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转贴专栏
›
奇方52
1
2
3
4
5
6
/ 6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6045
|
回复:
56
奇方52
[复制链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发表于 2012/5/1 12: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3 03:08 编辑
沈老用方经验52【转帖
学习
】:
一,仲景创建32首止吐方
《
伤寒论
》21首:
1、
葛根
加
半夏
汤-外邪内迫阳明而
呕逆
。发汗解表,降逆止呕。
2、
小青龙汤
-表实兼
水饮
而干呕。外界表寒,内消水饮。
3、
五苓散
-太阳
蓄水
重证,
水逆
而吐。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4、
生姜
泻心汤
-胃虚水饮
食滞
,干噫食臭。和胃
消痞
,宣散水气。
5、
甘草泻心汤
-
脾胃
虚痞而干呕。补中和胃,降逆消痞。
6、
黄连
汤-上热下寒,欲吐。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7、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
呃逆
不除。和胃化痰,重镇降逆。
8、十枣汤-悬饮呕逆。峻逐水饮。
9、
栀子
生姜豉汤-热扰
胸膈
若吐。
清热
除烦,降逆止呕。
10、
小柴胡汤
-
少阳
胆热,
心烦
喜呕。和解少阳,和胃止呕。
11、
柴胡
桂枝
各半汤-太少兼证,节痛微呕。和解少阳,发表止呕。
12、
大柴胡汤
-少阳兼里实,呕不止,心下急。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13、
四逆
辈-
脾虚
寒湿,服满而吐。温中散寒。
14、
四逆汤
-
少阴
阳衰
,吐利厥逆。
回阳
救逆。
15、通脉四逆汤-少阴格阳,
面赤
干呕。回阳救逆,
宣通
内外。
16、白通加
猪胆
汁汤-少阴
戴阳
,干呕且烦。回阳救逆,宣通苦降。
17、
真武汤
-
阳虚
水泛,上逆于胃。
温阳
行水,和胃降逆。
18、
猪苓
汤-少阴阴虚,水热互结,上逆犯胃。养阴清热,利水降逆。
19、
乌梅丸
-
蛔厥
,得食而呕。寒温兼施,安蛔止呕。
20、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汤-上热下寒相格,食入即吐。心开苦降,寒温并用。
21、
吴茱萸汤
-
肝寒
犯胃,浊阴上逆。温肝散寒,降逆止呕。
《金匮》11首:
1、小半夏汤-胃停水饮,上逆作呕,呕而不渴。蠲饮止呕,治呕祖方。
2、大半夏汤-虚寒胃反,
心下痞
硬。补虚和胃,润燥降逆。
3、
大黄
甘草
汤-
胃肠
实热,失于和降。清热通腑,和胃降逆。
4、黄芩加半夏生
姜汤
-邪热内陷,上逆于胃,下迫于肠。清热和中,降逆止利。
5、
半夏泻心汤
-寒热结胃,
中焦
气痞。辛开苦降,调中和胃。
6、半夏干姜散-
脾阳
不足,
寒邪
犯胃。温阳
健脾
,降逆止呕。
7、
茯苓
泽泻汤-中阳不足,停饮胃反。
温胃
化饮,和胃降逆。
8、
桔皮
竹茹
汤-胃虚有热,气逆上冲。清热补虚,和胃降逆。
9、桔皮汤-胃
寒气
闭,失于和降。通阳除厥,和胃降逆。
10、生姜
半夏散
-寒饮博结,气机受阻。辛散寒饮,疏展
阳气
。
11、猪苓散-饮停隔上,呕吐思水。健脾利水。
仲景所列32首止吐方。呕吐、干哕,以致
恶心
,
嗳气
等消化证,总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治疗总以和胃降逆为大法,投“小半夏汤”为祖方,以半夏、生姜为
主药
。其中加减变化如下:如果是胃中寒饮更甚,上下两焦气机被阻,胸阳不得舒展而胸中烦闷,宜减半夏1/5用量,生姜用量倍增,便成“生姜半夏汤”;虚寒胃反,上逆便燥则以人参补虚,
白蜜
润燥,便成“大半夏汤”;虚寒挟肝气上逆,吐涎
头痛
加
吴茱萸
,便成“吴茱萸汤”;邪热上逆于胃,下迫于肠,干呕而利,加黄芩,便成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寒热相格,食入即吐,加黄芩,去桂枝、半夏,便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饮停隔上,呕吐思水,投猪苓散;中阳不运,饮停而频吐,加桂枝、生姜,成为“茯苓泽泻汤”;阴虚水热互结,去
白术
,伍
阿胶
,成为“猪苓汤”。
经方
组成,首先是严格的“对证”,要有鲜明的辩证针对性。其次是“少而重”,药味不多,
