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 目合则汗。C281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 阳去入阴故也。C282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 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C283 这三条说明少阳主枢,一个是表里之枢,一个是阴阳 之枢,所以它的发病不论是表里之邪也好,阳去入阴也好, 往往和少阳的枢机不利、枢机为病有关系。因此我们作为 一个临床医生,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如何使少阳枢机利, 使邪气不能由阳入阴,如何在三阳合病治从少阳来解三阳 复杂之邪。 .三阳合病.是讲合病的。只有阳经能讲合病,阴经 就不讲合病了。太阳与阳明合病的.喘而胸满者.用麻黄 汤;三阳合病的.身重,短气,腹满,汗出.用白虎加人 参汤。一个治在大阳,一个治在阳明,治太阳者邪偏于表, 虽然是太阳阳明合病,但是偏于表,可以用麻黄汤。三阳
合病汗出、口渴,以阳明的热为重的,用治在阳明,得用 白虎加人参,所以合病有发汗之法,有清解、清热生津之 法。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这条没提证,就提脉了,以脉代证,浮是太阳之脉,大是 阳明之脉,.上关上.就是关脉。因为张仲景论脉与后世不 同,寸脉叫寸口,关脉叫关上,尺脉叫尺中。阳热之邪偏 盛,脉有浮大,见于关上,就是说寸关脉比较明显,尤其 是关上更明显。因为阳热之邪壅盛,寸关之脉偏于阳位, 尺脉偏于阴位。有的注家认为关脉属于少阳,关脉属于胆, 关脉就代表了少阳。 实际上,.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就是说阳热很 盛的意思,三阳的阳热之邪很盛,所以脉浮而又大,尤其 是在关上反映得更显著。热一盛,就要发生神昏,所以就 但欲睡眠。少阴病是.脉微细,但欲寐也.,脉是微细的, 那是阳虚而阴盛。这是脉浮大而又上见于关上,连关上更 显著,这是阳脉,属于热壅而神昏。这和阳虚截然不同。 .目合则汗.,眼睛闭上,因为他睡觉,乐意睡眠,但欲眠 睡,眼睛一合,浑身汗出,这种汗不叫自汗,叫盗汗,睡 中出汗叫盗汗,为什么?.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气一盛, 尤其是少阳相火之气郁迫,就更能伤阴,阴不能入,逼汗 外出,就出现了盗汗。这个病是有的。我在和平里医院看 病,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就是盗汗,怎么治也治不好,
有口苦,大便干燥,心下逆满,难受,心里发烦,月经有 点儿后期,所以我开了付大柴胡汤加牡丹皮,吃了就好了。 少阳气郁化火的出汗和阳明病的自汗不一样。前面讲 的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与麻黄汤.是没有汗的, 三阳合病.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属于阳明,不是盗 汗,是自汗出。到了少阳,三阳合病,热气壅盛,要显示 少阳的特点,.合目则汗.,是盗汗。既然是这样,用白虎 汤行不行?不行,尤在泾说,恐怕这个不是白虎汤所能治 疗的。因为是盗汗,意思就是告诉你三阳合病,治在少阳, 得要清解少阳之热。 因此,三阳合病有发汗之法、清热之法,还有清透少 阳之热,火郁则达之这样的方法。内科里有痨瘵病,就是 虚劳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肺结核,很多病人有骨蒸劳热, 晚上盗汗,药里都要加点儿柴胡,比如柴胡清骨散,.