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hhbffq

刘渡舟教授伤寒论讲稿[z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5: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
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
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
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C148
这一条是论述太阳病误下后,.以脉测证.之法。.
脉测证.在《伤寒论》里常有这种情况,但是.以脉测证.
.以脉定证.是不一样的。什么叫.以脉定证.?就是
说这个人出了一些病,到底是什么病?最后一切脉,.脉浮
者,病在表也.,就是不论是什么,.脉浮者,病在表也,
当先发汗,与桂枝汤.,就得先发汗了,这个叫.以脉定证.

带有纲领性的问题。这样的脉就起主要作用,在辨证里叫
.舍证从脉.,以脉为主。今天这些条所说的.以脉测证.
去推理,和那个纲领性的.以脉定证.就不同了。为什么?
它的话说的什么.必结胸..必两胁拘急..必欲呕.,要
是看得太死了,有的时候反倒不符合实际的意义了。这一
条解释的方法很多,按照原条文来解释虽然也能解释通,
但是有些牵强、不自然;《医宗金鉴》把它改了几个字,提
出了一些看法,这一条再讲、再读、再学就比较容易接受、
容易理解一些。因此今天咱们讲这一条,就以《医宗金鉴》
的观点为主。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促’改‘浮’字),不结胸
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浮’改‘促’,两个颠倒过来),
必结胸也;脉紧者(‘紧’改‘细数’),必咽痛;脉弦者,
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细数’改‘紧’字),头痛未止;
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浮滑’
改为‘滑数’),必下血。.根据《医宗金鉴》稍微动一动,
比较好理解。太阳病误下之后,有很多变化,带来很多后
果,下边就是.以脉测证..太阳病,下之后,其脉浮.
浮者就是说是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是邪热未往里陷
入,所以它就不结胸,.不结胸者.。可见表邪的势力也不
太重,.未欲解也.,脉浮还在表,这个病就有欲解的希望。
.未欲解.,也不是就好了,表邪很轻,太阳之邪还能向上
向外,所以这个病不是太厉害。.若脉促者.,误下之后,

脉促而有力,和咱们.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促而无力.是不同的,这脉促,跳得还有劲,这是阳
热太盛,邪气就要入里,说.必结胸也.,从这个发展来看,
恐伯是要发生结胸,热与水结。要是.脉见细数.,就是伤
阴,..是阴伤,..是有热,这个人嗓子要疼,伤了
阴了,少阴之津伤了,少阴的经脉走于牙,所以嗓子要疼,
有虚热了。.脉弦者.,出现了少阳之脉了,所以.必两胁
拘急.,少阳之脉不和了,胸胁必拘急。.若脉紧者.,脉还
是见紧的,..主寒,太阳的表寒还没有去,原来的头痛
还未止,就是表寒还有。如果.脉沉紧.,寒邪就入里了,
里有寒了,胃里有寒,胃气上逆作呕就要.欲呕.。若.
见沉滑...是主热,表邪误下而见沉滑,是必要.
热利.,要协热下利。要是.脉见滑数.,那就里有热,热
伤阴络,大便就要下血。所以这一条就是.以脉测证.
法,也不失好理解,大致的精神掌握就可以了,就按照《医
宗金鉴》的意见,把个别字调整调整,就比较容易理解一
些。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
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
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
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
亦可服。C149

文蛤散方
水噀原逾汗法门 肉中粟起更增烦
意欲饮水还不渴 文蛤磨调药不繁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白散方
巴豆熬来研似脂 只须一分守成规
桔梗贝母各三分 寒实结胸粥一杯
桔梗三分 芭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上件三味为末,内芭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
饮和服。强人半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
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
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
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
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这一条通过水结于表,与水结于里的结胸证相对比,
寒实结胸与热实结胸相对比,以体现水结有表、里、寒、
热不同的证型。
条文中的.小陷胸汤..亦可服.都是衍文。
这一段的意思主要是论水结于表。结胸是热与水结在
里,这是结在表。这是一个了。第二个意思就是说寒实结
胸,寒实结胸和热实结胸就作个对比。同时,这一条也说
出了一个水疗的问题,过去我们讲的是火疗,这个讲水疗,
都是古代的物理疗法。

.病在阳...就是指表,应该有发热恶寒。。.
以汗解之.,应当用发汗之法来解除表邪。.反以冷水潠之,
若灌之.,医生未用发汗之法,反倒用凉水.潠之.,潠者
是喷也,.灌之.是灌溉,是洗的意思,用了水的退热的一
些方法。因为这个人发烧,所以用凉水喷一喷,或者用凉
水洗一洗来降温,这种治疗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所以加个
..字。结果是.其热被却.,在用这个冷水喷也好,洗
也好的,暂时这个热被却了,赵本说..,被劫,当时热
可能稍微退一点儿,但是不能根本解决,所以它.不得去.
这个热不能够彻底治好。
.弥更益烦.,事后它的发热不但不能好,而且比用冷
水疗法前反倒要加重,张仲景用三个形容词说明发热很严
重了,不是一般的。.弥烦..其热被劫不得去,弥烦.
行,.更烦.也行,.益烦.也行,他现在把三个加重的语
气词都用在一起,叫做.弥更益烦.....字讲,
发热更重了;这个..不是.心烦...。那么说明
了什么问题?。
这个热闭郁了,被凉水这么一刺激,皮毛腠理一收敛,
热出不去了,.肉上粟起...就是皮肉之上,就是皮肤
上边起了一些像米粒大的点儿,这是什么?这是受那个寒、
水寒,一喷一洗,寒凝于外,热郁于里,所以肉上就起了
一些像米粒的点儿。.肉上粟起.是代表寒,.弥更益烦.
说它的热未退,反倒加重了,所以这个证发热发得很厉害。

.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意欲.就是..,像有点儿口
渴,要想着喝水,.反不渴者.,但是又不渴,也不能喝,
这个症状就是又想着喝水,还又不能喝水,这反映热被劫,
还在表,还未完全入里,太阳的体表是有水液的,行于三
焦、膀胱,则腠理毫毛其应,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应,
所以三焦的水和膀胱的水都是行于体表的,所谓.雾露之
.。现在热闭了,寒也凝了,那么体表的水液、津液也就
不散了,它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病理变化。热和水完全在表,
而还没有完全入里,症状是想要喝水,但是又不乐意喝水,
这和五苓散的那个表证不解、小便不利、膀胱蓄水、消渴
比较,这个症状是轻的。
怎么办?.服文蛤散.,文蛤散能够清在表的阳郁之热,
又能行皮下之水,对于这个症状是适合的。.若不差者.
如果吃这个文蛤散,好了,那就好了,倘若.不差.,这个
病不好,那就说明水和阳郁之热就严重了,文蛤散的力量
是比较轻的,也就是一味文蛤,意在言外,这个人可能就
不是.意欲饮水,反不渴者.,也可能有心烦、口渴、小便
不利等症,可能要有一些太阳蓄水的情况,病重药轻,就
.与五苓散.。五苓散既能发汗,又能利小便,使太阳的经
腑之邪得到解决,这个病就好了。文蛤散证.其热被劫不
得去,肉上粟起.,是一个皮肤的阳气被冷水所刺激,阳气
闭郁,皮下的水郁了,当然是这个人也没有汗,发烧也不
退,肉皮上还有一些.粟起.,这是水在表的一些症状。

关于文蛤散有两种意见,柯韵伯《伤寒来苏集》认为
这个方子应该是《金匮要略》的文蛤散,《金匮要略》在.
吐哕下利.篇里有一个文蛤散,.消渴.里也有文蛤散,就
是麻杏甘膏汤加生姜、大枣,再加上文蛤,七味药组成,
有点儿发汗解表的作用,所以柯韵伯说这个地方的文蛤散
实际上就是《金匮要略》上的文蛤汤。我个人认为这个事
还值得考虑,为什么?因为从文笔来看;它是一证两方,
就像是我们先予小建中汤,后予小柴胡汤,也是一证两方。
这个.若不差者,与五苓散.,病一个轻一个重,药方也是
一个轻一个重,从这样的行文来看,不见得这个地方是用
麻杏甘膏汤加姜、枣,加文蛤的那个文蛤汤。还是文蛤一
味的文蛤散,这个文蛤就是海里的海蛤,海蛤上头有指纹
的就叫做文蛤。
文蛤咸寒,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能够运肺经,治
咳逆上气、喘急烦闷,有利肺祛痰的作用;第二个,就是
有利小便,治浮肿、行水气的作用,实际上就一个作用,
一个是治肺,一个是利水,一个是开水之上源,祛痰,治
肺气上逆,下边就利小便、利三焦,所以能治水肿。这个
证,阳气闭郁使皮下的水液停滞不行,所以外边没有汗,
里边还高烧不退,想着喝水又不能喝,水热之邪在表,还
未完全入里,先给吃文蛤散;如果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
利、也渴了,那就要吃五苓散,这是一证两方,有轻有重。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寒实.就是水寒气冷所凝

结的痰饮类的东西,这些物质凝结在胸、在心下,就使心
胸之阳受阻,出现一些疼痛、痞硬,甚至还有一些疮疡之
症,这个就叫寒实结胸。寒实结胸和热实结胸是不一样的,
那个是热与水结,这是寒冷和痰水凝结,所以它也疼、也
痞硬,甚至还气喘咳逆。寒实结胸和热实结胸的鉴别在什
么地方?.无热证者.,寒实结胸没有烦渴,没有发烧,没
有那些热实结胸的所有的热证,没有热证不等于没有实证。
比如脉,大结胸脉是沉紧的,寒实结胸脉也是沉紧有力的,
不是个虚脉,沉迟、沉弱就是脏结。虽然,寒热是不同,
但是在邪实方面还是相同的,所以脉也是沉紧的,有的大
便也是不通的,所以这才叫实。.无热.,这是个实证而不
是个虚证。这个病给他吃大陷胸汤,那就不行了,大陷胸
汤是热与水结,是大黄、芒硝、甘遂,这是寒痰水冷的凝
结而阻碍了心胸的阳气,大陷胸汤是不恰当的。
怎么办?给它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是桔梗、巴豆、贝
母三味药组成,所以叫三物。大便不能泄,大便泄可不能
吃这个三物白散。在这三味药中,巴豆是一个辛热有毒之
药,能够攻逐寒性的水饮痰湿凝结。过去有句话.巴豆不
去油,力大如老牛.,巴豆的油要是不去掉,那个力量像牛,
很大了。贝母和桔梗,一个是开结的,一个是开肺气的。
贝母这个药有开邪气的凝结,能治胸中的气结,也有化痰
行水的作用。桔梗走气分,能够开提肺气。肺气一利,胸
中的气结也开了,再加上巴豆的大而有力的热性的攻寒逐

水的这样的一个力量,就把一切的寒湿、寒冷水饮的凝结
排出体外。这个药还有这么两个方面作用,.不吐即下.
病在上者则吐之,病在膈以下的,它就泻下。吃了以后,
也许吐,也许下,也有吐下交作,病就好了。
这个药是很重的,用的时候要注意。.上三味,为末,
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白饮.就是大米
汤,为什么用米汤送面药?因为米能和胃,使巴豆之毒还
有点儿节制。.强人半钱,羸者减之.,羸者就是身体虚羸
的,身体不太好的要少吃,身体强壮的人可以吃半钱匕,
半钱匕现在多少分量?现在量就是三分,身体差一点儿吃
二分,吃一分半。吃药以后还有一个条件,.病在膈上必吐,
在膈下必利.。如果.不利.,大便不下利,.进热粥—杯.
喝一杯热粥;要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因为巴豆
热而有毒,一吃热东西,它就行它的药力,力量就更凶猛
了。如果泄得太多了,喝点儿凉粥,缓解巴豆的力量,同
时粥还有养胃气的作用。过去的时候吃了巴豆,误服巴豆,
吃了以后就泄,泄的时候怎么办?就是喝凉水,井里的凉
水咕噜咕噜地喝。喝了就能缓解。喝完了以后,大便止住
以后,有时候嘴里还长疱,口腔黏膜起疱,这个药特热。
底下这些.身热皮粟不起.,这些就不要了,是一些衍文,
《玉函》、《外台》、钱潢本、柯韵伯本都把这些删掉了,咱
们也把它删减了。
三物白散治寒实结胸,结胸到此就算是讲完了。有大

