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蓝天百云

(哲学)--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气功”作一些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7 03: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2、儒家功

可以看出,孔子所主张的心斋是通过意念专一、呼吸细长、耳之不闻、唯心能觉,进而达到神气合一,进入清静纯一的境界。孔子认为心斋这种功法是修身的关键,不但可以使人不出户而知天下,还能使人延年益寿。有了这种认识,孔子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自己保持一种宁静豁达的心态。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63岁的时候,有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宋国时,司马桓砍倒大树对他进行恐吓威胁。后来到了卫国,又被错抓入狱。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又被楚军包围,围困达七日之多,结果饿得弟子们有气无力,但孔子却毫不计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孔子的意志力比一般人要强好多。

孟子在继承孔子守静的理论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内观养心养气的功法。孟子的功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求放心或存夜气。求放心就是把为外物迷惑的心收敛起来,养夜气是把人在子夜到清晨未与外界事物接交时的清明之气存养起来。孟子认为这是保养真气的好方法。第二阶段是思诚和养浩然之气。思诚就是悟道,至于养浩然之气,就是一种"至大至刚"的宇宙元气。

孔子和孟子之后,儒家的学者们基本上都继承了孔孟先圣的静坐功法。到了宋朝,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将静坐看做同读书、做学问同等重要的事。但是,儒家的静坐一直没有详细的理论和具体的功法,到了明朝时期,儒士高攀龙参考了程朱的理学思想,又吸取佛、道两家的功法精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的静坐理论。

关于静坐方法,高攀龙说:"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默默静坐。"所以,高攀龙的这种儒家静坐法,虽然很平淡朴实,但也是一种大众化的静坐法。

在孔子之后,儒家学者和弟子们在儒家功法方面都没有超过先圣孔子,其实,儒家的功法是一种为入世做准备,或者对强身健体起促进作用的功法。儒家功的目的并不是追求多高多深的功法和境界,而是静心养性,培养意志力和忍耐力。所以,就功法的优劣来说,儒家功或许在其他功之下,但在对世俗社会的影响方面,则是任何其他功法所无法比拟的。
发表于 2007/3/27 03: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功

人的寿命与遗传、睡眠、代谢率及大脑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中国的养生理论精、气、神看作是人身三宝,提倡顺其自然、调和阴阳、益气养形、积精全神的养身原则。 历来的养生之道都推崇道家派的老子和庄子,到后来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道教,在近两千年中,对道家的养生理论及实践有贡献的人,如东晋时写过《神仙传》、《抱朴子》的葛洪,南朝时期齐、梁年间,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道教人士陶弘景。 东晋的升平年间,道教的理论家、炼丹术士葛洪,和辞官学道的尚书李濂山一起到了江西省的三清山修道炼丹,创立了著名的三清功。 现在流传的一种三清自然意功是当代气功师以原来的三清功为基础,搜集整理闽、浙、赣一带散落在民间的佛、儒、医、武各家气功,从中汲取精华而创编的一套功法。该功法动静结合、养练相济,先后天兼备,且内养独特,意导绝妙,功能多样,男女老幼皆宜,尤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为特长。 自古以来各家论养生,就其精髓实质处,道理是大致相同的。不外乎松身心、畅情志、辅饮食、调睡眠等等。但是具体作法上,却各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三清自然意功的修炼,强调在练功、治病、休息、工作,饮食乃至性生活等各个环节上都体现养生保健目的,而不是仅仅修持某些单一的清规戒条。
发表于 2007/3/27 0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养为主的练功方法

“三清功系列功法中的生活养生功包括四套静功,一套动功。静功:意滤站桩功、温养盘坐功、自然接功功法、阴阳健身功;动功:逍遥功。

这里重点就温养盘坐功的养生特点作简要介绍。

温养盘坐功以天人合一为修炼目的,功法简便易学,内养独特,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修炼。具体方法是:姿式:盘坐,含胸拔背,上身挺直坐正,眼微闭,口轻合,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手前后重叠,男同志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右手大拇指和中指轻轻捏住左手内外劳宫穴处,女同志相反。意守下丹田五分钟左右,轻意淡守,有意无意。在精气能自由运行全身关窍过程中,当气升至头顶泥丸穴时,意想气集中,暂停蓄于泥丸穴,此状态维持十分钟左右、再完全放松意念,似睡非睡,逐步进入半气功态和半睡眠态。(约十分钟),最后停止意念,慢慢收功。

