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励杏老人

(转帖)从徐文医生被严重砍伤所想到的--医生是弱势群体(张友平医生的BLO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5: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水发炎”与媒体责任2012-07-30 10:28 来源 新华网



    最近,一家媒体为“考察”医德医风,导演了“茶水验尿”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记者以茶水冒充尿液,到10家医院化验,竟然有6家查出阳性。茶水居然也“发炎”,这样的“黑色幽默”,让白衣天使的形象再一次蒙上阴影。

    然而,日前,全国92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以实验证明:茶水当成尿验,九成化验单呈假阳性。看来,问题并非出自医院,而是出自少数媒体的“大胆创意”。

    医学专家指出,尿液分析仪器和试剂是针对尿液设计的,不具备辨别茶水等其他液体的功能。而茶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干扰物质,如果“以茶代尿”,很容易产生假阳性反应。因此,个别媒体记者的这种做法,既缺乏有关医学常识,也缺乏严谨科学的态度。

    在“茶水验尿”事件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记者故意设“圈套”,向医生提供了虚假病史,谎称自己“尿痛”。医生根据记者的“病史”,并结合尿常规白细胞增高的检验结果,做出尿路感染的诊断,这是无可辩驳的。与司法界“无罪推定”原则相反,医生看病遵循的是“有病推定”原则。判案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看病却不能漏掉一个病人。对于任何一名就诊者,医生应当首先将其看作“有病的人”。患者的主诉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作为一名医生,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患者“恶作剧”,而应完全相信患者所陈述的痛苦是切实存在的。媒体记者假扮患者、伪造病史的“游戏”,不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干扰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严肃性。

    新闻报道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这是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然而,少数媒体为追求“眼球经济”,走入了“新闻娱乐化”的误区。个别记者热衷主动“策划”各种新闻,只求“轰动”,不顾后果,甚至违背科学常识和客观实际。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茶水验尿”都是值得媒体反思的一个事件。它不仅恶化了医患生态,而且使更多的媒体和群众受到误导,给社会制造了不和谐音。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良现象,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舆论监督的前提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尤其是在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领域,记者更要本着科学和理性精神,字字严谨,句句求实,而不能合理想象、盲目推理,否则就会酿成大错。

    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逞一时之快,而是为了揭露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记者必须出于公心、出于良心、出于诚意、出于善意。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建设性的,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如果媒体盲目追求“卖点”,随意策划“茶水验尿”之类的“新闻事件”,最终将丧失公信力。

    作者手记:2007年4月,浙江一名年轻记者听了一句玩笑话后,竟然突发灵感,策划了一条“茶水验尿”的新闻,结果发现:茶水居然会“发炎”。此事一出,舆论哗然。从一个患者的角度看,医德之滑坡,医院之堕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在媒体一片抨击之声中,丁香园网站负责人李天天倡议:“有人用茶水泼了医生一身脏水,医生要用茶水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他们在网上发出“动员令”,全国近百家医院的年轻医生迅速响应,用“茶水当尿”做“实验”。结果显示:九成“茶水尿样”都呈阳性。在这一“反击行动”中,我也是策划者。当李天天告诉我实验结果后,我顿觉释然,多日压在心中的石头落地。随后,我又采访了多名医学检验专家,他们从检验学的角度做了科学阐述。于是,我独家抛出了这篇时评,扭转了“一边倒”的舆论。

    次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澄清了这一事件,批评了个别媒体的不负责任。一名基层卫生人发来短信:“你的文章我一口气读了三遍,不仅仅是你的文笔,重要的是你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打动了我!茶水事件发生后,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全社会也都以一种异样、挑剔的目光看待卫生人,你能够大胆站出来,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说出公正话,着实让人感动佩服,也让全社会看到了媒体的责任感和公信力……”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高强同志在文章上批示:“应对剑峰同志出于公心、敢于直言、实事求是、维护大局的科学态度,表示诚挚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5: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将出 幅度最大超20%2012-07-30 08:3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国家发改委即将公布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涉及品种将包括抗肿瘤药、血液制品药物等。记者通过多个渠道求证获悉,此轮药品降价幅度最大或超过20%。

