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当今医法-医理篇-闲话吃喝拉撒睡

2016/3/9 21:26|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951| 评论: 0|原作者: 独孤园丁

摘要: 当今医法-医理篇-闲话吃喝拉撒睡(独孤园丁) 吃喝拉撒腄,生命存在之现象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 ...
当今医法-医理篇-闲话吃喝拉撒睡
(独孤园丁)

吃喝拉撒腄,生命存在之现象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所谓“升降出入”,指的是运动;“器者生化之宇”,“器”是宇宙间万物的泛称,大至“太虚”,小至身形藏腑,皆可名器。“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阐明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它是古人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总认识,即升降出入的运动是大千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体的变化来源于运动,故而强调“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很复杂的,《内经》则将其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的运动形式;就人体而言,则正是气的不断运动变化,才产生了生长壮老已的各种生理活动。所以气的升降出入,又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本源和象征;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结。

因为人身也是一个“器”,故五官、藏腑等皆称作器官
吃、喝,为“入”;大小便出汗,为“出”;睡觉,则反映“升降”,即阳气入于阴气,心火下济肾水,未济之卦变化为既济之卦,水火相交也。

想吃,脾气足;
能吃,胃气足;
脾胃之气足,能消化,食物可以转化为能量,则人身之正气无虞矣。
拉、撒,是五藏联合运化的结果。大小便正常,则五行(五藏)的生克制化有序。表明心、肝、脾、肺、肾功能正常,且能互相合作。
腄,是阳入阴也。睡眠正常,阳能入阴,是阴阳合和,水火既济也。
故,吃、喝、拉、撒、睡均正常无偏,人则无病,健康无忧矣。
此为判断健康与否之唯一“标准”也!

人身此五项“指标”中,若某一项出现偏差现象,则表明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此时进行调理,此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
若待身体已出现各种难受的病症状况,才予治疗,则已属“亡羊补牢”之举;若仅依靠体检,发现问题,往往已是“形而下”(仪器看得见,或摸得着)层面的疾病,多晚矣……

人身也犹如一座工厂,如果原材料(固体-食物、液体-水)消耗正常,经过生产各道工序后,排出“三废”(废渣-大便、废液-小便、废气-矢气)也正常,则产品(气、血)必合格。
哪一道工序出了偏差,则生产出次品;如工序出现大问题,则会停产。

除此五项“指标“外,还有大量“指标”,或者叫现象,可以反映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情况,当然也可以反映疾病状况(中医称之为辨证),只是人们缺乏思悟,或日用而不知其理也。

凡观乎外,而知其内,实为《易经》之理,“象”之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也!

比如看病,不能只是辨证查脉看舌,要拓展思维,去观“象”、辨“象”,即可知病。比如:
有人说话不敢直视对方,或所谓“胆小怕事”之人,胆虚也。此不正是温胆汤之用吗?
若谈话不愿直视对方,多心气虚也;或心中有“鬼”,讲的是假话。
有点什么动静就心惊,或心跳加速者,必心阳虚也。
俗言爱发“脾气”者,是肝火旺盛也。肝火是一种有能量之气,中医称之为“相火”或“龙雷之火”,是“肝气”,并非“脾气”,俗语有误也。
剪指甲,清脆乱飞,血虚也。
唇红,脾阴虚也,小儿尤明显。
诸如脸红病在心,面白病在肺,黃则病在脾,青则在肝,黑则在肾,之类,岂非中医辨证?
爬楼或动而气喘肺气虚也。
须发白,肝肾脾虚也。人身与自然相应。自然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之对应,人有五藏-肺肝肾心脾。自然界有草木,人身对应头发。草木生长有三要素,土地、阳光、水;头发生长要脾(土)、肝(阳光)、肾(水)。
因此,头发白,是脾肝肾虚衰,头发掉,是脾肝肾败也。
不同部位:头发整体花白,此人聪明,所以烦恼多,脾肝肾,乃至五藏皆虚也;两鬓或巅顶斑白,脱落,肝(胆)虚,阳光不足也;后脑勺白或脱发,肾(膀胱)虚,水不足也;前脑门白发或脱落,脾(胃)虚,土地不肥也。
须与发不同,冲脉(属奇经八脉之一)所主。发白须不白-冲脉未伤;须白发没白-冲脉受伤,五藏未虚也。
腋毛白,心虚也;阴毛白,肝虚也。
不能走长路,肾虚也。经言:“肾为作强之官”嘛。
好动,坐不住,阴虚阳亢也;好静,不愿动,阳虚阴盛也。
爱吃鸡蛋黄,阴虚也;喜吃蛋清,阳虚也。因黄为阴,清为阳,身体缺乏才想。缺什么就想什么,想什么就吃什么,吃什么就补什么。此中国饮食文化之核心也。
西方所谓“科学”饮食,讲究各种营养搭配不偏,而不懂身体的感受和“语言”,只是吃饱了的层次;而中华饮食文化则讲究不仅要吃饱了,还要吃“好”了,更高的标准是要吃“美”了。所食之物才是身体之急需。东、西方文化差别很大,一个是做什么吃什么,一个是想什么吃什么,二者是一个层次吗?
两个人,小儿也一样,身高、胖瘦几乎一样,但体重差别很大,为何?差在骨髓多少,体轻者骨髓枯少也!骨髓枯少,则脑髓亦不足,不只是智力受限,老了必脑痿缩也!
现代小儿个高而体轻,即骨髓不足。原因是什么?学习西方,喝牛奶是其中重要因素。
“小”日本,或称“倭”寇,因个小也。战败后崇尚美国,学习西方游牧民族喝牛奶的文化,如今国民身材倒是长高了,象豆芽菜,但身体素质下降了,“武士道”体质没了……
牛奶乃小牛所食之物,可生长迅速,牛之特性也;人多食之,骨头长得快,个高,骨头长了,然精髓跟不上,必枯少也;
中医里,牛奶是一味药。
温病条辨》曰:“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之。”此乃甘寒养阴之法,只适合阴虚而阳未虚之人,然无病的健康之人为何要天天喝药呢?健康之身非要喝到阳虚不可吗?
吾之主张,小儿还是少喝牛奶,多吃粮食为好!何也?牛奶,肉类等,你扔在地上看,腐败也;粮食扔在地上看,长出生命来。所以多吃粮食,就是种子,就是生命,可以补充提高人的生命力,不仅仅是摄入“营养”,其理值得深深玩味……
成年人如果非好牛奶这一口,可加入生姜一、二片同煮,以平衡阴阳可也,然后总不如喝碗小米大米粥更能养人!
成人不长个了,髓枯则多由伤精所致。精髓精髓,精生髓也,精不足则髓必枯,自然之理,应好自为之。
男人好与女人为朋,女人愿与男人为友,前者阴盛阳衰,后者阳盛阴虚也。为何?《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
好色者,肾虚也。
记性差,肾虚也,(因脑髓归肾管);想不起来,心阳虚也(虽记住了但提取不出来)。
精力严重不足者,虚症也(气血虚);精力格外充沛者,痨证也(血虚气不虚,阳气外越)。
阳痿者,肝虚,因肝主筋也;早泄者,肾虚,因肾主“作强”也。
梦见腹饥进食,食不能饱,脾虚也。
……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留心观察、参悟,可窥一斑而知全貌也!

