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励杏老人

(转帖)从徐文医生被严重砍伤所想到的--医生是弱势群体(张友平医生的BLO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6: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环球时报:化解医患矛盾医方须先行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6日00:50  环球时报
  化解医患矛盾,医方须先行
  王延中
  浙江一名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事件,在互联网上引起公愤,再次将已相对脆弱的医患矛盾推上风口浪尖。
  目前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矛盾比较严重,再不能对它视而不见。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医务人员秉持“救死扶伤”理念为患者服务,我国把医疗服务人员视为“白衣天使”。而今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重塑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这说明相当长时间内医疗服务机构的公益属性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公共投入不足背景下医疗服务市场的产业化,使医疗机构以逐利为目的,从业人员也把谋求更大经济利益作为行医行为的准则,把医疗服务行为等同于市场上的一般商品和服务。
  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是医患矛盾产生的内在机理。从这一角度说,现在的医患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和矛盾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医疗服务行为的医学事业属性和医患间社会关系的性质。如何把目前过度强调经济利益为主的医患关系,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关系,重塑医疗服务的事业属性和医患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才是正确的方向。
  计划经济条件下,医患矛盾也存在,主要表现为能不能得到医疗服务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基本解决了缺医少药的问题,医疗服务资源比以前大大好转。中国目前2.2万亿元的卫生总支出,约占GDP的5%,虽然比不上发达国家,但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比较高的,而且增速很快。与过去比,医疗卫生资源大大丰富,患者从医疗资源中得到的服务效果却并不让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排除患者一方的原因,但我们更应当调整与改善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观念与行为。
  医疗服务提供方是医患矛盾的主导方,在当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应该加以调整和完善,引导医患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
  一是从医疗服务的行为而言,由于技术、信息的不对称,医院和医生是医疗方案的制定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医疗费用的决定者。他们的决策引导着医患关系的性质。如果把救死扶伤的效果作为谋利的手段,医患关系就被转为经济关系,这是患者不能接受的,也是社会不能接受的。
  二是要提高医务人员人力资本和道德素质、职业道德之间的匹配性。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教育年限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标志。医疗卫生行业是所有行业里面人力资本比较密集的。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是9年,一个医生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5年。而教育往往被认为不仅仅是提高技能,同时也与道德水平成正比。但这些年来,社会价值观混乱,提倡社会责任一类的价值观得不到弘扬,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更加有市场。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受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混乱价值观体系的冲击比较大。缺少基本的职业素质教育导致很多看似很荒唐事情的出现。
  三是着力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提供方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与水平。现在医患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医疗服务提供方不重视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与患者善意沟通的意愿和技巧造成的。现在的医疗技术进步了,解决了很多过去没法治疗的疾病,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是治不了的。医疗事故是不能完全克服的。更何况如今中国医疗单位每年有60多亿人次的门诊量,1亿多的住院量。医疗服务存在的客观风险,需要在整个服务环节与患者进行有效、及时、全面的沟通和协商。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及时全面地与患者及家人进行沟通,并要撇除经济因素,客观陈述相关风险和处置方案。
  对医患矛盾,政府和社会不能等闲视之。医患关系表面上是医疗服务提供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其实是紧张社会关系在卫生领域的体现。重建医患关系,是重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反思“护士虐婴”事件,为医患关系乃至社会道德的改善、社会关系的重建,起到建设性的作用,而不应将其局限于对个别案例进行就事论事的批评。▲(作者是中国社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00: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地制宜”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2012-06-06 09:22 来源 健康报



    在此亮相的3家医院,有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有地域内的中医药强院;有的地处繁华大都市,也有农业大市的三甲医院。或致力于推动灾难医学的发展,或狠抓中药材质量标准化管理,或积极向农村延伸优质医疗资源,各医院虽然改革路径不尽相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院长 刘中民

    打造急救和灾难救援的“东方品牌”


    去年12月初,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市正式成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出任该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这个分会的成立,是刘中民多年来的梦想。

    2008年5月18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6天,刘中民放弃了自己作为奥运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的机会,作为上海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率队飞抵重灾区汶川县草坡乡。在那次抢险救灾中,草坡乡被称为“最后孤岛”。出发前,刘中民准备了100个手术包、1000份清创药,装了200多个箱子。随行的还有来自上海23家大医院的近30名肾脏科医生。“我们估计地震会造成很多挤压伤,需要大量肾脏专家。但到了现场,几乎找不到几个对症的患者。”