    卫生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新版国家基本药品目录正在调整,此次调整主要针对二、三级医院。据了解,新版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入选品种最高可能达到700种,超出原来500种的市场预期。

    此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记者获悉,卫生部目前正组织各省卫生厅分管抗菌药物整治工作的人员在合肥、贵州和西安三地开会讨论试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将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整治工作。

    部分药品降价两成

    记者了解到,部分毛利率较高的抗肿瘤、血液制品药物将大幅降价,但血液制品药物中的紧缺品种或不受影响。免疫调节类药物中,可能有部分药物面临降价。

    这将是近14年来第30次药品降价,部分药品降价幅度将超过20%。上述权威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遭降价的品种是某些上市公司的主打产品,可能对公司业绩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这也是年内第二次药品降价。早在今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便对消化类药品等价格作出大幅调整,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17%。统一定价药品中,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昂丹司琼、阿扑吗啡等286个品种或品规的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被大幅调整。单独定价药品中,替普瑞酮、消旋卡多曲、促干细胞生产素、复方甘草酸苷等60个品种或品规的最高零售限价被不同程度调低。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达22%。单独定价药品生产企业中,卫材(中国)药业、阿斯利康、武田药品(中国)、奈科明公司、雅培公司、葛兰素史克等近20家跨国药企的产品遭遇大幅降价。

    “药品价格虚高”频遭诟病,是药品再次降价的主要原因。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调整消化类药品价格的同时,发布要求加强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和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做好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工作,重点调查治疗费用高、竞争不充分以及市场实际价格明显偏离行业平均水平的药品,并加强药品出厂价格监测。

    而“医药分开”的开展和药品加成的取消,成为药品降价的推动因素。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等要求全面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衔接。2012年7月1日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部分医院率先试点“医药分开”,设置医事服务费并取消药品加成,在获得公众认可的同时,为药品价格调整带来空间。

    但是,此次降价对药企的真正影响尚需观察。记者了解到,因为从药品出厂到终端零售之间的价差较大,终端零售最高限价的调整是否对药企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尚不能过早下结论。

    不过,药品流通中间环节的进一步规范将是行业所趋。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在北京友谊医院调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时表示,为从根本上切断医院层面与药商的不良关系,将推动药品流通流域的改革。

    基药目录规模倍增

    卫生部人士对记者表示,针对拟定目录内的药品,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在与各方面广泛沟通,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在进一步调整。

    据介绍,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主要针对二、三级医院。药政司针对每一个科室、每一个病种和每一个药品,在与医疗机构、医生进行细致的确认。预计新版国家基药目录的出台仍需要时间。

    记者了解到,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容规模可能超过市场预期。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新版目录品种数量有望达到700种,超出此前市场流传的500种预期,且大大高于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所收录的307种的数量规模。

    不过,卫生部门内部对新版国家基药目录的意见还不统一。上述卫生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有专家认为,一级医院受医疗水平限制,所用基本药物不宜扩大太多,307种药物基本满足需求,否则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增多;还有医药界专家表示,基药目录品种的扩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须根据不同省市的经济实力和临床需要进行增加。

    2011年以来,罕见疾病药物的短缺,也引起业内对医保药物的讨论。卫生部部长陈竺此前表示,将研究血液制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政策。他介绍,目前的基本药物目录主要供基层常见病用途,对人血球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没有涉及,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血液制品包括特殊用途的血浆成分、浓缩第Ⅷ因子、浓缩第Ⅸ因子复合物、免疫球蛋白等多种血液制品,因此会研究将血液制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政策。部分抗肿瘤类专科药物也将纳入基本药物目录。

