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宋恩旗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晚上好!感谢肖老师!感谢段老师!感谢各位家长抽出时间来,我们一起学习! 我们所讲的天人合一的中医养生,是秉承《黄帝内经》里面天人合一的理论。因为中医的四大经典,首先就是《黄帝内经》、 《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和 《难经》。在《黄帝内经》里面,对天人合一的这个理论,阐释地比较清楚,但是由于中医在传承过程当中,特别是近代解放之后,出现了断层,所以有很多古人有关中医养生的知识、理论、观念,大家都不了解。有的人也知道以前的中医或者是老人会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一些经验,但是不明白这里面所蕴含的中医的道理。《黄帝内经》里面天人合一的理论,已经看不到影子了。在《黄帝内经》里面讲人体里边的最大的一个规律,或者是《黄帝内经》里面讲中医,无论是用药、用针、推拿、膏摩或者是导引,很多中医的治法所遵循的最大的一个原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黄帝内经》里边,我们平常有很多谚语里边,有很多古人传下来的一些经验,都体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这么一个原则。但是,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们不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与我们的生活还不能够结合起来。 其实在古人的生活当中,没有电灯、电脑和电视,他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生活的规律,是顺应自然界的自然之道的,是与自然合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本身就是顺应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怎么讲呢?我们中医的源头在哪里?有人说中医的源头在《易经》,有很多的古代的知名大医家讲“不知易,不足以言医”,或者讲“易医同源”,包括唐朝的孙思邈老先生也是这样讲。 在07年中医界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中医学家,李可老先生。在07年大概是6月,李可先生,包括他的学生,一起整理、出版了一本书,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这本书里面,把中医的源头解释的比较清晰、清楚。也就是说,中医的源头他是在《河图洛书》里边。《河图洛书》不光是中医的源头,也是中华文化,比方说,建筑、音乐、风水、武术....等等的源头。我们中国的哲人或者古圣先贤都认为我们中国的文化全部是来源于《河图洛书》。那么《河图洛书》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年轻的这些老师们或者妈妈们,对这个可能有点陌生,但是我们古人从小就在学、在用这些东西。在《河图洛书》里面,你如果把几个数字,然后把古人说的几句话,把他对照起来,然后再来讲,《黄帝内经》里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这个规律,就是非常非常直观的。 《河图洛书》 特别是《洛书》,一般来讲认为是代表后天。我们在小学,一般都学过一道数学题,就是九宫格,从1到9,横着加、竖着加、斜着加,都等于15,写毛笔字也要用到九宫格。我们可以拿一张纸,画一下九宫格。九宫格,就是画一个井字,最上面写9,最底下写1,左边写3,右边写7。 4 9 2 3 5 7 8 1 6 我们从小学就学的这个数学题,其实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这个实在是不可思议。那么在这里边,有一个什么规律呢?“1”这个数字,在一年当中,它代表冬至;“9”这个数字,它在一年当中代表夏至;“3”这个数字,在一年当中,代表春分;“7”这个数字,在一年当中,代表秋分,中间是代表土长夏。 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这么一个规律。我们从《洛书》这个图知道阳气在一天当中,从子时一阳生到早晨阳气变成了“3”,然后中午阳气变成了“9”。在这么一个过程中,阳气一直都是慢慢往上升的,慢慢逐渐壮大的。也就是像太极图那样, “一阳生”的时候是阴气到了极点,阴极阳升,太极图的两条鱼里边,有一个白点代表“一阳生”,然后慢慢变大。那么,一天当中早晨我们起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护阳气往上生发,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无论是对于调整疾病还是养生,还是一个家族,还是一个企业的运势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古人在这里边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一直都不明白,因为我们在文化的传承当中出现了断代、断层。以前很多人都听说过,很多地方老百姓都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说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讲? 夏天比较热,为什么要吃姜呢?很多人都觉得好像说的不对。春夏的时候阳气是往上升的,那么姜是辛温、辛辣的东西,能够帮助人体的阳气往上升。夏天的时候有很多人吃凉的,就会阻碍人体的阳气升到最高的 “9”,或者你的量根本达不到“9”,那么就会不健康。那么我们再把这个放到一天来看,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什么意思呢?上床就是睡觉,下床就是早晨起床,晚上睡觉吃萝卜,早晨起来吃姜。萝卜是降气的,生姜是升阳气的,所以,早晨要吃温热的东西能够帮助你的阳气上升,帮助“3”很顺利的升到“9”。“3”代表肝,“9”代表心,那么,也就是说能够使你身体里的木生火,也就是说你的阳气能够达到正常的那个最高量,如果你的阳气达不到正常这个最高量,那你就是一个病态的,或者现代叫亚健康状态。 还有的地方讲“春捂秋冻”,为什么这么讲呢?也就是春天要保护你的阳气不受寒气的伤害,所以春天不要把衣服去的过早,春天如果把衣服去的过早,那么阳气就容易被寒气所伤,就伤了往上升的阳气。秋天,天气变凉一点,自然界的阳气就要往地下潜藏,人体里的阳气也要下降。秋天刚开始变凉的时候不要马上加衣服,如果穿的很暖就会导致身体里的阳气降不下去,上面就会发热、上火,下面就会凉。就会造成“上热下寒”的局面,也是现在很常见的局面。 在我们古代,很多的人,包括佛教里很多的寺庙,佛教里的禅宗,有一个老和尚打七,很出名,他一个徒弟和我的关系很好,据说是在少林寺练武13年,我们认识的时候教了他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他很感兴趣,也很佩服。我在四川讲课的时候他去听,在我讲了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说他们那边的老和尚打七的时候,早上就给大家煮红糖姜汤喝,晚上就吃萝卜包子。这就说明禅宗的老和尚很通达人体的道理,早上给法师们喝姜汤,帮助他们阳气上升,晚上帮助阳气下降,加强了人体的正常规律,可能更有助于开悟、明心见性这样。萝卜包子还要做的比较难吃,就是怕有些师傅吃的很多,吃的过饱,打七就坐不住。这样讲来,古人对于这种规律是很通达的,可是我们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了。 现在网上很多人讲“晚上吃姜是砒霜”,什么道理呢?很多人都不知道。意思就是说生姜是辛温行散的,可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生姜皮还可以利水,治疗水肿。晚上阳气往下降,吃生姜会导致阳气上升,就阻碍阳气下降,就违反了身体的规律,所以才有这句话来讲“晚上吃姜是砒霜”。我们只知道这样讲,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还有一些人,晚上一喝茶就失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体里边的气到晚上要下降的,那么,你在那里喝茶,很多茶都是温性的,包括很多绿茶,清明时节的茶。清明时节的时候自然界有生发之气,是春天,所以叫春茶,喝了之后引导阳气上升。晚上喝茶之后就倍精神,瞪着眼睛睡不着觉,阳气降不下去。如果阳气总降不到肾水里去,那么肾就虚了,先天之本就虚掉了。肾在中医里讲是人体的先天之本,“熬夜的人就等于慢性自杀”。如果到了子时“一阳生”的时间还不睡觉的话,那么阳气已经开始升了,还没睡觉,还瞪着眼睛,眼睛在上面,眼睛还睁着,阳气还在那里,没有下来,就经常上火,头上冒油,满脸冒油,牙龈肿痛,流鼻血,牙齿出血,鼻腔干燥,眼屎比较多,口腔溃疡,青春痘等等这些症状都会有,膝盖冰冰凉,脚丫冰凉,肚脐、腰都会凉。违反了这个规律,我们的身体就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