柴骨 蒸久不痊,热盛清之炒胡连,鳖甲青蒿柴地骨.,都要加点 儿青蒿、柴胡,因为都是火郁伤阴,少阳的相火郁了,所 以加一点儿清透的药,疏通少阳木气的郁迫,再加上滋阴 的药才有效。柴胡清骨散、柴胡鳖甲汤,用柴胡、青蒿这 一类的药透点儿少阳,使气不郁了,相火达了,就不往一 块聚了,从而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第C282条是伤寒外感病,如果邪气在表,还得发热, 这个人无大热,但不是一点儿热都没有。.伤寒六七天., 如果邪在太阳还得发烧,现在发烧不是太厉害,是无大热,
.其人躁烦者.,出现躁烦不安、坐立不稳,心烦体躁,既 然是六七天没有大热而出现躁烦,这是什么缘故啊?.此 为阳去入阴也.,张仲景告诉我们,这是阳去,就是阳邪, 就是太阳之表邪,.去.就是往,从这一经往另一经去了, .去入阴.,阴是里,就是由表入里,可能就到阳明了。这 个.阴.可不是阴经,这里的阴阳是指表里,.阳去入阴. 是表邪入里,由太阳之表到阳明之里。这是一个过渡的时 候,太阳的表热轻微了,入了阳明但还没有到痞、满、燥、 坚、实那个份上。 第C282条和少阳有什么关系?《伤寒论》有一些意 在言外之处。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为表里之枢机。 如果少阳之气不利,就有这样的可能,就是说少阳就像搭 个桥,是一个通路,阳气、表邪就是通过少阳这个桥梁、 通路到了阳明、到了里。换而言之,如果少阳枢机很利, 邪气往里来的时候,它有个枢机的作用,能够使邪不往里 来.,这样不就好吗,邪气不就不往里了吗?所以上边这一 条是讲三阳合病,合病者,共同的发病,这里有少阳有热 的问题。下面这条是太阳病往阳明病传,有太阳的来路, 有少阳的去路,中间有没有少阳的关系?也有少阳的关系。 这里包括少阳的枢机不利,少阳的枢机不能够抗邪外出, 所以邪气就通过少阳而传到阳明,出现烦躁之证,这里有 这么一个含义,表、里、中,有表、有里、有中间,中间 是少阳的问题。
第C283条作比方,比喻说是伤寒病三天了,三阳病 也算是传尽了,三阴当受邪,头一个是太阴,太阴应当受 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如果这个 人反倒能食,同时,吃了以后也不恶心、不呕,也就是脾 胃气还很好,里气还和。这时候邪气还只是在阳,就不能 入于阴。三阴不受邪就不受邪了,放在少阳篇有什么意义? 太阳、阳明、少阳,少阳完了之后就是太阴,所以少阳又 是阴阳之枢,邪气到了少阳,少阳要是抵抗不了,那就往 太阴过渡。如果少阳气机利,不往阴经中发展,过去讲了, 少阳病有阴证机转,讲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肚子胀满, 有下利,就已经出现了太阴病的苗头。假如少阳有力量, 阳气能够抗邪,能够把邪气遮挡住,不使它入到太阴。这 两条告诉临床医生,由表到里也好,由阳入阴也好,往往 是治疗少阳病不得力的时候,少阳抗邪的功能不好而出现 的。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为什么?上面就这 么说,太阳病,发汗以后,这个人就谵语,说胡话了,.此 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躁.。为什么就烦躁了? 治少阳没治对,邪气就由表入里,到胃了。在少阳病, 治不好,就影响少阳的抗邪的功能,邪就由阳入阴了,所 以少阳是表里之枢、阴阳之枢。这两条就是说是三阳经病 的问题也好,阴阳的、阳经之邪往阴经的过渡也好,都和 少阳是有关系的。所以在治疗少阳病时,不要犯少阳之忌, 使少阳不受到什么损失,这样保证邪气不往里来,不往阴