    基药目录的扩容无疑将扩大受益药企的数量。但是如果主打药品遭基药目录排除,可能使上市药企业绩出现“瀑布式”下滑。
    沃华医药(002107)是最生动的例子,公司今天发布的2012年半年报显示,1-6月实现净利润203.23万元,同比增长414.10%。但在2011年二季度以前,公司经历了惨烈的业绩下跌,原因就在于主导产品未入选国家基药目录。

    在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中,沃华医药虽然有三七片、橘红丸、蛇胆川贝液等25个中药品种被纳入基药目录,但是由于毛利率高达82.51%的主打药品心可舒片被排除在外,在各省基本药物招标中遭禁入,沃华医药业绩自2010年一季度开始出现连续大幅下滑,最终由盈转亏。此后,公司将心可舒片增补进省级基本药物目录,使业绩起死回生,2011年三季度开始再次盈利。

    针对即将出台的新版基药目录,沃华医药7月27日表示,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年底前扩大基本药物目录,但其心可舒片能否进入即将扩大的目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公司还称,国家医改进入攻坚战阶段,药品降价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公司主打产品心可舒片也将面临降价的政策趋势。当前中药材价格稳中有降,中成药价格的调整已越来越迫切,心可舒片降价,将再次重创公司盈利能力。

    最严限规八月生效


    2012年8月1日开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正式生效。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将划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以控制临床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办法》对相关上市公司的打击已经显现。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以后,鲁抗医药(600789)、仟源制药(300254)、联邦制药(03933.HK)、金城医药(300233)等抗菌药物企业遭遇了大面积的业绩滑坡。

    记者获悉,为促进《办法》的良性运行,卫生部目前正召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管抗菌药物整治的负责人相继在合肥、贵州、西安召开会议,汇总抗菌药物临床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部主任吴永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办法》的实施,抗菌药物限用将走向常态化。未来在配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上,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吴永佩表示,国内抗菌药物过度使用较为严重,希望能够通过持续整治使用药量降到国际平均水平。他介绍,抗菌药物使用最好的地区是北欧,但因中国人口数量、空气质量、环境质量等因素与其差异较大,短期内无法使抗菌药物使用降到同样的水平。

    《办法》试行前,国内抗菌药物占全部药物市场份额的25.38%,其中抗生素占抗菌药物的75%以上,头孢菌素类则占比接近50%。国内销售前10位的药物中,有4种是抗生素,且多为头孢类抗生素。而在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销售前10位的药物中没有抗菌药物,且以降脂药、抗精神失常药等居多,头孢菌素及抗菌复合制剂仅占2%。

    通过整治,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得到控制。IMS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抗生素药物销售额下降幅度大幅高于销售量的缩减幅度,2011年第四季度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增长率为-10.69%。

    中药抗菌制剂则成为《办法》施行后的获益品种。上海凯宝(300039)近日在2012年中报中表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受到整治,将为公司中药清热解毒类产品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据国药控股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介绍,由于未被列入《办法》限制范围内,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抗菌制剂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介绍,同仁堂、天士力、天方药业、宛西制药、白云山、香雪制药等A股上市中药企业均有产品涉及。

    吴永佩对记者表示,国内药企的同质化生产是造成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推力之一。他认为,国内药企太多,促使抗菌药企重复生产严重、水平参差不齐,并导致行业不规范竞争加剧,医生和患者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还有部分抗菌药物由于毒性大、疗效不确切,在国外早已被淘汰,但国内药企却加以引进并竞相生产,也引起了行业环境的恶化。通过《办法》的实施,可以抑制低水平重复生产行为,促进药企的整合。

    此外,考虑到儿童药剂型较少的特点,儿童药物的研发和合理使用将获政策倾斜。

    此外记者了解到,除抗菌药物外,未来全身用抗菌药物、消化道与代谢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等6大类药物中也将有少部分药物因效果不佳或副作用突出,可能被列入限用范围。如占2011年用药第9位的氨曲南,在卫生部2012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中被相关专家评价为用量过大、本药抗菌谱窄,不宜作为经验治疗等;核糖核酸及脱氧核苷酸钠均为可用可不用的N类药品,临床上疗效不佳,被建议停用;针对静脉输液过度使用问题,卫生部专家也认为,应该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展开专项整顿。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5: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医生光明正大收红包2012-07-30 08:39 来源 搜狐财经《微观财经》



