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freddy

净空法师答疑解惑 - 净空法师解答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2 23: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15、问:宋朝的杨杰临终说了一首偈,“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恋,太虚空者,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将错就错”是什么意思?

答:杨杰在《净土圣贤录》中有记载,这首偈是对修净土信心不具足的人说的。净土法门是三世诸佛所提倡,自古至今多少人修学往生了,如果是错了,那自古以来这么多人都错了,我错了一次又有何妨;如果是不错,那我就中奖了,就是这个意思。

16、问:我学佛以来,身体状态一直都很稳定,可是这一、两年,出现不规律的发烧。最近情况加重,清晨起床,全身无力,到午后才能好转,念佛修学不如从前。请问:是不是修学功夫不得力,还是不得当?是不是业障很重,或者有其他原因?

答:这种情形,最好先让医生做一个检查,了解身体的状况。这当然与修学的方法、业障都有关联。病痛来源不外乎三大类,第一是饮食起居调理不当,引起生理的病态。凡是属于生理的病态,医药可以对治。第二是冤业病,冤亲债主附体,医生看不好,药物也没用处。就像《慈悲三昧水忏》记载的悟达国师得人面疮一样,这不属于生理病。凡是这一类的病,就要调解。自己也可以发愿跟他和解,或请一些有德行、有修持的法师,或者在家居士,为他请开示、诵经回向。若对方接受,病就好了。第三是业障病,这是自己过去、今生造作许多恶业感招的果报,这种病既不是生理,也不是冤亲债主,很麻烦!但只要“至心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还是有救。由此可知,什么样的病都有方法对治,自己一定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自然能解决。

念佛一定要求佛菩萨加持,世尊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当我们有急难时,专心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求菩萨慈悲加持,往往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 Last edited by freddy on 2006/10/19 at 16:12 ]
发表于 2006/10/12 23: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受益中
发表于 2006/10/13 00: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净空法师!非常感谢楼主!
楼主如在贴出时能校正下个别的别字,就更完美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2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17、问:静坐念佛时,忽然听到声音,心里受到惊吓,非常害怕。长期下去,是不是容易着魔?怎样才能消除这个魔障?

答:《愣严经》上,世尊教导我们,魔境现前,完全不要去理会,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者集中在读经上,魔就不得其便。如果魔来吓你,你就害怕,他就收到效果了;反之,他来吓你,你不害怕,他无法得逞,只好离开了。所以,不必畏惧,一心念佛,魔境自然就消失。

往年我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位同修遇到魔障,那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魔现前的时候,样子非常丑陋,气味非常难闻,晚上半夜十二点就会出现,愈靠愈近。他看到魔来了,就大声念阿弥陀佛,佛号一句接着一句不间断,魔距离他大概三尺远。当他不念佛了,魔就靠近,所以他一直念到天亮,魔就走了。过两天,魔又来了,还告诉他,他住的房子是鬼屋,他前世是他的冤亲债主,现在来讨命。别人劝他搬家,他不搬,他说:“这是好事情,如果不是他,我就不会用功念佛。他天天来找我,我佛号一句接一句,丝毫不敢松懈,他帮了我很大的忙。这位同修的确非常勇敢,很值得赞叹。菩提道上,冤亲债主变现的魔障是决定不能避免,最重要的是我们念头要正,心地善良,决定没有害人之心,没有恶劣的行为。这样魔障不但能减少,或许再也不会遇到。”

18、问:我对佛非常尊敬,但在佛像前照相,因照相技术不佳,结果佛像没有照全,请问应该如何解决?是否有罪?如何消罪?