药量
很大,所谓的“方减药精”。
经方派
的特色应当为后人所效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气候的改变,饮食习惯的不同,经方不能一层不变,应当创新,方能奏效。至少有3处要变革:一是经方善用姜枣草,枣草均较甘腻,现代“活体”居多,用之反而有害,应应当弃之。止吐者必用生姜,古人以片计量,不确切,应用5-10g为准;二是回收经方的组方特点,保留主辅药并换算成现代的计量投之;三是在符合辩证的前提下,配用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一则可以增效,二则可以“知其然”。总之,经方不可丢,经方必须变。
张仲景
相关帖子
•
董奉与典故“杏林春暖”
•
3张仲景运用附子气味分析
•
从个人学《伤寒论》经验谈经典学习之法
•
方药加减需谨慎
•
你不得不知道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伤寒杂病论阐释----写在前面的话
•
中医的核心是什么
•
对《伤寒论》药物用量的一点看法
•
凭证无脉易误医案-陆氏三世医案(不定期更新)
•
与先师闲谈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 12: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健脾祖方四君子汤类
四君子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四味组成。专治脾胃中虚,运化不建证。成为健脾补气的祖方。
《小儿药证直诀》中加一味陈皮为“异攻散”,加强理气和胃之力,尤消脘胀;《医学正传》再加半夏、姜枣,为“六君子汤”加强温化痰湿之力,专治脾虚痰湿证;《太平惠民和经济局方》再加木香、砂仁为“香砂六君子汤”,加强理气散寒之力,可治脾胃虚寒,痰饮中阻,痞痛吐泻证;局方还以四君子加扁豆、黄芪、藿香,名为“六神散”或“加减四君子汤”,加强健脾消食除湿之力。《证治准绳》以四君子汤加葛根、木香、藿香,名为“七味白术散”,健脾和胃,清热生津,专治脾虚纳少,发热口渴证。
四君子呀这是健脾的主方。中医治虚证呀,有两派:一派是李东垣为主的脾胃派,他认为补虚证治虚证必须健脾,另外脾是后天之本,所以李东垣创建了很多健脾补气的方剂,这是一派学说;第二派学说就是赵献可他的《医惯》,他主张从肾来调治,虚证要补肾,从先天之本来治。这两派在历代打得不可开交,引伸好多著作,意思呀都有道理。但是从我临床体会,我的主张健脾不如补肾。为什么呢?有两个理由:第一健脾无非就是补气补血,补气补血要碍胃,你补的不好,要影响食欲,病人的胃口一倒,那损害大了,再好的药吸收也打折扣呀,因此呢,古人发明了醒脾,在补气补血里面加醒脾药,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气和血的互关,相关,气血相关,当然不如一个肾双向,更好调。人的五脏有两个脏是双向的,一个是肺,当然左肺右肺没有区别,西医也没区别,司华盖,通调水道,司呼吸,通百脉,左肺右肺都这功能。第二双调就是肾, 肾西医来讲没有区别,都一样,是泌尿系统。但中医就学问大了,一个主火一个主水,一个阴一个阳,这完全根据中医来调呀,中医治疗的优势之一,就是调肾,调阴阳呀,阴阳笼统的,具体的阴阳就肾的阴阳呀,好调呀,因为调肾阴阳绝对不会碍胃,不影响胃,里面避免滋阴药就行,不要醒脾呀,所以我讲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调肾。那么健脾什么时候用呢?就在于调肾效果不好,也许十之八九调好了,还有一二没有调好,像昨天好几位同仁问的,用了好多办法不行,调肾阴阳也用了,不行,这个时候你再反治,反过来治,他补气健脾,健脾呀,也许一健脾,肾也调过来了,起作用。当然四君子汤,这个方剂里面的一个代表方,健脾为主。当然它人参为君,云苓和炙甘草它是主次,治疗脾胃的中虚。这里面的方子炙甘草不用,你看我有效的药里面就没有甘草。经方离不开甘草,经方派,所有的方剂里面都有姜枣草,姜枣单说,甘草这个药有很大的副作用,治疗心血管病,心律失常,你们首先就想到《伤寒论》的一个名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临床不行,你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炙甘草的作用必须的大,要用到30-60g,才能起作用,用少了它没有效。但是炙甘草用量大了,它的副作用也大。炙甘草别称“国老”,国家的国,老人的老,国老了,等于打麻将里面的花,调和诸药,什么都能调上一把,其实不行的。