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473|回复: 6

姚文俊:破译《道德经》秘密 揭示老子中国武学文化真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6 2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尧文

姚文俊以师传为据,和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视角,研究老子《道德经》,揭示了“柔弱胜刚强”与“刚强胜柔弱”乃是老子提出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命题。从这一重大发现出发,姚文俊以“武术”为突破口,发表论文《老子是中国武学及武术散打和文化的缔造者》在前,《当代武术之批判》于后,获得很大社会反响,并于2005年4月开始,又先后发表了《为“武学”文化正名》、《破译〈道德经〉秘密的一把钥匙》、《“老庄之说”失之偏颇》等等一系列论文,基本揭示了老子思想之真缔,形成了建构老子“中国武学文化”体系之意向。目前,这些论文见于《文史杂志》等,和《老子文化网》、《国学论坛》、《中国学术论坛》、《春秋社区》、《先秦史研究》,及《博武网》、《北京武术网》、《中国武网》等等,正受到学术界、理论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姚文俊1966年拜师张富恒,学习盘破门武术,为老师的得意门生;1982年元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积近四十年的武术实践和经验,著武术专著《中国武功盘破门》,以批判当今武学上否定传统之崇洋媚外思潮。其间, 姚文俊深感师传之不谬:盘破门武术法则与老子思想密切相关。于是近年离职离岗,潜心研究老子《道德经》。
        姚文俊揭示老子思想之真缔,认为,老子以“柔弱胜刚强”动摇了专制主义者赖以存在的“刚强胜柔弱”的统治思想基础。老子身体力行,修行“武术”,并从中揭示了“刚强”转化为“柔弱”、“柔弱”转化为“刚强”的一系列哲学范畴和条件,而证明了“柔弱胜刚强”也是自然、社会、政治的一大发展规律。以此出发,在“止戈”问题上,老子以“民心”观和“契约”观为根本,提出了“德治”的思想主张,而充分表现出了老子“民主政治”的精神。以此,而与庄子思想、孔子思想、法家思想等等划清了理论界线。概括为:
        1、老子是“入世”思想,而庄子是“出世”思想。
        老子提出的“柔弱胜刚强”与“刚强胜柔弱”是一伟大的哲学命题。它反映在自然、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类哲学发展思想史的贡献来看,它完全可以与“‘神’与‘人’”、“‘精神’与‘物质’”等等这些哲学命题相媲美,而老子的这个哲学命题正是“‘神’与‘人’”认识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老子的哲学思想,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诸如“不可知论”、“不可变论”、“不可为论”等等,作出了理论的,和特别是“武术”实践意义上的科学回答。老子哲学注重“主观能动性”及其“条件”,提出了“可知”、“可变”、“可为”的一系列的哲学范畴,诸如“无极太极”、“有无”、“动静”、“虚实”、“正奇”、“攻守”、“进退”等等,及其“变化”法则,以之充分表现出了人对“自然”、人对“社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而庄子思想,根本表现为“任自然”、“任逍遥”。即要“顺应自然”,表现出了对现实及在人生处世上的消极态度,反映出了庄子的“出世”思想。
        2、老子的“德治”思想与孔子的“仁政”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面对现实,在如何“止戈”的问题上,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相悖,而滑向了“折中主义”。
    老子从“柔弱”胜“刚强”思想出发,讲统治者不要把“道”据为已有,而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圣”、“智”要融入百姓之中而变为百姓的自觉行动;要做到“有德司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要按照双方订立的“契约”来办事,做到“以德服人”,及“德善”、“德信”。这样一来,统治者的“无为”方可变为“有为”,从而实现“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老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上下同心、同德,才能摒弃社会的不公、不平,于是“止戈”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而孔子用“忠孝”取代了老子的“爱民”、用“纲常”取代了老子的“契约”,从而建构出了以“伦理道德”为思想基础的“忠恕之道”,和“仁政”。“忠恕”之道,即为“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它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要安于既定的政治秩序,上下都要注重伦理修养,从“仁”出发,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克已复礼”,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等等。孔子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些,社会便会充满着“仁爱”,于是“止戈”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老子的“重契抑法”思想与法家“唯法是尊”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   
        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认为,靠“和解”、“调解”等办法,可以了结大怨,不能了结余怨、小怨。这是不好的办法。因此圣人要凭借“契约”来调解,这样一来,既不会责备于人,当事双方也不会互相指责,而“怨”也就会顺利的彻底解决了。故老子说:“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他认为,只有靠“契约”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契约”来办事,才能杜绝“法令滋张盗贼多有”的状况,而实现社会的“对等”和“公平”,并做到“以德服人”而体现“德治”。
    而法家,讲法、术、势三位一体。其“唯法是尊”,讲“道”高于“德”,且缺“德”黩“武”,是为专制独裁统治者立意、建言。
       姚文俊 认为, 老子的“止戈”思想,开启了中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呜”。老子的武学思想完全为诸如孙子、鬼谷子等人,及他们的弟子所继承和发扬,由是,上演出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秦扫六合并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威武雄壮的历史大戏,从而也使“中国武术”、“中国兵法”彪榜青史,万古不朽。 同时,也在汉初“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孕育出了中国历史上光耀史册的汉初“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
        目前,姚文俊正在撰书《老子〈道德经〉与中国武学文化》,及《失落的国术》,旨在为老子正名,为老子的武学文化正名。

来源:民间中国
发表于 2007/12/16 23: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入世”与“出世”说