答:这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佛尊敬不是在口头上,也不是在礼节上,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上再恭敬,不依教奉行,还是不尊敬。敬佛就一定要把佛的教训落实,才是真正的尊敬。佛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了,就是尊敬;没有做到,就是不尊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我们统统要尊敬。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一尊未来佛;轻慢一个众生,就是轻慢一尊未来佛。所以,要以尊敬佛的心,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才是“礼敬诸佛”。

人与人相见都有礼貌,人与一切鬼神见面也要有礼貌。为什么?一切众生包括鬼神在其中,他也有佛性,他将来也会作佛,怎么可以轻慢?我们今天在新加坡与九大宗教往来,每个宗教都供奉他们所崇敬的神圣,我们走到他们的教堂、寺庙,见到他们所供奉的神明,也要致敬。纵然不顶礼三拜,至少也要恭敬地三问讯。学佛的人遇到土地公庙、神庙,最低限度也要恭敬地一问讯,跟见到人打招呼一样。见人我们都合掌称“阿弥陀佛”、“你今天好吗?”遇到土地公也不例外。人对鬼神要有礼貌,我们对他好,他对我们也好;我们对他没有礼貌,他有时也会来找麻烦。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恭敬是对一切人事物的。

[ Last edited by freddy on 2006/10/19 at 16:13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7: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问:我在国有单位工作,经常有同事向我要一些单位里的东西,以便家用。不给,好像又不合乎情理;给了,确实犯了盗戒。遇到类似情形,应该怎么处理?

答:一定要如理如法,决定不犯盗戒。如果他向你要,你上面还有主管,你就跟主管报告,主管答应了,你不犯盗戒;主管没有答应,你随便拿去做人情,你就犯盗戒。学佛最重要的是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榜样,不可以因为人情而破戒;因人情破戒,将来还是要堕落。你把这些道理事实向他讲明白,他就不会向你要了。我们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环境,这一定要懂得修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修缮因决定得善果,决不贪图眼前的小利。

20、问:每天诵《无量寿经》,十斋日加诵《地藏经》,是否夹杂?

答:为了消业障,为了化解冤亲债主,在十斋日专门为他们诵《地藏经》,这是可以的。

[ Last edited by freddy on 2006/10/16 at 17:31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1: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21、问:受菩萨戒多年,有时破戒,是否有补救的措施?

答:破戒一定要忏悔。真实有效果的忏悔,是“后不再造”。过去造了,以后不再造,这是真实的忏悔,很有效果。

22、问:请法师开示农历七月份的意义?

答:这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佛法里,农历七月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每年的七月是结夏安居。世尊在世时,弘法利生活动的区域,大多在印度恒河流域。而印度的夏天是雨季,每天都会下雨,僧团托钵相当不方便。所以,在这三个月中,出家人不出去托钵,可以接受居士们的供养。除这三个月之外,弟子们平常都在各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在每年夏安居的时候回来,亲近世尊,接受再教育,进行集训。像美国许多公司的职员,从经理到员工,每年一定有两次至三次的再教育,接受更新的科学技术。如果他不接受再教育,就会被淘汰。因此,佛法夏安居的这三个月是属于再教育,把各地弘法利生的同学召集回来,使他们每年都有机会亲近老师,提升境界。

[ Last edited by freddy on 2006/10/17 at 16:22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00: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23、问:弟子受五戒以来,清净严守,但是最近梦见杀人,后来竟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想要去杀他。弟子向佛菩萨求忏悔,可是意念还是一直浮现,这样是否犯了杀戒?

答:五戒的“杀生”,是把他杀死才算犯杀戒,起心动念不算。若受菩萨戒,起心动念就是犯戒。五戒是论事不论心,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你能忏悔就好。

24、问:《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求恩报者,善摄诸事。”譬如有人发愿出家,听到某寺院有明师,便去做义工,希望能亲近结缘,并成为其弟子。如此做法算不算存有私心,求恩报、求果报?

