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微明道观
›
太上老君五厨经(zz)
返回列表
查看:
1565
|
回复:
0
太上老君五厨经(zz)
[复制链接]
xuma
xuma
当前离线
积分
955
发表于 2005/9/6 12: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太上老君
五厨经
(二注)
《
老子
说五厨经》夫存一气和泰,则
五脏
充满,五神静正。正藏充则滋味足,五神静则嗜欲除。则此经是五脏之所取给,如求食于厨,故云五厨尔。
原 文
东方一气和泰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玄理同玄际。
南方不以意思意,亦不求无思,意而无有思,是法如是持。
北方莫将心缘心,还莫住绝缘,心在莫存心,真则守真渊。
西方修理志离志,积修不符离,志而不修志,己业己无知。
中央诸食
气结
气,非诸久定结,气归诸本气,随取当随泄。
五厨经气法并叙
臣闻《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富哉言乎!富哉言乎!是知义必精,然后可以入神致用;致用必利,然后可以安身崇德。义不精而云致用,用不利而云安身,身不安而云知道者,未之有也。然则,冲用者生化之主也。精气为物,谓之委和,漠然无间,有与立矣!则天地大德不曰生乎?全其形生者,在乎少私寡欲,抱朴柔和,游心于澹,合气于漠。且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故圣人垂教以检之,广业以持之,专气致桑以导其和,向晦宴息以窒其欲,洗心藏密,穷神知化,然后身安,而国家可保,德用而百姓不知。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矣。伏读此经五章,尽修身卫生之要,全和含一,精义可以入神,坐忘遗照,安身可以崇德。研味滋久,辄为训注。臣草茅微贱,恩霈特深。天光不违,自忘鄙陋。俯伏惭惧,徊徨如失。臣愔顿首顿首。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京肃明观道士臣尹愔上。
一:
东方一气和泰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玄理同玄际。
尹注:东方一气和泰和一气者,妙本冲用,所谓
元气
也。冲用在天为阳和,在地为阴和,交合为泰和也。则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然后形质具而五常用矣。故《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则守本者,当外绝二受,以全生分,内存一气,以和泰和,泰和和一而性命全矣。故《老子》又曰:专气致桑,能如婴兒乎,得一道皆泰得一者,言内存一气以养精神,外全形生以为车宅,则一气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故云得一。如此修生养神之道,皆舍于泰和矣。故《老子》曰:万物得一以生。和乃无一和言人初禀一气以和泰和,若存和得一,则和理皆泰。至和既暢,非但无一,亦复无和,不可致诘,如土委地。故《老子》曰:吾不知其名。玄理同玄际玄妙也;理,性也。此言一气存乎中,而和理出其性,性修反德,而妙暢于和,妙性既和,则与玄同际。故老君曰:同谓之玄。
李注: 一气者,先天一气也。和泰和,会合五脏中不和之气也。既合五脏之气,则得一气为道气,由是一身皆泰和之气也。一身由泰和之气,则和气充周,浑然浩然,无一和之可名也。理:性也,言性而命在。际:交也,两玄不可分。以玄交玄,则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也。
二:南方不以意思意,亦不求无思,意而无有思,是法如是持。
尹注:南方不以意思意意者,想受也。言存一气以和泰和者,慎勿存想受以缘境识,当凝神湛照,令杳然空寂,使和暢于起念之前,慧发于忘知之后。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则吉祥止矣。若以意思意,想受尘,坐令焚和,焉得生白?故老君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亦不求无思意而不复思但不缘想受,则自发慧照,慧照之发亦不自。若求无思,即涉想受,与彼思意无差别。故老君曰:无名之朴,亦将不欲。意无有思,内存一气,但令其虚,虚即降和,和理自暢,则不缘想受纳和,强假意名。既非境识所存,是以于思无有。故老君曰:用其光,复归其明。是法如是持如是内存泰和,泰和之法和暢,则是法皆遣,遣法无住,复何所持?以不持为持,故云是法如是持也。
