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bffq 发表于 2014/4/18 16:01:47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C104 这一条是论述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这条也有.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看着与上条差不多,但这个可以吃小柴胡汤,为什么?因为没有小便难,没有发黄,没有湿热的问题。.身热恶风,颈项强.
是太阳表不解,太阳的经证;.胁下满.是少阳枢机不利,少阳受邪;,.手足温而渴.,这是里有阳明经热。在外有太阳之表,在里有手足温而渴,阳明还有些热,同时还出现了胁下满的少阳枢机不利的问题,这个病怎么治?因为治病的道理是先解表后治里,是不是可以发汗?不行。为什么?因为这里涉及到少阳病的问题,少阳有.禁汗、禁吐、禁下.三禁。少阳是半里半表之邪,发汗解决不了少阳的问题,既然解决不了少阳的问题那就徒伤津液。虽然有太阳的表证,但是兼有少阳的胁下满,所以不能发汗。 不能发汗,手足温而渴,是不是可以用白虎汤啊?先清阳明行不行?也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三阳合病独取阳明的时候,热盛而表邪很轻微。现在,既有身热恶风寒,又有太阳表邪,阳明热邪还不是太严重,用白虎汤又恐怕把太阳的风寒之邪闭郁不开。发汗有碍于少阳,清阳明又碍于太阳,这时只能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少阳枢机一利,表里之邪就和了。外从太阳之开,内从阳明之阖。但是,这个病有手足温而渴,是不是小柴胡汤里要进行加减?就是去半夏要加栝萎根,即天花粉,虽然是用小柴胡汤,但是他口渴,口渴是伤津了,所以应该去半夏之燥,加上天花粉来生津止渴。 第C104条和第C103条两条互相比较,有加强辨证的意义。第C103条是少阳的禁忌证,第C104条是三阳合病治取少阳,可以吃小柴胡汤,要加以分析,两条对比
起来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C105 小建中汤方 虚人伤寒心悸烦 阳涩阴弦腹急痛 桂枝倍芍饴一升 缓痛收正小建中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这一条主要是论述少阳夹虚的证治。就是小柴胡汤证兼有中气不足。 少阳的肝胆之气最能影响脾胃,如果这个人里虚了,尤其是脾虚了,而少阳之邪还存在,那么它就能影响脾气的不和,发生腹中急痛的问题。这样就有一个先扶正后驱邪,先治脾而后和解肝胆的方案。 .先与.这个提法,就有一个试用、权用的意思.。.先与小建中汤.这个提法,就像咱们普通人说话,这事儿怎么办?他有两个问题,咱们是不是先解决这个事儿,再考虑那个活儿去。这里有一个商量、试探的口吻。这是.先与.两个字。这个证既可以用小柴胡汤,又可以用小建中汤,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不是给他先吃小建中汤啊?就
这个意思。.阳脉涩,阴脉弦.,弦是少阳的脉,少阳病见弦脉,就像太阳病脉浮,弦脉是少阳病的主脉。脉浮取跳得很涩,沉取又很弦,这样就反映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少阳胆经有邪、少阳之气不利,见了少阳的主脉,这没有问题,但是涩脉,又主血虚,又主气血虚寒,气血不足的一个现象,所以这个人夹虚。.阳脉涩,阴脉弦.就说明这个人虽然是有少阳证,但是夹虚,气血有点儿不足。 .法当腹中急痛.,.法.就是按照这个病的规律来说,这个人应当肚子急痛。急是什么?是拘急,肚子里拘急,痛是疼痛,腹中拘急,痛得还很厉害,叫急痛。脾是主腹的,所以这个人脾气虚。少阳病再加脾虚,少阳之邪影响脾,脾就更虚了,所以就拘急而痛。这怎么办?是先用小柴胡汤,还是怎么地?就像太阳病,尺脉迟者,先给他吃小建中汤,后来尺脉起来了,咱们再给他吃麻黄、桂枝,是吧?这个也是一样,是先给他吃小建中汤,.先与小建中汤.健脾,缓解拘急,缓解疼痛。建中,顾名思义,能补中焦,建中补虚而缓拘急的疼痛。小建中汤里有饴糖,饴糖是个甜药,就是麦芽糖,这个药吃下去既能够补血又能够补虚,因为是甜药,又能缓解筋脉的拘挛,所以它能治腹痛。同时,方中有六钱芍药,芍药能平肝胆,于土中伐木,在脾里就把肝胆木气给平了,有这样一个好处。所以先给吃小建中汤。吃了以后,脾气足了,肝胆之气平和了,他就好了。这是一个方面。
如果.不差者.,吃了小建中汤肚子还疼,没好,看起来光健脾是不行的,还要给他吃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那就要加减了,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因为它加减法里,少阳证要出现了腹中痛的,要减去黄芩,加芍药。对比之下,一个是扶正的,一个是和解少阳的,两者不同。先给他扶正,扶正不好了,然后再用小柴胡汤。 关于这一条,我倒有一点儿个人的看法,提出来和大家商榷了。我在临床看这种病,这两种情况都有,有腹中急痛者,也有胁下急痛者。在临床上要这么看,.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这点要肯定下来,小建中汤是治腹中急痛的,.虚劳腹痛小建中.;也有胁痛的,不要单看一个腹的方面,胁痛的也可以先用小建中,后用小柴胡。 那个时候我带同学《伤寒论》实习,看一个肝炎病人,他就是胁痛,吃了好几付小柴胡汤,胁痛都解决不了,人也没有劲儿了,不爱吃东西。脉弦而软,跳的还没有劲儿,后来就想到这一条了,说是先用小建中,后用小柴胡的,那是指肚子痛说的,肚子痛和胁痛差一点儿,反正他是虚,.急食甘以缓之.,.急食辛以散之.。《内经》治肝有两个法儿,要肝虚了,肝里血不足了,肝急了,血不能养肝,.急食甘以缓之.,吃甜药;要肝气郁积了,就要吃辣药,.辛以散之.。甘以缓之,辛以散之。一个是治气的,一个是治血的。我就给开了一个小建中汤。吃了就见好,胁就不痛了,后来吃了30付,这病就特好。不光这样,化验肝
功能也都有好转。 小建中汤这个方子,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用多说了。这个方子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倍芍药而加胶饴,就是加饴糖一升而成。桂枝汤在外调和营卫,在内调和脾胃,调和脾胃就是调和脾胃的阴阳、气血,这是桂枝汤的特点。所以,他脾虚,腹中拘急而疼痛,这个得要说一说。什么叫腹中急痛?它有两个特征,一个就是用腹诊,你摸他的肚子,他的腹肌,就像成条儿,拘急、痉挛,一条一条的,这是一个特征。另外,他个人感觉肚子痛的时候,肚子里的肌肉往里抽,一顿、一顿这么抽的那样的肚子拘急疼痛,这是另一个特点。为什么这样?因为虚,血也不足了,不能够滋润、营养肌肉筋脉。再加上肝气的郁结,就腹中拘急而疼痛。所以在桂枝汤里加芍药、饴糖,饴糖是缓中补虚之药,缓中补虚,能够缓解肚子里拘急,补脾气之虚,所以叫建中。加芍药,酸甘化阴而于土中平木,它能够缓解拘挛,能治血脉的痉挛。对于腹中疼痛,腹肌痉挛,这个方子效果是很好的。小建中汤还能够调和脾胃病而出现的阴阳不和,什么遗精啊,什么发热啊,将来在金匮里讲,这儿就不讲了。 我们从这一条要悟出一个道理。《伤寒论》397条,就是397法,法就是法则,都是有指导意义的,都反映客观的规律。譬如小青龙汤证,我们讲了,.青龙就是怕肾虚.,用小青龙汤的时候,肾虚的人慎用。小柴胡汤对于脾虚的
人,脾太虚了,不要认为小柴胡汤有人参、大枣、甘草,就认为有恃无恐,就像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有白芍、五味子,那用点儿怕啥的,里边有保肾的,有保肝的,芍药能够养肝阴,五味子能够保肾阴,用一点儿小青龙汤有什么不可?但是,肾气虚的也是不行,它保不了。小柴胡汤虽然是有人参、大枣、甘草,如果脾气虚了也不行,不能够有恃而无恐。为什么?小柴胡汤主药柴胡配黄芩,柴胡的剂量又那么大,苦寒的药还是厉害的,对于脾气虚和脾阳虚有寒,小柴胡汤用的时候就要考虑了。以后我们有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就得加干姜。这一条是先用建中,后用柴胡。为什么不先用柴胡?就因为有一个脾虚的问题。如果脾太虚了,还用小柴胡汤,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要.先与小建中汤.。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C106 这一条告诉我们,临床使用小柴胡汤就是要抓主证,要抓少阳的主证,见着主证了就可以用小柴胡汤。 这里,.但见一证.的.一证.和.悉具.,是一个辩证的说法。意思说是柴胡证很多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在临床的时候,是不是这些症状都得要出现后再用小柴胡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张仲景说中风也好,伤寒也好,只要出现了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只要是看到了柴胡汤的主证,有一个证、
两个证,那就足以反映少阳的问题,就是小柴胡汤证。 对于这种精神,一不可以过宽,二不可以过窄。什么叫过宽,什么叫过窄?就是说是少阳病都出现了,一个一个地都存在了,这时候再用小柴胡汤,这是过宽的了,那不可能的。也不能够过窄,只有个口苦,只有个咽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但见一证便是.,我就咽干,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谁有那个胆子?这不行。所以.一证.和.悉具.是一个辩证的说法。.但见一证便是.,又.不必悉具.,这句话,辩证地来说,是只要看见一两个能够反映少阳问题的,能够证明属于少阳病无疑的,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譬如胸胁满,口苦,当然就是小柴胡汤证。 总之,临床的时候,反映少阳证的症状不可能完全一个个都出现,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其中若有那么一个、两个主要的证候,能够反映事实的,属于少阳病的,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了。当然这里有个辨证的问题了,就是辨证得要正确。认识是柴胡证,有这个辨证的能力了,那就可以了。小柴胡汤是这样,其他的证是不是也是这样?阳明证也好,太阳证也好,是不是都得百分之百的出现?也不尽然,也有这样一个意思。太阳病有的时候见脉浮,脉浮就是太阳了,再不就是恶寒,恶寒就是太阳,不见得说是什么头痛、身痛,所有的太阳表证都出现了,然后才诊断这叫太阳的表证。主要是抓主证,出现了提纲上的主要症状,反映是太阳病了,那就可以了,不必悉具。所以张仲
景这句话说的是在少阳,实际上对于其他各经的病都有现实意义。