    每每提及陈坚的故事,刘中民都感慨万千。陈坚被大预制板死死压着,在废墟下坚持了80个小时,终于迎来救援人员。但被抬出废墟后仅半个小时,他就趴在担架上,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分析,他的死亡系因被压肢体或组织的缺血再灌注,引起低血容量休克、脓毒血症或其他毒素快速入血等所致。“这虽是个案,却表明灾难救援与常规急救存在的巨大差异。不少医生缺乏灾难救援知识和技能。”

    刘中民说,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专家甚至不如某些煤矿医院的医生“管用”。后者擅长矿难救援,随身带着行军锅、发电机,到了现场就能安营扎寨,迅速展开救援工作。而大医院的专家习惯了护士分诊、仪器检查,在灾区竟有些不知所措。还有一些医生没有掌握最关键的捡伤分类技术,往往是谁喊疼,谁先被抬上飞机。然而真正的重伤员,尤其是那些肝脾破裂者,却得不到及时转运。

    汶川救援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刘中民意识到,加强灾难医学研究的重要性。2008年,他向中华医学会正式递交了关于建立灾难医学分会的申请。

    其实,东方医院为灾难医学学科发展投注精力和心血,远远不止4年时间。

    早在1999年,东方医院就成立了急诊创伤中心,同时引进了与国际接轨的急救体系和创伤专科医师培养晋升制度。刘中民解释说,该院的急救体系集院前复苏→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于一体,使急诊内、外科医生相互配合,采用多学科、立体交叉专业技术抢救多发伤、复合伤,这实际上是改变了过去急诊创伤“医生轮换、专业会诊、专科收治”,常常延误诊治时机的滞后模式,实现“医生护士围着病人转”,尽量减少危重创伤病人的移动。目前,该院已实现从便捷挂号到快速诊断到全程无缝隙复苏,救治成功率提高至96.7%,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8年,刘中民又在同济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与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不同的是,医学生除接受传统临床培训外,还要懂得现代灾难医学救援的科学知识,并进行实地救援演练。

    如果说2010年世博会是上海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那么“急救”就是东方医院递给世博的名片。在全面评估上海医疗救援现状的前提下,2010年年初,上海市卫生局明确以东方医院为基地组建“上海市卫生应急救援队”,为世博保驾护航。东方医院随即以急诊医学部为基础,建立了由31名急救队员组成的卫生应急救援队。刘中民知道,专业的急救队员必须有过硬的救援技能才能在关键时刻不辱使命,他亲自赶赴北京,联系急救培训计划。2010年3月20日,该队赴京接受了由国家地震局和中国国际救援队提供的封闭式军事训练,系统学习了急救、搜救、防毒、破拆、转运伤员等理论与实践课程,队员的灾害救援能力与心理素质得到巨大提升。

    得益于过得硬的综合实力,东方医院被市卫生局指定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定点医院及世博开幕前唯一定点医院。在保证院内各项常规性、基础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下,东方医院共成立十二支医疗队,从2009年9月独家进驻世博局进行医疗保障,到2010年11月中旬世博会结束后的拆馆保障,东方医院共承担了世博会开幕式、中国国家馆日、高峰论坛、世博会闭幕式、世博园A片区常规运转的医疗保障任务,保障人员包括普通游客、VIP贵宾及各国元首、世博局工作人员、世博工地建设者、参展者、演职员及志愿者,园区医疗点接诊23054人,居各定点医院之首。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 范玉强

    中医院“得民心”要从中药抓起


    “药品的质量决定着中医药的疗效,对于中医院而言,只有名医名科而没有质量过硬的药品,医院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西医出身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范玉强十分重视中药材的质量管理,该院也设立了一系列规范的中药药事管理制度,保障中药材的高品质和好疗效。

    范玉强说,天津是一个中医药传统文化比较浓厚的城市,市民对中医药有较高的使用热情,但是同时也有对中医药疗效退化的担忧。为改变广大患者对中医“依赖不减,信赖不够”的局面,该院曾在天津市中医行业内做过一次持续1年的调研,就药材的购进渠道、价格、处理过程、炮制过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高品质的药材是“得民心”的第一步。