另外炙甘草里面有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个药量大了,留钠、留水,会引起水肿。尤其心血管病,本来就容易肿,炙甘草汤量大了以后,这个副作用很大。另外炙甘草蜜炙以后,特别滋腻,补气的时候用还能凑合,实际的时候用,对痰和瘀非常不利,所以一般炙甘草都不用。炙甘草就用生甘草,生甘草就用在一个地方,有效。用什么地方呢?就淋病里面的阴茎痛,阴茎疼痛,因为生甘草梢就是甘草的尖,这个止痛作用相当好,其它的地方就不要用炙甘草。四君子汤原方不用炙甘草,参、术、苓这是健脾的药,而且里面能化湿,用人参、白术来健脾,用茯苓来化湿,脾虚生湿呀,三个药既能健脾又能化湿。当然现在临床上,一般人参都不用了,都用党参来代替了。糖尿病病人呢,你千万不要用党参,用童参。童参知道吗?儿童的童,也就是太子参,用30g的太子参来代替。四君子汤去掉了炙甘草,成了三君子汤,加了陈皮成了异攻散,这个方子比四君子汤用的还要广泛,它补而不滞,还能消痰呀,陈皮还能祛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治疗冠心病,主张从痰论治,从痰论治里面,有的是中老年人是脾虚有痰,里面就加上异攻散,成了补气祛痰,效果更能好。但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人参和白术只能用一个,或者把白术换成了白扁豆,或者仙鹤草。假如白术和人参一起用,那非但不会祛痰而且利痰,把痰堵在里面了。加一个补气药,一个动力,对祛痰有正效作用,加两个不行,除非把白术改成白扁豆、仙鹤草。六君子汤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上半夏、甘草,化痰又化湿。注意呀温化痰湿,寒痰,寒痰用这个行,痰浊化热是多,要注意半夏这个药,很温燥,它祛痰浊的,就是温燥祛痰,非常温燥,现在不用生半夏,用半夏中毒,用法半夏或者用清半夏,痰浊化热了,绝对不能用半夏。香砂六君子汤,这是个好方,加木香、砂仁,姜枣一般不用,没有必要。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炎,治疗溃疡是个好药。当然要分寒热,胃发凉的你可以用半夏,姜、枣肯定不用,发凉呀用半夏,里面再加上良附丸。再加一个什么药?又健胃又反佐,蒲公英。它加入又能抗幽门螺旋杆菌,很有效。胃假如发热的不凉,有胃酸的,这个时候肯定不用半夏了,木香、砂仁用,当然也应该用蒲公英,这个时候还要加一个药,加个连翘,即清胃热又能健胃,再加上个芦根。香砂六君子汤呀比四君子汤用的更广泛。六神散,就六君子汤里面加了白扁豆、黄芪和藿香,消食除湿。这个方子一般用于7、8、9三个月,中医讲夏季或者长夏,暑湿重呀,所以加藿香加白扁豆。藿香这个药就是季节药,平常没有必要用藿香,7、8、9三个月要重用藿香,这个季节有两个主要的方子,甭管外感、甭管肠胃炎、甭管中暑就是在7、8、9这三个月最常见的一种病。第一个方子就是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呀;第二个就六神散,是7、8、9三个月的非常有效的方子,可以交替使用。七味白术散,里面加木香和葛根、藿香,和胃清热。这个方子可以治疗结肠炎,结肠炎还有好几个方子,这是其中的一个。结肠炎分两类,有过敏的有溃疡的,就是腹痛腹泻,大便里面有粘胨,甚至于血。但是治疗结肠炎要用灌肠的办法,比口服要提高疗效,就拿肛管,放到结肠部位,打100ml中药,保留一小时以上,一天一次。结肠炎西医是很怵头的,他治不了的。文化大革命有个样板戏“海港”。这样板戏两个主角,一个主角是上海的,一个主角是北京的,姐妹两个。那一年,姐姐结肠炎,上不了台了,后来我就用这个办法,当然不是用七味白术散,用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加苦参,当然自己家里灌肠,很巧,灌两个晚上就好了,照常登台演出。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 12: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2 04:50 编辑
三,补肾效方地黄汤类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萸肉、干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组成。滋补肾阴,专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证。
原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温燥的桂附而成,原治小儿发育不良的“五迟”证。现改为汤剂,是补肾之效方。