hhbffq 发表于 2014/4/18 16:03:50

101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C107 这一条是论述小柴胡汤证经过误治后的一些问题。 .凡.,就是概括地来说了,构成柴胡汤证的前提、来路是很多的,有自发的,也有太阳传来的,或者是由阳明传来的,这就不用管了;凡是柴胡汤证,这是广义的。是柴胡汤证就不能够用泻下之法,柴胡汤证是用和解之法,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实际上就是少阳证了。少阳证是禁汗、禁吐、禁下的,.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所以不能汗、不能吐、不能下,为什么?因为它解决不了少阳半表半里的病变和邪气。如果误治了,.而下之.,用泻下之药了,小柴胡汤证容易还犯误下的毛病,因为这个小柴胡汤证往往影响三焦不利。 三焦不利,津液就不通达,因为三焦是津液的道路,少阳受病,三焦之气就不利,三焦之气不利了,津液不通畅,上焦不通,津液就不得下。津液不得下,肠胃之气不和,有的时候就出现了大便下不来的情况。这种解下不来就是少阳病气机不利、三焦不利的一个问题,吃了小柴胡汤,.三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在表的,是濈然汗出而解,在里,大便已经下来了。所以不能给吃泻下药。如果要给他吃泻下药,那就错了,那叫误下少阳。
误下以后,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误下少阳,成为坏病,医生治疗给治坏了。误下少阳,.甚则吐下利不止,水浆难入命难生.,误下以后就大便拉稀,拉稀完了就水浆不入,就是连喝水都不能喝了,结果还是很危险的,预后多不良。少阳之邪误下以后也可以传入阳明,变化很多。另一个方面,也有身体强壮,不为误下所动,邪气没有发生变化的,所以.若柴胡证不罢者.,误下以后没发现新的问题,小柴胡汤证还不罢,还是继续存在的。就像太阳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如前法.,因为太阳之邪没下陷,还上冲啊。少阳误下之后,.柴胡证不罢者.,少陌的邪气还在半表半里,没发生什么变化。这是好现象,误下没有发生不良的后果。这样,就.复与柴胡汤.,还给他吃小柴胡汤,不能给他吃别的药。为什么?.柴胡汤证不罢者.,当然是给他服小柴胡汤了。 给他吃柴胡汤,.必蒸蒸而振.,这个.必.字要活看,就我个人的意思不要给他肯定为.必然.,必然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不要这么说。有的人在误下少阳以后,虽然是邪气没发生变化,还在少阳,但脾胃之气就受伤了,气血也就有点儿不足,气血虚衰了。这时候吃小柴胡透少阳之邪,就要有一个反映。什么反映?这个正气从内里往外要是出来抗邪,这个病机的情况叫蒸蒸。抗邪当然有邪气了,正气出来碰见邪气了就要作战,就得斗争。正与邪争,就出现了恶寒,浑身就像打摆子,不但身上冷,而且
振,牙打牙棒鼓。蒸蒸而振的时候要有恶寒的。 战汗,是战而后汗,正邪交争为之战,战就是浑身振摇,所以他恶寒。这时候周身的气血、周身的力量,调动整体的劲头和邪气决一死战,哆嗦来哆嗦去,然后发热。.却发热.,在恶寒以后,就发烧。这一发热,正气就出于表了,而邪气后退作解。所以他要出汗了,这时候就出汗,战汗。.却发热汗出而解.,蒸蒸到发热,这是他一个过程。蒸蒸和发热,要联系起来。由于蒸蒸这时候才能发热,没有蒸蒸这个劲头,他怎么能够发热?这个振,浑身振摇,和恶寒要结合起来。这是反映正邪斗争、战汗作解的一个具体的描绘,一个具体的阐述。 为什么误下以后吃了小柴胡汤要.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这就是说明,虽然误下之后证没变,邪气还在半表半里,这是好事,但是毕竟脾胃之气受到一定的挫伤,气血有所不足,这样的情况下邪气作解,正气得出,就有一个战汗的形式了。这个战汗作解带有一定的勉强性,虽然是也作解了,费了多大的事。误下以后,凡是吃了小柴胡汤,都是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这倒不尽然。有的是这样,有的也不是这样,看具体情况了。 另外,把眼界视线扩展开来,没经误下,就是少阳证时间比较长一点儿,有个五六天、七八天了,吃小柴胡汤有没有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的情况?也是有的。就是说不经误下,吃了小柴胡汤,他也有蒸蒸而振,却发热
汗出而解的。为什么?因为从病机来说,战汗是正气驱邪的一个形式。只要是时间长了,邪气还有点儿深入了,吃了小柴胡汤以后,符合这样一个病机,就会出现战汗。这个不用经过误用泻下,有的时候吃了小柴胡汤,也发生战汗。这在临床上我看见过。我们以前伤寒教研组的陈慎吾陈老跟我说:.渡舟啊,这事可真怪,我给人家开了个小陷胸汤,吃了小陷胸汤还出了一个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的。.所以针对病机进行治疗,正气驱邪外出的时候有这种情况。吴又可的《瘟疫论》战汗作解的机会更多,有的时候吃了大黄以后,达原饮里加上大黄,然后让邪气后退了,战汗作解的机会更多。这一条是吃了小柴胡汤战汗作解的。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C108 这一条还是论述伤寒挟虚的证治。上边的战汗作解就是有点儿正气虚,还有邪气,要战汗作解,这一条就是说伤寒夹虚。 .心中悸而烦者.,伤寒两三天时间不是太长,也没经过汗、下、吐这些治疗,正气伤得也不算太厉害。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虚弱不足的这些问题,恰恰出现了.心中悸而烦者.,心慌心跳叫做悸;.而烦.,心还烦,心慌心跳跳得心都很烦。.气虚则悸,血虚则烦.,这个人的正气不足了,心的气血不足不能够养心,所以心中悸而烦。外边有伤寒
之邪,内里震动宫城、震动心脏,所以心慌、心跳、心烦。这是正气不足了,所以这样,就.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补虚扶虚,内能扶虚补气补血,外能调和营卫而治伤寒之表。 太阳之表好比边防,五脏里的心就好比一个君主,《内经》说心为君主之官。现在边防有邪,太阳的表一有邪,距离心的君主之官还很远。心是手少阴心,这还在阳经,距离阴经还很远,但是,边防告紧,震动宫城。说明什么?这个人素常心的气血就不足,才有这样心悸而烦,.气虚而悸,血虚而烦.。心悸而烦是气血虚的反映,上边还讲了一个汗下之后,气血两伤的身重而虚悸,要把那个联系起来来看。心悸而烦,这是个虚象,这是一个正气不足的反映,而且反映到心,病就很重了,不得等闲视之。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心都慌了,心都悸了,心悸而烦了,正气不支,也就是说在表的邪气大有一举而陷的危险。太阳是和少阴为表里的,一般我们都说足太阳是和足少阴是表里的,这个说的比较多一些,这样的示例也比较多一些,至于手少阴心的问题就比较少一些,实际上《伤寒论》就是将这样的问题提出来了。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或者.伤寒,脉结代,心中悸,炙甘草汤主之.,就是太阳篇最后一条了,谈到心慌、心跳的,脉见结代,这些提法都是太阳和少阴的手足的关系的问题。太阳病足少阴肾气虚了,就出现四逆汤证;
有没有太阳病出现手少阴心的问题?有。何以见之?这一条就是,.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就是心的病。这样,就不要祛邪了,就是虚人伤寒,内气虚赢不足,所以出现了心悸而烦,所以.小建中汤主之.,要用小建中汤。咱们过去讲太阳病的变证不是提到一个吗?.太阳病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什么方子主之?.桂枝甘草汤主之.。那个就是心下悸,在发汗多误治以后;这个根本就没治疗,没经过发汗,没经过吐下,所以这个看着比那个还厉害点儿了,心悸而烦,所以用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是个甜药,是一个甘缓之药,.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是个甘温扶正的药,同时这个方子里有大量的麦芽糖。糖是个补人的东西,现在大家都有个常识,有时候有低血糖,头也晕了,身上也没有劲了,心慌腹痛,赶快吃块糖就好了。按照中医来说是中焦取汁,变化而赤,奉心,上而为血,所以这个糖液,能养中补血,能滋养心血,又能够补养胃气。中医概括起来,凡是甜药都是补的,甘温补虚的。所以小建中汤在里能补气血之虚,能补心脾之虚,在外,因为外头还有个伤寒的问题,能够加强营卫抗邪的作用,在里叫气血,在外为营卫,这是一举而两得。这是安内攘外之法。这是小建中汤证。临床上有这种情况,一感冒,还没怎么的,就心慌、心跳了。幸好病人还没提到脉,脉还没见结代,脉要见结代了,那就是炙甘草汤的问题了。这一条和第C105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互相参考一下子。小建中汤能治什么病?能治.心悸而烦.。还治什么病?还治.法当腹中急痛.。古人编小建中汤歌诀的时候就把这些都概括进去了:.虚劳腹痛小建中,悸衄亡血梦失精.。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C109 大柴胡汤方 八柴四枳五生姜 芩芍三两二大黄 半夏半升十二枣 少阳实证下之良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这一条是论述少阳兼见阳明里实的大柴胡汤证的证治。 .太阳病.是它的来路。"过经十余日.,.过经.就是邪气已经越过太阳经,也就可以说太阳的表证已经不存在了。过经就是说这一经的邪气已经过去了,但是意味着这个病没好,它要到别的经去了,由此而及彼,由太阳而到其他经了。不是.行其经尽故也.,和咱们讲的太阳病,.头痛至七八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那条意思是不
同的,这个叫过经,《伤寒论》大概提了三条讲过经的。过经过哪儿去了?这里指到了少阳,底下就说明这个问题。传到少阳,就应该用和解之法,用小柴胡汤,.反二三下之.,这个.反.就是错误了,不应该那样去做。.后四五日.,泻下以后又经过四五天,.柴胡证仍在者.,柴胡证仍然存在的,虽然是误下了,治疗是错误的,但是柴胡证还仍然存在,.先与小柴胡汤.,先给吃小柴胡汤,不能够吃其他的药方。 吃了小柴胡汤,如果小柴胡汤发生作用了,正胜邪却,少阳之气能够驱邪外出,那就有作解的可能了。咱们过去也讲过,.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就可以有好的一个方面;可能发生战汗作解的情况,上边已经讲过了。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呕不止.,服用小柴胡汤以后这个人出现.呕不止.,这个.呕不止.就是原来的呕,因为小柴胡汤就有喜呕,现在呕加剧了,严重到了.呕不止.的程度。为什么他呕不止?因为胃里有热,是个大柴胡汤证了。胃里有热,由于误下后邪热不但在少阳,而且并于阳明,阳明胃热已甚,气结不舒,所以就呕不止,胃气上逆。 .心下急.,.心下.就是胃脘的部分,.急.,急者极也,是说胃脘胀闷得很厉害,到了极点了,他就受不了了,或者心下疼痛,疼痛得到了极点了,他也急。.心下急.这个.急.或者是胀闷,或者是出现疼痛,反正这个地方难
受,不舒服到了极点,不可以忍耐了。这是一个虚邪,还是一个实邪?这当然是一个实邪了。一个呕不止,一个心下急,一个是胃气上逆,一个是胃气凝结。胃气凝结,所以才胀满疼痛,而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 .郁郁微烦者.,.郁郁.和少阳证.默默不欲饮食.都是刻画、反映少阳证的特点。.默默不欲饮食.是一个静默的意思,面部表情不高兴,无欲状,很静默的,实际上就有抑郁的意思,是少阳胆气抑郁的反映。现在郁于里了,不是在表情方面了,而是在心里,所以也是用个叠字,叫.郁郁.,郁而又郁,气机不得舒畅啊,比.默默.加重了。.烦.,是郁郁微烦,实际上就是郁烦,气郁作烦。气郁于内,所以他就发烦。这个微烦,不等于说烦得轻,他是在里烦,不是显露在外面的,所以叫郁郁微烦,是气郁在里而作烦,是这么一个证候。 大便虽然是以前泻下了,.后四五日.,大便也没下来。舌苔一般要见黄苔了,口苦得也非常厉害,不但是心下急,胸胁苦满也更加严重。这个病既有少阳病未解,又出现了阳明胃气的凝结,怎么办?是还要吃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已经无能为力了,小柴胡汤只能治少阳的问题,不能解决阳明胃实的问题,所以.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给他吃大柴胡汤,用点儿泻下,大便一经泻下,少阳的阳明的两经之邪,都得到解除,这个病就好了。 少阳三禁,叫禁汗、禁吐、禁下,这是言其常法。现
在,又是可下之法,.下之则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个就是一个变法,知常能够达变啊。要是少阳本身的病,当然不能用下法,也不能用汗法,这是一个原则。人家少阳本身的病用汗法下法,那是错误的。现在的问题,它是少阳之邪并于阳明,阳明和少阳为病,有心下急、有呕不止、有郁郁微烦,还有大便的秘结,这时候就得用点儿下法,不用下法就解决不了阳明胃实的问题。在柴胡汤基础之上,不用承气汤,这一点儿大家要清楚,大柴胡汤不等于大承气汤。为什么?因为大柴胡汤,它是以柴胡为基础的,是小柴期汤的加减法,还有柴胡、还有黄芩、还有半夏、还有生姜、还有大枣,只是把人参、甘草去掉了,所以它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上了大黄、芍药、枳实,去掉了一个生甘草,所以这和大承气汤不一样。.下之则愈.里有和解少阳兼下阳明的一个治疗方法,和单纯的泻下之法,或者是单纯用小柴胡汤的和解之法,都有所不同。所以《伤寒论》这本书,方法也好,辨证也好,不是一个孤立的、片面的,是一个辩证的东西,有常法,有变法。这样它就活了,就不是教条。 大柴胡汤这个方子临床使用是很广泛的,为现在的医学家所重视。我们看一看,首先少阳是在太阳阳明中间的,少阳属夹界,所以它外合于太阳,而内里又合于阳明,因此在柴胡剂群里,在外头要是太阳少阳并病,就有柴胡桂枝汤;如果内里少阳阳明并病,就有大柴胡汤。因为少阳
主枢,这个经是个半表半里,外邻于太阳,内又能近于阳明。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减去人参、甘草,减去补药了,减去甜药,为什么?因为.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说明胃气凝结,胃气实了,再用些甜药一补,就不对了,所以把它减掉了。人家心下都急了,都胀得疼得那样难受了,还给加什么人参甘草,再补那不更急了吗?所以把它去掉了。 为什么加大黄、枳实、芍药?因为阳明胃已经有实了,阳明成实,所以大黄配枳实,就是半个承气汤,大承气汤不是四味药吗,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现在大黄配枳实是半个承气汤,它是来泻阳明之热的,能利阳明的凝结,枳实有利气消痞的作用。所以这个方子才有泻下的作用,.下之则愈.。芍药是一个酸药,和大黄是酸苦涌泄为阴,芍药也能于土中伐木,也能够平肝胆气之逆,所以要加芍药。这个方子也有生姜。小柴胡汤有生姜,大柴胡汤也有生姜,但是大柴胡汤的生姜比小柴胡汤剂量增加了几乎一倍,生姜五两,小柴胡汤的生姜是三两。为什么要增加生姜的剂量?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生姜是辛散的,.心下急,呕不止.,既有饮气上逆,又有胃气凝结,所以用生姜以散结止呕,还能去水饮之邪;另外,生姜有偏于上的作用。因为凝结的部位是在心下,不是在腹,不是在脐下,大柴胡汤的大黄是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走而不守的,现在,用五两生姜,既有健胃作用,味辛又有一点儿升宣的
作用,而使大黄泻下胃里凝结不至于很直接地一下子就把它推下去。意思就是说,有生姜这种升宣作用,使大黄治心下胃中的凝结能够发挥治疗作用,不至于哗就一过而下,还没把病治下去,大黄的药劲已经完了,不会发生这个问题。就比如我们现在用桔梗,一些药要往上边来,要用桔梗载诸药以上浮,使力量作用在上焦,这大家都知道,桔梗是舟楫之官啊。生姜对大黄,也有这个意义,它使大黄治胃的作用能够持久,不会发生突然而过的一时性的作用。这都是组方用药一些巧妙的地方。

