:“取津玄膺入
明堂
。下溉喉咙神明通。”又《外景》第一章:“玉池清水灌灵根。”又第二章:“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各等语。皆同朗然子之意
。昔日拙出作《黄庭经讲义》,对此略有发明。总而言之。
灵源大道,是指先天。涕唾精血,是指后天。而灵泉神水,则是先天变后天时,中间过渡之物。若按返还功效而论。亦可以说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时,中间过渡之物。是否有当,敬请指教。
吴彝珠女士跋
仙道之学,玄妙难知。乃吾中华独有之国粹。亦惟吾汉族古往圣哲特别之智慧,始能发明到此。余何幸生为中国之人,而得闻此道耶。幼读小说家言。颇羡神仙有超人之能力。常于静夜,柱香祷天,以求仙度,长者每斥我为妄。黠者群笑我为愚。虽然,妄与愚,且置勿沦。而其一念之诚,
或不无可取也。后以夙世因缘,得识吾撄宁夫子。花晨月夕。对坐清谈。方知世间真有神仙之学。决非小说家空中楼阁之言。惜彼时专攻
医术
,嗣又服务社会。致今三十载大好光阴,尽消磨于尘劳苦海之中。讵勘回首。
丙子春,撄宁夫子为编辑《扬善半月刊》故,谋隐居僻处。余复以困于
痼疾
,不能任繁剧。遂同意迁居沪西梅陇镇之乡村。即便于呼吸新鲜空气。且欲代其料理衣食住之琐事。有暇,辄煮茗吟诗以为乐。一日偶读圆峤真逸诗“太息平生晚闻道,双修偕隐两磋跎。”之句。不禁触动愁怀,泫
然流涕。夫子见而谓日:尔欲闻道,此其时矣。惟不能以私情而废古制。余乃照例具表立誓行礼如仪。遂于历代道祖仙师位下,敬恭承受超生死脱轮回历劫不变千圣相传天人合一之绝学。此丙子冬月事也。鸣呼大道无私,岂不信哉。《灵源大道歌》者,余三十年前,已能背诵。但未明其奥
义。仅喜玩其词章。而今则幸矣。一者幸万方多难之秋,尚有此仙学胜缘之集会。二者
文化
销沉之际,尚有此白话注解之流通。
三者幸诸位道友序文,皆各擅真知灼见,逸想遐思,足以补充注解未尽之意。四者奉天下后世有缘的士女,得读此书,于最短时期,即能洞明最上乘之玄妙,并预贺彼等将由此而获修身立命之方,识返本还源之路。则作者、注者、序者、捐资刊印者、设法流通者,种种愿力,皆不致虚抛耳
。噫,余老矣且苦病。今生能完其素志与否,固不敢存奢望。惟大道无私,成功亦可必自我乎。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季秋内弟子吴彝珠谨跋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跋
《灵源大道歌》,向无单行本应世。至于白话注解更未之前
闻。今观此歌,通篇既无龙虎铅汞五行八卦等类代名词。而其宣传大道。开示灵源,且直指性命,专讲神气,又至为亲切。若能依法行持,可保绝无流弊。不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只须有一时一刻之工夫。便可调一开一阖之真息。补救已损之精神。摄收渐耗之元气。勉维现状。庶渡衰残
。倘再能断绝尘缘,专心致志。
将见混一忘一,得大自在。倏忽之间,真可以坐脱而立亡矣。虽然,本篇因是文言,初学犹难领会。兹幸吾师陈公,复用浅显流畅之白话文以注解之。使粗通文理之人,亦能展卷了然。无师自悟。庶免歧路徬徨,空抱向隅之叹。惟学者既得此书,即当彻底研究。切勿如走马看花,或竟束之
高阁。若徒遇斯盛缘,而不得其益。结果仍与醉生梦死之庸俗人无异。终不免为最狡猾最顽皮之造化小儿所玩弄,岂不甚可惜哉。原夫曹真人之启发于前,与吾师之细释于后也。盖欲普渡众生,愿人人成道耳。则世之读此书者,又安忍辜负作者及注者之一片苦心,而不力求上进耶。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季秋弟子汪伯英谨跋
元气
,
老子
,
太极
,
精血
,
灵台
,
衰老
相关帖子
•
钟知霖品老子(知其雄二十八)
•
钟知霖品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二十九)
•
钟知霖品老子(以道佐人主三十)
•
钟知霖品老子(夫兵者三十一)
•
钟知霖品老子(道恒三十二)
•
钟知霖品老子(知人者三十三)
•
钟知霖品老子(道沨呵三十四)
•
钟知霖品老子(执大象三十五)
•
钟知霖品老子(将欲拾之三十六)
•
钟知霖品老子(道三十七)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