同为道家思想,修炼结果却不一样,就那武术为例,修炼形意拳、八卦掌道家功夫与修炼自然门功夫心境却不一样,形意、八卦掌练后给人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感觉而自然门虽然也心情舒畅,却给人淡泊名利的感觉,通过体认便知.......
发表于 2007/12/17 0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自汉而降,就已经分化为黄老道家和神仙道家。大概这也是道家本身的特色吧,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发表于 2007/12/17 1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又是一個盲人在摸象!破譯道德經?以前多少大師都沒敢說自己破譯了道德經!河上公也僅僅說是熟研其注,所疑自解。現在咋就這麽多能人呢?左一個破譯,右一個開創的!呵呵!看來能人都生在現在了!
发表于 2008/1/21 08: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契是债权人所有,圣人有债权而不收债,叫不责于人。怎么就扯到靠契约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曲解道德经,曲解孔子,一派胡言。
发表于 2008/2/12 20: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与气功

从古到今《道德经》一直被人释义,但释义没有脱离人们的传统观念,即《道德经》只是一部古典哲学著作。
    在遥远的山上,你可能看到一座寺庙,几位僧人盘腿而坐,口里不知在念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冥想。也许你觉得很奇怪,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他们不出去走走?其实在之前他们曾走过千山万水,现在却才修身养性。你也许会很奇怪他们知道你的来历,或早就知道你来了。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你无法解释,但你会顿然出现敬畏感,而这时我却在想到人们去寺庙只是抱着一种信仰,对神的信仰。你看到的是道教徒还是佛教徒不重要,重点你对东方宗教的理解。在《道德经》没有出现前,道教是否存在?而神秘莫测的道教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引用老子的一段话:“道可道,非常道。”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许多常人无法释义的话语,理解可以是多角度和多方面的,但老子怎么连宇宙之初的形态都知道呢?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至此我们可以继承周易的思想。如“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释义: 总之,有(实在的事物)可以对人们有利,无(空虚的事物)也可以被人们利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一致,将自己的感官反映与客观事物的表象混同一致,折断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不一致的锋芒,拆解感官反映与客观事物表象之间的纠纷,这就叫做冥默中与道混同为一(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的法象相统一)。其实老子也是普通人,他只是一位思想者,同时又是一位修炼者,但道教却早在地球上出现了,只是没有老子这个人的代表而没有被体现出来而已。春秋战国是一个过渡时期,人们的苦难也可想而知,老子对社会黑暗感到厌倦了。于是他辞官隐居或上山修炼了,但在同时代或更早,也许早已经有人那么做了,而老子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早期人类曾普遍具有巫术,其中影响范围最大的也许是夏商周时期或更早,但你并不知道5000年前的事情,并之后影响中国历史上广大的气功与武术,而《道德经》只是老子在修炼过程中的心得,同时他只是写好往那一放,没有任何广告宣传,却跨越了两千年,却传遍了整个世界。
老子的《道德经》是具有广大意义的,它不仅拥有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处世哲学,它还有着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丰富内容,启发着宇宙学,人类学,现代物理学,哲学,生命科学与养生学等重要内容。《道德经》的出现让我们尽可能理解老子本人,并了解他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背景,如果你看过《道德经》就要去翻阅《易经》,因为它有着《易经》的足迹。或许人们所认为的道学的玄虚就是从《道德经》开始的。人是意识场与宇宙意念场是相通的,也可以说人类的潜意识是相通的,古代占卜术是人类潜意识的表现,而神灵也是其中表现之一,人的意识,气,神与大自然是互相联系的,我们正处于整体中,而有了自我意识,偶然性就被演义出来了。是因为人们的自我意识没有与潜意识良好沟通导致的结果。《道德经》与《易经》一样是中国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古典著作,整个世界的图书馆几乎都可以找到这两本书的存在,而它的神秘与深邃性却无人能解答。但如果仔细研究就能自然而然的解开《易经》之谜,古人的思维与我们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阴阳观与道。人为什么要在松静,斐诚的的状态下,拿起卦默想自己想要的问题,而不是在紧张与嘈杂的状态下手拿竹签呢?在农村常有孩子玩“笔仙”的占卜游戏,这是个两个人或几个人玩的游戏,大家都确认自己的手没有动的情况下笔动了,并一一回答了超过个人认识范围的任何信息,其实人的意识与其他人的意识,或者大自然是相通的,几个人的意识场决定了这只笔,更准确的说是他们的潜意识让他们预言未来与过去的,这跟梦的潜意识预言功能是相似的。伏羲是谁,暂且把他想成一位巫师,在洞现了自然界与观象与天后创造了《易经》,那么老子是谁,暂且把他想成一位隐居道士,修炼后写下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不是在气功修炼过程中写成的呢?如果人们不懂道教,也许就会以传统观念来误解《道德经》,把他看成一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哲学著作而忽略了它的神秘性。《道德经》与《易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光辉地位,但也有人将其气功,与禅联系在一起,阐述了它的特殊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博大却不知道博在哪,精深却不知道其深在哪,科学发展到现在,它的程度无人不晓,然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范围却在退化,人们把人与自然统一的观念忘记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到了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心境或许与自然环境(风光)有关,然而你却无法表达出你当时的感受,也许用天人合一来解释最恰当不过了。因为这时你并不会注意到自我。道学其实是古代的修身学,也是最早最妙的生命科学,其中也包括气功与武术,而《道德经》却可以直接指导气功和武术,它也让我们知道人是如何长寿的,老子从做官到认识宇宙规律与本质是人生的蜕变,在修炼中掌握了宇宙物理的基本法则这个大纲,并以书写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许我们并不能用现在的传统观念去理解它,也许你处在气功境界中,就会忽然领悟《道德经》。
      javascript:copyUrl('http://bbs.tom.com/i_154_4.html
发表于 2008/2/12 21: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說與武術的關係
太極拳還近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