结胸,有小结胸,有偏于上的,有偏于中的,有从心下至
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治疗有大陷胸汤,有小陷胸汤,
.小结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
主之.,所以结胸是有大有小,大小就是轻重吧;有寒有热,
寒实结胸,热实结胸;还有外、有里,水在里也,热与水
结,就叫结胸,在外边这个像文蛤散证,发烧不退,弥更
益烦,肉皮粟起,意欲嗜水,反不渴者,这是水在体表了。
是不是就只这么一些症状?以发烧为主,身上也不舒服,
身上酸疼难受,它有水,所以先用文蛤散,文蛤散就一味
药,力量比较轻,小病一般吃了就好了。如果有口渴,又
有小便不利,发烧还不退,再给他吃五苓散。寒实结胸在
临床上掌握问题,这个人大便不能泄,大便泄可不能吃这
个三物白散。因为它是实,寒热是不同的,实还是同的,
不是虚证,是个实证,所以它脉也沉紧,大便也是有一些
不通才可以吃,这一点就是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5: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
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
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
语不止,当刺期门。C150
这一条是论述太少并病,太阳和少阳的并病,而类似
结胸,治疗用刺法,未用汤药。
为什么要用刺法?因为有少阳的问题,不能发汗,不
能泻下,少阳是禁汗、禁下的,所以张仲景用刺法来代替

汤药治疗。
太阳与少阳并病,就是先有太阳病,后有少阳病,这
就叫并病。并病是有一个前后次第。症状是.头项强痛.
.眩冒..头项强痛.是太阳经邪不解,或者出现.
..眩冒.是少阳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有眩冒。少阳的里气不和,少阳之气不能够疏泄,
所以.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这个人心下痞硬、痞塞、
硬满,有的时候就重了,就像结胸,可能有疼痛,有的时
候就好一点儿。什么道理?因为它是太阳和少阳并病,少
阳之邪游离于半表半里之间,所以它有的时候向里,就.
如结胸.,有的时候它偏于表,就好一点儿,所以古人就认
为这是太少并病,还不是纯粹的少阳本经自病。
既有太阳经证,也有少阳经证,.当刺大椎第一间.
.第一间.就是大椎穴,.当刺大椎和肺俞.,这两个穴都
能解太阳经之邪,大椎是在脊骨第一节的陷中,肺俞在第
三胸椎下旁开一寸五分,肺合于表,太阳之表,所以能解
太阳表邪。肝俞去胆经之邪,因为肝胆相表里,刺肝俞就
解决了少阳之邪。这样太阳之邪解了,少阳之邪也解了。
.慎不可发汗.,不要认为有头项强痛就发汗,千方不能这
样做,要谨慎了。为什么?因为.时如结胸..心下痞硬.
.眩冒.,它有少阳证,少阳的邪是不在表的,治太阳可
以发汗,治少阳就禁汗。你要是误用了发汗,不能够解除
少阳之邪,反伤了胃里的津液,使少阳之邪由肌而克于胃,

就要发生谵语。这就是少阳的禁忌之法。
只要出现了少阳证,就不要发汗,也不要泻下,要.
从少阳.。为什么?因为少阳这个病就有这样一个问题,误
发少阳之汗,就要谵语。伤了胃的津液,胃一燥,少阳的
热邪就乘虚而入,所以就说胡话,胃气不和了。.脉弦.
是少阳的脉,一直到五六日,而且还是谵语不止的,这时
候可不可以泻下?这时候有谵语了,谵语是阳明了,是不
是用调胃承气汤?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脉弦就是少阳
证,少阳之邪未解,不能够泻下。少阳不但禁汗,也要禁
下。
.当刺期门.,应当用针刺之法刺期门,期门为肝的募
穴。刺期门做什么?用泻法,.随其实而泻之.,泻胆经之
热。胆经之热解除了,这个人就不说胡话
了。因此,这一条就是既有结胸的类似证.时如结胸.
也说明少阳病禁汗、禁下的这样的一个道理。
.三阳合病,治在少阳.,凡是阳经的病,只要是出现
了少阳证了,就得以治疗少阳为主,这是指用汤药而言的。
为什么?因为病已经涉及少阳枢机不利,不给和解少阳,
给它发汗、泻下都是无济于事的,同时汗下要伤正气,就
带来不良后果,谵语,烦悸而惊,.汗谵吐下悸而惊..
则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重的时候都有死亡的危
险,这个事情一定记住。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

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
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C151
这一条与以下两条都是讲.热入血室.证。为什么在
这地方添了三个.热入血室.?一个原因是它有结胸的类
证,另外它和少阳有关系。张仲景写的文章它有一个内在
的联系性,结胸讲水结,少阳讲气郁,那么妇人中风,伤
寒热入血室,讲血了,由血影响气,也讲到气血闭结,所
以水的关系、气的关系、血的关系,这样在辨证论治里才
互相对比、互相发挥,可以提高我们辨证论治的思维和视
野,很有意义。
这三条的.热入血室.,病因是不同的,有经水适来,
也有经水适断,这是一个不同。第二个不同,有发烧的,
有不发烧的,要记往这是个重点。第三个是有胸胁闷的,
有往来寒热的,有晚上说胡话的,这三个症状的不同,治
疗也就不同。把这三点抓住了,热入血室就掌握了。
热入血室和月经有关,是个妇人病,男人没有。有的
人说是男人有热人血室,当然这也是一个证明的问题。我
个人观点,认为男人没有热入血室证。阳明篇有个热入血
室,没提妇女,那不就是男人了?前面说的是妇女,后边
还总说,那不是重复了,所以热入血室是妇女的一个病了,
不是男性得的病。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这是表证不解了。.经水适

来,得之七八日.是个倒装句,把这个.得之七八日.
在上边,时间已经有七八天了,这个妇女的经水就适来,
.适来.就在这时候她恰巧来了月经。来的月经是不是正
常周期?这就不好说了。山田正珍就说.经水不期而来,
偶然而来,都算适来.,这样它就不受周期范围的限制。经
水适来,血室空虚,表邪内犯,热入血室。热入血室以后,
表证就解了,.热除而脉迟身凉.,发烧除掉了,脉跳得也
不快了,脉也迟了,身也凉了,这表邪解了。但是表邪解,
有个脉迟,说明还有点儿凝结。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出现了里证,胸和胁就是少
阳的部位,胀满,有的时候还疼,就像结胸,.如结胸.
等于就是结胸。.谵语者.,还说胡话。这是什么病?为什
么它自己热就退了?为什么又出现胸胁下满,像结胸?为
什么又说胡话?.此为热入血室也.,这个病就叫做热入血
室,就是乘月经来后血室空虚,血热就传到了血室。血室
是什么?这里有争论,说得很多,我们同意就是子宫,就
是胞宫。入了血室了,到了胞宫,为什么还出现.胸胁下
满,如结胸状.?因为女子胞和肝经、肝胆之气有联系,
.厥阴足脉肝所中,大趾趾端毛际丛,环绕阴器抵小腹,
挟肝络胆.,胞官受邪,血室里有邪热,影响肝胆之气的不
和,实际上肝胆之气就疏泄不利了,所以就出现.胸胁下
满,如结胸状.,就是血病影响肝胆的气机不利了。
为什么还说胡话?《伤寒论》的说谵语、说胡话,一

般都是指阳明而言的,胃络通于心,胃一燥热就说胡话,
只有热入血室的谵语属于血分有热。血分有热,诸脉皆上
系于心,血脉都和心有联系,血分之热上扰于心,她也说
胡话。这个说胡话和大便燥结没有联系,不是阳明,而是
热入血室的。它的主要见证不是肚子胀满,而是.胸胁下
满,如结胸状.
这一条一个是经水适来,一个是没有发烧,主要的见
证一个是.胸胁下满,如结胸状.,一个是说胡话。怎么治?
.当刺期门.,应当用刺法刺期门穴,泻肝胆之邪热。它是
月经适来,这时候血中之热可解,这个病也就可以好了,
不要用什么泻下之法。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
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C152
这一条承接上条论述热入血室寒热如疟的证治。什么
.经水适断.?就是月经未可断而断,月经还不应当断,
它正在这时候恰巧就断了。为什么?热入血室,气血闭结,
热与血结,月经就断了。这个病也是由外感而来的,.经水
适断.应该接在.七八日.的下边,这是一个倒装句,.
人中风七八日,经水适断者.,这意思应当这么体会。
经水适断以后就热与血结,使肝胆之气不利,所以就
..,继续,就出现发冷发烧的发作有时,.续得寒热,
发作有时.。这种发烧和咱们过去讲的那些发烧不一样。过

去讲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恶寒发热而如
疟状,这个发烧有点儿寒热往来而发作有时,像发疟,是
少阳的气不利了,.发作有时.,发作有一定的时间,所以
它才像疟,一天有那么三次,或者是四次,或者是两次发
冷发烧。怎么办?这个证没有胸胁满,也没有谵语,只是
一个.往来寒热,发作有时,其形如疟.,只是这么一个症
状的特点,是有发热的热入血室,和前面的那个.热除而
脉迟身凉.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不要给他扎针了,还扎期
门干什么?胸胁满可以刺期门,因为期门在乳下,能治胸
胁之满,这是以寒热为主的,正邪居于胁下,所以这时候
就要给她吃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熊够退热,能够解寒热之
邪。
根据《医宗金鉴》和后世注家的见解,因为它这里气
血闭结,来了月经的时候一得这个病,月经就没有了,这
个小柴胡汤还要加上点儿牡丹皮、生地黄、桃仁、红花,
稍微活活血。这样的意见对不对啊?在临床是不是这样?
对的,比单纯用小柴胡汤要好一些。小柴胡汤基本是气分
药多一些,没有血分药,加上一点儿血分药,效果要更好
一些。
在临床上我们看到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而有寒热如疟
的,要用小柴胡汤加生地、牡丹皮、红花、桃仁。如果热
出而脉迟身凉,胸胁满,如结胸状,还有谵语的,以刺期
门为主,那是经水适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5: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
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
上二焦,必自愈。C153
这一条是论述妇人热入血室的自愈证。.妇人伤寒发
.,有发烧,经水适来以后是不是还发烧?发烧,未说.
出而脉迟身凉.。但是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昼日明了.,白
天的时候精神很清楚,.暮则谵语.,一到晚上就有点儿说
胡话,越到晚上精神越糊涂,.如见鬼状.
精神有些昏聩,这是什么道理?.此为热入血室.,这
是伤寒的邪热进到血室里来了。白天阳气行于阳,到了晚
上就行于阴,这个人她血分里有热,热入血室了,晚上阳
气又行于阴,阴分热邪发作,因此就谵语,精神昏聩,如
见鬼状。这是血热上乘,血中之热发作,使心神出现谵语
不安。除了这个症状以外,她没有往来寒热,也没有胸胁
满、如结胸状,这些都没有,只是一个有发烧,晚上的时
候说胡话。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这个..是个禁止之词,..
就是侵犯,就是说不要用泻下之药,不要因为她说胡话,
就用承气汤类泻下之药侵犯她的胃气。谵语是血分之热,
而不是气分之热。.及上二焦.,也不要给她扎针,或是给
她吃小柴胡扬。为什么,既没有胸胁满,也没有往来寒热,
扎针、用小柴胡汤都是多余的了,这就叫.无犯胃气及上
二焦..必自愈.,这个病自己就能好,为什么?因为经水