    中国卫生部18日发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我想提两点商榷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教。

    我认为不能一律禁止医生收受患者财物。在多种情况下,医生收受患者财物不但是合情合理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必要的,而当医生收受患者财物之后,不但不会损害患者利益,反而可能是对患者大有好处的。

    第一, 有的患者可能长期遭受病患折磨,遍寻名医而不得,如今在某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帮助下解除病痛,重获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患者已经给医生支付了多么合理到位的医疗报酬,他可能还是在心底充满感激,愿意给医生送红包、锦旗、礼物,以表谢意。对这种患者出于感激之情而赠送的财物,我们显然不能禁止。

    我们到好一点的餐厅吃饭,服务员服务得好,我们都会给小费呢,为什么给我们治病救命的医生,在为我们付出努力,并且得到我们高度认可之后,却不能获得更多回报?如果一概禁止,那就有点违背人情了。

    第二,医生收红包,是对其劳务报酬的一种补偿。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医疗服务是有价格管制的,一位医生,不管她名气多大、医术多么高明,她给一位患者诊断看病的直接报酬,也就是那几十块挂号费。或许有的医生还可以从器械检查、医药、针剂销售等方面获得间接回报,但即便如此,她们的所得也可能是偏低了。

    而如果允许医生收红包,则是对这种被低估的劳力价值的补偿。举个例子来讲,一个人得了一种非常令人痛苦的疾病,他本人愿意花费8000块钱去治愈它,可是在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下,医生只能为他看病的服务中获取区区几十元报酬。一边是患者愿意出钱,一边是医生愿意出力,应不应该允许医生收红包?

    我看是完全应该允许收红包的。道理非常简单,在看一次病只能收几十元报酬的情况下,这位医生一天可能只愿意为20个病人看病,在可以收红包的情况下,他就可能愿意为30个类似的病人看病。

    另一方面,在不允许收红包的情况下,由于当医生报酬过低,很多人即便从医学院毕业了,也未必愿意去当医生,而选择去当收入可能更高的医药代表或从事其他职业。如果允许收红包,可以对偏低的诊疗价格作出一定的纠正,那很多人就还是愿意当医生。从两方面来讲,都是允许收红包,可以增加医生服务的供应。而从长远看,这无疑是对患者很有好处的。否则将来就算我们愿意出再多的钱,也找不到好医生了。

    从这些角度看,我认为我们不但应该允许医生收红包,在某些时候,还应该鼓励医生收红包,鼓励医生光明正大地收红包。因为价格被管控得太低了,他们确实就有权从红包上拿回应该属于自己的报酬。而当医生们明码标价地指出自己看病需要收多少多少红包的时候,其实也就给了患者一个明确的指引:“他确实是名医,他医术确实高明,但要找他看病的话我的花费会比较多,那么我还要不要找他看呢?我这样的病值不值得找名医看呢?”

    一句话,当我们允许医生光明正大收红包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让医疗服务的价格更加合理化、透明化而已。而价格合理化透明化,实际上是非常有益于医生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得到更加有效配置的。到时,只有最需要名医的人才会去找名医,而那些真正需要名医的人,当他们要找名医的时候也变得不是那么难了。以前他们可能无论如何都找不到,或者得长年累月的排队,现在,则只要筹够钱,就有机会找到他们。这样一来,其实对穷人富人都是一样有益的。

