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养正私塾
›
伊于胡厎,余有责焉! 贺益德
返回列表
查看:
2799
|
回复:
1
伊于胡厎,余有责焉! 贺益德
[复制链接]
云怀
云怀
当前离线
积分
1405
发表于 2005/12/11 22: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社会道德沦丧 教师责无旁贷
某某大
学校
长及各位老师:
鄙人系某某师专政史系教师,名贺益德。鉴于目前社会上道德败坏,大局堪忧,曾向师专建议,开设《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课,而未能如愿。所以上书贵校各位领导和老师,寻求支持。鄙人估计,以贵校的资格,应该有根据现实需要而添设新课的自主权。如能添设《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课,鄙人愿意调来贵校,为唤醒青年学生的道德意识,舍命奋斗。
说到道德,它的价值是永恒的。中华民族是一个道德成就极高的民族。主要以儒、道、佛三家为代表。核实而言,这三家并非鼎足而立的三个学派,而是同一境界由浅入深的三个深度。《三教平心论》中,把这三家都比作医生,说:“儒疗皮肤,道疗
血脉
,佛疗骨髓”。当今社会,道德崩溃,人心涣散,罪恶遍地,险象环生,如果再不设法挽救,后果不堪设想。而儒、道、佛三家的道德理论和修证方法,大有发掘的必要。火烧眉毛,刻不容缓。我们不能袖手等待救世主的降临,应该主动把责任一肩承担起来。因此,鄙人在某某师专,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开设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讲座》。意在凭着自己一片愚诚,感化几个学生,消除几分戾气。目前已讲完了《大学》,以及《
论语
》中《学而》、《为政》、《八佾》三篇。联系自己的修持体会,结合历史经验,形象地阐述
经典
中的义理。学生们听得很入迷。这一经验,使鄙人感到,青年学生对道德的渴求,其实是很强烈的。至于目前学校里的道德课,不那么受学生欢迎,主要是讲课者缺乏诚意和方法。但鄙人的讲座,目前尚属于
民间
性质,不受官方保护,未便大张旗鼓。若能列入正式课程,则无此麻烦了。但某某师专却未能批复,一腔热忱,郁而未伸。
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道德教育实在是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大家都深恶痛绝那些充斥市场的伪劣产品,其实,没有伪劣人品,哪来的伪劣产品!学校就是人品的加工厂,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如果人品不过硬,则他们所掌握的
知识
,反而成了他们作恶的工具,对个人、对
家庭
、对社会,其危害程度比文盲更甚。道德教育失败,学校就成了伪劣人品的出产地。这一令人痛彻心肺的现状,到现在来扭转,已经嫌太迟了,但迟了还不扭转,则后果之惨,将伊于胡底!鄙人只好自不量力,发愿来挑这一幅重担。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力量虽然相当有限,但只要精诚不退,不信感动不了天地。鄙人将毕此一生,实践这一愿望。敬祈各位领导和老师,鉴我血诚,垂赐支持。
如果开设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课,就有一个选择教材的问题。鄙人的想法,是直接采用《论语》、《道德经》等原著。因为,“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孔子、
老子
、
释迦牟尼
,均是道德修养的过来人,他们的道德成就,几千年来,都是最高代表;他们的言教,字字从体验中来,一字一滴血,货真价实,掷地有声,所以长存不坠,万打不倒。本来道德原则,就古今无别,只是表现形式,有些不同而已。如谋财害命,古人用刀,今人用枪,手段有些区别,罪恶的性质则完全一样。所以,孔子等圣人的言教,不仅不会过时,而且万古常新。我们都看见的,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孔子等先圣的学说,不仍在大放异彩吗?不象有些后人,尤其是有些今人,自己没有多少道德体验,而著述倒不少,其实,多半是些无补于实际的口头禅。他们的文风,就不符合道德,怎么能够教育人!他们的话,自然没有人听,倒是他们言不由衷的虚伪态度,带坏了年轻人。在道德教育中,态度的真假,是第一关键。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鄙人采用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不仅取其道理之真,更是取其态度之真。采用原著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当今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
国学
基础太差,若能
学习
《论语》等原著,也可以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陷。
至于备课,鄙人认为,这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中,一字一句体会原著中的意境。
佛教
有个譬喻,“因指见月”;别人用手指头给我们示意天上的月亮,我们应该顺着那个指头的方向,找到天上的月亮,而不应该死死盯住那个指头。若执着于语言文字,就成了死死盯住指头了。我们应该顺着文字的指点,体会文字之外的意境。这才是备课的真正任务。鄙人觉得,《论语》等著作的真正注解,只有两个地方找得到,一个是《资治通鉴》、《廿四史》等史籍,里面无数政权、家族和个人,无一不是修德而兴、丧德而亡;这等于是给《论语》等著作做印证。可惜的是,这些赔进成千上亿身家性命证实了的真理,至今仍然许多人一无所知,将来还得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每念及此,不禁怦然
心悸
!寻找真正注解的另一个地方,是在我们自己的修持体会中。试举一例: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字面上没有什么难解,但是,实际境界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就必须切己反省。假如我们做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绩,而不被人理解,我们就往往感到很难受;如果再背上一层冤枉,那更不得了,痛不欲生,这个“痛”,就非“不愠”的境界,就是问题所在了。究其原因,表面上是由于别人的“不知”,深挖下去,却是自己在做工作时,先存了一个强烈的期待“人知”的心理,有了这个“期待”,一旦落空,就“痛”得要命。我们讲修持,就是要修掉这一点对别人的“期待”。只反省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没有,此外不期待、不关注任何别人的反应。不能如此,就是动机不纯,一方面,内心常常会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处世态度,则可能会滑向追求表面好看、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邪路上去。所以,看起来很简单的一“痛”,隐藏的问题却是成堆,不严密反省,不可能发现。经过切实的修持,第一次十分痛,到第二次,只有九分痛了,就是进步。不折不挠,屡败屡战,就会不断进步。随着痛苦这一方面的不断减轻,另一方面,轻舒自在之乐,则油然而生。如果修持到任何境界临头,都丝毫不痛了,就逍遥了,就成就了,就“证果”了,就彻底领会了“人不知而不愠”的意境了。这是以切身体验注解“人不知而不愠”的含义。全部《论语》、《道德经》等著作,均应以这种方式去注解,这就是所谓“以身作证”、“销归自己”。这个工作最艰巨,但也最有趣味,最有意义。不如此备课,而死钻语言文字,则满口空话,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顶多传授一些废知识,道德感化效果,则等于零。