适来,来而不断,和.经水适断.的不同,她有一个热随
血除的机转。因为她的病机要点主要是热在血里,所以她
晚上的时候说胡话,现在她月经经水适来,血中之热随着
月经排出体外,可以自愈的,不用吃药了。
一个是用刺法,一个是用汤药,一个就是.必自愈.
这三个不同了。小结一下,这三条:第C151.往来寒
热如疟.,用小柴胡汤以解其邪;第C152.胸胁满,如
结胸状.,要刺期门以泻其实;这一条没有上边说的那两个
症,只是一个.暮则谵语.,所以待其经行血去,而邪热自
解。这个病是有的,不是光在月经了。妇女产后,热入血
室,根据现代医学就是有产褥热这种病,就是这样,它有
神经症状,说胡话,精神有些昏聩。这是三个热入血室,
既有结胸的症状.如结胸状.,也有少阳证.胸胁下满.
它是热入血窒,由血分而影响到气分,肝胆之气不和,有
血分有热出现谵语这些精神上头的一些症状,所以在太阳
少阳并病和结胸以下出现,有相互对比之义。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
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C154
柴胡桂枝汤方
伤寒六七天 发热微恶寒
支节有烦疼 外证未去完
心下见支结 微呕少阳现
柴胡桂枝汤 又治肝气串
小柴原方取半煎 桂枝汤入复方全

阳中太少相因病 偏重柴胡作仔肩
桂枝去皮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
这一条论太阳和少阳并病。先有太阳病,后出现少阳
病,这叫太少并病。
.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这是太阳的表邪问题。
发烧,还有点儿微恶寒,为什么?因为伤寒六七天,邪气
有点儿化热,但是还是未解的。.支节烦疼.就是疼得厉害,
这个..就是疼得厉害,四肢关节很疼的,太阳的表邪
还未解。.微呕.,呕比较轻。.心下支结..心下痞硬.
.心下痞满.这样的提法是重,.心下支结..痞满.
轻一点儿。支就是撑支,就是现在说有点儿顶得慌,支也
可以是..的意思,有两个意思,就是说是它这个凝结
是什么样的?心的下边顶得慌,有点儿往上边顶得慌,比
痞闷要轻一点儿,但这也难受了。另外,这个支结是在心
的下边,靠近两边,不是在正当间,是支者枝也,像树有
枝,这两个说法都对,在临床的时候都能反映出来。
.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的里气不和,但是它
轻,因为少阳病是.喜呕.的,呕比较重,少阳病的心下
痞闷应当比较厉害,现在是.微呕..心下支结.,症状都

轻。虽然是轻,但是它是有了少阳证,就叫.太阳少阳并
.。太阳少阳并病,要估计一下两经谁重谁轻?太阳病重,
少阳病轻,所以古人就叫.七表三里之证.,就是表证要占
七成,少阳的里证要占三成。.外证未去者.,因为它发热
恶寒,太阳的外证还没去,单纯用柴胡汤不行,因为它有
.支节烦疼,发热微恶寒.,太阳病的表证还没去。
怎么办?.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小柴胡汤基础上加桂
枝汤,加桂枝、芍药,就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个方合在
一起,这样能够和解少阳,治.微呕,心下支结.,同时也
.支节烦疼.、发热微恶寒的太阳病,这个方子多少就带
点儿发汗的意思。少阳病要禁汗,为什么这一条又要柴胡
加桂枝,还有点儿治太阳解肌表的意思?这就像大柴胡汤,
少阳病禁下,要是.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那么
还得在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上点儿大黄、枳实吧。这个它也
是在柴胡汤之上,它不加麻黄,它加桂枝汤,调和点儿营
卫,解解太阳之邪。这是言其变也,禁汗、禁吐、禁下是
言其常,可以加大黄,可以加桂枝,言其变。太阳少阳并
病,不加柴胡汤,只用桂枝汤行不行啊?那是错误的,因
为柴胡桂枝汤,在柴胡汤治少阳的基础上兼治太阳,它就
可以了。大柴胡汤以柴胡治少阳的基础上加点儿大黄治阳
明,那也就可以了,那和单纯的承气汤是不能够混同的。
柴胡桂枝汤临床使用的机会很多。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的,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两方一合,人身表里内

外、气血上下,治的范围面就广泛了。根据我个人的体会,
这个方子能治什么病?柴胡桂枝汤的条文是治太阳少阳并
病,我拿它治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加上一点儿
红花、茜草类的活血药,加上点儿鳖甲、牡蛎类的软坚药。
因为桂枝、芍药是调和营卫、调和气血,柴胡是疏利肝胆,
再加上鳖甲、牡蛎软坚消痞,红花、茜草活血通络,效果
很好,同时这个方不太凉、不太热,可以久服,吃个十付、
二十付都不出现问题。早期肝硬化,柴胡桂枝汤把大枣去
掉,因为胁下痞硬去大枣。第二个就是治神经官能症,就
是肝气窜,效果也很好。一生气,感觉一股气在浑身上下
左右窜,他个人感觉我的气窜到这个地方,用手这一打,
赶着往外打嗝,一打嗝他就好了,西医就叫神经官能症,
中医说是肝气不疏,用小柴胡汤疏肝,加上桂枝、芍药调
和营卫、调和气血。第三个,治痹证。痹就是现在说的关
节炎,而且还夹有肝气的,关节炎四肢疼痛,所以它这个
病不仅是支节烦疼,疼得很厉害,而且里又有胸胁苦闷,
也有一些堵得慌,还夹有肝气,脉还见弦,柴胡桂枝汤效
果非常好,又疏肝胆,又治浑身疼痛。这是柴胡桂枝汤。
所以把这个道理体会清楚了,就可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发挥它的作用,灵活性很大。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5: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
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C155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少阳经病汗复下 胆经脾土中气伤
胸满胁结尿不利 不呕渴烦头汗淌
往来寒热何以治 柴胡桂枝干姜汤
八柴二草蛎干姜 芩桂三两栝四尝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
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
汗出,便愈。
这一条论述因伤寒误治而导致的邪传少阳,气化失常,
津液不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这个方子和大柴胡汤是一
个对比的方子。大柴胡汤治少阳之邪归并入阳明,阳明燥
热,所以既解少阳,又下阳明,是治实证。这一条柴胡桂
枝干姜汤是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气阴、气津受伤,气
化不利,所以它夹有一定的虚寒,也可以说就有阴证的机
转,有太阴病这个阴证的机转,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个病来于伤寒五六天,已经发汗,而又用泻药下之,汗
下就伤津液,汗下就要伤正气,所以这个人有一个正气不
足的问题。
误下之后太阳之邪传到少阳,少阳的枢机不利所以.
胁满微结.。少阳之气不利就.胸胁满..微结.就是说气
有郁结,但是郁结得不是太重。.小便不利.,津液虚了,
气化的作用也不太好,再加上少阳还有.微结.,所以就小

便不利。..,津液虚了就口渴,这种口渴不是胃里停饮,
所以.不呕..小便不利..渴而不呕.连起来看,如
果是停水的口渴,小便不利就往往要.欲呕.,现在它是津
液虚,不是停水,所以.渴而不呕.,这个提法有鉴别诊断
的意思。.但头汗出.,由于津液虚了,气也虚了,正气不
能越热以外出,所以浑身没有汗,头上出一点儿汗,热邪
不能从汗而解。少阳有邪,所以.往来寒热,心烦者,此
为朱未解也.,这个病未好。问题的焦点是少阳有邪、津液
虚,气化功能也不好,所以小便不利,汗也出不来。这个
病很像是湿热凝结,小便不利,湿不得泄,但头汗出,很
像那个湿热发黄的那一条,但是这不是湿热,这是津液虚,
因为它有口褐。
这怎么办?一方面还得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一方
面加桂枝、干姜助气化,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
牡蛎,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胸胁满微结有凝结了,牡蛎
咸寒软坚,能去肝胆之气的凝结和肝胆的痞硬,所以要加
上牡蛎,去大枣。这个方子既有养津液也有助阳气的作用,
同时兼和解少阳,临床能治疗三种疾病,非常得力。
根据《伤寒论》条文,我们发展了这个方子,一个是
治少阳病有阴证的机转,就是见有太阴病了。少阳邻近太
阴,少阳是阴阳之枢,少阳之邪过渡就到太阴,临床就有
少阳证而又有太阴病的,什么下利,肚子胀满,这个可以
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比如我们现在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

炎,往往出现这个现象,口苦、咽干,肝胆有热,但是肚
子又发胀,大便也拉稀,脾胃还有寒,可以用柴胡桂枝干
姜汤,既清解少阳之热,同时又温中焦的脾胃之寒,效果
很好,尤其是治肝炎病的大便不调、下腹腹胀。这效果是
非常地显著。说重点,少阳证是个阳证,但有阴证的机转
了,出现了太阴病的苗头了,要用这个方子。
第二个,这个方子治糖尿病效果非常理想,尤其是慢
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继发的糖尿病。因为它治口渴,糖尿
病有口渴;糖尿病很不好治,三四个.+.总下不去,吃了
以后血糖和尿糖降低很显著,效果很明显。在上述的症状
基础上有少阳的病机,而且口渴、心烦,又能喝水,有这
样的情况的糖尿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效果很好。
第三个,这个方子能治寒性疟、发疟。发疟是发冷发
烧,定时发作,发冷发烧,有发烧多的时候,有发冷多的
时候,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的发冷恶寒偏多,发热对比之
下偏少,这个方子也好使。这三点儿要记住。
第四个,我们在临床看见一些肝炎病,它有这么一个
特点,就是肝区疼,往后边拽,往上边能到肩背,往下边
能到腰部,疼得很厉害,而且手指头发麻,甚至碰一碰、
打一打都不知道疼,脉弦而缓,下腹还有点儿胀,这个方
子特别好使。
《伤寒论》治少阳证,一个是大柴胡汤,是兼阳明,
一个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兼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从

气化开始,为什么加桂枝、干姜?桂枝、干姜是通达阳气,
温化脾气,干姜是理中汤的主药,这个方子里甘草配干姜,
半个理中汤,它温暖脾家之寒;加桂枝通阳气,行三焦,
行津液,利小便。它这里还有瓜蒌根,所以这个方子治疗
阳气气化功能不利,脾的运化不利,三焦气化不利,津液
不足而又有少阳肝胆气郁。
吃完这个方子以后还有一个反应,这个大家要注意了。
柴胡姜桂的煎服法,.上七昧,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
服汗出便愈.,吃了药,有的时候心里发烦,发烦以后就汗
出,汗出了,这个病就好了。什么道理?因为邪气郁结,
气和液两伤,吃了柴胡姜桂汤以后,柴胡就要疏解少阳,
又加上桂枝、干姜和天花粉(瓜萎根)通阳气,止津液,
气液一恢复了,正气足了,邪气通过小柴胡汤的力量要有
点儿微烦,有点儿汗出,也就是正胜邪出的一个反应,吃
了药以后有时有这个现象。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
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
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
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
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
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C156