答:出家一定要了解出家的意义,否则以后所作所为违犯世尊制定出家的戒律,就不好了。出家一定要做社会大众的楷模,这样出家就有无量公德。若做不到,反而不如在家,在家修行一样可以成佛、成菩萨。所以,真善知识不会随便劝人出家。印光大师一生不劝人出家,亦不收出家弟子;李炳南老居士也不劝人出嫁。在现代弘法利生,在家人做的比出家人还要殊胜。出家不是容易事,真正发愿出家做天人师范,这是值得尊敬、赞叹。

你的做法正确,必须亲近明师、亲近真善知识。在道场里住一段时期,观察这里的老师、同学,与自己能否相处,道场生活环境适不适合自己修行,再做最后决定。如果冒然出家,出家之后觉得老师毛病很多,同学也不能相处,这是破和合僧,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造罪业,所以一定要很慎重。

[ Last edited by freddy on 2006/10/19 at 16:13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21: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25、问:《地藏经》说,功德无法给人,一定要自己修学,只有福德可以给人。请问“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人”,那个人能否得此功德利益?

答:如果你修的有功德,他就能得利益。功德与福德不同,我有财富可以给你共享,我有房子可以供给你住,这是把福德送给别人。我在社会上有地位,也可以让给你,譬如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安世高大师是伊朗国王,他做了半年国王,发心出家,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这是将福德让给别人。功德则不行,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是功德。你不持戒,我持戒,我无法把持戒的功德给你;我得定、开智慧了,也无法把定慧的功德给你。所以,功德无法给人,福德可以与人共享。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人”,这是你特别为他而修的功德,这个功德他能得到。譬如一个朋友过世了,我特别为他念一百部《地藏经》,若不是为他,我就不念了,这个功德他能得到。他得多少?《地藏经》讲七分之一,而念经的人得七分之六。虽然你特别为他做,但他所得到的还是福德,不是功德。《地藏经》说,婆罗门女的母亲在世时,造作恶业,女儿懂得佛法,知道母亲的果报在地狱,所以母亲死后,她非常忧郁。她如何救度母亲?她以真诚的孝心,感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教以念佛法门。她救母心切,一日一夜念到了一心不乱;真诚到极处,才有这个效果。证得一心不乱,相当于小乘阿罗汉、大乘圆教七信位菩萨。她母亲以此功德而离开地狱,上升天界。若不是她母亲堕恶道,她用功也许就不会这样认真恳切,也就不会在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乱,她之所以有如此殊胜的成就,是母亲给她做增上缘,所以母亲能脱离地狱升天,就是这一份功德。

因此,为亲家眷属诵经,有口无心,得到的非常有限;若能像婆罗门女一样,以此功德为亡者回向,决定超脱。所以,自己修行的功夫愈殊胜,亡者所得的利益愈大;若念佛、诵经、拜佛,心中的杂念丝毫没断,所得的利益很有限。这些超度的理论与效果,《地藏经》讲得很清楚。由此可知,自己这一生当中真成就了,真正觉悟了,往生的品位愈高,以次功德回向给家亲眷属、冤亲债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他们得的功德就愈大。如果我们修行一无所成,他什么也得不到,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努力。

26、问:人死了一定要还《寿辰经》吗?有无此事?

答:没有这回事情,这是民间的传说,佛经亦无此说法。佛很慈悲,知道末法时期魔来搅乱,众生无所适从,所以教导我们“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典没有这么说,我们就不要相信。可是经典很多,我们依哪一部呢?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我们有问题可以直接找他,他是大夫,我们是病人,他开方子给我们,我们依照方子服药,药到病除。现在佛不在了,这么多的经典都是他当时为大众所开的处方,因此自己要晓得自己是什么病,在这么多处方中,应如何来取舍,决不能全收,全收必死无疑。佛指示我们取舍的一个方针:“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今天生在末法,就取净土法门,这是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指导原则。净土经典有五经一论,也无需全取,依一种就行了。这六部当中哪一部适合自己,自己读起来喜欢、能够理解,依教奉行,一门深入就能成就。不可以搞太多,所谓是“贪多嚼不烂”。我们选择净宗五经一论,一定要依照经典理论方法修学,才能有成就。

[ Last edited by freddy on 2006/10/19 at 16:14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0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7、问:学人常念弥陀,而不识弥陀妙性与自灵妙之体,深深疑惑,不知承当,是故长夜念佛仍不免轮回,请法师开示?

