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8392|回复: 1

列子(FWD)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6 09: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列 子 也 稱 列 御 寇 , 或 稱 列 圄 寇 , 是 戰 國 時 早 期
道 家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記 述 列 子 是 鄭
國 人 , 他 居 住 在 鄭 國 四 十 年 , 無 人 知 其 是 何 人 。 《 漢 書 》 作
者 認 為 他 生 活 的 年 代 早 於 莊 子 , 因 此 《 莊 子 》 書 中 記 載 了
很 多 關 於 他 的 傳 說 。
修 道 : 列 子 之 學 , 本 於 黃 帝 、 老 子 為 宗 。 相 傳 他 曾 向 關 尹 子
問 道 , 拜 壺 丘 子 為 師 , 後 來 又 先 後 師 事 老 商 氏 和 支 伯 高 子
, 得 到 他 們 的 真 傳 , 而 友 伯 昏 無 人 。 修 道 九 年 之 後 , 他 就 能
御 風 而 行 。 《 述 異 記 》 中 說 , 列 子 常 在 立 春 日 乘 風 而 遊 八
荒 , 立 秋 日 就 反 歸 「 風 穴 」 , 風 至 則 草 木 皆 生 , 去 則 草 木 皆
落 。 《 呂 氏 春 秋 》 說 : 「 子 列 子 貴 虛 」 。 他 認 為 「 至 人 之
用 心 若 鏡 , 不 將 不 迎 , 應 而 不 藏 , 故 能 勝 物 而 不 傷 」 。 列 子
窮 而 面 有 饑 色 , 但 拒 絕 鄭 國 暴 虐 的 執 政 者 子 陽 饋 贈 的 糧 食
。 其 弟 子 嚴 恢 問 之 曰 : 「 所 有 聞 道 者 為 富 乎 ? 」 列 子 曰 : 「
桀 紂 唯 輕 道 而 重 利 是 以 亡 ! 」 他 認 為 應 擺 脫 人 世 間 貴 賤 、
名 利 的 羈 絆 , 順 應 大 道 , 淡 泊 名 利 , 清 靜 修 道 。
著 作 與 成 仙 : 列 子 著 書 有 舊 本 二 十 篇 , 多 寓 言 。 劉 向 去 其 重
複 , 存 者 八 篇 , 號 曰 道 家 。 道 家 者 , 秉 要 執 本 , 清 虛 無 為
, 及 其 治 身 , 務 崇 不 兢 , 合 於 六 經 。 唐 開 元 號 列 子 書 曰 沖 虛
至 德 真 經 。 唐 玄 宗 天 寶 年 間 詔 封 為 「 沖 虛 真 人 」 , 宋 宣 和
加 封 列 子 號 為 沖 虛 觀 妙 真 君 。

列子-天瑞第一


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國君卿大夫眎之,猶眾庶也。國不足,將嫁于衛。弟
子曰:「先生往無反期,弟子敢有所謁;先生將何以教?先生不聞壺丘子林之言乎?」
子列子笑曰:「壺子何言哉?雖然,夫子嘗語伯昏瞀人,吾側聞之,試以告女。其言曰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
,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陰陽爾,四時爾,不生者疑獨,不
化者往復。往復,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黃帝書》曰:「穀神不死,是謂
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
。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謂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
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
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
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
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
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
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子列子曰:「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天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
化,物職所宜。然則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則?生覆者不能形
載,形載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天地之道,非陰則陽;
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則剛:此皆隨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故有生者
,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聲者,有聲聲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
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嘗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未嘗有;聲之
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嘗發;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味之所味者嘗矣,
而味味者未嘗呈:皆無為之識也。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能長,能圓能方,能生能
死,有暑能涼,能浮能沉,能宮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甘能苦,能羶能香。無
知也,無能也,而無不知也,而無不能也。」
子列子適衛,食于道,從者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顧謂弟子百豐曰:「唯予與彼知而
未嘗生未嘗死也。此過養乎?此過歡乎?種有幾:若蛙為鶉,得水為藚,得水土之際,
則為蛙蠙之衣。生列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
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為蟲,生灶下,其狀若脫,其名曰鴝掇。鴝掇千日,化而為鳥
,其名曰乾餘骨。乾餘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頤輅。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食醯
黃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羊肝化為地皋,馬血之為轉鄰也,人血
之為野火也。鷂之為鸇,鸇之為布穀,布穀久復為鷂也。燕之為蛤也,田鼠之為鶉也,
朽瓜之為魚也,老韭之為莧也。老羭之為猨也,魚卵之為蟲。亶爰之獸,自孕而生,曰
類。河澤之鳥,視而生,曰鶂。純雌其名大xxxx,純雄其名稚蜂。思士不妻而感,思女
不夫而孕。后稷生乎巨跡,伊尹生乎空桑。厥昭生乎濕,醯雞生乎酒。羊奚比乎不荀,
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久入于機。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

《黃帝書》曰:「形動不生形而生影,聲動不生聲而生響,無動不生無而生有。」形,
必終者也;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終進乎?不知也。道終乎本無始,進乎本不久。有生
則復于不生,有形則復于無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無形者,非本無形者也。生者,
理之必終者也。終者不得不終,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畫其終,惑于數也
。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清而散,屬地濁而聚。精神離形,各歸其真
,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黃帝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我存?

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嬰孩,氣專志一,和
之至也;物不傷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壯,則血氣飄溢,欲慮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
焉。其在老耄,則欲慮柔焉;體將休焉,物莫先焉;雖未及嬰孩之全,方于少壯,間矣
。其在死亡也,則之于息焉,反其極矣。
孔子游于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
,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
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
,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
?」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
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于故畦,并歌并進。孔子適衛,望之于野。顧謂弟子
曰:「彼叟可與言者,試往訊之!」子貢請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嘆曰:「先生曾不悔
乎,而行歌拾穗?」林類行不留。歌不輟。子貢叩之不已,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
?」子貢曰:「先生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樂而拾穗行歌
乎?」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
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子貢曰:「壽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
。子以死為樂,何也?」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子貢聞之,不喻其意,還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
盡者也。」
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
于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睪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
矣。」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賜!汝知之矣。人胥
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
『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謂死人為歸
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
;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游于四方而不歸者,何人哉?
世必謂之為狂蕩之人矣。又有人鐘賢世,矜巧能,修名譽,夸張于世,而不知已者,亦
何人哉?世必以為智謀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與一不與一,唯聖人知所與,知
所去。」
或謂子列子曰:「子奚貴虛?」列子曰:「虛者無貴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
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矣。事之破毀,而後有舞仁義
者,弗能復也。」
粥熊曰:「運轉亡已,天地密移,疇覺之哉?故物損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虧于彼。
損盈成虧,隨世隨死。往來相接,間不可省,疇覺之哉?凡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
亦不覺其在,亦不覺其虧。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態,亡日不異;皮膚爪發,隨世隨
落,非嬰孩時有停而不易也。間不可覺,俟至後知。」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
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
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
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
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
大喜。長廬子聞而笑曰:「虹蜺也,云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
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積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積氣也,知積塊也,奚謂
不壞?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巨者。難終難窮, 此固然矣;難測難識,此固
然矣。憂其壞者,誠為大遠;言其不壞者,亦為未是。 天地不得不壞,則會歸于壞。遇
其壞時,奚為不憂哉?」子列子聞而笑曰:「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
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
去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舜問乎烝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
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
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孫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蛻也。故行不知所往,處不知所持,
食不知所以。天地,強陽氣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齊之國樂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
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壤。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大喜,喻其為盜
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踰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
其先居之財。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
。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
之時利,云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陸盜禽獸,
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
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穀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為國氏之重罔己也,過東郭先生問焉。東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盜乎?
盜陰陽之和以成若生,載若形;況外物而非盜哉?誠然,天地萬物不相離也;認而有之
,皆惑也。國氏之盜,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盜,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盜也
;亡公私進,亦盜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為盜邪?孰為不盜邪?