《金匮要略》还有附子及桂枝2味为“金匮肾气丸”,又称“附桂八味丸”,加强温补肾阳之力,成为专治肾阳不足证调肾阴阳的代表方;《济生方》以桂枝易官桂,再加车前子,川牛膝,名“济生肾气丸”,增强利水之力而治阳虚水肿之证;再增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主治肾阳衰微证;《医宗己任编》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简称“都气丸”,以五味子的酸敛纳气而治肾阴不足,肾不纳气证;《医宗金鉴》以六味丸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增强清降相火之力,善治阴虚火旺证;《医级》以六味丸加枸果、菊花,名“杞菊地黄丸”,增加养肝明目之力,善治水不涵木证;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增加润肺清肺之力,善治肺肾阴虚证;加当归、白芍,名“归芍地黄丸”,增加柔肝之力,善治肝肾阴虚证;加人参、麦冬,名“参麦地黄丸”增强补气养阴之力,善治气阴两虚证;加菖蒲、磁石、五味子,名“耳聋左慈丸”,增加通窍之力,善治肾虚耳鸣证;《景岳全书》以六味丸去泽泻、丹皮,加枸果、炙草,名“左归饮”,即补真阴,又养肝血,组成滋肾养肝益脾之方,善治肝脾肾三阴之虚证;用三补的熟地、山药、山萸肉,再加枸果、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名“左归丸”,增强滋补之力,善治精髓亏虚,津液枯涸证;以“肾气丸”去三泻加入枸果、生杜仲、炙草,名“右归饮”,增强温补之力,治命门火衰证;右归饮去炙草,加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名“右归丸”,增强温补之力,善治年迈久病的火衰证。
地黄三类,一个脾,一个肾,这两大方。健脾不如补肾,补肾离不开地黄汤类。第一个,“六味地黄汤”,这是个基本方,三补三泻,三个补肾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三个泻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肾的补而不滞就淡渗利水,脾的补而不滞就是醒脾,肾的补而不滞就是淡渗,淡渗呀,淡渗的渗里面主药就泽泻和茯苓,起到了补而不滞,三个补里面呢,山萸肉比较贵,可惜山萸肉的功能比较局限,光补肾阴要换成黄精,昨天讲了炙黄精,肝、脾、肾三个阴都补,而且能补气,气阴双补;《金匮要略》加了附桂,温补肾阳,但这个方子我的习惯很少用,就是因为附子、肉桂是温燥,温了肾阳,伤了肾阴,得不偿失;“济生肾气丸”改成肉桂、官桂,更好的肉桂,加了车前草,加了川牛膝,增加了利水的作用,利水,济生肾气丸阳虚水中,比如肾炎水肿,心阳不足水肿,可以应用济生肾气丸,当然把附子要改掉,不用附子,用补骨脂,改成补骨脂或者巴戟肉,可加肉苁蓉;“十补丸”加了鹿茸和五味子成了十补丸,肾阳衰微了,比阳虚更重了,马上就要亡阳了,但这个药都是很温燥;“七味都气丸”加五味子,肾不纳气,定喘;“知柏地黄丸”,这是非常多用的一个方子,加了知母、黄柏,清降相火,虽然阴虚内热;“枸杞地黄汤”这是调肾阴阳的基本方,加了枸杞子、白菊花,滋水涵木;“麦味地黄汤”加了麦冬和五味子,润肺了,虽然滋肾,而且润肺,肺肾阴虚这是个好方,但七味都气以下的方子,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减,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味;“归芍地黄汤”,中医讲药的时候讲过,当归和白芍柔肝,所以归芍地黄加了这两个药,即滋阴又能柔肝;“麦味地黄汤”加人参和麦冬,就把参麦饮配在六味地黄里面了,既能养阴又能补气,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讲的气阴两虚,糖尿病讲的气阴两虚,也可用参麦地黄汤,很对证;“耳聋左慈丸”加了石菖蒲、灵磁石和五味子,专门治疗耳聋,肾亏耳聋,这个耳鸣的特点,可以小声的耳鸣,耳鸣分两类:一类是大声的像打雷一样,这责之于肝,肝火上亢,肝火肝阳;二一个小声的叫蝉鸣,蝉衣呀,蝉鸣,这责之于肾,就像耳聋左慈丸;“右归饮”去了泽泻、牡丹皮加了枸杞子和车前草,肝、脾、肾这三个脏都滋了,等于像黄精的作用了;“右归丸”这右归饮、右归丸;左归饮、左归丸都是张景岳的主方,《景岳全书》的主方,它由生地、山萸肉、山药三个补加了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鹿角霜和龟板主要是补益精髓,生津生液;“右归饮”附子、肉桂、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杜仲和车前草,治疗命门火衰,壮阳呀;“右归丸”缺了车前草加了菟丝子、当归和鹿角,也是补火,老年火衰呀。补肾的六味地黄丸引出这么十多个方子,这都是很重要的方子,很有效的方子。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 17: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2 09:21 编辑