这一大条总的精神是辨什么是.阳微结.,什么是.
阴结..阳微结.的证候有点儿像.纯阴结.,阳证似阴,
如果不进行辨别,就容易发生阴阳诊断的错误。.阳微结.
.纯阴结.是古人的证候名。
分三个段落来体会。第一个段落就是说.阳微结.
脉和证,什么叫做.阳微结.,就是.必有表,复有里也.
到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小段,是第一段。第二段是.阳微结.
.纯阴结.的鉴别。.阳微结.属于阳气结了,阳气结了
它就有点儿类似阴证,所以仲景就把.纯阴结..阳微
.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段就是.阳微结.的治法。
先讲第一段。病是由伤寒而来,伤寒表还是未解了,
.微恶寒..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所以表还没
有解。同时出现了里证,不是单纯的表证,.心下满,大便
.,心下满,大便也硬,这是里证。这是里的阴证、阳证
啊?从.大便硬,心下满.来看,这是阳明凝结,是个阳
证。表证是.微恶寒.,里证是.大便硬,心下满.,表里
证都有了,表里的阳气都不利,都受到邪气的凝结。
同时出现手足冷和头汗出,为什么手足冷、头汗出?
这反映阳气闭郁而不宣达。.头汗出.意味着浑身没有汗,
只是头上出汗。如果阳气外越,正气出表,邪气由汗而解,
会有周身出汗。现在里还有热,.心下满,大便硬.,汗只
能出于头部,而.余处无汗.,阳气不能够向外宣通。为什
么?因为它有凝结,气就不达,阳气就不能够达于四肢,

所以手足就冷。.手足冷..头汗出.是里有热,阳热凝
结而不能够宣达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阳气不能宣达?因为这个病有表也有里,外边
有恶寒,里边有大便硬、心下满,表里之气不和,阳气怎
么能够宣达?是不是表里不和都能.手足冷.?咱们过去
讲的那些表里不和怎么都没出现.手足冷..头汗出.
.脉细者.,脉还见弦细,这个..里一定要加个..
字,不加..字就不好讲。脉细,又有弦脉又有细脉的
意思,是少阳之脉。表里之气得借少阳之气的疏泄和通达,
现在脉见弦细,少阳气机不利,所以阳气才郁,不能够通
达,这个叫.阳微结.
为什么叫.阳微结.?因为阳结于里,.心下满,大便
.,表还有.微恶寒.,邪气还没有完全入里,这样..
阳邪的结热是轻微的,少阳还有问题,这是一种散漫之邪,
太阳、少阳、阳明都有一点儿,所以叫做.阳微结..
有表,复有里也.,说这种.阳微结.必然有表证,光有表
证也不叫.阳微结.,还.复有里也.,还得有里,..
什么?指阴阳说的,这个病既有表证也有里证,这样才管
它叫.阳微结.。第一段到这里就完了,说明什么问题?就
.阳微结.有表也有里,而少阳的气机不利,手足厥冷。
将来我们讲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治阳气郁的手足
厥冷。如果不涉及到少阳,光有一个表里,那还不至于手
足厥冷,因为阳微结和少阳的枢机不利有关系,何以见之?

因为脉见细弦。
第二段就进里了。《伤寒论》讲辨证,辨证就要阴阳、
虚实、寒热作比较。.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
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这一段即使脉还见弦细,假设脉沉,脉沉就属于里,里就
属于阴,这个病属于里、属于少阴,辨它不是一个.阳微
.,而是.纯阴结.,所以就从.纯阴结.这一方面来找
理由。假设这个人脉沉,见了少阴脉了,.亦在里也.,也
算它是在里属于少阴了,那么为什么还.汗出.?汗出阳
微,阳气虚了就汗出。这样是.假令纯阴结..假令.
说病是.纯阴结.,没有外证,完全是一种阳虚寒证,属于
少阴病了。.不得复有外证.,假令纯阴结,少阴病了,离
开了三阳,还能有外证、有阳证吗?那就不可能还有什么
身痛、发热、恶寒,这些都不应该有了,只能够出现少阴
阴寒的阴证了。.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完全地
在里了,.在里.是什么证?是一个.纯阴结.,是个阴寒
的凝结。
和这个证来比,.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和.纯阴结.
不一样,它是有表里证,有一半还在外一半还在里,外头
有太阳,里还有阳明,这样.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脉虽然是沉紧,也不能管它叫少阴病。为什么?.所以然
者……解.是括弧句子。.阴不得有汗.,阴证不能有汗,
阴证哪能有头汗出?头为诸阳之会,只有阳经循行聚会于

头,所以阴证不易得汗,头上也不会出汗的,出汗就是阳
气外越,越而不得出的现象。.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
头上已经出汗,就知道它不是少阴病。不要因为手足厥冷,
头上汗出,汗出为亡阳,手足厥冷是阳虚,就认为这个病
属于少阴病,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有表里证,有.大便硬.
.心下满.,外头还有发热恶寒。
怎么办?脉见弦细,外有微恶寒,也可以包括发热,
里有心下满,大便硬,手足还冷,头还汗出,阳气不达了,
.可与小柴胡汤.,可以给他吃小柴胡汤,吃小柴胡汤疏少
阳枢机,阳气一通达,表里就和了,手脚也就不凉了,这
个病就好了。吃了小柴胡汤以后,.设不了了者.,设是个
推理的意思,假设这个病还是有点儿不太痛快,还有点儿
.不了了.,就是说阳邪郁结于内,肠胃里还有一些热结、
心烦、里热的。.得屎而解.,大便结硬而未下,大便下来,
这个病就好了,意思说是可以稍微和和胃气,吃一点儿调
胃承气汤。
这一大段是.阳微结..纯阴结.的疑似之辨,又
像又不像,涉及到手足冷的问题,涉及到脉细或者脉沉这
一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一段,解决这么个问题,阳热
郁结有的时候好像是阴证,但是它不是阴证,通过分析.
汗出..阴不得有汗’’,.复表.还得.复里.,不但有表
证还有里证,.半在里半在外也.,这样的一个对比的分析,
来确定.阳微结..纯阴结.是五脏的病,.阳微结.是六

腑的病,这不一样。同时说明,阳气郁结,有时候手脚凉,
用小柴胡汤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15: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
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
心汤。C157
半夏泻心汤方
三两姜参炙草芩 一连痞证呕多寻
半升半夏枣十二 去滓再煎守古箴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以上各三两 黄连
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
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一条是论述误下少阳以后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很
有辨证意义。第一段是.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
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第二
段是.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第三段是.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夏泻心汤。.
少阳病就是.呕而发热..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

.,呕还发热,这是少阳受邪,气机不利,所以.呕而发
.是小柴胡汤的一个概括证候、代表之症。.柴胡汤证具.
小柴胡汤的证候已经具备,应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以他药下之.,未用小柴胡汤,而用了其他药物泻下了。这
是错误的治疗,违反了禁汗、禁下、禁吐的少阳.三禁.
到了金元四家的时候,李东垣还说.禁利小便..三禁.
变成.四禁.了。误下以后有没有变化?如果这个人身体
好,虽然是误下了,是.柴胡证仍在者.,少阳之邪未内馅,
小柴胡汤的证仍然还存在的,就.复与柴胡汤.,还得给他
吃柴胡汤。为什么叫.复与.?因为第一次就应该给他吃,
如果误下以后柴胡证仍在,不要犹豫,还给他吃柴胡汤。
.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还不算错误,为什
么?这个人的邪气没变。
.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服小柴胡汤后作解,
就和.未经误下,吃柴胡汤作解.有点儿不同,不同在什
么地方?误下以后,虽然是柴胡证仍在,毕竟是正气,脾
胃之气受到了一定的挫伤,再吃小柴胡汤透热、和解少阳
之邪,这种.作解.就要形成战汗而解。.蒸蒸.形容正气
由里向外抗邪;.而振.,农村叫哆嗦、发冷,这一振二三
十分钟,然后.却发热...字,然后,先恶寒却后又
发热,这一发热,正气拒邪而外出,所以汗出而解。有的
说叫战汗作解,为什么战汗作解?因为他误下了一次,有
这么个情况。大家可能读这一条以后就得出这个结论,误

下少阳证以后,再吃小柴胡汤,就得战汗作解。不错,《伤
寒论》是这么说的,这事儿也不能太机械,有人没经过误
下,吃了小柴胡汤也有.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的。
这是一个情况,误下少阳以后,还可以吃小柴胡汤。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倘若不是.柴胡
证仍在.,而是出现心下结满,按之石硬而硬痛的,这就变
成结胸了。少阳的半表半里,半表之热就进来了,热与水
结就成结胸了。这是个新提法,和过去咱们学的不一样。
因为.太阳病下之后,热入因作结胸.,误下太阳,热入因
作结胸,这是误下少阳,是少阳之邪构成的结胸,所以跟
过去那个病的来路不同。既然是构成结胸了,那没有别的,
还是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如果这个人心下满,还是
接着要心下满,但是不痛,只是心下满,..是局限的意
思,.但满.就是发满,没有其他硬、疼的问题。.此为痞.
这个就叫.心下痞..柴胡不中与之.,柴胡汤也不中给他
了,大陷胸汤也不可以给他了,为什么?因为这是.心下
..心下痞.是由于误下少阳以后脾胃之气受伤,脾胃
的升降之气失调,反映在心下,心下这个地方气的往来、
交通、出入就发生了痞塞的病变,所以他的心下就痞。
另外,这个病的来路是.呕而发热者.,呕都是胃气不
和,胃里有痰,所以它构成半夏泻心汤证的这种心下痞,
这种心下痞古人就叫.痰气痞...当什么讲?痞者塞

也,就是痞塞了,不通了,壅塞了。为什么壅塞、痞塞?
因为脾和胃的升降之气不调,如果气能升而升,气能降而
降,升降都正常,就不在这里堵得慌了。现在升降不利,
胃气降,降不下去,脾气升,升不上来,所以在这个地方
就痞了。那么为什么在心下痞,不会到肚子去痞?因为胸
属于阳,腹属于阴,.胸为阳,腹为阴.,心下是个夹界,
在中的夹界,上不承上,下不承下,不上不下,这个地方
就是阴阳交换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发生痞塞是有道理的。
少阳之气不和,就是半表半里之气不和,半表半里之
气不和是从横面上看的,是这么来看的,半表半里之气不
和是横面的。这是横面的,这是纵面的。这么来看这个地
方是个半上半下,要这么来看是半表半里,所以都处在一
个阴阳枢纽的地方,对不对?所以脾胃的阴阳之气,脾属
阴,胃属阳,脾胃的升降之气失调了,它的病变反应是在
心下,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这三个方子
都叫和解之法,都是.去滓重煎.之法,都是小柴胡汤的
变化之法,应该看到这一点。这里为什么说是.柴胡不中
与之也.?第一段是说的柴胡,第二段是说的大陷胸汤,
底下这一句话概括来说,是柴胡汤也好,大陷胸汤也好,
可是都不能吃了,为什么?因为这个病似少阳而非少阳。
堵得慌、心下痞,有点儿像少阳,但又没有胸胁苦闷的主
证,所以它非少阳。在辨证的时候,不要以为是个小柴胡
汤证,它现在没有少阳的胸胁苦闷,只是心下有点儿..

