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翻译:禅修与心理治疗(上)
Meditation and Psychotherap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乔治 博加特 博士 Greg Bogart, Ph.D. 首版在美国心理学杂志, 1991 © 乔治 博加特, 版权所有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1991 © Greg Bogart,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献回顾: 为何要在心理治疗中采用禅修? 迪塞里奇(13) 在各种精神病案例中把禅修做为首要或次要手段来研究禅修的治疗效果。他把禅修定义为一种高效并且划算的自我治疗养生法(因为占用治疗医师的时间很少)。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心理过程与耽执,培养观察者自我,并获得改变或控制心理过程的能力。 卡彭特(14)写道,“禅修和密宗可以为心理疗法提供很多的帮助”并表明禅修的治疗功效产生于放松、认知、调整注意力、自我观察和洞察力的结合。夏皮罗与吉尔伯(15)详述了关于禅修会产生治疗效果的两个主要的假设:一,禅修可以使人放松 二,禅修可以改变观念。 迪克曼(16)认为传统神秘科学中有很多西方心理学要学习的内容,人类苦难的主要原因是对自我本性的无知,开悟或认识到真实自我能够从根本上减轻人类的痛苦。他写道:西医疗法中关注的是情绪、思想、记忆、冲动、图像、自我概念等意识内容,而非个人存在的核心意识(迪克曼称之为“观察者自我”)存在于意识本体而非意识内容中。因此意识超越了思想、图像、记忆和情绪的范围,不能被观察到,但可以直接体验到。禅修能提高自我观察的意识,改变观念和思维习惯模型(P33),改变动机,减轻自我意识相关的动机的强度(即“自我客体”),从而导致症状的减轻(P11)。 在迪克曼的观点中,“禅修是疗法的补充,不是替代”(P143)。此疗法对于在工作、亲密关系和娱乐中受到干扰并期望缓解症状的人们最有帮助(P174)。它可以改善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自我中心,纠正对世界的误解,教导对满足个人需求方面更有效的新技巧。西方治疗致力于个人欲望的实现,自我目标的满足(P81)。而神秘主义质疑并根除欲望,尝试带来心理与情感状态或态度的改变从而减少问题的发生。这是疗法的重点(p.78). 瓦萨洛(17)表示赞同并写道:通过对人类两大窘境的观察(即抓住不放或者无视),佛教心理学和禅修训练能够帮助人们接受现实并减少个人主义的偏见。 卡兹,宝瑞森克和班森(18)申明禅修可以做为治闻的基础;观察和分类情感事件从而洞察情感方案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赋予个人较大的责任感并打破概念的限制、老套的反应和行为。因此禅修在治疗中可以刺激更深的了解自我的欲望并强化治疗过程。禅修疗法在治疗期外也可以进行,只占用病人自己的时间,而不用占用医生的时间。禅修使病人更深入于自我探索并为治疗提供更丰富的资料,因而可以促进治疗的效果。此外,治疗和禅修都假设理解一个人的痛苦和对痛苦的抵触可以减轻痛苦并促进心理的成长。他们表明结合禅修和疗法的结合是“在技术上可以互相兼容、效果上可以互相加强的”。 布莱德 道熏尔和艾尔(19)对此结论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禅修的目标(领悟到自我是虚幻的)与治疗目标(促进有凝聚力的自我)是矛盾的。高登(20)警告说在结合治疗和禅修之前要认真考虑病情的发展情况。沃尔曼(21)声明禅修和治疗的结合是多余的。相反,杜布博士(22)通过采访和调查问卷考察了(30)个长期禅修者后发现末明的愤怒是抗拒禅修的主要原因,从而说明心理与精神的成长有关联的,是持续发展的。 巴彻(23)建议心理治疗先于禅修治疗比两种方法混合使用要更有效。他认为尊重存在人本疗法强调的发展阶段任务很重要;自我鉴定,情感接触与表达,自我发展和增强自尊是必须的准备工作,之后再开始正式的禅修治疗:对情感和焦虑的不认同。虽然禅修与治疗在提高人们幸福水平、强化对当前的意识、克服焦虑上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哲学的差别将它们合理的区分开来。巴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别泾渭分明,即保持了整体性又能达成各自的目标。禅修教会患者意识方面的技巧,培养平静的心灵,内在的和谐,转化并超越个人焦虑,这些都是精神疗法的重点。 沃恩(24)列举了禅修和治疗的共同部分:陈诉事实;放松负面情绪;努力和一致性的需要;真实性和避免信任的自欺;完整性和完全接受所有体验,允许事情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发生,要比生活在一个虚幻和对世界的否认中好的多;洞察或宽恕自己或他人;敞开心扉和发展给予和接受爱的能力;意识和非主观的注意;从限制自我概念中释放,从恐惧和迷惑、从过去和更早的情况中解脱。 康菲尔德(25),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佛教禅修老师,声称西方治疗强调分析、调查和个性的调整。但忽视专注、寂静与镇静的发展,“三摩地的切断力与禅修中的寂静”,能够“渗透思想的表面”并“使意识能够切断极度的焦虑”(P37).禅修,在他的观点中,意味着不仅仅是寻找舒服和稳定,而且还可以处理内在的混乱和承受代表自我死亡的深层次的心理转变。这些也是心理疗法的主要目标。可是康菲尔德26也强调“禅修并不是全能的”。他写到在许多领域上,如处理悲痛、沟通技巧、成熟的关系、性行为与亲密关系、职业与工作的问题、恐惧和恐怖症,童年创伤等,西方治疗方式反而更快和更成功。 欧丹金卡(27)写到禅修主要教授集中注意力的技巧,从而强化精神与情感的自我意识,控制本能的反应与强迫性反应,洞察本性和现实,探究宗教主题、概念、情感和扩展自我意识从而进入到更广泛的觉知中。 布鲁克斯和斯卡莱诺(28)在越战战后综合症治疗中对超自然禅修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禅修疗法的有效性。经过三个月的禅修治疗,治疗对象的消极意识、焦虑、麻木情绪、酒精消耗、家庭问题、找工作的困难、失眠症和其它外伤后的紧张混乱都得到明显的减轻。采用传统疗法的治疗对象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