四. 养血良方四物汤类
四物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4味组成。补虚调经,专治营血虚滞,月经不调证。
四物汤本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治妇人漏下的“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组成,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至今已引申到治疗血虚证类,故为养血良方。
明《正体类要》合四君子汤再加姜枣名“八珍汤”,成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明《景岳全书》再加益母草,名“八珍益母丸”,专治月经不调类;八珍汤去茯苓,加生芪、川断、黄芩、砂仁和糯米,名“泰山磐石散”,专治气血双亏的先兆流产;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中加入生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增强补气温肾之力,专治气血双亏而兼肾阳不足证。
四物汤,这是养血的好方。四个药组成,原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是养血调经的方,现在给它扩大了,所有的血虚证即以四物汤为基本方,但里面注意了,就是不要用熟地。四物汤是双向的,假如用这个原方川芎改成5g,它成了养血方,是养血为主;假如改成赤芍,川芎用到10g,当然川芎不要用过10g,过10g很引起头痛,这就成了和血方,和血了活血了,这是四物汤既能养血又能活血,当然一般不用熟地用生地。八珍汤和四物汤合了加了姜枣,当然临床我的习惯不用姜枣,成了气血双补方,很有效的方。加益母草,就成了八珍益母汤,治疗气血不足的月经不调,气血不足,月经不调,这里附带讲了一下,辩证,有些同学可能刚来,辩证要简化,以舌诊为主。气虚怎么分?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这是气虚的舌脉,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加一个主证,必有的主证就是气喘,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气短,甭管什么病,临床出现这种表现,就叫气虚。血虚,舌质淡、苔净、脉细,脉沉细呀,加上面白,就是血虚,这两个都见了,就叫气血两虚,气血两虚,辩证很简练,以舌脉为主,作为金标准,这个情况下,月经不调,你用八珍益母汤,泰山磐石饮这是治疗先兆流产的一个很好的方子,它把茯苓要去掉,另外流产了,就不能用淡渗了,加上好多安胎的药,黄芪呀,川断、黄芩呀,砂仁和薏米不能用,治疗先兆流产,舌质淡,这八珍汤里面加黄芪和肉桂,好的肉桂,即治气血双补,又治肾阳不足,这也是有效的方法。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 17: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通腹首方承气汤类
承气汤类出自东汉《伤寒论》,以消痞的枳实,除满的厚朴,润燥的芒硝,功实的大黄4味组成,是通腹的首方。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因痞、满、燥、实俱全,故四味全用,为寒下剂的代表方;“小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俱而末燥结的阳明热结轻证,故不用芒硝,且减枳朴用量,为清热泻火,宽中行气剂;“调胃承气汤”主治胃肠积热而无痞满之证,故不用枳朴,加甘草缓中,成为缓下之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以小承气汤重用厚朴,名“厚朴三物汤”增强行气除满之力,专治腹满便秘证;再合桂枝汤去芍药,名“厚朴七物汤”专治太阳表邪未解而见阳明腑证的表里双解方;清《温病条辨》以增液汤加大黄、芒硝,名“增液承气汤”,一面增液行舟,一面通便泄热,专治阴亏热结的便秘证;以增液汤加芒硝、大黄、甘草、人参、当归、湿海参,名“新加黄龙汤”,专治气阴两虚的腑实便秘证;以硝黄加生地、赤芍、黄柏、黄连名“导赤承气汤”,清心泻火,专治大小肠燥实热壅证;明《伤寒六书》以大承气汤加人参、当归、桔梗、姜枣草,名“黄龙汤”,专治正虚腑实证成为扶正泻下剂;清《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名“白虎承气汤”,专治胃热肠实证。