    西药有多重质量认证,而中药材只是作为农副产品管理,这就要求中医院在购进药材时要进行严格的自我把关。该院在购进药材时有几条“硬杠杠”:严格限制药材的产地和采摘时间,以保证药材的“地道”;药材的湿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定等。“药材从购进、存储到售出的过程是有伤耗的,为了避免医院损失,我们要求供应商提供5%的合理伤耗。但是,通过购药时的严格把关和过程的严格管理,我们将药材的伤耗降低为零,同时,在药品购进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任何一个批次的药材不合格,我们在下一个采购环节中就会果断减少其采购额度。”范玉强说,通过这一系列管理规则,大大提高了药品质量,对保证药材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方便患者,2009年,该院成立了中药小包装饮片药房。在小包装药房,每一味中药都是独立包装,按照色标和规格统一管理,并将药名以汉语拼音顺序排放。范玉强说,成立小包装药房,在初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认可度都不高。但是随着使用率越来越高,小包装药房的优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首先是增加了中医药方的透明度,一副方子的每一味药都明明白白,患者一目了然。其次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按照君臣佐使配伍开给患者的药方,通过信息化同步传到药房后,就变成了按拼音顺序排列药品名的‘工作药方’,小包装药方与传统药方相比,平均配一副药方要节省10多分钟。”

    范玉强告诉记者,该院开设小包装药房以来,传统饮片的用量并没有出现下降,而且逐年在上升,同时,小包装饮片的用量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全院小包装饮片的用量已经超过了传统饮片。

    有了质量过硬的药材,还得有精于识药用药的人才。“医院每个月都要针对中医的各项基本功进行培训。”范玉强举例说,“不管是学院派还是师承派的中医,如果只知药名而不识药材是很可怕的,为此,药剂科经常组织全部临床药师进行辨识药材的活动。”此外,在某一味药材的产季,该院还请天津市优秀的老药师带领本院药师,到药材的地道产地亲自识药、采药。在天津市卫生局组织的岗位技术练兵中,参赛的中药师要蒙上双眼靠摸、闻等方式来辨识50种中药材,用时短、准确度高者获胜。在这项练兵比武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药师每年都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 温秀玲

    利用技术优势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是一家拥有在职职工近3000人、开放床位2500多张、年门诊量超过百万人次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作为全市最大的公立医疗机构,该院与全市140余家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医学技术协会,以多种形式开展卫生支农工作,为提高乡村医疗水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沧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到该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也是农民。该院院长温秀玲坦言,从小在当地农村长大,对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她有着深刻体会,“当时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所承担的防病治病功能严重弱化,即使是常见病、多发病,农民也不得不到县里、市里的医院就诊。”温秀玲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利用技术优势来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而且要做实、做细、长期坚持,不搞花架子。”

    2003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医学技术协会”成立,该院提出了以协会为依托,从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多方面帮扶卫生院发展的思路。“通过开展科主任与乡镇卫生院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全院科主任每人帮扶一家乡镇卫生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每个月的下乡计划,把高水平医疗服务送到农民的家门口。”温秀玲说,该院还选派高年资专家和技术骨干,对乡镇卫生院一些薄弱的专业和科室进行重点扶持,通过看门诊、大查房、讨论疑难病例,现场进行传、帮、带。截至去年,该院已累计派出医疗队伍1200余批次、专家8000余人次,诊疗患者20余万人次,帮助基层手术2300多例,举办各种培训班463期。

    此外,该院还向部分较困难的卫生院捐赠药品和设备,累计价值达几百万元;对于协会成员单位转诊的患者,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免接诊费和挂号费。

    温秀玲说,医疗技术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帮助卫生院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要想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中心医院的服务就得做更多的工作。该院以医学技术协会为平台,以该院肿瘤诊疗中心和内分泌科为技术依托,先后建立了“沧州市肿瘤防治协作体系”和“沧州市糖尿病防治协作体系”,组建40个初级筛查站,对6600多名卫生院和卫生室的医生进行癌症知识普及和业务指导。截至目前,共初步筛查近6万人次、复查5000多人次、住院治疗1800多人次。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00: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输液没扎中血管 母亲用废针头扎护士2012-06-06 16:37 来源 广西新闻网




    图为护士被扎伤的部位
    因输液没扎中3岁孩子血管

    母亲用废针头扎伤护士


    6月2日,北海市人民医院一名护士在给一名3岁女童输液时,拿起针头却没扎中血管,家长对此十分恼怒,竟随手拿起使用过的针头,刺向护士的手背。

    5日上午,记者来到北海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据住院部廖护士长介绍,2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值班护士小裴和另一名护士给住院的患儿输液。她们来到12号病床,准备给因肺炎住院的一名3岁患病女童输液。22岁的小裴毕业后,工作仅半年,经验不足,加上患者的手背几天来已经被扎了几次,血管比较难找。小裴在扎针时有些紧张,结果针没扎中血管。