鄙人通过近年来道德教育的尝试,切实体会到,要说服人,必须有“道理”;要感动人,必须有“道力”。两者兼备,才能较好地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实际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道德很高尚,却说不出道理来,他可以感化直接打交道的那一部分人,但不能及于久远;还有一种人,讲起道德理论来,口若悬河,著作等身,而他自身的品德,却并不怎么样,言不由衷,不能感人,等于是一堆废话。两相比较,仅有道力的人,比仅有道理的人,要好得多。在道德教育中,道理只起一个解除学生思想疑虑的作用;道力才能感化学生行动起来。道理可以从读书中获得,道力则必须靠真修
实证
才能获得。所以,明理,真修,实证,是道德教育者的三个必备条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理,属于“知之”的层次;真修,属于“好之”的层次;实证,属于“乐之”的层次。道德修证,完全相同于科学实验,从头到尾,都是实打实,任何装腔作势都没有用。稍微不同的,是道德实证不是拿外物作实验,而是修证者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修证到什么程度,就出现与这程度相对应的某种境界,与科学实验一样的严格;但是,这个境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自己能够领会,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或者是与其他有相同体验的人,互相印证,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分真修,一分实证,一分受用。这是骗不了人的。真假的区别,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真的说出来,一定感人,百分之百,万分之万,都是这样,绝无例外;假的说出来,则无论怎样花言巧语,听众都不会感动。就如向外地人介绍北京,一位只看过地图的人介绍,与一位实地旅游过的人介绍,不同的味道,一听即知。假科学,在事物上面通不过;假道德,在人心上面通不过,通不过的标志,就是感动不了人。这是一条毫无情面的规律,鄙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它的无穷威力,所以,小心谨慎,守之不移。
人生在世,无一例外的,都是追求幸福。如果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受到别人的为人处世的感动,则可算得上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种为他人所感动的被动的幸福,很是难得,必须在社会风气淳良的时代,才有较多的可能性。反过来,如果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够常常感动别人,则我们就成了“感动”这一心理交流的主人翁,那就值得恭贺了,因为,能够常常感动别人的人,自然常常也被别人所感动,而互相感动,正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这种性质的幸福,操之在我,只要自己肯进德修业,精进不懈,则“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受时间、地点和他人的限制。所以,真道德的生活,即是真享乐的生活。古语说:“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孔颜之乐,即道德之乐。台湾弱智学校校长郑武俊先生,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最大的牺牲,就是牺牲享受;最大的享受,就是享受牺牲”。这是最高深的哲理,也是最实在的体会。陶行知先生办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他没有带走半根草,但是,他却带走了所有受恩者的全部真情。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一种富有,比得上真情的富有?反过来,又有哪一种贫穷,比得上真情的贫穷?懂得这个道理,不仅仅是道德,更是智慧。所以,贪求财色,不务修德,不仅仅是道德的欠缺,更根本的是智慧的欠缺。真道德的生活,不只是真享乐的生活,更是真智慧的生活。
但坐而谈,不如起来行,说药不能疗病,画饼难以充饥。鄙人迫切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凭借大学的讲台,凭借先哲的遗教,凭借历史的经验,凭借师长的提携,凭借同道的帮助,凭借自己的诚意,实实在在感化几个学生,跳出自私自利、你争我夺的刀山火海,共享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道德之乐。鄙人自知智慧肤浅,道力薄弱,所可自信者,是有真愿望,有真决心,不图名,不图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鄙人再一次祈请各位领导和老师,鉴我血诚,垂赐支持,鄙人将拚却一生心血,纯洁自己,感化学生,净化社会,以报答领导和老师们的无涯之恩。
贺益德 敬呈
一九九五年二月
[
Last edited by 云怀 on 2005/12/24 at 10:41
]
论语
,
实证
,
释迦牟尼
,
老子
,
知识
,
佛教
相关帖子
•
钟知霖品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二十九)
•
钟知霖品老子(以道佐人主三十)
•
钟知霖品老子(夫兵者三十一)
•
钟知霖品老子(道恒三十二)
•
钟知霖品老子(知人者三十三)
•
钟知霖品老子(道沨呵三十四)
•
钟知霖品老子(执大象三十五)
•
钟知霖品老子(将欲拾之三十六)
•
钟知霖品老子(道三十七)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回复
举报
做人与做事
做人与做事
当前离线
积分
368
发表于 2005/12/16 06: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与净
就个体而言
心气沉静无外一呼一吸
心灵净化关乎一生一世
向楼主致谢!
向文主致敬!!
[
Last edited by 做人与做事 on 2005/12/16 at 22:59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