列子-黄帝第二
黃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五戴己,養正命,娛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皯XXXX,昏然五
情爽惑。又十有五年,憂天下之不治,竭聰明,進智力,營百姓,焦然肌色皯XXXX,昏
然五情爽惑。黃帝乃喟然贊曰:「朕之過淫矣。養一己其患如此,治萬物其患如此。」
于是放萬機,舍宮寢,去直待,徹鐘縣。減廚膳,退而間居大庭之館,齋心服形,三月
不親政事。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
國幾千萬里;蓋非舟四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
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
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
痛,指擿無痟癢。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云霧不硋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
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黃帝既悟,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
曰:「朕閑居三月,齋心服形,思有以養身治物之道,弗獲其術。疲而睡,所夢若此。
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
下大治,幾若華胥氏之國,而帝登假,百姓號之,二百餘年不輟。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
偎不愛,仙聖為之臣;不畏不怒,愿愨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已
無愆。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均,字育常時,年穀常豐;而土無札傷
,人無夭惡,物無疵癘,鬼無靈響焉。
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舍
。因間請蘄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數月,意不
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曩章戴有請于子,子不我告,
固有憾于子。今復脫然,是以又來。」列子曰:「曩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姬
!將告汝所學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
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
。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
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
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干殼。
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今女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而懟憾者再三。女之片體將
氣所不受,汝之一節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
復言。
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空,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請問何以至于此?
」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姬!魚語女。凡有貌像聲色者,皆物也
。物與物何以相遠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
夫得是而窮之者,焉得為正焉?彼將處乎不深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游乎萬物之所終
始。壹其性,養其氣,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郤,物
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于車也,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
亦弗知也,墜亦弗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是故遌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猶
若是,而況得全于天乎?聖人藏于天,故物莫之能傷也。」
列御寇為伯昏瞀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鏑矢復沓,方矢復寓。當是時
也,猶象人也。伯昏瞀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當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
百仞之淵,若能射乎?」于是瞀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
在外,揖御寇而進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瞀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
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于中也殆矣夫!」
范氏有子曰子華,善養私名,舉國服之;有寵于晉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目所偏視,
晉國爵之;口所偏肥,晉國黜之。游其庭者侔于朝。子華使其俠客,以智鄙相攻,彊弱
相凌。雖傷破于前,不用介意。終日夜以此為戲樂,國殆成俗。禾生、子伯、范氏之上
客。出行經坰外,宿于田更商丘開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與言子華之名勢,能
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貧,貧者富。商丘開先窘于饑寒,潛于牖北聽之。因假糧荷畚
之子華之門。子華之門徒皆世族也,縞衣乘軒,緩步闊視。顧見商丘開年老力弱,面目
黎黑,衣冠不檢,莫不眲之。既而狎侮欺詒,攩XXXX挨抌,亡所不為。商丘開常無慍容
,而諸客之技單,憊于戲笑。遂與商丘開俱乘高臺,于眾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賞
百金。」眾皆競應。商丘開以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飛鳥,揚于地,肌骨無毀。范氏
之黨以為偶然,未詎怪也。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寶珠,泳可得也。」商丘開
復從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眾昉同疑。子華昉令豫肉食衣帛之次。俄而范氏之藏大
火。子華曰:「若能入火取綿者,從所得多少賞若。」商丘開往,無難色,入火往還,
埃不漫,身不焦。范氏之黨以為有道,乃共謝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誕子,吾不知
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聾我也,子其盲我也,敢問其道。」商丘開曰:『
吾亡道。雖吾之心,亦不知所以。雖然,有一于此,試與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
,聞譽范氏之勢,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貧,貧者富。吾誠之無二心,故不遠而來
。及來,以子黨之言皆實也,唯恐誠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體之所措,利害之
所存也。心一而已。物亡迕者,如斯而已。今昉知子黨之誕我,我內藏猜慮,外矜觀聽
,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內熱,惕然震悸矣。水火豈復可近哉?」自此之後,范氏
門徒路遇乞兒馬醫,弗敢辱也,必下車而揖之。宰我聞之,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
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動天地,感鬼神,橫六合而無逆者,豈但履危險,入
水火而已哉?商丘開信偽物猶不逆,況彼我皆誠哉?小子識之!」
周宣王方牧正,有役人梁鴦者,能養野禽獸,委食于園庭之內,雖虎狼雕鶚之類,無不
柔馴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異類雜居,不相搏噬也。王慮其術終于其身,令毛丘園
傳之。梁鴦曰:「鴦,賤役也,何術以告爾?懼王之謂隱于爾也,且一言我養虎之法。
凡順之則喜,逆之則怒,此有血氣者之性也。然喜怒豈妄發哉?皆逆之所犯也。夫食虎
者,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碎之之怒也。時其饑飽
,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之,逆也。然則吾豈敢逆之使
怒哉?亦不順之使喜也。夫喜之復也必怒,怒之復也常喜,皆不中也。今吾心無逆順者
也,則鳥獸之視吾,猶其儕也。故游吾園者,不思高林曠澤;寢吾庭者,不愿深山幽穀
,理使然也。」
顏回問乎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矣,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
?』曰:『可。能游者可教也,善游者數能。乃若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謖操之者也。
』吾問焉而不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譩!吾與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達其實,
而固且道與。能游者可教也,輕水也;善游者之數能也,忘水也。乃若夫沒人之未嘗見
舟也而謖操之也,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猶其車郤也。覆郤萬物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
舍,惡往而不暇?以瓦摳者巧,以鉤摳者憚,以黃金摳者惛。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
外也。凡重外者拙內。「
孔子觀于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見一丈夫游之,以
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并流而承之。數百步而出,被髪行歌,而游于棠行。孔子從
而問之曰:「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鼉魚鱉所不能游,向吾見子道之,以為
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將承子。子出而被髪行歌,吾以子為鬼也。察子則人也。請
問蹈水有道乎?」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與汨偕
出,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所以道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
命也?」曰:「吾生于陵安于陵,故也;長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
命也。」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
墜,猶掇之也。吾處也,若厥株駒,吾執臂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
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
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問是乎?修汝
所以,而後載言其上。」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數而不止。其父曰:「吾
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
,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
趙襄子率徒十萬,狩于中山,藉芿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煙燼上下,
眾謂鬼物。火過,徐行而出,若無所經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竅,人
也;氣息音聲,人也。問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
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
」魏文侯聞之,問子夏曰:「彼何人哉?」 子夏曰:「以商所聞夫子之言,和者大同
于物,物無得傷閡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為之?」子夏
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雖然,試語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為之?」子
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為者也。」文侯大說。
有神巫自齊來處于鄭,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
,如神。鄭人見之,皆避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而歸以告壺丘子,曰:「始吾以夫子
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無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
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
予示之。」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
可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列子入,涕泣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向吾
示之以地文,罪乎不誫不止,是殆見吾杜德幾也。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
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見杜權矣。」列子
入告壺子。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于踵,此為杜權。是殆見吾
善者幾也。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坐不齋,
吾無得而相焉。試齋,將且復相之。」列子入告壺子。壺子曰:「向吾示之以太沖莫眹
,是殆見吾衡氣幾也。鯢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
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是為九
淵焉,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壺子曰:「追之!」列
子追之而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壺子曰:」向吾示
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猗移,不知其誰何,因以為茅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狶如食人,于事無親,雕瑑復
樸,塊然獨以其形立,XXXX然而封戎,壹以是終。
子列子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
「惡乎驚?」「吾食于十漿,而五漿先饋。」伯昏瞀人曰:「若是則汝何為驚已?」曰
:「夫內誠不解,形諜成光,以外鎮人心,使人輕乎貴老,而韲其所患。夫漿人特為食
羹之貨,多餘之贏;其為利也薄,其為權也輕,而猶若是。而況萬乘之主,身勞于國,
而智盡于事;彼將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驚。」伯昏瞀人曰:「善哉觀乎!汝
處己,人將保汝矣。」無幾何而往,則戶外之屨滿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
頤。立有間,不言而出。賓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履徒跣而走,暨乎門,問曰:「先生既
來,曾不廢藥乎?」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將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
,而汝不能使人無汝保也,而焉用之感也?感豫出異。且必有感也,搖而本身,又無謂
也。與汝游者,莫汝告也。彼所小言,盡人毒也。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楊朱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
為可教,今不可教也。」楊朱不答。至舍,進涫漱巾櫛,脫履戶外,膝行而前曰:「向
者夫子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請夫子辭,行不閑,是以不
敢。今夫子閑矣,請問其過。」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
德若不足。」楊朱蹴然變容曰:「敬聞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將家,公執席,妻執巾
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也之爭席矣。
楊朱過宋東之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楊子
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
」楊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天下有常勝之道,有不常勝之道。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強。二者亦知,而人未
之知。故上古之言:強,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則殆矣
。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勝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謂不勝而自勝,不任而
自任也。粥子曰:「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積于柔必剛,積于弱必強
。觀其所積,以知禍福之鄉。強勝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剛;柔勝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
狀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狀童。聖人取童智而遺童狀,眾人近童狀而疏童智。
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
倚而趣者,謂之人。而人未必無獸心;雖有獸心,以狀而見親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
,仰飛伏走,謂之禽獸。而禽獸未必無人心;雖有人心,以狀而見疏矣。庖犧氏、女媧
氏、神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狀,而有大聖之德。夏桀、殷
紂、魯桓、楚穆,狀貌七竅,皆同于人,而有禽獸之心。而眾人守一狀以求至智,未可
幾也。黃帝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鹖、鷹、鳶
為旗幟,此以力使禽獸者也。堯使夔典樂,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此以聲致禽獸者也。然則禽獸之心,奚為異人?形音與人異,而不知接之之道焉。聖
人無所不知,無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禽獸之智有自然與人童者,其齊欲攝生,亦
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親,避平依險,違寒就溫;居則有群,行則有列;小
者居內,壯者居外;飲則相攜,食則鳴群。太古之時,則與人同處,與人并行。帝王之
時,始驚駭散亂矣。逮于末世,隱伏逃竄,以避患害。今東方介氏之國,其國人數數解
六畜之語者,蓋偏知之所得。太古神聖之人,備知萬物情態,悉解異類音聲。會而聚之
,訓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會鬼神魑魅,次達八方人民,末聚禽獸蟲蛾。言血氣之類
,心智不殊遠也。神聖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訓者無所遺逸焉。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
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
鄙相籠,皆猶此也。聖人以智籠群愚,亦猶狙公之以智籠眾狙也。名實不虧,使其喜怒
哉!
紀渻子為周宣王養鬭雞,十日而問:「雞可鬭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
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影響。」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
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
反走耳。」
惠盎見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之所說者,勇有力也,不說為仁義者也
。客將何以教寡人?」惠盎對曰:「臣有道于此,使人雖勇,刺之不入;雖有力,擊之
弗中。大王獨無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聞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
,擊之不中,此猶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雖有勇弗敢刺;雖有力弗敢擊。夫弗敢,非
無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無其志也。夫無其志也,未有愛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
,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愛利之。此其賢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獨無
意邪?」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也。」惠盎對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無
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萬乘之主
也,誠有其志,則四竟之內,皆得其利矣。其賢于孔、墨也遠矣。」宋王無以應。惠盎
趨而出。宋王謂左右曰:「辯矣,客之以說服寡人也!」