    不过我们回头细看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里面说的也只是“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注意这里有个词叫“非法”,也就是说在合法的情况下医生还是可以收受患者财物的。问题只是在于"非法"如何界定罢了,我希望卫生部如果要界定“非法”行为的时候,最好能考虑医生收受红包的种种合理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排除在“非法”之外。让医生可以光明正大地收取红包,让医生可以更好的工作,让患者可以找到更好更可靠的医生。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5: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患和谐能“管”出来吗2012-07-30 09:10 来源 健康报



    由上海市卫生局、共青团上海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医改助力和谐医患”青年管理论坛近日在沪举行,来自上海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青年管理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言献策。

    需求流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原则”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邹海东在论坛上强调的观点。他所在的眼科拥有200多名医护人员、216张床位,年门诊量32万人次。病人一多,不免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在邹海东看来,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不仅针对疾病,同样适用于医患关系。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带领医护人员用1个月时间访问了200多位患者,将集中反映的问题逐条记录,并根据病人建议逐条改进。

    例如,有病人反映同一亚专科的专家门诊时间比较集中,导致检查需要排队,是否可以错开?眼科立即重新调整专家门诊时间。有病人认为医生查房时间太少,眼科很快规定医生每天早晚各查房1次。通过调研,邹海东还发现,晚查房最好安排在下午4时30分~6时,“这是家属下班后看望病人的时间段,此时查房可以与家属有更多交流,对病人更有帮助。”

    从细节上逐步改进,病人的埋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表扬与肯定。“我们摸索出的科学管理方法,就是‘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

    分级就诊,让专家有更多沟通时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姜昊文是一位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他一个上午的普通门诊要看70多位病人,其中1/3是来配药的,1/3是尿路感染等常见病,只有1/3的人需要来大医院看病。目前,患者在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的门诊自付费用相差无几,又因为不少药品在社区无法配到,所以他们倾向于到大医院来看病。姜昊文在论坛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医保付费应实施精细化管理,如分为门诊单病种医保、住院医保、大病医保;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的专业化设计和费用的精细化管理。

    比如,前列腺增生为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和慢性病,根据诊疗指南,采用5ɑ—还原酶抑制剂和ɑ—受体阻滞剂单用或联合使用。因此,可以设计门诊单病种保险,每年给单病种账户打入费用,如果2种国产药联合使用,每月费用为180元,医保每月支付170元,自付10元,患者可凭借医保卡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乃至所有药房配药;如果患者想用价格较为昂贵的进口药,则可以自己通过商业保险或增加自付比例来实现。如此一来,既可方便患者并使之分流,又能推动药厂和药房的市场竞争,促使他们降低药价。

    姜昊文说:“希望通过推进分级就诊,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让三级医院的专家有更多的精力为疑难重症的患者诊治,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医患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5: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夏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2012-07-30 09:07 来源 新华社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医改办获悉,宁夏将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试点,取消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

    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全区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补医”的不良局面。取消药品加成工作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各县级公立医院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改革时间表。改革后,公立医院补偿将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医保资金补偿、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据了解,医保资金补偿将实施总额控制、绩效考核、季度结算的方式。县级医院依据合法、科学、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对补偿资金进行分配,并依法接受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的调整将合理体现医疗服务价值,鼓励医院和医务人员提供优质、适宜的医疗服务。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5: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多举措推进深化医改2012-07-30 09:06 来源 健康报



    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市州卫生局长会议提出,抓住“一个根本关键”,巩固“两项基本制度”,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三篇文章”,加强公共卫生“四项工作”,推进“健康四川”实现全面跨越提升。

    抓住“一个根本关键”即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要重点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创建国家级优质医院;鼓励高水平三甲医院到医疗资源紧缺区域,采取新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托管县级医院、民营医院的方式,推动医疗资源优化升级;8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鼓励建设三级医院,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建设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巩固“两项基本制度”,即新农合今年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每人240元,住院费用补偿比达75%,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10万元;落实各级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的政策,严格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会议明确,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三篇文章”。一是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今年各市(州)至少要有1家县级医院开展试点;二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励性分配制度,优化内部运行管理;三是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会议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四项工作”,强化全域、普惠和全程的健康管理理念,更加重视管理率、控制率、覆盖率等体现均等化程度的指标;通过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提升免疫规划工作实效;强化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工作;建立“疾控机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综合防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 大医院医务人员月均45002012-07-31 11:28 来源 新京报