hhbffq 发表于 2014/4/18 16:05:21

大柴胡汤这个方子里有争议,争议的关键是大黄的问题,有的说是有大黄,有的说没有大黄。陈修园说.酌大黄.,.酌.,就是斟酌的酌,.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两二大黄.,大黄要斟酌斟酌,可以用的时候就用,不可以用的时候就不用。如果从原文来看,.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这样的提法,这个方子是应该有大黄的,没有大黄怎么能.下之,则愈.?大柴胡汤一定要用大黄,要把这个问题确定下来。煎服法上说,.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这是对的。 大柴胡汤这个方子很好,在临床使用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现在中西医结合啊,西医同志也很喜欢用这个方子,治疗各种急腹症,都要以大柴胡汤这个方子为加减。这里,我个人的体会,凡是疼痛病,肚子疼痛而有些靠边的,就是边上有点儿疼痛的,这个方子都管用。在临床上看,心
下这个地方难受而且加上边上,胁或者胁的往前一点儿的,靠一点儿边的,或者小肚子也靠点儿边儿的,它都管用。为什么?因为大柴胡汤里兼少阳,少阳就是靠一边,靠侧面,带有一定的侧面的疼痛,上腹部也好,下腹部也好,这个方子都是管用的。属于实证的,气火交郁,一些实性的疼痛,这个方子是可用的。掌握这么一个前提,这是我个人的经验。,现在用它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是很好的;热性下利,下利红白,粘液,大便有时也难通,里急后重,肚子觉得疼,脉弦而有力的,这个方子也管用,所以也治痢疾;急性阑尾炎这个方子也管用,要加上一点儿什么桃仁啊,加上点儿鸡血藤啊,效果也是很好的;胃溃疡出血,大便黑,或者吐咖啡色物,心烦口苦,脉弦而滑的,这个方子也管用。 大柴胡汤是个很好用的方子。什么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这些病,肚子疼得很严重的,上边见呕吐,这个方子是有效的。它能够清肝胆,又能够荡涤肠胃,既治气而又治血,这个方子的面儿是很广的。在这个方子基础之上,加上什么活血药;加上什么理气药,再加上一些清热解毒的,治疗一些急性的疼痛啊炎症啊,的确是有效果。 大柴胡汤证是一般的,还是挺厉害的?有的人认为,大柴胡汤和大承气汤来比,泻下作用缓和一些。大承气汤厉害,叫大承气。这样的认识对不对?当然是对的,大柴胡汤里有大枣,大承气汤里厚朴加枳实还加芒硝。但是大
柴胡汤这个方子也是够厉害的。根据我个人的体会,一个就是柴胡,一个就是大黄,咱们从这两味药说起。这个大黄,大家都知道,推陈致新,荡涤肠胃,说大黄是破结的,用大黄的前提,一定得要有凝结,没有凝结的时候一般都不用它。所以,古人就管它叫推陈致新,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柴胡这个药,虽然看着像个气分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说是它.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主治.肠胃中结气.,一个.结.了;.饮食积聚.,还是结;.寒热邪气.,发冷发烧;还可.推陈致新.,也有个推陈致新。大黄的推陈致新再加上柴胡的推陈致新,这两个合在一起,这个药的作用就是很可观的,所以用的时候希望大家还要注意,大柴胡汤泻下是很厉害的。 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往往有一些病就是小柴胡汤证往前再发展一步就是大柴胡汤证,那么还非用大柴胡汤不可。比如临床上看到胸胁苦满,或者说是胃脘疼痛,气郁结到一定程度就化热了,不但是肝胆气郁,而且胃气也凝结了,化热化燥,舌头上一见黄,大家知道一见黄,这时候就得用大柴胡汤。如果舌苔还是白的,还可以用小柴胡汤。要把舌苔看清楚了,是白还是黄。另外,一到大柴胡汤证了,就有一些难以忍受的问题,所以加个.急.,郁郁微烦,心下急,疼也好,闷也好,胀也好,都是很严重的,不堪忍受,这时候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
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C110 柴胡加芒硝汤方 小柴胡汤照原方 二两芒硝加入良 误下热来日晡所 补兼荡涤有奇长 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这一条是论述少阳误治引起来的柴胡加芒硝汤证。 伤寒到十三天还没解,出现.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日晡.就是下午,三点儿多钟就发热了。怎么叫.日晡所.?这个.所.,就是现在说的前后,在日晡的前后的那个时间,是个活语。《书经》有那么一句话叫.多历年所.,这个.所.是个不定之词,就是在那个时候左右,是在日晡下午三点钟的那个前后的时间,也许早一点儿,也许晚一点儿,就叫.日晡所.。.潮热.,就是发热,那个时候就发热。发热为什么加个.潮热.?因为每天那个时候就要发作,按时而来,就像遇海中之潮,所以叫做潮热。 为什么这时候要发潮热?根据中医的传统学说,因为阳明是胃,胃是主燥的,.脾主湿,胃主燥.,下午三四点钟,就是现在的申时,正是阳明燥气所旺的时候,自然界的燥和人身上的阳明燥气相呼应,因此阳明抗邪的功能就
强大一些,这时候就发烧。这反映阳明燥热成实了。.胸胁满而呕.,这是少阳的问题;.日晡所发潮热.,这是一个阳明有燥热的问题。阳明有燥热,应该是有大便秘结,一般日晡所发潮热都是大便燥结的。 .已而微利.,发潮热以后,还有点儿微微的腹泻。这是什么事啊?应该是大便秘结,日晡潮热,才是阳明的胃家实啊,现在怎么发热后还有点儿微利?这底下张仲景就解释了,.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说这个病啊,.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本来属于大柴胡汤证,应该有大便燥结,可是.今反利者.,还没用大柴胡汤,就下利了,日晡所还潮热。这个下利是怎么来的?如果阳明有燥热,应该大便不利,为什么还有.已而微利.?于是经过调查,原来是.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才知道前面的医生用了丸药。丸药就是成药,属于泻下大便的,可见这个病已经是有大便秘结了,这个人有日晡所潮热,还有大便秘结,这都对,前边的医生一看有大便秘结,就用了一个丸药。汉代那个时候制成的丸药,是泻下大便,一般是巴豆制剂,或是甘遂制剂,泻下作用都很厉害。.非其治也.,这治的可就不对了,虽然是泻下大便了,可是治疗.非其治.。 为什么说.非其治.?因为这个病应该用大柴胡汤,.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得两解少阳阳明之邪,现在用了一个现成的丸药,这一泻下,解决不了阳明燥热的
问题,也解决不了少阳的问题。因为这个丸药好用巴豆,巴豆是燥热之药,虽然是下了大便了,燥热它解决不了。 .潮热者实也.,这个人现在还有午后潮热,还属于胃家实。.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张仲景告诉我们怎么治,是不是先给小柴胡汤?因为有胸胁满而呕,和这个日晡所发潮热,这里少阳阳明有一个内外之分,阳明就比如在里,少阳好比就像在外,先用小柴胡汤先解一解少阳枢机不利的问题,然后,再给他柴胡加芒硝汤调和胃气,治胃燥。是不是这样来治疗?这样治疗多麻烦哪,先给他吃付小柴胡汤,后来再吃付柴胡加芒硝汤,这样很麻烦。所以我们一般在临床都怎么样治疗?我们都这样,先给开一个小柴胡汤,然后就开一味芒硝,二钱三钱另包,先让他煮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可以吃三回吧,给他吃一回,给他吃两回,到第三回的时候是把芒硝加进去;也可以在第二回时把芒硝加进去。这样小柴胡汤先吃个一次,多则二次,然后在小柴胡汤里再加上芒硝,这样来和胃,这样不就简便一些吗?当然,这样煮药还是要按照古法来煮了。

