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言医患关系改善 称共同“敌人”应是疾病
2012年03月29日 15:12 来源:新民晚报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
本市三甲医院每天要接待众多患者,一些医院开始培训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的技巧 记者 周馨 摄 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惨案发生后,众多医务工作者悲伤、愤慨之余为改善 医患关系建言献策—— 3月23日下午,一名 患者持刀疯狂刺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名医护人员,致一死三伤。遇难的王浩是在读硕士研究生,在医院实习,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 我国医务工作者生存状况以及与患者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患的共同敌人是‘ 疾病’,真心希望有一天不再对立。”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于莺在微博中说。以她为代表的众多医务工作者,悲伤、愤慨之余,展开理性思考,为改善医患关系建言献策。 于莺去年10月7日开通 微博“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不到半年累积近70万粉丝。她与网友分享医患温馨事、医院趣事、生活囧事,颇受追捧,被亲切地称为“协和姐”。 2天前,于莺一改往日的幽默笔触,14分钟内连发4条微博,为改善医患关系,建言11条——医院取消自负盈亏,加大财政拨款,偏重儿科、临终关怀及社区医院;加强培训,缩小地区医生技能差异;提高医护收入,严查回扣,禁止各种形式红包,违者严惩;加强保安系统,切实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优化就医流程,避免医院盲目扩大;成立工会,加强心理疏导,帮助长期紧张、过度疲劳的医护人员;建立预警机制,对过劳可能引发的脾气暴躁,提前干预;增加社会服务机构,倾听患者声音,重视贫困家庭就医问题;完善三级转诊制度,统一辅助检查标准,避免重复检查,浪费资源;严查医闹,建独立的第三方医疗事故过失审查机构;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网上会诊制度,影像学图片等重要就医资料全国联网。
于莺在微博中坦言:“面对消逝的年轻生命,多少颗年轻医生的心日渐冰冷,多少名正值壮年的医生琢磨着改行……优秀的年轻医生越来越少,一线质量明显滑坡。” 粉丝数超过10万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和于莺有同感。她在微博里提到,越来越多博士同学或医院同事离开医疗行业。“同行中,80%坚决不让下一代当医生。”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近日发布博文称,这两年的护士流失率一直在上升,“去年下半年一家大医院流失了68名护士……有相当部分当年跟我第一时间奔赴映秀抗震救灾的护士也悄然离开。我们是否需要反思?谁能留住她们?” 医务人员大量流失的同时,医学院生源日益紧张。 章蓉娅指出,近几年高考,医学院校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厦门大学一个月前宣布“2012年所有新招的 医学生免除学费”,借此挽回生源。在读医学硕士“tribbie”直言:“中国的医学院扩招太厉害,门槛低,质量差……”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医护收入 一名北京知名医院急诊科医生曾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感慨收入低:“工作7年,买不起房,郁闷。”《2011广东省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数据显示,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月薪最低,为2191元。 章蓉娅不久前曾撰文呼吁,医生要有尊严地活着,首先需提高收入。她认为,在中国,医生是低收入、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职业,付出与收入不匹配。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认同这个观点。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不是医生道德水平滑坡,而是社会激励机制出了问题。“有人讲,医生救死扶伤,就像天使,必须品德高尚。但哪个职业不应该是天使?”他举例说,官员决策影响国家前途,法官判决事关自由、生命,媒体报道有关名誉、尊严,校车司机决定多名学生安全……责任都不轻。 朱恒鹏认为,道德高尚的人,除了得到足够社会尊重外,体面的物质生活也必不可少。“这可以保证医生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工作,保证更多优秀青年愿意投入这项事业。” 极端个案并不代表普遍现象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副主任王晓军认为,针对医生的恶性案件,不应定义为医患冲突。“别把医生和患者放在对立的两极去评论。打砸抢杀的是极端分子,不能代表多数人,他们恰恰是广大患者利益的最大伤害者。” 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午后雨林”发布博文称,我们身边许多和谐的医患故事没被报道,极端个案却遭大肆渲染,被误识为社会普遍现象。公众和医务工作者都不自觉卷入了“医患关系紧张”的舆论认同。“事实上,医患关系总体是和谐的,请多给一点信心。” 这几天,章蓉娅在微博里记录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我为什么要做医生?为什么要跟自己和家人过不去,选择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好、还得挨骂的职业?” “当初进清华时不学医。因为对医学的热爱,对救死扶伤的信仰,我转系到了医学院。但现在,心里很痛,需要很多鼓励和肯定,否则我怕坚持不下去……” “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要全力以赴,病人还要接着耐心对待、客观治疗,砍人的毕竟是少数,其他病人是无辜的。”(曹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