似结胸而非结胸,心下有硬满,心下硬满有的时候也像结
胸,但是它不疼痛,不是.按之石硬.,所以也不是结胸,
大陷胸汤也不可以吃。应当吃什么?应当吃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三个泻心汤里的主方。生姜泻心汤、甘
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都叫泻心汤,都治脾胃不和的心下
痞塞。这三个方子里,半夏泻心汤是个打头的,是泻心汤
的一个主方。半夏泻心汤的主证,一个是有呕,心下痞它
有呕,一个是大便有点儿不调,倒不见得腹泻了,为什么?
因为这个病是.以他药下之.,所以脾气不升,它就有一点
儿大便不调,胃气不降它就有点儿呕,同时心下痞。这个
痞是个气痞,它和结胸的热与水结是不同的。半夏泻心汤
为什么以半夏为名?一个因为它有呕,半夏能够治呕,能
够去痰水,《神农本草经》说.半夏能治疗伤寒寒热,心下
坚(心的下边就坚,坚者坚硬也),胸胀咳逆.,所以半夏
能治心下的痞结。半夏能治心下的痞结。气的痞塞,而且
还很牢固的,就叫.痞结.。张仲景的用药方法不是后世的
本草学,而是汉朝的一些用药的规律,所以学《伤寒论》,
了解《伤寒论》的方子,有的时候得看《神农本草经》,《神
农本草经》还反映了张仲景用药的一些规律。
半夏能治心下痞、心下痞结,我们说半夏泻心汤是三
个泻心汤的代表方,道理就是在这个地方。半夏泻心汤是
七味药组成的,实际上就是小柴胡汤减去柴胡,加上黄连,
生姜变成干姜,换了一味药,改了一味药。小柴胡汤把柴

胡去了,因为不是胸胁苦闷,它是心下痞,是胃的问题,
不是少阳的问题。这个方子有三组药,一个是辛味药,半
夏、干姜是辛味药;一个是苦药,黄芩、黄连是苦药;一
个是甜药,人参、甘草、大枣这都是甜药。古人概括地叫
.辛开苦降甘调之法.
.辛开苦降甘调.之法,这是古代解释药方的方法。
你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他解释药都很朴素的,不是像
后世说的那么花哨,说的那么详细,人家就是说的.苦以
降之,辛以散之.就完了,他就是根据古代的用药的方法
来解释的。《黄帝内经》说.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发散为阳.
阴阳的概念很朴素的,不是那么太细的。阴阳之气痞塞了,
具体说是脾胃的升降之气在这里痞塞了,堵住了,交通不
利了,治疗得调和脾胃,所以这个方子叫和解之法。脾属
于寒的,胃属于热的,各代表阴、阳一方,黄芩、黄连降
胃气之逆,它往下来,苦降;干姜、半夏这个辛药,能够
散脾气之寒;再加上甜药,人参、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脾
胃,补中气。为什么它脾胃的升降气失调了?主要还是由
于条文说的误下之后伤了脾胃。在临床不见误下,脾胃虚
弱也可以出现脾胃不足的升降失调,所以必须加上人参、
大枣、炙甘草来补脾胃之气,脾胃之气足了,升则升,降
则降,病就好了。
《伤寒论》的这三个泻心汤治疗胃病,我们现在在内
科杂病叫.胃病.,给治疗胃病开了一个阀门,一个治疗的

方法。为什么?因为这个病单纯寒,单纯热,都好治,就
怕寒热错杂之邪,也有寒、也有热,这个很不好治。治寒
它还有热,治热还有寒,如果不学到泻心汤的方义,没有
理论指导,在临床治这个病就难了,也有点儿效,但总不
彻底。一会儿用香砂六君子,觉得好一点儿,好像也不行,
又烧心烧得厉害了,吐酸水吐得厉害了,用之有热了,赶
快用点儿黄连清清胃;一清,酸水少一点儿,嘈杂好一点
儿了,大便又拉稀了,还是两个问题,总不平衡。我在门
头沟带学员,第一次开门办学,有一个患者就是胃气不和,
心下痞,吃了一百多付药都没解决,喝几付泻心汤,半夏
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五六服就好了。现在这个病包括近
代医学的胃炎,急性、慢性的胃炎,也包括一些溃疡病,
胃溃疡、消化道溃疡里的一些胃气不和的病,还有肝炎,
只要是有这些症状,心下痞,寒热升降之气不和,这个方
子都有效。
半夏泻心汤证心下痞叫痰气痞,内里有痰,有没有根
据?以前我对这个问题都不太相信,反正古人就这么一说
呗,反正因为它有半夏了,有半夏就说有痰,叫痰气痞。
有一次就治一个病人,司机,好喝酒,就得了这个心下痞,
恶心呕吐。脉弦而滑,按之无力,.脉弦滑.就属于有痰饮,
.按之无力.是脾胃虚,又是心下脾胃的呕吐,这是半夏
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的原方就上去了,吃完了以后,他
是个司机,说话也很直,说.吃过药就好了,行了,我的

病好了.,我说.怎么的?.,他说.这里不堵得慌了,药
还挺有劲的,吃药以后拉了一些痰沫子,拉了一些就好了。.
我一听,这不是痰下去了嘛。吃小陷胸汤拉黄涎,吃半夏
泻心汤能拉那个白色的,是痰的那种东西,所以《医宗金
鉴》就管它叫.痰气痞.,是有实际基础的。
发表于 2014/4/28 0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电子文档可以下载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8: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cdb511 发表于 2014/4/28 17:10
有没有电子文档可以下载的呢?

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
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C158
这一条论述太阳少阳并病误下而致结胸,证似太阴的
危候。
这一条有两个解释,成无己有个独特的见解,是其他
的注家所没有的。成无己认为,这个病分两层,一个是太
阳,一个是少阳,因为太阳少阳并病,误下之后,太阳之
邪往里来就变成结胸,少阳之邪往里来就出现了下利。这
种解释法是独特的解释法,别的注家里没有这样的解释法。
这个对不对?这个值得考虑,可以参考。因为是大家
之言,也有些道理。太阳少阳并病,应该用小柴胡汤,或
者是柴胡桂枝汤以解太阳少阳两经之邪。.而反下之,成结
.,要泻下,这就反了,不对了,所以它就变成结胸了。
太阳之邪入里,热与水结,就成结胸了。成结胸以后,心
下硬,心下就发硬,我们过去都学了,结胸病大便是秘结
的,甚至是结胸似阳明,.不大便六七日,日晡所小有潮热.
那是对的。这个不对,这个结胸似太阴,还.下利不止,
水浆不下..下利不止,水浆不下.,似太阴病,.太阴之

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食不下.就是水浆不下,.
不下.就包括饮食,连吃带喝。太阴病是.食不下,水浆
不下..自利益甚.,太阴病的下利是.自利益甚.,是越
拉越厉害。它这个.下利不止.,提法有点儿相似。过去讲
的结胸病而似阳明,这一条是结胸病似太阴。
为什么出现心烦?正气虚了,脾胃之气虚了,同时心
下还硬,还有结胸,正虚而邪实,所以心里就发烦。这一
条是说误下之后,太阳和少阳之邪往里来而构成了结胸。
误下之后伤了脾胃之气,尤其是伤了太阴之气而出现.
利不止,水浆不下.,这个病是很危险了。邪盛正虚,所以
喻嘉言就认为这个病就是没有辙了,但是张仲景没说是死
证。成无己就认为分两层,太阳之邪误下就成为结胸,少
阳之邪到里边来了,就是说是肝胆之气乘于胃,所以就出
.下利不止,水浆不入.
总之,.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就是脾胃受伤,正气受
伤。所以不愿吃东西,大便还拉得不止,心下还硬。但是
这里体会,它没说出来疼痛,意在言外,大便有点儿拉稀,
所以心下凝结的实邪可能比上边所说的那些结胸要轻一点
儿。根据一些注家对这一条的分析,这里不能用陷胸汤。
陷胸汤受得了吗?已经是.水浆不下,下利不止.,还用大
陷胸汤,人是受不了的。脾胃都虚了,就像治伤寒表实,
已经是尺脉迟、微,正气虚了,就得用小建中汤,不能用
麻黄汤。这也是一样,里气虚了不能用陷胸汤。

到底用什么方子,谁也没有说得很具体。有的说可以
用理中汤温一温的,反正得要补了,侧重于温补之法。我
个人的意见,这个可不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他心
下还有点儿硬,柴胡桂枝干姜汤有点儿开解的作用,干姜、
甘草也有点儿温太阴的作用。这是个人的看法了,提供大
家作个参考了,也不见得对。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
按之自濡,但气痞耳。C159
这一条是讲伤寒表实误下而成痞证。
..也可念..,按之自濡、按之自软都可以。.
浮而紧.,就是伤寒表实证,应该用麻黄汤发汗。.而复下
.,医生反倒用下法,这一泻下.紧反入里...指寒
邪,寒邪就入里了,寒邪入里则作痞。痞的特点是什么?
和结胸不一样,是.按之自濡.,不是.按之石硬..按之
石硬.就是结胸。痞,按之很软,非水非食,就是气,.
气痞耳.就是一个气的痞塞了。
这一条和过去讲过的要作一个比较,.太阳病误下之后,
热入因作结胸..热入.,热与水结,是以阳而加入阴。因
为水是属阴的,表邪化热入里了,是阳加于阴、热加于阴
了,热与阴结、热与水结,所以叫结胸。这一条提出来.
浮而紧,紧反入里.,这个....,寒属于阴,误
下之后寒邪入里了,阳气受伤。热邪入里了,和阴两个凝
结,和水凝结,就成为结胸;误下之后伤了脾胃,外边的

寒邪入里,.阴来乘阳,阴加于阳.,气是属阳的,脾胃之
气不和,所以它就成痞,气就痞塞了。热入而与水结,这
.阳加于阴.;寒入而与气塞的,是.阴加于阳.,但是
它没有实体的东西,非实、非血、非痰,只是一个气,所
.但气痞耳.
.心下痞,但气痞耳.,这个话很有意思,我们过去在
临床没发现这个问题以前,总认为它是心口下边,上腹部
里有气痞塞住了,实际上有的病有时候鼓出来,在心下豉
个包,有的像鸡蛋那么大,有的像小拳头鼓出来了,就像
是长了肿瘤,但是用手这么一按就进去了,也不硬,没有
抵抗感,但是回手后又鼓起来了。什么东西?.但气痞耳.
就是一股气,没有什么东西,这个同样也得用泻心汤。
心下痞有没有疼痛的?张仲景说是不疼痛。.但满而不
痛者,此为痞也.,加个..字,.但满而不痛者.。这个
话说得很局限了,只是胀满而不疼痛的。这个可不尽然,
心下痞有疼痛的,疼痛也是一样的可治,但是这个疼痛和
结胸的疼痛是不一样的,比较缓和。这一条说出来痞的特
点,是一个气痞。和结胸作比较,结胸是.热入因作结胸.
是实证;痞是.紧反入里.,属虚寒。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
之。其人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
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
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C160

十枣汤方
大戟芫花甘遂平 妙将十枣煮汤行
中风表证全除尽 里气未和此法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擘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
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
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
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这一条介绍最后一个结胸的类证,也就是《金匮要略》
所说的胁下悬饮十枣汤证。为什么在这讲十枣汤证?是和
结胸证心下石硬的水热凝结作个比较。.此表解里未和也.
是括弧句子。
这一条说明在太阳病中风的过程当中,而又继发了水
的凝结。水的凝结,有两个情况:一个就是水的巢穴,水
的根。水的巢穴在什么地方?水的巢穴是在胁下,就是它
的根。另一个是水的影响,水邪影响在三焦,上中下三焦
不利了,同时也导致营卫之气不和。在辨证的时候要分这
么两个问题,一个要找出它的根本,一个要看到它的影响,
然后这个病就会治了。
.太阳中风.,由于又出现了胁下有水,而水邪导致三
焦不利,出现在下边则下利,在上边则呕逆,在肌表则营
卫不和。.表解者乃可攻之.,这个水邪要攻下,攻下你得
表解,太阳的表邪解了,才可以.攻之.,这是个前提。下