hhbffq 发表于 2014/4/18 16:07:51

小柴胡汤加芒硝,和大柴胡汤来比,就不一样了。大柴胡汤的泻下力量是强烈的,小柴胡汤加芒硝汤的泻下的力量就很小了。为什么?因为大柴胡汤把人参、甘草都去掉了,而加上大黄、枳实、芍药,所以它泻下的作用就强烈,柴胡加芒硝汤是小柴胡汤原方不动,只加上一味芒硝,
方里还有人参,还有甘草,所以它泻下的作用就受到牵制,它的泻下的力量就不如大柴胡汤猛烈。但是它和胃,它泻下的力量虽然轻,它和胃润燥、调剂胃气燥热。因为芒硝是个咸寒、寒润之药,治胃家的燥,胃气的燥热,解除日哺所的潮热,又比大柴胡汤有它的特殊的作用。为什么不用大柴胡汤?不行,因为已经用过丸药泻下了,.已而微利.,再吃大柴胡汤泻下,力量就太大了,恐怕伤正气。所以大柴胡汤是以泻下为主的,小柴胡汤加芒硝是以和胃为主的,它不在下,而在和胃。这两种情况要把它分析清楚。 105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C111 这一条是误治于阳明,上一条是误治少阳。这两条是作对比的。 两条都是.伤寒十三日不解.。第C110条是.胸胁满而呕,这一条是.过经,谵语者.,太阳之邪已罢,太阳之邪先没解,.过经.,到了阳明,因为阳明病谵语,阳明有热,胃络通于心,故见谵语。.以有热也.,就是因为胃有燥热。.当以汤下之.,胃有燥热,就得用承气汤,用什么?用调胃承气汤。 .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这是一个推理。如果这个
人小便还利,.小便利.小便偏多,阳明有热小便偏多,有津液下渗,因为肠胃里有燥热,逼迫津液下行,所以小便就利,小便就比较多,这样,.大便当硬.。因为津液外渗,不能还于肠中,不能救济肠中之燥,所以大便当硬。小便一多了,大便就硬了,这个就是辩证法。硬是什么?就是大便已经干硬了。硬和燥还不一样,硬是燥的初期,燥是硬的最后的结果,这两个是不同的。大便硬,一般是小承气汤证,大便燥屎是大承气汤证。所以说中医辨证咱们可不能轻视,很巧妙,很能够看出内部的问题来。 说是大便硬,隔着肚子隔着肠子,就能知道大便硬啦?就能知道,怎么知道的?阳明病,它有谵语,或者说是有潮热,小便赤赤的,尿的还挺多的,这时候就知道是大便硬啦。这不是科学?有人说中医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认为这都是很伟大的。从小便和大便的关系,就知道.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这有个辩证法的思想。.大便当硬.,就应该大便硬了,.而反下利’,大便反倒拉稀,加个.反.字。 这是什么道理啊?这得切脉。不知道其所以然,应当是大便当硬啊,.当.者是应当的意思,应当硬了,现在,.而反下利.了。这是什么道理?那么切切脉,.脉调和者.,什么叫调和?调和不是说没有病,是说从脉上来看,不与下利之证相应。比如要是下利,有寒或者是虚寒,脉应该见脉微、脉沉,或者脉无力,这个就是应了,下利和脉相应。现在这个脉,不是一个虚寒之脉,还是阳明有热的意
思。这样才知道,.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经过了解,以前的医生也是用过丸药给他泻下,丸药泻之,大便虽然是下来了,但是肠胃燥热没能够解决,所以.非其治也.,这个治疗治的就不对了。 底下这句,还反复推敲这个理。.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还是指下利来说的,如果是自发下利,不是经过丸药下利的,而是属于脾胃虚寒的下利,.脉当微厥.,脉应当微,当沉而无力。.厥.就是微得很的意思,这个脉应当很微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寒,脉很微了。.脉当微厥.这四个字有争论,我讲就这么讲了,.脉当微厥.,脉微得很厉害就叫厥,厥者极也,就是脉很极微。有的说是.脉当微结.;也有讲脉微而手足厥;也有说脉当肢讲,.肢当微厥.,说法很多了,我的意思就是微得很厉害。.今反和者.,现在不微,不见这个寒脉,虚寒之脉,还是维持原来阳明的有燥热的脉,.此为内实也.,这还是阳明内实。怎么办?.调胃承气汤主之.,不能够用小承气汤了,因为已经用丸药下过了,所以用调胃承气汤,缓和地下,带有和胃的性质。 可能大家也想了,我们学这两条没有用了,现在也没有丸药下之了,汉朝那时候有那个药,现在没有了,学这个不就没有用了吗?也不见得没有用。比如在农村或者在一些小的地方,就连北京都有,大便一秘结了,就有人出偏方,上药房去买些番泻叶,喝一喝以泻泻大便。吃了番
泻叶,大便下来了,虽然是没吃巴豆丸药,实际上也等于意思一样。胃家实也好,大柴胡汤证也好,大便拉稀,还有潮热,这你怎么治?要是把这个明白了,他虽然是大便下来了,燥热没有去,番泻叶解决不了实热燥热的问题。我在湖北还遇到一个脑膜炎后遗症患者,伤阴了,肝肾之阴不往上滋养了,两个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阴虚有热大便就干燥,我给他治就用增液承气,主要是养阴增液,他那个大便下的慢,生地、麦冬、玄参增液,大便当然下的慢了。那天我没在病房,一位西医同志看了,嗨,刘老师这也太慢了,整些泻利盐就灌上去了,那可就快了,大便呼呼就下来了,下来后,病人眼睛看东西都看不见了,泻利盐就跟芒硝一样,它伤阴哪,那还得了?所以这些地方都是有启发的,是不是?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C112 桃核承气汤方 太阳不解热结膀 瘀结轻浅热气盛 少腹急结人如狂 桃核承气外解攻 五十桃仁四两大 桂硝炙甘二两同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二两,去皮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前边是关于两个误下的问题,这一条是讲太阳病蓄血的腑证。太阳蓄血证有三个,一个是桃核承气汤证,一个是抵当汤证,再一个是抵当丸证。这头一个就是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病不解.,这是太阳的经证不解;.热结膀胱.,就言它的里证了,是表邪入到里了,热和血凝结了。这个凝结,是开始凝结,所以叫初结。.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热结于里了,我们现在说这个膀胱是指手太阳小肠。热与瘀血初结,从病理上来讲它的势力不是强大的。另外,热与血结,是热去结血,热的力量比较强一些,瘀血程度弱一些,是热重而瘀轻。 出现什么症状?.其人如狂.,语言动静,或是或非,言语行为有时正确,有时就很离奇,有点儿狂妄不羁,但是还不是发狂,叫做如狂。还有一些理智,还没至于打人毁物,不避亲疏。为什么热与血瘀,就会出现如狂的症状?因为第一,热与血结是个实证,不是个虚证;第二,因为他有热,实证而且还有热,虽然是结于下焦,但是热与血结要影响心神,浊邪浊热上扰于心,就出现了如狂的证候。因为血脉都属于心,热与血结要影响到心,心神被扰,他就狂妄、烦躁狂乱,说这人就如狂。从病机上来看,因为
热和血初结,势力还没成,所以有.血自下,下者愈.。血自己就下来了,正气抗邪,热随血减,病就好了。从哪儿下?因为病在下焦,所以一般是从大便下血,妇女可能有一些像来月经,男性一般是从大便泻下,.下者愈.。 如果不下,热与血结没有一个自我作解的机会,那就要用药来攻逐了。用药物攻逐的时候,张仲景提醒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这个病从太阳病的经证来的,泻下的时候就要注意,经表之邪是不是完全都解除了,如果还有一些什么恶寒哪,还有一些什么表不解啊,那就.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应当先用药解外,发汗解太阳之表。.外解已.,太阳的经邪解除完了,.但少腹急结者.,这个.但.就是有局限性,有只、仅之意,别处的病都没有了,就是少腹,少腹就是小腹。人有大腹,大腹下边就是小腹,也有一些医学家说是小肚子旁边两侧叫少腹,也有这么说的。实际上面这个.少腹.包括小肚子。.急结.就反映两个问题,结是反映病理,急是反映症状,由于热与血结,气血凝聚,所以就不通了,不通就胀疼啊,就难受啊,到了极点儿了,所以叫做急。急者,不可耐也,这个人的小肚子特别难受了,或者胀闷,或者痞硬,或者疼痛,反正是很不舒服,一般都说是疼痛,桃核承气汤一般开始以疼痛为主的。这样.乃可攻之.,表证也解了,没有其他问题了,就是少腹急结了,其人如狂,.乃可攻之.,乃可以用攻下。.宣桃核承气汤.,用桃核承
气汤来泻下。 这一条是讲太阳经邪不解,随经入里,热与血结。桃核承气汤证和五苓散证比较,两者都是随经入里,但后者是在气分,气化的功能不行了,所以消渴、小便不利了,前者五苓散;这是热与血结,小便是自利的,这不关气分的事,但是少腹急结,血凝了,血瘀了,热与血结,小肚子疼痛难受,用桃核承气汤。所以,我们从这儿来看,《伤寒论》是讲脏腑经络的,这是客观的东西,不是某个人给硬加上的。 桃核承气汤是个好方子,就是调胃承气汤,因为大黄、芒硝和甘草这三味是调胃承气汤,加上桃仁和桂枝两味药。吃这个药的时候,要空肚子,这个要记住,这是关键的问题。.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什么叫先食?就是空肚子,在没吃饭以前吃。后世逐瘀血的活血药都是根据这个法则,有的是第二天早晨一起来,现在说五点儿钟,没喝水没吃饭的时候就把药吃下去了,这样活血化瘀才有劲。吃饱了饭,再喝桃核承气汤,这个汤药力就不行了。 桃核承气汤证是伤寒外证已解,出现了小腹急结,大便有的时候发黑,小便是自利的,大便有时见黑色,就像是漆,其人如狂,这个就叫热与血结。热是从哪来的?是从太阳病不解的热结于下,结在什么地方?结在下焦,热和血结在下焦,可能在小肠。主要的症状就是两个,一个就是其人如狂,一个就是少腹急结。因为热和血初结的势
力并不坚固,因此有.血自下,下者愈.这样的一个机转。如果不能够自下的,就要用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这个方子是由调胃承气汤,即大黄、甘草、芒硝,加上桃仁和桂枝两味药。 方义是个什么道理?因为它是热结,热比瘀血盛,所以要泻热破结,调胃承气汤有大黄、有芒硝,苦寒、咸寒,能够泻热,能够破结,能够治狂。大黄本身虽然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它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要加上桃仁,桃仁是一个滑利之药,能够行血,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力量不太大,要跟抵当汤里的虻虫、水蛭来比,力量还是小的,但是和大黄两个合在一起了,桃仁配大黄,力量也是很可观的,所以桃仁是为行血逐瘀而设。这个方子为什么加桂枝?是不是还有表不解的问题?我们说不是的,因为书上说得很清楚,表已经解了,才能用桃核承气汤,所以也没有表证的问题了。 没有表证为什么要加桂枝?学《伤寒论》实际上也学习药物的治疗作用,通过《伤寒论》中的一些方子对于某一个药有一个全面的了觯。桂枝是辛温药,是一个通阳、理气、止疼的药。由于桃核承气汤药偏寒凉,也偏于血分,你看大黄、芒硝、桃仁都是血分药,都是寒凉之药,所以张仲景在这里很巧妙地用了一味桂枝,桂枝通阳理气,通阳的药都有理气的作用。通阳理气和活血化瘀相辅相成,
要活血化瘀,就得理气,气得利,血就活,这是气血的关系的问题。所以加桂枝,有利于活泼气机、有利于活血化瘀;第二个意思,因为桂枝是个温热药、通阳的药,在大量的苦寒咸寒的泻热破结药里,稍加一点儿通阳辛温之药,使大黄、芒硝、桃仁的活血泻热破结的作用更好地发挥。 桃核承气汤是个很好的方子,临床使用范围很广泛。我们学《伤寒论》要有条文,要有一个指导的思想,这是一个.源.,就像水的源头。《伤寒论》就这一条,于水之有源啊,于树之有本。但是,有源就得有流,流就是它的发展,把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要扩充它,要发挥它,就不局限在条文上了。所以,后世的也包括现在的一些临床家对于桃核承气汤的使用,就不是局限热结膀胱这么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拿它治疗什么病?一个,要想到妇女病,因为妇女病往往由于生理的问题,月经的问题,妇女的这些月经病,比如.闭月.,月经不来了,一定有原因,如果属于有热的,这个病机要和《伤寒论》合起来,热和血凝结,它下不来;血就被热所瘀,血一瘀小肚子就疼痛,这叫做痛经;热与血结月经不来,就烦躁,严重的就可以出现如狂。大家在临床上要注意了,妇女尤其是青年;二三十岁,往往不来月经了,或者是过期了,然后就肚子疼,烦躁,有时就如狂了,甚至对她妈妈说话都不礼貌了,这个方子效果是很好的。妇科里有一个玉烛汤,是四物汤加
大黄,实际上就不如干脆用桃核承气汤,比那个方子效果要好一些。 另外,就是这个人在病史里有过外伤,从车上掉下来跌倒了,或者被什么撞了一下子,就是有一个跌打损伤的这样的经过,当时没有什么问题就好了。以后就发现了,或者是胸部,或者是腹部,或者说是胁肋发生疼痛,每到变天,阴天、下雨、寒冷疼痛就很严重。这时候就考虑他内里有瘀血,由于跌仆跌打,里就有瘀血了。怎么治?这个桃核承气汤效果是非常之好的。我在东直门医院就治过这么一个病,是有瘀血,属于瘀血疼痛的。 桃核承气汤和大柴胡汤为什么都连着?因为一个是气,一个是血。所以,我们往往这两个方子要合方,就是大柴胡汤里加上桃核承气汤,将这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用。合在一起与比单纯的大柴胡,或者单纯的桃核承气汤又有所不同了。能治什么病?这个面就很广了,主要是以疼痛为主的。疼痛就很多了,实性的,属于气血凝结的,而且是在一边的,这个方子都管用,不论上下。怎么叫一边?就是他疼痛虽然当中间也疼,他总是跨着两边,什么肋啊,胸部一侧,或者小肚子一侧啊,这个方子都管用。东直门有位胡希恕老大夫,就善于用这个方子。甚至是冠心病,急性阑尾炎啊,都可以用。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治急性阑尾炎效果特好。因为这两个方子合起来,血的问题,气的问题,肝的问题,胃的问题,三焦的问题,这些实质性的
属于实性的这些问题,它都能管。因此我们要把桃核承气汤的病机病理,和它的药物组成,它的意义吃透了,临床治疗就不限于这条了,就可以推而广之治疗很多病。 吃这个药的时候,得要注意,我这反反复复就说了,得.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吃桃核承气汤得空肚子吃。为什么?因为古人根据临床的经验总结出来了,说是.病在胸膈以上者.,病在胸膈以上的,是.先食后服药.,得先吃东西,后来吃药。病在心腹以下的,就像桃核承气汤少腹急结,小肚子疼,小肚子难受,就得先服药而后再吃东西。这里有科学道理的,你说我不这样,我先吃了饭,我吃得肚子饱饱的,最后我再吃付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被吃的东西影响了,它能到小肚子治急结去?把药力都消耗了,那不行。后世医家要求就更严格了,比如有一个治瘀血的瘀血汤,桃仁、大黄和虻虫,《医宗金鉴》的方子,它告诉说是.平旦.,早上起来什么都没吃的时候,就把这药吃下去。你要吃礞石滚痰丸你怎么吃?吃完了,要躺着,让药去滚痰去,都是有要求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吃药。这些道理,都是古代医学家在临床上总结的经验,所以要把它记住了。