    看到没有扎中,小裴抱歉地对家长说:“实在对不起……”看到孩子大哭,女童的母亲张某十分恼怒,破口大骂,质问护士是不是在拿她的孩子当实验品。看到小裴吓得说不出话,另一名护士马上替小裴解释。谁知张某说:“那我拿针扎你,也说声对不起行吗?”说着,竟然真的拿起护士刚从别的病人身上取下来的废针头,一把抓起小裴的手,朝她的手背上连扎3针。“当时针都扎弯了,小裴的手背被扎出血。”廖护士长说,小裴突然遭遇这一意外,被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事发后,医院马上报警,警察赶来将张某带走调查,之后张某便为女儿办理了出院手续。“患者家属的这种行径,实在太令人气愤了。因为患者用过的针头有可能带有病菌。”医院儿科主任蒋智勇介绍,事发后,院方立即给小裴进行了相关检查治疗。小裴的手背伤得比较重,整个手背都肿了。

    据警察介绍,张某是抱着女儿去派出所的,由于当时孩子正在生病,警察先让她回去,“我们人性化办案,而且这也是件治安案件。等她的孩子好一些再作处理。”警察表示,从法律上来说,张某的行为肯定不对。

    5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她对自己当时的冲动表示懊悔,认为自己是护犊情深,看到孩子受苦才采取过激行为的,希望能得到医院方面的谅解。张某表示,事发后她想与小裴协商解决此事,她愿意道歉和赔偿。

    记者了解到,医院方面表示不愿私了,希望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00: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苦说不出:孕妇错过排号硬闯诊室 两次出手打护士2012-06-06 11:39 来源 南国都市报




    孕妇殴打护士张婷(左一是孕妇,右一是张婷)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一个门诊护士因为阻拦不想排队的患者被打伤,护士不知去哪里讨说法才好。”6月4日,一网友在网上发表了这样的一则微博。6月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该医院一名护士确实被一名前来就诊的孕妇打伤胸口。打人者称,是因为这名护士拦着不给进门,还抓她手上的伤口,才发生冲突。被打护士表示,是这名孕妇错过候诊号,不听安排,硬是要进诊室,才阻拦。

    孕妇硬闯诊室打人

    6月5日,记者来到该医院见到张婷。她告诉记者,4日上午11点20分左右,她像往常一样,负责在妇产科门诊安排患者有序进去诊室看病。当轮到33号进入时,患者已经不在现场等候,见没人,就安排34号进去看病。没想到34号进入不久后,33号患者找到她说,需要进入看病。当时医生正在给34号病人看病,就告知33号,需要等待对方出来后,再安排进入。“34号病人已经在里边看着病,要进去也要等看完后,当时,我就拦在门口不让她进。”张婷说,为了维护就诊秩序,不能因为个人影响到其他病号正常看病,孕妇还说被她弄痛了手上的伤口。

    “孕妇不听安排,硬着要进,当时考虑到孕妇比较激动,没办法,只好让她进去了。”张婷说,孕妇看完病后,又回来咨询医生。无端被指责弄到她伤口,觉得很委屈,当时就跟对方理论起来。“对方情绪突然激动起来,冲前打了我,我也不敢还手。”张婷说,对方连续扑过来,打了她。

    孕妇称进门遭阻拦

    5日中午,记者见到这名孕妇和当时陪同她的家属了解情况。这名孕妇告诉记者,她当时就诊排的是33号,当轮到31号的时候,她就上厕所了。回来后,问护士张婷能否进去,遭到拒绝。当时是张婷拦在门口不让进去,还说了难听的话,而自己的肚子有点不舒服。当自己进去后,张婷也进来了,在和对方争论的时候,就起了冲突。

    “张婷在拦我的时候,弄痛我手上的伤口。”这名孕妇说,当时出去的时候,又被张婷拦着了,才起了冲突。

    孕妇两次冲上前打护士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该医院相关负责人与记者一同前往监控室,调取了当时的录像视频。视频显示,4日11时24分,孕妇和一名陪同家属一边从诊室走出来,一边跟张婷争论,孕妇情绪激动,家属也一直拦在双方的中间。11时24分26秒,这名孕妇突然上前用右手朝护士右侧锁骨处击打。11时24分29秒,孕妇用左手击打护士左侧锁骨处。而这名护士也并未还手,只是往一边躲开。现场有护士和病人纷纷上前劝住。不久后,冲突被制止。