利、呕逆是概括的提法,在前头点一下子,未具体说。下
边就是具体说了,.其人漐汗出..漐汗出.,汗不是太多,
但是有汗。漐,言浑身还有一些小汗。.发作有时.,一阵
出汗一阵不出汗,是水邪影响了营卫之气不和了,有点儿
像太阳中风,所以它有汗出。水邪上逆就头痛,水邪凝结
中焦就心下痞、硬满。这个结病很像结胸病。
.引胁下痛.,这是病根,..是牵引,又当..
字讲,掣引。心下痞和硬满掣胁,..就是胁下疼痛,这
是在临床辨证的一个根据。这个人翻个身,一走动胁下也
疼,说话声音一大也疼,一咳嗽一扯也疼。根本就在胁下,
所以加个.引胁下痛..引胁下痛.是广泛性的,不是光
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咳嗽、大声出气、行动翻身,稍
一不注意都能够牵引胁下疼痛。为什么?因为水,它是巢
穴,在胁下,所以叫悬饮。水邪淫于胃,胃气上逆就干呕;
水邪注于肺,肺气不利,所以他短气、汗出还不恶寒。这
就不是太阳病的中风了,属于水邪使胃气不和。
从这一条来看,上中下都有水,在上边是头痛,在中
焦的心下痞硬满,在下焦是下利,在肺里就短气,导致表
气不利就汗出。.水邪浩浩荡荡,莫之能御.,是哪儿都有。
在辨证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抓住根本,头痛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又干呕?短气又是什么事?这么辨来辨去,怎么辨
也抓不住根本,越辨越复杂。这些是病的一些影响结果,
主要是有心下痛、心下痞硬,牵扯着胁下痛,胁下痛是根

本。临床上如果出现了很多的,上中下、表里内外复杂的
气机不利问题,如果其中.胁下疼痛.比较突出,动也不
敢动,一动就扯住这里疼痛的,那么应该考虑是胁下有水
气,是个悬饮的问题。
那怎么办?得用十枣汤。十枣汤治胁下水,小青龙汤
治心下水,这是张仲景的两个水。学习这个方子,还要和
《金匮要略》的论述合起来,《金匮要略》的.悬饮..
.之一,悬者是悬挂起来的悬。为什么管它叫.悬饮.
第一个意思,悬者是挂起来了,这个肋叉子地方,上下之
中,上不从上,下不从下,就在中间挂起来了,这叫悬饮。
第二个意思,悬饮靠一边,和结胸不一样,结胸在正当间,
悬饮靠边,悬者是靠着边的意思。水饮在胁这个地方停留
了,这个地方是.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是个阴阳的一
个道路,所以它一有病,影响营卫不和,影响三焦不利,
导致水气泛滥了,有一些兼见之症,但是巢穴病根在胁下。
《嘉定县志》有这么一个记载,有一个叫唐德明的医
生,治病水平很高。他给太仓(地名)的一个姓武的女人
治病。这个女人得的什么病?站起来、坐着像好人一样,
挺好的,就怕躺下,一躺下这气就上不来,就要死了,.
者气厥如死.,一躺下这气就厥了,就像要死了。请了很多
医生,怎么治也治不好,站起来还挺好,一躺下这气就堵
得慌,一堵就不行了,那赶快还得坐起来,就这么个病。
唐德明就去看了,断出来这个病叫.悬饮..悬饮.为什

么一躺下气就滞塞了?因为一躺下,水就壅塞于上,肺气
就不利;为什么站的好?因为这一站立,水就往下来,上
边就不堵了,当然也有胁下痛、短气这些症状。后来他就
用了十枣汤,吃了药以后病人就泻下,病就治好了。
我说这个例子做什么?胁下水是个有形之物,可以阻
碍气机,《伤寒论》里就没提,《金匮要略》说是.支饮,
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这个病要是堵
的时间长了,要是到了一年或是一百天,就有轻有重,这
个人还能有预后不良,所以这个病还是很厉害的。
总之,胁下痛、心下坚满、咳逆短气而呕、引胁下痛
这几个症把它抓住了。这类病人的面色往往发青,或者黧
黑,为什么发青?因为胁是肝的部位,又加上水是阴邪,
所以面色往往是青,或者有黧黑,黧黑是水之色。十枣汤
就是.大戟芫花甘遂平.,就是这三个药,去水的峻剂都有
了,用大枣,不是小枣,很大的大枣煮汤,把那个汤煮得
黏黏糊糊的,大戟、芫花、甘遂五分到七分,不能多,最
多是七分,用枣汤给它喝下去。什么时候喝?.平旦服.
早晨空肚子喝。喝了以后大便就要得.快利..快利.,痛
快地下利,这个病才能好。如果不得痛快下利,还得给他
吃。
这个方子为什么叫.十枣汤.?胁下之水是非攻不可
的,而正气之虚又不可不顾。光去攻邪去了,正气之虚咋
办?大戟、芫花、甘遂集泻水之大成,这么一举而下之,

大小便哗啦哗啦往下流。在这时候,尤其是在用大戟、芫
花这样的峻下药的时候,要考虑到正气的问题。正气就是
人身上的东西,那样的泻下水,把水是排泄出去了,那么
人身上津液就会受伤,脾胃之气也会受伤。大戟、芜花、
甘遂都是有毒的,很峻烈,那么要驾驭它们,得有一个药
来制裁、制约,使它们只能祛邪而不能伤正,两个方面都
得兼顾。所以,张仲景就告诉了,你要用大戟、芫花、甘
遂逐邪的时候,不要忘了人的正气和津液,.保胃气,存津
.,然后才能够有.阴阳自和,必自愈.这样的条件。这
样,方子里加上又肥又大的十个大枣,用枣汤来送大戟、
芜花、甘遂面,是正和邪来比较,正气还是主要的,你祛
邪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保存正气,为了使正气恢复,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所以就叫它.十枣汤.。我们大家一提
到十枣汤,既知道它是一个逐水的药,同时也想到逐水的
时候不要忘了扶正气,不要忘了存津液。
这个方子用人参、黄芪行不行?不行。不用大枣,大
戟、芫花、甘遂加上五钱黄芪、五钱人参,这不也行吗?
不行,因为大戟、芫花、甘遂是三员猛将,用人参、黄芪
一补气,这么一扯后腿,补而不能补,泻而不能泻,那不
行。那用甘草行不行?甘草也不行,因为古人认为甘草和
这几个药都相反,.藻戟遂芫俱战草.,是十八反的。大枣
是一个脾胃之果,它味甘而肉厚,越嚼越有那么一股津液,
大枣里有油气,比如我们做点心有枣泥馅的。为什么枣泥

成呢?别的能行吗?因为它有油气,所以大枣补气、补津
液。《神农本草经》开头就把大枣的功能提出来了,一个是
少气,就是能补气,还有一个是少津液,津液不足。它能
够补气又能够补液,就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大枣和大戟、
芫花、甘遂配合,这是非常恰当的。所以它又能够补脾,
又能够恢复津液,同时它味是甜的,甜的就有点儿缓性,
.甘以缓之.,使大戟、芫花、甘遂峻烈之性不至于损伤人
的正气。
在北方用十枣汤,因为张仲景是河南南阳涅郡的,秦
始皇分三十六郡,涅郡。河南的大枣都是肥大的,咱们北
京的粽子叫小枣粽子,自己就说小枣,那枣子特小。人家
叫十枣汤,用大枣,你整像小豆粒那么大的小枣,用十个
煮壶汤送大戟、芫花、甘遂,能够补少气、少津液吗?这
个汤清汤寡水的,除了枣核以外没有多少肉,那不行。如
果用小枣,就要多用,二十个、三十个,得加倍,为什么?
一个小,两个不就多了,加倍用就补偿了。所以要从实际
出发,不是说张仲景用十枣汤,就机械地用十个枣,得看
枣的大小,看看这个肉是厚是薄,否则的话就受不了,这
个药泻得可厉害了。
昨天我去开会,科技报有一个姓林的同志,南方人,
是来报道的。他说他小的时候得胸膜炎,胸膜腔有水了,
憋得够呛,挺难受的。X光这么一照,长的水位还很高。
他父亲是个中医,想用这个十枣汤,拿不定主意?所以把

他父亲的一个师兄找来,帮他拿了主意。.小林这个造影是
用十枣汤,还是不用十枣汤?商议商议吧.,这个师兄说用
十枣汤,别无他法,只有用十枣汤一攻。吃了十枣汤,一
下就好了,一试而愈。所以这个林同志,他参加我们这个
中医的科研会议,非常地热情。他说.我父亲是中医,我
小的时候得过这个病,就是吃十枣汤好的.,他问我.刘老,
你知不知道有十枣汤?.我说.我知道,我现在正讲着这
.。那也没抽水就好了,所以我们说十枣汤能治胸膜炎、
肋膜炎。杂志上的报道就不止一个例子了,很多了。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
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
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
微黄,手足温者,易愈。C161
这一条主要是说误治之后,构成了心下痞,心下痞又
加上烧针了,表里之气皆虚,预后就有好的、有坏的。
.太阳病,医发汗.,这是对的。.遂发热恶寒...
.继续.讲,还继续发热恶寒,就是表邪还未解,未解
怎么办?再发汗,咱们过去讲过,一次汗不好,可以再发
一次。医生因为发汗不好,就.因复下之.,用了泻下之法,
这是错误的。这一泻下就伤了脾胃之气,同时也使在表之
邪因之而内入,就构成了心下的痞塞。由于它的治疗过程,
发过汗,又经过泻下,所以.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表
里都虚了,.阴阳.也是表里的意思,表里之气.并竭.

..当作.竭乏.讲。什么程度?.无阳则阴独..
.,就是表邪没有,.则阴独.里边存在心下痞。这时候,
医生一看心下痞硬,就认为里有寒了,所以.复加烧针.
又用了烧针,这个烧针不是竭汗,而是治心下痞的。
.因胸烦.,加烧针以后,出现胸烦。什么胸烦?有心
烦,没有胸烦,所以这个胸烦包括胸里热、心里发烦。这
是烧针以后火热扰于心胸,心胸不宁的一个反映。这时候
还有心下痞,还有表里气俱虚竭,还有一个阴火误治的虚
烦,所以这个病正气是虚的。
.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脸面的颜色又青又黄。
青黄色也就是绿色,黄是脾之色也,青是肝之色也。面色
青黄不华,不滋润,出现了肝木来克脾土的一个颜色。又
加上皮肤和肌肉的瞤动,.扑扑.直跳,这是肺脾之气皆虚。
肺者合皮也,脾者合肉、肌肉,肺脾气虚,肌肉的气就不
足了,所以皮肤就跳动。.面色青黄.是一种相克之色,木
来克土,肝来克脾,.肌肤瞤动.而又是肺脾气虚的一个现
象,所以这个病就不好治了。.难治.不等于说就是死证,
就是在治疗上有些困难,时间要长,不是一付药、两付药
所能够治好的。假令色不发青了,有微黄之色,是得脾胃
的正色;手足而温,就是说阳气也不虚,脾气能够达于四
肢,这个病是容易好的。所以误治以后出现了心下痞证,
如果脾胃之气不衰,这个病都是好治的。那么意在言外,
心下痞证,如果脾胃气衰,肝气又来乘之,面色出现了青