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 1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3 03:05 编辑
六.清气主方白虎汤类
白虎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炙草、粳米4味组成。清热生津,专治阳明经热的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证。成为清气分大热的主方。
《伤寒论》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增大补益气阴之力,可治四大证而见烦渴不止的气津两伤证;《金匮要略》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可治白虎汤证而兼营卫不和;宋《类证活人书》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可治白虎汤证兼湿困的湿温证、风湿热证;清《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加柴芩、花粉、鲜荷叶,名“柴胡白虎汤”,治寒热往来,寒轻热重证。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 10: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3 03:00 编辑
七.温通要方桂枝汤类
桂枝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姜枣草5味组成。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专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和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证。为温通要方。
桂枝汤系张仲景所建的第一方,有多种加减变化:以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名“桂枝加桂汤”,增强温通心肾阳气,散寒平肝之力;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名“桂枝加芍药汤”,增强和营止痛之力,专治腹痛下利的太阴证;桂枝汤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专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见项背强;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证而兼阳虚证;桂枝汤加大黄、倍芍药,名“桂枝加大黄汤”,专治桂枝汤证而兼腹痛拒按的气血积滞证;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增强降气平喘之力;桂枝汤加大芍姜量,再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加强补气固表,养血通阳作用;桂枝汤和麻黄汤合方,减量名“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调和营卫而不恋邪,成为解表发汗轻剂;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名“桂枝柴胡汤”,治太阳少阳并病。在《金匮要略》中也有补充:以桂枝、芍药加茯苓、丹皮、桃仁等分为丸,名“桂枝茯苓丸”,成为温通化瘀剂,专治肌瘤、囊肿;桂枝、芍药、生姜草加防风、知母、麻黄、附子,名“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宣痹,通治风湿,类风湿证;以桂枝汤加龙牡,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重镇潜纳,专治血痹虚劳失精证;桂枝汤加黄芪,名“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托表逐湿,治湿邪流入下肢证。
