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hhbffq

刘渡舟教授伤寒论讲稿[z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07: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C205
阳明病要解的时候得在阳明气旺之时。阳明病的气旺
和自然界是有联系的。人体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古人观
察到从申至戌是阳明气旺之时。申酉,属于金的,金的气
旺,阳明以燥气为主,因为燥是金之气;戌属土,凡是六
经作解的时候,都要带点儿土,代表胃气,所以从申至戌
上,这个阶段是阳明气旺的时候。自然界的金气旺,燥气
旺,而人身上就阳明气旺,这是有助于正气驱邪的有利条
件,对于阳明病解、邪气退却是有帮助的。
读这句话不要把它看死了,不要下这样的结论,阳明
病到从申至戌上就好了,就不用治疗了,还用吃大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干嘛?不是这个意思。就是阳明病欲解时,它

加了个..字,有斟酌的意思。阳明病具备病解的条件,
倾向于病解的时候,在从申至戌上作解。在这时候有反应,
.日晡所潮热.,阳明病潮热,就是申时到酉时。为什么
那个时候潮热?因为那个时候阳明气旺,能和邪气作斗争,
它亢奋,所以发热就要突出,就像涨潮它有信,很准确的,
一到那个时候,一到下午高潮就上来了。
六经病都有一个欲解时,这是借助人体和自然界的关
系,借助自然界、气候的对人身的脏腑的盛衰的调节,借
助自然界有助于人体的正气对邪气的斗争的有利的条件,
来驱除邪气、恢复正气的问题。《内经》对于这一方面的论
述就更多了。一脏之病,肝病啊,肺病啊,在什么时候重?
在什么时候轻?始于什么时候?古人都有一套认识的方法。
这个东西啊,我们还不能轻率的下结论说是反科学的,是
不科学的,现在这种结论还不好下。我们应当很好地观察,
好好地研究。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
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C206
这一条承第C203条,讲述胃中虚冷反攻其热产生的
不良后果。
.阳明病不能食.,刚才说的,手足濈濈汗出,大便初
头硬,如果误认为是阳明的热实证,而用苦寒泻下之药攻
阳明之热,因为它没有热,没有热而攻其热,那就错误了。
结果造成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于胃阳来说,阳气本虚,这

一攻,胃阳之气就更虚了。另一个是,本来胃里就有寒,
现在又给它一攻,又增加它的寒,寒邪就愈盛。误攻的结
果就是胃阳愈虚,胃寒愈盛。胃气又虚,胃寒又盛,寒气
上冲而逆,所以必哕,打嗝,膈痉挛。为什么出现哕?.
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本来就是虚,虽然是手足濈
濈汗出,虽然是大便初硬后溏,这都是虚的,本来不能吃
东西吗,胃中有寒吗?你还攻其热,伤其无辜,这是错误
的。所以攻其热必哕。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
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
所以然者,脉迟故也。C207
这一条讲寒湿郁滞欲作谷疸的脉证及治疗禁忌。
湿邪发黄有两种,一个是湿热,一个是湿寒。.阳明病
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迟脉属于寒湿之脉,
阳明病是个阳病、腑病,迟脉是见了太阴的脉,阳病而见
了太阴之脉,等于太阳病应当脉浮反见少阴脉的脉沉,阳
明病脉迟是见了湿寒,阳虚有湿有寒的脉了。
胃虚有寒湿,故.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吃东
西不敢吃饱,.食难用饱.,就是难以吃饱,不是不能吃,
这个人他能吃,但是不敢吃饱,要是吃饱了,.饱则微烦,
头眩.,饱了心里就烦,头也眩晕。少吃一点儿还好一些,
一吃多了,.饱则微烦,头眩.。为什么?因为有寒湿,胃
气虚,一吃饱了,胃气就被谷气所挤,不能腐熟水谷了,

上焦不行,所以就要.微烦,头眩..微烦,头眩.和胃
气的消化功能是有关系的。谷气不得消磨,在胃里不下,
但是胃气还得要消化水谷,它有腐熟水谷的作用,但是又
不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胃气低迷,胃气郁遏,就
出现了微烦,头眩,这些上焦之气不行的一些证候。
.必小便难.,因为脉迟,有寒有湿,所以它小便还要
困难。.小便难.的底下还应该有.腹满.两个字,肚子还
胀满,为什么胀满?因为脾胃虚、有寒湿。.此欲作谷疸.
这个病要发黄,由于胃气不能消谷,水谷不能变成精微而
成湿邪,所以成了一种寒湿性的黄疸,是叫做谷疸。胃虚
不能够消谷,这样就叫谷疸。
.虽下之,腹满如故。.肚子胀满,用泻下之药治疗,
他的肚子胀满如故。如故就是不消,原来有腹满、小便难,
这种胀满是寒湿的,不是燥热的,所以泻下,腹满还是如
故。为什幺?因为泻下是祛实,这是一种虚寒、寒湿,所
以越是泻下肚子越是胀满。.所以然者,脉迟故也。.为什
么腹满如故?就是它脉迟。脉迟属于脾胃气虚而有寒湿,
寒湿之邪使脾胃之气不运,肚子胀满,所以这个病不能用
泻下法,应该用温中的方法。
上面一个讲湿热黄疸,一个讲寒湿黄疸。这个病虽然
是阳明病,而属于太阴脾,见了太阴脾脉的迟脉,所以肚
子才有胀满,胀满和太阴的寒湿分不开。所以这一条又透
出来一个问题,中寒一般不能吃东西,不能食谓之中寒,

能食则为中风吗,也有这样一种情况,虽然是脉迟、有寒,
他还能吃,但是不能吃饱,一吃饱了就微烦头眩,这个实
际上还是不能吃。胃不能腐熟水谷,一吃多了,就消化不
了。谷气在胃里得不到消磨,在那里积蓄了,上焦不行就
出现了微烦、头眩的这些症状。同时它有湿,所以小便就
难。湿邪使脾气不利,所以肚子就发胀,寒湿之邪加上谷
气不化,所以要作谷疸,要发黄。这种发黄是寒湿发黄,
不是湿热发黄。如果医生用泻下之法,因为肚子胀满,就
泻一泻吧,下之,腹满如故。为什么,因为它脉迟啊,脉
迟属于寒,属于湿啊。脉迟不能够泻下。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
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C208
这一条是以有汗与无汗辨阳明病的虚实。
C200条讲.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一到阳明,就要出汗,因为表邪入里化热,到了阳明,阳
明是水谷之海、津液化生的源泉,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外
出就必然汗出,这个汗出是在有一定的发热的前提之下。
汗出的时候一定要热,.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身热汗自出。.明显有身热。不是哗啦哗啦出汗,浑身冰凉,
他是先有热,.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太阳病表证
的汗出,我们说是叫中风的表虚证,无汗的叫做伤寒的表
实证。阳明就恰恰相反,阳明要是有汗的就叫实证,没有
汗就是虚证。.阳明病法多汗.,所以阳明病按照它的发病

的规律来说应当是多汗的,法就是它的法则,它的规律。
.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应当出汗而没有出
汗,所以加个..字,肉皮里就像有虫子爬,麻麻酥酥
的,窜至浑身,.虫行皮中状者.这是什么问题?.此以久
虚故也。.这是张仲景自己的解答,说这种没有汗,皮中像
虫子爬,就是他这个人.久虚...就时间比较长了;
..是指胃气虚。这个人过去本来胃气就虚,很长时间
了,胃气一虚,水谷的津液不足,所以就无汗了。这就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阳明病有有汗的还有无汗的,有汗
和无汗的关键在于胃气的盛虚,胃气盛就有汗,胃气虚就
没有汗。
为什么.如虫行皮中.?皮的里就是肌肉,外头一层
皮,五体皮、肉、脉、筋、骨,皮的下边就是肌肉,阳明
外合于肌肉,脾胃就主肌肉,所以在皮中就是在肉皮里,
在肌肉之上,像虫子爬,这就是一种胃气虚的反映,也可
以说是中气虚的一个反映。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07: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
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
不厥者,头不痛。C209
这一条承接上条,进一步讲阳明虚寒而又夹寒饮上犯
的证候。
.反无汗.继续前文而言,阳明病反倒没有汗,那就
是说明这个人不是虚就是寒,意在言外。如果实还有热,

一定是濈然汗出。.而小便利.,小便还是利的,小便没有
问题,说明里没有湿邪。.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
头痛。.到了两三天,.呕而咳...就是胃气上逆作呕,
而且咳嗽,手足还厥冷、手脚发凉。.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
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这样下了一个..字,这
样的一个证候,这个人必定是头痛很厉害,.必苦头痛.
..就是很痛苦,脑袋疼得很厉害。什么道理?胃里有
寒。
胃里有寒,胃气也虚,那么寒气它就上逆。凡是寒气
上逆,多少都带一些水饮,有点儿寒饮。饮寒上逆必动水,
阳热上亢必动风,这是一个规律。寒邪上逆,就要有一点
儿水饮,必然的产生一点儿水饮的上逆,所以又呕又咳,
影响了胃气就呕,肺气不利就咳。为什么.手足厥者.
他胃里虚寒,胃虚而寒,中焦之气不能禀于四肢,不能充
养于四肢,所以手足厥冷。.必苦头痛.就是说寒气往上逆,
上犯于清阳,头为诸阳之会,阴寒来犯清阳之位,所以头
痛很厉害。从呕而咳,到必苦头痛,这是往上冲的一个体
现。到了胃就呕,到了胸肺就咳嗽,再往上到了头就必苦
头痛。这是一种胃的寒邪上逆,中间也可能加了一点儿这
个阴邪,水饮之邪,同时,冒阳之气不能够充养于四肢,
寒邪发动的时候,胃阳之气就更不足了,所以手足要厥冷。
这个病是不是总是这样啊?一天总是这样咳啊,呕啊,
头痛啊。不是的,因为这是个虚寒。.若不咳、不呕、手足

不厥者头不疼。.倘若不咳、不呕,寒气还没有往上攻的时
候,手足也温的,头也不疼。第C208条在周身如虫行皮
中状,胃气虚寒,.是以久虚故也.。第C209条不但胃虚,
而且还有寒逆,往上攻了,临床上有没有这样的病啊?是
有的,连呕带咳嗽、带头痛,这是有的。用什么方治?没
处方。注家里七言八语说了很多的方子,根据我个人的意
见,应当吃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是治胃寒的,也能治手足
厥冷。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
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C210
这一条属于胃里有热。胃里有热也上逆,胃热上逆,
就要带点儿风。热者,阳也;寒者,阴也。
阳明有热,不是有寒,和第C209条做比较的。阳明
有热,表邪也没有了,里还有热,所以就不恶寒。.但头眩.
头目眩晕,阳热之邪动点儿风,往上来,所以头目眩晕。
.故能食而咳.,因为有热,他就能吃,中风就能食,中寒
就不能食。热主杀谷,热火化食,所以他能够吃。.而咳.
是火热上逆,导致肺气不利。同时,手太阴肺经中焦生,
下入大肠,出贲门,所以太阴的脉和胃口是分不开的,行
于胃、下络于大肠,还循于胃口,胃里有热,太阴的肺气
就不利了,所以会有咳嗽。
.其人必咽痛...有两个管,一个是喉管,是连
于肺的;一个是咽管,是连于胃的。咽和肺、胃都有关系,

胃有热,咽就疼。.若不咳者,咽不痛。.说明胃的热邪不
往上攻冲,嗓子也就不疼痛了。第C209、第C210这两条
一个说的是阴寒上逆,一个说的是火热上攻;一个是不能
食,一个是能食;一个有手足厥冷,一个就不恶寒,这都
是互相对比的。一个是苦头痛,一个是但头眩,寒邪伤阳,
就以头疼为主;热邪上来它有点儿动风,所以以眩晕为主。
这两条是做对比的,要有机地联系起来。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
身必发黄。C211
这一条讲湿邪为患,湿热发黄的成因及先期症状。前
面我们不都讲了吗,怎么张仲景这么重复?.阳明病脉迟,
食难用饱……此欲作谷疸,..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
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又讲湿啊!这不重
了,这个有点儿意思。别看条文很短,它的临床指导意义
是非常大的。.阳明病无汗.,它贯彻前面的精神,.阳明病
法多汗,反无汗。.这一条底下分出来一条了,所以还是承
上文来的。
阳明病是有汗的,在临床上这句话很有用处,辨证阳
明病首先问有汗没有汗,.反无汗.,就是说阳明如果有热,
这个热还不能够蒸发汗出,阳明的热就不能从外而越,出
不去了。为什么阳明的热不能够往外发越啊?因为它这里
有一个扯后腿的,热里夹湿邪,湿是个蕴邪,湿郁而热不
得越。热不能够腾越而从周身汗出,所以阳明病的无汗,