    包括北京海淀区在内的全国273个县(市、区)将试点开展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民政部日前下发《关于确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单位的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合理确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既可以按照贫困患者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确定救助范围,也可以按照其所患病种确定救助范围。

    探索12大病救助办法

    今年3月,民政部、卫生部等四部门下发《关于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部署从2012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选择部分县(市、区)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先从医疗费用高、社会影响大的病种起步,逐步扩大救助的病种范围。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宫颈癌、乳腺癌、重度精神疾病等病种,将优先纳入救助范围。并逐步扩大救助覆盖面、救助病种,提高救助水平。

    此次《通知》要求,各试点地区在确定救助范围时,农村医疗救助要优先将尿毒症等8类大病纳入救助范围,积极探索肺癌等12类大病的救助办法;城市医疗救助可结合实际,确定救助范围或病种。

    探索贫困患者转诊机制

    作为救助工作的牵头单位,民政部要求,各试点地区应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住院医疗救助水平,积极探索推行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对于政策范围内,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2012年要不低于50%;到“十二五”期末,不低于70%。

    民政部还建议,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转诊机制,以切实加强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 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


    卫生部部署公立医院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记者昨日从卫生部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获悉,北京全面推行“医药分开”试点后,每年预计可节省医药费支出19亿元。自友谊医院启动试点后,因外地患者医事服务费报销存在政策障碍,外地患者就诊数量较试点前下降一半。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昨天表示,2012年是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开”的第一年。今年各地应以支付方式改革为切入点,破除医药补医;要多管齐下,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记者昨天获悉,北京自2010年7月起,进行了总额预付和按疾病相关组(DRGs)付费制度改革。从1至5月的情况来看,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可比价格减少15.1元,下降3.5%,次均药费减少1.3元,下降0.5%;住院例均费用减少1384元,下降8.3%。6家DRGs试点医院中,有4家医院的住院患者例均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友谊医院下降1204元,下降7.5%,北医三院、宣武医院略有上升,但也低于全市三级医院的上升水平。

    马晓伟还表示,目前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各地应当利用好基本医保资金,解决群众看大病贵的问题。

    - 友谊医院

    医事费难报销外地患者减半


    作为大城市的大型综合医院,友谊医院的“医药分开”试点改革,被视为开始“啃起”公立医院改革的“硬骨头”,也标志着医改进入深水区。

    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在工作会议上表示,友谊医院实行“医药分开”试点至今,医院收入中,药占比从56.46%降至46.73%,降低的主要原因既有取消药品加成因素,也有医生的诊疗行为趋于规范、减少“大处方”的因素。

    同时,医保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从449.97元降至381.51元,减少68.46元,下降15.21%;次均药品费用从344.42元降至241.02元,减少103.4元,下降30.02%。试点还有效引导了患者有序就医,对于普通号的需求数量,首次超过专家号,意味着专家号“一号难求”的局面有所缓解。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按照北京三级医院诊疗量为5554万人次,医保患者大约占50%以上计算,在北京全面推开试点后,每年预计可节省医药支出19亿元以上。

    该负责人也坦言,试点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未在北京参加医保的外地患者,其医事服务费纳入报销依然存在政策障碍,这导致部分外地患者就医负担加重。数据显示,自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以来,外地患者就诊数量较试点前减少了一半多。

    据悉,朝阳医院的“医药分开”试点也将于近期启动。

    - 评估报告

    9城市设医管局


    昨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在会议上,公布了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评估报告。吴明教授表示,今年年初对17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调查显示,至去年年底,已有9个试点城市成立医管局,其中8个设在卫生局,与北京市医管局的模式相同。