    国兴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接警后,他们赶到现场,双方愿意进行协商解决。“被打了,也只好忍气吞声。”张婷说,作为医护人员压力也很大,像这种事情,在医院也经常发生。医护人员工作也不容易,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理解和支持。”该医院护理部主任郭仁妃表示,事发后,她们已加强安保巡逻,避免类似事情发生。另外,也将为这名护士颁发委屈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旬老太拥吻救命医生表达谢意2012-06-07 11:37 来源 河南日报




当医护人员例行查房的时候,邻床的‘老娘’对俯身询问她病情的主治医生,突然拥抱和亲吻了一下  
    “这是发生在我们病房的真事,那一刻,我们都惊呆了。”6月5日,大河网网友“嫣红”在大河论坛发帖说,“当医护人员例行查房的时候,邻床的‘老娘’对俯身询问她病情的主治医生,突然拥抱和亲吻了一下。那一刻,我们看到动情的‘老娘’,看到主治医生满脸通红。”帖子里还发布了一组照片,记录了老太太拥吻医生的瞬间。

    八旬老太拥吻救命医生的照片,瞬间感动了众多网友,大河论坛网友回复数十条,该照片发到新浪微博后,被网友转发100多次,评论近百条。

    网友“嫣红”说,她的家人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住院,“老娘”是同一病房的病友,名叫丁淑英,今年已经82岁,大家都称呼她“老娘”。老人家身患甲状腺癌,已是晚期,之前去几家医院看病,因病情较重,被医院婉拒。绝望之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她,主治医生樊锐太冒着风险给她治疗,把老太太救活了。这一天查房时,老太太情不自禁地拥吻了自己的救命医生。

    网友在评论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大河网网友“窝窝头”说,自己也是个癌症病人。因为身患癌症,随时面临死亡,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医生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希望医生们都能像樊大夫一样善待每一个病人!

    网友“@黑红白”评论说,真的很让人感动。难以想象,一个82岁的老太太亲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中年男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可是,她不需要任何勇气,因为她的举动完全发自内心。这样一种无声的表达,恐怕比任何动人的言语都令人感动。

    网友“淑敏”说,这是医生对病人付出的爱和责任,得到了认可。新浪微博网友“千寻围观”评论说,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这个画面的定格,让我们看到了人间温暖。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医改试水政府补偿2012-06-07 11:12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url=]
[/url][url=]
[/url][url=]
[/url][url=]
[/url]





    长期以来,以药养医是公立医院的普遍现象。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安徽省芜湖市实行公立医院药物零差价等一系列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助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

    一、政府补偿机制在医改中应运而生

    据介绍,芜湖公立医院政府补偿机制是在医改斩断了以药补医的背景下出台的。芜湖市卫生局局长韩肃说:“政府出钱补贴公立医院既合情合理,也是大势所趋。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他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买得起药,因此芜湖公立医院改革首先向以药补医的运行模式开刀。但是,斩断了医院的药品收入,政府就要为公共医疗服务的资金缺口补血。芜湖市的政府补偿机制就是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007年底,芜湖市以医药分开改革为突破口,成立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全市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市属8家公立医院药剂人员人事关系及工资关系等全部划转至药品管理中心,完全切断药品及药剂人员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药房改名为药品调配中心,其人员工资由市财政按定额补助方式纳入预算。药费由医疗机构代收,药管中心按时与医院进行核算及财务结算。药管中心通过实施药品网上招标、网上采购,切实降低药品采购成本,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保障用药安全。降低药品加成率,网上招标的药品价格一律控制在加价10%的范围,并将药品加成收入上缴市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年终根据考核结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全额用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2011年10月1日,芜湖市又取消了10%的加价,实现了市属8家公立医院药物零加成销售。

    “我们核算,三年下来减轻了群众药费负担超过1.6亿元。这证明了这套运行模式是有效的。2011年8月,芜湖在原有的改革基础上将医用耗材纳入药管中心统一采购和统一管理,药管中心更名为'药品医用耗材管理中心’,并取消所有的药品加成比例。”韩肃说:“但是公立医院没有了药品收入,其资金缺口怎么办?政府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芜湖市市长杨敬农说:“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芜湖一直在探索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之路。我们在改革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公立医院是广大老百姓看病的唯一渠道,不能变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因此政府必须下定决心支持公立医院的发展。”