绿之色,这个病就不大好治。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01: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
连泻心汤主之。C162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痞证分歧辨向趋 关浮心痞按之濡
大黄二两黄连一 麻沸汤渍驱病缓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
温再服。
这一条介绍火痞的脉证与治法。痞有水、有火,心下
痞有属于火的,有属于水的。
这条文太简单了,主症是什么?就是.心下痞.,这个
人心下堵塞、痞塞,气不通。那么一说心下痞,就要进行
腹诊,医生用手摸一摸、按一按。因为要跟结胸鉴别诊断,
.按之濡..按之软.,按之不硬,不是.按之石硬者.
也不是.按之疼痛者.,而接着软软乎乎的,没有什么东西,
不是什么水、痰、血、食物。.按之濡.这三个字很有诊断
意义。
然后就要切脉了,因为这.心下痞,按之濡.很多了,
半夏泻心汤等都是。.其脉关上浮者.,突出.关上..
.就是关脉,关脉之上出现浮的,出现了阳脉,这个..
就是阳脉的意思,不要拘紧地说关脉就是见浮脉了,但是
见浮脉可以,见数脉也可以。凡是见阳脉了,属于阳性的

脉,大、浮、数、动、滑这都是阳脉。那么..就属于
脾胃,.关候脾胃,寸候心肺,尺候肾肝.,这地方见了浮,
见了热象的脉了,那么就反映这个热痞于心下,这个心下
痞属于有热的,而不是有寒的。联系脉诊和证候,就知道
这个人是火热之痞。如果它是水痞、结胸,脉应当沉。现
在是脉浮,是阳脉,在气分,比较轻浅,而不是凝结在里,
所以它的心下就软,按之而无物,是火热之气痞塞而不散
所致的。
这么说在临床上我们就把这个症搞清楚了?不行。还
得加上一些问题,加什么问题?既然是有热,.其脉关上浮
.,其脉关上数,或者说其脉关上滑,只要见了阳热之脉,
当然是反映心下里有火热之邪。既然有火热之邪,这个人
要心烦,所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一个主要的证候还有心烦,
心的发烦。另外,小便发黄,大便通,大便不是秘结。因
为它是气痞,大便虽通而不爽,总像是拉不完。这样的心
下痞,伴有心烦,舌头红绛,大便虽通而不爽,小便发黄,
才知道它是热痞。这是一个方面。也有的患者在心下痞的
同时出现衄血和吐血。
怎么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用大黄、黄连两味
药来治疗这个病。大黄黄连泻心汤这两个药都是苦寒的。
大黄有点儿泻性,以荡涤肠胃,能破热结的,黄连能够清
热,但是它又是厚肠胃的。在这个剂型里用麻沸汤.二升
渍之.,就是翻滚的开水,开水就叫麻沸汤,.渍之.就是

浸泡大黄、黄连,泡的时间不要长。.须臾.就是片刻,片
刻之间,时间就是很短了。.去滓.,就是把大黄、黄连的
渣子去掉。然后就喝泡的药汤,.分温再服.。大黄黄连泻
心汤不是用煎法,是用泡药的方法。为什么要泡?因为大
黄、黄连为苦寒涌泄、苦寒泻下之品。心下痞是热邪痞,
但是它是个气分的痞塞,没有实在的物互相凝结,只是火
热之气的痞塞,如果不用苦寒药,怎么能把热气、热邪给
它消除?它又没有什么有形的东西,还不能够泻下。在这
样的一个前提下,张仲景就用泡药、渍药的方法,.取其气
而保其味.,就是取大黄、黄连的寒凉之性而保其味。泡的
时间很短,苦味不太厉害,因为苦才泄,这样就能够治心
下的痞热,也不至于很泻下。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不用水煮,
而用热水泡一泡就可以。
我喜欢用这个方子,在临床没少用。治鼻子衄血、牙
疼、吐血、心下烦、睡不好觉,就是用点儿大黄、黄连,
砌一碗茶,泡一会儿,喝一喝,效果非常好。这个方稍微
有点儿泻下,要说一点儿泻下作用没有也不现实,但是不
是太厉害。大黄黄连泻心汤加上黄芩,就是三黄泻心汤。
这是个古老之方,也不是张仲景的。太仓公淳于意的诊籍
里有一个.火齐汤.,据说就是三黄泻心汤。古人用它治妇
女心火不能下降,所以.胞脉闭也.,月经不来。因为心主
血脉,通于胞,通于子宫。如果心火总往上来,不往下降,
月经就不来了。月经不来了,这个人烦躁,很难受的,就

是月经病了,所'以用泻心之法。一泻心火,心火一下降,
心的血脉下达了,月经就来了。唐容川《血证论》治热性
的吐血,头一个方子就是泻心汤。泻心汤治血证,效果是
非常好了。这里是治热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要用泡药
之法。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
之。C163
附子泻心汤方
一枚附子泻心汤 一两芩连二大黄
汗出恶寒心下痞 别煮轻渍要参详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
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这一条承上条,论述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如果上边所说的那个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那个热痞,
.而复恶寒汗出者.,反倒出现怕冷,同时自己就出汗,这
就是寒热痞,上焦有热,下焦有寒。下焦阳虚有寒,阳气
不能够温肌表,所以就恶寒;阳气不能摄阴,所以就汗出。
这个病是上热下寒,上边热是心胃之热,下边的寒是肾气
之寒,是少阴的肾阳虚寒。为什么.恶寒.在前头?是突
出阳虚,.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用附子泻心汤来治
疗,寒热并用之法,用大黄、黄连泻心,用附子固表扶阳。

大家就要问了,有这样的病吗?是有的。凡是上热的,
往往容易导致下寒,这个不光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因为
人身的阴阳是互相协调的,如果一个地方阳气偏郁,阳气
不能够照入这个地方,不能互相沟通、互相往来,就形成
了某一地方的寒证。咱们中医的生理不是说心肾相交,心
火得要下到肾温暖肾阳,肾水要上来制约心火,这样才能
阴阳交通,水火既济。心下热痞,心的火能不能往肾里交
了?它就不能往下交,它在上面痞了,痞者是阻塞,痞塞
了,所以阳热于上,下边有时候有寒。这就是说在病理上
头有这样的可能性,这个不足为怪的。
咱们毕业的同学有一个姓赵,她的父亲得了肝炎,来
找我看。什么症状呢?就是口干,干得厉害。我用了滋阴
之法,又是沙参麦冬、玉地麦沙汤,后来白虎汤都用上了,
结果就是解决不了。没辙了,我就问他睡觉怎么样?他说
睡觉不好,晚上睡着就做梦。我一看舌头,舌尖偏红,后
来我一想肾水不能上升,都是因为心火不能下降的,我开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这个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吃了以后,马
上口里就不干了。你看这事怪不怪?所以中医讲这个理,
还是真得服。黄连、阿胶、鸡子黄里它没有多大的生津养
液的药,它是苦寒的药,能够使肾水上交,睡觉也好了,
口腔里也有津液了。火不往下来,下边寒;水不往上来,
上边就热,所以形成了上热下寒。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
个原因,因为这个人本来肾阳就有点儿虚衰,又得了心下

痞,也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上边有心下痞,下边有
肾阳虚衰,.阳虚生外寒.,这是不足为怪的。
附子泻心汤这个方子,大家看一看。.一枚附子泻心汤,
一两连芩二大黄.,就是黄连、黄芩、大黄,加上一个附子。
这个方子和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同,它是用开水泡三个黄,
大黄、黄连、黄芩,而.专煎附子.,专门煮附子,然后把
两个药汤兑在一起喝下去。.专煎轻渍要参详.,附子是专
煎的,三黄是,轻轻地一泡,这么样的一个剂型。为什么
要用这样的一个方法?.渍三黄,而专煎附子.,因为阳虚
是人身上的正气虚了,所以这样的治疗是扶阳为重,泄热
为次,这是寒热并行不悖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01: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
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C164
这一条讲水痞的证治,痞有水痞和火痞之分。这是互
相对照的。
.本已下之,故心下痞.,痞的成因就是本已下后,而
成心下痞。下后,伤了脾胃,脾胃之气升降不利,所以就
出现心下痞塞,心下痞闷。.与泻心汤.,应该给泻心汤。
什么泻心汤?没说,不外乎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这些
方子。.痞不解.,心下的痞不解除一,.其人渴而口躁烦.
这个人口渴,口里干燥。.口燥烦.,也许是口里燥得很厉
害,所以加个..字。有的认为.其人烦渴而口燥.,把
这个..字用在..字上边来,认为渴得很厉害,口

里还很干燥。口渴很严重,舌头还很燥,这里就有津液不
足和津液凝聚不化两个问题。.小便不利者.,小便不利了,
这个口渴就不是津液干燥的口渴,而是水蓄津液不化的口
渴。水邪下蓄,津液不化,所以他就烦渴、小便不利。水
蓄于下,而气逆于上,所以出现心下痞塞。这种痞叫水痞,
和火热之痞是不同的。不同在什么地方?火热之痞有心烦、
有热、有火,这个是小便不利,突出了一个烦渴的症状,
突出了津液不行的一个证候。水痞和火痞就是相对而言的。
怎么办?吃泻心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得要利小便,.五苓
散主之.,就用五苓散,所以这一条就是补充了五苓散治疗
的一个方面。过去学五苓散,只说是表不解,水蓄膀胱,
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能饮,没说到心下痞,这是补充了
一个心下痞。如果小便不利,而心下作痞,舌苔水滑,舌
头还有一点儿胖大的,这个属于水痞,应当用五苓散利其
小便。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
泻心汤主之。C165
生姜泻心汤方
伤寒汗出解之后 胃中不和心下痞
干噫食臭胁下水 腹中雷鸣而下利
生姜泻心四两姜 三两芩草人参依
一两干姜十二枣 一连半夏半升洗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
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一条承上文论述水气痞的证治。
这个病也是继发于伤寒以后,伤寒表邪解了。.伤寒汗
出解之后.,就是表已经解了,这病就应该好了,但是他里
气未和、脾胃不好,所以就.胃中不和.,胃里不和,..
就是包括脾胃。脾胃不和,气机升降不利,所以就心下痞
硬。.干噫食臭.,这个..也有说念作..,暖气的意
思,.干噫.就是干嗳气,伴有消化不良的食臭味。
.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这是水的不消化。
因为脾胃鼓胀,.中央土以灌四旁.,脾土是运化水湿的,
如果脾不能够运化水了,胁下的旁边有了水邪,水饮之气
停留,那么肚子里雷鸣。.雷鸣.是个形容词,是个夸张词,
不是肚子响像雷打,到不了那个地步,是肚子响声很大,
咕噜噜直响,不但个人能觉察,对面有人也会觉到。这是
肠鸣音亢进,意味着消化不良,脾胃之气不好。.下利者.
这个人还下利,腹泻。从整个状态来看,是一个消化不良
的证候,上边胃气逆,打食臭嗝,下边肚子咕噜噜响,大
便还拉稀,中间还有一点儿痞硬,两边还有水气。怎么知
他有水气?有时候胁部里有疼痛。
生姜泻心汤证胁部有点儿微疼,有疼痛感,这和半夏
泻心汤不同。这个病是脾胃气虚而有水湿的心下痞,用生