此功由道家高级内丹功改编而成,其主要特点是在练功时协调苏醒态,气功态和睡眠态的比例,使“三态”达到和谐统一。从而使练功生活化,不受时间约束,能尽快恢复疲劳,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改善睡眠。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我认为,养功应特别强调不能用100%的气功态,而要一半气功态,一半苏醒态,这样练,养生的效果最佳,这种养生功是三清功特有的。
发表于 2007/3/27 03: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病过程中的养生

三清功系列功法中,每套功法部有对治某些疾病的独特功效,长期修习,自然可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此处不再缀述。这里仅介绍我们在为已生病的人进行调体治疗时的特殊方法,如何使病人通过接受调理得以保健养生。

中国三清功在调体治病方面是有独到之处的,那就是敢于长期面对面,一对一地接治病人。我们在一对一发功治疗时,与众不同的手法就是先打开病人的关窍,然后再进行调理。这样病人关窍打开,全身经络畅通;就可以激发个人的先天内在因素,调动身体潜能。从而使病人达到自养、自调,最终达到依靠自身内在因素的自我保健。
发表于 2007/3/27 03: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休息中如何养生

纯粹的睡眠,决不是积极的高层次的休息,百无聊赖更不是。积极的休息有两个层次:一是气功态下的琴棋书画歌舞,一是半功态半睡眠态的“睡觉”大法。习练过三清功的人都知道,系列功法磁带中有气功歌带功带。参加功艺班学习的学员,大多数人在气功歌的带动下进入气功态,原本不会跳舞的人也可能翩翩起舞。这种松静自然状态下的舞蹈或引吭高歌,与常态下的歌舞大不相同,对彻底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有特殊的效果。

气功态下,不仅有歌舞可以调整身心,功态下的琴棋书画种种艺术境界都可通过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得以怡情养性而达到养生保健目的。中国古往今来的著名画家、大书法家古琴师等,大多高寿。而同种艺术领域里,两方的艺术家的平均寿命却与普通人群差异不大。三清功功艺班的学员中,达到功态下琴棋书画歌舞的大有人在,我们在传功时,也有意引导学员向这方向发展。

积极休息以养生的另一层次就是改善“睡眠”质量。具体方法就是习练前面提过的温养盘坐功。

午饭后盘坐二十分钟,初学者可借助磁带,进入半气功态半睡眠态,然后收功,大脑、身体都恢复到了最佳状态,实为事半功倍。此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般人刚吃过饭就入睡,会不舒服,而按上述方法去做、就不会出现不适,说明此功还可以助消化吸收。温养盘坐功还可在晚上入睡前练。练功二十到三十分钟,然后转入完全睡眠态,会一夜无梦,休息效果极佳。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常态睡眠中做梦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而上述功法就可以避免做梦。
发表于 2007/3/27 03: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中如何养生

应该明确,如果把工作和休息截然地割裂开来,而不是把养生保健融于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得到保健养生之真谛的。应该合理、有序,系统地安排工作和休息。是在身体好的时候就开始养生、保健了,而不是等到生了病才想起保养。会养生的人(不论练不练气功)是从青壮年起就进保健养生练锻,而不是到弱体虚之后才开始。

这种无病先健身的方法,其实并不需要专门分出多少时间来做。工作照样做,忙里偷闲,闲中也紧张,不放逸,自我养生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07/3/27 03: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保健养生

进食的总原则就是合胃口和身体舒服。气有三个层次(有特异功能的人能看到这三个层次的气的不同颜色。)其中营卫之气是从食物中获得的。所以练功的人应以素食为主,荤素结合,并根据体力支出情况调整进食的荤素比例。

辟谷是练功是出现的自然现象。自然出现的辟谷对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和提高练功层次都有帮助。但我们不应人为地诱导辟谷,强行辟谷对养生保健是不利的,也是有违自然法则的,严重的甚至可以使人衰竭。习练三清功时,很多人都出现过七至二十次的短期辟谷。强调少吃、不吃是练功的机体的自然选择,不能勉强,应顺其自然。例证说明,不追求辟谷,也会自然而然地辟谷,而且时间可能很长,这是依练功层次自然出现的结果,逐步达到古代仙师们提出的层次。
发表于 2007/3/27 03: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禽戏

五禽戏是汉代的著名神医华陀创立,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的功法。

模仿动物的功法早在汉代之前就有,如《庄子》中就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的记载。华佗的功绩在于将以前的功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组合成套路,通过口授身传进行传播,让大家强身健体。五禽戏开始并没有文字流传,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五禽戏的内容主要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