    二、补偿机制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坚强后盾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何思忠认为,没有政府补偿机制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沙上高楼,不可能成功。

    “医药分开触及了医院的利益。药品和医疗耗材一直是医院的主要收入。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确实体现了公益性,但是也面临着经营无以为继的窘境。”何思忠说:“改革前,我们几家公立医院的负责人都很担心。如果说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组织,那么就不能像企业一样自负盈亏。”

    “公立医院既然是政府办的公益性医疗机构,政府就应该管起来。”韩肃这样解释芜湖市政府为公立医院“进补”的理念。

    从2008年起,芜湖市财政从五方面加大对公立医院的直接投入:市政府连续5年每年新增不少于5000万元的投入,作为8家医院的建设资金;将卫生系统约2000余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剥离进社保,并确保每年财政投入的卫生事业经费约4000万元不减;改医保病人费用后付制为预付制,按上年标准每月预付医院80%;市政府拿出2500万元无息借款,帮助医院还清对医药公司的药费欠款;对药品取消加成所带来的医院收入损失,由财政予以补偿。

   除了财政投入之外,芜湖市公立医院还调整内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激活医务人员劳动积极性。韩肃说:“医院不卖药了,医生灰色收入受影响,我们采取了'一升一降一增一兜底’的补偿思路,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务收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一升’是指适当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一降’是指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的费用;'一增’即增设药事服务费;'一兜底’明确了由于各项补助不足以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时,由财政负责兜底。”

    记者在芜湖市多家公立医院看到,不少医院都有新建和扩建的项目。“我们医院新建了医疗综合楼,病人的就诊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仅这一项就要好几个亿的贷款,如果没有政府财政'兜底’的魄力,仅凭医院是难以做到的。”何思忠说:“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医疗资源不足,有了政府补偿机制撑腰的公立医院,必然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据统计,芜湖市自改革实施以来,市属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均次就医费用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市属公立医院的就诊人次、开放床位、病床使用率分别同比上升19.3%、4.3%、14.3%;在医疗费用普遍上涨的情况下,芜湖市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从2006年的49%下降到2011年的36%,门诊人均费用比同等城市同级医院低30至80元,人均住院费用低2000至5000元;群众的满意度也由95.8%上升到97.9%。

    三、政府补偿机制仍需完善

    记者采访了解到,芜湖公立医院政府补偿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基层希望这一机制能够长效执行,并且扩大覆盖范围,建立权责统一的公立医院主管部门。

    何思忠认为,全国46%的公立医院都在负债经营,而中部地区公立医院负债比例达到58%。公立医院负债经营压力很大,医生的“阳光收入”很低,只能依靠灰色收入。

    “总是说公立医院是政府办的医院、是公益性的医疗组织,那么就不应该将公立医院套用国有企业改制的模式改革。医院要运转、要发展,医生要提高待遇、要有职业尊严,前提条件就是政府把医院管起来,给公立医院足够的补偿,才能让公立医院不一心只想着赚钱。”他说。

    韩肃认为,目前芜湖的政府补偿依然不是一个长效机制。“领导重视,补偿的多,领导不重视,补偿就少,没有硬性规定政府应当为公立医院承担多大的责任。”韩肃说:“教育经费有国家法律规定其比例,但是公立医院政府补偿是否能够长期、有力地执行,还有待于相关部门出台文件,规定其所占的财政支出比例。”

    记者调查还了解到,现有的公立医院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基层卫生部门和医疗单位呼吁政府补偿机制由权责统一的行政部门来推进。“财权在财政、人事权在组织部和人事局,而具体业务又属于卫生部门。这样一来,政府行政部门很容易推诿责任。”韩肃说:“芜湖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是成立医院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协调和组织这些部门的作用,但是若想让政府补偿能够长期、及时、恰当地分配给公立医院,那么公立医院管理权的集中是执行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法庭:调解医患纠纷省力又省钱2012-06-07 10:27 来源 新华网



    "网络调解医患纠纷,既省力又省钱,对于患者和其家庭来说,十分需要,很受欢迎。"指着医疗纠纷法庭墙上挂着的一块电视屏幕,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马雪涛对记者说。