里传变。另外,对于治疗少阳病,既有和解表里的问题, 也有和解阴阳的问题,因为少阳本身它就具备了这样的特 点。 271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C284 27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C285 这两条讲少阳病的预后。 .伤寒三日.是假借说。伤寒到三天了,如果是邪气 传于少阳,给他一切脉,.少阳脉小者.,小当.细.字讲, 少阳病脉细而不弦,少阳病是.脉弦细.,少阳脉小说明什 么?就是胆热已衰,少阳之邪已衰,脉就不是弦紧、弦急 啊、弦数了,是脉小了,这反映邪气衰而正气恢复。少阳, 是个小阳之气,所以脉是弦细的,如果脉小了,不是那么 很弦了,不是弦急了,脉很细小的了,这样邪气就衰了。 邪气衰了,正气就要复了,这个病就要好了。.欲已也., 就是要好了,已就是止住了,病就不发展了。这是一个好 的现象。《脉诀》也这么讲.大则病进,小则病退.,凡是 病见大脉,这是病进,脉小了病就退了,这也是适应于各 个病的。 如果构成条件了,病要好了,.从寅至辰上.,从寅时 到辰时,寅、卯、辰,日出是卯时,卯时前面那两个小时 是寅时,这时候正是一阳之气,阳气、木气、少阳之气刚 升,这时候对于人身上的胆是有利的,它能帮助正气。所 以这时候气旺,正气一旺,邪气就退,这构成了一个好的
条件。少阳病要好的时候,即欲解时,少阳正气旺是时间 条件。有人就抬杠了,说《伤寒论》那个.欲解时.能讲 吗?来个少阳病,不吃小柴胡汤就等着,到寅时到卯时能 好了?人家张仲景也没这么说。欲解时,欲就是斟酌,不 是说必解时。具备这个条件了,这个病要向于痊愈了,人 和自然界有一个内在的联系、有一个互相影响,少阳的功 能好、正气足,古人观察是从寅到卯,是黎明时,正是阳 气要上来的时候。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 脏方面发展了。因为三阳经属于六腑的病,三阴经属于五 脏的病,五脏的病比六腑的病要重一些。太阴主要表现在 脾和胃,脾胃的功能虚衰了,阳气不足了,就是脾阳虚衰, 升降功能不好了,同时还有寒湿之邪不解,这是它的病理 部分。证候表现主要是有肚子胀满,呕吐,不能吃东西, 腹泄,肚子有时候还要疼痛,所以它的证候表现和病理变 化是一致的,反映了脾阳虚衰、寒湿伤脾的特点。 太阴病的病因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有时就是直 接出现太阴病,不经过其他经传变的过程,我们叫原发的 太阴病。另一个方面,有的是由少阳传于太阴,.阳去入阴 故也.,有的是在太阳病误治,误用发汗,泻下,伤了太阴 脾阳,出现了太阴病。传经的也好,误治的也好,这个都 叫继发的太阴病。太阴病也是这么两类,一个叫经证,一 个叫脏证。经证有脉浮、四肢烦痛,治疗用桂枝汤。脏证 主要反映中寒脾阳虚衰,肚子疼,肚子胀,自利而不口渴, 要用四逆辈如四逆汤、理中汤这样的温法来治疗。另外也 有一种脾病,既不是寒证,也不是热证,而是脾脏本身的 阴阳、气血不和出现的腹满时痛,治疗用桂枝加芍药汤。 太阴和阳明为表里,脾与胃是相联系的。.虚则太阴,
实则阳明.,所以太阴病里也有外迫阳明的证候出现。为什 么叫外迫阳明?因为太阴是属里的,阳明是属外的,阳在 外,阴在内,所以注家就称其为外迫阳明。外迫阳明就出 现肚子胀满,疼痛比较重,原文叫大实、大满、大痛,和 脾的虚寒的疼痛相比要重一些,同时还有不大便,要用桂 枝加芍药或加大黄汤来治疗。太阴病出现了肚子实满大痛, 也可以用大黄泻下。这是说太阴和阳明的关系问题,在发 病当中有一个表里影响的问题。 太阴病还有一种湿热病。太阴主湿,湿寒者用四逆辈。 湿热到七八天,如果出现了暴烦下利,反映脾阳比较健旺, 它和湿热之邪互相斗争,所以就发烦,不用治疗,湿热之 邪就被脾的正气抵抗,不能够羁留,随下利排出体外,这 也是一个作解的机转。三阳病的作解有战汗,到了阴经作 解有下利,以下利而作解,把肠中一些黏腻、腐秽的脏东 西排泄出去,这个病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