列子-周穆王第三

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
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
。推路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之,選女樂以娛之。化人以為王之宮室卑陋而不可處,王
之廚饌腥螻而不可饗,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穆王乃為之改筑。土木之功。赭堊之色
,無遺巧焉。五府為虛,而臺始成。其高千仞,臨終南之上,號曰中天之臺。簡鄭、衛
之處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澤,正蛾眉,設笄珥,衣阿錫。曳齊紈。粉白黛黑,佩玉環。
雜芷若以滿之,奏《承云》、《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日月獻玉衣,旦
旦薦玉食。化人猶不舍然,不得已而臨之。居亡幾何,謁王同游。王執人人之祛,騰而
上乾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宮。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
據,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
鈞天、廣樂,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王自以居數十年不思其國
也。化人復謁王同游,所及之處,仰不見日月,俯不見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
視;音響所來,王耳亂不能得聽。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喪,請化人求還。化人
移之,王若殞虛焉。既寤,所坐猶向者之處,侍御猶向者之人。視其前,則酒未清,肴
未昲。王問所從來。左右曰:「王默存耳。」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復。更問化人。化
人曰:「吾與王神游也,形奚動哉?且曩之所居,奚異王之宮?曩之所游,奚異王之輔
?王閒恒疑暫亡。變化之極,徐疾之間,可盡模哉?」王大悅。不恤國事,不樂臣妾,
肆意遠游。命駕八駿之乘,右服驊,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減(上減下木),主
車則造父為御,刀(下加冏)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踰輪,左驂盜驪而右山子
,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馳驅千里,至于巨蒐氏之國。巨蒐氏乃獻白鵠之血
以飲王,具牛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已飲而行,遂宿于昆侖之阿,赤水之陽
。別日升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呂,而封之,以詒後世。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所入,一日行萬里。王乃吸曰:「於乎!
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諧于樂,後世其追數吾過乎!」穆王幾神人哉!能窮當身之樂,猶百
年乃徂,世以為登假焉。
老成子學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老成子請其過而求退。尹文先生揖而進之于室,屏
左右而與之言曰:「昔老聃徂西也,顧而告予曰: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造化
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難窮難終。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知幻化之
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吾與汝亦幻也,奚須學哉?」老成了歸,用尹文先生之言
,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時;冬起雷,夏造冰;飛者走,走者飛。終身不箸
其術,故世莫傳焉。子列子曰:「善為化者飛。終身不箸其術,故世莫傳焉。子列子曰
:「善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盡智勇之力,或由化
而成。孰測之哉?」
覺有八征,夢有六侯。奚謂八征?一曰故,二曰為,三曰得,四曰喪,五曰哀,六曰樂
,七曰生,八曰死。此者八征,形所接也。奚謂六侯?一曰正夢,二曰蘁夢,三曰思夢
,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此六者,神所交也。不識感變之所起者,事至則惑
其所由然,識感變之所起者,事至則知其所由然。知其所由然則無所怛。一體之盈虛消
息,皆通于天地,應于物類。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
0(左苂右內);陰陽俱壯,則夢生殺。甚飽則夢與,甚饑則夢取。是以以浮虛為疾者,
則夢揚;以沈實為疾者,則夢溺。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則夢飛。將陰夢火,
將疾夢食。飲酒者憂,歌舞者哭。子列子曰:「神遇為夢,形接為事。故晝想夜夢,神
形所遇。故神凝者想夢自消。信覺不語,信夢不達,物化之往來者也。古之真人,其覺
自忘,其寢不夢,幾虛語哉?」
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國。陰陽之氣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
月之光所不照,故晝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
所見者妄。四海之齊謂中央之國,跨河南北,越岱東西,萬有餘里。其陰陽之審度,故
一寒一暑;昏明之分察,故一晝一夜。其民有智有愚。萬物滋殖,才藝多方。有君臣相
臨,禮法相持。其所云為,不可稱計。一覺一寐,以為覺之所為者實,夢之所見乾妄。
東極之北隅有國,曰阜落之國。其土氣黨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其民食草
根木實,不知火食。性剛悍,強弱相藉,貴勝而不尚義;多馳步,少休息,常覺而不眠

周之尹氏大治產,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晝
則呻呼而即事,夜則昏憊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夢為國君。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
。游燕宮觀,恣意所欲,其樂無經。覺則復役。人有慰喻其懃者,役夫曰:「人生百年
,晝夜各分。吾晝為仆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可所怨哉?」尹氏心營世
事,慮鐘家業,心形俱疲,夜亦昏憊而寐。昔昔夢為人仆,趨走作役,無不為也;數罵
杖撻,無不至也。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尹氏病之,以訪其友。友曰:「若位足榮
身,資財有餘,勝人遠矣。夜夢為仆,苦逸之復,數之常也。若欲覺夢兼之,豈可得邪
?」尹氏聞其友言,寬其役夫之程,減己思慮之事,疾并少間。
鄭人有薪皇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
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途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
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者矣。?」
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
:「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
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歸之士師。士師曰:「若初真得鹿,
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苦鹿,而與若爭鹿。室夫又謂夢認人鹿,無人
得鹿。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夢分人鹿乎?」
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今亡黃帝
、孔丘,熟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宋陽里華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途則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識
先,後不識今。闔室毒之。謁史而卜之,弗占;謁巫而禱之,弗禁;謁醫而攻之,弗已
。魯有儒生,自媒能治之,會子之妻妻以居產之半請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封兆之所
占,非祈請之所禱,非藥石之所攻。吾試化其心,變其慮,庶幾其瘳乎!」于是試露之
而求衣;饑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傳世
,不以告人。試屏左右,獨與居室七曰。」從之。莫知其所施為也,而積年之疾,一朝
都除。華子既悟悟乃大怒,黜妻罰子,操戈逐儒生。宋人執而問其以。華子曰:「曩吾
忘也,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今頓識,既往數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
緒起矣。吾恐將來之存亡得失哀樂好惡之亂吾心如此也,須臾之忘,可復得乎?」子貢
聞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顧謂顏回紀之。
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饗香以為朽,
嘗甘以為苦,行非以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無不倒錯者焉。楊氏告其父
曰:「魯之君子多術藝,將能已乎?汝奚不訪焉。?」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
其子之證。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
者多,固莫有覺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傾一鄉;一鄉之迷,不
足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傾天下;天下盡迷,孰傾之哉?向使天下之人,其心盡如汝
子,汝則反迷矣。哀樂聲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言未必非迷,而況魯之君子,
迷之郵者,焉能解人之迷哉?榮汝之糧,不若遄歸也。」
燕人生于燕,長于楚,及老而還本國。過晉國,同行者誑之,指城曰:「此燕國之城。
」其人愀然變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謂然而嘆。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廬。
」乃涓然而泣。指垅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啞然大笑,曰:「
予昔給若,此晉國耳。」其人大慙。及至燕,真見燕國之城社,真見先人之廬冢,悲心
更微。