是因为热中夹湿。
上面讲的是阳明病无汗是有寒,这一条是夹湿。是不
是一点儿汗都没有,个别的人有汗就是.但头汗出,剂颈
而还.,就是脑袋上有一点儿汗,齐者脖子就没有汗了,余
处无汗,周身无汗。这样也是叫无汗。这是因为有湿。.
焦者,水谷之道路也。..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水道,是一个沟渠,能把湿邪排泄出去。现在,.
便不利者.,这个湿里还有热邪,热邪扯着湿邪,这样小便
不利了,湿不得泄也。湿不得泄,热不得越,湿热两邪郁
蒸于内,所以这里有一个成郁的病理反映,这个难解难分
的湿热影响胆液的排泄,就要发生黄疸。
为什么心中懊憹?心中懊憹是发黄的一个前驱证候,
所以说.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先有心中懊憹,后周身
才出现黄疸。为什么要心中懊憹?湿热郁蒸在里、在胃,
胃里的湿热使人非常地难受。懊憹,这个烦,懊憹不是烦
吗?这种烦是一种郁结的,不是显露于外的,心里懊憹得
很,无可奈何,说也说不出来,怎么这样难受?特别难受,
古人就叫懊憹,自己恨自己,十分不舒服。有了这样一个
症状,这时候,身必发黄,出现黄疸了。
上边两条谷疸都没有说到懊憹的问题,所以这一条不
是一个重复。另外,这一条说明阳明病无汗啊,也不光是
虚寒的问题,也有湿热的问题。湿热的问题,怎样才能作
这样的一个结论?要有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和没有汗,或

者说是头上有汗,身上无汗,心里特别懊憹的,小便黄黄
的,这时候巩膜上头有黄色了,那就要发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07: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
者,必发黄。C212
这一条论由于被火而继发的身上发黄。
阳明病在治疗当中用了火疗。..者,就是加也,用
了火的疗法,叫被火。火疗是古代的一些物理疗法,这里
没细说是用什么火。被火以后,如果汗出很多,火就助长
了阳明的燥热,燥热由里向外蒸腾,濈濈汗出,燥热成实,
大便燥结形成阳明的实证。
现在,.额上微汗出.,只是前脑门微微出一点儿汗,
其他部位没有汗。这是热郁,阳明之热就内郁,不能发越
于外,所以仅是额上最高点儿出那么一点儿汗,身上是无
汗的。阳明之热不得发越,这事可以想象的,那么为什么
以火劫之都不出汗?.小便不利者.,小便不利就因为他有
湿,湿结。汗不出者,为热郁;小便不利者,为湿凝结。
热郁和湿结,湿热相蒸,所以周身发黄。
这一条的发黄是因为误治形成的。虽然是误治,但也
说明这么一个问题,就是阳明病如果不从燥化而从湿化,
津液是不受伤的,不但津液不受伤,相反,津液有一点儿
凝结,所以既不见汗又不见小便利。这和阳明病的燥热逼
迫津液就不一样了。阳明病燥热逼迫津液一个是法多汗,
周身出汗;一个小便数多,尿得也多。如阳明篇.跗阳脉

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其脾为约。.就是麻子
仁丸证,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外边出汗,下边的津液偏渗,
小便也多,所以从燥化。津液都跑出去了,肠胃就干燥了。
如果外边不出汗,虽然是有热,汗也不能出来,也不能从
小便出来,这意味着从湿了。从湿化,湿热郁结,发热,
是成湿热了而不是燥热了。所以燥热和湿热的为病是互相
对立的,证候是不同的。所以阳明病里既有燥热也有湿热,
这样来做比较,就使人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
但浮者,必盗汗出。C213
这一条是介绍经证腑证,同时点出经证有盗汗出的证
候。
阳明病的脉浮而紧和太阳病的脉浮而紧不一样。太阳
主表,阳明主里,所以不能够解释脉浮而紧是表有寒。应
该怎么解释?这个..反映了阳明的里实,脉紧是主于
实,这个实属于胃家实,是主阳明的腑证。胃肠成实,所
以它的脉就有力量,就紧。脉浮是说还没有完全彻底地成
为腑证,浮是反映阳明的经邪还没有解。所以脉浮而紧就
是经表和里腑之邪共病。
里已成实,.必潮热,发作有时.。已经到了阳明,构
成了燥热而实,所以就出现潮热。潮者,就是按时而至,
像海水之潮,到那个时候就来了。阳明病的潮热一般发生
在日晡所,到下午就要高烧,所以它.发作有时.。潮热这

个热型是阳明胃家实的一个特点。.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
戌上.,阳明在那个时候气就旺,旺就和邪气互相争,所以
这时候就潮热。这个热是正气抗邪的现象。
.脉浮而紧.,看起来里证重于经证。虽然是阳明的经
证腑证表里有病,但是从.必潮热,发作有时.来看,腑
证大于经证。邪气很快地就要由经入腑,完全地构成腑证
了。.但浮者,必盗汗出。..但浮者.就是没有紧,只是浮,
里面的肠胃就不实了。因为它不见紧脉,可以推测邪气还
没有传到肠胃,只在阳明之经。阳明之经和太阳之表也不
同,阳明之经有邪,虽然里不实,这个热和太阳的热不同。
阳热在经表也是比较盛的,这样就要盗汗出,一睡觉的时
候浑身出汗。
为什么睡觉时出汗?因为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明的经
热还比较盛。阳明的阳气盛,阴气相形之下就不足。所以
阳入阴的时候,阴液受阳热的逼迫,就出汗。因此,成无
己下了一个结论:.阳明里热者自汗.,就是阳明里热的濈
濈汗出;.表热者盗汗.,表热就是经热,就是睡觉的时候
才出汗。阳明病法多汗,但是汗也不一样,有自汗、有盗
汗。自汗就是汗出比较多,是在腑,里有热蒸发的。在经
的,在表的热比较浅一点儿,所以不是自汗,是在睡觉的
时候,阳气入阴了,阳气强大,阴气受到逼迫,他要出汗,
就是盗汗。
这一条要同第C201.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

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联系起来看。第C201
条也是脉浮而紧,是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不能下的太早,
下的太早.则腹满小便难也.。这个没有说腹满,说的是潮
热,必发潮热。必发潮热和腹满有没有关系啊?有关系。
所以前后的条文要把联系起来,前后联系,左右联系,一
条一条的组成一个有机体。这样去读《伤寒论》,不要一条
一条的,那是不行的。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
衄。C214
这上条还是强调阳明的经证,指出阳明经热致衄的机
理和见证。成无己说:.阳明之脉起于鼻,络于口,阳明里
热则渴欲饮水,此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是热在经而里
无热也。阳明气血俱多,经中热甚,迫血妄行必作衄也。.
古人是讲经的,否则不好理解。
阳明病不但要出汗,还有口渴、口燥。这一条的辨证
重点就在此。口燥就要喝水。如果里有热,已经津液虚了,
必饮水自救。水要咽下去了,大口的喝水,一次能喝多少?
.饮水数升者.,就是说七八升、八九升、五六升。一升合
60~80ml,如果一下子喝个七八升的,也有五六百毫升了。
这是一次量,不是一天量,.欲饮水数升.,要一喝水就要
喝那么多,然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所以他是乐意喝水的,
这是阳明白虎加人参汤证,这是一个阳明的热证,热没有
炼结成实,充斥表里周身内外。

这一条不是这样,而是.但欲漱水不欲咽者.,虽然口
里干燥,但欲漱水,润一润口,不往下咽。为什么?因为
热只是在口而没有在胃。胃里不燥,就不乐意咽。这是阳
明的经中有热,而腑还没有热。阳明之经有热,所以口里
干燥。也有的注家是说腑有热叫气分有热,所以阳明气分
有热,口渴、喝水。经中有热是叫血分有热,经脉吗,经
血啊,所以就漱水不欲咽。经中有热,热迫血行,阳明之
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它的经脉和鼻子有关系。这样,热迫
血行从清窍而出,所以它要衄血。后世的,就宋朝的有,
清朝的《医宗金鉴》也有,说是阳明的经证,.缘缘面赤额
头疼.,就是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疼鼻干卧不宁.
为什么和鼻子联系?因为阳明的经脉和鼻子是有联系的。
《伤寒论》是兵火残余之书,.缘缘面赤.是有了,.
子衄血.也有了,没有宋朝人说的那样具体,所以后代才
补充。这两条都是说的经证,阳明经证里有伤阴的问题。
大家注意了,一个是盗汗,一个是衄血,阳明经中有热的
时候,它有点儿伤阴。汗是什么?汗不也是血之液吗?这
两条是说经有热的。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
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鞕故也。以亡津液,胃
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
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必出。今为
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C215
这一条重点论述阳明病热燥便硬后,由大便和小便的
关系来判断是否可以攻下。
阳明病燥热凝结,伤了津液;胃中干燥,都不大便,
但是在治疗也好,发病的过程的病理变化也好,有不同点,
不能够混为一谈。阳明病本自汗出,阳明病法多汗,出汗
的时候,它有发热。医生不知道这个热属于表还是里,当
作太阳病的发热汗出,.医更重发汗.,又给他发汗,这是
错误的。
错误的怎么还说.病已差.?发汗以后,汗也不出来
了,发热当时可能好一点儿。什么道理?因为热邪,一发
汗,伤了津液,本来阳明病就伤津液,阳明病法多汗!又
一发汗,这么一来啊,这个津液就更亏了,津液虚了,热
邪就要,往里凝结了。看着像好了,实际上病没有好。.
微烦不了了者.,还有人微烦,烦代表烦热,既有精神症状
还有热。不是完全光烦躁,还有些烦热,而不了了者,还
没有好。这个热是从哪里来的?.此大便必硬故也.,是肠
子里的大便已经硬了,这样一个缘故。
为什么就知道他大便硬了?.以亡津液,胃中干燥,
故令大便硬。.亡了津液了,以前就本自汗出,又重给发汗。
亡,当亡失、丢失讲。就因为亡了津液,.胃中干燥.,胃
中包括肠子。肠胃干燥了,.故令大便硬.,所以大便就硬
了。

大家请注意了,这个大便硬是因为重发汗,亡津液,
故也。这个亡津液的大便硬,和阳明,和太阳之邪化热入
里的化燥变实意思不大一样,那个属于热结,这个属于亡
津液。热结,燥热内结,非下不可。这个就不是这样了,
由于胃中干燥,亡失津液,故令大便硬,侧重于正气的虚,
津液也是正气。那个是侧重于邪气,这是侧重于正气。由
于肠胃津液的不足,不能够滋润,所以大便成硬,当然里
也有热,不能说一点儿热都没有,热结也不能说一点儿津
液不伤,但是各有侧重。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非泻下不可,另一个津液自和而
不下有自愈的机转。因为燥热不太厉害,只是津液虚,因
.当问其小便.日几行,..是应当,指医生应当问问
他的小便日几行?尿几次?底下举一个例子,.若本小便日
三四行.,倘若小便一天尿个三次四次,.今日再行.,今天
得了这个病之后,重发汗,胃中干燥、大便硬以后,就尿
了两次。一天三四次,今天两次,尿就少了。.故知大便不
久出.,因为小便少了,所以就知道大便不久就排泄出来了。
为什么?小便的数与过去比少了,津液当还于胃中,又回
到肠子里去了,不是说尿回到胃里边去了,不要这么理解。
《伤寒论》常说,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胃中怎么会
有燥屎?是肠子里。《伤寒论》六经,以足经概括手经。所
以他说胃,实际是津液还于肠子里,这是津液自和。咱们
过去不是学过,发汗泻下之后,.其人小便不利,勿治之,

得小便利,必自愈。.就是因为津液能够自我调节,可以恢
复,所以不治也可以好。这个也是一样。这个,明显的小
便由多而少了,人体阴阳津液能够自我调节,肠子得接受
调节,肠子里燥热还不是太厉害,所以津液能够还于肠中,
这样,时间不长,他自己大便就排泄出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07: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C216
205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
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C217
这两条论述了阳明病禁下证,以及误下的变证和预后。
病是从伤寒来的,.呕多.,多呕,也可以说喜呕,往
往属于胃气不和、胃气上逆。呕是上逆,偏于胃而未及于
肠,这时候,.虽有阳明证.,虽有阳明不大便、肚子疼,
像是可下之证,.不可攻之.,不能用承气汤攻下。为什么?
因为呕是,胃气上逆,在胃而到肠,你攻下是泻下大肠,
针对性不强。后世的注家说,呕多,属于,少阳之气不利,
少阳病喜呕,所以虽然是阳明病,但见了少阳证喜呕这个
症状,怎么可以用阳明之法?总之,胃气逆也好,夹有少
阳证也好,胃气上逆用泻下之法是不对的。这是阳明的禁
下之证,阳明证见了呕多的要禁用承气汤泻下。
.阳明病,心下硬满.,而腹不硬满的,.不可攻之.
心下硬满,就是心下痞,有蒸蒸潮热、不大便等阳明症状,
但是腹不满,肚子不胀满。从病位来看,心下硬满是邪气
在高位,在胃,是胃的升降之气不和,还没有完全到肠,