    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法庭于去年11月挂牌成立,海口市所有医疗纠纷案件的一审审理和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审查确认统一归属医疗纠纷法庭管辖。

    马雪涛说:"医患纠纷中,患者相对弱势。出了一个病人,花钱不说,全家精神上压力很大,又十分忙碌,往往身心俱疲。调解医患纠纷,找出一个省力又省钱的打官司的办法,应该是司法为民的题中应有之意。"

    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法庭从一开始就改变传统受理案件模式,建立了独立的特殊网络立案调解通道,通过与本市各医院网上链接的方式,对符合受理条件、医患双方现场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进行审查确认,简便案件审理环节,节约各方诉讼成本,防止医患矛盾扩大,稳定医患关系和医疗秩序。

    医疗纠纷法庭庭长程灿介绍,截至今年5月21日,医疗纠纷法庭已收案件37宗,结案21宗,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20宗,裁定驳回起诉1宗,结案标的额181万多元。在以调解方式结案的20宗案件中,通过网络立案调解通道调解14宗,标的额118万多元;传统调解方式结案6宗,标的额62万多元。

    "从实际运作看,网络立案调解更受医患双方欢迎。"程灿说。

    去年12月14日,医疗纠纷法庭对原告符某某诉海南省某三甲医院医疗纠纷赔偿一案,最终使双方当事人达成由院方赔偿39.8万元的调解协议,于当日出具民事调解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这是医疗纠纷法庭的第一例网络调解案件。患者符某某是四川宣汉县农民,于去年7月在海口市打工因左手拇指损伤住院施行骨折内固定术,由于术中麻醉意外,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医患双方为此僵持不下,长时间达不成赔偿协议。当调解书送达时,患者家属对法官表示感谢说,原准备在海南长期打工进行诉讼讨个说法,没想到医疗纠纷法庭处理得这样快。

    医疗纠纷的鉴定是医疗纠纷案件审理的基础,也是一个瓶颈。医疗纠纷法庭法官詹海灵说,就海南省来看,存在鉴定机构少、鉴定时间长、鉴定结论不够专业的问题,多数患者不愿在本省鉴定。而需要委托省外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案件,又存在诉讼成本很高等问题。

    詹海灵介绍,医疗纠纷法庭近日已建成远程网络鉴定系统,并与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签订了委托鉴定协议,还即将与华西医科大学、湖北同济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司法鉴定中心签订远程网络委托鉴定协议。这样,在医疗纠纷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上述一家权威机构通过远程网络进行医疗纠纷的鉴定。

    "有了远程网络,省外的医疗鉴定专家就不用到海口来出庭了。这样,不仅快捷方便,节省诉讼成本,也使审判案件在专业上、质量上更有了保证。" 詹海灵说。

发表于 2012/6/6 22: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否认现在医院里的部分医生医德很有问题,利字当头,违背了医家本义。。。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1: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过度医疗:理智与情感的纠结2012-06-07 13:50 来源 文汇报



    2005年,黄栋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班。填报高考志愿前,他看电视上的招考热线节目,听协和医科大学的老师提起医学生的入校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下子激动起来。跟许多医学生一样,他相信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但2008年第一次实习开始后,他一天天增加着对于真实的医院、病人、医生和医疗状况的了解,心里有了纠结。

    比如,治病救人该不该有……一个“限度”?

    挣扎

    黄栋在一家大医院实习,在这家全国闻名的医院,每天都有患者被明确告知“这个治疗方法没用”,却坚持要治。

    “有许多肿瘤患者,再怎么治疗也不会有起色了,但他们还是要住进医院接受化疗、放疗,结果被剧烈的消化道反应和严重的合并症折磨得形销骨立;再后来,他们被插上管子,连到机器上,被持续地灌药,被反复地抢救,甚至胸骨、肋骨因为再三被重重按压而断裂——即使操作完全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但只要家属不愿放弃,医生就不能放手。”

    有个儿子背着父亲找来,此前他们辗转全国,见到的医生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专家,“一次次就医,让他们一次次知道还有一些专家没见过、还有一些方法没试过,于是再次上路,希望找到那个回天有术的专家。”

    “找最好的医生,用尽所有的治疗手段,这几乎成了病人和家属的‘信仰’。”黄栋慢慢了解着病家内心的挣扎,试图去理解。

    有个病人这么说:如果王医生是公认最好的,我爬也要爬到王医生这里,如果他也治不好,我死而无憾;但如果退而求其次,只找了别的医生,临死前恐怕我的最后一个念头会是——“如果当初找了王医生,是不是我就能不死了?”