列子-仲尼第四
仲尼閑居,子貢入待,而有憂色。子貢不敢問,出告顏回。顏回援琴而歌。孔子聞之,
果召回入問,曰:「若奚獨樂?」回曰:「夫子子奚獨憂?」孔子曰:「先言爾志。」
曰:「吾昔聞之夫子曰:『樂天知命故不憂』,回所以樂也。「孔子愀然有間曰:」有
是言哉?汝之意失矣。此吾昔日之言爾,請以今言為正也。汝徒知樂天知命之無憂,未
知樂天知命有憂之大也。今告若其實。修一身,任窮達,知去來之非我,亡變亂于心慮
,爾之所謂樂天知命之無憂也。曩吾修《詩》《書》,正禮樂,將以治天下,遣來世;
非但修一身治魯國而已。而魯之君臣日失其序,仁義益衰,情性益薄。此道不行一國與
當年,其如天下與來世矣?吾始知《詩》《書》禮樂無救于治亂,而未笑所以革之之方
: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雖然,吾得之矣。夫樂而知者,非古人之謂所樂知也。無樂無
知,是真樂真知;故無所不樂,無所不知,無所不憂,無所不為。《詩》《書》禮樂,
何棄之有?革之何為?「顏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貢。子貢茫然自失
,歸家淫思七日,不寢不食,以至骨立。顏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門,弦歌誦書,終身不
輟。
陳大夫聘魯,私見叔孫氏。叔孫曰:「吾國有聖人。」曰:「非孔丘邪?」曰:「是也
。」「何以知其聖乎?」叔孫氏曰:「吾常聞之顏回,曰:『孔丘能廢心而用形。』」
陳大夫曰:「吾國亦有聖人,子弗知乎?」曰:「聖人孰謂?」曰:「老聃之弟子,有
亢倉之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魯侯聞之大驚,使上卿厚禮而致之。亢倉子
應聘而至。魯侯卑辭請問之。亢倉之曰:「傳之者妄。我能視聽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
之用。」魯侯曰:「此增異矣。其道奈何?寡人終愿聞之。」亢倉子曰:「我體合于心
,心合于氣,氣合于神,神合于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逝在
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也孔四支之所覺,心腹六臟之知,其自
知而已矣。」魯侯大悅。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
商太宰見孔子曰:「丘聖者歟?」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商
太宰曰:「三王聖者歟?」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不知。」曰:「五帝聖
者歟?」孔子曰:「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曰:「三皇聖者歟?」孔子曰:
「三皇善任因時者,聖則丘弗知。」商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為聖?」孔子動容有
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臺而不亂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
無能名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商太宰嘿然心計曰:「孔丘欺我
哉!」
子夏問孔子曰:「顏回之為人奚苦?」子曰:「回之仁賢于丘也。」曰:「子貢之為人
奚苦?」子曰:「賜之辨賢于丘也。」曰:「子路之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于
丘也。」曰:「子張之為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于丘也。」子夏避席而問曰:「
然則四子者何為事夫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賜能辨而不能訥,
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許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
貳也。」
子列子既師壺丘子林,友伯昏瞀人,乃居南郭。從之處者,日數而不及。雖然,子列子
亦微焉,朝朝相與辨,無不聞。而與南郭子連墻二十年,不上謁請;相遇于道,目若不
相見者。門之徒役,以為子列子與南郭子有敵不疑。有自楚來者,問子列子曰:「先生
與南郭子奚敵?」子殛子曰:「南郭子貌充心虛,耳無聞,目無見,口無言,心無知,
形無惕。往將奚為?雖然,試與汝偕往閱。」弟子四十人同行。見南郭子,果若欺魄焉
而不可與接。顧視子列子,形神不相偶,而不可與群。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
者與言,衎衎然若專直而在在雄者。子列子之徒駭之。反舍咸有疑色。子列子曰:「得
意者無言,進知者亦無言。用無言為言亦言,無知為知亦知。無言與不言,無知與不知
,亦言亦知。亦無所不言,亦無所不知;亦無所言,亦無所知。如斯而已。汝奚妄駭哉
?」
子列子學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五年之後
,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更無是非;
從口之所言,更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
,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外內進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
鼻如口,口無不同。心凝形釋骨肉者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履心之所念,言之所
藏。如斯而已。則理無所隱矣。
初子列子好游。壺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曰:「游之樂,所玩無故。
人之游也,觀其所見;我之游也,觀之所變。游乎游乎!未有能辨其游者。」壺丘子曰
:「御寇之游固與人同歟,而曰固與人異歟?凡所見,亦恒見其變。玩彼物之無故,不
知我亦無故。務外游,不知務內觀。外游者,求備于物;內觀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
,游之至也;求備于物,游之不至也。」于是列子終身不出,自以為不知游。壺丘子曰
:「游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適;至觀者不知所眂,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觀矣,是我之
所謂游,是我之所謂觀也。故曰:游其至矣乎!游其至矣乎!」
龍叔謂文摯曰:「子之術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摯曰:「唯命所聽。然先言子
所病之正。」龍叔曰:「吾鄉譽不以為榮,國毀不以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憂;視生
如死,視富如貧,視人如豕,視吾如人。處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觀吾之鄉,如戎蠻之
國。凡此眾疾,爵賞不能勸,弄罰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樂不能移。固不可事國
君,交親友,御妻子,制仆隸。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
文摯自後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幾聖人也!子心
六孔流通,一孔不達。今以聖智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淺術所能已也。」
無所由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雖終而不亡,常也。由生而亡,不幸也。有所由而
常死者,亦道也。由死而死,故雖未終而自亡者,亦常。由死而生,幸也。故無用而生
謂之道,用道得終謂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謂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謂之常。
季梁之死,楊朱望其門而歌。隨梧之死,楊朱撫其尸而哭。隸人之生,隸人之死,眾人
且歌,眾人且哭。
目將眇者先睹秋毫;耳將聾者先聞蚋飛;口將爽者先辨淄澠;鼻將窒者先覺焦朽;體將
僵者先亟犇佚;心將迷者先識是非:故物不至者則不反。
鄭之輔澤多賢,東里多才。圃澤之役有伯豐子者,行過東里,遇鄧析。觀析顧其徒而笑
曰:「為若舞彼來者奚苦?」其徒曰:「所愿知也。」鄧析謂伯豐子曰:「汝知養養之
義乎?受人養而不能自養者,犬豕之類也;養物而物為我用者,人之力也。使汝之徒,
食而飽,衣而息,執政之功也。長幼群聚,而為牢藉庖廚之物,奚異犬豕之類乎?」伯
豐子不應。伯豐子之從者越次而進曰:「大夫水聞齊魯之多相乎?有善治土木者,有善
治金革者,有善治聲樂者,有善治書數乾,有善治軍旅者,有善治宗廟者,群才備了。
而無相位者,無能相使者。而位之者無知,使之者無能,而知之與能,為之使焉。執政
者乃吾之所使,子奚矜焉?」鄧析無以應,目其徒而退。
公儀伯以力聞諸侯,堂谿公言之于周宣王,王備禮以聘之。公儀伯至,觀形,懦夫也。
宣王心惑而疑曰:「女之力何如?」公儀伯曰:「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堪秋蟬之翼。
」王作色曰:「吾之力者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猶憾其弱。女折春螽之股,堪秋
蟬之翼,而力聞天下,何也?」公儀伯長息退席曰:「善哉,王之問也!臣敢以實對。
臣之師有商丘子者,力無敵于天下,而六親不知,以未嘗用其力故也。臣以死事之。乃
告臣曰:『人欲見其所不見,視人所不窺;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為。故學眎者先見
輿薪,學聽者稱聞撣鐘。夫有易于內者,無難于外。于外無難,故名不出其一家。』今
臣之名聞于諸侯,是臣諱師之教,顯臣之能者也。然則臣之名不以負其力者也,以能用
其力者也,不猶愈于負其力者乎?」
中山公子牟者,魏國之賢公子也。好與賢人游,不恤國事,而悅趙人公孫龍。樂正子輿
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悅公孫龍也?」子輿曰:「公孫龍之為人也,行無
師,學無友,佞給而不中,漫衍而無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這心,屈人之口,與韓檀
等肄之。」公子牟變容曰:「何子狀公孫龍之過歟?請聞其實。」子輿曰:「吾笑龍之
詒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後鏃中前括,發發相及,矢矢相屬;前矢造準,而無絕落,
後矢之括猶銜弦,視之若一焉。』孔穿駭之。龍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鴻超
,怒其妻而怖之。引烏號之弓,綦衛之箭,射其目。矢來注眸子,而眶不睫,矢隧地而
塵不揚。』是豈智者之言與?「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曉。後鏃中前括
,鈞後于前。矢注眸子而眶不睫,盡矢之勢也。子何疑焉?「樂正子輿曰:『子龍之徒
,焉得不飾其闕?吾又言其尤者。』龍誑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盡。
有影不移。發引千鈞。白馬非馬。孤犢未嘗有母。』其負類反倫,不可勝言也。」公子
牟曰:』子不諭至言而以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無意則心同。無指則皆至。盡物乾堂
有。影不移者,說在改也。發引千鈞,勢至等也。白馬非馬,形名離也。孤犢未嘗有母
非孤犢也。「樂正子輿曰:「子以公孫龍之鳴皆條也。設令發于餘竅,子亦將承之。」
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曰:「請待余曰,更謁子論。」
堯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歟,不治歟?不知億兆之愿戴己歟,不愿戴己歟?顧問左
右,左右不知。問外朝,外朝不知。問在野,在野不知。堯乃微服游于康衢,聞兒童謠
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不則。」堯喜問曰:「誰教爾為此言?」
童兒曰:「我聞之大夫。」問大夫,大夫曰:「古詩也。」堯還宮,召舜,因禪以天下
。舜不辭而受之。
關尹喜曰:「在己無居,形物其著,其動苦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故其道若物者也
。物自違道,道不違物。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欲若
道而用視聽形智以求之,弗當矣。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用之彌滿六虛,廢之莫知其所
。亦非有心者所能得遠,亦非無心者所能得近。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知而忘情
,能而不為,真知真能也。發無知,何能情?發不能,何能為?聚瑰也,積塵也,雖無
為而非理也。」