所以肚子没胀满。.不可攻之.,不可攻了,应当调和脾胃。
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误用攻下,就伤脾胃了,所以说.
遂不止者,死...就是继续,就是随着泻下之后,这
个人继续泄得很厉害,止不住了,脾气不能升,下焦不能
固,是脾胃衰败的现象。这样预后不良,很是危险。.利止
者愈.,大便虽然拉了几次,拉完就停止了。这是说明脾胃
之气还能够恢复,邪气去掉了,正气恢复,这病也就好了。
从这两条来看,第C217条有一个预后的问题,一个
是死,一个是愈。第C216条没提出预后的问题,但是可
以想象,阳明病呕多者,也有泻下的问题,一攻就泻下了,
也有一个伤脾胃之气的问题,预后也是不良的。所以张仲
景在这两条中,叫人用下法的时候要加以注意,从病情上
来说,从病位上来说,多呕者不可攻之,.心下硬满者,不
可攻之.,如果误攻,会预后不良,造成.利下不止.,脾
胃衰败的这样的一个证候。
206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
黄,小便不利也。C218
这一条继续介绍阳明病的禁下证,指出阳明经证不可
下及下后发黄的变证。
.阳明病,面合赤色.,面,就是人的脸面;赤,比红
色还要深。脸面和赤色相和了,就是说满面出现了赤红之
色,它不是嫩红,而是赤红。别看这一个字,这有辨证的
意义,因为人的脸面发红比较浅比较淡,往往属于阴虚有

热、虚热上泛;.面合赤色.,红得比较深的,属于实证,
是阳气闭郁,不得宣泄的一个反映。
面是足阳明胃经所循行的部位,风寒之邪郁遏阳明之
经,经气不宣,故尔面色赤红。所以说,缘缘面赤,就是
满面通红,不是红在面部的某一个病位。鼻子尖红,是酒
糟鼻子,两个颧骨红,是肺结核,那都不是。缘缘面赤,
满面都通红的,所以叫.面合赤色.
.面合赤色.是经中有热,是风塞闭郁而来的,也就
是经有邪了,是阳明经证。阳明经有邪,为什么.不可攻
.?就是说,如果还有大便秘结,阳明腑也有实证,但
是还有经表之证,那也.不可攻之.,不能用承气汤泻下。
如果只看到大便秘结,没看到面合赤色还是经中之邪
未解,下得太早,.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阳明经的
邪就内入,如果系在太阴,热和太阴湿结合,湿热蕴蒸,
所以.小便不利.,而.身必发黄.,就出现黄疸了。
总结一下,伤寒呕多者,邪气向上,甚至有少阳证的,
虽然有大便秘结,也不能用承气汤攻下;心下硬满而肚子
不胀满的,是胃气不和而有心下痞硬,不见得是实证,不
可攻下,若攻之,.利遂不止者,死.;阳明的经表之邪,
.面合赤色.,也.不可攻之.。从这几个不可攻,我们要
体会一个精神,攻,是攻胃家实。如果不实,就不能攻,
这是一点。第二点,病邪还浅,在经,或者说在胃的上脘,
还没达到肠子,也不能攻下。第三点,邪在经表,即使有

胃实,也要先解经表,后边才能泻下。如果下得太早,也
会出问题的,体会这三个方面的精神。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
承气汤。C219
从第C219条到第C225条讲阳明病可下和不可下的
辨证,可下不可下有程度的不同,有的可以用大承气汤,
这叫可下;有的不应该用大承气汤,而是应该用小承气汤,
那么小承气汤是下法吗?小承气汤当然也是下法,但是比
较大承气汤而言,这里边就有轻重的不同。也包括什么时
候可以用大承气汤,什么时候可以用小承气汤。当然也包
括不可以下,就是大、小承气汤都不可以用的一些情况。
张仲景论述问题是一分为二的,既言其可下,又言其不可
下,既言其可用大承气汤,又言其不可用大承气汤。同时
又指出阳明病的一些预后的问题。
这一条有争议,就在.不吐不下.这四个字上。什么
.不吐不下.?成无己就把.不吐不下.作为一个治疗
的过程,认为治疗过程中没吐、也没下。吐后发生的心烦
叫内烦、虚烦。现在没经过吐、下出现的心烦,叫实烦,
这是阳明胃里燥热不解,.可与调胃承气汤.。另外少数人
认为不吐、不下是阳明证的症状,说是阳明证的患者,他
不呕吐、也不腹泻,就出现心烦。
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见解。因为.不吐不下,心烦.
从行文来看,不是经过治疗的吐、下,这么认识有点儿牵

强。阳明病有一点儿大便秘结,不吐不下就心烦,这样更
好理解。不吐不下的心烦和有吐有下的心烦就不一样了,
因为心烦往往有兼证出现,吐而心烦者往往是少阳证,这
个不吐不下心烦属于胃家实、胃里有燥热。但是他没有腹
胀满,疼痛,拒按,也没有潮热和.濈濈汗出.,只是胃里
燥热,所结者尚浅,.可与调胃承气汤.,可以吃点儿调胃
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可以调和胃气,能够和胃燥,因为有
大黄、芒硝、甘草。把胃里的燥热一解,心就不烦了。当
然调胃承气汤吃了也要泻下。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热者,其身必
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
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
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
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
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C220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朴半斤 枳五硝三急下云
大实大满大便硬 腹痛大热脉实沉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
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
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朴二枳三四大黄 小承微结好商量
长沙下法分轻重 妙在同煎切勿忘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
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
衣者,勿服之。
这一条辨什么时候可与太承气汤,什么时候可与小承
气汤。
阳明病出现脉迟,前面介绍了一条了:谷疸,.阳明病
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小便不利,.欲作谷
.。那个脉迟是以胃寒而论的,当然迟脉就是跳得没劲。
以后还有阳明病脉浮而迟,就有点儿浮缓的意思。这一条
阳明病腑实证而脉见迟,所以不同了。脉迟有时主表,经
表有邪,脉浮迟而汗出多、恶寒的,是桂枝汤证。这一条
的脉迟是由于肠胃结实,腑气不利,脉道就不利,脉跳就
慢了,但这个脉迟是有力的。
.虽汗出...字,有的注家说应该放在脉迟的
前边,.阳明病,虽汗出脉迟不恶寒者.,这样合乎文法。
何以见得?我们讲太阳病,.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
.疮家.是一个证候,..字在.疮家.的后边。这个阳
明病底下就应该放这个...虽脉迟.,这个措辞文法是

前后一致的。为什么加个..字?就是阳明病一般说得
脉见沉实、沉紧,不应当脉见沉迟。虽然脉迟,但是脉迟
有力,还有汗出、不恶寒,显然可见,这是阳明里热成实,
不要看是脉迟,就认为是阳明虚寒。
.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阳热太盛,阳气壅盛
不得流通,所以身上就沉重。.其身必重.是热盛阳气壅塞
的一种反映,不是寒证,也不是虚证。.短气,腹满而喘.
中焦燥实,所以肚子就胀满,上下之气不利,所以就短气,
还有点儿喘。这是一些实证,一些阻塞之象。.有潮热者.
这样一些症状出现而且还有潮热出现的,下午发生潮热的,
.此外已解,可攻里也.,就是经表之邪已解,可以用承气
汤攻里了。.手足濈然汗出者,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前面讲.虽脉迟汗出.,已经有汗出了,前边濈然有汗出是
一个广泛性的汗出。,到了这一条,濈然汗出就不但全身后
背前胸都出汗,连手足都汗出了。这个汗出的是比较广泛,
连手足都汗出了。不要理解这个病只是手足汗出,因为前
面也有个汗出,周身出汗,手足也濈然汗出了,这是指大
便已硬也,津液外越,里热盛,大便就硬了。这时候用.
承气汤主之.。大承气汤治疗范围,一个要有汗出,一个要
有潮热,一个要有腹满,一个要有不恶寒。这几个症状要
抓住了。
下边是大承气汤的主证,可下之证。..就是推理了,
又说另一个方面的问题。.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

倘若不是前面所说的那样,汗虽然是出得很多,.微发热恶
寒者.,发热很微,同时还有恶寒,.外未解也.,外就是表,
表邪还没解,不能用大承气汤。.其热不潮.,或者虽然是
汗出很多但没有潮热,.未可与承气汤.,还不能用大承气
汤。从这句话里体会出两种精神:一个是汗,一个是热。
阳明病是热盛、汗多,这两个是成正比的。汗出的多、出
的厉害,还有蒸蒸潮热,这时候用大承气汤是可以的。因
为热和汗是一致的,下边.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其热
不潮.,两个主要的证候中只具备了一个汗多,没有潮热。
.其热不潮.,不可以泻下。因为什么?因为它不典型了。
不泻下怎么办?可以吃小承气汤。这是第一个。第二个,
如果有点儿热,但是热微、不重,阳明病的热是壮热,这
个热微,还有点儿怕冷,说明邪气还在表,还没完全集中
于里,这个还不能够完全泻下。所以阳明病里实证的热和
汗是很主要的,如果只有其中一个,不典型,不能贸然用
大承气汤。所以大家要看张仲景就像现在和我们说话了,
.未可与大承气汤....未可与.,这个话里都带商
量的口吻。
.若腹大满不通者.,虽然没有潮热,但是大便没有下
来,肚子大大地胀满,即使是腹大满不通,也不能用大承
气汤,可以用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泻下。为什么?
大承气汤的证候不典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
要先解表。.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就不可使大承气

汤。那怎么办?意在言外,可以用小承气。阳明证可下证
有好几条,我们学的时候要在几条里互文见意。什么是大
承气汤的证,什么是小承气汤的证,什么是调胃承气汤的
证,然后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心里就有数了。
下边就看一看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什么叫做承气?
什么叫做大承气?大承气是对小承气而言的,小承气是对
大承气而言的。.制大剂服..制小剂服.。药味的剂量大,
泻下的力量就大,就叫大承气;药味少,分量也比较少一
点儿,泻下的力量缓和一点儿,就叫小承气。什么叫做承
气?承气的解释有好几种。成无己说:.承者顺也.,承字
长个顺字形,取顺。阳明病胃家实是有实无虚,肠子里边
有燥屎,腑气不通,所以出现痞满燥结实的病理变化和症
状的反映,就要用承气汤,.承者顺也.,把这些燥屎污物
之气排出去,使胃肠腑气得以通顺,这就叫承气,这是第
一个解释。第二种解释,..有承上启下的意思,承者上,
承上。因为这个病燥热很严重很厉害,燥热凝结,药方里
有大黄、芒硝,是泻下的,通过苦寒、咸寒的泻下的作用
来使在上边的燥热结实得以解除。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说:.承上以待下,推陈以致新。.也有把这个和《内经》
.亢则害,承乃治.联系起来的,比如火在上边,下边不
得有水吗?一有水上边就不敢亢了,.以水承制之.,所以
也有人按这个精神来解释大承气汤。山田正珍的《伤寒论
集成》同意成无己的注解,他说那几个说法都靠不住,只

有成无己的注解比较贴切合理。所以承者就当顺讲,使肠
胃之气得以通顺,达到使腑气正常的治疗目的。
大承气汤四味药,厚朴、枳实、大黄、芒硝。这个病
有腹满,厚朴苦温,能够消满。这个病不是光满,还有痞,
.上下气不通谓之痞.,所以药里有枳实,枳实苦寒,能够
消痞。这两个药都是气分药,一个是热性的,一个是寒性
的,厚朴能够治腹满,枳实能够消痞,两个药可以通达肠
胃之气,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这个方主要是泻
下,用大黄、芒硝,借助厚朴、枳实的推动作用,把燥屎
秽物排出体外。如果光用大黄、芒硝,不加上厚朴、枳实
使肠胃之气往下通顺,泻下的作用就小,所以厚朴、枳实
第二个作用是帮助大黄、芒硝加强泻下的作用。正常情况
下,每个人每天都得解一次大便,有的人大便挺通畅,有
的人大便很困难。大便的下达得通过肠胃之气,所以厚朴、
枳实这两个药得先煮。大承气汤的煮沸法,.先煎二物.
是先煎厚朴、枳实,后边才下大黄,最后才下芒硝。厚朴、
枳实既能消痞满,同时使胃肠之气下达,往下边通顺,和
着大黄、芒硝的泻下大便的作用,推动燥屎排出体外。
芒硝是个咸寒药,因为肠中燥结,没有水分,形成的
燥屎块比较小,但特别硬,黑色的。这种便一般排不出来,
光用大黄不行,一定要加上芒硝。芒硝是为燥屎而设的,
芒硝能咸寒软坚,同时能增加肠道里中的水分,可以使燥
屎不能停留、凝结,松动了就能往下边来。所以芒硝是治