然上述所言,仅是知现在,一般之智也;若以现在能知预后,推断未来,方为上智。
昔日箕子见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即知商朝将休矣。其叹曰:“彼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

医圣张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养生或治病,用中医的眼光来看,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天地之道是循环往复。每一个时代,都对应有这个时代最恰当的大法。
现在很多人都信扶阳(补阳,壮阳),即火神的治疗大法,这在1984年之前的60年间是合适的,因大司天是寒湿行令,而在当今则是很不恰当的,因为现在大司天是风火行令,即1984年之后60年内,大司天是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因此,目前应以滋肝肾,重真水,柔风木为大法。此值得深深思考玩味。
看看当前疾病的大致性趋势:
肝炎病人极多(肝的五行属性为木,而现在为大天时的风木主事,肝火太过,最为常见);脑心血管病患者随处可见(肝与心脏,一个调节血液,一个运行血液,在中医里,肝藏与心包络都带有木的属性);各种脾胃病也是常见,因肝胆克脾胃(肝五行中为木,脾五行中为土,木克土,肝脾传脾。
因此,当今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应该是:
肝血以柔肝疏肝(滋肝阴以配肝阳),兼顾肾气(肾为水生木,是肝之母)
肺病咳嗽类的疾病,也与肝有极大的关联,肺五行为金,金本克木,若木气强盛,则金反受木的欺侮。治肺病考虑到肝的因素,必定更容易治愈(金木交互之法)。
睡眠不好,难以入睡,凌晨容易醒来,也是肝血少,肝阳太旺的缘故,成语'怒发冲冠',发怒时,气上冲,说明肝火太旺。人在睡觉时,阳气进入阴气里,肝的阳气上升太过太盛,就会使全身的阳气都不容易潜入阴分,所以入睡困难;凌晨时分,如一年的春天, 这正是肝木主事的时候,血少,肝气上升过旺,要想不醒来,是不可能的了。
前列腺病,中医讲肾主二便,而肝主疏泄(疏泄,汗多疏泄太过,汗少疏泄不及,尿液也是如此),治肾的同时要兼顾治肝。
如此等等,各种疑难杂病,皆可以从肝血少肝阴虚的角度去考虑, 所有的病都容易治愈。

今年,2016年,丙申之年。岁运为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全年气侯格局为水、火、风,特别是三之气(5-207-22)期间,少阳相火司天,主气、客气也是少阳相火,三个相火相加,气侯将炎热异常。
热胜则易伤肺金,或引发"乙型脑炎"之类温毒流行。因而可先预防之,以应对炎热。可先补肺金,以防火来克金。南方之地,炎热气候气化运行先天,应重点防范。
防重于治,是中医的精髓,只有根据气候的情况,提前进行保养,做到防范于未然,才能避免重病急病发生。

治病也好,养生也罢,工作、生活、交友,若能观外而知内,则心有定见,可从容应对,岂不轻松自在?小则明哲保身,大则助人为乐,岂不美哉?若更能以现象预知其后,兼具手眼通天之能,此生活的岂非更有味道乎?

上言“闲话”,切莫认真,茶余饭后一乐,可矣。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