列子-湯問第五
殷湯問于夏革曰:「古實有物乎?」夏革曰:「古初無物,今惡得物?後之人將謂今之
無物可乎?」殷湯曰:「然則物無先後乎?」夏革曰:「物之終始,初無極已。始或為
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然自物之外,自中之先,朕所不知民。」殷湯曰:「然則上
下八方有極盡乎?」革曰:「不知也。」湯固問。革曰:「無則無極,有則有盡;朕何
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無極復無無極,無盡復無無盡
。朕以是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湯又問曰:「四海之外奚有?」革
曰:「猶齊州也。」湯曰:「汝奚以實之?」革曰:「朕東行至營,人民猶是也。問營
之東,復猶營也。西行至豳,人民猶是也。問豳之西,復猶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
極之不異是也。故大小相含,無窮極也。含萬物者亦如含天地;含萬物也故不窮,含天
地也故無極。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則天地亦物與。物
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
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
百川水潦歸焉。」
湯又問:「物有巨細乎?有修短乎?有同異乎?」革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
大壑焉,實惟無底之穀,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
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
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
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
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疆
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
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
。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憔僥
國。,人長一尺五寸。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尺。荊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
,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竿歲為春,八竿歲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
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見陽而死。終發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云,其
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江浦之間生
麼蟲,其史曰焦螟,群悅而集于蚊睫,弗相觸也。棲宿去來,蚊弗覺也。離朱子羽,方
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鯱(換魚為角)俞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
。唯黃帝與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
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為櫾,碧樹而冬生,
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齊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為枳焉。鸜鵒不逾濟
,貉逾汶則死矣。地氣然也。雖然形氣異也,性鈞已,無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
。吾何以識其巨細?何以識其修短?何以識其同異哉?」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同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
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寒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
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
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
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齔,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
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萬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穀之
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謂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尸膏
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大禹曰:「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
。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夏革曰:「然則亦有不待神靈
而生,不待陰陽而形,不待日月而明,不待殺戮而夭,不待將迎而壽,不待五穀而食,
不待繒纊而衣,不待舟車而行。其道自然,非聖人之所通也。」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塗,謬之一國。濱北海之北,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其國名曰終
北,不知際畔之所齊限。無風雨霜露,不生鳥、獸、蟲、魚、草、木之類。四方悉平,
周以喬陟。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壺領,狀若甔甀。頂有口,狀若員環,名曰滋穴。有水
涌出,名曰神瀵,臭過蘭椒,味過醪醴。一源分為四埒,注于山下;經營一國,亡不悉
遍。土氣和,亡札厲。人性婉而從,物不競不爭。柔心而弱骨,不驕不忌;長幼儕居,
不君不臣;男女雜游,不媒不聘;緣不而居,不耕不稼;土氣溫適,不織不衣;百年而
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數,有喜樂,亡衰老哀苦。其俗好聲,相攜醉醉經旬乃醒。
沐浴神瀵,膚色脂澤,香氣經旬乃歇。周穆王北游,過其國,三年記歸。既反周室,慕
其國,惝(右加攵)然自失。不進酒肉,不召嬪御者數月,乃復。管仲勉齊桓公,因游
遼口,俱之其國。幾尅舉,隰朋諫曰:「君舍齊國之廣,人民之眾,山川之觀,殖物之
阜,禮義之盛,章服之美,妖靡盈庭,忠良滿朝,肆咤則徒卒百萬,視撝則諸侯從命,
亦奚羨于彼,而棄齊國之社稷,從戎夷之國乎?此仲父之耄,奈何從之?」桓公乃止,
以隰朋之言告管仲,仲曰:「此固非朋之所及也。臣恐彼國之不可知之也。齊國之富奚
戀?隰朋之言奚顧?」
南國之人,祝發而裸;北國之人,鞨巾而裘;中國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資,或農或
商或田或漁,如冬裘夏葛,水舟陸車,默而得之,性而成之。越之東有輒木之國,其長
子生,則鮮而食之,謂之宜弟。其大父死,負其大母而棄之,曰:「鬼妻不可以同居笮
。」楚之南有炎人之國,其親戚死,咼其肉而棄,然後埋其具,乃成為孝子。秦之西有
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只而焚之。燻則煙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此上以
為政,下以為俗。而未足為異也。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鬭。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目中,如探湯,此不為
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汝多知乎?」
均,天下之至理也,連于形物亦然。均發均縣輕重而發絕,發不均也。均也,其絕也,
莫絕。人以為不然,自有笑其然者也。詹何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篠為竿,剖粒
為餌,引盈車之魚于百仞之淵、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橈。楚王聞而異之,
召問其故。詹何曰:「臣聞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雙鶬
于青云之際。用心專,動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學釣,五年始盡其道。當臣之臨河持
竿,心無雜慮,唯魚之念;投綸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鉤餌,猶沉埃聚
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強,以輕致重也。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于一握
,將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治之。既同愈。謂公扈、齊嬰曰:「汝
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藥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與體偕長,今為汝攻之,
何如?」二人曰:「愿先聞其驗。」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強而氣弱,故足于謀而寡于
斷。齊嬰志弱而氣強,故少于慮而傷于專。若換汝之心,則均于善矣。」扁鵲遂飲二人
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祿。二人辭歸。于是公扈
反齊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室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
二室因相與訟,求辨于扁鵲。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匏巴鼓琴,而鳥舞魚躍,鄭師文聞之,棄家從師襄游。柱指鉤弦,三年不成章。師襄曰
:「子可以歸矣。」師文舍其琴嘆曰:「文非弦之不能鉤,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
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內不得于心,外不應于器,故不敢發手而動弦。且小假之以觀其
所。」無幾何,復見師襄。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得之矣。請嘗試之。
」于是當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忽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鐘,溫
風徐迴,草木發榮。當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鐘,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
以激蕤賓,陽光泅烈,堅冰立散。將終命宮而總四弦。則景風翔,慶云浮,甘露降,澧
泉涌。師襄乃撫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彈也!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亡以加之
。被將挾琴執管而從子之後耳。」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
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
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
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悉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百追之
。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善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
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用援琴
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倉,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
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觀之。」穆王曰
:「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翌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耶
?」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趨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
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并觀之
。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
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
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皆假也,而無不畢具者。
合會復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
。穆王始悅而嘆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輸之云梯
,墨翟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東門賈、禽滑釐,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
身不敢語藝,而時執規矩。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于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
,又學射于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
,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
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昌以氂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
,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
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紀昌既盡衛之
術,計天下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端鋒相觸,而
墜于地,而塵不揚。飛衛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端扞之,而無差
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塗,請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術于人。
造父之師曰泰豆氏。造父之始從習御也,執禮甚稗稗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執禮愈謹乃告
之曰:「古詩言:『良弓之子,必先為箕,良冶之子,必先為裘。』汝先觀吾趣。趣如
事,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從。」泰豆乃立木為途,僅可容足
;計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還,無跌失也。造父學子,三日盡其巧。泰豆嘆曰:「
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汝之行,得之于足,應之于心。推于
御也,齊輯乎轡銜之際,而急緩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執節乎掌握之間。內
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
誠得其術也。得之于銜,應之于轡;得之于轡,應之于物;得之于物,應之于心。則不
以目視,不以策驅;心閑體正,六轡不亂,而二十四蹄所投無差;回旋進退,莫不中節
。然後輿輪之外,可使無餘轍;馬蹄之外,可使無餘地。未嘗覺山谷之險。原隰之夷,
視之一也。吾術窮矣。汝其識之!」
魏黑卵以暱嫌殺丘邴章。丘邴章之子來丹謀報父子仇。丹氣甚猛,形甚露,計料而食,
順風而趨。雖怒,不能稱兵以報之。恥假力于人,誓手劍以屠黑卵。黑卵悍志絕眾,九
抗百夫,筋骨皮肉,非人類也。延頸承刀,披胸受矢,鋩鍔摧屈,而體無痕撻。負其材
力,視來丹猶雛鷇也。來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至矣,黑卵之易子過矣,將奚謀焉
?」來丹垂涕曰:「愿子為我謀。」申他曰:『吾聞衛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寶劍,一童子
服之,卻三軍之眾,奚不請焉?「丹遂適衛,見孔周,執仆御之禮請先納妻子,後言所
欲。孔周曰:「吾有三劍,唯子所譯;皆不能父人,且先言其狀。一曰含光,視之不可
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
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
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騞然而
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于事。匣而藏之,
未嘗啟封,」來丹曰:「雖然,吾心請其下者。」孔周乃歸其妻子,與齋七日。晏陰之
間,跪而授其下劍,來丹再拜受之以歸。來丹遂執劍從黑卵。時黑卵之醉,偃于牖下,
自頸至腰三斬之。黑卵不覺。來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卵之子于門,擊之三下,
如投虛。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0(嗤右半部)而三招子?」來丹知劍之不能殺人也,
嘆而歸。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人嗌疾而腰急。」其子曰:「疇昔來丹
之來。遇我于門,三招我,亦使我體疾而支強,彼其厭我哉!」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
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皇子以為無此物,傳之者妄。蕭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誣理哉!」