minilinzxl 发表于 2014/4/20 06:37:50

很好,希望版主接着再发啊。

hhbffq 发表于 2014/4/20 08:04:16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主之。C11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伤寒下后满烦惊 小便不利谵语生
一身尽重难转侧 柴胡龙牡用后轻
桂苓姜人一两半 铅龙牡蛎一样重
二大六枣二合夏 柴胡四两少阳通

半夏二合,洗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铅丹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煅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
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这一条是论述少阳兼有表里三焦俱病的证治。

《伤寒论》有纵有横。大柴胡汤以后,就说桃核承气
汤;桃核承气汤以后,就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什么说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桃核承气汤两个要连在一起?这两条
排列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先把内容解释一下,然后再说
为什么这么排列,排列组合都有逻辑性的。这个病,是.伤
寒八九天.,伤寒八九天用了泻下之法了,在治疗过程当中
经过泻下。八九日是病程,泻下使邪气内犯于少阳,不但
犯于少阳,而且对于正气也有所影响。少阳为枢,价于半
表半里,所以少阳的枢机不利,表里也都为之不和,它的
症状就比较复杂。

.胸满.,这个.满.念闷(mèn),.胸满烦惊.,.烦
惊.以惊为主,所以有的医家说.烦惊.就是惊得厉害,
这个人的惊的症状很甚,惊之甚者叫做烦惊,烦就代表一



个加重的意思,就像我们身上骨节疼得厉害叫烦疼;也有
个别的注家说,烦就是心烦,惊就是惊吓的惊,把它作两
个症状来解释。我个人的意思,以惊为主,有烦也好,因
为少阳病里也有烦,但是,要突出来这个惊。惊是精神上
的一个症状,总是怕惊,惊怖不安。七情变化和五脏的功
能是分不开的。惊是和胆气分不开的,胆有病就要惊,肝
有病就好怒。这个人胸又满,精神又惊怖不安,而见于泻
下之后,所以这个属于少阳的。

成人看这个病的比较少,只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才有
这个病,儿科里这个病是一个常见病,痧痘惊疳,惊就是
一种病,惊风。所以小孩一有病,惊吓了,睡觉就不稳了,
睡得不踏实了,一会儿醒,一会儿哭,一会儿小腿一哆嗦,
尖叫着就醒了,一看就知道惊了。一看印堂青筋,印堂一
出青了,就惊了;二看虎口三关,出现了一个青色的纹。
吃点儿什么?小孩不能吃汤药了,来点儿什么琥珀抱龙吧,
压压惊,吃了他就好了。惊为什么见青色,因为青色属木,
这是肝胆之病,中医就是这样的理论。这是反映少阳之气
不利了,因为这个病是少阳病中的关键问题,其他病都只
是个影响的问题,所以就把.胸满烦惊.放在第一位了。

.小便不利.,是膀胱的腑气不利了。刚才是少阳的问
题,膀胱是太阳的问题。.谵语.,这人还说胡话,是胃有
热,这是阳明胃家的问题。膀胱之气不和则小便不利,阳
明之气不和则谵语,少阳之气受病则胸满烦惊。三阳之气



都不利了,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少阳主枢,表里内外之
气都受到了影响,就.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这个人浑
身沉重,不可以翻身了,来回翻身叫转侧。病在少阳,而
它的影响又有太阳的问题,又有阳明的问题,怎么办?.柴
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治疗这个病。

现在就看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药。这个方子,
成本的方子里没有黄芩,这是应当有黄芩,所以补充一下
子。.参芩龙牡桂丹铅,苓夏柴黄姜枣全.,应当有黄芩,
有黄芩才是柴胡汤,赵本里有黄芩。它的组方意义不外乎
这么几个问题了。一个,这个方子就是小柴胡汤把甘草去
掉了,小柴胡汤为什么要去掉甘草?用小柴胡汤要和解少
阳的表里错杂之邪,助少阳之枢机,来和解表里,所以还
要用小柴胡汤。这个病有三阳的证候,但关键在少阳,还
用小柴胡汤,把甘草去掉了,来和解少阳、和解表里,来
解这个错杂之邪。小便不利,所以加上桂枝、茯苓。这两
味药能够行太阳的气和太阳的津液,就有利小便的作用。
加大黄,因为有谵语,所以泻阳明的里热。泻里热,就是
和胃气,胃一不热了,谵语就好了。他还有惊啊,惊得厉
害,所以加龙骨、牡蛎、铅丹,有镇惊、镇胆气之怯。

为什么这一条和桃核承气汤互相连接?我个人体会,
这些病都有精神上,的问题,桃核承气汤是讲狂,精神如
狂,这一条讲惊。狂和惊是两个不同的症状了,但是都是
一些精神上的问题,这里就有互相鉴别、互相区分的意义,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桃核承气汤是少腹急结,这一条是
胸满,有上下对比的意义;第三点,桃核承气汤是小便自
利的,而这一条是小便不利。什么叫辨证?这个辨证啊,
往往张仲景就采取互相对比,寒热对比、虚实对比、上下
对比,用很多对比的方法,叫你对某一个证的特点有区别、
有分类了,这里就有一个辩证的意义在里了。比如表证,
有汗者就叫表虚就用桂枝汤,无汗者就叫表实就用麻黄汤。
这个也一样;都是精神病,这个说胡话,而且烦惊;那个
是如狂,这个精神是一阵就或是或非,瞪着眼睛握着拳头
就像要打人,一会儿就好了。那个就是小肚子急结,这个
就是胸满,在上边。那个小便就自利,这个尿尿就不利了,
.小便不利.。有没有对比啊?从精神方面,从病位方面,
从症状方面都有一些对比的意思。更重要的,一个是在血
分有病,热与血结,一个是少阳的气机不利,而是在气分
有病,气和血还都是有联系的。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里有铅丹,铝丹是个毒药,现在用
这个方子要注意了,有的人就改了,就不用铅丹,用生铁
落代替。用这个方子的时候,里面的铅丹用一个纱布把它
包起来,用线扎紧了。为什么?铅丹要是放在药汤里,把
它和了,把铅喝进去,有的时候要出毛病。所以一定要布
包,把它扎好了。这是一个要求。因为有吃柴胡加龙骨牡
蛎汤铅中毒的报道,这里有教训的,这一点儿,要记住了。
第二,剂量不能太大了,这个方用一两半,就是一钱半,



所以不能说搞个三钱几钱的,那可不行,小剂量,用个一
钱啊就可以了,顶多用一钱五,不能多用。第三,这个药
不要连续总吃,连续吃总吃就要铅中毒。另外,这个方子
大黄是后下。