坚的,痞、满、燥、坚,厚朴、枳实是解决痞满的,芒硝
是解决燥坚的。有厚朴、枳实的推动作用,又有芒硝的咸
寒软坚作用,再加上大黄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大
便,开凝结,大便就下来了。大承气汤这四个药的作用是
相辅相成的,既有气分药也有血分药,芒硝、大黄可以说
是血分药,厚朴、枳实是气分药,在泻下这个问题上,对
于肠胃的推陈致新上,是互相协助、缺一不可的。古人说
.通可去滞,泻可去实.。大承气汤是个通泻之药,它荡涤
肠胃,能够去滞、泻实,解决胃家实。所以胃家实要抓住
这个..字,把白虎汤排除在外,就是这个道理。..
就实实在在有实物的东西,没有实物的东西不叫..
根据我个人的临床经验,还有一些注家的注解,大承
气汤证的胃家实,一定要腹诊。这要注意了,患者的肚子,
古人说是.腹如合瓦..合瓦.就是两个瓦肚扣起来,指
肚子胀满。大肠里有燥屎,气不通,十来天八九天,大便
解不下来,肠胃之气不能下来,堵住了肚子就要胀满,胀
满像合瓦。不光胀满,腹部还硬满,一按之就疼痛。舌苔
黄燥,甚至起刺,脉来沉实有力,还有潮热,还有汗出,
这样就可以用大承气汤。泻下以后,肠子里燥屎是否都去
净了,是再吃了,还是不吃了?《伤寒论》原文中说:.
下,止后服.,实际上在临床中,吃完大承气汤之后,还得
继续检查一下,再摸摸他的肚子,尤其是在肚脐的上下、
左右,也就是升结肠、降结肠的部位,用手按一按。如果

下后,按腹脐的左右,还有硬、还有疼痛,可能是下之未
尽,可以考虑再下一次;如果一摸,肚子挺软,这个就好
了。所以临床用大承气汤要进行腹诊,这是很重要的。这
是大承气汤,把大承气汤的意思了解了,小承气汤、调胃
承气汤互相一对比就可以明白了。小承气汤没有芒硝,虽
然有痞、浦、实,但是燥结得不厉害,所以就没有芒硝。
调胃承气有大黄、芒硝,又加上了甘草,连厚朴、臶实都
没有,所以它以和胃为主的,泻下是为次的。
有的医家对三个承气汤进行了这样的分析:调胃承气
汤是治燥热在胃,虽然也泻大便,主要在胃而不在肠,方
中甘草使大黄、芒硝缓恋于上,解决胃的燥热问题。因此,
调胃承气汤证有不吐不下,心烦,蒸蒸而热,与燥屎、大
便秘结的问题联系不太密切。小承气汤是在肠,虽然大便
已经成硬了,但是没成燥屎。大便不是一般的软便了,是
已成硬了,但是还没达到燥屎的程度,所以有的医学家就
认为小承气汤证的病变在小肠。小承气汤证在小肠,调胃
承气汤证在胃,大承气汤证大便的燥屎已经成,是在大肠。
这个分类方法,使大家容易记住病的深浅的程度。
看一看煎服的方法,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煎服方法
不一样,大承气汤是先煮厚朴、枳实,然后去滓,纳大黄,
然后再去滓,纳芒硝。芒硝不能先煮,一煮就没有力量了。
小承气汤就是三味在一块煮,不分先后次序。.小承微结好
商量,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切勿忘。.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07: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
汤;不鞕者,不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
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
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
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
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C221
这一条是讲燥屎已成未成、可下不可下的辨证,以及
大小承气汤的使用方法。
条文分四个小段理解,.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
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这是第一个小段。.
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
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这是第二小段。
.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
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这是第三小段。
.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
是第四小段。.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这是个叮咛之
词,张仲景让我们提高警惕。
在提法上,字里行间里有商量之意。要体会这个精神,
张仲景告诉我们要慎重,不可孟浪。.阳明病,潮热,大便
微硬者.,阳明病,大便硬还有潮热,可与大承气汤。为什
么?因为有潮热,有大便硬,所以是阳明病的可下证的一
个有力的根据。

第二个小段.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如果阳明
病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恐怕他有燥屎。这时候用
大承气汤给他泄吗?不行,这时候不能用大承气汤,因为
虽然是六七天不大便,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太承气汤证
还不够齐备。比如我们上边说的热的问题,汗的问题,有
的不够齐备,不是典型的大承气汤证。所以医生就处在一
个踌躇不前的阶段,又像是有燥屎,又不典型。这时候,
.欲知之法.,就是要进一步诊断到底是有燥屎、没燥屎,
.少与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有一个剂量的问题,现在不是
给用小承气汤治病,而是通过小承气汤来确定到底是不是
有燥屎,所以少给点儿小承气汤。不是一付小承气汤都喝
了,而是少与一点儿小承气汤。.倘若腹中转矢气者,乃可
攻之.。服小承气汤以后,.转矢气者.,如果肚子里有燥屎,
小承气汤又吃的分量很少,不是.多与.,是.少与.,小
承气汤的药力很小,燥屎凝结的比较重,所以燥屎就不能
下,但是也不能一点儿影响没有,燥屎有点儿转动,但是
下不来。一转动,就矢气,这个屁特臭。.乃可攻之.,然
后就可以用大承气汤了。这是第二小段。
如果大承气汤证的诊断不明确,大承气汤不要轻易用。
像有燥屎,又怕不准,医生可以先给他吃点儿小承气汤,
吃了小承气汤有燥屎就要转矢气,就可以用大承气汤。.
不转矢气者.,倘若吃小承气汤没转矢气,就没有燥屎,.
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没有燥屎,大便也是六七天

不解,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初头硬,而后必溏,贴近肛门
的粪便是硬的,下不来,后边是软的,甚至是溏的。大便
虽然下不来,但不是燥屎,而是初头硬,后必溏,所以就
不能用大承气汤攻之,因为大承气汤是治燥屎的,它里还
有溏便的,你怎么好用大承气汤?攻之必胀满不能食,欲
饮水,不成实,这样的不成实的一个大便,根本没什么燥
热,反用大承气汤峻下,这叫虚其虚而实其实,必伤脾胃
之气、必伤脾胃之阳。脾胃气伤,就肚子胀满,不能吃东
西,不但不能吃东西,.欲饮水者,与水则哕.,甚至喝水
就呃逆。意在言外,中焦变寒了,所以饮水则哕。这是第
三个小段。
有的注家说这以后的是衍文,注到.不可攻之,攻之
必胀满,不能食也.,底下就不说了。咱们还得讲完,底下
这段说明,泻下以后又发热,必大便复硬而少,这是阳明
实热复聚于肠,还得泻下,往下就不要用大承气汤,用小
承气汤,因为前边用过大承气汤了。这个解释有些牵强,
前后文衔接的不是那么严密。.其后发热者.,这.其后.
根据什么?大便泻下之后应当病好了,为什么又发热?阳
明之邪热又复聚、凝结,必大便复硬。这时候就不要用大
承气汤了,因为已经泻下一次了,现在就可以用小承气汤
了,调和就好了。
.不转矢气,慎不可攻也.。怎么不可攻?这是个叮咛
嘱咐之词。如果吃了小承气汤不转矢气的,千万不可攻了,

要是攻了那就错了,.必胀满不能食也.。我们从这些条文
中抽出点儿什么东西来?就是用大承气汤的要有发热、大
便硬。怎么知道大便硬?这个人他转矢气,我们上一次讲
到小便利与不利,津液能不能还于胃中,那是从小便来说
的。现在讲的转矢气,一般会想到大半是总得先吃点儿小
承气汤,看转不转矢气,转矢气就用大承气汤,不转矢气
就不下了。当然,这条是这么个意思,但不是教条的。大
便燥结,不用小承气汤,也会转矢气。另外一个就是可攻
不可攻。这样的转矢气是可攻;.初头硬后必溏.’的不能
攻,要是当大便燥结攻下,.必胀满不能食..饮水者,与
水则哕.,就伤了脾胃之气。
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C222
这一条讲根据患者的声音来辨别疾病的虚实。
.夫实.,指阳明胃家实。邪气盛了,这时候就出现谵
语,谵语就说胡话。因为胃络于心,胃里有燥热,燥热扰
心神,这个人就要说胡话。这个谵语,说胡话,声音响亮,
属于实证,所以说.夫实则谵语.
.虚则郑声.,如果胃虚有热,就不谵语,而出现郑声。
郑声是重语,重者指重复,就是说话总重复。重复之语,
古人也叫.喃之语.。郑声和谵语不同,谵语说话声音高亢
响亮,说的内容没有头绪,没有连贯性,胡说八道;郑声
不是这样,郑者是郑重也,郑重其事,很恭敬,声比较小,
就那一句话,不敢多说,这是个正气虚的形象。为什么要

做这样的分析?就是张伸景告诉我们,临床上这个说胡话,
有谵语,有郑声。.谵语为实声长壮,乱言无次说更短.
谵语属实,郑声属虚,实则可泻,虚则不可泻,要有个鉴
别诊断。
210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C223
这一条是讲阳明燥热伤及五脏所导致的死证。
直视,眼球不会瞬动,不会左顾右盼、上下调整。凡
是热性病,高烧的病人,如果一方面说胡话,另一方面眼
睛不会动,这反映下焦肝肾的阴津不能上承滋润瞳孔。肝
开窍于目,肾之精谓瞳子,肝肾之阴被阳明之热所伤。下
焦的肝肾之阴不能向上灌注于目,因此就直视。
.喘满.是喘而胸满,肺被胃火所伤,肺阴绝了。谵
语属于心,也属于胃,因为心主神,阳明胃的燥热先伤了
心,所以就谵语;又伤了肝肾,所以就直视;又伤了肺阴,
所以就喘闷。肝、心、脾、肾,脾胃,胃和脾有关系,五
脏之阴都有竭乏,所以这个现象是不好的。
.直视,谵语,喘满者死.,死在什么?就是正气、阴
分太衰,而邪气特盛,这就是亡阴,是死证。从行文来看,
直视放在前头,.谵语不见得死人.,就怕直视而且说胡话,
这个问题是严重的,要注意。温病也好,伤寒也好,就怕
眼睛直视。.下利者亦死..直视谵语.,如果不喘满、光
下利,阳明胃家实谵语一般伴有大便干燥,现在还下利,
这意味着什么?上边谵语,下边下利,这说明阴液下脱,

中焦燥热太甚,阳邪要逼迫阴液,阴液下竭了。这也是一
个邪盛正衰,预后不好。我在临床是有体会的,谵语带下
利很危险。我在大连看一个病人,年轻女性,一方面说胡
话一方面下利拉稀,后来这人死了。怎么治就治不好了,
用过一甲复脉汤,也不行。为什么?因为下利是亡阴,阴
气下脱,故成无己说:.喘满为气上脱,下利为气下脱.
总之,正气脱了,所以这个病就危险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07: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
者死;脉自和者不死。C224
上条说的是证,这一条说的是脉。以脉来推断阳明病
的预后。
发汗发得太多,或者再次发汗,也就是.重发汗.,不
但亡阴,也能亡阳;不但亡血,也能亡气。由于亡阴、亡
阳,邪气还是郁到阳明经,所以这个人还谵语。阳明有热,
谵语属于邪盛,但.脉短.,脉可见短了。.两头缩缩名谓
..上不及寸,下不及尺.,这叫短脉。脉短是气血不足,
不能充盈于脉,由正气虚衰所致。这一条是由于再次发汗,
亡阴亡阳,就造成了邪盛正衰。这就危险了,预后是不良
的。如果.脉自和.而不短,虽然谵语,也死不了,用承
气汤泻下就把这问题解决了。从脉短就体会了,譬如谵语,
脉不短而见涩脉,预后也不好。举脉短的例子,凡属于正
衰的,脉反映正衰的,都不好。一般的阳明证,胡话都脉
见沉实、沉紧,甚至脉见沉迟还是有力的,不能见脉短、

虚脉,实证而见虚脉,病是危险的。同样,虚证而见实脉
也是不好的,譬如腹泻下利,脉还见洪大,这个病就不太
好。.大则病进.。正气虚邪气还有余,这个病就不好。所
以脉证得要协调,要是互相矛盾,出入太大了,就有问题。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
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
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
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C225
这一条里说明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应当下而不下,使
病情恶化,燥热不解就要伤阴;另一个问题是伤阴以后的
预后问题,预后有好有坏。上边说用大承气汤要观察,泻
下不要操之过急,但到了可下的时候还得下,如果不下,
后患无穷。
.伤寒.,病是从伤寒来的,或者经过吐,或者经过泻
下以后,伤了胃中的津液,这病还没解除就到了阳明,出
现燥热就不大便五六日,五六天往上又数到十余日。为什
么它总在阳明?因为阳明者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到了阳明,成了燥屎,所以这个时间比较长。
.日晡所发潮热.,一到下午就发潮热,出现阳明典型
的热型。.不恶寒.,表已经解了。.独语如见鬼状.,神昏
谵语,独语是自己说,不是跟人说话。.如见鬼状.就是说
胡话。病很重,神昏谵语,十多天大便不下来,日晡所发