姜泻心汤治疗。据我们临床的观察,生姜泻心汤证是带有
水饮的,所以这一条放在五苓散的下边,是说它在某种情
况之下有点儿像五苓散证,但是它比五苓散证的症状轻。
在临床上看,有的人有下肢浮肿,脚面Ⅰ°的浮肿,或者还
有点儿小便不利。但是它比五苓散证多一个消化不良的特
点,有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医宗金鉴》吴谦、钱斗保
等人认为生姜泻心汤应当加上茯苓。
在临床看见生姜泻心汤证,上面打饱嗝,有一种食臭
味,下面下利,肚子咕噜噜直响,胁下还有点儿疼痛,下
肢有点儿浮肿,小便还有点儿不利,用生姜泻心汤要加上
茯苓,加四钱,就是现在的12g15g,效果很好。生姜泻
心汤是在半夏泻心汤里加上生姜,所以这个方子用两个姜,
生姜也有,干姜也有。干姜的剂量要少,用一钱、一钱半
就可以。生姜的剂量要大,用四五钱,切成片,为什么?
因为这个病是脾胃皆虚,升降不利,心下痞塞,所以要健
胃散水。生姜是个健胃的药,味辛,能够促进胃的消化,
是一种饮食调料以及处方里不可缺少的东西。生姜有健胃
的作用,同时它又有散水的作用,去胃中之水邪。茯苓甘
草汤是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生姜,就是因为生姜能够健胃,
又能够去水饮。生姜泻心汤是辛开苦降甘调,但是辛开的
作用就强大了,要用五钱、四钱生姜,还得加上干姜。因
此它的心下痞为痞硬,也就是痞得厉害了,不是一般的痞,
所以.辛以散之,苦以降之,甘以和之.,要增加辛味药的

剂量。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
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
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
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
也,甘草泻心汤主之。C166
甘草泻心汤方
下余痞作腹雷鸣 甘四姜芩三两平
一两黄连半升夏 枣枚十二神效呈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
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一条论述误下胃虚,痞利俱甚的证治。
不论伤寒也好,中风也好,都应该发汗,.医反下之.
这是治疗的错误。这样的错误就伤了脾胃之气,所以.
人下利日数十行.,腹泻还是很严重的,每天有数十行,就
是下利为重。上边我们讲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都没
强调下利的严重性,这个突出了.下利日数十行.,就是腹
泻是非常地频繁。腹泻非常地频繁,就是脾气的下陷,脾
气的不升,脾气的不得运化。可以想象,脾就更虚了,所
.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脾胃的消化的功
用降低了。一天总这么拉稀,他受得了吗?所以消化不良,

出现了心下痞硬而满,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所以.痞硬而
..干呕,心烦不得安.,由于饮食不化,胃气不和,胃
里总有一些潴留的食物,就有.干呕,心烦不得安.。这是
胃气不和的一个现象。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医生一看这个人
虽然是下利了,心下还是痞硬,误认为这个病不尽,胃里
还有一些凝滞、邪气,怀疑第一次下得不干净、不彻底,
又作出了一个错误的诊断,.复下之...当作..
又用下法,.其痞益甚.,是越泻下,心下痞就更甚了,为
什么?.此非皆热.,因为这种心下痞不是热的凝结,不是
阳明胃家实。
.但以胃中虚...就是因为胃里虚了,.客气上逆.
.客气.就不是.正气.,正气叫主气,客气就是消化不良
的那些食物,那样的一些东西使胃气不和了,说.故使硬
.,心下、心里发硬。这是张仲景在临床上看到的实际情
况。由于心下痞,心下痞是按之软,是一个虚性的脾胃之
气不和的问魉。这个当医生的就是一次泻下,第二次又泻
下,就是虚证当作实证来治了。这是张仲景亲眼看见的,
从他的记录来看,这不是一个个人写文章编的,可能是一
个临床的记录。
怎么办?用甘草泻心汤。因为这个人大便拉稀,纳呆,
大便越拉,脾气越虚、胃气越逆,所以要用甘草。甘草有
补中益气的作用,能够使心下的痞硬得以解除,这个药侧

重于补中焦之虚。所以原方用四两甘草,以甘草为主,甘
草的剂量要加大了。针对什么?针对.大便下利,日数十
行,谷不化.来的。这个方子没有人参,后世的一些医家,
甚至是其他的一些书都有人参。由于这个方证由.下利日
数十行,谷不化.,而又.复下之,其痞益甚.而成,所以
应该加人参。
甘草泻心汤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应该掌握什么问题?就
是心下痞而又腹泻严重。这是一点。另外一点,有.心烦
不得安.,突出心烦。.心下痞硬而满.,痞和下利成正比,
是下边下利越多,.心下痞硬而满.也越重,还有.心烦不
得安.,抓住这些证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了。甘草泻心汤治
脾气虚而客气上逆,所以古人管它叫.客气上逆痞.。什么
.客气.?就是胃里消化不好的水谷之气的上逆。所以
口腔黏膜溃烂,有的时候前阴黏膜也溃烂,有时候肛门也
溃烂,有一股味,有味就不好。有的西医同志跟我说这个
病总不好,还容易癌变。这是甘草泻心汤。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01: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
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
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
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C167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余粮各一斤 下焦下利此汤欣
理中不应宜此法 炉底填来得所闻

赤石脂一斤,碎 禹余粮一斤,碎
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这一条论述下焦不约的下利滑脱证治并兼论治利四法。
第一次的泻下是用的汤药,是.伤寒服汤药,下利不
.,由于下利不止伤了脾胃之气,所以.心下痞硬.。这
样误下之后,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要给他吃泻心汤,
根据具体情况,或者甘草泻心汤,或者生姜泻心汤,或者
半夏泻心汤,..就是这个病好了。
.复以他药下之.,医生看见心下痞硬,不了解这是一
个脾胃之气不和的问题,误认为里有东西,是一个实性的
病变,.复以他药下之.,就是第二次泻下,.他药.就不是
汤药了。前面是汤药,第二个泻下加个.他药.,其他的药,
可能是当时的丸药,譬如巴豆制剂、甘遂制剂这样一些峻
猛泻下的丸药、成药。.医以丸药下之.,就是这样的一个
意思。这是第二次泻下。
第二次泻下比第一次泻下又重了。为什么又重了?因
为他用的药不是汤药,它是一种成药。汉朝的时候成药泻
下就两个,一个是巴豆制剂,一个用甘遂制剂。这两个泻
下药都很厉害,结果是.利不止.,这一泻下,腹泻就止不
住了。所以请大家注意这个问题,.心下痞硬.这个症,后
汉时期的医生往往犯错误,把它当作胃里的凝结、胃家实
证,用了泻法来治。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要注意了,我
们在临床也不要犯这个错误。

.医以理中与之.,医生知道不对了,误下之后下利不
止,痞硬当然也不好,所以.以理中与之.,给理中汤。.
益甚.,吃了理中汤以后腹泻益甚,腹泻还越重了。什么道
理?理中汤补脾胃去虚寒。.理中者,理中焦.,如果中焦
虚寒了,吃理中汤就好了,现在他吃为什么不好?因为.
利在下焦.,这个利是在下焦的下利。下焦下利就是肠子滑
脱,由于一次、再次的泻下,大肠没有收缩,下焦不能约
束了,这个就叫做.下焦下利.。既然是下焦下利,大肠不
固,就要填补下焦,收涩固脱。.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得用收涩之药,.其方石剂,涩以固脱.,用收涩的药才能
够固脱。赤石脂、禹余粮这两味药都有收涩止利的作用,
也有填补下焦的作用,能够固涩大肠,治下焦的下利。
用赤石脂和禹余粮这样的药来固涩大肠,使下焦的滑
脱之利得到收敛,能把它固住了,这是很不简单的。以后
我们讲少阴篇,还有个桃花汤,对这个问题还得要多说一
些,所以治下利有一种固肠止利涩大便的方法。大肠滑脱
了,下利不止了,顺着屁股流了,就得用涩药、固涩之药,
使大肠能够紧固,使下利能够得到止住。.复利不止者.
吃了赤石脂禹余粮汤以后,.复利不止.,下利还是止不住。
如果这时候.小便不利者.,要是小便还不利的,是水湿渗
于大肠,清浊不分,阑门不利,这时候要.利小便以实大
便.,清浊也就分了。.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小便一利了,
水湿走于小便了,大便就干燥成形了。这是利小便、分清

浊、止下利的一个方法。
从上边来看,仲景告诉我们治下利有四个方面:痞利,
用甘草泻心汤;寒利,用理中;下焦滑脱下利,用赤石脂
禹余粮;小便不利,水走大肠,.当利其小便.,应当用五
苓散。这是治利的四个法则。这都是一些肠胃的病。痞是
胃病,胃气不和;下利也是个脾胃病,所以有.痞气利.
不是说张仲景这个人没有本事,第一个方子给你用,不见
好,改了第二个方子,再不好,再改第三个方子,这样来
理解那就错了。这是告诉我们治利有四个方法。
赤石脂禹余粮汤就是两味药,本草书有言:.涩可去脱,
石脂涩以收敛之,重可去怯,余粮之重以镇固.。分量是相
当大的,.赤石余粮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埋中不应宜
斯法,炉底填来得所闻.。为什么要大?大家想一想啊,下
焦的滑脱,要用小剂量是不行的。我们在临床上认为光吃
汤也不行,研点儿赤石脂的面,越细越好的细面,拌一拌,
用药汤给送下去,固肠止泻效果更好。《寓意草》的作者喻
嘉言就很体会张仲景的意思,他有这么一个病例。这个人
下焦下利,大肠不约,他就是用赤石脂、禹余粮研成细面,
吃饭的时候撒上点儿,拌饭吃,那你想想得吃多少,这样
才能够把下焦固住。下焦的滑利很厉害的;它一点儿控制
不住,顺着肛门往下滑,滑脱了,没有约束力了,所以要
用这个法子。
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

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
者,久而成痿。C168
这一条论述了因误治而导致阳气受伤,以致水气上冲,
和阳虚不能化津,筋脉失养成痿的病变。
.伤寒吐下后.这个..字改成..字,.复发汗.
.伤寒吐下.,经过吐,经过下,.复又发汗.,又给他
发汗,这个人就是汗、吐、下都经历过了,伤了正气,正
气一虚,阳气又衰了,所以.脉甚微.,脉跳得很微了,没
有劲。病人还有点儿发烦、虚烦,没有什么东西就是虚烦。
正气虚、阳气微的发烦,往往属于.阳虚而阴乘之.,阳气
虚了,而阴气乘之,所以心烦。经过八九天以后,心下痞
硬、胁下痛,由于汗吐下以后伤了阳气,阳气虚了,阳气
就不能够制阴,阳气就不能制水,所以它水饮之邪就上逆,
.心下痞硬.是水饮之邪,.胁下痛.也是水饮之气不化。
.气上冲咽喉,眩冒.,水气是往上冲的,水气是寒气,由
于水饮之邪是个有形的东西,它还能有水的寒气往上冲于
咽喉,觉得有气往上冲于咽喉。.眩冒.,头目眩冒、昏冒,
是水气上蒙清阳,所以这里.眩冒.,是水气上冲所致。阳
虚而有水,周身的阳气也虚,还有水邪,所以.经脉动惕
.,浑身的经脉动惕、跳动,实际上也就是有惊惕肉瞤这
样的一些证候。这个病阳虚而有水,水不去而津液不生,
筋脉、筋骨失其所营养,所以.久而成痿.,时间长了,这
个人就要发生痿了。痿者,不用也,胳膊、腿就不利索了。

这一条是说由于汗吐下以后,阳气受伤,水邪泛动,
从心下的部位开始,心下痞,就像我们说的苓桂术甘汤心
下痞硬、心下逆满,然后就是气上冲胸,气上冲咽喉而有
眩冒,水邪蒙蔽清阳的眩冒,还可能出现虚烦,在外头身
体诸肢节百骸得不到阳气的滋润,而且还有水邪导致的津
液不化,筋脉失去津液的濡润,.久而成痿.。这是汗吐下
以后正气虚衰而水邪泛动的一个问题,治疗可以考虑苓桂
术甘汤和真武汤的合方。因为它有上冲,所以要加桂枝,
有经脉动惕,所以要加上真武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