列子-力命第六

力謂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物欲比朕?&127;」力曰:
「壽夭、窮達、貴賤、貧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
壽八百;顏淵之才不出眾人之下,而壽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諸侯之下,而困于陳,蔡
;殷紂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無爵于吳,田恒專有齊國。夷、齊餓于首
陽,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壽彼而夭此,窮聖而達逆,賤賢而貴愚,貧
善而富惡邪?」力曰:「若如若言,我固無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則若之所制邪?」
命曰:「既謂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壽自夭,自窮自達,
自貴自賤,自富自貧,朕豈能識之哉?朕豈能識之哉?」
北宮子謂西門子曰:「朕與子并世也,而人子達;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人子
愛;并言也,而人子庸;并行也,而人子誠;并仕也,而人子貴;并農也,而人子富;
并商也,而人子利。朕衣則裋褐,食則粢糲,居則蓬室,出則徒行。子衣則文錦,食則
梁肉,居則連欐,出則結駟。在家熙然有棄朕之心,在朝諤然有敖朕之色。請謁不相及
,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子自以德過朕邪?」西門子曰:「予無以知其實。汝造事而
窮,予造事而達,此厚薄之驗歟?而皆謂與予并,汝之顏厚矣。」北宮子無以應,自失
而歸。中途遇東郭先生。先生曰:「汝奚往而反,偊偊而步,有深愧之色邪?」北宮子
言其狀。東郭先生曰:『吾將舍汝之愧,與汝更之西門氏而問之。「曰:「汝奚辱北宮
子之深乎?固且言之。」西門子曰:「北宮子言世族、年貌、言行與予并,而賤貴、貧
富與予異。予語之曰:『予無以知其實。汝造事而窮,予造事而達,此將厚薄之驗歟?
而皆謂與予并,汝之顏厚矣。』」東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過言才德之差,吾之
言厚薄異于是矣。夫北宮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汝之達,非智得也;
北宮子之窮,非愚失也。皆天也,非人也。而汝以命存自矜,北公子以德厚自愧,皆不
識夫固然之理矣。」西門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復言。」北宮子既歸,衣其裋褐,
有狐貉之溫;進其茙菽,有稻梁之味;庇其蓬室,若廣廈之蔭;乘其篳輅,若文軒之飾
。終身逌然,不知榮辰之在彼也,在我也。東郭先生聞之曰:「北宮子之寐久矣,一言
而能寤,易怛也哉!」
管夷吾、鮑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處于齊。管夷吾事公子糾,鮑叔牙事公子小白。齊公
族多寵,嫡庶并行。國人懼亂。管仲與召忽奉公子糾奔魯,鮑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
公孫無知作亂,齊無君,二公子爭入。管夷君與小白戰于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既
立,脅魯殺子糾,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鮑叔牙謂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國。
」桓公曰:『我仇也,愿殺之。「鮑叔牙曰:」吾聞賢君無私怨,且人能為其主,亦必
能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魯歸之齊,鮑叔牙郊近
,釋其囚。桓公禮之,而位于高、國之上,鮑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國政。號曰仲父。桓
公遂霸。管仲嘗嘆曰:「吾少窮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
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大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
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
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此
世稱管、鮑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然實無善交,實無用能也。實無善交實無用能者,
非更有善交、更有善用能也。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鮑叔非能舉賢,不是不舉;小白
非能用仇,不得不用。及管夷吾有病,小白問之曰:「仲父之病疾矣,可不諱云,至于
大病,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夷吾曰:「公誰欲歟?」小白曰:「鮑叔牙可。」曰:
「不可。其為人潔廉善土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使之理
國,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將弗久矣。」小白曰:「然則孰可?」
對曰:「勿已,則隰朋可。其為人也,上忘而下不叛,愧其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
以德分人,謂之聖人;以財分人,謂之賢人。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者,
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國有不聞也,其于家有不見也。勿已,則隰朋可。」然則管夷吾
非薄鮑叔也,不得不薄;非厚隰朋也,不得不厚。厚之于始,或薄之于終;薄之于終,
或厚之于始。厚薄之去來,弗由我也。
鄧析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當子產執政,作《竹刑》。鄭國用之,數難子產之治。
子產屈之。子產執而戮之,俄而誅之。然則子產非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鄧析非能
屈子產,不得不屈;子產非能誅鄧析,不得不誅也。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罰也;可以死而不死,
天罰也。可以生,可以死,得生得死,有矣;不可以生,不可以死,或死或生,有矣。
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無奈何。故曰:「窈然無際,天道自會,漠
然無分,天道自運。天地不能兒犯,聖智不能干,鬼魅不能欺。自然者,默之成之,平
之寧之,將之迎之。
楊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漸。其子環而泣之,請醫。季梁謂楊朱曰:「吾子
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為我歌以曉之?」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幫能覺?匪孽自天
,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醫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曉終謁三醫。一曰
矯氏,二曰俞氏,三曰盧氏,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溫不節,虛實失度,病
由饑飽色欲。精慮煩散,非天非鬼,雖漸,可攻也。」季梁曰:「眾醫也,亟屏之!」
俞氏曰:「汝始則胎氣不足,乳湩有餘。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弗可已也
。」季梁曰:「良醫也,且食之!」盧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稟
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醫也,重貺遣
之!」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生非貴之所能存,自非愛之所能厚;生亦非賤之所能夭,身亦非輕之所能薄。故貴之或
不生,賤之或不死;愛之亦不厚,輕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
自薄。或貴之而生,或賤之而死;或愛之而厚,或輕之而薄。此似順也,非順也,此亦
自生自死,自最自薄。鬻熊語文王曰:「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損。算之所亡若何?」
老聃語關尹曰:「天之所惡,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
楊布曰:「有人于此,年兄弟也,言兄弟也,才兄弟也,貌兄弟也;而壽夭父子也,貴
賤父子也,名譽父子也,愛憎爺子也。吾惑之。」楊子曰:「古之人有言,吾嘗識之,
將以告若。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紛紛若若,隨所為,隨所不為。日去
日來,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信命者亡壽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順信性者亡
安危。則謂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真矣,慤矣,奚去奚就?奚哀奚樂?奚為奚不為
?黃帝之書云:『至人居若死,動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
以動,亦不知所以不動。亦不以眾人之觀易其情貌,亦不謂眾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獨
往獨來,獨出獨入,孰能得之?」
墨杘、單至、嘽咺、憋懯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也;窮年不相知情,自以智之深也。
巧佞、愚直、婩斫、便辟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也;窮年而不相語術,自以巧之微也
。謬(換訁為犭)訝(換訁為忄)、情露、謇極、凌誶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也;窮
年不相曉悟,自以為才之得也。眠娗、諈諉、勇敢、怯疑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也;
窮年不相讁發,自以行無戾也。多偶、自專、乘權、隻立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也;
窮年不相顧眄,自以時之適也。此眾態也。其貌不一,而咸之于道,命所歸也。
佹佹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佹敗者,俏敗者也,初非敗也。故迷生于俏,俏之際
昧然。于俏而不昧然,則不駭外禍,不喜內福;隨進動,隨進止,智不能知也。信命者
,于彼我無二心。于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揜目塞耳,背阪面隍,亦不墜仆也。故曰:
死生自命也,貧窮自時也。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怨貧窮者,不知時者也。當死不懼
,在窮不戚,知命安時也。其例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虛實,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
。其少知之人,不量利害,不料虛實,不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量與不量,料與不
料,度與不度,奚以異?唯亡所量,亡所不量,則全而亡喪。亦非知全,亦非笑喪,自
全也,自亡也,自喪也。
齊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美哉國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國而死
乎?使古無死者,寡人將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據皆從而泣曰:「臣賴君之賜,疏
食惡肉,可得而食,駑馬稜車,可得而乘也,且猶不欲死,而況吾君乎?」晏子獨笑于
旁。公雪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也與據皆從寡人而泣,子之獨笑,何也?」
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則莊公、
靈公將常守之矣。數君者將守之,吾君方將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唯事之恤,行假今
死乎?則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處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
不仁也。見不仁之君,見諂諛之臣;臣見此二者,臣之所為獨竊笑也。」景公慙焉,舉
觴自罰;罰二臣者,各二觴焉。
魏人有東門吳者,其子死而不憂。其相室曰:「公之愛子,天下無有。今子死不憂,何
也?」東門吳曰:「吾常無子,無子之時不憂。今子死,乃與向無子同,臣奚憂焉?」

農赴時,商趣利,工追術,仁逐勢,勢使然也。然農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敗,仕
有遇否,命使然也。