    大医院医务人员

    月均4500元


    报告还调查了130多家医院、7000多名患者,并访谈医务人员、院长等。结果显示,患者对公立医院的整体满意度比较高,对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等,85%以上患者表示满意,但有部分患者认为医疗费用比较贵。调查还指出,三级、二级、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平均待遇分别为4500元、3200元、3000元。

    - 数说

    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至今,医院收入中,药占比从56.46%降至46.73%。医保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从449.97元降至381.51元,减少68.46元,下降15.21%;次均药品费用从344.42元降至241.02元,减少103.4元,下降30.02%。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开”2012-07-31 10:25 来源 新华网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将加快步伐。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30日表示,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要拓展和深化,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开”。

    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30日在京举行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马晓伟在会上指出,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要按照《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落实好县级医院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加大试点城市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的力度,转换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理顺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充分发挥医保作用,控制医药费用;要在全国面上进一步开展便民惠民工作,组织好公立医院的大病保障工作,让群众得实惠。

    马晓伟提出,今年改革的重点是以支付方式改革为切入点,破除以药补医;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对公立医院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各项便民惠民措施,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多元办医体系;多管齐下,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卫生部今年选择了300多个县市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马晓伟强调,试点城市是政策创新的排头兵、改革成效的观察哨、改革拓展的联络员,要在未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0: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医改样本 探寻创新突破2012-07-31 09:24 来源 健康报



    第五届“新医改 新实践”高层论坛日前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健康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中国卫生》杂志社总编辑黄泽民分别致辞。

    论坛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的剖析与借鉴”为主题,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与特色经验,特别是对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经验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据介绍,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陕西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22个部门为成员的医改领导小组,以回归公益性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抓手,以“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90%的病人在县域内得到治疗”为目标,从规划建设、投入保障、创新管理、提升能力四个方面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涌现出了以构建平价医院为特点的“子长模式”,以供需双方并补为特点的“府谷模式”,以全民免费医疗为特点的“神木模式”,以区镇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为特点的“阎良模式”,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为特点的“镇安模式”,以城市医院托管县医院为特点的洛川、太白经验。

    来自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卫生部、中华医学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家及领导,对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点评,认为陕西省统筹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综合改革,既有实践探索,又有制度创新,为取消以药补医、回归公益性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学习样本。

    来自医改典型地区的陕西省汉中市、宝鸡市、延安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徽省合肥市,河南省郑州市分别作了经验交流。该论坛由《中国卫生》杂志社、陕西省医学会主办,陕西省卫生厅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立医院改革显著降低医疗费用增幅2012-07-31 09:22 来源 健康报



    “与改革之前的基线调查相比,患者认为医疗费用‘较贵’和‘很贵’的比例低于改革前的基线调查,在对住院患者的调查中,这一比例比基线调查时低了10个~13个百分点。”在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任助理吴明代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组,介绍了国家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评估的基本情况。

    评估调查显示,医疗费用增幅显着降低,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的年平均增长率降低;三级、二级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缩短,年均降低4.6%和3.9%。

    评估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收入有所提高,但与工作强度仍不匹配。分别有80%、71%和72%的三级、二级和县级医院医生,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9个小时及以上,比基线调查时高出5个~10个百分点。认为改革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公立医院存在主要问题的医务人员占80.0%,高于基线调查时9个百分点。

    评估调查还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共有10个试点城市成立了医管局,其中绝大多数设置在卫生局。三级和二级公立医院政府财政补助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平均增长率高于改革前。政府财政补助在医院总收入的占比逐年提高,多项补偿机制改革措施联动,公立医院筹资机制发生变化。公立医院逐步变“卖药”为“卖服务”,药品收入对医院收入的贡献逐步减少。

    2012年1月~2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组专家在17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城市开展阶段性评估调查,共问卷调查了631家医院的4455位门诊患者和4379位住院患者及7281位医务人员;访谈市级领导、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医院院长和医务工作者、居民等471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