桂枝汤类,这可是有效的名方。温通,桂枝汤的特点是温而且是通,温而不通效果就不好。它当然用桂枝、芍药、姜枣草,经方,这是经方的一个代表方,也是《伤寒论》的第一方。经方是个非常有效的方,但是目前用经方的医生少了,非常少。为什么?2000年前,时代已经变迁了,情况不一样了,人的想法、环境、生活条件都不一样了。2000多年前,张仲景那个时代,脑子很简单,一头牛、一处房、热炕头、一个老婆就行了,现代的人想法那就多了,饮食不一样了,环境不一样了,经方2000多年了,不发展行吗?还回到张仲景那个年代?行吗?不现实。所以经方一定要改,经方的要害不能丢。有什么要害呢?第一简练,药量大,针对性强,这都是经方的特点、优势,要继承。但是必须得创新。怎么创新?经方抓住它的要害,姜、枣草、是画蛇添足,这个位置不要让它占,不用姜枣草,尤其甘草,生姜、大枣都没必要,所以桂枝汤不用姜枣草,就用桂枝、芍药。芍药就分赤芍和白芍,调和营卫用白芍,月经不调的尤其闭经的用赤芍,这不把经方就用了吗?另外一定要改制度,现在人们很复杂,就不是单纯,各种病具体的三高,他不是一高呀,三个都高,你光顾一高行吗?另外治病还有一个窍门。叫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你的面适当扩大,但不能扩的太大。我有个学生听了我这个话,开药开50个药,那就荒唐了,你就没有目标了。适当的扩大,扩大到20味以内,就是面照顾的大一点,这头不亮那头亮。现代人急功近利,要快、要有效,七付药下去,血压没有降,头晕好一点,就行了。所以一定要增加药,不能那么集中。桂枝汤里面要加药了,你调和营卫里面,还有好多药要加,能调和营卫。加上黄芪、当归、云茯苓,实际上就是气和血呀,有血有气。当归补血汤不是补气补血吗?家在这个里面没有害处,就扩大了。你比如说:好多更年期综合症,假如她月经还不好,心慌气短,这样一加当归补血汤,营卫没有调过来,气血补上来了。所以我举这个例子,经方要省略姜枣草,不占这个位置,让它主要要扩大,要加药,要扩大它的治疗面,适当适量,这样改进了经方,发挥了它的优势,又补充了它的劣势,用经方会有很大的效果。昨天我给你举例了:月经期发烧,经方好药。热入血室,张仲景有个小柴胡汤,你把小柴胡汤这个柴胡、黄芩别丢,党参别丢,它是个扶正药。不扶正,它是个半表半里,所以热入营室就出不来,抓住这个药,就是小柴胡汤了。半夏燥,你就别管它了,本身发热用燥行吗?不管了。再加上退热的药,昨天我讲了,茵陈也好,青蒿也好,地骨皮也好,桑白皮也好,扶正药里面再加一个白扁豆,这样的小柴胡汤变方,不妨你试试看,治疗热入血室,就是经期发烧,比单纯的用小柴胡汤,效果好多了。所以经方不要拒绝,它有很大的优势,要传承它的优势,改制。
“ 桂枝加桂汤”,加一个桂枝就是桂枝重用,就温通心肾,散寒平肝,桂枝的用量加重,平常用10g,现在用到15g甚至20g,加桂呀;“桂枝加芍药汤”,就把芍药的量加重到15-20g,增加止痛作用,止痛的作用就要大大提高;“桂枝加葛根汤”就是桂枝汤再加上个葛根,外感表实加上颈项强直、疼痛;“桂枝加附子汤”,营卫不和加上阳虚,加上附子,你只要用附子,必须写上制附子,某些关节炎的痛痹呀,寒重,用附子管用,甚至于川乌、草乌,一定要制,而且要先煎半个小时,煎了半个小时呢,乌头碱的毒性去掉了,药性不减,保安全;“桂枝加大黄汤”就桂枝汤里面芍药加倍,再加上大黄,营卫不和再加上气血瘀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这是平喘的一个好方子,喘病呀,最主要从肾来治,喘病治肾,里面两个主要的药,一个是补骨脂,一个是肉苁蓉,还一个药就是蛤蚧,蛤蚧磨粉比较贵,蛤蚧粉用5g就行,从肾来治,这是平喘的好法,第二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也可以平喘,这个喘一定舌苔是腻的,这也是个效方;“桂枝新加汤”,增加芍药用量,生姜不加了,再加人参,补气固表,养血通阳,这治疗什么呢?昨天我讲了内分泌紊乱,其中有一个症状就是汗多,也可以用这个方子,里面加上浮小麦;“桂枝麻黄各半汤”,即发汗又调营卫,但这个方子在临床用的少了,为什么?主要就是麻黄的副作用,一个麻黄发汗量很大,汗多伤心阳,第二个麻黄升高血压,抑制心脏,所以心脏血压有问题的病人,吃麻黄有副作用;“桂枝柴胡汤”,这个方子临床用的还是很多的,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在一起,这个在临床上也是多用的一个效方;“桂枝茯苓汤”,这在临床上现在已经有成药了,治疗什么呢?