李注:下意字,以真意言,慧光是也。不以意思意者,二玄相交之际,慧发迟速,不由人知,勿令定中急急求慧也,然亦不求无思。却要求注意规中,忘而不忘,不忘而忘。有意无意间,一气生而慧光见,乃
善行
持者也。故曰:“意而无有思,是法如是持。”
三:北方莫将心缘心,还莫住绝缘,心在莫存心,真则守真渊。
尹注:北方莫将心缘心心者,发慧之质,想受之器也。正受则发慧,邪受则生想,言人若能气和于中,心正于内,内照清净,则正慧湛然。鉴明而尘垢不止,渊停而万象俱见。见象无主,谓之常心。若以心得心,缘心受染,外存诸法,内无慧照,常心既丧,则和理亦亏矣。故《庄子》曰: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还莫住绝缘夫以心缘心,则受诸受若正受生慧,日得常心。慧心既常,则于正无受,何等为绝缘?心亦无缘绝,湛然常寂,何所住乎?故老君曰: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也。心在莫存心慧照湛常,则云心在;心忘慧照,故曰莫存。既不将而不迎,心缘则无绝,而无住矣,真则守真渊真者,谓常心慧照,清净不杂也。若湛彼慧源,寂无所染,既无知法,亦无缘心,则泰和含真,本不相离,故云守尔。
李注:莫以内照之心,外缘人欲之心,则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也。既存绝外缘之心,又莫执住绝缘之心,所谓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制而不着,放而不动也。心在乎内,亦莫存一个在内之心,为法所缚。只要得其真常,静守深渊,《契》所谓“浮游守规中”是也。
四:西方修理志离志,积修不符离,志而不修志,己业己无知。
尹注: 西方修理志离志理者,性也;志者,心有所注也。前绝外境受,此绝内性受也。言修性者,心有所注。心有所注,但得遍照,外尘已绝,境识无住,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性修反初,圆照无滞,内外俱静,玄之又玄,则离于住想矣,积修不符离上令修性离志,则内外俱寂,无起住心,亦无空心,坐忘行忘,次来次灭,若积修习,不能忘泯,起修一念,发引千钧,内照既摇,外尘咸起,则与彼离志不相符合矣,志而不修志若心无所注,则何由渐悟?必固所注,而得定心,心得故云志也。不修志者,明离志而不积修,忘修而后性足,则寂然圆照矣已业无已知因心注而慧业清净,故云已业。内忘诸己,外忘诸物,于慧照心无毫芒用。则于已业自亦忘知,故云无已知也。
李注:修性之功,先持其志,后离其志。持其志则用志不纷,离其志则委志虚无。若使积力修性,苦持其志,是名边见,必起住心,必与离志之道不相符合。夫维持其志而不持其志,绵绵若存,则修己之业,无庸以己见参乎其间,自自在在,安安闲闲,则清净无为矣。
五:中央诸食气结气,非诸久定结,气归诸本气,随取当随泄。
尹注:中央诸食气结气夫一气凝结,以和泰和,和一皆泰,则慧照常湛。今口纳滋味,以充五脏,身聚泡沫,以载其形。生者,受骸于地,凝湿于水,禀热于火,持息于风,四缘结漏,皆非妙质。故淄涅一气,昏汩泰和,令生想受,识动之弊秽矣。非诸久定结言人当令泰和舍一,无所想受,守真湛常,则与泰和合体。今以诸食结气,故非久定结也。气归诸本气四缘受识,六染生弊,地水火风,散而归本,根识既识,则从所受业矣。随取当随泄取者,受纳也;泄者,发用也。夫想有二受,业有二应,随所受纳,法用其微。若泰和和一,则一气全和,致彼虚极,谓之复命,复命得常,是名正受。正受净业,能生慧照,慧照湛常,一无所有,则出入无间矣。不者,则食气归诸四缘,业成沦于六趣。
李注:《
黄庭经
》曰:“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
阳气
。”由此印之,诸凡食滋味以
养气
者,不过暂时融结之气,旋饱旋馁,非一气和泰和之气,长存身中久久定结也。五脏之中,各有泰和为本。至人攒合五气,立为丹鼎。鼎中一气生来,各归诸气之本。我随取之,亦随泄之。取则五气朝元,泄则百骸俱理。《易》所谓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泄:即畅发之义也。
太上老君
,
五脏
,
老子
,
气结
,
黄庭经
,
善行
相关帖子
•
钟知霖品老子(知其雄二十八)
•
钟知霖品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二十九)
•
钟知霖品老子(以道佐人主三十)
•
钟知霖品老子(夫兵者三十一)
•
钟知霖品老子(道恒三十二)
•
钟知霖品老子(知人者三十三)
•
钟知霖品老子(道沨呵三十四)
•
钟知霖品老子(执大象三十五)
•
钟知霖品老子(将欲拾之三十六)
•
钟知霖品老子(道三十七)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