这个方子在临床也是被一些医学家们所喜欢使用的。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效果是很好的,关于这个方面的医
案是很多的,限于时间就不能一一解释了。这个方子临床
能治什么病?一个能治癫痫病,再一个能治精神分裂症,
再一个能治小孩的舞蹈病。在临床我都治过,确实有效。
我举个例子,就是治小孩的舞蹈病,甘肃张掖党校有个同
志的小孩,大概是十一二岁吧,就是舞蹈病,直蹦直跳的,
手舞足蹈、蹦蹦跳跳。这是个老大难的病,听说北京来了
医疗队了,北京中医学院的,人家专门让我们过去看,组
织上说就给看看吧,我们有三个人,一起会诊就看这个病,
就是开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后来有个老师说加上
点儿祛痰的药吧,病人确实还有点儿痰,就加上点儿什么
胆星啊一些化痰的药。过了两三天,我们就走了,等回北
京时又过张掖,这个同志就来向我们感谢,说那孩子已经
好多了。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小孩的舞蹈病的确是有
效的。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
也,名曰纵,刺期门。C114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



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
名曰横,刺期门。C115

伤寒发热啬啬寒 大渴饮水腹必满
自汗而出小便利 其病愈解肺被肝
肝来乘肺名曰横 针刺期门病人安

第C114条是讲腹部的问题,讲肝和脾胃的关系,第
C115条讲肝胆和肺的关系。

这两条是说明肝胆和脾、肝胆和肺的关系。一个叫纵,
一个叫横。横就不

念横(héng),过去苏秦有纵横之说,就念横(hèng),
说是这人太横(hèng)了,就是横。木气犯金,叫以小犯
上,所以叫横(hèng)。

这个病,是从伤寒发起的,出现肚子胀满、说胡话,
.腹满谵语.,是阳明里实、有燥热的表现。脉应该见沉实
有力,就是阳明病了,但是这条.寸口脉浮而紧.,寸口就
包括寸关尺,.脉浮而紧.就是说弦脉,因为紧有弦象,脉
浮而弦,就是脉见弦脉。胃的腹满谵语,出现了少阳肝胆
的弦脉。.此肝乘脾也.,这个病就叫肝乘脾,脾也就是包
括脾胃。根据五行学说,肝属木,脾属土,这是叫木克土,
是肝木之邪来乘于脾胃。从这两者的关系来讲,木是能够
克土的,咱们讲.邪高痛下.,肝之邪,要往脾胃方面来,
从发展规律上来看它有这样一个规律,.名曰纵.。.纵.是
放纵,肝放纵它的势力来乘于脾胃,是肝气盛,影响于脾



胃的问题。所以,就不要只看到腹满谵语是阳明的,中焦
的问题,应当看到肝的影响,所以,在治疗的时候要刺期
门,期门是肝的募穴,一刺期门就要泻肝胆之有余,就来
解救肝胆对脾胃的影响。这是一个。《伤寒论》有点儿五行
学说的,还就是在这两条比较明显,讲生克啊,讲纵横啊。
但是,有很多注家认为有缺文,怕有遗漏,就像不全面。
体会这个意思,就是说伤寒里出现了中焦燥热热实而又见
了肝脉的,就是说肝乘脾,肝胆之木盛来乘凌于脾,脾胃
里才有热才成实,是肝胆的放纵而加于脾胃的,就要刺期
门,以泻肝胆之气,使它不乘于脾胃,那么病就好了。

第C115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这是一个肺的
问题,肺合于皮也,.发热,啬啬恶寒.是皮毛上头的邪,
也可以说表有邪、肺气受邪。肺还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肺
能行治节,通调水道,以利三焦的作用。肺要有病,通调
水道而行治节的作用就受到影响,可以小便不利,可以使
津液发生凝聚,不能够运化敷布,这样就外有啬啬恶寒之
表,内有口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之里的问题。.其腹必满.,
大渴欲饮水,肺的治节之令不行,津液不布,同时肝气中
焦,脾气也不运化,所以肚子也要发生胀满。总之,既有
肺的问题,也有脾的问题。肺病原因和肝气之盛来犯肺、
来影响肺是有关系的,所以,叫木邪来侮肺金。金能克木,
现在木反来侮金,这个叫以小犯上,其气必横,没有节制
了,甚至连它本来畏怕的肺都敢侵犯,所以这个气是很横



了。

治疗就是刺期门,以泻肝的横气,使肺气不受肝气影
响,肺气利了,外能汗出,内能小便利,.其病欲解.,这
个病就好了。全文就是这么个意思。这里应该有脉,上一
条有脉,.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这一条没有,所以这
一条只能说它的一个大致意思,具体证候可能有所脱落,
就不大好系统地理解。

在柴胡证的底下,说了两条肝病的问题,因为我们讲
的是胆,小柴胡汤少阳证,肝乘脾,肝乘肺啊,曰纵啊,
曰横啊,就是说肝胆是相连的。肝是厥阴病,没到厥阴病
怎么就提出了肝了?因为肝胆是相连的,所以在发病的时
候有共同点儿,有互相的作用,所以,说明这么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肝病了,不是静止的、局限的,它既能影响
脾胃,又能影响到肺,也能够使三焦不利,外边有表邪,
内里可以出现饮水,小便不利,说明这么些问题。我们要
体会这种精神,具体的症状、临床的脉搏、症状舌苔,那
就需要我们作具体分析,光看这个条文是不够的,是不足
的。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
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
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已下
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
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



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C116

下面12个条文都是关于火疗的问题。后汉时期有水疗、
火疗,这12条讲由于火疗误治产生的一些坏证。

先从思想上给大家提高认识,我们现在学这个火证有
没有用处?张仲景是在后汉时期,当时有用一些火疗,火
疗都是为了出汗,为了治疗一些伤寒病,现在我们也没有
火疗了。现在没有这个方法了,我们学这个还有啥用,是
不是这几条就不用学了。我认为还是要学,不是非要纠偏、
救误,学这几条要吸取其中的病理变化。火邪也是个致病
因素,一种热邪影响到人体以后,有伤阴的、有伤阳的、
有动血的这些病理变化,这些病理变化指导其他一些疾病
的治疗是有意义的。

下边从第C116条开始,.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
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
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这是一段。下面再
另起一段,.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
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
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这
一段很有意思,在临床很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扩大了我
们的眼界,扩大了我们的思想范围。

.太阳病二日,反躁.,太阳病刚一得,到了第二天这
个人就躁了,这是不应该的。躁,就是烦躁,太阳病邪在
表,邪在表还有躁?我们过去学过了,说是.伤寒一日,



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著躁烦,脉数急
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
也.,这些咱们都讲过了,.太阳病二日,反躁.,一见躁了,
就是阳热有余,邪气就要入里,就倾向于阳明了。在这样
的情况下,.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医生这时用火法,用熨
背之法,熨背,古时一般都用瓦。汉朝的汉瓦就很讲究,
把瓦烧热的时候,用布把它包好,然后贴在皮肤,瓦往外
散热比较慢,这样后背为阳啊,这么一熥,这人就要出汗,
这叫瓦熨,也叫瓦煨。是用一块瓦还是两块瓦,这个咱们
也不知道了,反正是大汗出了,这还是不一般的汗出。汗
出就要伤津液,所以就.大热入胃,胃中水竭.,就迫使汗
出,下面就说这种汗叫.劫汗.,这种发汗的手段带有一种
胁迫性,你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非出不可。大汗一出,
胃中就燥,烦躁就有往阳明的倾向性,这样一来就更使大
热入胃,胃中水竭了,所以就.躁烦,必发谵语.。这是一
个误治,构成了阳明胃家的燥热的这样一个问题。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十余日.,经过了十来多天,如
果火热之邪逐渐衰退,而胃里的津液,由于十几天饮食将
养啊,阴气、津液得以恢复。这样,正气驱邪外出,就.振
慄,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也是战慄,振慄,振者,战
也,浑身战摇,心里发冷叫慄,然后自己大便下利了。为
什么?因为火邪不从战汗而解,而从战慄而解,这同样是
一个驱邪外出的道路。这一条开阔了一个眼界,病有战汗



作解的,也有通过下利把邪气排出体外的。脾家实腐秽当
自去,.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
去故也.。也是这个意思,就是肠胃之邪从下利这个途径排
泄出去。这就给我们增加了知识,邪气作解,要是偏于外
的,甚至是半表半里,往往是汗解,战汗而解;如果邪到
肠胃,胃里的津液恢复,热邪退却,它也会有振慄、下利
作解。这是好的,一下利病就好了,.此为欲解也.。不要
认为人家下利,还给用什么补药啊,还有什么治肚子的药,
用不着了。这意思,还没完,所以下面又另起一段。

.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在没有作解的时候,还没
振慄、大便自下利,只是上身有汗,下身没有汗,所以.故
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为什么?因为火迫劫之,阳热之势
力偏于上,正气、真正的阳气不能够下达,就成了一个隔
绝的病态。所以出汗在上边,头上也可能出点儿汗,脖子
上头也能出点儿汗,阳气不能下达了,所以.从腰以下就
不得汗.,惟独腰以下不能得汗。阳气不能下达,而被火邪
郁积于上,阳气上逆,所以.反呕.。阳气不能下达,在下
边就出现.失溲.。失溲,包括大便、小便,我们现在说解
大溲、解小溲都是这个溲;失溲,控制不住大便、欲小便,
或者足下恶风,脚底下还怕冷。这是指的阳气来说的。

然后就说津液。阳郁于上,津液也不能下达,所以大
便要硬结,不言而喻,会有躁烦、谵语;而.小便当数而
反不数及不多.,大便要是硬了就意味着津液不能还于胃中,



当小便偏渗,小便多,胃肠燥热得厉害了。阳明病燥热,
要逼迫阴液往外出,要丢失津液。丢失津液,一个是叫外
渗,.阳明病,法多汗.。就是浑身出汗,或者是腋窝出汗,
汗越多,津液就越燥;还有一个是偏渗,就是小便多,小
便越多,津液不能还于肠胃,大便又干燥;再一个是下渗,
就是大便下利清水,大便拉一些清水,就是不拉屎,燥屎
在里出不来。这一系列都是液体向外排泄。如果这时候,
.而反不数及不多.,小便也不频数,小便也不多,这种情
况就是说津液能够还于胃中,调和肠胃之燥的,这样他就
能够下来大便。

.大便已.,能够下来大便一方面意味着津液能够下达,
另一个方面是阳气也能够下达,津液和阳气是并行不离的。
津液下达,阳气下达,胃气就下达,这个都是统一的。.大
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大便
下来以后,津液阳气也下达了,阳气也下达了。阳气下达
以后,他有一个不适应的问题,以前阳气郁于上,现在阳
气往下这一来,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往下一来,这时候头
.卓然.,卓然就是不平凡的、不普通的、比较显著的,.头
卓然而痛.,头疼一下子。这时候.其人足心必热.,足不
恶风了,以前是怕冷怕风,现在足心也变热了,小便不得,
或者反呕,或者欲失溲,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为什么?.谷气下流故也.,阳明的谷气能够下流了,不是
像以上的那个样子,阳气郁结于上,谷气不能够下流。这