潮热,这时候用大承气汤是恰到好处。如果不泻下,那原
因很多了,也许是病家没找医生看病;也许是找了医生,
医生没敢用大承气汤泻下。因此,燥热凝结就更深了。所
.若剧者.,病加重了,剧就是加重了,.发则不识人.
凡是一种病它的一天都有轻和重的比较,不论什么病,在
一天之内,都会一个时候轻,一个时候重,重的时候就叫
..。阳明病是.日晡所潮热.,越到下午的时候,热越
高,所以.发则不识人.往往是在下午的时候发作,不识
人了,神昏谵语加剧了。以前是妄语、妄见,现在连人都
不认识了,神识、精神糊涂了。
.循衣摸床.,就是无意识的躁动,身体躁动;.惕而
不安.,精神不稳,一惊一乍的。这个..既可以当..
字讲,精神不稳,一动;也有当..字讲,惊惕,就像
害怕。一阵一阵的,惕而不安,这是精神方面的,前面的
.循衣摸床.是身体方面的,所以身体和精神都不安稳了。
烦躁要是到了循衣摸床的地步,这是最严重了。.惕而不安.
比一般的心烦重,所以加个..字,是言其甚。这些描
绘是说病重了,重到什么程度?.神昏,发则不识人,循
衣摸床,惕而不安.,这都是以上所没有。
这样的病重,是阳明燥热的邪气重,重的燥热之邪必
然要伤人的正气。燥热伤人的正气,主要针对阴分,寒邪
伤阳,燥热伤阴,所以下边是.微喘直视.,中焦胃燥,下
涸肝肾之阴,肝肾之阴不能上注于瞳子,肝开窍与目,肾

之精是上注于瞳仁,所以这个人就直视。直视就是目光直,
眼球不会转动了。.微喘.,中焦胃燥,往下能涸肝肾之阴,
往上能伤肺阴,肺阴受伤,肺的清肃之令就不行,所以就
喘。上一条讲.直视,谵语,喘闷者死,下利者亦死.,这
个病有谵语,也有直视,也有喘,但是这个喘是微喘,上
一条讲那个喘厉害,是暴喘,对比有轻重之别。虽然都是
胃的燥热伤了肺阴,从程度来看,和前者比是轻的,但是
这个问题依然很严重,微喘、直视、谵语,肝肾之阴、肺
阴、心阴,再加上中焦的脾胃之阴,五脏之阴都有一些涸
竭。.脉弦者生,涩者死.,如果脉还见..,弦是阴脉,
.大浮数动滑者,阳也,沉涩弱弦微者,阴也.,弦脉.
直以长.,脉搏还比较长,说明阴气还没有尽亡,这个病还
可救,谓之..。这时候要赶快泻下燥热以存阴,用大承
气汤还可以救活。.涩者.,涩就是涩脉细而迟,往来难,
是血液津液难以为继,阴液已经干涸了。这样的预后就不
良,他就..。这是从脉象上来衡量预后问题,脉弦者生,
脉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这个就是总结
了,说是阳明病要是在轻的时候,是潮热、谵语,不大便
十几天、六七天,应该用大承气汤泻下。.若一服利,止后
.,吃了大承气汤,已经下利,燥屎排泄出去了,就不要
多吃了,为什么?大承气汤是泻下存阴的,也是恰好而止。
如果把燥热都泄泻出来了还给他泻,再泻就伤胃气。大承

气汤是峻下之法,就怕过头,一过头就不好。病好了,就
.止后服.,就不再要吃了。凡是瓜蒂散、承气汤、大陷胸
汤这些峻烈之药,都是这样一个精神,中病即止,不能够
再吃。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夜外出,胃中燥,
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
止,更莫复服。C226
这一条到第C231条论包括大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
的可下证。辨证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论可下,另一个方
面也论不可下。本条立论的精神是在可下,用大承气汤,
用小承气汤,为了更好的应用下法,这里也说到一些地方
不可下。
本条论小承气汤的治疗范围。小承气汤治疗阳明病的
大便干结是个什么程度?小承气汤具备了大承气汤泻下的
微意,力量小于大承气汤。二者都是针对阳明病胃家实而
言的,但程度不同,大承气汤是以阳明病胃家实的燥屎为
主,不是大便硬,比大便硬的程度要更深一步,坚硬的屎
块就是燥屎;而小承气汤下阳明病之实,只是大便硬。那
么怎么知道是大便硬,还是燥屎?这有一个辨证,.阳明病,
其人多汗..阳明病法多汗..病入阳明病,其汗濈然出.
所以阳明病其人就多汗,多汗就.以津液外出.,津液就从
里边出来了,津液出于外而胃中燥,胃肠燥了大便就硬,
硬了就拉不下来。大便硬、解不下来,则谵语。

大便硬是阳明实证,为什么成硬?因为.津液外出,
胃中干燥.,津液就是人身上的正气,津液丢失太多,胃中
干燥,所以大便才成硬。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也不是单纯
的实证,阳明的津液还有点儿虚。所以古人就认为.汗多
胃燥,便硬谵语.。证在虚实之间,虚指津液伤,实指大便
已经成硬,故小承气汤主之,不要给大承气汤。为了容易
理解,从大便硬来说,这个情况是大便硬,可还没有潮热,
大承气汤症状还不具备,只是大便下不来、汗出的多、说
胡话,所以大便成硬而未成燥,可以用小承气汤而不要用
大承气汤。.若一服谵语止.,吃了一服小承气汤,谵语止
了,大便也就下来了,.更莫复服.
这一条有两个解释要掌握,一个解释就是大便成硬就
要用小承气汤,怎么知道大便成硬了?汗出多,胃中燥,
大便成硬,是这么知道的。另一种解释,病在虚实之间,
大便硬叫实,汗出多叫津液虚,病在虚实之间,只能用小
承气汤,不能用大承气汤。重点要抓住大便硬,小承气汤
是治大便硬的,这是可下证之一。
214阳明病,谵语发热潮,脉滑而疾者,小承
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失气者,更服一
升;若不转失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
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C227
这一条论阳明病的可下证。阳明病的可下证有大承气
汤证,有小承气汤证,如果出现了大承气汤的证,而脉和

证不统一,也就是说证是大承气汤的证,脉不是大承气汤
的脉,怎么办?先给小承气汤,看看矢气不矢气,来决定
在里是有燥屎还是没有燥屎。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已经有不大便的向题,字面上没说,意思就可以理
解了。不大便,说胡话,又.日晡所潮热.’,这是典型的
大承气汤证。但是脉不出现沉紧、沉实有力,而.脉滑而
疾者.,脉很滑利而疾,....字讲,脉跳得非常
快,只能反映热有余,而燥结成实的反映不够。因为大便
燥结,腑气不利,气血受阻,与.脉滑而疾.是不相称的。
因此张仲景告诉说.小承气汤主之.,不要给大承气汤。
.因与承气汤一升.,给小承气汤一升。按正常来说,
小承气汤一回能吃多少?小承气汤.三味药,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吃的时候.分为二服.,一升二合
是分两次吃,一回是六合,不到一升。现在给小承气汤,
但是药量(剂量)是加大了,吃到一升,比普通的多四合。
倘若.腹中转矢气者.,吃了小承气汤以后,大便没下
来,但是.腹中转矢气者.,燥屎转动了,动一动但没下来,
放了几个屁。这一看就知道了,有燥屎了,下一步吃大承
气汤还是吃小承气汤?.更服一升.,更服就是再,再吃一
升小承气汤。为什么张仲景把关把得这么厉害,揪住这大
承气汤就不放手?因为.脉滑而疾者.,燥结不是那么样很
实。.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若吃了药以后,不转矢气,

那就说明没有燥屎,.勿更与之.,第二次的小承气汤就不
要给了。
底下这句有争论。按一般的解释来说,.明日.就是第
二天,等到第二天.不大便.,仍然是下不来大便,.脉反
微涩者.,不但不大便,脉反见微涩之脉,微涩是不足之脉,
微属于气虚,涩脉属于血虚、津液虚,.里虚也.。这是里
虚,也可以说是阳明的气虚。.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
里虚也.,这个症状跟什么挂钩?这一段还借着上面.谵语
发潮热,不大便.,吃了小承气汤以后,还.脉反微涩.
第二天大便还下不来,这属于里虚。所以开头的.阳明病,
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这是什么?这属于里虚,没说
不大便,意在言外,里有不大便。这一段,.不大便.把大
便提出来了,没说谵语发潮热,前后文互相会意,它是一
条文,叫读者把意思前后对照一下子。虽然没说不大便,
有谵语发潮热,但是下边已经提出来了不大便,那么前面
也应该有不大便。这是互文见意的一种写法,我们读者要
把这种精神体会进去。
.脉反微涩者.,脉反没有劲,气也虚,血也虚,津液
也虚,见了一个正虚不足之脉。这是.里虚也.。大便下不
来,.为难治.,这个病不好治,不好治不等于不治,还得
要治。怎么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连小承气汤都不能
吃。张仲景没出方,后世就发展了,陶节庵在《伤寒六书》

提出这个病可以用黄龙汤①,补气补血再下大便。
黄龙汤:大黄9克芒硝12克枳实6克厚朴3克当归9克人参6
甘草3
【方解】 本方证因邪热与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气血不足所致。邪热入里与肠
中燥屎互结,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身热口渴、舌苔焦
黄或焦黑,或自利清水、色纯青。素体不足或里热实证误治而耗伤气血,故神疲
少气、脉虚;邪热炽盛,热扰心神,正气欲脱,故见神昏谵语、肢厥、循衣撮空
等危候。本证属邪实正虚,邪实宜攻、正虚宜补,故当泻热通便、补气养血为治。
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急
下以存正气。人参、当归益气补血,扶正以利祛邪,使攻不伤正。肺与大肠相表
里,欲通胃肠,必先开宣肺气,故配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以助通腑之大黄,上
宣下通,以降为主。姜、枣、草补益脾胃,助参、归补虚,甘草又能调和诸药。
本方用药精妙,配伍得当,攻补兼施,既攻下热结,又补益气血,使祛邪不伤正,
扶正不碍邪,为邪正合治之良方。
【用法】 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煎一沸,热服为度。现
代用法:上药加桔梗3克、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芒硝溶服。常用于伤寒、
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老年性肠梗阻等属于阳明腑实,而兼气
血不足者。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
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
汤下之。C228
这一条是古代的倒装的文法,.若能食者,但硬耳.
该用小承气汤治疗。大承气汤治燥屎,小承气汤治大便硬,
程度不同,从何而辨?这一条从.不能食..反不能食.
来辨别。.反不能食.,说明阳明病已经有燥屎,.胃中必有
燥屎五六枚也.,这是约略之数,有六七块燥屎没下来。以
前介绍过阳明病有一个寒热问题,中热的,就能食;要中
寒,就不能食,以能不能食来验证胃的寒热。
阳明病不大便,说胡话,还有潮热,.反不能食者.

