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七、小产血崩 唐兴秀,赛龙公社龙口场人也,年四旬许。1970年仲春某日,农作于田,忽觉小腹剧烈疼痛。强忍回家,瞬间,前阴下血如注。连招数医救治,中西药叠进,针药并施,方于第三日出血渐缓,而漏下仍不间断。以致奄奄一息,危在顷刻,医皆诿为不治。亲友环视而泣,束手待毙耳。其弟兴全与余素善,4月3日迓余往诊。 登其堂,则亲朋数人,忙于后事矣。其夫导入房中,见病者面色苍白,双目紧闭,僵如尸然。扪其头额,汗凉肤冷,手足不温。切其脉,六部皆沉微欲绝。观唇舌淡白如纸,苔灰白而润。询其所苦,告谓:“心悸不安,心慌无主,头脑昏晕,欲寐不寐,胃脘嘈杂,不知饥饿,不欲饮食,惟时欲少许热汤耳。”言语低微,断续费力。家人又谓:“床榻稍有震动,渠即昏无知觉,。出血仍时多时少。”据脉症分析,此气血暴脱,大有阴阳离绝之势,亟须大剂补气摄血,固护阴阳为要。方用圣愈汤合归脾汤加减。 黄芪1两 党参5钱 红参3钱(另煎兑服)熟地8钱当归5钱白芍5钱附子5钱(先煎)山药1两白术5钱枣仁3钱远志3钱麦冬5钱阿胶5钱(烊兑) 龙牡各1两炙甘草2钱。一剂,水煎频服。 4月5日二诊:服完一剂,漏血即止,心悸稍宁,头晕稍减,腹中知饥,每餐可进稀粥半碗许。可在床上缓慢翻身活动,夜能入睡二三小时,四肢转温。自云身热汗多,头脑跳跃状头痛,口和,纳谷乏味。脉象稍显,仍觉无力,舌淡苔水黄。是气血稍复,胃气稍开,仍宜大剂补气养血,佐以安神宁心清肝之品。 红参3钱(另煎兑服) 黄芪1两 生地五钱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龙牡各1两 柏子仁3钱 远志3钱 阿胶五钱(烊兑)党参5钱 山药1两 栀子3钱 黄芩3钱 酸枣仁3钱 炙甘草2钱 浮小麦1两 大枣5枚 一剂。。 4月6日三诊:头痛稍见减轻,白天身热多汗,夜间热减汗少,心悸,乳房觉胀,脉搏较前有力。此兼肝阴不足,肝气不疏之故也。二诊方去栀子、黄芩、小麦、加熟地6钱、茯苓3钱、五味2钱、香附子3钱、附子5钱。一剂 4月8日四诊:心悸稍宁,头痛虽除,但畏风寒,须用巾帕紧裹护头。自觉脑中轰轰跳动。精神转佳,纳谷渐增,每餐可进稀粥碗许。昨日阴道又流少量淡血。切脉沉静不躁,舌淡少苔。此脾气未复,统摄无权故也。拟补中益气,固冲摄血法,用十全大补汤加味。 党参5钱 白术5钱 枣仁3钱、龙牡各1两、乌贼骨1两、赤石脂1两、白芍3钱 熟地5钱 当归 5钱 山药1两 续断5钱 黄芪 1两 五味2钱 炙甘草 2钱肉桂2钱阿胶5钱炒栀子3钱 浮小麦1两 。 二剂。 4月12日五诊:食量又增,但仍觉口中乏味,身汗已少,头汗如故,咽干鼻燥,起坐时头晕,时有心悸,漏下已止,偶有白带。仍守前法,而加重益脾养胃之品,薏在崇土健中,培其气血生化之源也。 北沙参3钱 苏条参3钱 淮山药8钱 酸枣仁3钱 焦山楂3钱 炒扁豆3钱 当归身3钱 炙黄芪8钱 杭白芍3钱 大生地3钱 生龙牡各1两 远志肉2钱 天花粉3钱 广玉竹3钱 炙白术3钱 云茯苓3钱 炙甘草2钱 化橘红3钱 薏苡仁6钱 焦谷芽3钱。 4月15日六诊:纳食、精神尚可,惟手足心发热。小腹时而胀痛起核,按之痛甚,得频放矢气后,则胀消痛止核散。恐小腹恶露未净,淤于胞宫,则非但气血运行受阻,且新血亦难生矣。故于益气养血方中,佐以行瘀之品。 圣愈汤加生山楂1两 延胡索3钱 淮山药1两 扁豆3钱枣仁 3钱生龙牡各1两苡仁6钱谷芽3钱 玄参3钱 冬瓜子8钱藿香3钱 2剂。 4月19日 圣愈汤 加玄参3钱 枣仁3钱 远志3钱 乌贼骨8钱 茜草6钱 大云4钱 麻仁 4钱 山药8钱 柏子仁3钱 麦冬3钱 陈皮3钱 龙骨1两 元胡索3钱 谷芽3钱。2剂。 4月22日八诊:服前方二剂,得下秽黯污血二三次,夹有血块及肉筋状物多块,腹胀痛顿减,此淤滞已去,头微晕。培元生新为要。 上方加减续进 3剂。 4月28日九诊:病本渐愈,食眠二便正常,亦能自行起卧,然昨日起床梳头过久,以至冒风感邪,而现头晕重痛,发热,自汗恶风,纳谷减少,心中懊恼,舌苔薄白,脉浮而缓。夫大病初愈,卫气未复,最易冒风。在此本虚标急之际,不得不停服前药,改用调营卫,固肌表、宜膈热,解其新邪再议。 桂枝3钱 白芍3钱 黄芪3钱 白术4钱 防风3钱 栀子3钱 淡豆豉3钱 炙甘草 2钱 大枣3枚 生姜3片。 仿桂枝汤服法,温服须臾,进热粥一碗,以助胃气,温覆取微嗣,并谨避风寒。汗后解表,仍以前药进之。 后以八珍汤增损,共进十余剂而愈。年余后又产一男,母婴均健。是年冬,家母诞辰,专来贺寿,并向家母致谢云。 按:四旬之妇,经产多胎,气血本虚,再次妊娠,而又藿藜糊口,日夜劳累,以致血虚胎养不济,气虚举胎乏力,因而稍有不慎,胎即陨落。气无摄血之力,而血暴下;血无载气之资而气暴脱。是以气息奄奄,漏下不止。前医专事止血,,虽属“急则治标”,然忽视气能摄血之旨,而未用参芪补气以摄血,故而崩漏大下难止。初诊时因其气血欲脱,病情危急,虽血不能骤生,但气可速补,故以复方大剂,益气固脱,温阳摄血。方由圣愈汤为主,合以归脾、参附龙牡等方加减。一剂血止病减。此后或配以十全大补,或配以补中益气,随症加减,共进10余剂而获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