虎戏: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躯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三次。继而两手先左后有向前挪动,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接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后退七步。

鹿戏:接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右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稍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三次,右转两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三次,右腿二次。

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面,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面,略停,先以左肩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床面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面,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面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面。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躯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猿戏:择一牢固横竿,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脚悬空,作引体向上七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鸟戏: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七次。

五禽戏在练习时不宜太累,以出汗为标准,适可而止。

以下用于"中医大观"中的"房中养生",左目录中也写内容的题目。次序按照下文的次序即可,都放在左目录后边。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7: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与气功

1、 从古到今《道德经》一直被人释义,但释义没有脱离人们的传统观念,即《道德经》只是一部古典哲学著作。
   在遥远的山上,你可能看到一座寺庙,几位僧人盘腿而坐,口里不知在念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冥想。也许你觉得很奇怪,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他们不出去走走?其实在之前他们曾走过千山万水,现在却才修身养性。你也许会很奇怪他们知道你的来历,或早就知道你来了。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你无法解释,但你会顿然出现敬畏感,而这时我却在想到人们去寺庙只是抱着一种信仰,对神的信仰。你看到的是道教徒还是佛教徒不重要,重点你对东方宗教的理解。在《道德经》没有出现前,道教是否存在?而神秘莫测的道教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引用老子的一段话:“道可道,非常道。”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许多常人无法释义的话语,理解可以是多角度和多方面的,但老子怎么连宇宙之初的形态都知道呢?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至此我们可以继承周易的思想。如“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释义: 总之,有(实在的事物)可以对人们有利,无(空虚的事物)也可以被人们利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一致,将自己的感官反映与客观事物的表象混同一致,折断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不一致的锋芒,拆解感官反映与客观事物表象之间的纠纷,这就叫做冥默中与道混同为一(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的法象相统一)。其实老子也是普通人,他只是一位思想者,同时又是一位修炼者,但道教却早在地球上出现了,只是没有老子这个人的代表而没有被体现出来而已。春秋战国是一个过渡时期,人们的苦难也可想而知,老子对社会黑暗感到厌倦了。于是他辞官隐居或上山修炼了,但在同时代或更早,也许早已经有人那么做了,而老子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早期人类曾普遍具有巫术,其中影响范围最大的也许是夏商周时期或更早,但你并不知道5000年前的事情,并之后影响中国历史上广大的气功与武术,而《道德经》只是老子在修炼过程中的心得,同时他只是写好往那一放,没有任何广告宣传,却跨越了两千年,却传遍了整个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7: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与气功

2、 老子的《道德经》是具有广大意义的,它不仅拥有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处世哲学,它还有着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丰富内容,启发着宇宙学,人类学,现代物理学,哲学,生命科学与养生学等重要内容。《道德经》的出现让我们尽可能理解老子本人,并了解他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背景,如果你看过《道德经》就要去翻阅《易经》,因为它有着《易经》的足迹。或许人们所认为的道学的玄虚就是从《道德经》开始的。人是意识场与宇宙意念场是相通的,也可以说人类的潜意识是相通的,古代占卜术是人类潜意识的表现,而神灵也是其中表现之一,人的意识,气,神与大自然是互相联系的,我们正处于整体中,而有了自我意识,偶然性就被演义出来了。是因为人们的自我意识没有与潜意识良好沟通导致的结果。《道德经》与《易经》一样是中国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古典著作,整个世界的图书馆几乎都可以找到这两本书的存在,而它的神秘与深邃性却无人能解答。但如果仔细研究就能自然而然的解开《易经》之谜,古人的思维与我们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阴阳观与道。人为什么要在松静,斐诚的的状态下,拿起卦默想自己想要的问题,而不是在紧张与嘈杂的状态下手拿竹签呢?在农村常有孩子玩“笔仙”的占卜游戏,这是个两个人或几个人玩的游戏,大家都确认自己的手没有动的情况下笔动了,并一一回答了超过个人认识范围的任何信息,其实人的意识与其他人的意识,或者大自然是相通的,几个人的意识场决定了这只笔,更准确的说是他们的潜意识让他们预言未来与过去的,这跟梦的潜意识预言功能是相似的。伏羲是谁,暂且把他想成一位巫师,在洞现了自然界与观象与天后创造了《易经》,那么老子是谁,暂且把他想成一位隐居道士,修炼后写下的《道德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