一般说有热是能食,现在反倒不能吃了,因为已经有燥屎
了,肠实而胃满,腑气不通畅,就不能食了。胃肠都是下
行的,胃气下降,大肠通畅,糟粕排泄,所以有排泄他才
能吃,现在肠子里有燥屎,燥屎梗塞不下,影响胃肠的虚
实更迭的新陈代谢的生理状态,肠实胃满,所以就不能食。
不是虚,不是寒,又有谵语、有潮热,又是不能吃,
胃肠不能通顺,当然里有燥屎了,所以说.胃中必有燥屎.
.宜大承气汤下之.,应该用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是下
燥屎的。.若能食者.,即使有潮热、谵语,这个人还能吃
东西,说明肠里大便硬还没到燥屎的程度,胃气还能下降,
肠子里燥屎凝结还不是那么严重。.但硬耳.,只是大便硬
结而不下,还没达到燥屎的程度,胃肠之气还有回旋的余
地,所以还能够进食,这样就不要吃大承气汤了,可以用
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是治大便硬的。大承气汤有芒硝,小
承气汤无芒硝,有芒硝才能软燥化坚,没有芒硝就是治疗
.但硬.,用大黄就可以了。
216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
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C229
这一条讲阳明病的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我们在太阳病篇已经介绍了,讲了三个妇
人病,经水适来、经水适断,刺期门、吃小柴胡汤啊,或
者不用治疗。这些病是随其经水之来而热郁,热随血去,

不治而可自愈。现在介绍的阳明的热入血室,历代注家有
争论,争论的焦点在阳明病热入血室和太阳病热入血室是
否一致。如果说一致,都是妇人病;如果说不一致,这个
不是妇人病,是男性的病。太阳篇提到妇人,那就是妇科
的病;阳明病未提妇人,那就是男性的,这是一种观点。
也有人认为此为男女都可以有的,阳明病下瘀血,此为热
入血室,男人可以得,女人也可以得,这是广义的。实际
上,这条还是侧重男性,因为以前讲女人,未讲男人,这
条讲男女都有,实际上是侧重男人。喻嘉言认为单独是男
性的病,柯韵伯、方有执认为此病为男女具有之病,《医宗
金鉴》与喻嘉言观点相同。
可是,也有的注家认为此病是妇女病,非男子病。因
为热入血室,此病局限于妇女。既然存在两种看法,哪种
对,哪种不对?我查了《脉经》和《金匮要略》,都将此病
列于妇人篇中,所以我个人认为此病还是妇女病。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阳明病有经证、有腑证,经
者是经表之证,正是妇女月经时来,下血就是来月经,在
经之邪因经血时来,故热入血室。热入血室也可以发生谵
语,这种谵语和阳明病大便硬的谵语不同,热瘀血滞的谵
语是因为血中有热,影响于心,与大便燥结引起的谵语的
病理变化是不同的。阳明病的汗出是周身汗出,热入血室
的汗出是但头汗出,为什么?因为血中有热,非气分之热,
热气上蒸,头上有汗,身上无汗。与阳明病相比,一个是

气分病,一个是血分病。同时病人是妇女,经水时来,所
以治疗时要刺期门,随其实而泻,解除血滞之热,肝胆疏
利,阴阳营卫调和,濈然汗出,病就痊愈。此条与阳明病
有鉴别诊断价值,本病属于妇女病。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
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C230
这一条讲述阳明经腑同病的治疗法则。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说明阳
明的经腑同时有病,腑有燥屎,故谵语;经表有风邪,故
汗出。此汗出代表阳明经中有风邪,谵语说明有燥屎在腑
肠,为腑实。不要只看到病人有燥屎,还要看到有表邪,
故下之不能太早,要等到外邪过经到里以后才能用下法。
若下之太早,会导致表邪入里,出现语言必乱、谵语,此
为一种解释。也有一些注家不同意以上见解,将这一条的
..字改为..字。泻下时要注意经表之邪是否解了,
如果经表之邪解了,就可以下之,若经表之邪不解,就不
可以下之。他们认为此病属于里实证,应用大承气汤,但
是要注意表邪是否已解。
此条两种解释一致的是,阳明病燥实应当马上泻下,
但表证未解时不可下之太早。两种解释不同之处在于,一
种认为此条为表里皆病,故云.此为风也.;一种认为此条
为里实证,故云.此为实也.。阳明病中有表不解的,应当

先解表,表邪解后,方可下之,不可引邪入里。.汗不厌早,
下不厌迟.,下法一定要照顾到太阳之表和阳明经表之证未
解,表未解而下之太早会出现语言必乱,不管哪种解释,
体会这一条的精神是最重要的。
218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
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
谵语。C231
这一条说明,如果里证已实,反而发汗,更增加津液
的丢失,更增加了胃肠的干燥。此条与上条有对比的意思,
说明下之太早是错误,但已成里实,却仍发汗也是错误的。
.伤寒四五日.,就疾病的发展来说,邪气已由表入里,
病程较长,脉沉主里,脉浮主表,即使病人发热,也是里
热而非表热,不应发汗。如果发汗,则里面的津液越出,
胃肠干燥,.大便为难...的意思是求而不得谓之难,
因津液越出,胃肠干燥,故大便燥结,成为里实,病人会
大便硬、谵吾,构成阳明病。病起初不太厉害,邪气将入
里,脉沉而满,还未到中焦,还在上焦,但是因为误发汗,
伤了津液,造成了中焦的阳明里实。这说明,下之太早不
对,下之太早,表虚里实,会出现语言必乱。但是不应发
汗而发汗,也不对,会构成阳明里实,这些都是治疗的错
误。我们在临床上容易犯此类错误,张仲景提醒我们要注
意此类问题。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

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生
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C232
这一条主要论述三阳合病以阳明之热为主的,治在阳
明要用白虎汤清热邪。此为清法,不是下法。
此条病机为三阳合病,邪热较甚。太阳、阳明、少阳
经的病症不分先后,同时出现,叫做三阳合病。腹满、身
重、口不仁,腹满属于阳明有热,身重是太阳有热,难以
转侧是因为少阳有热。三阳经之热邪甚,三阳经气不利,
此人出现肚子胀满,身体沉重,翻身困难,即.腹满身重.
.口不仁而面垢.,阳明有热,胃热会出现.口不仁.,即
口不能辨五味。《灵枢经》云:.胃和则知五味也.,也有个
别注家认为,口不仁就是不能说话,此种看法较为牵强。
.面垢.指脸上看上去似乎有尘垢,这是因为阳明经脉行
于面,阳明之热蒸于面,面部会出现出油的现象。
胃里有热,患者会出现谵语神昏,热邪逼迫膀胱,患
者神昏,小便不能控制,就会出现遗尿。腹满、身重、口
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这些症状反映患者热邪很盛,
主要是胃热盛,若患者自汗出,就用白虎汤。这是因为三
阳合病,但阳明之热最为突出,要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液。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患者还有太阳经证而发汗,患
者就会说胡话,这个说胡话的症状比过去谵语的症状还要
重,因为伤了津液。如果泻下,不但伤胃阴,还要伤胃阳,
患者就会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这是治疗的错误。发汗是

错误的,攻下也是错误的,只有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液才是
正确的。
总结一下,阳明病治疗集中起来有三个法,第一个是
治经表之邪,还要发汗,叫汗法;第二个是病已在腹,胃
家实了,要用下法;第三个是阳明的热证,也在腑也在经,
只是热,未成实,要用清法,既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
这是很严格的,学习《伤寒论》要掌握它的尺度,掌握它
的理法方药的严格性,病在某一个阶段就要用一个什么法,
要恰如其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
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C233
这一条讲既不可汗也不可下。从本条到第C237条论
合病、并病,是围绕着阳明病热证的清法叙述的,阳明病
热证很容易发生误汗、误下的问题,尤其容易发生误下。
柯韵伯说阳明病开头三法是讲清的,由热证到燥实证的转
变有一个过程,阳明热证绝不能当做阳明燥证治疗。如果
不遵循这个法则,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脚冰凉,额上生汗
就是说汗珠在额头上挂着而不下流,阳虚出汗就是此种汗。
热证绝不能当作阳明燥证来治,医者不能违背这一法则。
三阳合病,热证未成实,即使出现腹满、身重、遗尿、
谵语,但是未出现阳明燥实证的腹痛、绕脐痛、转矢气、
潮热的症状,热邪散漫而独盛于阳明,治疗用白虎汤。三

阳合病,只取阳明,阳明之热一解,三阳之热也就解了。
发汗伤阴,泻下伤阳,都不可以。在太阳篇已经讲了白虎
加人参汤证,也讲了阳明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以烦渴、
欲饮水数升、背微恶寒为主,说阳明本经之热的问题,比
较好掌握。阳明篇的三阳合病,热在阳明就不好辨,易犯
误汗、误下的错误,应当引起重视。如果我们未学此条,
见患者有腹满、身重、遗尿、谵语,可能开承气汤,这是
错误的。
C233条是与三阳合病做比较的,三阳合病不让用
承气汤,此条要求用承气汤。.二阳并病.是太阳和阳明并
病,先出现太阳病后又出现阳明病,发病过程中太阳病已
经不存在,.但发潮热.说明病已集中于阳明,.手足漐漐
汗出.,邪气壅于胃,胃热逼迫津液外渗,手足脾胃所主,
故手足漐漐汗出。胃肠津液就干燥,所以大便难、谵语。
大承气汤证已备,一泻下,燥热燥屎得以排出,病就会好。
上条未提大便难的问题,只有谵语而无潮热,同时还是三
阳合病,热是散漫之热,不是完全聚集在里,所以不能泻
下。所以此条为可下证,上条为不可下证。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
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
苔者,栀子豉汤主之。C234

通过学习这条,我们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此
为热证而非实证,所以不能按实证去治;另一方面,此病
在临床很容易误治,误发汗、误下、误用温针和烧针等,
尤其以误下容易发生。
此条开头27个字说明阳明有热,和第C201.阳明
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
之,则腹满、小便难也.的证候基本相同,不同在第C201
条有发热恶寒,而第C234条为不恶寒、反恶热。很多注
家对此两条的联系没有看清楚。第C201条说明经腑有热,
表里不解,故外有发热恶寒、脉浮而紧,内有口苦咽干、
腹满微喘,是经腑皆病,经表之邪未解,故不能泻下,若
误下,就会腹满、小便难也。第C234条症状与第C201
条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经表之邪已经入里,.脉浮而紧,
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主要反映阳明的热证,治疗应该用白虎汤清热养津液。如
果误认为是经腑之证而发汗,胃燥严重,就会烦躁,心里
烦乱,谵语。若误用温针,病人就会恐惧不安,睡不着,
烦躁,因为烧针既可助热又可伤心神。泻下也不可,因为
患者脉浮而紧,邪热散漫,未凝聚于肠胃,不是腑实证,
所以泻下后,患者就会胃中空虚,邪气就会趁机而入而动
膈,心中郁烦不解,舌上会出现黄苔,病位位于上脘,就
用栀子豉汤治之。
栀子豉汤见于阳明篇,也见于太阳篇。太阳篇中表邪

刚抑郁于胸,未与痰水互结,用栀子豉汤来治疗。栀子厚
朴汤就是栀子豉汤去豆豉加厚朴、枳实,可以清阳明的上
脘之热。热邪入胃,有在上、在中、在下的不同,因此症
状不同,上脘介于阳明的表里之间,所以柯韵伯说栀子豉
汤治疗阳明病的半表半里。举例来说,太阳病的表证在皮
肤,太阳病的里证用五苓散利小便。阳明病的表证就是栀
子豉汤证,阳明病的里证就是承气汤证。柯韵伯说阳明病
的开手三法,就是清上、清中、清下,不令其燥其津液,
不令其水聚于胃。《伤寒论》因为历代注家的见解不同,已
经有所发展。
热在上焦,心中懊憹,舌上胎者,用栀子鼓汤治疗。
栀子豉汤治疗胃之上脘之火热之证,既有清的意义,又有
宣的意义。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C235
这条承上条,论述热邪由上焦胸膈入于中焦的证治。
如果邪热入于中焦,伤了胃阴,就会口干舌燥,渴欲饮水,
饮不解渴,用白虎汤清热,人参生津液止渴。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
苓汤主之。C236
猪苓汤方
猪茯胶泽滑一两 咳呕心烦渴不眠
煮好去滓胶后入 育阴利水法兼全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
内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关于这一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若阳明之热
影响到下焦,热与水结,会使小便不利而蓄水。小便不利
的原因有阳虚有寒,有阴虚有热。阳虚有寒的要用温药温
通,如五苓散;阴虚有热的要用猪苓汤,脉浮发热说明患
者有热。另一种解释认为,此条属于白虎汤证,由于饮水
过多而小便不利,要用猪苓汤清热、育阴、利水。阳明上
焦火郁用栀子豉汤,下焦水郁用猪苓汤,中焦有热用白虎
加人参汤。
猪苓汤方由茯苓、猪苓、阿胶、滑石、泽泻组成。茯
苓、猪苓、泽泻三个利水药,作用同中有异。茯苓、猪苓
淡渗利水,泽泻也是利水的,此为共性。但茯苓、猪苓在
利水时可以交通心肾,茯苓宁心,猪苓入肾,使心肾相交;
泽泻在利水时可以养阴,使阴水上行。滑石利水同时使阳
气下降,也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阿胶为血肉之品,可以滋
阴。五苓散用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桂枝通阳,白术健
脾。陈修园总结猪苓汤为育阴利水清热,真武汤为扶阳振
水驱寒。少阴病阴虚有水用猪苓汤,阳虚有寒有水用真武
汤。肾能主水在它的阴阳,少阴为阴阳之根、水火之本,
既有阳虚停水的情况,也有阴虚停水的情况。
猪苓汤临床用途广,如肾盂肾炎会出现尿血,如果出