    有时,也有不一样的病人和家属。他们的一位前辈,说了这么个亲历的故事——有位8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慢阻肺住院,还伴有许多并发症;经过一系列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医生告诉家属,老人随时有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的可能。老人的孩子点点头,决定放弃治疗。

    “‘妈妈,我们回家吧。’女儿唤道。老人应承一声,声音虚弱,不过她很坚强地把自己的衣服穿好……”目送病人离开,医生事后在日记中写道:“这似乎是对每个人提出的难题,假如我们不富有,家庭开支必须维持,年迈的双亲突然染病,需要大把钞票,而治疗预期很不明确,我们如何抉择?如果放弃,什么时候放弃?如果坚持,坚持到什么时候?”实习医生们听罢,默然。

    合情

    “过度医疗”,关乎情感与理智。

    一家大医院的管理者曾跟记者探讨个词:“合情合理。”他说,“我们习惯把合情、合理放一起说,做事讲究既要合情又要合理。但医生们遇到的很多情况,照医学的技术原则处理,合理却不合情。这时病人和家属往往难以接受,甚至反应激烈。”

    最近,一个美国医生写的“医生得了绝症为什么会放弃治疗”在网上热传。文章说,有个知名的骨科医生得了胰腺癌。预备为他主刀的医生是业内佼佼者,还正巧设计出了一套新的手术流程,可将生存率提高3倍——从5%提至15%,尽管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依然低下。骨科医生不为所动,确诊第二天便出院回家,再没踏进医院半步。在和家人度过几个月后,他去世了。

    “谁都不想轻易放弃生命,但医生对医学有着深刻了解,他们清楚医学的局限性。”文章作者、南加州大学家庭医学科副教授肯。莫里写道,有些医生甚至会在脖子上挂块“不要抢救”的铜牌,有的把这句话纹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他说,医生之所以如此冷静,是因为在临床上目睹过太多的“无效抢救”和“过度医疗”,他们会跟同事交代,“如果有天我成了这样,请你放手让我走。”

    其实,谁都清楚,生老病死是自然过程,但很少有人能坦然面对死亡。“即使希望渺茫,甚至根本不存在,只要能够把生命延续哪怕一小时,不管付出多大代价、要承受多少痛苦,也要治疗,而医生必须救,因为‘生命至上’——这对不对?”

    实习医生们依然纠结。这道题目,身为医生,身为旁观者,你也许可以很理智地说“不对”,但假如你自己,或者你的亲人是那个病人,你怎样作答?他们若有所悟:“原来医生面对的,常常不是医学问题,而是人间百态。人间百态浓缩在医院里。”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改进行时:浙江实施公立医院优化工程2012-06-07 13:39 来源 健康报



    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新的城市综合医院,在严格控制城市公立医院数量的同时,扩大专科医疗资源总量,扩大社会资源办医比重,扩大区域医学中心规模。日前启动的《浙江省公立医院优化工程实施方案》作出上述规定。

    《方案》由浙江省卫生厅、发改委和财政厅共同编制。《方案》规定,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新的城市综合医院,科学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建设标准、贷款总量、大型设备和开展特需服务的比例;在严格控制城市公立医院数量的同时,扩大专科医疗资源总量,重点扶植儿童、妇产、传染病、康复、精神病、老年病和肿瘤等专科;增加社会资本办医比重,重点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力争到“十二五”末,民营医院床位数占全省总床位数的比例从目前的10.42%提高到20%以上;扩大区域医学共享中心建设数量和规模,实现集中配置、统一管理和高效使用。

    据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介绍,资源配置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服务体系欠完善,是医疗机构设置和建设中存在的三大问题。《方案》对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医疗实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服务监管、职业道德教育等6个方面制定了具体内容和考核指标细则。结合都市圈和城市群布局,该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杭州、宁波、金华和义乌4个省级医学中心和100个区域专病中心,同时力争使杭州拥有2家~3家国家级医学中心。

    浙江省还将建设区域医学共享中心,如建设集医学影像、临床检验、病理以及大型医用设备装备等为一体的医学检查诊疗中心和网络实验平台,探索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整合和延伸,在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预防保健中心,促进医防结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