里面有很多可以指导现在的临床。

我看过一个放羊的病人,是个彪形大汉,那个时候已
经很暖和了,他穿着棉袄棉裤。大家看着很怪,个子很高,
天这么暖和怎么还穿着一身棉衣?他就叙述他的病情,就
是身上总怕冷,到了夏天也得穿着棉衣。医生一看就说虚,
虚就补啊,越补身体越虚,不能干体力劳动了,所以后来
让他休息了,挺大一个个子叫他放几个小羊。原来方子用
附子用到一两,都解决不了问题,我一看这个人二目炯炯
有神,三十多岁,面色黑黑的,也不像虚弱的样子,脉沉
而弦,按之有力,小便黄,大便也有点儿不痛快,舌苔是
黄苔,心烦起急脾气大。根据这个就判断是个阳郁于内,
就开了个大柴胡汤。等到两付药吃完再来,上面的棉袄就
脱了,棉裤还穿着。大家说你怎么棉袄脱了,他说我没那
么冷了。后来又吃了两三付,棉裤也脱了。这时候阳气通
达了出来。所以阳气阻于上、阻于内的现象临床上都是有
的。如果只根据现象是怕冷畏寒就用附子,那是不行的。
这一条在病理上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hhbffq 发表于 2014/4/20 08:05:39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
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
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
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
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
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C117



这一条也是火劫发汗,构成了一个火逆的重证,涉及
到预后生死的问题。

太阳病中风,风是阳邪,应该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这
为治疗之顺。医生以火劫发汗,用各种火疗方法劫迫使发
汗,这种发汗叫劫汗法,意在言外,汗出的要多。后果是
.邪风被火热.,这样的汗是解决不了太阳中风的问题的,
风邪又加上火的热,.被.就是加上。

.血气流溢,失其常度.,邪风又加上火热之邪,就使
人体的血和气流溢,血气运行不正常了,所以叫流溢,.失
其常度.,就失了生理上的常度。这说明受火劫后,气血先
受伤,气血的运行不正常了。.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
风阳和火阳是两个阳,互相熏灼,就要发黄色了。为什么
出现黄色,咱们过去不是讲过温病吗?.太阳病,发热而
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是相同的,
因为高热再加上邪热的熏灼,血的流溢,血液被破坏,所
以身上就要发黄。

.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阳盛是指邪说的,内里
火热很盛,阳邪伤于阳络,阳络伤就衄,鼻子就出血。.阴
虚小便难.,阴是指正气说,阴气虚了,津液少了,所以小
便就困难了。.阴阳俱虚竭.,这也是指正气说的,阳和上
边阳盛的阳不同,那个是阳邪,这个只是阴阳,只是气血。



阴阳气血津液都虚竭了,不足了,营养身体皮肤肌肉的气
血不足了,所以身体就枯燥了,枯燥是个病态,皮肤干枯,
甚至肌肉也瘦了。

阳热之邪在上,阳热之邪愈想从汗而解。如果从汗而
解,叫做热越,现在热气盛,阴气虚,热越不出去,所以
是.但头汗出,剂颈而还.。.但.有局限的意思,仅是头
汗,头上出汗,汗出的界限只到颈部,再往下就没有汗了,
都是干燥的。

热邪出不去就在人身体内攻内伐,影响到中焦,伤了
脾胃之阴,就腹满,影响到肺就微喘,影响上焦就口干咽
烂,影响到肠津液不润,就不大便。不大便久了,这人就
要说胡话,谵语,.甚者至哕.,这个病再要加重,都能到
了哕。胃热不是光是谵语,哕是呃忒,胃阴虚了,这个人
就出现呃忒。火劫的咱们没看见过,那属于温热病的晚期,
这个俗语称呃忒温,呃逆声挺大的。这个病还挺厉害得。

.手足躁扰,捻衣摸床.,这个人躁扰了,手足、四体
躁扰而不安,这是阳热之邪的反映。四肢为诸阳之本,阳
热之邪太盛,手足就躁扰不安,而且出现捻衣摸床的动作,
精神有一点儿混乱,像下意识,有点儿傻乎乎,捻衣摸床,
搓空理线。这不但是一个肢体上的问题,而且精神也不正
常了。这就反映阳热之邪太盛了,正气也就是阴分也太虚
了,这个病是很危险的。胃为水谷之海,胃气有点儿败了,
胃里的津液枯槁,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躁扰



到如此程度,精神也昏聩了,预后是好还是不好,有没有
危险,可治不可治,这个要看看它的化源,阴阳的化源,
津液的化源。

.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如果这个人小便还利,没有
小便不通、小便困难,说明阴气还未竭,阳气化源还存在,
这样是.其人可治.。反过来说,小便不利了,意在言外,
这个病就危险了,预后就不良了。

《伤寒论》讲阳气为主,寒邪伤阳,所以四逆汤、真
武汤、附子汤,到了三阴经是以扶阳为主的。温病伤阴,
到了晚期是以扶阴为主的。这都对,但是《伤寒论》里也
讲到亡阴的问题,拿这一条来说,这说的多形象啊。后世
温病学家说的搓空理线、捻衣摸床,这些张仲景《伤寒论》
里都有。.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
难.,先有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
剂颈而还.,底下.腹满微喘,口干咽烂.,一层一层的,
说明邪气的发展,邪气对于正气津液的危害,对于气血的
危害,最后邪热出不去了,热邪不能够外越,得汗而解,
只能头部出汗,周身无汗,齐颈而还,然后就是,.腹满微
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五脏六
腑一层一层的,说明火热之邪伤阴,伤阴动血,描写的很
细。

我们学习这一条的时候,不要被火邪给固定了思想,
凡是阳热之邪伤了阴分,也包括温热之邪,同样也可以用



这个病理的发展情况加以分析。在伤阴这一方面,有些老
大夫就提出这么一个见解来,说伤寒如果用了火劫了,是
这样的问题;如果温病误用了麻桂,也就是像伤寒用了火
劫一样严重。这样《伤寒论》就学活了。

hhbffq 发表于 2014/4/20 08:07:01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
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
之。C118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去芍已名汤 蜀漆还加龙牡藏
五牡四龙三两漆 能疗火劫病惊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牡蛎
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 蜀漆三两,洗去腥

上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
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这一条讲伤寒误用火劫而导致惊狂亡阳的证治。

伤寒脉浮,这是表不解,应当用发汗之法,而医生用
火疗剧烈发汗,导致亡阳。这个亡阳是指心阳说的,和麻
黄汤汗出太多,或者下之后亡肾阳不一样,这是指心阳说
的。由于发汗太多,汗是心之液,又加上火邪的逼迫,就
亡了心阳,亡当丢失讲,使心阳有所丢失。心属火,心的
火是以照耀为意,心为阳中之太阳,一个是它要能动,心
主血脉,不动怎么能行;另外心主神志,神是心的灵,也
是阳气的反映。古人有水火两个比喻,说火能助物,什么



叫助物,比如屋里很暗,点儿个火就能助物,能照耀,火
有火光,有光明,能照耀万物;水,水能鉴物,就是说水
能像镜子一样,水能鉴物。人的精神,一个精一个神嘛,
肾之精和心之神两个要合作,外能助而内能鉴,外面能够
照耀,所以说火是外明,水是内明。.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我们每天看很多材料,这都是心神的作用,然后一个一个
把它条理化,把它记住,加以反映,这里既有心的作用,
也有肾的作用。

这个讲的是心的生理,肾的生理。我在大连看过一个
病人,五十多岁了,挺胖,有一天他去厕所大便,大便解
完一站起来头就晕了,晕了就跌倒了,后来家里人知道了
就把他扶到家里去了。到家里,儿子、老伴、家里人他都
不认识了。这个人就等于是个傻子了。这是个什么病,是
心肾的精血大亏。后来就用了一些补心、补肾的药,补心
就是补神,补肾就是补精,火以助物,水以见物。后来他
就好了,也能认识人了。

现在,心阳亡失了,心就不能主神,又加上火邪的扰
乱,所以.必惊狂.,就要惊狂。惊狂是精神上的病了,惊
而且狂。由于心神惊狂,神气不敛,精神不安,所以.起
卧不安.,成无己本叫.起卧.,其他本子都叫.卧起.。考
古代文献材料都叫.卧起不安.,栀子豉汤证、栀子厚朴豉
汤证也叫卧起不安。由于惊狂了,手足躁扰啊一系列的问
题就出现了,不是光精神上,身体上也有所反映,能不能



睡好觉啊?当然睡不好,这些都可以类推。惊而又狂,卧
起不安,四肢躁扰,不寐问题就存在了。

这个病怎么治,这个病是火逆,逆就是不顺,治疗就
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后世就叫它救逆汤。

这个亡阳和少阴的亡肾阳不同,亡肾阳要用四逆汤,
用附子、干姜,这个不能用,因为它这个亡阳是亡心阳,
心阳一亡,所以心的神就为之变,神就不安,神不守舍,
同时就出现了一些精神上的症状。这里就有一个有争议的
问题,惊狂的发现,是亡阳了,这个要承认,他是亡了心
阳了,这个没有争论。争论在方子为什么加蜀漆。桂枝汤
去芍药容易理解,.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
药汤主之.,去芍药就是桂枝甘草汤了,桂枝甘草汤是补心
阳的,加姜、枣调和营卫,是治胸满的。这个方子也是一
样,因为心阳虚了,用桂枝甘草补心阳,姜枣调和营卫,
加龙骨牡蛎是敛神的,镇静安神,使神能守舍。这是一个
方面。为什么要加上蜀漆?蜀漆这个药是祛痰之药,祛痰
祛饮,开豁痰饮,治疟疾的,这药还挺有力量,药性接近
常山。

常山、蜀漆总是祛痰、祛水、祛饮、治疟疾的,为什
么用这味药?有的注家说这是火逆,是散火邪的;有的注
家说这还是祛痰祛水的。不外这两种意见。我认为,这个
方子加蜀漆是很有道理的。这个病,亡阳必惊狂,卧起不
安,实际有点儿精神分裂症那个样子。心阳一虚,心的正



气不足,胸中就容易产生痰水。现在一般说痰迷心窍,杂
病里有痰迷心窍,温病里也讲芳香开窍,开心窍。心阳虚
了,阴气用事了,那么它就要产生痰水,这个痰水也必然
影响心神,所以发生惊狂。这样来认识,这个病亡阳同时
夹痰,所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一个是补
心神,一个是镇静安神,一个方面是祛痰的,使痰饮之邪
去掉了,不影响心神,这个病就好了。

我治精神分裂症有一个方,里面有蜀漆水焯,一钱到
一钱半,然后有大黄、黄连、远志、菖蒲。这个药治疗精
神分裂症带有热性的,带有热痰的,效果很好。吃了这个
药以后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有的就吐,有的就泻,
有的是上吐下泻,服了它得活动,吐一些痰,泻也泻一些
黏黏糊糊的东西,一下子就好了。这个方子还挺管用的。
蜀漆在水里焯一焯,根据身体情况用一钱到一钱半,还是
有效果的。吃了以后这人精神就清亮了,有的时候晚上睡
不好觉,失眠,有的打人骂人摔东西,吃了它以后就稳当
了。所以蜀漆不能光理解为去火邪的,它还是祛痰的药,
治疗痰迷心窍,由痰而影响心神的惊狂的,这个药是个好
药。

根据陈修园的见解,龙骨和牡蛎这两味药都有化水的
作用,也不是完全是收敛药,镇惊安神的药,应该看到它
有化水的作用,虽然化水利饮的作用不是太理想,但是这
一点儿也应该说出来。如果按照陈修园的观点,龙骨、牡



蛎、蜀漆这三味药,龙骨、牡蛎不但镇惊安神,潜敛神气,
而且帮助蜀漆祛痰化水,这个意思就更完整了。因此,救
逆汤是补心阳,这是补虚的,另外它有镇惊安神,祛痰水
的作用,这是一个虚中夹实之证。