子宫肌瘤,可惜呢,单用桂枝茯苓汤,桂枝茯苓汤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不好,肌瘤和囊肿是个良性肿瘤,形成的原因,就是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等与中医的肾亏,你不调肾光用桂枝茯苓汤效果不好,一定要调肾的基础上加上桂枝茯苓,提高疗效;“桂枝芍药知母汤”,这治疗痹证也是个好方子,关节炎是个好方子,但是偏向于寒痹,偏向于瘀痹,有寒有瘀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子用得很多了,“桂枝加龙牡汤”,调和营卫,重镇潜阳,用这个方子跟你的辩证,除了舌苔脉象以外,有两个主要的症状,第一个症状就是背冒凉风,发凉,好多病人主述呀,后背有一个地方发凉,后背有风,这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一个主要的指标,当然除了舌苔脉搏,第二个主证就是腰痛、头晕,腰酸、腰痛加上头晕,就把上面的阳通过龙牡引到肾里面,引到腰部去,这是临床常用的方子;这个方子用的也非常多,“桂枝加黄芪汤”,它关键在托表化湿,调和营卫以外加上生黄芪,固表,托表,扶正。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 11: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回阳经方四逆汤类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干姜、炙草3味组成。回阳救逆,为急救亡阳虚脱的代表方。速救四肢厥逆而名“四逆汤”。
《伤寒论》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以增强益阴补气之力。回阳复阴,救治阳虚寒盛而阴液内竭证;倍干姜名“通脉四逆汤”,加强温中通脉之力,专治真寒假热证;去炙草,加葱白,名“白通汤”,加大温阳散寒复脉之力,专治阴盛浮阳证;再加人尿、猪胆汁,名“白通加猪胆汁汤”,系寒性反佐,即治呕逆,又防药物格拒;《伤寒六书》,合六君子汤再加麝香、肉桂、五味子,名“回阳救急汤”,即回阳救逆,又益气生脉,专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证。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 11: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除烦名方栀子豉汤类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由栀子、豆豉2味组成。清热除烦,专治热入胸膈证。加炙草,名“栀子甘草豉汤”,加强益气缓急之力,善治短气;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加强止呕之力;去豆豉加厚朴枳实,名“栀子厚朴汤”,专治胸痞服满;去豆豉加干姜,名“栀子干姜汤”,专治上焦有热,中焦有寒;去豆豉加炙草、黄柏,名“栀子柏皮汤”,转治湿热黄疸而心烦;《金匮要略》以栀子、枳实、大黄组成“栀子大黄汤”,和胃除烦,治黄疸心中懊恼证。
回复
举报
yixing妙善
yixing妙善
当前离线
积分
230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 1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5/3 03:10 编辑
十.泻心汤类的应用
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篇。由大黄、黄连、黄芩各3味组成,又称“三黄泻心汤”,泻火解毒,泄热燥湿,可直泻三焦积热。
以生草、黄芩、半夏、人参、干姜、黄连、大枣组成“甘草泻心汤”,清热解毒,和胃化湿,专治胃虚痞结证;以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草、黄连、大枣组成“半夏泻心汤”,心开苦降,开结除痞,善治寒热互结的痞满吐泻证;以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名“生姜泻心汤”,和胃消痞,宣散水气,专治水热互结的痞满吐泻证;以泻心汤加炮附子,名“附子泻心汤”,增强扶阳固表之力,治热结心下而兼表阳虚证。
回复
举报
1
2
3
4
5
6
/ 6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