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EF 1
医闹都在闹什么?妇科医患纠纷最频繁数据有理,医疗纠纷逐年增多
对院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医疗纠纷发生现状, 明晰医疗纠纷的发生规律, 为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依据。
| |
医疗纠纷逐年增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例)
|
患者投诉理由各不相同 妇科纠纷最多
|
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情况
|
患者投诉理由各不相同 妇科纠纷最多
| [/table]
BRIEF 2
医患互相不信任,彼此不了解患者总是在弱势的一边,有时候医生也觉得委屈
围绕着“医闹”的纠纷,我们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左右徘徊,孰是孰非变得很难定义。但人们在发生医患纠纷的时候,往往会站在患者的那一方,因为在大多数的人心里,患者是属于弱势群体,而同情弱者,帮助弱者,是人们最普遍的心理。但如今,医患关系到底孰弱孰强,已经很难得到判定!而导致如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医患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医患之间严重的经济利益对立的关系 自实行自负盈亏的经济政策之后,“天价药费”事件就开始屡见不鲜,这不仅在民营医院频频发生,而且在公立医院也屡屡上演,公立医院是我国医院的主体,也是老百姓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但因为自负盈亏的经济政策,很多公立医院为了多创收,鼓励医生多开药、滥检查,使得医患之间形成了严重的经济利益对立的关系。因此,过度的医疗的根源在于公立医院扭曲的补偿机制。由于挂号费和手术费低廉,而且多年得不到调整,医生不能从劳动中获得应有的合法收入,这就使得部分医生铤而走险,收取药品回扣等不正当收入,以药补医,这也成为了我国公立医院的一大弊端。这也从而使得医院在老百姓的眼中逐渐从天使转变成为了吸血的恶魔。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也成为了我国老百姓就医难的社会问题,更是医患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
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缺乏诚信 “医闹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一是医患双方的互不信任,二是背后有利益驱使。”某省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王处长说。“患者或家属之所以上医院来闹,是因为不相信医生,怀疑医生或者医院在治疗过程有问题。很多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值很高,当医生不能达到患者预期的期望值时,就会产生怀疑。近年来,一些医生的负面新闻,例如收红包、乱开药拿回扣等等不断见诸报端,给公众造成错觉,认为医生已经被金钱和利益‘腐蚀’了,道德沦丧了。这样的信息被放大到病人眼里时,就会使病人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患者不信任医生,医生也变得不敢给病人治病,怕治不好会有患者找上门。患者与医生的互不信任,催生了‘医闹’这一职业。”
医患处理机制严重滞后 漫长的审理过程 事故鉴定模式不合理 发生医疗纠纷,首先可医患双方协商调解,调解不成的,医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会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组织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并形成文字材料。调查研究后,卫生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一般会再次协商调解。协商不成的,会建议则建议患者或家属诉诸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对三级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复仪或二级鉴定。如仍不服,则申请复议和一级鉴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根据鉴定结论和有关法规及制度作出相应处理。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服的,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自行协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都不是必经程序,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BRIEF 3
患者很委屈不闹解决不了问题 没人给我们做主医疗纠纷愈演愈烈发展到“暴力索赔”,还滋生了一个全新职业——医闹
医闹者固然可恨,但并非凭空而来,最初周建辉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发财路。头脑精明的他渐渐发现,广州大小医院上百家,几乎每天都有医疗纠纷发生,“职业”前景广阔……
| | [table=98%]
|
患方:不闹解决不了问题 没人给我们做主
没有医学背景、没有资金背景,小老百姓跟大医院打官司怎么会赢?--“我们是农民,大道理,听不懂,鉴定专家都是你们的人,我们不鉴定。”“打官司一打就是几年,我们耗不起,也付不起高额的律师费。”出现争执后患者常处于非常弱势的境地:一方面是信息的不对称,患者虽感觉治疗有问题,但很难掌握证据,医院永远处于主动方;另一方面是患者面对的常常不是一个医生或一个科室,而是一家财大气粗的医院,难以进行平等的对话;还有,虽然有看似中立的医疗仲裁委员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医学会等等,可由于利益关系,这些部门与医院走得非常近,很难作出公正的裁决。而且即使作出赔偿的决定,往往数额也非常之少。很显然,当在正当制度中寻求不到公正的救济途径时,处于弱势的患者就会想到非制度化的“讨说法”途径。如此,“帮患者讨说法”的医闹职业应运而生。[详细]
|
医疗纠纷往往和医疗事故有关,又和医院违规操作有关
除却个别患者或患者家属无理取闹之外,我们不难看到,在不少“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中,医院方无法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歪”。因此,当医疗纠纷发生后,当患者或死者家属纠集了足够多的人对医院形成压力的时候,一些医院往往不敢采用正当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将事情暴露在阳光之下,而是采用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做法,这无疑给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为“职业医闹”的出现营造了有利的环境。另外,由于医院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充当着执行者的角色,而患者或患者家属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只能是一个旁观者。当“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或患者家属往往成为举证不力方,而院方往往掌握着大量证据,作为患者或患者家属,他们要获取相应的证据是非常艰难的。如果他们对“医疗事故”有确定把握,往往也要为求证而付出高额的成本……[详细]
|
“医闹”职业中似乎还带着一种患者与医院在关系对立中互相伤害的意味
医院和医生为了追逐利益,利用医托、医药代表等中介,抬高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加剧了看病难——当患者在就医中感觉受到医院伤害后,反过来又会撕破脸皮不惜使用“中介”,以纠集“医闹”的方式对医院进行伤害,在宣泄性的“医闹”中获得一种心理补偿。从“医托”到“医闹”,其中隐含着一种冤冤相报、非理性的医患互相伤害。从这个角度看,医院和医生不要为利用医托、医药代表这些“中介”获得那点利润而庆幸,医方能利用中介牟利,医患关系在“中介”的隔离中被破坏后,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中介同样会被患者所利用。当然,患者并不会从“医闹”中获得什么利益,医院的赔偿最终还会转嫁到其他患者的医疗成本中,医患矛盾只会在“利用中介”的互相伤害中日益加剧。应该说,“医闹一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提醒我们的医疗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
BRIEF 4
如何解决它,无休无止的医患纠纷或许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一点一滴的慢慢化解也是好的
第三方调节试水初见效
医闹,就像是一种社会病症,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会让病情不断加重。自去年以来,一种利用第三方力量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的模式,在各地悄然走俏。第三方调解的模式能否成为快捷解决医疗纠纷的“金钥匙”?第三方能否公正处理纠纷?医患双方都充满期待…[详细]
| |
立法护弱,执法公平
中国政法大学刘鑫副教授建议,公安机关应该建立“医闹”黑名单,在一些事件中发现“职业医闹”并记录在案,为今后治理“医闹”事件、防止事件升级奠定基础。
|
治标:制度短板 法律补齐
面对医疗纠纷,医院和患者其实同样弱势,而衍发的医闹事件愈演愈烈,往往两败俱伤。法律的介入可以让双方不至于孤立无援,也能够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详细]
|
治本:别让百姓对医生带着恨
百姓认为看病贵是中国医生的"医德下降造成的",面对难以承受的虚高医疗费,任何微小的态度问题或治疗的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甚至引发医闹。
|
|
结束语: | 医闹和和谐现实是不符合的,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医疗体系,让大多数百姓都能满意才能和谐医患关系。这不单是卫生部门自己的责任,政府和社会也该深刻反思该承担什么责任。给患者一个公道,给医生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要让医闹走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