这个方子要先煎蜀漆减二升,一定要先煎蜀漆,不要
把药拿着就一块儿煎。这里蜀漆是三两,用量比较大,但
是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所以三钱蜀漆一回吃一升,
也就一次吃一钱。按照现在的煎药法,一付药煮两遍,先
吃头一煎,第二煎熬渣,用蜀漆的时候量还要减一减,所
以我说用一钱到一钱半。一般用的时候要用水把它焯一焯。

hhbffq 发表于 2014/4/20 08:08:05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
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C119

这一条是讲温病不可用火劫汗。

.形作伤寒.,就是症状的表现象是伤寒,实际上不是
伤寒。不是伤寒又像伤寒,这就是伤寒的类证。以往我们
讲的都是狭义伤寒,现在他像伤寒,实际上不是。是什么
病?比如温病初期,有发热、头痛,甚至是微微恶寒,这
些很像伤寒,但是他不是伤寒,是温病。.其脉不弦紧而弱.,
伤寒脉是弦紧的,温病之脉相对是弱的,不弦紧脉就是弱,
弱是对比之辞。不是伤寒,所以脉就不紧,桂枝二加越婢
一汤不也有这样一个提法吗,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
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弱者必渴.,.弱者发热.,



这是温病。温病就要按照温病的治法了,甘寒啊,辛凉啊,
要照顾阴气。.被火者必谵语.,如果用一些火疗之法治疗,
不是按照温病的治法,温热之邪加火疗,火能助阳,都是
劫汗,既伤阴又伤阳,必谵语,因为胃中水竭,所以要谵
语。

刚才一个同志问我,这个火疗太厉害了,是不是什么
病都不能用火疗治了?火疗是物理疗法,什么烧针啊,瓦
煨啊,艾灸啊,这些不是不可用。我们说不可用,是指有
伤寒或者温病表邪,不要用这个法子发汗了。至于说沉寒
痼冷,腰腿寒痛,或者是寒性腹痛下利,用火灸一灸啊,
用热东西熨一熨,那还是可以的,不是都错了,所以要区
别对待。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
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C120

115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
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C121

这两条讲火邪能动血。这两条是相对的:一条是热伤
阴络,一条是热伤阳络。热伤阴络,就要清血,大便下血;
热伤阳络,.必咽燥唾血.,血要从上边出来。所以火邪伤
人动血,有动阴络之血、动阳络之血的不同。

.太阳病,以火熏之.,太阳病是表证,以火熏之,是
为了发汗。一熏可以熏出汗,这又有一个情况,.不得汗.,
没出汗,阳郁之热就出不来,另外又增加了阳热的势力。



火劫能够叫人发汗,能叫人出挺多的汗。头一条说得不是
很清楚吗?.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
所以火劫有的是大汗出。但是这一条恰恰相反,.以火熏之,
不得汗.,没出汗,大汗出是一种形式,不得汗,又是一种
情况。不得汗,邪热就无从越出,火熏的热,又助长了阳
邪的势力,阳郁不宣,所以.其人必躁.,这个人燥动不安。

.到经不解.,因为是太阳病,太阳病时他就用火熏之
了,又没有发出来汗,经过七天了,叫七日来复,.太阳病,
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七天了,又到
了太阳经了,那么邪气应该行其经尽了,正气恢复,邪气
退却,病应该解了,现在到了第七天,没能够行其经尽,
所以发热、头痛、烦躁这些症状不解。热没有出路,火热
为病,要是下伤阴络,.必清血.,清和.圊.是一个意思,
就是到厕所大便。大便下血,张仲景说了,说是当医生的,
不要给他治大便下血,要知道.名为火邪.,这个病的名字
叫火邪;由于这个熏蒸,使阳热闭郁,汗不得出,阳热不
宣而往里攻,下伤阴络,热迫血行,大便就要下血。大便
下血也是一个病,这是由火邪来的。意在言外,我们处理
这个问题还要治火邪,和一般的大便下血要有所分别。

这是火热之邪伤了阴络。第C12l条,.脉浮热甚,此
为实.,脉浮,发热还很重,这是表实,因为他没有汗出,
为太阳的表邪实。表邪闭拒,阳气不宣,所以发热脉浮,
如果.实以虚治.,已经是表实了,阳气郁结了,还用治阳



虚的办法去治疗,.而反灸之.,赵本有.而.字,成本没
有。灸用艾柱,艾是一个通阳之药,陷下则灸之,阳气虚
用灸法,灸能生阳、通阳。一灸啊,.因火而动.,就因艾
灸之火就要动血了,.必咽燥唾血.,必然要发生咽喉干燥、
唾血。这是热伤阳络。

我们总结一下。.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这是
温病似伤寒,不能用火来治疗。那么,麻黄桂枝这些温热
药可以不可以用啊?也不能用,用麻黄、桂枝治疗发热而
渴的,同样属于误火。下边这两条,一个是不得汗的,第
二条也没说发汗,这两条一个是伤阴络的,一个是伤阳络
的,重点是在动血,由于误火动血。

hhbffq 发表于 2014/4/20 08:09:22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
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
焦骨伤筋,血难复也。C122

这一条是讲虚热证误用灸法而致的动血变证。

后世医家称这一条为四字真言。.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数主热,.数脉为阳热可知,直将君相火来医.,但是见于
微,脉数而无力,这叫微数之脉。这种脉是因为虚热,而
且多属于内伤,正气不足。所以.慎不可灸.,这句话提醒
医生要谨慎,不可灸微数之脉的患者。为什么?这人本来
是正气虚,不是有邪气,有些发烧是自身阴阳不和的问题,
并非是有什么外邪。灸是助阳的,能够动阳,已经是有虚
热了,正气虚或者是阴虚有热,再给他一灸,.因火为邪,



则为烦逆.,不但不能去病,反而成为一个致病因素了。烦
逆,我的意思不要说得很具体,烦是心烦,逆是呕逆,这
样讲意思就窄了,我的意思是.因火为邪,则为烦逆.,烦
就是热的意思,逆就是火逆的意思。

由于火邪引起来的火逆之证,不要局限于症状上。要
理解.追虚逐实.,追虚就是追逐其虚,逐实就是追逐其实。
微数之脉本来就虚,本来属于阴虚有热,现在用艾火一灸,
就追逐其虚,阴分就更虚了,追逐就有增加的意思。虽然
是有热,这个热根本是虚热,不是个实热,现在一灸,追
逐其实,虚热就变成实热。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更追逐
其虚,一个热更追逐其实,这就叫,.因火为邪.。这样一
来,人的正气的损伤也是很严重,是.血散脉中.啊,散
就是消散,散失于脉中。上面所说的圊血啊,唾血啊?是
血出来了,这个虽然没有出来,在脉管里就已经是消散了,
血也受了相当的影响了,血就更伤了。

下面强调.因火为邪.,让人重视这个问题。"火气虽
微,内攻有力.,虽然灸火之力很微弱,但是它往内里攻伐
人的血液、阴气、津液,还是很有力量的。能达到什么程
度?.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这有点儿夸张,骨头都焦了,
筋都受了伤了。为什么?.血难复也.,血液难以恢复。筋
骨是五体最里层,也是人体运动的最主要的一个结构,火
邪伤了血,血消散于脉,当然血液就不足了,血主濡之,
现在血散亡了,濡养滋润的血液丢失了,这个火还就要.焦



骨伤筋.了。

.焦骨伤筋.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是说这个病很厉害,
不是说筋骨都要烧焦了。.血难复也.,血液伤得厉害,很
难恢复了。古代文法有四个字一句的,这都是四言一句的,
在平脉辨脉里,还有四言一句的。据一些学者考证。认为
四个字一句的还真正是张仲景的原话,有的说是王叔和编
的,这里有争论。

张仲景是讲究保护阳气的,大家都知道,其实话也不
能说得绝对,张仲景还是很重视血液的。看看这一条,对
于血液的重视啊,反复叮咛,说它的危害性,.火气虽微,
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这话说的多好,所以不
要伤阴,用药的时候不要把血给伤了。这个意思要推广,
不是说用艾火伤阴这么一个问题,用药也是一样,附子、
干姜、川乌,这些燥热之药也有火的意义,也是动血伤血
的,只是这个血没有出来。这三条,一个是圊血,一个是
唾血,一个是血散脉中。就数这条最厉害,血散脉中,伤
血伤的最严重。

116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
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C123

这一条论述了火痹证的形成及其临床表现。

脉浮,是病在表。病在表是应该以汗解除表邪,.用火
灸之.,是错误的,.邪无从出.,因为灸是助阳的,所以邪
气就没法出来了,不但是邪出不来,阳气就更盛了,.因火



而盛.,表邪闭郁的阳气。一不出汗,二表阳盛,阳盛就不
能下达,为什么不能下达,阳气都是在上,上为阳,下为
阴。阳壅盛于上,下边就得不到阳气的温煦,那么.病从
腰以下必重而痹.,就是从腰以下,四肢沉重而痹,痹就有
麻痹不仁的意思。

这一条要和第C116条的.故其汗,从腰已下不得汗.,
什么欲失溲,小便不利,足下恶风啊,要联系起来看,意
思是相同的。阳气壅于上,而不能下达,就形成了阴阳不
能沟通,阴阳上下不能顺接,下面得不到阳气的温通、温
煦,所以就.必重而痹.。

上一条说的是血,这一条说的是气,阳属于气的,阳
气壅盛于上,不能够下达的病机。不但用火是这样,就是
用热药,用助阳之药有时候也出现这个问题。我在临床看
一个病人,男性,阳痿,医生总认为阳痿就是阳虚,所以
治疗就助阳,什么附子、硫黄啊,大补阳气,越吃越痿,
就是补不起来。后来一看,实际上是阳郁,不是阳虚,阳
气太盛了,不下达了。用龙胆泻肝汤、大柴胡汤,一疏导,
就好了。就像这一条,.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道理是一
样的。大家学过《内经》.痿论.,治痿应该治什么?.诸
痿皆因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治痿要治肺热,.阳明
无病不能成.,因为阳明是水谷之海,病在下而求于上。所
以痿证,麻痹不仁等下肢的病往往由于上热,营卫气血津
液不能下达,出现了下痿。所以不要只看到痿,要看到上



边,看看上边是不是阳气壅盛了,是不是肺气不能下达了,
是不是营卫津液不能下达了。要从这些理论上进行分析,
不要看到下边凉了,就说是虚寒,就赶快用附子、干姜。
这一条不要光看成是一个火灸的问题,一个火逆的问题,
实际上从病理上讲,这一条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

116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
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C124

这一条承接上条论述病有自解之机。

疾病有自解的机转,但是要作解,就有条件,有脉证
的反映。如果火邪渐衰,正气有点儿恢复,能够使邪气还
出于表,所以.必当先烦.,心里先烦热,然后就出汗,汗
出这个病就解了。.何以知之.?怎么能知道他病好?.脉
浮,故知汗出解.,脉又浮了,脉浮主邪气还于表,正气拒
邪于表,他就有作汗自解之,机。自己出汗,也有点儿像
战汗,但是这个不冷,先烦热,有汗就解了。这就说明,
火逆虽然是成痹了,如果时间长一点儿,正气有所恢复,
火邪有所减轻,正气逐邪于表,汗出而解。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渡舟教授伤寒论讲稿[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