现脉弦而细,心烦失眠,舌红少苔,尿血,腰痛,应用此
方很有效。可以加两味药:旱莲草20~30g,三七粉1g
服,服后有明显疗效。此方还可以治疗肾结核,妇女泌尿
系感染如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
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C237
这一条论述了猪苓汤的禁忌证,以及它与白虎加人参
汤证的鉴别。
汗出多而渴,小便利者,属于白虎汤证,不可给与猪
苓汤。白虎汤证与猪苓汤证的区别在于,白虎汤证是伤津
液,猪苓汤证是津液停留。汗出多而渴,小便利者与猪苓
汤是错误的,此条之渴是由于胃中燥引起的,而非猪苓汤
证之水热互结引起的,用猪苓汤会虚其虚而实其实。热在
中焦用白虎加人参汤,下焦水郁用猪苓汤。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
汤主之。C238
这一条论述表热里寒的格阳证治。
表热为标,少阴阳虚有寒,格阳于外,故而发热,汗
出,是里寒造成的表热。阳气浮于外,故脉浮;里面阴寒
甚,故脉迟。阴寒生于内,阳气不能腐熟水谷,故下利清
谷。用四逆汤补阳救里,阳气内敛不格拒于外,就会热退;
阳气充足,阴邪退去,下利清谷就会好。此证虽脉浮,不
可发汗,因患者下利清谷,有里寒。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C239
这一条承上条,论述胃虚寒证。因为消化功能在于阳
气的活泼,胃气的鼓动,现在胃里虚寒了,他当然就不能
食了。不但不能食,连喝水都成问题。饮水则哕,那么如
果稍微的喝一点儿水他就哕。为什么会哕?本来胃里就虚
冷了,再喝一些水,水又属于阴的,所以不但不雾化,而
水也不能消,水寒之邪就加重了胃中的虚冷,所以就作哕。
伤寒和杂病不可分的,这一条是讲杂病。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C240
这条要跟第C239条对比起来看,第C239条讲胃中
虚冷,饮水则哕,而这条则讲阳明经中有热,能食则衄。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是阳明的热在经。热在经和
热在腑不同,一个浅,一个深。这个人还能食,成无己说:
.能食者,里和也。.也就是说胃气还旺盛、胃气还和。这
和前面不能食者胃中虚冷不一样。那个是不能食,这是能
食,经表有热,腑气充盛,正气抗邪,经表之邪要往里传,
那就难了。经中之邪只有在外解了,经热迫血妄行,从鼻
子里出血,就是衄血。既然不能往里传,正气拒邪外出就
从衄作解。太阳病不出汗,鼻子出血作衄而解,阳明病也
有作衄而解,因为阳明经走鼻。太阳经作衄而解的时候就
还有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
故也。.等到阳明了,胃中能食,这时候口干鼻燥就可以作
解了。阳明经和太阳经虽然都是经表,阳明比较深,所以

它作解是这样一个情况,二者有所分别。
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
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C241
这条论阳明上脘有热的证候和治法。
阳明病指的是阳明的经表之证。外有热而手足温,是
阳明的经表有邪,阳气受阻。温也是热的意思,不凉而热。
这样就应该清透阳明的经表之热,此时泻下是错误的。如
果医生用了泻下之法,阳明经表之热就会趁着误下这个时
机而内陷。这种经热入内,和水互相凝结,就会构成结胸
证;如果不发生结胸证,只是热郁在上脘,就心中懊憹,
饥不能食,经邪就要往腑里来了。经邪到腑也有上、中、
下的不同,有白虎加人参汤证,有猪苓汤证,也有栀子豉
汤证。
这一条也是这样的,经邪误下之后,热蕴上脘,也可
以说是阳明的半表半里,为什么?也就是说还没到阳明之
里,还没有到阳明胃肠的深度,仅在上脘。出现心中懊憹,
这和客气动膈的意思是一致的。因此这个人就发生了火郁
之烦,郁结之烦,心里闹腾,烦躁不解。由于心中懊憹,
胃里就不舒服,所以知饥而不能食。有热不是有寒,所以
能够饿;热气郁结,热气还要往上熏蒸,所以不能吃东西。
胃的上脘有热,热气上熏,所以就不能食,而且还但
头汗出。..有局限的意思,只是头部汗出,其他无汗,

这是热邪上熏,不能够外达,和阳明病的中焦燥热外越的
濈濈汗出、手足汗出不同。阳明病是以汗出为准的,像这
样但头汗出的,一个是热郁,热在上焦还没在中焦,所以
汗就不能周身而出,只能限于头部。热邪蕴于在胃脘,动
犯于胸膈,不能食而头汗出,心中懊憹无可奈何。
栀子豉汤能够宣透胃上脘的邪热,既能清又能透。因
为有豆豉,根据柯韵伯的见解,凡是已经到上脘懊憹的证,
吃了栀子豉汤是必吐的。这一吐,其在上者因而越之,就
把上脘之邪吐出去了。也是火郁则发之,邪气就解了。阳
明病的清法里,不仅有白虎汤,还有栀子豉汤。太阳之热
也好,阳明经中之热也好,三阳合病的邪热也好,只要是
出现于阳明,刚一接近阳明胃腑,还在上脘,没能够深入
腹地,非栀子豉汤不可。
栀子豉汤证,一个是心中懊憹,一个汗出,只是头汗
出,不能够周身汗出。这和阳明病白虎汤证气分热的大汗、
大渴不同。栀子豉汤证病位比较高,接近于膈,是处在太
阳之里,阳明之表的这样的一个部位,柯韵伯叫做半表半
里之邪。这时候的用药只能够用栀子豉汤,白虎汤是无能
为力的。所以上边的是火郁,下边的是水郁,中间就是燥
热。这就是阳明病的三法,上、中、下的三个法。因为这
时候还没构成.胃家实.,也可以说是.胃家实.的一个轻
的阶段。这个层次一定要清楚。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

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C242
从这条到第C244条是讲阳明病的和法,论阳明少阳
合病而治疗在少阳,和三阳合病治在阳明不同。
怎么知道这条是阳明病?因为有潮热。潮热的热型属
于阳明,是胃有热。如果是胃家实,就应该大便硬、大便
燥结,这是典型的阳明里实证。现在是大便溏,小便自可。
大便有点儿稀溏,不成形,小便还自可,尿的既不多也不
少。和潮热来对比分析,就看出来肠子里的燥热还没能够
成实,所以大便是溏的,不是小便数少,不是小便多,而
是小便还自可。如果大便燥、小便数,就是肠中燥屎,现
在还是大便溏,小便自可,就是说胃还没能够成实。
单凭潮热这一证来看,像是阳明病成实了,从大便溏、
小便自可来分析,肠还没能够成实。热未成实,热是热,
实是实,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混淆。这个情况能用承气汤
吗?不能用。它是大便溏,而不是燥热下盛、热结旁流。
同时,.胸胁满不去.是辨证的关键,这个提法意味着以前
就有胸胁闷。这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这个症状还是胸
胁闷,有少阳证的胸胁闷。不去就是邪还在少阳,少阳之
邪还没能完全进入阳明,阳明有热但没成实。
这是什么病?就是发潮热而胸胁闷,大便还有点儿溏,
小便还自可。这就要治少阳,用小柴胡汤。因为见了少阳
主证,用小柴胡汤清透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潮热好了,阳
明和了,少阳利了,这个病就好了。宋朝的《苏沈良方》

里提出柴胡解热的问题。小柴胡汤是散毒解热的,能治五
种发热,包括发热,、往来寒热、潮热、瘥后热、有时发热。
五种热里就包括潮热,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治发热还能
够理解,怎么还能治潮热?这有根据的,在这一条就说出
来了。还能治瘥后热,就是伤寒病好了以后又发热,它也
能治。
大家就要问了,小柴胡汤治潮热怎么理解?潮热者是
阳明,小柴胡汤治胸胁满可以,现在用来治潮热,能行吗?
这就不要怀疑了。因为阳明病的潮热有轻有重。我们过去
说的阳明病日晡所发潮热,发则不思饮,循衣摸床,痞而
不纳,那个厉害,所以不大便五六日甚至十余日,那个劲
头多足。这个大便溏,小便还自可,虽然午后有发热,对
于精神、对于身体没有什么影响,所以热虽然是由于阳明,
但并不太重,和阳明的燥实之热对比是轻的。所以用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亦能和解阳明。因为少阳主枢,里没有燥
实,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要有什么怀疑。由此可见,凡
是外感型的潮热,只要大便不燥结,就可以考虑用小柴胡
汤治疗。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
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
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C243
这一条说明阳明病不大便也可用和法。
少阳之邪未去,会有胁下硬满和呕。少阳病但见一证

便是,不必悉具。胁下硬满是少阳病一个主要症状,是少
阳之气不和。呕是胃气上逆,少阳病就有呕。为什么还有
不大便?看看吧,有少阳的问题,有胁下满和呕,不大便
属于阳明,这是一个少阳病和阳明病的并病,或者是合病
啊。那么用大柴胡汤吧。大柴胡汤泻阳明又和解少阳,太
阳篇是学习过,心下急,郁郁微烦,大柴胡汤主之。但是
大柴胡汤证的不大便,有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舌
苔要见黄。因为一见阳明热,舌上苔也就黄了。现在.
上白苔者.,正在这关键时刻张仲景一锤定音,舌上不是黄
苔,是白苔。
白苔是什么?白苔是少阳之苔而不是阳明之苔,说明
邪还在少阳还没入阳明。没入阳明,也就不属于阳明燥热,
还是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所以舌上白苔。少阳病丹田有热,
胸中有寒,是表寒里热,还是有点儿半表之寒,没能够完
全化热,因此舌苔是白的。不大便见白苔,不能下,可予
小柴胡汤。泻阳明是错误的,也不能使大柴胡汤。那就问
了,不大便也好几天了,小柴胡汤不泻大便,大柴胡汤可
以利大便,怎么能用小柴胡汤通大便?
张仲景认为小柴胡汤也能通大便。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疏理肝胆,能疏通三焦。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都是少阳,
少阳主疏泄,它管气、管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
终始也.,它能通达气和水。小柴胡汤能够调整、和解、调
理三焦之气;上焦得通就是气达而不郁了,津液也就得下。

不大便并不是阳明燥热,而是肝胆之气郁结、上焦不通所
致。服了小柴胡汤,上焦就得通,气就利了,津液得下了,
大便自然而然也就下来了,也就是六腑就利了。胃气因和,
上焦的气机利了,下焦的津液下达了,中焦的胃气也就和
了,呕吐也就止了。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
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
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
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
小柴胡汤。C244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
腹满加哕者,不治。C244
这一条和上边两条是有联系的,都是有阳明病合并有
少阳病。上边这两条都是少阳的热证,这一条是.阳明中
.,少阳有湿热,这是不同的,所以出现了黄疸。但是,
都是阳明和少阳两个为病,前两条是讲少阳有热,这一条
讲少阳有湿热,以及湿热发黄的证治。.阳明中风.,这是
说发病的来路,阳明被风邪伤中。
.脉弦.,是少阳之脉,把弦脉放在第一位。浮大是阳
明的脉,从脉上来看,有少阳之邪,也有阳明的热邪。.
气,腹都满……鼻干不得汗.这些反映阳明的经邪和它的
浮热。什么叫腹都满?古代用这个..字,是..
的意思,认为肚子全满了,不是局限在某一部分,是整个

的肚子都满了。满是胀满,肚子胀满是阳明病。
鼻子干还没有汗,意在言外,这个病有发热,怎么知
道?因为上面写着.外不解者,病过十日.,开头还说.
明中风.。阳明中风还有外不解,这样来说这个病有发热,
鼻干发热,没有汗,这是阳明经里有邪。腹都满就是腑气
不利,这些症状说明阳明的经、腑有邪。尤在泾就说是阳
明的郁热,如果完全是阳明的里证,那脉就不应该浮大,
应当沉实、沉紧,应当汗多。现在不发汗,发热鼻干,腹
都满,说明阳明经腑都受邪,但是没有说到大便燥结、大
便难,也没说潮热、腹满疼痛拒按。所以这时候依然是阳
明湿热,不是阳明燥结,同时经表之邪还没有能够完全入
里。
为什么短气?因为阳明的表里之气都闭郁了,所以它
就短气。.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
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这里还有潮热,有潮热是属阳明
的。这里也有少阳证,如.胁下及心下痛.,头一条讲.
胁闷不去者.,第二条讲.胁下硬闷.,那么第三个讲.
下及心下痛.,从胁下开始,这是少阳的主证。胁下及心下
痛还加上肚子胀满,所以这个人就挺难受的。.久按之.
按之就是揉按,用手接着来回揉。.气不通.,还是胀闷、
气不通。这个人.嗜卧.,就是总愿意躺着,不愿意动弹。
.一身及目悉黄.,全身都见了黄色,小便还困难,这是少
阳有湿热的一个反映。