答:你说得有道理。一定要多听经,断疑生信,具足坚定的信心,真实的愿望,放下万缘,一向专念,就能成功。没有怀疑的人,经教能理解更好,不能理解也没有妨碍;但是有怀疑的人,疑是菩萨最重的障碍,一定要断疑生信。释迦牟尼佛也是为了我们的疑惑很难拔除,才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如果大家都没有疑惑,佛就不需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讲经说法,这显示出佛的无尽慈悲。

28、问:弥陀与自性体是一,念是性体起用,性体起用之时正是心生万法。可是学人功夫未熟,正念佛时妄想丛生,若放下观心便觉心安;若不念佛,妄念亦生,心猿意马其心难制。请问如何是好?

答:心性是很深的学问,境界也很深广,假如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对这些事实真相都无法理解。我们在初学过程中,也只是闻佛所说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这时要看自己的根性,若是利根,烦恼轻、智慧长,有悟入的可能。但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在善知识会下开悟之后才能离开,没有开悟不可离开。

我们从《高僧传》、《居士传》就能明了,古人如何亲近善友(老师),如何奉事师长。奉事师长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仰,无丝毫怀疑;若对老师有疑惑,你亲近的时间再长,都不会开悟,因为疑惑障碍了悟门。因此,最容易开悟的,是无丝毫疑惑之人,他的悟门没有堵塞。由此可知,对善知识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亲近善知识不能开悟的真正原因。我们在古人著述里看到,老师不一定是开悟的,而学生开悟了,这个事情常有。为什么?老师虽然讲得不错,讲的是祖祖承传的,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完全放下,也就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没有完全放下,这是“能说不能行”。他是小悟不是大悟,小悟出不了轮回。而学生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仰、尊敬,丝毫怀疑都没有,他的悟门没有障碍。学生的根比老师利,听了之后,听懂了能行,放下的比老师彻底,所以能开悟,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关键在于一个能行,一个不能行。这个学生虽然开悟了,还是永远尊敬老师,因为若不是老师协助,他也不能成就。

而心性起作用,一切时、一切处从未停止过。所起的作用,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清静的、有污染的;四圣法界就是清静的,六道就是污染的。我们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自性起用是清静的;反之,夹杂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个作用就是污染的。这个理与事,我们都要懂。

我们念佛功夫不熟的时候,会起妄念,这是无量劫来的习气,是正常的。过去诸佛菩萨在没有成就时,也跟我们一样。但他何以能成就?就是妄念起来时,不理它,不要在意,把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加上观想也可以,这都是对治妄念的办法。
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用来对治妄想、分别、执著的。哪个法门对自己有效果,使用起来方便,就用那个法门。用一段时期,也可以再换一个法门,但是原则是能帮助自己减少烦恼、增长智慧,这就对了。如果你选的法门,控制不住烦恼,妄念还更多,这个法门对你就不合适。好像我们生病吃药,这个药吃了没效果,我们立刻就会停止,再去找别的药,修学法门亦复如是。

[ Last edited by freddy on 2006/10/20 at 16:17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00: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29、问:学佛人执著不除,终难成佛。我佛慈悲有妙法门,以方便为究竟,教令专执念佛成不退转,同成佛道。然学人之中,执念阿弥陀佛与念观音不同,此执是否是障碍佛道?若有障碍,如何使令解脱,成就菩提之道?

答:念阿弥陀佛、念观音菩萨都一样,但是不能执著,执著就成了障碍。你喜欢念观音菩萨,就一直念下去,求生净土,临命终时,观音菩萨会来接引你。专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你,也可能观音、势至菩萨陪同阿弥陀佛一起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世尊教导的奇妙方法。

30、问:念佛时怀有感恩的心,或是存着我要向佛学习的心情,这样念佛是否成了二心?

答:这不是二心,这是正确的。我们确实要感佛的恩德,感佛恩德不是一个空的念头,决定要向佛学习,要将佛的教诲普遍介绍给一切大众,这是真报恩。念佛确实要有这种深切的愿望。

[ Last edited by freddy on 2006/10/21 at 09:50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