列子-楊朱第七

楊朱游于魯,舍于陣氏。孟氏問曰:「人而已矣,奚以名為?」曰:「以名者為富。」
既富矣,奚不已焉?「曰:「為貴」。「既貴矣,奚不已焉?」曰:「為死」。「既死
矣,奚為焉?」曰:「為子孫。」「名奚益于子孫?」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
其名者澤及宗族,利兼鄉黨;況子孫乎?」「凡為名者必廉廉斯貧;為名者必讓,讓斯
賤。」曰:「管仲之相齊也,君淫亦淫,君奢亦奢,志合言從,道行國霸,死?幔??br /> 氏而已。田氏之相齊也,君盈則己降,君斂則己施,民皆歸之,因有齊國;子孫享之,
至今不絕。」「若實名貧,偽名富。」曰:「實無名,名無實;名者,偽而已矣。昔堯
舜偽以天下讓許由、善卷,而不失天下,郭祚百年。伯夷、叔齊實以孤竹君讓,而終亡
其國,餓死于首陽之山。實偽之辯,如此其省也。」
楊朱曰:「百年壽之大齊;得百年者,千無一焉。設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幾居其半
矣。夜眠之所弭,晝覺之所遣又同居其半矣。痛疾哀苦,亡失憂懼,又幾居其半矣。量
十數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慮者,亦亡一時之中爾。則人之生也奚為哉?奚樂
哉?為美厚爾,為聲色爾。而美厚復不可常厭足,聲色不可常玩聞。乃復為刑賞之所禁
勸,名法之所進退;遑遑爾競一時之虛譽,規死後之餘榮;偊偊爾慎耳目之觀聽,惜身
意之是非;徒失當年之至樂,不能自肆于一時。重囚累梏,何以異哉?太古之人,知生
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
勸。從性而游,不逆萬物所好,死後不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後,年命
多少,非所量也。」
楊朱曰:「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則有賢愚貴賤,是所異也;死則有臭腐消
滅,是所同也。雖然,賢愚貴賤,非所能也;臭腐消滅,亦非所能也。故生非所生,死
非所死,賢非所賢,愚非所愚,貴非所貴,賤非所賤。然而萬物齊生齊死,齊賢齊愚,
齊貴齊賤。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聖亦死凶愚亦死。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
,死則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異?且趣當生,奚遑死後?」
楊朱曰:「伯夷非亡欲,矜清之郵,以放餓死。展季非亡情,矜貞之郵,以放寡宗。清
貞之誤善之若此。」
楊朱曰:「原憲窶于魯,子貢殖于衛。原憲之窶損生,子貢之殖累身。」「然則窶亦不
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樂生,可在逸身。故善樂生者不窶,善逸身者
不殖。」
楊朱曰:「古語有之:『生相憐,死相捐。』此語至矣。相憐之道,非唯情也;勤能使
逸,饑能使飽,寒能使溫,窮能使達也。相捐之道,非不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錦
,不陳犧牲,不設明器也。」
晏平仲問養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閼。」晏平仲曰:「其目奈何
?」夷吾曰:「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抽,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
所欲安,恣意之所欲筆。夫耳之所欲聞者音聲,而不得聽,謂之閼聰;目之所欲見者美
色,而不得視,謂之閼明;鼻之所欲向乾椒蘭,而不得嗅,謂之閼顫;口之所欲道者是
非,而不得言,謂之閼智;體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從,謂之閼適;意之所為者放逸
,而不得行,謂之閼往。凡此諸閼,廢虐之主。去廢試之主,熙熙然以俟死,一日一月
,一年十年,吾所謂養。拘此廢虐之主,錄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百年千年萬年,
非吾所謂養。」管夷吾曰:「吾既告子養生矣,送死奈何?」晏平仲曰:「送死略矣,
將何以告焉?」管夷吾曰:「吾固欲聞之。」平仲曰:「既死,豈在我哉?夢之亦可,
沈之亦可,瘞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棄諸溝壑亦可,袞衣衣繡裳而納諸石槨亦可,
唯所遇焉。」管夷吾顧謂鮑叔黃子曰:「生死之道,吾二人進之矣。」
子產相鄭,專國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惡者畏其禁,鄭國以治。諸侯憚之。而有兄曰
公孫朝,有弟曰公孫穆。朝好酒,穆好色。朝之室也,聚酒千鐘,積麴成封,望門百步
,糟漿之氣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爭危,人理之悔吝,室內之有亡,九
族之親疏,存亡之哀樂也。雖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穆之後庭,比房數十,皆擇稚
齒婑媠者以盈之。方其耽于色也,屏親昵,絕交游,逃于後庭,以晝足夜;三月一出,
意猶未愜。鄉有處子之娥姣者,必賄而招之,媒而挑之,弗獲而後已。子產日夜以為戚
,密造鄧析而謀之曰:「僑聞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國,此言自于近至于遠也。僑為國
則治矣,而家則亂矣!其道逆邪?將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詔之!」鄧析曰:「吾怪之久
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時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誘以禮義之尊乎?」子產用鄧析之言
,因間以謁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智慮,智慮之所將者禮義。禮義成
則名位至矣。若觸情而動,耽于嗜欲,則性命危矣。子納僑之言,則朝自悔而夕食祿矣
。」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擇之亦久矣,豈待若言而後識之哉!凡生之難遇,而死
之易及;以難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禮義以夸人,矯情性以招名,吾
以此為弗若死矣。為欲盡一生之觀,窮當年之樂,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力憊而不
得肆情于色,不遑憂名聲之醜,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國之能夸物,欲以說辭亂我之心
,榮祿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憐哉!我又欲與若別之。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
苦;善治內者,物未必亂,而性交逸。以苦之治外,其法可暫行于一國,未合于人心;
以我之治內,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術而喻之,若反以彼術而教我
哉?」子產忙然無以應之。他日以告鄧析。鄧析曰:「子與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謂子智
者乎?鄭國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衛端木叔者,子貢之世也。藉其先貲,家累萬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其生民之所欲
為,人意之所欲玩者,無不為也,無不玩也。墻屋臺榭,園囿池沼,飲食車服,聲樂嬪
御,擬齊楚之君焉。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聽,目所欲視,口所欲嘗,雖殊方偏國,非
齊土之所產育者,無不必致之,猶藩墻之物也。乃其游也,雖山川阻險,途徑修遠,無
不必之,猶人之行咫步也。賓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廚之下,不絕煙火;堂廡之上,不絕
聲樂。奉養之餘,先散之宗族;宗族之餘,次散之邑里;邑里之餘,乃散之一國。行年
六十,氣干將衰,棄其家事,都散其庫藏、珍寶、車服、妾媵,一年之中盡焉,不為子
孫留財。及其病也,無藥石之儲;及其死也;無瘞埋之資。一國之人,受其施者,相與
賦而藏之,反其子孫之財焉。禽骨釐聞之曰:「端木叔狂人也,辱其祖矣。」段干生聞
之曰:「端木叔達人也,德過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為也,眾意所驚,而誠理所取。
衛之君子多禮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孟孫陽問楊子曰:「有人于此,貴生愛身,以蘄不死,可乎?」曰:「理無不死。」「
以蘄久生,可乎?」曰:「理無久生。生非貴之所能存,身非愛之所能厚。且久生奚為
?五情好惡,古猶今也;四體安危,古猶今也;世事苦樂,古猶今也;變易治亂,古猶
今也。既聞之矣,既見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猶厭其多,況久生之苦也乎?」孟孫陽曰
:『若然,速亡愈于久生;則踐鋒刃,入湯火,得所志矣。「楊子曰:「不然。既生,
則廢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將死則廢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盡。無不廢,
無不任,何遽遲速于其間乎?」
楊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國而隱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古之
人,損一毫一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有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天下治矣。」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不汝為之乎?」楊子曰:
「世因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為之乎?」楊子弗應。禽子出,語孟孫陽。
孟孫陽曰:「子不達夫子之心,吾請言之。有侵苦肌膚獲萬金者,若為之夫?」曰:「
為之。」孟孫陽曰:「有斷若一節得一國。子為之乎?」禽子默然有間。孟孫陽曰:「
一毛微于肌膚,肌膚微于一節,省矣。然則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一節。一毛固
一體萬分中之一物,奈何輕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則以子之言問者聃
、關尹,則子言當矣;以吾言問大禹、墨翟,則吾言當矣。」孟孫陽因顧與其徒說他事

楊朱曰:「天下之美歸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惡歸之桀、紂。然而舜耕于河陽,陶
于雷澤,四體不得暫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愛,弟妹之所不親。行年三直,不
告而娶。乃受堯之禪,年已長,智已衰。商鈞不才,禪位于禹,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
人之窮毒者也。鮌治水土,績用不就,殛諸羽山。禹纂業事讐,惟荒土功,子產不字,
過門不入;身體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禪,卑宮室,美紱冕,戚戚然以至于死:此無
人之憂苦者也。武王既終,成王幼弱,周公攝天子之政。邵公不悅,四國流言。居東三
年,誅兄放弟,僅免其身,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危懼者也。孔子明帝王之道,應
時君之聘,伐樹于宋,削跡于衛,窮于商周,圍于陳蔡,受屈于季氏,見辱于陽虎,戚
戚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遑遽者也。凡彼四聖者,生無一日之歡,死有萬世之名。名者
,固非實之所取也。雖稱之弗知,雖賞之不知,與株塊無以異矣。桀藉累世之資,居南
面之尊,智足以距群下,威足以震海內;恣耳目之所誤,窮意慮之所為,熙熙然從至于
死:此天民之逸蕩者也。紂亦藉累世之資,居南面之尊;威無不行,志無不從;肆情于
傾宮,縱欲于長夜;不以禮義自苦,熙熙然以至于誅:此天民之放縱者也。彼二兇也,
生有縱欲之歡,死被愚暴之名。實者固非名之所與也,雖毀之不知,雖稱之弗知,此與
株塊奚以異矣。彼四聖雖美之所歸,苦以至終,亦同于死矣。彼二兇雖惡之所歸,樂以
至終,亦同歸于死矣。」
楊朱見梁王,言治天下如運諸掌。梁王曰:「先生有一妻妾,而不能治;三畝之園,而
不能蕓,而言治天下如運諸掌,何也?」對曰:「君見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
童子荷箠而隨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使堯牽一羊,舜荷箠而隨之,則不能前矣。且
臣聞之: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何則?其極遠也。黃鐘大呂,不
可從煩奏之舞,何則?其音疏也。將治大者不治細,成大功者不成小,此之謂矣。」
楊朱曰:「太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覺若夢;三
王之事,或隱或顯,億不識一。當身之事,或聞或見,萬不識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廢,
千不識一。太古至于今日,年數固不可勝紀。但伏羲已來三十餘萬歲,賢愚、好醜、成
敗、是非,無不消滅,但遲速之間耳。矜一時之毀譽,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後數百年中
餘名,豈足潤枯骨?何生之樂哉?」
楊朱曰:「人肖天地之類,懷五常之性,有生之最靈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衛
,肌膚不足以自捍御,趨走不足以逃利害,無毛羽以御寒暑,必將資物以為養,性任智
而恃力。故智之所貴,存我為貴;力之所賤,侵物為賤。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
之;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不去之。身固生之主,物亦養之主。雖全生身,不可有其身
;雖不去物,不可有其物。有其物有其身,是橫私天下之身,橫私天下之物。其唯聖人
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此之謂至至者也。」
楊朱曰:「生民之不得休息,為四事故:一為壽,二為名,三為位,四為貨。有此四者
,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謂之遁人也。可殺可活,制命在外。不逆命,何羨壽?
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興貪富,何羨貨?此之謂順民也。天下無對,制命
在內,故語有之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周諺曰:「田父可坐
殺。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恒;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極;肌肉粗厚,筋節腃急,一朝處以
柔毛綈幕,薦以梁肉蘭橘,心病(換丙為肙)體煩,內熱生病矣。商魯之君與田父侔地
,則亦不勇一時而憊矣。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謂天下無過者。昔者宋國有田夫
,常衣緼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
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
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于口,慘于腹,眾哂而怨
之,其人大慚。子此類也。』」
楊朱曰:「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有此而求外者,無厭之性。無
厭之性,陰陽之蠹也。忠不足以安君,適足以危身;義不足以利物,適足以害生。安上
不由于忠,而忠名滅焉;利物不由于義,而義名絕焉。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鬻子曰:『去名者無憂。』老子曰:『名者實之賓。』而悠悠者趨名不已。名固不可
去?名固不可賓邪?今有名則尊榮,亡名則卑辱;尊榮則逸樂,卑辰則憂苦。憂苦,犯
性者也;逸樂,順性者也,斯實之所系矣。名胡可去?名胡可賓?但惡夫守名而累實。
守名而累實,將恤危亡之不救,豈徒逸樂憂苦之間哉?」