结合临床来体会这个病,现在不是有急性黄疸性肝炎?
因为这里有.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过去中医内科
有瘟黄、疫黄,黄疸,肚子胀满有水,小便尿不下来,这
个病不好治。所以重点在黄疸,因为它描写的症状就是黄
疸病,嗜卧,总想躺着,为什么?因为身上没有劲。一身
及目悉黄,小便还难,小便难就包括小便少,小便困难,
小便色发红、发黄。《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根据《内
经》上的意思作的歌诀:.面目身黄欲安卧,小便浑黄疸病
.。这就是黄疸,黄疸是肝胆的病,所以《伤寒论》认为
它是有热证、热象,就属于胆了。实在少阳,虚在厥阴。
这个病有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就是以黄疸为主的。
小便难就有湿,同时还有热,湿热相蒸,就出现了一
身面目俱黄。这个人还有潮热,午后发热。这个情况很清
楚,一个方面有阳明经腑的热邪闭郁的证候,另一方面有
少阳湿热发黄的证候。由于阳明、少阳都受了邪的侵犯,
所以这个病就很重,热也很重。重到什么程度?.时时哕,
耳前后肿.。时时就是很频繁,哕就是呃逆。这个病既属于
胃,也属于肝胆,胃气逆,肝胆气逆,这个人就呃逆。.
前后肿.,耳前耳后都肿了,阳明之脉、足脉少阳胆经从耳
前到耳后,所以这两经有热,热毒顺着经络往外头发展,
这耳前后就肿了,很像现在的疫毒。这是两经的共有之证。
虽然是这样,因为它在一边、在一侧,在头的两侧,所以
还是侧重于少阳。当时的医生用刺法,.刺之小差.,刺就

带有泻的意思,用针刺泻经中之热,使耳前后肿缓解。刺
哪个地方也没说,是不是这儿肿就往这儿扎,那倒不见得,
它是有经、有穴的,不过没说。根据我的看法,一般扎支
沟、曲池。总之,泻阳明、少阳经之热。这个病稍微好一
点儿,肿稍微好一点儿,没解决多大的问题,这叫.小差.
这个病已经过了十来天,.外不解.指什么?这是概括
之词,用了..,有发热,还有阳明经证,鼻干,不得汗,
发热无汗,这个就是外了,不是里。外邪还不解,病又过
了十来天,.脉续浮者.,续,就是接着阳明中风脉弦浮大
而言的,脉还仍然继续出现浮弦而大。续浮,一个..
字来概括脉还浮弦,没发生变化。.与小柴胡汤.,那怎么
治?治阳明?治少阳?是用清法?是用下法?是用和解之
法?用什么汤啊?张仲景说给小柴胡汤,因为这个病已经
到少阳。少阳与阳明合病也好、并病也好,只要是少阳病,
都要以治疗少阳为主。三阳合病治在阳明,是用的清法,
离开了清法,其他的方法都不合适,要违反少阳的禁忌,
汗、吐、下是少阳的禁忌。这个证恰恰以少阳的症状突出,
而且还有黄疸,所以不能用白虎汤的清法。三阳合病白虎
加人参汤是治汗出的,烦渴汗出的才能用白虎汤。这个还
没出汗,所以给他吃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助其枢机,能够清表里之热,也
能够治疗黄疸。因为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也有治疗黄疸
的作用。《金匮要略》有黄疸篇,.诸黄,腹满而呕者,宜

柴胡汤。.这条有腹都满,但是没有呕,有胁下及心痛,所
以也可以用小柴胡汤。阳明虽然经腑都郁,但是还没到大
便燥结的程度,还可以用小柴胡汤清透少阳、阳明的邪热,
治黄疸。根据我们现在来看,张仲景所说.与小柴胡汤.
不是.宜小柴胡汤.,也不是.小柴胡汤主之...就是
给,意思是不是说,临床医生应该结合病的情况,对小柴
胡汤进行加减。小柴胡汤本身就有加减治法,至于小便难,
一身面目悉黄了,胁下及心下痛,久按之气不通,给小柴
胡汤还能给用大枣吗?小柴胡汤用十二个大枣,那不更痛
了?.胁下痞硬大枣除.,得把大枣去了,加一点儿牡蛎。
小便难,面目都黄,有湿热了,应该加上一点儿茵陈、五
苓散,也应该加上点儿茯苓。口渴者加瓜萎根,去半夏。
胸中烦者去半夏,加瓜蒌实。可以加上一点儿清利湿热的
药,清热解毒的药,耳前后肿加上连翘,加上点儿大贝这
都是可以。所以要活用,不要太死。学古人之法,就是要
活,灵活起来。
如果这个病没有少阳的湿热发黄,也没有阳明的里证,
脉但浮而不弦大,.无余证者.,没有其他的证,只是阳明
的经证,.与麻黄汤.。这时候可以使麻黄汤解阳明的经表
之邪。因为脉不弦,没有少阳证,也没有阳明的腹都满,
所以就可以吃麻黄汤。一个无余证,脉但浮,就把界限勾
画出来了。这个病有预后不良的问题。.若不尿,腹满.
肚子又胀满,不尿肚子就胀满,.加哕.,原来的时时哕现

在又加重了,还有发黄,.不治.。张仲景说:.这个病我治
不了了。.张仲景没辙了。为什么这样的病就不治了?不尿
腹满谓之关,关就是关上门的关,哕逆而甚谓之嗝,就是
打嗝的。《难经》上说:关格之证出现,就是阴阳之气不通,
升降之机不利,升降之机已绝,所以这个病就难治,甚至
是不治。我们结合现在的临床看看这个病好不好治。黄疸
病,一身面目俱黄,小便难还有潮热,还有肚子胀满,不
尿。黄疸性肝炎,到了尿不下尿来,肚子胀满,腹水也有
了,上面打嗝,挺频繁的,叫嗝忒黄、嗝忒瘟。瘟就是传
染病,瘟病。不管是急性也好,慢性也好,黄疸不消,肚
子胀,下边尿不下尿来,上边不是暖气,而是打嗝忒,现
在说就是膈痉挛,打嗝忒不止的,这个病就危险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0: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
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
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C245
蜜煎导方
蜜七合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
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
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
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
便出。
这一条介绍阳明病的外导之法。
阳明未成燥实,只可以用外导,不可以用内攻之法。
阳明病的自汗出,这是它的规律,如果发汗,津液更受伤
了。津液受伤,而.小便自利者.,就是小便也不能调节了。
发汗后伤津液,应当小便少。若是小便少者,津液还能调
节肠胃之燥。现在,津液不能调节,.此为津液内竭.,小
便也利,又出汗了,所以肠胃的津液就竭乏了。竭者乏也,
就是缺乏了。津液竭乏,大便就硬了,.虽硬不可攻之.
大便硬是由于津液的竭乏,而不是燥热导致的,不同于阳
明病的燥热的内结,所以不能用承气汤攻下。
只是津液内竭的大便硬,没有腹满疼痛、拒按这些症
状,也没有潮热、谵语的症状,它和承气汤证还不一样。
承气汤证是有转矢气,大便下不来,没有便意。但是这个
有便意,.当须自欲大便.,有便意,肠子里大便硬了,津
液内竭,要用导法。
在什么时候用?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他.当须
自欲大便.的时候,大便燥结的程度还不很厉害,还有排
便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不能把大便解出来。医生用导法,
也就是恰好在这时候用。为什么?就是因势利导,他想要
大便又出不来,给他帮助一下子,用外导之法,大便就下

来了。
.宜蜜煎导而通之.。蜜煎导,是润肠止燥之外导。.
土瓜根.,或者用土瓜根,土瓜根是宣气通燥的一种外导之
法。.与大猪胆汁.,要用一个大的猪胆汁。猪胆汁的导法
叫清热润燥的导法。.皆可为导.,就是皆可用作导便的方
法。这一条的病位在直肠,肛门上面的那么一块。这个地
方燥结了,他有排大便的要求,但是排泄不出来。由于津
液缺乏、肠中干燥所造成的,不要用承气汤,要用外导的
导便的方法。因为它就那么一块,在直肠,里边没有多少
燥热。不要小看导便的方法,这也是解决阳明病的一个方
面。
中医在后汉时期就有了导便之法了,是医学上的一个
突破。根据中外医学史来验证、来考察,就是中国的导便
之法,先于世界各国500年。而且,使用的方法丰富多彩。
.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告诉我们要有
选择性。肠子要是燥的,就用蜜煎导,蜜又是滋润又滑利。
如果肠子燥又见有热,用猪胆汁。用大的猪苦胆灌肠,猪
胆汁不但能够润燥还能清肠中之热。有的医学家们又提出
来了,冬天可以用蜜煎导,夏天可以用猪胆汁。如果六腑
之气不利,大肠燥,腑气还不利,气血还不利,小肚子还
有些胀满,这时候可以用土瓜根。土瓜根能够宣气润燥。
现在需要讲一讲怎么样用导法。现在有灌肠,肥皂条,
人家都有了,这个老掉牙的东西还讲什么。这个东西还是

要讲一讲,因为它早于世界,还得看看。蜜煎导,蜜煎就
是煎蜜,把蜂蜜放到勺里,放火上煎,就是煎蜜。为什么
要煎蜜?因为蜜里带有水分,煎一煎可以把水分给蒸发出
去,黏度增大,最后就比较稠厚了。拿出来稍微冷却,见
凉就变硬。两个手,抹上一点儿油,把蜜搓成个头锐、后
面稍微粗的长条,这个地方有个凹陷。一共搓三枚,给肛
门里送进去一个。一个不行,然后送进去第二个,第三个。
这三个送完以后,护理人员或患者自己用一块干净的布把
手包上,然后用大拇指在肛门里捂住,捂住以后要忍耐一
会儿。不捂住不行,蜜见了凉就硬了,到肛门里见热就化
了。大便硬是因为缺乏津液,蜜一融化,肠子里得到润滑,
大便就下来了。下的时候不要马上松手,还要用手堵着。
书上是这样记录的,有旁流了、堵不住了,然后再放手,
一下子大便就下来了。不要松手太早,还没等下来,一松
手,蜜就下来了,这会影响导便的效果。
猪胆汁怎么导?用一个大新鲜的猪苦胆,把它切开口,
然后用一个干净的小的竹管,就插在开口里,接插好后一
头用油,现在有凡士林了,抹点儿凡士林就可以。然后把
小竹管插入肛门里,要稍微深一点儿,外头,就像大粪球,
用手捏着,一点儿一点儿把猪胆汁就打进去。等猪胆汁进
肠子里,一会儿大便就可以泻下来,这是第二个法子。
土瓜根这个方子缺了。根据晋朝抱朴子葛洪《肘后方》,
土瓜根的外导治导便不通法,土瓜根捣成汁,然后把它用

竹筒往里倾斜着灌入肛门,这是外导的三法。猪胆汁不太
方便找,一般用蜜煎导的机会多一点儿。阳明病有下法,
下法里有导法,将来以后还要讲脾约丸,脾约丸是一种治
疗习惯性便秘的丸药。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
也,可发汗,宜桂枝汤。C246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
麻黄汤。C247
这两条是讲阳明经表之证的治疗。
这个病是发热而汗出多。发热、汗出多是不是阳明病
的外证?不是,因为还有微恶寒。那么,这是不是太阳的
表证啊?也不是。因为太阳表证的汗,太阳中风的汗也不
多。汗多,恶寒恶风比较轻微,没有头项强痛,就是阳明
经受邪了。因为阳明经比太阳经稍微深一点儿,所以就汗
多一点儿,恶寒轻一点儿,也没有头项强痛,脉由浮缓变
成脉迟。治疗还是用桂枝汤。桂枝汤解肌发汗,因为它有
微恶风寒,还有表邪未解。这是阳明的经表之证,不是阳
明的内热蒸发于外的外证,应当加以鉴别。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主,提纲就是.阳明之为病,胃家
实也。.但也不局限于胃家实的一个证候,也有阳明病的经
表之证。胃腑是在里的,三阳的病都是反映六腑的病变,
它是里证。腑的经脉可以行于外,因此,我们把阳明病的
表证就叫经表之证。表是一个定位,经是受邪的经络。由

此可见,阳明病里也有表里、寒热、虚实。
阳明经的经表之证和太阳病的经表之证,治法上是相
同的。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但是在表证的程度
上、病情的反映上,二者有所区别。譬如,太阳病的表证
一般都是恶寒多,汗出少;阳明病的桂枝汤证就恰恰相反,
它汗出多,恶风恶寒轻微。原因在于,太阳主表,阳明主
肌肉,阳明的表比太阳的表的部位就稍微的往里一点儿。
邪气有向里了,就微有恶寒,汗出就多。.阳明病外证云何?
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张仲景早在前边总纲
里就给我们列出了一些鉴别点,如果里证的发热汗出,没
有恶寒;经表证即使微恶风寒,不得当作里证来论。这样
还得给他发一点儿汗,所以还得用桂枝汤。
上边这一条意思明白了,下边这一条就触类旁通了。
阳明病经表受邪,受到寒邪,就无汗而喘,外表受风寒之
邪所闭,使肺气不利、肺气不宣,可以无汗而喘。这里没
提出来阳明病头项强痛,因为它这个经不在太阳了,而在
阳明了。既然不提太阳的头项强痛,它是阳明的经表之证,
所以有的注家说,意在言外,应该有目痛、鼻干、额头作
痛的特点。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缘缘面赤,这些是阳
明经证的反映。既然是叫阳明的脉浮,阳明病的脉迟,因
为前面是冠以阳明,所以就应该有阳明经表的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