列子-說符第八

子列子學于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聞持
後。」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
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
關尹謂子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名也者,響
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是故聖人見出以知
入,觀往以知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愛我,我必愛之;人惡我
,我必惡之。湯武愛天下,故王;桀、紂惡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
,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以是求利,不亦難乎?嘗觀之神農、有炎之德,稽之虞
、夏、商、周之書,度諸法士賢人之言,所以存亡廢興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嚴恢曰:「所為問道者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紂唯重利而
輕道,是以亡。幸哉餘未汝語也!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疆食靡角,勝者為
制,是禽獸也。為雞狗禽獸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矣。

列子學射,中矣,請于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以曰:「弗知也。
」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
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
亦皆如之。故聖人不察存亡,而察其的以然。」
列子曰:「色盛者驕,力盛者奮,未可以語道也。故不班白語道失,而況行之乎?故自
奮則人莫不告。人莫之告,則孤而無輔矣。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故
治國之難,在于知賢而不在自賢。」
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鋒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
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國。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葉者
寡矣。故聖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客有言之鄭子陽者,曰:「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
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
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饑色,君
遇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
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難,而殺
子陽。
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以術干齊侯;齊侯納之為諸公子之傅。好
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祿富其家,爵榮其親。施氏之鄰人孟氏,
同有二子,所業亦同,而窘于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二子以實告孟氏。孟
氏之一子之秦,以術干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
國,是滅亡之道。」遂宮而放之。其一子之衛,以法干衛侯。衛侯曰:『吾弱國也,而
攝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滅亡可待矣。若全
而歸之,適于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遂刖之而還諸魯。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讓
施氏。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
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此
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智茍不足,使君博如孔丘,術
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孟氏父子舍然無慍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晉文公出,會欲伐衛,公子鋤仰天而笑。公問何笑。曰:「臣笑鄰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
者,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竊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
。引師而還,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晉國苦盜,有郄雍者,能視盜之貌,察其眉睫之間而得其情。惡侯使視盜,千百無遺一
焉。晉侯大喜,告趙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國盜為盡矣,奚用多為?」文子曰:「
吾君恃伺察而得盜,盜不盡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盜謀曰:『吾所窮者郄
雍也。「遂共盜而殘之。晉侯聞而大駭,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
然取盜何方?」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且君欲無盜
,莫若舉賢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恥心,則何盜不為?」于是用隨會知
政,而群盜奔秦焉。
孔子自衛反魯,息駕乎河梁而觀焉。有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弗能游,黿鼉弗
能居,有一丈夫,方將厲之也。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
鱉弗能游,黿鼉弗能居也。意者難可以濟乎?」丈夫不以錯意,遂度而出。孔子問之曰
:「巧乎?有道術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對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
及吾之出也,又從以忠信。忠信錯吾軀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復出者,以
此也。孔子謂弟子曰:「二三子識之!水且猶可以忠信誠身親之,而況人乎?」
白公問孔子問:「人可與微言乎?」孔子不應。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
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澠之合,易牙
嘗而知之。」白公曰:「人故不可與微言乎?」孔子曰:「何為不可?唯知言之謂者乎
!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爭魚者濡,逐獸者趨,非樂之也。故至言去言,至為無
為。夫淺知之所爭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趙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勝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謁之。襄子方食而有憂色。左右曰
:「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憂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
不過三日;飄風暴雨不終朝,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施于積,一朝而兩城下
,亡其及我哉!」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者所以為昌也,喜者所以為亡也。
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賢主以此持勝,故其福及後世。齊、楚、吳、越皆嘗勝
矣,然卒取亡焉,不達乎持勝也。唯有道之主為能持勝。」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
而不步以力聞。墨子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勝者,以強為弱。
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
以薦上帝。」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其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令其子問孔子。其子
曰:「前問之而失明,又何問乎?」父曰:「聖人之言先迕後合。其事未究,姑復問之
。」其子又復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復教以祭。其子歸致命。其父曰:「行孔
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後楚攻宋,圍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
炊之;丁壯者皆乘城而戰,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圍解而疾俱復。
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踁,并趨并馳,
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又有蘭子又能燕戲者,聞之
,復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異技干寡人者,技無庸,適值寡人有歡心,故賜金
帛。彼必聞此而進,復望吾賞。」拘而擬戮之,經月乃放。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
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
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纏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
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
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
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
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
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楚莊王問詹何曰:「治國奈何?」詹何對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國也。」楚莊王
曰:「寡人得奉宗廟社稷,愿學所以守之。」詹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
又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楚王曰:「善!」
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曰:「何謂也?」對曰:「爵
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逮之。」孫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
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汝必無受利
地!楚、越之間,有寢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惡。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長有者唯此也。
」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辭而不受,請寢丘。與之,至今不失。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鄲,遇盜于耦沙之中,盡取其衣裝車,牛步而去。視之
,歡然無憂吝之色。盜追而問其故。曰:「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盜曰:「嘻!賢
矣夫!」既而相謂曰:「以彼之賢,往見趙君。使以我為,必困我。不如殺之。」乃相
與追而殺之。燕人聞之,聚族相戒,曰:「遇盜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
弟適秦,至關下,果遇盜。憶其兄之戒,因與盜力爭;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辭請物。
盜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跡將著焉。既為盜矣,仁將焉在?」遂殺之,又
傍害其黨四五人焉。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錢帛無量,財貨無訾。登高樓,臨大路,設樂陳酒,
擊博樓上,俠客相隨而行,樓上博者射,明瓊張中,反兩0(左木右翕)魚而笑。飛鳶適
墜其腐鼠而中之。俠客相與言曰:「虞氏富氏之日久矣,而常有輕易人之志。吾不侵犯
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報,無以立慬于天下。請與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屬,必滅
其家為等倫。」皆許諾。至期日之夜,聚眾職丘,以攻虞氏,大滅其家。
東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將有適也,而餓于道。狐父之盜曰丘,見而下壺餐以餔之。爰
旌目三餔而後能視,曰:「子何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譆
!汝非盜耶?胡為而食我?吾義不食子之食也。」兩手據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
而死。狐父之人則盜矣,而食非盜也。以人之盜,因謂食為盜而不敢食,是失名實者也

柱厲叔事莒敖公,自為不知己者,居海上。夏日則食菱芰,冬日則食橡栗。莒敖公有難
,柱厲叔辭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與不知
無辨也。」柱厲叔曰:「不然。自以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將死之,
以醜後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凡知則死之,不知則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柱厲叔
可謂懟以忘其身者也。
楊朱曰:「利出者實及,怨往者害來。發于此而應于外者唯請,是故賢者慎所出。」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
」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
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
。門人不獲所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以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
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
』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
我身名并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
,習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
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
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
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而
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
楊朱曰:「行善不以為名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利不與爭期而爭及之:故君
子必慎為善。」
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將加誅焉
。幸臣諫曰:「人所憂者莫急乎死,己所重者莫過乎生。彼自喪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
?」乃不誅。有齊子亦欲學其道,聞言者之死,乃撫膺而恨。富子聞而笑之曰:「夫所
欲學不死,其人已死,而猶恨之,是不知民以為學。」胡子曰:「富子之言非也。幾人
有術不能行者有矣,能行而無其術者亦有矣。衛人有善數者,臨死,以訣喻其子。其子
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問之,以其父所言告之。問者用其言而行其術,與其父無差焉
。若然,死者奚為不能言生術哉?」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
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
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嘆曰:「天之于民厚矣!殖
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年十二,預于次,進曰:「不如君
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
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噆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
、虎狼生肉者哉?」
齊有貧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眾莫之與。遂適田氏之廄,從馬醫作役,而假
食郭中。人戲之曰:「從馬知而食,不以辱乎?」乞兒曰:「天下之辱莫過于乞。乞猶
不辱,豈辱馬醫哉?」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遺契者,歸而藏之,密數其齒。告鄰人曰:「吾富可待矣。」
人有枯梧樹者,其鄰父言枯梧之樹不祥。其鄰人遽而伐之。鄰人父因請以為薪。其人乃
不悅曰:「鄰人之父徒欲為薪,而教吾伐之也。與我鄰若此,其險豈可哉?」
人有亡鈇者,意者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作動態
度,無為而不竊鈇也。俄而抇其穀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以竊
鈇者。
白公勝慮亂,罷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貫頤,血流至地而弗知也。鄭人聞之曰:「頤之
忘,將何不忘哉?」意之所屬箸,其行足躓株埳,頭抵植木,而不自知也。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发表于 2009/7/8 06: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列子的师傅壺 丘 子很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